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博浪沙行刺
- 平定南北
- 沙邱遗恨
- 怨声载道
- 揭竿而起
- 天下响应
- 抢地盘
- 八千子弟
- 斩白蛇
- 立羊倌
- 骄兵必败
- 破釜沉舟
- 指鹿为马
- 坑秦兵
- 约法三章
- 鸿门宴
- 火烧阿房宫
- 分封诸侯
- 追韩信
- 暗度陈仓
- 陈平归汉
- 兴兵发丧
- 美人和儿女
- 木罂渡军
- 绑架老母
- 收英布
- 销毁王印
- 挑拨离间
- 假投降
- 外黄小儿
- 分我一杯羹
- 踢脚封王
- 鸿沟为界
- 钻入敌营
- 四面楚歌
- 难见江东父老
- 汉高祖登基
- 五百义士
- 恩将仇报
- 巡游云梦
- “功狗”和“功人”
- 上朝的仪式
- 白登被围
- 和亲
- 极极以为不可
- 一笔勾销
- 平定南方
- 大风歌
- 白马盟约
- 把人当作猪
- 萧规曹随
- 太后临朝
- 汉文帝即位
- 废除连坐法
- 两封信
- 耕种的榜样
- 往边疆移民
- 废除肉刑
- 方士的诡计
- 有生必有死
- 削地
- 平定七国
- 金屋藏娇
- 绝食
- 排斥百家
- 金屋变为冷宫
- 滑稽大王
- 帮闲文人
- 马前泼水
- 反攻匈奴
- 灌夫骂座
- 夜郎自大
- 长门宫
- 飞将军
- 加强边防
- 武功爵
- 通西域
-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 再通西域
- 求神仙
- 天下十三州
- 强求“天马”
- 扣留使者
- 苏武牧羊
- 李陵投降
- 司马迁受累
- 尧母门
- 挖掘木头人
- 轮台悔过
- 托孤
- 苏武回国
- 聪明的少帝
- 立昏君
- 废昏君
- 坐牢读经
- 霍家的败亡
- 国内要紧
- 称职的官吏
- 杀害大臣
- 赵充国和西羌
- 功臣画像
- 女使者
- 外戚和宦官
- 昭君出塞
- 攀断栏杆
- 谦恭下士
- 七亡七死
- 面面俱到
- 改朝换代
- 复古改制
- 绿林和赤眉
- 起义军的混合
- 昆阳大战
- 新朝的灭亡
- 一个算卦的
- 争取民心
- 整顿队伍
- 攀龙附凤
- 绿林的破裂
- 赤眉的流亡
- 帝王满天下
- 三分天下
- 钓鱼台
- 得陇望蜀
- 硬脖子
- 马革裹尸
- 云台二十八将
- 取经求佛像
- 生死朋友
- 投笔从戎
- 威震西域
- 宦官灭外戚
- 但愿生入玉门关
- 天知地知
- 豺狼当道
- 太学生罢课
- 宦官五侯
- 林宗巾
- 逮捕党人
- 太平道
- 作者原序
『前后汉故事新编』苏武回国
- 本章共 4.29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3-07-31
太子弗陵做了皇帝,燕王刘旦很不服气。他认为上面的三个哥哥都死了,按次序他应当即位。他跟齐王将闾的孙子刘泽一同起来反对。可是他们并没有充分的准备。刘泽首先发兵,他还没跟燕王刘旦的军队联系上,就被青州刺史隽不疑逮住了。朝廷上审问下来,把刘泽处了死刑,燕王刘旦当然也应该处死。大将军霍光他们认为,汉昭帝刚即位就杀害亲哥哥,似乎不好,就叫刘旦承认了过错,给他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没办他的罪。青州刺史隽不疑办事能干,升为京兆尹。
车骑将军金日,上次逮住马何罗立了大功,汉武帝遗诏封他为侯。金日因为汉昭帝刚即位,年纪又轻,他要是接受封号,好像是趁着机会抓权似的,就推辞了。想不到过了一年多,他害了重病。霍光请汉昭帝快封他为侯。金日在床上躺着接受了大印。第二天,金日死了。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叫金赏,一个叫金建,跟汉昭帝的年龄差不多,汉昭帝老跟他们玩儿,有时候还叫他们一块儿过夜。金日一死,汉昭帝拜金赏为奉车都尉,金建为驸马都尉。金赏还继承他父亲封了侯。
九岁的汉昭帝挺有情义,他对霍光说:“金家只有弟兄两个,不妨都封他们为侯。”霍光说:“金赏继承他父亲封了侯,这是按规矩办事。金建就不能封。”汉昭帝歪着小脑袋笑嘻嘻地说:“只要我跟将军一句话,封他也就封了呗。”霍光挺正经地说:“从前高皇帝和大臣们立过约:无功不得封侯。”汉昭帝这才明白了,就说:“将军说得对,我应该听从太爷爷的吩咐。”霍光趁着机会对他说:“皇上真了不起。”他又说:“老百姓到今天还想念着孝文皇帝和孝景皇帝哪。”汉昭帝问:“为什么?”“因为他们待老百姓好。”汉昭帝说:“那咱们也要好好儿待老百姓啊!”霍光听了,心里的疙瘩解开了一大半。他一直担心着国内不得太平。现在看到汉昭帝能这么听他的话对待百姓,百姓对朝廷不满的情绪也许能够缓和下来。他就跟汉昭帝商量一下,准备做点帮助老百姓的事情。
汉昭帝听了霍光的话,打发五个使者分头到各郡县去查看,叫他们办四件事:第一,叫各郡县选举贤良;第二,慰问有困难的老百姓;第三,替有冤枉的人申冤;第四,查办失职的官员。
第二年快要春耕的时候,又打发使者到各地去救济穷人,把大量的种子和粮食借给没有种子和口粮的农民。可惜那一年年成不好。八月里下了道诏书,说:“这两年灾害多,今年蚕丝和麦子的收成又都很差。春天里所借的种子和粮食都不必还,今年田租也完全免了。”老百姓听到了这个消息,真是喜出望外,有的甚至说:“孝文皇帝又回来了!”
汉昭帝虽然年纪小,能听大臣的话,霍光也挺不错的,全国的情况要比汉武帝轮台悔过以前安定得多,连匈奴也愿意跟汉朝和好了。当初汉武帝进攻匈奴,深入穷追二十多年,匈奴因此也大伤元气。打一次仗,每回总得死伤几万人马,连怀着胎的牛、马、羊也流了产,那些生下来的小牛、小马、小羊一碰到打仗,因为照顾不了,也大批大批地死去。为这个,匈奴好几次想跟汉朝和亲,可是都没成功。
后来狐鹿姑单于害了病,临死的时候,对大臣们说:“我的儿子太小,不能治理国家,请立我的兄弟为单于。”第二天,狐鹿姑单于死了,阏氏跟卫律不愿意让别人即位,就假传单于的命令,立阏氏的儿子为单于,就是壶衍鞮单于。狐鹿姑单于的兄弟和左贤王不服,各占地盘,都自称为王。这么一来,无形中匈奴分成了三个国家。匈奴因为内部不团结,开始衰落下去。阏氏知道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就打发使者到长安要求跟汉朝和亲。霍光也派使者去回报匈奴,只提出一个要求:要单于放回苏武、常惠等汉朝的使者,就答应和好。
苏武在北海放羊,已经十九年了。他在放羊的时候,始终没忘了自己是汉朝的使者。那个代表朝廷的使节老没离开手。使节上的穗子这么多年来全掉了。可是他把那个光杆子的使节看成自己的命根子一样。他紧紧地抓住这根杆子,想念着汉武帝,想念着朝廷,想念着父母之邦。
他在朝廷上本来跟李陵在一块儿,又是朋友。李陵投降了匈奴以后,不敢去见苏武。过了十多年,单于派李陵到北海去见苏武,给他们预备了酒席和音乐,让他们两个人会一会,聊聊天。
李陵对苏武说:“最近单于听说我跟您素来挺好,特意派我来跟您说,他很尊敬您。您反正不能回到中原去,白白地在这个没有人的地方自己吃苦。不管您怎么忠心,有谁知道呢?再说,令兄、令弟因为出了岔,朝廷要办他们的罪,都自杀了。我来的时候,令堂已经过世了。嫂夫人年轻,听说也已经先走了一步了。剩下的就是两个令妹、两个令爱、一个公子了。现在,过了这十几年,是生是死,不得而知。唉,人生好比早晨的露水,何必老这么自己吃着苦呢?起初,我刚来的时候,心里有说不出的痛苦,简直像疯了一样。自己痛恨对不起朝廷,年老的母亲又被关在监狱里,您可以想得到我是多么痛心哪。万没想到朝廷不谅解我,把我的一家老少都杀了,逼得我无路可走,只好留在这儿。您不愿意投降,我何尝愿意投降呢?现在皇上已经老了,法令也没有准谱儿。今天杀大臣,明天杀大臣,无缘无故地灭了门的就有好几十家子。早晨起来谁都不知道晚上能不能保得住命。子卿(苏武字子卿 ),您还为了谁呢?”
苏武回答说:“做臣下的就是为朝廷死,也没有什么可恨的!就说朝廷有什么不谅解咱们的地方,难道咱们能对不起咱们的祖宗吗?能对不起咱们的父母之邦吗?请您别再说了。”
李陵不便再开口,就跟苏武住了几天,喝喝酒,聊聊别的事情。那一天,两个人喝着酒,正在高兴的时候,李陵再一次对苏武说:“子卿,您能不能再听听我的话?”苏武放下酒杯,说:“我自己早就准备死了。大王一定要逼我投降的话,我就死在大王面前!”
李陵见苏武这么坚决,忽然把他称为大王,听了实在刺耳,就叹了一口气,说:“唉,您真是个义士!我和卫律简直都不是人!”说着,掉下眼泪来。这么着,他只好跟苏武分别了。
李陵叫他妻子出面,送给苏武几十头牛、羊。两口子又给苏武找了个匈奴姑娘,劝她去嫁给苏武。那姑娘也着实尊敬苏武,什么事情都愿意帮助他。苏武也挺喜欢她,把她当作丫头留下了,可是不敢娶她做媳妇儿。日子久了,他从心眼里尊敬这位姑娘,他认为:“单于跟汉朝作对,可是我跟匈奴的老百姓是无冤无仇的。”他就把她作为夫人。
后来李陵得到了汉武帝逝世的消息,又跑到北海去见苏武。苏武面朝着南方,眼睛望着天边,放声大哭,哭了个没完,还咯了(咯kǎ )几口血。一连几个月,他只要一想起从此不能再跟汉武帝见面了,就伤心得哭起来。
赶到壶衍鞮单于即位,国内不团结,阏氏怕汉兵突然打过来,就请卫律想办法。卫律出了个主意,要匈奴跟汉朝和亲,匈奴才打发使者来求和。汉朝的使者要求匈奴把苏武、常惠他们送回去。匈奴骗使者说苏武他们都已经死了。后来汉朝又派使者到匈奴去。常惠买通了单于的手下人,私底下见了使者,说明苏武的底细,还教给他一个要回苏武的说法。
第二天,使者见了单于,要他送回苏武他们。壶衍鞮单于说:“苏武早已死了。”汉朝的使者挺严厉地责备他,说:“单于既然成心要跟汉朝和好,就不应该再欺骗汉朝。大汉天子在上林射下了一只大雁,大雁的脚上拴着一条帛书,是苏武亲笔写的。他说他在北海放羊。您怎么说他死了呢?大雁能带信,就是天意。您怎么可以欺骗天呢?”
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眼睛看看左右,左右目瞪口呆地也都愣了。单于张着嘴,眼睛望着天,说:“苏武的忠心感动了飞鸟,难道我们还不如大雁吗?”他当时就向使者道歉,答应一定好好儿送回苏武。使者说:“承蒙单于放回苏武,请把常惠、马宏、徐圣、赵终根等一概放回,才好诚诚恳恳互相和好。”单于也都答应了。
单于就派李陵再到北海去召回苏武来。李陵准备了酒席,给苏武道喜。两个人一面喝酒,一面聊天。李陵说:“现在您能够回国,我又是高兴又是悲伤。您在匈奴扬了美名,对朝廷立了大功,从古以来,谁比得上您?我李陵虽然又是愚昧又是胆小,如果朝廷宽大一点,保全我年老的母亲,让我有个擦去污辱、将功赎罪的一线希望,我怎么也不至于忘恩负义。想不到朝廷把我一家灭了门,我还有什么脸再回故乡?您是知道我的心的。我们今天分别就是永别了。”说着,他又哭了。
苏武也有一种痛苦,他得去跟那个匈奴夫人告别。他十分感激她,也很爱她,可是不能带她回去。他说:“要是两国真正和好,我们还可能有见面的机会。”她流着眼泪说:“我是匈奴人,您不能带我回去,我也不能叫你为难。可是,我,我……”她没法再说下去,只能抽抽噎噎地哭着。苏武给她擦着眼泪,问她:“你怎么啦?”她哭得更伤心了。过了一会儿,她低着头,说:“我……我已经有了身孕了。将来的孩子,他……他总是汉朝的人哪。”苏武又是喜欢又是难受,可是他也不知道怎么说好,就点点头,安慰她一番,走了。
当初苏武出使的时候,随从的人有一百多个,这次跟着他回来的只剩了常惠、徐圣、赵终根等九个人了。另外还有一个马宏,他是在汉武帝末年跟着光禄大夫王忠出使西域的。他们路过楼兰,楼兰王告诉了匈奴。匈奴发兵去截击,王忠阵亡,马宏被俘。匈奴逼他投降,他宁可拼死,不肯投降。匈奴就把马宏拘留下来。这次单于让他也跟着苏武一块儿回来了。
苏武出使的时候刚四十岁,今天回国,胡须、头发全都白了。长安的人民听说苏武回来了,都出来看。他们瞧见了白胡须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使节,没有不受感动的。有的流下眼泪来,有的跷着大拇指,说他真是个大丈夫。
苏武他们拜见了汉昭帝,交还使节。十四岁的汉昭帝拿着那个光杆子,看了好大的工夫,又看看苏武他们,酸着鼻子,可说不出话来。完了,他把使节亲手交给苏武,对他说:“您到先帝庙里去祭祀祭祀,把使节交还给先帝,让他老人家也高兴高兴。”说着,他直流眼泪。他只能这么流眼泪,可不知道该封给苏武什么官职。大将军霍光出了个主意,请汉昭帝拜苏武为“典属国”,叫他管理管理汉朝跟那些外国来往的事儿,又赏给他钱二百万、公田二顷、住宅一所,可没封他为侯。常惠、徐圣、赵终根他们做了郎中。还有五六个年老的,各人赏钱十万,让他们回家去。那个死也不肯投降匈奴的马宏好像没得到什么。他们这些人不肯投降匈奴,本来都是准备死在外边的。这会儿能够回到本国,重见故乡,已经够满意的了,对于朝廷赏赐的多少倒不在乎。
苏武回来以后,汉朝和匈奴没再打仗,双方都有使者来往。苏武收到了李陵给他的信,才知道匈奴夫人已经给苏武生了一个儿子。苏武写了回信,给儿子取了个名字叫“通国”,托付李陵照顾他们,还劝他抓住机会能够回来就回来。霍光和上官桀原来跟李陵都是朋友,这会儿也派李陵的老朋友陇西人任立政等三个人到匈奴去劝李陵回来。李陵回答他们,说:“回去是容易的,可是我已经丢了脸投降了匈奴,我不能回到汉朝去再丢一次脸。”他的脸比国家重要,他不愿意受到汉朝的审问,宁可死在匈奴。
苏武回来没多久,上官桀勾通了燕王刘旦又造起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