章节列表

前后汉故事新编』有生必有死

  • 本章共 2.44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3-07-31

冒顿单于和老上单于都是汉朝的姑爷,虽然在边疆上免不了有冲突,可是究竟没发生过像平城那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到了公元前162年(汉文帝后二年 ),老上单于死了,他的儿子军臣单于即位,打发使者到汉朝来报丧。汉文帝遵守和亲的盟约,把宗室的公主嫁给军臣单于。军臣单于娶了汉朝的公主倒还称心如意,偏偏汉奸中行说三番五次地鼓动单于进攻中原,夺取汉朝的土地。

军臣单于刚和汉室公主结了婚,还不愿意违背盟约。到了第四年(公元前158年 ),他听了中行说的话,跟汉朝绝交,派了六万人马分两路打到中原来。一路到了上郡(陕西省延安市 ),一路到了云中(山西省大同市 ),杀害了许多老百姓,抢掠了不少牛羊、财物。匈奴来势挺凶,连长安也惊动起来了。

汉文帝连忙派遣三个将军带领三路人马去抵御。为了保卫长安,另外又派了三个将军带领三路人马分别驻扎在邻近的地区:将军周亚夫(周勃的儿子 )的军队驻扎在细柳(在长安西南 ),将军刘礼的军队驻扎在灞上(在长安东三十里 ),将军徐厉的军队驻扎在棘门(在长安北 )。汉文帝亲自到这三个地方去慰劳将士。他先到了灞上,带着随从的臣下一直进了军营。慰劳了将士们以后,就坐了车马赶到棘门。同样一直进了军营,慰劳了那儿的将士们。

第二天,汉文帝到了细柳,远远地就瞧见将士们拿着刀、戟,守着营门。再过去,还瞧见弓箭手扣上箭、拉满了弓等在那儿,好像对付敌人一样。前面的车刚到营门口,站岗的士兵吆喝一声:“站住!”车上的人说:“皇上到了,你们还不让我们进去?”士兵说:“将军有令:军队里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皇上的话。”

这时候,汉文帝的车到了,同样不能进去。汉文帝打发使者拿着符节去通知周亚夫,说皇上亲自来慰劳军队。周亚夫传令大开军门,让皇上的车马进去。管营门的士兵对驾车的人说:“将军有约:军营里不得跑马。”汉文帝只好叫车马慢慢地走。汉文帝到了营里,周亚夫带着兵器向他作个揖,说:“穿铠甲的将军不能跪拜,请准我行军礼吧。”汉文帝不由得挺恭敬地还了礼。他举行了慰劳军队的礼节以后就回去了。

跟着汉文帝一块儿去的大臣们都觉得周亚夫这么对待皇上,未免太过分了。汉文帝反倒说:“啊,他才真是个将军!灞上、棘门的军队简直像小孩儿闹着玩儿似的。要是敌人突然打进去,这种将军不做俘虏才怪哪。像周亚夫那样的将军,还有人敢冒犯他吗?”

跟匈奴打仗的那三路军队打了不到几个月工夫就把匈奴打回去。他们也就撤兵回到长安。

匈奴是给打败了,可是“灾荒”好像跟“战争”老连在一块儿似的,那年夏天,发生了旱灾,庄稼已经不像样了。哪儿知道连这一点点不像样的庄稼又全给蝗虫吃光。汉文帝就下了一道诏书,吩咐天下做五件事:(1)诸侯不必进贡;(2)以前禁止老百姓进去的山林和河流一律开放;(3)减少公家的衣服和车马,精简官员的人数;(4)发放公家的粮食救济贫民;(5)有钱的人要买爵位的,没有钱的人要卖粮食的,听他们买卖。这一年的灾荒就这么度过去了。第二年(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后七年 ),汉文帝害了重病,他立个遗嘱,上面写着:

万物有生必有死。死是自然的道理,用不着太伤心的。现在的人,一听到死就害怕;死了人,为了出殡、安葬花了很多的金钱、财物,甚至于弄得倾家荡产;为了追悼死了的人,过分地伤心、啼哭,甚至于弄坏自己的身子。这些都是不好的,我很不赞成。像我这么道德不高、才能浅薄的人,靠着上天的恩赐、祖宗的洪福、天下诸侯王的爱戴,做了二十多年皇帝,四方还算太平,没发生过大的战争,我这么死去已经够造化的了,何必悲伤呢?因此,我嘱咐天下的官吏和老百姓戴孝只准三天,在这期间并不禁止结婚、祭祀、喝酒、吃肉。本族的人也不要像从前那样赤脚踏地地啼哭。戴孝的麻不可太长,三寸就够了。千万别发动老百姓到宫殿上来号丧。宫里的人也只要早晨和晚上啼哭几声就是了,别的时候不准啼哭。过去穿孝三年,太长了,现在拿一天当作一个月,三十六天就可以满孝了。把我葬在霸陵(在长安东南),用不着起大坟,也用不着把坟堆得高高的。除了夫人以外,所有后宫里的女人一概送回自己的家里去。别的事情我也不能一一嘱咐,只要以此类推地做去就是了。

汉文帝立了遗嘱,就不想再说话了。太子刘启流着眼泪,问:“要是皇上扔了我们,叫我们怎么办呢?”汉文帝挺温和地瞧着他,对他说:“将来国内要是有变乱,可以拜周亚夫为将军,你也不必担心。”说了这话,他就咽气了。

汉文帝二十三岁即位,做了二十三年皇帝,享年四十六岁。在他做皇帝的时候,宫殿、花园不增加一点,车马、衣着很节俭,废除连坐法和肉刑,田租减低,甚至完全免去。当然,免去田租,得到好处的主要是地主,可是那时候,地主不必付田租,对农民的剥削也减轻了一点。这对发展生产也有好处。为这个,二十多年来,老百姓得到了休养。汉文帝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位开明君主。他死了以后,大臣们尊他为孝文皇帝。

太子刘启即位,就是汉景帝。汉景帝认为租税固然不应该太重,可是为了国家的开支也不能完全没有租税。他在即位第一年,开始收原来田租一半,就是收三十成里的一成(就是百分之三点三三 )。

当初汉文帝废除肉刑原来是件好事情。可是,犯人有打到五百或者三百板子就给打死的。本来应当砍去左右足的或者应当割去鼻子的,汉文帝改为打五百或者三百板子,好像减轻了刑罚,而实际上也有把人打死的。汉景帝即位没多久,有些被打死的犯人的家属起来喊冤枉,他们说:“为什么没有死罪的遭到了死刑?”汉景帝不愿意把事情闹大了,再说他也不同意把轻罪办成死罪。他就下了一道诏书:原来规定打五百板子的减为三百,原来规定打三百板子的减为二百。这么减了刑罚,当然比从前轻了些。可是减到三百或者二百板子,还是有给打死的。后来(汉景帝六年 )汉景帝又规定:应当打三百板子的改为二百,应当打二百板子的改为一百。他还规定只准打屁股,不准打别的地方。这么一来,就再没有给板子打死的了。

汉景帝也像汉文帝一样,决心要把天下治理得好好的。他知道晁错有才能,就把他提升为御史大夫。谁想得到忠心耿耿的晁错为了要安定天下,反倒引起了一场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