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博浪沙行刺
- 平定南北
- 沙邱遗恨
- 怨声载道
- 揭竿而起
- 天下响应
- 抢地盘
- 八千子弟
- 斩白蛇
- 立羊倌
- 骄兵必败
- 破釜沉舟
- 指鹿为马
- 坑秦兵
- 约法三章
- 鸿门宴
- 火烧阿房宫
- 分封诸侯
- 追韩信
- 暗度陈仓
- 陈平归汉
- 兴兵发丧
- 美人和儿女
- 木罂渡军
- 绑架老母
- 收英布
- 销毁王印
- 挑拨离间
- 假投降
- 外黄小儿
- 分我一杯羹
- 踢脚封王
- 鸿沟为界
- 钻入敌营
- 四面楚歌
- 难见江东父老
- 汉高祖登基
- 五百义士
- 恩将仇报
- 巡游云梦
- “功狗”和“功人”
- 上朝的仪式
- 白登被围
- 和亲
- 极极以为不可
- 一笔勾销
- 平定南方
- 大风歌
- 白马盟约
- 把人当作猪
- 萧规曹随
- 太后临朝
- 汉文帝即位
- 废除连坐法
- 两封信
- 耕种的榜样
- 往边疆移民
- 废除肉刑
- 方士的诡计
- 有生必有死
- 削地
- 平定七国
- 金屋藏娇
- 绝食
- 排斥百家
- 金屋变为冷宫
- 滑稽大王
- 帮闲文人
- 马前泼水
- 反攻匈奴
- 灌夫骂座
- 夜郎自大
- 长门宫
- 飞将军
- 加强边防
- 武功爵
- 通西域
-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 再通西域
- 求神仙
- 天下十三州
- 强求“天马”
- 扣留使者
- 苏武牧羊
- 李陵投降
- 司马迁受累
- 尧母门
- 挖掘木头人
- 轮台悔过
- 托孤
- 苏武回国
- 聪明的少帝
- 立昏君
- 废昏君
- 坐牢读经
- 霍家的败亡
- 国内要紧
- 称职的官吏
- 杀害大臣
- 赵充国和西羌
- 功臣画像
- 女使者
- 外戚和宦官
- 昭君出塞
- 攀断栏杆
- 谦恭下士
- 七亡七死
- 面面俱到
- 改朝换代
- 复古改制
- 绿林和赤眉
- 起义军的混合
- 昆阳大战
- 新朝的灭亡
- 一个算卦的
- 争取民心
- 整顿队伍
- 攀龙附凤
- 绿林的破裂
- 赤眉的流亡
- 帝王满天下
- 三分天下
- 钓鱼台
- 得陇望蜀
- 硬脖子
- 马革裹尸
- 云台二十八将
- 取经求佛像
- 生死朋友
- 投笔从戎
- 威震西域
- 宦官灭外戚
- 但愿生入玉门关
- 天知地知
- 豺狼当道
- 太学生罢课
- 宦官五侯
- 林宗巾
- 逮捕党人
- 太平道
- 作者原序
『前后汉故事新编』司马迁受累
- 本章共 3.50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3-07-31
汉武帝召集了大臣们,让他们都来评评李陵的行动。有的责备李陵怕死,有的批评李陵没有用兵的本领,有的骂李陵是个卖国贼。
一个说:“孤军深入已经不对了,他还想躲在山谷里,苇塘里,这哪儿像个将军呢?”一个说:“李陵只会说大话,他可没有真本领。他当时曾经说过他的部下个个都能打老虎,射箭是百发百中的。要是真有这种本领的话,五十万支箭怎么射不中几万匈奴呢?难道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五六箭还射不中一箭吗?”一个说:“李陵一死儿要自己带兵,他早就瞧不起贰师将军了。”大伙儿都说李陵不应该不死。可是谁都没提起韩延年和四千多个阵亡的将士来,好像他们都是该死的,而李陵是不该活的。
大臣当中有个太史令,叫司马迁。他正在壮年,也像李陵一样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他并不是跟李陵特别相好,也不是不知道李陵投降匈奴是不对的。只因为他瞧不起这批专看汉武帝的脸色说话的人,就冒冒失失地替李陵打抱起不平来了。
他说:“李陵服侍父母很孝顺,跟同人来往最讲信义,国家有缓急,他情愿不顾性命地干去。他素来就是这么存心的。他的风度是大人物的风度。现在一碰到不幸,出了岔,那些自己保全身体、保全妻子的臣下,加醋加酱地都说李陵的坏话,我实在觉得痛心!再说,李陵带去的步兵还不满五千,就这么深深地跑到敌人的心腹地区,打击了几万敌人,叫敌人来不及救护打死的和受伤的人。李陵的士兵拿着弓箭打击匈奴,转来转去,拼命地打了一千里地。直到箭也使完了,道儿也堵死了,他们还赤手空拳地拼,打死了不少敌人。他能够叫他部下个个不顾死活地打仗,就是古代最出名的将军也不过如此。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足足可以向天下的人交代了。”
司马迁这么替李陵辩护着,汉武帝也不能插嘴,大臣们更不敢反驳。有几个人嘁嘁喳喳地议论着说:“这么说来,李陵要比贰师将军强得多了。”汉武帝听见了他们把李陵去比李广利,好像戳了他的肺管子似的,已经火儿了。可是他觉得司马迁的话里很难挑出错处来,只好瞪着眼睛看了看那几个议论李广利的人。也是司马迁一时糊涂,说着说着,不应该说的他也说出来了。他说:“李陵不肯马上就死,准有他的主意。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汉武帝抓住了这句话,骂着说:“你怎么知道他的主意?是李陵告诉你的?是我叫李陵去投降的?要像你这种说法,谁都可以堂而皇之地投降敌人了。这么狂妄地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你不是成心反对朝廷吗?”他吆喝一声,把司马迁下了监狱,吩咐廷尉杜周去审问他。
廷尉杜周是个酷吏,也是汉武帝肚子里的蛔虫。他早就知道汉武帝的心意了。上次大舅子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兵,李陵不愿意在他的手底下监督辎重,已经得罪了汉武帝。因此,汉武帝就让他带着五千步兵去冒个险,不但后面没有军队接应他,连打仗的马也不给。他既然这么对待着李陵,司马迁还替他辩护,这不是老虎头上拍苍蝇吗?为了迎合汉武帝的心意,廷尉杜周就把司马迁定了宫刑(一种摧毁生殖能力的刑罚 )。
按照汉朝的规矩,定了死罪的人还可以拿出钱来赎罪,宫刑当然也可以赎罪的。可是司马迁拿不出钱来,他既没有有钱的朋友帮助,又没有侠客替他打抱不平,只好受了刑罚,做个残废的人。受宫刑是最丢人的,依他的脾气宁可自杀,也不愿意受这种刑罚的。可是他觉得自己的工作还没完成,不应该死。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写着一部《史记》,还没写完。他要忍受一切污辱和痛苦来完成这部书。据他自己说,他十岁的时候,就读《尚书》《左传》《国语》等古文,二十岁开始游历各地的名胜古迹,全国东南西北差不多快走遍了。以后一直喜欢研究中国的历史和文学。他父亲司马谈做了太史公,执掌天官。汉武帝上泰山封禅,像他这样执掌天官的大臣按理应当在一起,汉武帝可没让他跟了去。他因此闷闷不乐地病死了。太史公死了以后,司马迁曾经出使巴蜀,回来继承他父亲的事业,做了太史令。这次为了李陵的事,受了宫刑。他叹息着说:“这是我的罪呀!这是我的罪呀!身子毁了,没有用了。我静下来仔细想想:从前西伯(周文王 )关在羑里(在河南省汤阴县;羑Yǒu ),写了一部《周易》;孔子被困在陈蔡,写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子斩了脚,写了一部《兵法》;吕不韦被逼搬到蜀地去,传下了一部《吕氏春秋》;韩非子关在秦国,传下了几篇《说难》(说shuì )、《孤愤》等文章;《诗经》三百篇,大多是圣贤人在发愤的情况下所写的著作。这些人心里都有郁闷,有理想可行不通,他们就把过去的事情叙述出来,作为将来的参考。我也就从黄帝开始到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 )为止,一共写了一百三十篇文章,五十二万字。”司马迁出了监狱以后,还做了中书令,后来终于闷闷不乐地死了。也有人说,他是因为改不了倔强的老脾气,到了儿给汉武帝杀了的。
汉武帝把李陵的一家下了监狱,又把司马迁办了罪,总算出了气了。过了一个时期,他平心静气地想了想,自己也有点后悔。他本来叫路博德去接应李陵,就不应该改变主意,又叫他去守西河,弄得李陵得不到救兵。这么一想,他就打发使者去慰劳那四百多个逃回来的士兵。他还打算再去进攻匈奴,最好能把李陵接回来。
公元前97年(天汉四年,即汉武帝即位第四十四年 ),汉武帝发出了二十多万人马分作三路去进攻匈奴:他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六万骑兵、七万步兵,从朔方出发,派强弩都尉路博德带着一万多人跟在后面接应;派游击将军韩说带着三万步兵,从五原出发;派因杅将军(因杅,匈奴地名 )公孙敖带着一万骑兵、三万步兵,从雁门出发。四位将军一个一个地向汉武帝辞行。
汉武帝特意嘱咐公孙敖,对他说:“李陵虽然打了败仗,留在匈奴,听说他还想回来。你要看准机会,一直打进匈奴里面去,能够把李陵接回来,就是一等大功。”公孙敖觉得汉武帝这么重用他,高兴得眯缝着眼睛连着点头、哈腰。
二十多万汉军浩浩荡荡地陆续出发,看这个劲头,非把匈奴消灭不可了。匈奴的探子得到了这个消息,立刻骑着快马飞一样地跑去报告且鞮侯单于。且鞮侯单于吩咐左贤王带领两万骑兵去抵抗从雁门出来的公孙敖那一路汉军,自己率领着十万骑兵去对付从朔方出来的李广利那一路,叫临近五原的任何匈奴百姓和牲口一概撤退。兵法上说,知己知彼,才能够百战百胜。匈奴知道了汉军的情况,他们这么布置了,李广利可还不知道。
他率领着六万骑兵、七万步兵毫无阻碍地一直到了余吾水(在浚稽山北 ),正碰上单于的十万精兵。两下一交战,李广利就败下来了。人家还不肯让他好好地退去,他只好一面打、一面逃。这么连着抵抗了十几关,粮草都快完了,刚巧路博德的一队人马来接应,匈奴兵才不再追赶。李广利和路博德两队大军这下子总算挺安全地一块儿回来。
游击将军韩说带着三万步兵到了匈奴地界,在荒野里兜了几个圈子,没碰到一个匈奴兵。他们没有事,每天只是吃饭、走路,走路、吃饭。路越走越远,粮食可越吃越少。韩说没有办法,只好回来。
第三路公孙敖的那一万骑兵、三万步兵到了匈奴地界,还没扎营,匈奴左贤王的骑兵已经打过来。公孙敖皱着眉头子,眯缝着小眼睛估量了一下,觉得自己不是左贤王的对手,还是退兵最上算。幸亏左贤王挺大方地让汉军回来了。汉武帝嘱咐他深入匈奴地区,可是他见了左贤王就往回跑,更别说见到李陵了。他怎么能向汉武帝交代呢?他可有办法。只要心狠,怎么说都行。
他向汉武帝报告,说:“我捉到了一个匈奴的活口,他说,李陵投降了匈奴,做了单于的军师。李陵布置了匈奴兵防备着汉军,叫我怎么还能打得进去呢?”说着,连连摇头。汉武帝不能怪他,要怪当然只能怪李陵。
汉武帝这才确定李陵真不是玩意儿。他不是怕死,他是成心跟朝廷作对。司马迁说他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朝廷,这不是有意欺蒙皇上吗?他越想越恨,当时就下了命令,把李陵的一家老少全杀了。
冤枉的事情可能查得出来,害死了的人可不能再活了。原来汉朝有一个都尉叫李绪,他早已投降了匈奴。这会儿教匈奴防备汉军的就是他,可不是李陵。汉武帝听到了还有个李绪,觉得不应该杀了李陵的母亲和妻子。他想,死的已经死了,也就算了。
李陵得到了全家灭门的信儿,哭得死去活来。他要报仇。他派人把李绪刺死。单于的母亲知道了这件事,说李陵不该杀害匈奴的大臣,一定要把李陵治死。且鞮侯单于爱李陵的才能,暗地里派心腹把李陵送到北方暂时躲避一下。李陵不由得感激单于的好意。后来单于的母亲死了,单于马上派人去接李陵,好言好语地安慰了他一番。因为汉武帝杀了李陵的母亲和妻子,单于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陵,还封他为右校王。打这儿起,李陵跟卫律一样,死心塌地地做了汉奸。汉武帝就更没法打败匈奴了。
汉武帝不但不能打败匈奴,而且弄得国内很不安定。这几年来,东方的(长安以东的 )老百姓纷纷起来反抗朝廷,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