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前后汉故事新编』尧母门

  • 本章共 3.19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3-07-31

汉武帝为了连年用兵,他就多收捐税,常派官差;为了不让百姓逃捐税、逃官差,他就加重刑罚,任用酷吏。苛捐、杂税、严刑、酷吏逼得老百姓走投无路,只好成群结队地起来反抗官府。齐、南阳、楚、燕、赵等地闹得很凶。有的几百人一伙,有的几千人一队,常常打下城邑,夺取兵库里的兵器,冲进监狱放走囚犯。他们抓住了郡里的太守或者县里的都尉,不是把他们绑上示众,就是把他们杀了。俸禄在两千石一级的残酷的官吏杀了至少有一百多个,有钱有势的人家挨抢挨杀的那就更多了。

汉武帝派大臣穿着绣花的衣服、拿着节杖发兵去围剿。这种残杀老百姓的大官有个挺好听的头衔,叫“绣衣使者”。“绣衣使者”一到,因为带来的兵马多,杀人就杀得凶,一个郡里上万的人被杀,是常见的事。可是“剿匪”剿了几年,不但没把“土匪”消灭,而且越杀越多,越剿越找不到他们了。他们占领了山头或者别的险要的地方,继续抵抗官兵。有的跟干活的老百姓在一起,白天种地,黑夜出来打击官兵,弄得“绣衣使者”也无可奈何。

汉武帝想出了一条新法律,叫“沉命法”(“沉命”,就是没有性命的意思 ):凡是两千石以下的地方官不能发觉“土匪”的或者发觉了不能消灭他们的,都有死罪。这么一来,两千石以下的地方官和地方官手底下的那些人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只好眼开眼闭地对待着“土匪”,谁也不敢再往上报告了。

有一个“绣衣使者”叫暴胜之(暴,姓;胜之,名 ),他对两千石以下的官吏专会挑眼,老说他们不用心剿匪,动不动就依照“沉命法”把这一级的官吏处死。沿路的州、郡听到他快来了,谁都害怕。有的守令就特别卖力气,天天发兵围剿,硬把那些反抗官府的农民极其残酷地镇压下去。暴胜之到了渤海,听说那边有个知名之士叫隽不疑(隽Juàn,姓;不疑,名 ),挺了不起。他就请他来相见。隽不疑样子很庄严,衣冠整齐、大方,暴胜之见了,不由得恭恭敬敬地向他请教。隽不疑还真帮着这位杀人不眨眼的“绣衣使者”,替他出了主意。他说:“做大官的不能太厉害,太厉害了,自己长不了;可也不能太柔和,太柔和了,没有威望。要是能够在威望之中加上一点恩德,恩德之中又有威望,这样,对自己、对别人都有好处。”

暴胜之一点不糊涂,他接受了隽不疑的劝告,下决心采用了“恩威兼施”的手段,还把隽不疑推荐给汉武帝,汉武帝拜他为青州刺史。暴胜之采用了这种手段很有用,还真有人说:“姓暴的不太残暴了。”

“绣衣使者”当中最刻毒的要数大胖子江充。大胖子江充是赵国人,原来是赵王的门客。他得罪了赵太子,逃到长安,反咬一口,说赵太子怎么怎么不好。汉武帝见他长得个儿大,眼睛深,认为他一定有魄力,办事一定精明,就把他留下,还挺重用他。大胖子的马屁劲儿是数一数二的,没有多少日子他就当上了“绣衣使者”。汉武帝叫他去督察皇亲国戚和文武大臣。江充就在贵戚和大臣当中检查开了。他把贵戚子弟的毛病检举出来,吓唬他们,说要罚他们到北方去打匈奴,要不然,就得拿出钱来赎罪。那些被检举的人情愿拿出钱来赎罪。汉武帝正需要军费,最近才开始征收酒捐,现在既是能够收到大批的赎罪费,他都批准了。他还说江充忠直可靠,是个铁面无私的大臣。

有一天,江充跟着汉武帝上甘泉宫去,路上瞧见了太子刘据的手下人坐着车马过来,他就上前喝住,把车马扣留了。依照那时候的规矩,皇上出来的时候,除了随从的人以外,道儿上不准别的人走动。如果有车马走这条道儿的,就把车马没收。太子一听到这个消息,马上派人去向江充求情,说:“车马情愿没收,不过请江君原谅,千万别让皇上知道这件事,免得皇上说我不好好地管教手下人。”江充可不答应,还特地上了个奏章指责太子的不是。汉武帝把江充夸奖了一番,说:“做大臣的应当这样。”又把他升了官职。这一来,江充的威风震动了京城。

江充怎么敢得罪太子呢?他难道不想想将来太子即位做了皇帝,他可怎么办呢?江充要是想不到这一层,他也就不是江充了。他敢得罪太子,这里面当然有个道理。

原来汉武帝又爱上了一个美人儿,因为爱捏拳头,汉武帝给她一个外号叫“钩弋夫人”(弋yì ),也叫“拳夫人”。公元前94年(太始三年,即汉武帝即位第四十七年 ),汉武帝已经六十四岁了,钩弋夫人生了个儿子,起名叫弗陵。据说,怀胎十四个月才把弗陵生下来。

汉武帝认为这个儿子将来准了不起。他说:“听说从前帝尧(古代中国最理想的帝王 )是十四个月生的,现在我这个儿子也是十四个月生的,可见得钩弋夫人也比得上帝尧的母亲了。”他就把钩弋夫人住的那座钩弋宫的大门叫“尧母门”。那些专门瞧着汉武帝的心思做事的人多乖哪。他们见了“尧母门”,就知道这里面住的就是今天的帝尧的母亲了,她的儿子弗陵还不是将来的皇帝吗?现在的太子早晚总得废去。江充当然用不着害怕太子了。

不但江充跟太子作对,还有一些大臣也都跟太子合不到一块儿去。那就是那些同汉武帝一样主张加重刑罚,主张连年用兵的大臣们。太子是汉武帝头一个儿子,他母亲卫子夫又是当年最得宠的人,汉武帝当然非常喜爱他。赶到太子长大了,心眼好,性情温和,做事小心谨慎,跟汉武帝大刀阔斧的脾气不一样,再说卫皇后也不如以前那么年轻漂亮,汉武帝就不怎么看重太子了。再加上汉武帝宠爱的几个夫人都生了儿子,哪一个皇子不能做太子呢?因此,卫皇后和太子挺不安心。

汉武帝也瞧出来了,可是他怕卫皇后的兄弟大将军卫青不乐意,曾经对他说过:“汉朝的内政还是潦潦草草地才有个头绪,四面的部族又不断地向中原侵犯。我要是不改变制度,后世没有个规范;我要是不出兵征伐,天下不得安定。要改革制度,要出兵征伐,就不能不多费些人力、财力。如果我的后代也像我这么干的话,那准会像秦朝一样,跟着就要亡国。太子为人稳重,好静不好动,一定能够安抚天下。这是用不着我担心的。要找一个能够安抚天下、提倡文教的君主,哪儿还有比太子更好的呢?听说皇后和太子都有点不安心,真是这样的吗?还是你替我好好安慰安慰他们吧。”

大将军卫青听了汉武帝这一番话,磕头谢恩。卫皇后听了这一番话,就摘下首饰来向汉武帝请罪。汉武帝免不了又安慰了她一番。

太子每次请汉武帝不要去征伐四周围的部族,汉武帝老是笑着对他说:“劳苦的事情让我来干,将来你好安安停停地治理天下。这不是很好吗?”话虽如此,究竟因为爷儿俩脾气不同,大臣们也就分成了两派。汉武帝任用酷吏,加重刑罚;太子为人厚道,处处宽大。他时常请汉武帝任用忠厚的大臣,减轻刑罚。因此,老百姓和忠厚的大臣都拥护太子,那班专门着重刑罚的大臣怕太子将来对他们不利,都给他说坏话。后来大将军卫青死了,卫皇后没有势力,有些大臣认为太子已经没有撑腰的人了,就千方百计地找他的过错。汉武帝和自己的儿子平时本来疏远,卫皇后更是难得跟他见面。这就给这些人有了钻空子的机会。

有一天,太子去拜见皇后,好大半天才出来。江充的心腹黄门苏文(黄门,管宫门的内侍 )贼头贼脑地向汉武帝咬着耳朵,说:“太子一天到晚在后宫调戏宫女。”汉武帝没说什么,只是给太子加了好多名宫女。后来太子知道了原来是苏文在汉武帝面前造谣,心里不免恨他。苏文又跟小黄门常融他们在汉武帝跟前老给太子说坏话。卫皇后知道了,咬牙切齿地痛恨他们。她嘱咐太子去向汉武帝分辩一下,说说自己的委屈,请他惩办奸臣。太子说:“只要自己不错,何必怕他们呢?皇上多么聪明、能干,他是不会相信奸臣的。”

又有一次,汉武帝有点不舒服。他吩咐小黄门常融去召太子进来。常融跟苏文先碰了个头,才去请太子。他先跑一步回来告诉汉武帝,说:“太子听说皇上病了,他脸上就喜气洋洋的。”汉武帝叹了一口气。随后太子进来问安。汉武帝一瞧,他脸上还留着眼泪的印儿,他可故意做出笑脸来跟汉武帝说话。汉武帝看出太子的真心,向他追问下去,才知道原来是常融在他面前捣的鬼。他就把常融宰了。

苏文为了陷害太子,反倒断送了一个帮手,又是恨又是怕。他抓工夫去告诉江充,江充闭着眼睛、晃着大脑袋琢磨了半天,还真给他想出了一个害死太子的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