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博浪沙行刺
- 平定南北
- 沙邱遗恨
- 怨声载道
- 揭竿而起
- 天下响应
- 抢地盘
- 八千子弟
- 斩白蛇
- 立羊倌
- 骄兵必败
- 破釜沉舟
- 指鹿为马
- 坑秦兵
- 约法三章
- 鸿门宴
- 火烧阿房宫
- 分封诸侯
- 追韩信
- 暗度陈仓
- 陈平归汉
- 兴兵发丧
- 美人和儿女
- 木罂渡军
- 绑架老母
- 收英布
- 销毁王印
- 挑拨离间
- 假投降
- 外黄小儿
- 分我一杯羹
- 踢脚封王
- 鸿沟为界
- 钻入敌营
- 四面楚歌
- 难见江东父老
- 汉高祖登基
- 五百义士
- 恩将仇报
- 巡游云梦
- “功狗”和“功人”
- 上朝的仪式
- 白登被围
- 和亲
- 极极以为不可
- 一笔勾销
- 平定南方
- 大风歌
- 白马盟约
- 把人当作猪
- 萧规曹随
- 太后临朝
- 汉文帝即位
- 废除连坐法
- 两封信
- 耕种的榜样
- 往边疆移民
- 废除肉刑
- 方士的诡计
- 有生必有死
- 削地
- 平定七国
- 金屋藏娇
- 绝食
- 排斥百家
- 金屋变为冷宫
- 滑稽大王
- 帮闲文人
- 马前泼水
- 反攻匈奴
- 灌夫骂座
- 夜郎自大
- 长门宫
- 飞将军
- 加强边防
- 武功爵
- 通西域
-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 再通西域
- 求神仙
- 天下十三州
- 强求“天马”
- 扣留使者
- 苏武牧羊
- 李陵投降
- 司马迁受累
- 尧母门
- 挖掘木头人
- 轮台悔过
- 托孤
- 苏武回国
- 聪明的少帝
- 立昏君
- 废昏君
- 坐牢读经
- 霍家的败亡
- 国内要紧
- 称职的官吏
- 杀害大臣
- 赵充国和西羌
- 功臣画像
- 女使者
- 外戚和宦官
- 昭君出塞
- 攀断栏杆
- 谦恭下士
- 七亡七死
- 面面俱到
- 改朝换代
- 复古改制
- 绿林和赤眉
- 起义军的混合
- 昆阳大战
- 新朝的灭亡
- 一个算卦的
- 争取民心
- 整顿队伍
- 攀龙附凤
- 绿林的破裂
- 赤眉的流亡
- 帝王满天下
- 三分天下
- 钓鱼台
- 得陇望蜀
- 硬脖子
- 马革裹尸
- 云台二十八将
- 取经求佛像
- 生死朋友
- 投笔从戎
- 威震西域
- 宦官灭外戚
- 但愿生入玉门关
- 天知地知
- 豺狼当道
- 太学生罢课
- 宦官五侯
- 林宗巾
- 逮捕党人
- 太平道
- 作者原序
『前后汉故事新编』绿林和赤眉
- 本章共 3.29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3-07-31
这几年来,水灾、旱灾、蝗虫、冰雹已经叫农民活不下去,边界上还驻扎着几十万大军,牲口、粮草都得向老百姓要。西北边境五原、代郡一带的老百姓因为接近匈奴,负担更重。他们首先起义,几百人一伙、几千人一队地挣扎着跟官兵对抗。西北方面还不能安定下来,东方和南方也都有大批的农民起来反抗官兵。
王莽为了对付各部族的叛变,为了供应塞外大军的费用,就增加了六种税:盐税,酒税,铁税,名山大泽开采税,赊欠、借贷税和炼铜税。郡县的官吏尽管多么厉害,也管不住所有逃税的人,王莽就委托富商去监督。富商和官吏共同舞弊,层层勒索,更加苦了老百姓。拿不出钱来的就是犯法,犯法的动不动就处死刑或者没收为官奴。这么着,官吏、富商也逼着穷人起来反抗官府了。
临淮人(临淮,在安徽凤阳 )瓜田仪(瓜田,姓;仪,名 )在会稽(汉朝的会稽包括现在的苏州、吴县 )、长州(长州和吴县以前都属苏州管的 )一带首先聚集了几千人攻打县城。琅邪海曲(在山东省日照县 )有个老大娘,人家都管她叫吕妈妈。她的儿子吕育是县里的一个公差,为了没依着县令毒打没钱付捐税的穷人,县令把他办成死罪杀害了。这就激起了公愤。吕妈妈约会了一百多个穷苦的农民起来反抗。大家伙儿替她儿子报仇,杀了那个县令,跟着吕妈妈到黄海躲着官兵,一有机会就上岸攻打官府。很快地就有一万多人跟着吕妈妈。
公元17年(天凤四年,即新朝建立以后的第九年 ),南方荆州闹饥荒,老百姓为了挖野荸荠互相争夺,甚至打架打得挺厉害。新市(属荆州,在湖北省京山县 )有两个很有名望的人,一个叫王匡,一个叫王凤。他们出来给农民排解,大伙儿都服他们,公推他们为首领。一下子就有好几百人跟着王匡、王凤去找活路。还有亡命的罪犯南阳人马武、颍川人王常和成丹,为了逃避官府的压迫,也都来投奔王匡。王匡他们占领了荆州的一个山头,叫绿林山(在湖北省当阳市 )。就拿绿林山为根据地,攻占邻近的乡村,不到几个月工夫,这支南方起义军就有了七八千人。
农民起义的报告到了长安,王莽召集大臣们商量。大臣们说:“这些盗贼死在眼前,皇上不必费心。他们既然找死,发大军去剿灭他们,不就完了吗?”左将军公孙禄可不同意。他说:“大臣当中有的报喜不报忧,以致下情不能上达;有的一味作假,光知道奉承;有的乱划井田,叫农民没法耕种;有的不顾到老百姓的痛苦,只知道加重捐税。百姓造反,罪在官吏。如果皇上能够惩办这些贪污的官吏,向天下赔不是,再派贤良的大臣去安抚全国,国内就能够安静。进攻匈奴的大军应当赶快撤回来,再跟他们和亲。从今天的形势看来,恐怕新朝的忧虑不在塞外的匈奴,而在中原内部!”
王莽从没听到过这种顶撞他的话,这叫他怎么受得了?他叫卫士们把公孙禄轰出去。接着,他就下了命令,吩咐荆州长官快去剿灭绿林。荆州长官不敢怠慢,当时就召集了两万人马去打绿林。南方起义军绿林的首领王匡、王凤立刻带领着弟兄们迎了上去,把官兵打死了好几千,还夺到了许多兵器和粮草。荆州长官带了残兵败将拼命地往北逃跑。王匡、王凤、马武、王常他们趁着机会打进竟陵(在湖北省天门市西北 )、安陆(在湖北省应山县南 )两个城,搬了一些粮食就回去了。
他们回到绿林,人数增加到五万多。想不到第二年(公元22年 ),绿林发生了疫病,五万多人死了快一半。其余的人只好离开绿林,分头去占领别的地方。王匡、王凤和他们的部下马武、朱鲔(wěi)等往北,占领了南阳,称为“新市兵”;王常、成丹、张卬等往西,占领了南郡(湖北省江陵县一带 ),称为“下江兵”;平林人(平林,在湖北省随县东北 )陈牧、廖湛(zhàn)带着几千人加入了绿林的队伍,称为“平林兵”。绿林的三路人马——新市兵、平林兵和下江兵——各自占领地盘,越来越强大了。
南方荆州的起义军打败官兵的时候,东方起义军的首领樊崇已经在莒县号召农民起义了。樊崇是个朴实而又勇猛的庄稼人,一班青少年老喜欢跟他在一起。因为青州、徐州各地遭受着旱灾,外加蝗虫,农民本来就活不下去,王莽新朝的官吏还残酷无情地向他们逼粮逼税。在这种天灾人祸双重压迫下的老百姓,年老的和弱小的穷人已经死了不少,年轻力壮的农民都来投奔樊崇。这时候,吕妈妈害病死了,她手下的一万多人都归附了樊崇。同时,樊崇的同乡逄安(逄Páng )和东海人徐宣、谢禄、杨音等也率领着几万人加入了樊崇的东方起义军。三路人马合在一起,声势更加浩大。他们拿泰山做根据地,在青州和徐州之间来回打击官府、地主,抢粮救灾。他们都是朴实的贫苦农民,只希望度过灾荒,能再回乡种地,根本没打算夺地盘、打天下。起义军中只有一个徐宣,曾经做过监狱官,算是粗通文墨,别的人全是文盲。军队里没有将军、都尉等的名位,因为农村中地位最高的是“三老”,其次是“从事”,再就是“卒史”,他们就采用这三种名称。彼此之间都叫“巨人”。
公元21年(地皇二年 ),王莽派大将景尚率领一队官兵去剿灭樊崇的东方起义军。起义军在跟官兵接触中才学会了打仗。第二年,他们打了个大胜仗,把大将景尚也杀了。
王莽大发雷霆,马上派太师王匡(跟绿林起义军的首领王匡是同名同姓的另一个人 )和更始将军廉丹率领着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去围剿樊崇军,樊崇准备跟官兵大战一场。他恐怕自己的人马跟王莽的人马混乱,就叫他的部下都在眉毛上涂上红颜色作为记号,因此,东方起义军就得了个外号叫“赤眉”。赤眉军很守纪律。他们立了两条公约:第一条,杀害老百姓的定死罪;第二条,打伤老百姓的受责打。为这个,老百姓并不害怕赤眉。相反的,太师王匡和更始将军廉丹的官兵到处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东方的人民都说:
宁可碰到赤眉,
不要碰到太师;
碰到太师已经糟糕,
碰到更始性命难保。
王匡和廉丹的军队只知道抢劫掳掠,不愿意卖命打仗。赤眉兵不怕死,纪律又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他们的力量就比官兵的力量大了。开头的时候,廉丹还打了一回胜仗,以后越打越不像话。他们在成昌(在山东省东平县 )大战一场。太师王匡做梦也没想到涂着红眉毛的庄稼人还真敢跟他对敌。他不愿意拿自己的性命去跟这些亡命徒拼。他不愿意拼命,赤眉军可拼着命找上他来。不知道怎么一来,大腿上给樊崇扎了一枪,太师王匡就捧着脑袋逃了回去。更始将军廉丹,往好里说,比太师强些。他跟逄安、杨音他们混战一场,正杀出重围,又碰上了东海人董宪的队伍,末了,死在乱军之中。
十万官兵,逃了太师,死了大将,没有个发号施令的将官,乱哄哄地散了一大半,有一部分投降了赤眉军。赤眉军越打越强,这时候已经发展到十多万人。
到处都是乱糟糟的,到处又都是饥荒。饿死人的惨事又在关东发生了。逃荒的、逃难的男女老少,听说关中有粮食,一批一批地都往关中拥过去。守关的没法拦阻,慌忙向王莽报告,说进关的难民有几十万。王莽急得脸膛发黑,只好下令开发粮仓,派官吏去救济他们。万没想到这些官吏层层克扣,处处揩油,害得十分之七八的难民都死在他们手里。
王莽听说连长安城里也天天有人饿死,他把那个管理长安市政的大官王业叫来,问他难民的情况。王业说:“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流氓,并不是真正的难民。”他拿了些市上菜馆子里出卖的小米饭和肉羹给王莽看,对他说:“这些人吃得这么好,怎么能是难民呢?”王莽能够观察到的都是底下的人布置好了的,叫他不能不信。他就认为所谓关东饥荒,难民进关,原来都是轻事重报。他这才放了心,派使者分头去催荆州长官和太师王匡加紧剿灭绿林和赤眉。
绿林军在荆州,赤眉军在东海打败了王莽的两路大军,别的地方起义的农民听到了这个消息,更加活跃起来。黄河北岸有大小起义军几十路,其中城头子路(以东平人爰曾为首领 )有二十多万人,刁子都(原来是东海人 )有六七万人。此外,还有铜马、青犊、大彤(tóng)等共有几百万人。这许多起义的农民,我们就总称为北方起义军。东方、南方、北方的起义军彼此并没有联系,都各自作战反抗官府。
那些没落的汉朝贵族和各地的地主、豪强趁着机会,也都野心勃勃地出来混在农民起义军的队伍里抢夺地盘。其中有个刘家宗室的子孙也在南阳(南阳,郡名,在河南省西南部和湖北省北部,汉时以宛为郡治,即现在河南省南阳市 )舂陵县(在湖北省枣阳市东;舂Chōng )发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