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汉故事新编』挖掘木头人

  • 本章共 3.33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3-07-31

大胖子江充趁着汉武帝身子不舒服,请他搬到甘泉宫去养病。这时候汉武帝已经六十七了,他正想清清静静地休养几天,就听了江充的话,暂时住在甘泉宫。

近来他老觉得心神不安,好像暗地里有人要谋害他似的。他知道齐、南阳、楚、燕、赵等地都有大批的农民起来反抗官府。要不是闹到这步田地,也用不着派“绣衣使者”带着兵马到各处去镇压了。连长安城里也有不少人咒骂皇帝的。汉武帝住在建章宫的时候,曾经瞅见一个男人带着宝剑溜进了龙华门来行刺,当时就吩咐左右去抓。可是哪儿有刺客的影儿?这可把汉武帝气坏了。他首先把管宫门的人杀了,再吩咐京城里的骑士搜查上林。接着,下了命令,关上城门,挨家挨户地去搜查。整个长安城搜查了十一天,闹得满城风雨,到了儿也没抓到刺客。

长安城里没查到刺客,可是查出了无数的方士和巫婆。这些人利用迷信,骗人钱财。他们教人们把木头人埋在地下,由他画符、念咒、做法事。据说,这么一来,就可以叫冤家遭殃,自己得福。有门路的巫婆往来宫中,教美人、宫女们也这么干起来。那些怨恨皇上的,就在屋子里埋下木头人,一面祭祀,一面咒骂。汉武帝也曾经听到过用木头人迷魂的把戏,可是因为自己相信方士,不断地叫他们去求神仙,就一直没去追究。这会儿他明明瞅见了一个带剑的男人,怎么忽然会无踪无影呢?他疑神疑鬼,就疑心到木头人迷魂上头去了。

正在这个时候,有人告发丞相公孙贺(卫皇后的姐夫 )的儿子公孙敬声跟汉武帝的女儿阳石公主私通,还埋着木头人咒骂皇上。汉武帝一想:那个忽然不见的带剑的男人可能就是木头人变出来的。他立刻吩咐廷尉杜周审查这件案子。

杜周猜透了汉武帝的心思,知道当初因为公孙贺是卫皇后的姐夫才步步高升做上了丞相,现在也正因为他是卫皇后的姐夫,又是丞相,对于住在尧母门里的钩弋夫人是不利的。杜周就把公孙贺和他儿子敬声定了死罪,全家灭门。过了三四个月,卫皇后的亲生女儿诸邑公主,卫皇后的内侄卫伉(大将军卫青的儿子;伉kàng ),还有那个跟卫皇后的外甥公孙敬声要好的阳石公主,都拿木头人迷魂、咒骂皇上的罪名定了死罪。汉武帝一一批准。不料木头人的案子越闹越大,连累了许多后宫美女和朝廷大臣。汉武帝火上加火,一下子就杀了他们好几百。

要是木头人不过是骗人的玩意儿,何必屠杀这么多的人呢?要是木头人的确有灵验的话,它们不会向汉武帝来报仇吗?汉武帝既然相信方士,相信神仙,他当然也相信木头人能害人。为了有人咒骂他,埋着木头人来迷他的魂,他老闹别扭,闹得他头昏脑涨,精神迷糊。有一天,吃了午饭,他想好好儿地睡一个午觉,忽然来了几千个木头人,个个拿着棍棒,一窝蜂似的向汉武帝没头没脑地打来。汉武帝大叫一声,醒了,原来是个噩梦。脑袋疼得挺厉害,心里直跳。从那天起,他就病了。

江充趁着这个机会,请汉武帝搬到甘泉宫去。江充跟太子和卫皇后作对,现在他见年老的汉武帝病了,万一死了,自己落在太子手里,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他就对汉武帝说:“皇上的病完全是由于木头人起来的。这批咒骂皇上的人犯了‘大逆不道’的罪,实在可杀。”

汉武帝就叫江充再去查办这些“大逆不道”的人。江充带着几个“眼睛能看得见鬼”的人到文武百官和老百姓家里去挖掘埋在地里的木头人。真埋着木头人、咒骂皇上的人定了死罪,不必说了。那些家里并没有木头人的,也没咒骂过皇上的人,只要江充说他们“大逆不道”,他们家里也就能够刨出木头人来。如果有人说,那木头人是江充手下的人在刨地的时候放进去的,那么,只要江充吆喝一声,手下的人就把烧红的铁钳烙他的手、脚和身子,直到他招供为止。做官的和老百姓这么死在江充手里的就有好几万。木头人的案子是皇上命令江充查办的,谁还能跟皇上打官司呢?

江充的心腹叫檀何。他自己吹牛能够望气,也是汉武帝信任的人。他对汉武帝说:“我在外面望气,就瞧见宫里有鬼气。那里面准埋着不少木头人。要是宫里的鬼气不消除的话,唉,皇上的病是没法好的。”汉武帝就给江充一道诏书,吩咐他带着方士檀何、将军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到宫里去搜查木头人。

江充拿着诏书,率领着檀何、韩说、章赣、苏文等到了宫里,到处挖掘。别的地方掘出来的木头人有限,只有卫皇后和太子的两个宫里特别多。太子宫里不但刨出了许许多多木头人,而且还有一条布帛,上面写着咒骂皇上的话。江充出来,说要向皇上去上奏章。

太子并没埋过木头人,那帛书也是无中生有的东西。他凭空受了委屈,怎么能不害怕呢?他连忙跟他的老师石德(石庆的儿子,万石君石奋的孙子 )商量办法。石德说:“贺丞相父子、两位公主和卫伉他们都是这么定了死罪的。他们有冤没处诉。现在江充他们又拿木头人来陷害太子,简直没法分辩。还不如把江充逮了来,追查他的罪行,再作道理。”

太子愣了一下,说:“这怎么行呢?江充是奉了诏书来的,我怎么能够逮他呢?”石德说:“现在皇上有病,住在甘泉宫,皇后和太子派人去问病,也不给通报。究竟皇上是生是死,不得而知。奸臣当权,闹到这步田地。难道太子不想想秦朝扶苏的事吗?”太子说:“我做儿子的怎么可以独断独行地杀害皇上的大臣呢?我还是拼条性命上甘泉宫去央告皇上,如果能够免罪,那就够造化的了。”

太子不听石德的劝告,就要走了。想不到江充派人来叫太子去见他,还催得挺紧。太子逼得走投无路,只好听从石德的话,打发武士们冒充使者去拿这批奸臣。江充没防到太子有这一着,当时就给捉住,檀何也给绑上。将军韩说自己觉得有武艺,就跟武士们打起来。究竟双拳抵不过四手,受了重伤死了。苏文和章赣找个空子逃到甘泉宫去了。

武士们把江充和檀何拿到东宫去见太子。太子见了江充,气得眼睛里冒出火来,指着他骂:“奸贼!你扰乱了赵国,害了赵太子还不够,这会儿又来害我们父子吗?”江充耷拉着大脑袋,咧着嘴,直打哆嗦。太子一声吩咐,武士们就把江充砍了。那个专门望气的家伙檀何被拖到上林,用火活活地烧了。

太子还怕江充的党徒和御史章赣、黄门苏文他们带着兵马来进攻东宫,就派自己的心腹连夜去通报皇后,调用皇后所有的车马,装运武库里的兵器和长乐宫的卫士。卫士到了,兵器有了,太子就吩咐武士们和卫士们守住宫门。

苏文和章赣逃到甘泉宫,向汉武帝报告了经过,说太子造反。汉武帝说:“那一定是因为太子害怕了,又因为痛恨江充他们,才出了事,我叫他过来问一问就知道了。”他打发内侍去召太子来。那个内侍出去的时候,苏文向他递个眼色,好像打个冷战似的摇了摇脑袋。那个内侍已经明白了七八分。再说他怕太子也像对待苏文那样对待他,更不敢去见他了。这么着,他在外边躲了一会儿,回来报告,说:“太子已经造反了!他不肯来,还要杀我。我只好逃回来了。”

汉武帝这才真冒了火儿。他下了道诏书,吩咐丞相刘屈犛(lí)派兵去捉拿太子,有谁拿住太子的有重赏,活的、死的都行。

刘屈犛一听到太子造反,慌慌忙忙地逃出来,连丞相的大印也丢了。这会儿接到了汉武帝的诏书,才传出命令,把京城里和邻近县邑里的将士都召集起来,进攻太子。太子也派使者假传皇上的命令,把长安城里所有的囚犯一概放出来,由石德和门客张光率领着抵抗丞相的兵马,并且宣布说:“皇上病重,奸臣作乱。”弄得文武百官不知道到底谁是谁非,城里乱打一锅粥混战了四五天,双方都死伤了几万人,还分不出谁胜谁败来。

汉武帝带病回到建章宫,大臣们这才知道是太子造反,都出来帮助丞相。人们听说是太子造反,不再帮助他了。这么一来,丞相手下的人越打越多,太子手下的人越打越少。石德和张光先后被杀。太子打了败仗,带着两个儿子往南门逃去。四城早已关得严严的,哪儿逃得出去呢?守南门的田仁是个两千石的官员。他不愿意杀害太子,就把他和他两个儿子都放走了。

刘屈犛追到城门边,查出田仁放走了太子,当时就要把他杀头。御史大夫暴胜之也跟刘屈犛在一块儿。他赶紧拦住,说:“田仁是两千石的大臣,要杀也得奏明皇上。”刘屈犛只好把田仁拿下,自己去报告汉武帝。汉武帝正在气头上,不但不体谅田仁的好意,还责备暴胜之不该袒护田仁,把他也下了监狱。暴胜之知道再活下去只有更倒霉,就自杀了。

汉武帝又派人去接收卫皇后的印。卫皇后想起了这一辈子的遭遇,做了皇后还不如做个“平阳歌女卫子夫”呢!她哭了一场,上吊死了。

汉武帝还是很生气。他下了命令,捉拿太子。大臣们谁也不敢劝阻。难道天下就没有一个敢说实话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