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博浪沙行刺
- 平定南北
- 沙邱遗恨
- 怨声载道
- 揭竿而起
- 天下响应
- 抢地盘
- 八千子弟
- 斩白蛇
- 立羊倌
- 骄兵必败
- 破釜沉舟
- 指鹿为马
- 坑秦兵
- 约法三章
- 鸿门宴
- 火烧阿房宫
- 分封诸侯
- 追韩信
- 暗度陈仓
- 陈平归汉
- 兴兵发丧
- 美人和儿女
- 木罂渡军
- 绑架老母
- 收英布
- 销毁王印
- 挑拨离间
- 假投降
- 外黄小儿
- 分我一杯羹
- 踢脚封王
- 鸿沟为界
- 钻入敌营
- 四面楚歌
- 难见江东父老
- 汉高祖登基
- 五百义士
- 恩将仇报
- 巡游云梦
- “功狗”和“功人”
- 上朝的仪式
- 白登被围
- 和亲
- 极极以为不可
- 一笔勾销
- 平定南方
- 大风歌
- 白马盟约
- 把人当作猪
- 萧规曹随
- 太后临朝
- 汉文帝即位
- 废除连坐法
- 两封信
- 耕种的榜样
- 往边疆移民
- 废除肉刑
- 方士的诡计
- 有生必有死
- 削地
- 平定七国
- 金屋藏娇
- 绝食
- 排斥百家
- 金屋变为冷宫
- 滑稽大王
- 帮闲文人
- 马前泼水
- 反攻匈奴
- 灌夫骂座
- 夜郎自大
- 长门宫
- 飞将军
- 加强边防
- 武功爵
- 通西域
-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 再通西域
- 求神仙
- 天下十三州
- 强求“天马”
- 扣留使者
- 苏武牧羊
- 李陵投降
- 司马迁受累
- 尧母门
- 挖掘木头人
- 轮台悔过
- 托孤
- 苏武回国
- 聪明的少帝
- 立昏君
- 废昏君
- 坐牢读经
- 霍家的败亡
- 国内要紧
- 称职的官吏
- 杀害大臣
- 赵充国和西羌
- 功臣画像
- 女使者
- 外戚和宦官
- 昭君出塞
- 攀断栏杆
- 谦恭下士
- 七亡七死
- 面面俱到
- 改朝换代
- 复古改制
- 绿林和赤眉
- 起义军的混合
- 昆阳大战
- 新朝的灭亡
- 一个算卦的
- 争取民心
- 整顿队伍
- 攀龙附凤
- 绿林的破裂
- 赤眉的流亡
- 帝王满天下
- 三分天下
- 钓鱼台
- 得陇望蜀
- 硬脖子
- 马革裹尸
- 云台二十八将
- 取经求佛像
- 生死朋友
- 投笔从戎
- 威震西域
- 宦官灭外戚
- 但愿生入玉门关
- 天知地知
- 豺狼当道
- 太学生罢课
- 宦官五侯
- 林宗巾
- 逮捕党人
- 太平道
- 作者原序
『前后汉故事新编』通西域
- 本章共 2.75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3-07-31
张骞是汉中人,在汉武帝初年做了郎中。那时候,匈奴当中有人投降了汉朝。汉朝从他们的说话中才知道一点西方的情况。他们说敦煌和祁连山(就是天山,匈奴称“天”为“祁连”;这儿是指天山南路 )当中有个大国,叫月氏(Yuèzhī )。月氏给冒顿单于打败以后,又给冒顿单于的儿子老上单于赶走。老上单于砍了月氏王的脑袋,把他的骷髅做成一个瓢,拿它舀水(舀yǎo )。月氏族的人只好远远地往西逃去。他们痛恨匈奴,想要报仇,就是没有人帮助他们。
汉武帝听到了,就想去联络月氏。月氏在匈奴的西边,要是从月氏去打匈奴,准能斩断匈奴的右胳膊。他下了道诏书,征求精明强干的人到月氏去联络一下。汉朝跟月氏本来不通音信,现在月氏逃到西边去,离汉朝就更远了。谁也不知道这月氏到底在哪儿。诸侯王、文武大臣当中没有一个人敢到这种地方去。
张骞首先应征。还有一个匈奴人堂邑父(堂邑,姓;父,名;父fǔ )和一百多个勇士都愿意跟着张骞一块儿去。汉武帝就叫张骞做了他们的首领,带着这一百多人从陇西(就是甘肃省 )出发。陇西外面就是匈奴地界。他们要到月氏去,必须经过匈奴。张骞他们小心地走了几天,终于给匈奴兵围住了。这一百多个人怎么能够打得过匈奴呢?他们全都做了俘虏。
匈奴倒没杀他们,只是派人管制他们,不放他们回去。张骞他们住在匈奴,一住就是十多年。张骞还娶了匈奴的姑娘做了媳妇儿,生了儿子和女儿。外面看看,他们跟匈奴人没有什么两样,日常生活也比以前自由得多了。
尽管张骞在匈奴生活挺安定,他可没忘了汉武帝交给自己的任务。他和堂邑父偷偷地商量好了,带着干粮,在一个月黑的夜里,趁着别人不留意,骑上两匹快马,逃了。他们虽然不知道月氏在哪儿,只要往西走,准错不了。他们跑了几十天,吃尽千辛万苦,逃出了匈奴地界。这一下,总该到了月氏了吧,哪儿知道月氏还没找到,倒闯进了大宛国(在匈奴的西南面 )。
大宛在月氏的北边,是西域列国当中出产快马、苜蓿(就是金花菜,也叫草头 )和葡萄的好地方。他们到了大宛,就给大宛人截住。大宛是匈奴的邻国,这几个人都能说匈奴话。张骞跟他们说明白了以后,他们就去报告国王。
大宛王早就听到很远很远的东方有个中国,地方很富庶,金银财宝、绸缎布帛多得用不完,就是路太远,没法来往。这会儿一听到汉朝的使者到了,连忙欢迎他们。
张骞对大宛王说:“我们是奉了大汉皇帝的命令到月氏去的。要是大王能够派人送我们去,将来我们回到中原,我们的皇上一定感谢大王的好意,拿最好的礼物来送给大王。”大宛王答应了。他说:“从这儿到月氏还得经过康居(在大宛的西北面 )。康居和月氏言语相同,可是你们听不懂,我给你一个能说月氏话的人帮助你吧。”
张骞谢过了大宛王,跟着带道的大宛人走了。他们到了康居。康居同大宛素来相好,又有大宛王的介绍,康居王就派人送张骞他们到了月氏。
月氏王给老上单于杀了以后,月氏人立太子为王。新王带领着全部人马往西进攻大夏(也叫巴克特里亚,在乌孙西南面 ),占领了大部分的土地。那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月氏人得到了那块土地,很满意,就建立了一个大月氏国。张骞由康居王介绍,见了月氏王,谈到联合进攻匈奴的事。月氏王不想再去跟匈奴作战,报仇的念头已经冷了。他听了张骞的话,不大感兴趣,只是把他作为一个外国的使者,挺有礼貌地招待着他。
张骞住了一年多,学到了许多东西,就是没法联合月氏去攻打匈奴。他只好辞别月氏王回来。
张骞和堂邑父到了匈奴地界,又给匈奴逮住了。他们留在那儿一年多工夫,正碰上伊穉斜跟单于的太子争夺王位,国内大乱。张骞趁着这个乱劲儿,带着妻子和堂邑父逃回长安。张骞原来带着一百多个勇士出去,在外边足足过了十三年,就剩下他们两个人回来。汉武帝慰劳了他们,拜张骞为大中大夫,拜堂邑父为奉使君。
大中大夫张骞因为熟悉匈奴的地理,使得这次进攻匈奴的兵马能够在荒野地找到了水和草。大将军卫青特意向汉武帝奏明张骞的功劳,汉武帝就封张骞为博望侯。
博望侯张骞还想再到西方去探一次险。他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各国的大概情况,最后他说:“我在大夏看见邛山出产的竹杖和蜀地出产的细布。我问大夏人这些东西哪儿来的。他们说是商人从身毒(又写作天竺;身毒、天竺,都是古代的译音,就是现在的印度 )买来的。身毒在大夏东南好几千里,风俗跟大夏差不多,就是天气热,士兵骑着大象打仗。这就跟别的地方不一样。大夏在长安西边一万二千里,现在大夏从身毒买到蜀地的东西,可见身毒离蜀地一定不远。我们走西北这条道到大夏去,必须经过匈奴,阻碍重重;要是从蜀地出发,走西南那条道儿,经过身毒到大夏,就不必通过匈奴了。”
汉武帝听了,才知道:在匈奴的西边还有大宛、大夏、安息(古代的伊朗 )这么些大国;他们像中国一样都是务农和牧畜的,也像中国一样有许多珍贵的物产,就是兵力不强,可是挺喜爱汉朝的物品;还有大月氏和康居这些国家兵力比较强。可是他想,只要多送点礼物,让他们有好处,也准能跟汉朝来往的。汉武帝打算不用兵力,光用礼物和道义去跟这些人来往,使得一万里以外的,要经过几道翻译才能够彼此懂得意思的部族都联合起来对付匈奴,还怕什么匈奴呢?他对于张骞的探险精神非常钦佩,对于他经过身毒到大夏去的计划也完全同意。
汉武帝就派张骞从蜀地出发,多带礼品去联络身毒。按照张骞的推想,身毒是在蜀地的西南方,可是谁也没有去过。那条道还得用汉朝人的脚去踩出来。张骞把人马分成四队,从四个地方出发去寻找身毒国。四路人马各走了一两千里地,都碰了壁。有的给当地的部族打回来,有的给杀害了。那边的人都不让汉朝的使者过去。
往南走的一队人马到了昆明,也给当地的人挡住了。那地方的人瞧见外面来的人,不是杀就是抢。汉朝的使者只好换一条道儿走去。他们到了滇国,也叫滇越(在云南省 )。滇国的大王当羌是战国时代楚国庄 的后代,已经有好几代跟中原隔绝了。他挺客气地招待了使者,还不断地探问汉朝的情形。赶到他听到了汉朝的地方很大,人口很多,他就问:“有没有像滇国那么大?”使者告诉他实际的情况以后,他很高兴,愿意跟汉朝来往,也愿意帮助使者找道去通身毒。可是因为昆明在中间挡着,没法过去,他们只好回来了。
张骞回到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一切经过。汉武帝认为这次出去,虽然没能够通到身毒,可是已经通了滇越,也很满意。昆明不让汉朝去通身毒,实在可恨,将来非找个机会去征伐不可。
汉武帝要从西南方去通身毒为的是要去攻打匈奴。上次去通大月氏也为的是要去攻打匈奴。在汉武帝看来,汉朝跟匈奴是势不两立的。匈奴也真厉害,汉朝不去打他们,他们就打进来。伊穉斜单于听了赵信的话,休养了一年,到了第二年(公元前122年,元狩元年,即汉武帝即位第十九年 )就带领着一万骑兵,进了上谷,杀了几百个汉人,抢了一些财物,不等汉军过去就走了。这可把汉武帝气坏了,他决定要去跟匈奴拼一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