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汉故事新编』钓鱼台
- 本章共 2.83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3-07-31
公孙述不断地扩充自己的地盘,还打算由江陵(在湖北省长江北岸 )这边过来;隗嚣也打算向南发展。汉光武说:“将士们都疲劳了,我真不想再去跟他们两个人多事。我三番五次地给他们写信,劝他们归附,还说我绝不亏负他们,可是他们始终不乐意。怎么办呢?”冯异说:“不去征伐,他们是不会投降的。我愿意听从吩咐。”汉光武说:“关中是通陇、蜀的要道,你在那里镇守,不能离开。你先回去,我再调度兵马,想办法去征伐蜀地。”汉光武就叫冯异回到关中去,还吩咐他把家属都带去。
汉光武一面调度兵马,要用武力平定天下,一面尽力搜罗知名之士,要利用他们的名望作为号召,来巩固自己的政权。他打发使者到各地方去邀请当时的名人到朝廷里来,可是名人有名人的怪脾气,他们愣不来。汉光武也有他的怪脾气,人家越不肯来,他越要人家来。太原人周党顶不住使者的催促,只好坐着车马来了。他穿着旧衣服,戴着破头巾,到了朝堂上,气呼呼地往地下一趴,怎么也不肯磕头,更别说等他叫一声“皇上”了。汉光武请他做大官。周党才不稀罕哪。他说:“我是乡下老百姓,不懂得政事,请放我回去吧!”大臣们见他这么傲慢,都很不服气。汉光武拗不过名士的倔强劲儿,这可叫他怎么下台阶呢?他就下了一道诏书,说:“从古以来,就是贤明的君王也有人不肯做他的臣下。从前伯夷、叔齐不吃周朝的粮食,今天太原周党不接受我给他的俸禄,各人有各人的主意。赐给他四十匹帛,让他回去吧。”
周党不愿意做官,总算还来了一趟。其他名人,有的假装害病,干脆不来,有的隐姓埋名,逃到山林里去了。这些名人之中最出名的一个,要数严光了。严光也叫严子陵。他是会稽余姚人,跟汉光武还同过学,他们从小就挺好。汉光武即位以后,老想念着他,他吩咐会稽太守想办法去找严子陵。可是人家早已更名改姓地隐居起来,谁也不知道上哪儿找去。
汉光武就把严子陵的相貌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吩咐画工画一个像。画工也真有本领,他按照汉光武的话,画了个大概。汉光武拿来一看,还真有几分像。他又说了一遍,叫画工修改了一下。嗬!画得简直真是严子陵。有了这一张,再画几张就方便了。汉光武派人把这些像分送到各郡县,叫官吏和老百姓寻找严子陵。这种画形图影的办法还真顶事。齐国上书给汉光武,说那边有个男子披着羊皮,老在河岸上钓鱼,相貌有几分儿像,可不知道是不是他。汉光武马上派使者准备上等的车马到齐国去接他。
使者见了严子陵,奉上礼物,请他上车。严子陵推辞,说:“你们看错了人啦。我是打鱼的,不是做官的。礼物拿回去,让我安安静静地过日子吧。”使者哪儿肯听,死乞白赖地把他推上了车,飞一样地送到京城来。汉光武特意准备了一所房子,派了好些个手下人去伺候他。那时候,大臣侯霸代替伏湛做了大司徒,大司徒侯霸跟严子陵也是朋友。他听说严子陵到了,就写了一封问候的信,派他的助手侯子道送去。侯子道到了严子陵那儿,就瞧见严子陵靠在床上坐着。他恭恭敬敬地把信交给他。严子陵看了看,不说话,也不站起来。过了一会儿,他说:“我多年没见君房了(侯霸,字君房 )。君房素来傻里傻气的,现在做了大官,这个毛病可好点没有?”侯子道说:“他做了大司徒,怎么还能傻里傻气的呢?”严子陵说:“他叫你来有什么话?”侯子道耐着性子,说:“大司徒听说先生到了,本来要亲自来的,因为公事忙,脱不了身,到了晚上,他一定亲自来请教。”严子陵捋着胡子,说:“你还说他不傻。你看,我连天子都不愿意相见,难道还稀罕他的臣下来见我吗?”
侯子道不便跟他多说话,就请他写封回信。严子陵推说不方便。接着他说:“我讲吧。君房先生:你做了司徒,很好。帮助君王多做点好事,天下都高兴;要是只知道奉承,那就要不得。”说到这儿,他就停住了。侯子道请他再说点。严子陵大笑起来,说:“你到这儿来买菜吗?还想要搭什么饶头。”
侯子道回去向侯霸一说,侯霸有点不乐意,就把严子陵的话告诉给汉光武。汉光武笑了笑,说:“他就是这个样儿,不必介意。”说着,他亲自去看严子陵。严子陵脸朝里躺在床上,不理他。汉光武走过去,摸摸他的肚子,说:“喂,子陵,你怎么啦?不愿意帮帮我吗?”严子陵翻过身来,盯了他一眼,说:“各人有各人的心意,你逼着我干吗?”汉光武叹了口气,说:“子陵,我真不能收服你吗?”严子陵听了,更不理他。他宁可收几个弟子,教教书,可不愿意做汉光武的臣下。
汉光武再三请他搬到宫里去,对他说:“朋友总还是朋友吧。”严子陵这才答应他到宫里去走一趟。那天晚上,汉光武跟他睡在一起。严子陵故意打着呼噜,把大腿压在汉光武身上。汉光武就让他压着。第二天,汉光武问他:“我比从前怎么样?”严子陵回答说:“好像有一点长进。”汉光武乐得大笑起来,当时就要拜他为谏议大夫。严子陵怎么也不干。他说:“你让我走,咱们还是朋友;你逼着我,反倒伤了和气。”汉光武只好让他走。严子陵已经露了面,不必再更名改姓了。他就回到富春山(也叫严陵山,在浙江省桐庐县西,杭县南 ),种种地、钓钓鱼,过着隐士的生活。富春山旁边就是富春江(钱塘江上游一段 )。江上有个台,据说就是当年严子陵钓鱼的地方,所以称为严子陵钓台。
严子陵不愿意做官,他的清高的名望更大了;汉光武能够这么低声下气地对待严子陵,他的谦恭下士的名望也更大了。这一来,两个人都抬高了身价。可是真正的隐士是无名无姓的。那个人是王良的一个朋友,不知道姓甚名谁。王良是东海兰陵人(兰陵,在山东省峄县 ),做了大司徒司直(官衔,是大司徒的助理,地位比司隶校尉高 ),也是个知名之士。他虽然做了大官,可是挺虚心,又挺节俭。他出来做官也不带家眷。王良的朋友鲍恢,做了他的助手。鲍恢为了公事到东海去,路过王良的村子,就去拜访拜访王良的家。王夫人不像个官太太,她穿着极朴素的衣服,天天在地里干活。那天鲍恢到了她家,她正挑着柴火回来。鲍恢还以为她是王家的老妈子,就一点不在意地对她说:“我是王司徒的部下,从这儿路过,要拜访拜访王夫人。”王良的妻子说:“我就是。您辛苦了。”鲍恢连忙趴在地下向她磕头,完了,问她:“您要不要叫我捎个家信给王司徒?”王夫人说:“做官的应当办公事,我怎么敢拿家事相烦您呢?”鲍恢听了,只好臊模搭眼地向她告别。
鲍恢回去以后,对王良就更加尊敬。王良因为害病,回家去休养。病好了以后,汉光武又召他回到朝廷里来。他路过荥阳,去拜访一个穷朋友。这么一个大官亲自去拜访一个穷朋友,总算很不错的了。哪儿知道那个朋友干脆不跟他见面。他传出话来,说:“天下有这么一个人:他没说过一回忠诚直率的话,也没出过一个奇妙的计策,可是他占据着高位,跑来跑去,一点不怕烦,何苦呢?”王良害了臊,改变了主意,回到自己家里,不再去做官了。汉光武屡次请他出来,他都拒绝了。他宁可得罪皇帝,也不肯跟那个在历史上无名无姓的隐士断绝来往。
汉光武征求的那几位知名之士,像周党、严光、王良等等都不肯出来。他对于这些一不怕死、二不爱财的读书人,简直没有办法。他收服不了这些名士。他还是用武力去收服那些自称为帝、自称为王、自称为将军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