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前后汉故事新编』功臣画像

  • 本章共 2.52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3-07-31

匈奴自从壶衍鞮单于即位(见第91篇 )以来,贵族争权,国内不团结,越来越衰落了。赶到壶衍鞮单于一死,匈奴出了五个单于,互相攻打,根本没有力量再跟汉朝作对。其中有个单于叫呼韩邪,他杀了一个主要的敌手,又打败了别的几个单于,差不多可以统一匈奴了。想不到呼韩邪单于的哥哥自立为郅支单于(郅zhì ),又打起来了。

郅支单于兵力很强,他杀了另一个单于,回头又来攻打他的兄弟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因为连年打仗,已经死伤了不少人马,这会儿又打了几个败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匈奴的大臣左伊秩訾王(訾zǐ )替呼韩邪单于献计,劝他去投靠汉朝,他说:“得到了汉朝的帮助,才能够平定咱们的内乱。”呼韩邪单于问大臣们可不可以这么办。多数的大臣说:“不行。咱们一向以战斗出名,邻近的部族哪一个不知道咱们的威名?现在弟兄之间互相争夺,就算死了哥哥,还有兄弟,子孙仍旧可以做首领。汉朝虽说挺强,究竟不是匈奴。咱们投靠汉朝,明明是违反古代的制度,丢祖宗的脸,给列国笑话。即使投靠了汉朝,能够暂时安定一下,可是怎么还能够做各部族的领袖呢?”

左伊秩訾王说:“话不是这么说的。一个国家有时候强、有时候弱,情况就有变化。现在汉朝正强盛,乌孙、城郭这些国家都做了汉朝的臣下。咱们自从且鞮侯单于以来,一天天地衰落下去,一时不能再兴起来。虽然勉强支持着,可是没有一天安定的日子。现在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投靠汉朝就能安定;不投靠汉朝就灭亡。要想生存,没有比投靠汉朝更好的办法了。”

大臣们议论了好久,不能决定。呼韩邪单于听从了左伊秩訾王的话,决定结交汉朝。他带领着部下,到了南边,先派他儿子右贤王去伺候汉宣帝,还要求汉朝让单于到长安来会见中原皇帝。

汉宣帝召集大臣们商量着用什么仪式去接待呼韩邪单于。丞相、御史认为匈奴是夷狄,单于的地位比不上诸侯王。他来会见,就应该用比接待诸侯王低一等的仪式去接待他。太子太傅萧望之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说:“匈奴是一个国家,单于并不是中国的臣下。他的地位比诸侯王高。他是第一个来归向中国、亲自到我们这儿来的单于,朝廷应当奖励他,不要把他当作臣下看待。咱们能够这么有礼貌地对待匈奴,别的部族也就容易结交了。”

汉宣帝采用萧望之的主张,下了一道诏书,说要像招待贵宾一样地去招待匈奴单于,他的地位在诸侯王之上,让他称为外臣,可是不必像臣下那样在皇帝面前叫自己的名字。

公元前51年(甘露三年 )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亲自来会见汉宣帝。汉宣帝打发使者送给他一套最讲究的衣帽、一颗金印、一把宝剑、一张弓、四支箭、十支戟、一辆头等的车子、十五匹马、二十斤黄金、二十万钱、七十七套衣服、八千匹绸缎、六千斤丝绵。使者举行了赠送礼物的仪式以后,就迎接单于到了长平(在泾水的南边,离长安50里地 )。

汉宣帝也到了长平,请呼韩邪单于到建章宫相见,还下了道诏书,说明:会见的时候,请单于不要下跪,单于的大臣们都可以列席。到时候,各部族的君长、王侯等一块儿去迎接呼韩邪单于,到渭桥的就有几万人。汉宣帝上了渭桥,大伙儿全都高呼“万岁”。呼韩邪单于先到了长安公馆里,然后再到建章宫去参加盛大的宴会。汉宣帝送了不少礼物给单于,又请他参观了各种珍宝。

呼韩邪单于和匈奴的大臣们在长安住了一个月,到了二月里,他们准备要回去。呼韩邪单于向汉宣帝请求,让他们住在漠南光禄寨一带(在从前九原城北边 ),万一郅支单于再来攻打,可以守住受降城。汉宣帝答应了,还派长乐卫尉高昌侯董忠、车骑都尉韩昌带着一万六千骑兵护送单于到了漠南,吩咐他们留在那儿帮助单于。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送了不少粮食去救济他们。前后送去的共有三万四千斛。匈奴人见到呼韩邪单于得到了汉朝的帮助,都不敢不服他了。

郅支单于也怕汉朝帮着呼韩邪单于去打他。因此,呼韩邪单于派他儿子来伺候汉天子以后,郅支单于也打发自己的儿子来伺候汉天子。后来他带领着部下往西去,离匈奴故城七千多里。他还不断地打发使者来访问汉朝。

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跟汉朝和好不必说了,就是西域各国也都安定下来。以前乌孙以西直到安息这些地方的部族,凡是接近匈奴边界的都害怕匈奴,小看汉朝。这会儿他们一听到匈奴跟汉朝和好,呼韩邪单于还亲自到长安会见了汉朝的皇帝,他们就都派遣了使者来跟汉朝打交道,汉宣帝不用说有多么高兴了。

汉宣帝认为要是汉朝没有这么多立过大功的臣下,怎么能够结交这许多的部族呢?他就把以前的和现在的功臣一个一个地回想了一番,其中挑出他认为功劳最大的十一个人,吩咐画工参考各种材料,再凭着自己的想象把他们都画在麒麟阁上。每一个画像底下写上他的官爵和姓名。只有一个功臣最不好办,那就是霍光。论他的功劳,谁都比不上;论国家的法令,他们家是灭了门的。大功臣在历史上不能不给他一个最高的地位,大罪人又不应该传扬后世。他的画像底下,汉宣帝就叫单写官爵和姓,可是不写出名字。那十一个功臣前后次序如下:

1. 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氏,

2. 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

3. 车骑将军龙额侯韩增,

4. 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

5. 丞相高平侯魏相,

6. 丞相博阳侯丙吉,

7. 御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

8. 宗正阳城侯刘德,

9. 少府梁邱实(梁邱,姓;实,名 ),

10. 太子太傅萧望之,

11. 典属国苏武。

这十一个人当中,只有萧望之还活着。按理说,他应该排在最后,怎么反倒排在苏武的前面呢?苏武的威名,不但匈奴知道,别的部族也都知道。他在世的时候,做典属国,专门管理招待外宾的事。他跟匈奴夫人生的那个儿子苏通国早已回到汉朝,做了郎官。国内、国外的人都佩服苏武,认为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现在麒麟阁上倒把他排在末一名。有人说,正因为他是个最出名的人,才这么安排,好让外人见了,觉得像苏武那样的人物还只能放在末一名,就更不敢小看中国了。

汉宣帝纪念功臣,还提倡文教,立当代出名的一般儒生为博士,研究《易经》《尚书》和《春秋》。他希望国内太平,国外不再发生事变。忽然有一天,乌孙国派使者来报告,说大昆弥(乌孙王称为昆弥,正像匈奴王称为单于一样 )元贵靡死了。他奉上乌孙公主的一封信,说她年老体弱,想回到本国来,愿意死在本国,葬在汉朝的土地上。汉宣帝见了这封信,对乌孙公主倒是挺同情的,就打算让她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