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博浪沙行刺
- 平定南北
- 沙邱遗恨
- 怨声载道
- 揭竿而起
- 天下响应
- 抢地盘
- 八千子弟
- 斩白蛇
- 立羊倌
- 骄兵必败
- 破釜沉舟
- 指鹿为马
- 坑秦兵
- 约法三章
- 鸿门宴
- 火烧阿房宫
- 分封诸侯
- 追韩信
- 暗度陈仓
- 陈平归汉
- 兴兵发丧
- 美人和儿女
- 木罂渡军
- 绑架老母
- 收英布
- 销毁王印
- 挑拨离间
- 假投降
- 外黄小儿
- 分我一杯羹
- 踢脚封王
- 鸿沟为界
- 钻入敌营
- 四面楚歌
- 难见江东父老
- 汉高祖登基
- 五百义士
- 恩将仇报
- 巡游云梦
- “功狗”和“功人”
- 上朝的仪式
- 白登被围
- 和亲
- 极极以为不可
- 一笔勾销
- 平定南方
- 大风歌
- 白马盟约
- 把人当作猪
- 萧规曹随
- 太后临朝
- 汉文帝即位
- 废除连坐法
- 两封信
- 耕种的榜样
- 往边疆移民
- 废除肉刑
- 方士的诡计
- 有生必有死
- 削地
- 平定七国
- 金屋藏娇
- 绝食
- 排斥百家
- 金屋变为冷宫
- 滑稽大王
- 帮闲文人
- 马前泼水
- 反攻匈奴
- 灌夫骂座
- 夜郎自大
- 长门宫
- 飞将军
- 加强边防
- 武功爵
- 通西域
-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 再通西域
- 求神仙
- 天下十三州
- 强求“天马”
- 扣留使者
- 苏武牧羊
- 李陵投降
- 司马迁受累
- 尧母门
- 挖掘木头人
- 轮台悔过
- 托孤
- 苏武回国
- 聪明的少帝
- 立昏君
- 废昏君
- 坐牢读经
- 霍家的败亡
- 国内要紧
- 称职的官吏
- 杀害大臣
- 赵充国和西羌
- 功臣画像
- 女使者
- 外戚和宦官
- 昭君出塞
- 攀断栏杆
- 谦恭下士
- 七亡七死
- 面面俱到
- 改朝换代
- 复古改制
- 绿林和赤眉
- 起义军的混合
- 昆阳大战
- 新朝的灭亡
- 一个算卦的
- 争取民心
- 整顿队伍
- 攀龙附凤
- 绿林的破裂
- 赤眉的流亡
- 帝王满天下
- 三分天下
- 钓鱼台
- 得陇望蜀
- 硬脖子
- 马革裹尸
- 云台二十八将
- 取经求佛像
- 生死朋友
- 投笔从戎
- 威震西域
- 宦官灭外戚
- 但愿生入玉门关
- 天知地知
- 豺狼当道
- 太学生罢课
- 宦官五侯
- 林宗巾
- 逮捕党人
- 太平道
- 作者原序
『前后汉故事新编』外戚和宦官
- 本章共 3.52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3-07-31
汉宣帝死了以后,太子即位,就是汉元帝。汉元帝立王政君为皇后,封王皇后的父亲王禁为阳平侯。
阳平侯王禁有四个女儿、八个儿子。大儿子叫王凤,第二个是女的,就是王政君。王政君还有个妹妹和一个叫王崇的兄弟。这四个人都是王禁的正夫人生的。王禁有几个姨太太,她们生了六个儿子、两个女儿。王政君做了皇后,父亲封了侯,王家的子弟就阔起来了。可是这时候,他们还没抓到大权,朝廷上地位最高的是大司马史高,其次是前将军萧望之和光禄大夫周堪。大司马史高全仗着皇亲的关系做上了大官,自己可没有什么本领。朝廷大事多半由萧望之和周堪拿主意。再说他们两个人都是汉元帝的老师,汉元帝格外信任他们。史高只好退居下风,做个有职无权的大官。萧望之又推荐了刘更生(楚王刘交的玄孙 )和金敞(金日的侄孙 )给汉元帝。四个人同心协力地辅助着汉元帝,劝他注重文教,减轻捐税。汉元帝倒也能够听从他们的话。史高就更觉得自己没有势力了。他结交宫里的两个宦官一块儿去对付萧望之他们。
那两个宦官,一个叫弘恭,老是拱肩缩背的,个儿又小,活像一只瘦猴,一个叫石显,肥头大耳朵的,长相十分体面。他们原来是汉宣帝宫里的内侍。汉宣帝看到霍光一家子灭了门,就想到大臣掌了权,已经不容易对付,再加上他们的子弟、女婿和子弟、女婿的子孙都做了官,那一家子的势力就会更大。为这个,他认为还不如任用一些不能娶媳妇儿的单身汉。他们没有子孙,也没有女婿外孙子,就不必怕他们变成像霍家那样的大家族了。汉宣帝这才重用了两个宦官,叫他们随身伺候他,替他管理管理大臣们的奏章和别的公文。瘦子弘恭就这么做了中书令,胖子石显做了仆射。汉宣帝也算是个精明的君主,他们在他的手底下还不敢为非作歹。汉元帝的才能远远比不上他的父亲。说他是个糊涂虫吧,有时候他也很懂道理;说他懂道理吧,有时候他可糊涂透了顶。他不但不能利用弘恭、石显,反倒被弘恭、石显所利用。这么干,朝廷上不闹乱子才是怪事。
宦官弘恭和石显正想结交外戚,树立私党,恰巧大司马史高找上门来。他们就串通一气,想法轰走萧望之他们,把朝廷大权抓在手里。
弘恭、石显见刘更生老劝告汉元帝亲近君子,远离小人,多么讨人厌!他们就跟史高商量停当,趁着外边需要人的时候,向汉元帝推荐刘更生,把他调出去了。萧望之暗暗着急,赶紧想办法去找个能做谏官(劝告皇帝别做坏事的官 )的人。刚巧有个会稽人郑朋上书给汉元帝,说是车骑将军史高派人在外面勒索贿赂,许、史两家子弟横行不法,欺压百姓。汉元帝把郑朋的控告书给光禄大夫周堪看。周堪请汉元帝让郑朋暂时住在金马门(相当于现在的招待所 )等候召见。
郑朋还想巴结萧望之,写了一封信给他,把萧望之比成周公、召公、管子(管仲 )、晏子,还说如果有用得着他的地方,他就是做猪做狗也乐意。萧望之挺诚恳地接待了他,准备向汉元帝推荐,可是他恐怕郑朋只是能说会道,未必真有德行,就派人去调查一下。调查下来,才知道郑朋是个作恶多端的小人。郑朋满想马上可以升官发财,没想到等了好些日子,总没有消息下来,就再去求见萧望之和周堪,可是都被拒绝了。
郑朋一见此路不通,大失所望。他就改变主意,去投靠许、史两家。许、史两家听说郑朋这小子向汉元帝告发他们,又去巴结萧、周两家,正把他恨到骨髓里去了。郑朋向他们起誓发愿地说:“上次我实在是上了周堪和刘更生他们的当。都是他们不好,教我这么做的。现在我后悔得了不得,情愿将功折罪,做猪做狗也干。”
他们就把郑朋收留下,还把他引荐给汉元帝。郑朋拜见了汉元帝,得意扬扬地出来,向许、史两家吹牛,说:“我在皇上跟前揭发了前将军(就是萧望之 )五个小过、一项大罪。”许、史两家听了,非常高兴,把他当作心腹。
还有一个不问是非、只想做官的人,叫华龙。他去投奔周堪,周堪知道他是个无赖,没用他。他就钻到许、史那一边去了。他们把他和郑朋联在一块儿,帮助他们结交弘恭、石显。弘恭、石显就叫郑朋和华龙向汉元帝上书,告发周堪和刘更生,说他们树立私党,排挤许、史两家。汉元帝看了,交给弘恭、石显去查问。
萧望之气得什么似的。他说:“外戚占了高位,子弟骄横不法。周堪、刘更生忠心耿耿,他们不奉承外戚,可并没有什么坏主意。”
弘恭、石显向汉元帝报告,说:“萧望之、周堪、刘更生欺蒙皇上,毁谤大臣,离间皇亲,一心想把大权抓在自己手里。依我说,应该把他们都交给廷尉去查问。”汉元帝压根儿不知道“交给廷尉”是什么意思,他也不好意思问问清楚什么叫作“廷尉”,就糊里糊涂地答应了。弘恭、石显传出命令去,把萧望之他们三个人下了监狱。
过了一会儿,汉元帝有事情要跟周堪和刘更生谈谈,叫弘恭、石显去召他们来。弘恭、石显回答说:“他们已经关在监狱里了。”汉元帝大吃一惊,连着说:“怎么?怎么?谁把他们关在监狱里的?”弘恭、石显磕头,说:“皇上不是下了命令把他们交给廷尉了吗?”汉元帝这会儿可懂了,他说:“不是叫廷尉去问问他们吗?谁叫你们把他们下了监狱?快把他们放出来!”
弘恭、石显出来,一直跑到大司马府中,跟史高商量了一下。史高就去见汉元帝,对他说:“皇上刚即位,全国的人还不知道皇上的威信。这会儿把以前的太傅、少傅下了监狱,人家总以为那一定是因为他们有罪。要是马上让他们官复原职,反给人家议论。还不如暂时免了他们的官职,将来再说吧。”汉元帝就糊里糊涂地下了一道诏书,让萧望之、周堪、刘更生去做平民。
公元前47年(初元二年 )二月里,陇西发生了地震,城墙、房屋塌下来压死了不少人。七月里又来了一次地震。汉元帝害怕了。他认为这一定是因为他轰走了老师,得罪了上天。他就封萧望之为关内侯,又召周堪和刘更生回来,打算拜他们为谏大夫。弘恭、石显急得不得了,连忙对汉元帝说:“这两个人已经受了惩罚,做了平民,要是再重用他们,反倒显出自个儿的错处来。”汉元帝不作声。弘恭、石显知道再拦也拦不住,就说:“就是要用他们,也不能一下子升为谏大夫,叫他们做中郎也就是了。”汉元帝捏在两个宦官手里,就依了他们,叫周堪、刘更生都做了中郎。
有一次,汉元帝同手下人随便谈谈,说他打算拜萧望之为丞相。弘恭、石显听到了这个消息,急急忙忙地去跟许、史两家商量。他们死也不能让萧望之做丞相。
他们的鬼主意给刘更生探听出来了。他一定要告发弘恭和石显,可是又怕人家说他是跟萧望之同党的。他就托他的一个亲戚出面,上书给汉元帝,劝他去了宦官,重用萧望之。上书的事给弘恭、石显知道了。他们疑心是刘更生出的主意,就请汉元帝追究上书的人。汉元帝自然又同意了。上书的人受不起吓唬,都供出来了。刘更生又一次被罚做平民。
萧望之的儿子萧伋(jí)也上书给汉元帝,说上次他父亲无缘无故地下了监狱,这个冤枉得查查。汉元帝叫大臣们商议这件事。大臣们大多奉承有权有势的人。他们说:“萧望之有了过错,自己不反省,反倒叫儿子上书替他辩护,有失大臣的体统,应当把他交给廷尉。”这会儿汉元帝已经知道“交给廷尉”是什么意思了,就说:“太傅性子刚强,万一寻了短见,怎么办呢?”弘恭、石显说:“谁都爱惜自己的性命。太傅并没有什么大罪,干吗要自杀呢?”汉元帝只好答应。
弘恭、石显得到了汉元帝的允许,就派武士们把萧望之的房子围住,又派使者作威作福地叫萧望之去受审。萧望之没了主意,问了问自己的门生朱云该怎么办。朱云重视名节,他劝老师不如自尽。萧望之仰天叹着说:“我曾经做过将相,现在已经六十多了,再到监狱里去受侮辱,还不如死了好。”他就喝了毒药自杀了。
汉元帝一听到萧望之自杀,拍着大腿,咧着嘴,说:“我说他不肯到监狱里去的。你看,果然杀了我的好老师!”这时候正是中午,酒食摆上来,请汉元帝吃午饭。汉元帝推开酒食,流着眼泪,哭了起来。他把弘恭、石显召进来,责备他们不该逼死萧望之。弘恭、石显慌忙摘去帽子,趴在地下直磕头。汉元帝瞧见他们这么可怜,心又软了,就骂了他们几句算了。
萧望之自杀以后没有多久,弘恭害病死了。汉元帝叫宦官石显接着弘恭做了中书令。石显掌握了大权,朝廷上大半是他的人,周堪很不容易见到汉元帝,就是要去见他,也得经过石显这一关。石显又老在汉元帝跟前给周堪说坏话。到了儿,周堪难受得害了重病,不能说话。没有几天,他死了。
自从汉元帝即位以来,几个大臣为了排斥外戚和宦官,朝廷上弄得乱糟糟的,顾不到修理水利,差不多每年不是水灾就是旱灾。饿死人的惨事又出来了。再加贵族、豪强、地主、富商不断地兼并土地,剥削农民,朝廷只能依靠暴力镇压百姓。南方的珠崖郡(在海南省琼山县东南 )早已发生了叛变,因为路远够不上,汉元帝就放弃了那个郡。陇西的羌人也不服汉朝,右将军冯奉世又出了一次兵,总算镇压下去。西边的郅支单于强大起来,派使者来要求汉朝把他的儿子送回去,话还说得挺强硬,弄得汉元帝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