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汉故事新编』谦恭下士

  • 本章共 2.96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3-07-31

皇太后王政君有八个弟兄,二兄弟王曼死得最早,没能够封侯。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结婚以后没多久就死了。小儿子就是王莽。王莽一向孝顺母亲,尊敬嫂子,对待伯伯、叔叔挺有礼貌。他伯父王凤执掌朝廷大权的时候,王莽的六个叔叔和叔伯弟兄们都好像互相比赛着看谁更骄横、更奢侈似的,只有王莽虚心待人,努力学习,穿的衣服跟穷苦的读书人差不多。当时人们都说他才懂得孝悌忠信。他伯父王凤害病的时候,王莽亲自替他煎药,白天小心伺候不必说了,晚上连衣服也不脱。他叔父王商情愿把自己的封地分出一部分来给他。他们都在太后和汉成帝面前保荐王莽。朝廷上有名望的大臣也上书称赞王莽。汉成帝就封他为新都侯,叫他做了光禄大夫侍中。王莽做了官,对人更加恭敬,做事特别小心。这会儿王根一死,汉成帝拜他为大司马,叫他掌握朝廷大权。

王莽做了大司马,用心搜罗天下人才。远远近近一些知名之士,有来投奔他的,他都收用。他老把自己的俸禄和皇上赏给他的东西分送给别人。他特别注重节俭,家里的生活比一般的官员还要差些。有一回,他母亲病了,大臣们都打发自己的夫人去探问。这些贵妇们没有一个不打扮得花儿似的。她们穿的是绣花的绸缎,戴的是珍珠、翡翠。她们一下车马,飘带上的玉佩就叮叮当当地响起来。大司马夫人赶紧到大门外去迎接。贵宾们见她穿着普通的衣服,裙子也不拖到地下,就认为是王府里的一个老妈子。有人偷偷地问了问旁边的人,才知道她就是大司马王莽的夫人,大伙儿不由得臊得脸都红了。王夫人挺小心地招待了客人。她们问过了太夫人的病,各人回到自己的家里,都说大司马家里比平常人家还要俭朴。大臣们因此更加尊敬王莽。皇太后王政君有了这么一个内侄,这份高兴也就不消说了。

公元前7年(绥和二年,汉成帝即位第26年 )三月,有一天,汉成帝在赵昭仪的宫里过夜。第二天,赵昭仪已经起来了,汉成帝刚穿上一只袜子,突然倒在床上,不能再说话。赵昭仪慌忙派人去请医官,可是已经不中用了。这一下子吓得宫里上上下下都慌乱起来。皇太后、赵皇后赶来,摸了摸汉成帝,冷冰冰的。消息传到外面,大臣们和长安的老百姓议论纷纷,都说皇上是给赵合德害死的。皇太后下了一道诏书,吩咐大司马王莽和御史、丞相、廷尉查问皇上突然死去的原因。赵合德觉得自己做了不少缺德的事,审问起来,也是一死,她就召集了贴身伺候她的丫头们,给了她们不少赏赐,嘱咐她们不可说出她以往的过错,自己就喝了毒药死了。

汉成帝做了二十六年皇帝,只因酒色过度,死的时候才四十五岁。太子刘欣即位,就是汉哀帝,尊皇太后王政君为太皇太后,皇后赵飞燕为皇太后。汉哀帝自己的父亲定陶王刘康早已死了,这会儿尊为定陶共皇,尊母亲丁氏为丁皇后,祖母傅氏(汉元帝的妃子 )为傅太后。汉哀帝早就娶了傅太后的内侄女,她就立为傅皇后。这么着,外戚傅家和丁家就有不少人封了侯,傅太后抓住大权,还想管住汉哀帝。

王莽眼看着外戚王家斗不过外戚傅家。他要反对,可是说不出口,因为自己就是太皇太后的内侄。太皇太后要反对,可是她也说不出口,因为自己就是大司马王莽的姑姑。太皇太后就以退为进,下了一道诏书,叫王莽避开。王莽上书向汉哀帝辞职。汉哀帝派大臣们去恳求太皇太后,对她说:“皇上听到太皇太后下了这道诏书,非常难受。皇上说要是大司马不复职,皇上也不敢再管理朝政了。”太皇太后就叫王莽回来,仍旧叫他做大司马。

大司马王莽打算宣扬文教,整顿朝政。他推荐刘向的儿子刘歆给汉哀帝,说他品行、才能都好,可以升为光禄大夫。汉哀帝同意了,刘歆做了光禄大夫,改名刘秀。汉哀帝听了王莽的话,吩咐刘秀继续他父亲的事业,搜集从古以来各种书籍编辑成一部丛书。

那部丛书分成七略(就是七类 ):辑略(相当于总编 )、六艺略(也叫六经,就是《诗》《书》《礼》《乐》《易》《春秋》)、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包括天文、历书等 )、方技略(包括医药等 ),一共三十八种,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诸子略”一类又分成九流,也叫九家,就是儒家流、道家流、阴阳家流、法家流、名家流、墨家流、纵横家流、杂家流、农家流。这么一部巨大的著作,可以算是中国最古的百科全书了。诸子九流的著作就是百家争鸣的学说。其中有许多书过去老受某些人的排斥。刘秀上个奏章,说明这些书都应当研究。

他说:“诸子百家的学说互相排斥,好像水跟火不相容一样。可是水跟火互相消灭,也互相生长,互相对抗也都互相成全。只要方向相同,不同的道路可以达到同一的目标。拿各种不同的学说,互相参考,采取他们的长处,去了他们的短处,天下的道理就能够融会贯通了。”

王莽推荐刘秀,编辑了“七略”,但是主要的是在推崇“六艺略”,诸子百家中也把“儒家流”放在第一位。有一位大臣叫师丹,他原来是汉哀帝做太子时候的老师。他也是属于“儒家流”的。他见到贵族、地主、豪强兼并土地,农民穷得没法活下去,就向汉哀帝建议改革土地制度。他说从前董仲舒曾经向汉武帝说过:秦孝公采用商鞅的办法,废除公田,让老百姓可以买卖土地。结果,土地都集中在少数富人的手里,穷人连一丁点儿的土地也没有。老百姓怎么能够不越来越穷呢?古代的公田制固然不能再恢复过来,但是可以用限制土地的办法不让富人占有太多的土地,农民就多少能够有点土地了。师丹又说:“现在做官的和豪富大族财产多得用不完,穷苦的越来越穷苦,贫富都应当有个限度。”

汉哀帝把师丹的建议交给大臣们去讨论。他们拟了一个办法,大意是这样的:诸侯王、列侯、公主的土地应当各有各的限度;关内侯、官吏和富人的土地都不得超过三十顷(就是三千亩 ),男女奴隶不得超过限额:诸侯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一百人,关内侯、吏民三十人;奴隶三年满期;不遵守制度的,田地、奴隶由官家没收。

汉哀帝同意了,诏书都起草好了,可还没下去。外戚傅家、丁家都是最大的地主,土地和奴隶多得没有数,他们首先起来反对。汉哀帝只好把这件事搁下。王莽气得什么似的。他决定跟傅、丁两家势不两立,尤其是傅太后的一家。事情也真凑巧:汉哀帝在未央宫摆了酒席,请的是太皇太后、傅太后、赵太后、丁皇后她们。太皇太后坐的当然是上首第一位;上首第二位留着给傅太后。大司马王莽瞧见了这么安排座位,就大声地问那个排座位的官员,说:“为什么上首排着两个座位?”那个官员说:“正中是太皇太后,旁边是定陶傅太后。”王莽责备他,说:“定陶太后是外来的妃子,怎么能够跟太皇太后并排着坐?撤下去!”

傅太后把鼻子都气歪了,她逼着她孙子皇帝轰走王莽。王莽得到了这个风声,就又辞了职。汉哀帝不敢再挽留,送了他五百斤黄金,一辆上等的车马,让他去“休息休息”。王莽一走,朝廷上的大臣们都说他有古代大臣的风度,有不少人为他打抱不平。

王莽回到自己的封地,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安分守己地过着日子,大家都说他好。有一回,他第二个儿子王获打死了一个奴婢。王莽大发雷霆,他一向反对奴隶主虐待奴隶,怎么能让他自己的儿子打死奴婢呢?他就逼着王获自杀了事。那时候,做主人的私自杀害奴婢是要受到处分的,可并没有死罪。王莽认为杀害奴婢也得抵命。这件事一传出去,连老百姓都说王莽真是正直无私的好人。为这个,王莽在家三年,官吏和百姓上书替他说话的就有一百多起。

王莽辞职以后,接着师丹也免了职,朝廷大权就完全落在傅太后的手里,傅家、丁家的子弟都做了大官。汉哀帝害怕祖母,让她掌了大权,自己索性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