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博浪沙行刺
- 平定南北
- 沙邱遗恨
- 怨声载道
- 揭竿而起
- 天下响应
- 抢地盘
- 八千子弟
- 斩白蛇
- 立羊倌
- 骄兵必败
- 破釜沉舟
- 指鹿为马
- 坑秦兵
- 约法三章
- 鸿门宴
- 火烧阿房宫
- 分封诸侯
- 追韩信
- 暗度陈仓
- 陈平归汉
- 兴兵发丧
- 美人和儿女
- 木罂渡军
- 绑架老母
- 收英布
- 销毁王印
- 挑拨离间
- 假投降
- 外黄小儿
- 分我一杯羹
- 踢脚封王
- 鸿沟为界
- 钻入敌营
- 四面楚歌
- 难见江东父老
- 汉高祖登基
- 五百义士
- 恩将仇报
- 巡游云梦
- “功狗”和“功人”
- 上朝的仪式
- 白登被围
- 和亲
- 极极以为不可
- 一笔勾销
- 平定南方
- 大风歌
- 白马盟约
- 把人当作猪
- 萧规曹随
- 太后临朝
- 汉文帝即位
- 废除连坐法
- 两封信
- 耕种的榜样
- 往边疆移民
- 废除肉刑
- 方士的诡计
- 有生必有死
- 削地
- 平定七国
- 金屋藏娇
- 绝食
- 排斥百家
- 金屋变为冷宫
- 滑稽大王
- 帮闲文人
- 马前泼水
- 反攻匈奴
- 灌夫骂座
- 夜郎自大
- 长门宫
- 飞将军
- 加强边防
- 武功爵
- 通西域
-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 再通西域
- 求神仙
- 天下十三州
- 强求“天马”
- 扣留使者
- 苏武牧羊
- 李陵投降
- 司马迁受累
- 尧母门
- 挖掘木头人
- 轮台悔过
- 托孤
- 苏武回国
- 聪明的少帝
- 立昏君
- 废昏君
- 坐牢读经
- 霍家的败亡
- 国内要紧
- 称职的官吏
- 杀害大臣
- 赵充国和西羌
- 功臣画像
- 女使者
- 外戚和宦官
- 昭君出塞
- 攀断栏杆
- 谦恭下士
- 七亡七死
- 面面俱到
- 改朝换代
- 复古改制
- 绿林和赤眉
- 起义军的混合
- 昆阳大战
- 新朝的灭亡
- 一个算卦的
- 争取民心
- 整顿队伍
- 攀龙附凤
- 绿林的破裂
- 赤眉的流亡
- 帝王满天下
- 三分天下
- 钓鱼台
- 得陇望蜀
- 硬脖子
- 马革裹尸
- 云台二十八将
- 取经求佛像
- 生死朋友
- 投笔从戎
- 威震西域
- 宦官灭外戚
- 但愿生入玉门关
- 天知地知
- 豺狼当道
- 太学生罢课
- 宦官五侯
- 林宗巾
- 逮捕党人
- 太平道
- 作者原序
『前后汉故事新编』废除肉刑
- 本章共 2.14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3-07-31
汉文帝在即位的第二年(公元前178年 )就免去天下田租的一半;十二年(公元前168年 )又免去天下田租的一半;十三年以后,完全废除了田租。十几年来,国内基本上是太平的,跟匈奴也没发生过大的战争。南越王赵佗曾经进攻过长沙,可是汉文帝开诚布公地跟他和好,避免了战争。吴王刘濞假装害病不来朝见,准备谋反。大臣们都主张去征伐,汉文帝可不把他当成谋反,说是因为他老了,不便来往,就赐给他几、杖(几,疲乏的时候可以靠着打盹;杖,就是拐棍 ),准他免礼,不必上朝,又暂时避免了一场战争。
没有战争,国家已经有了积蓄,再加上汉文帝一生节俭,不肯轻易动用国库,国家就更加富足了。有一次,有人建议造一个露台。汉文帝召工匠计算一下得花多少钱。工匠仔细一算,需要一百金(汉朝以黄金一斤为一金 )。汉文帝说:“要这么多吗?十户中等人家的财产也不过一百金。我住在先帝的宫里已经觉得害臊,何必再造露台呢?”
为了给天下做个俭朴的榜样,他自己穿的衣服是黑色的厚帛做的。他最宠爱的夫人所穿的衣服也挺朴素,衣服下摆不拖到地上,宫女们更不必说了。宫里的帐幕、帷子全不刺绣,也没有花边。
为了给天下做个勤劳的榜样,汉文帝制定了一种男耕女织的仪式。他在春耕的时候,亲自率领臣下耕种一块土地,生产一些供祭祀用的粮食;皇后亲自率领宫女采桑、养蚕,生产一些蚕丝,作为祭服(祭祀穿的衣服 )的材料。
由于勤劳、节约,不收田租也可以过得去,再说,汉文帝只说废除田租,可没说废除商人的税赋。这还不算,汉文帝早就开发铜山,铸造差不多有半两重的四铢钱。当初秦朝通用的是半两钱,汉高祖嫌它太重,改铸五分重的荚钱。这种荚钱又小又薄,因此物价高涨,一石米需要一万荚钱。汉文帝为了压低物价,在他即位的第五年,就铸造四铢钱,而且还废除禁止私铸钱币的法令,有钱的人可以自己铸造钱币。可见得汉文帝虽然废除田租,朝廷还是很富裕的。
就在废除田租那一年,汉文帝又废除了肉刑(那时候的肉刑包括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右足三种 )。事情是这样起来的:
齐国临淄地方有个读书人,名叫淳于意(淳于,姓;意,名 )。他喜欢医学,拜同乡人阳庆为老师,得到了古代医学家传下来的治病的方法,能够预先断定病人的生死。他替人治病,很有把握,因此,很快地就出了名。后来他做了齐国太仓县的县令,也算是个清官。他可有个毛病,一向自由散漫,不愿意受什么拘束。所以辞了官职,仍旧去做医生。看病的人实在太多了,他又喜欢出去游玩,也不管病人多少,反正看了半天病,下午就出去了。
有一个大商人家里的姨太太患了病,请淳于意医治,那女人吃了药不见好转,过了几天死了。大商人就告他是庸医杀人、忽视人命。当地官吏把他判成肉刑。因为他曾经做过县令,就把他解到长安去受刑罚。他有五个女儿,可没有儿子。临走的时候,他叹着气,说:“唉,生女不生男,有了急难,一个有用处的也没有!”
姑娘们耷拉着脑袋直哭。那个最小女儿缇萦(缇tí )又是伤心又是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儿就没有用处呢?难道我不能替父亲做点事吗?”她决定跟着她父亲一块儿上长安去。她父亲到了这时候,反倒疼着她,劝她留在家里。解差也不愿意带上小姑娘,多个累赘。她可不依,寻死觅活地非去不可。解差怕罪犯还没送去先出了命案,只好带着她一块儿去了。
缇萦到了长安,要上殿去见汉文帝,管宫门的人不让她进去。她就写了一封信,又到宫门口来了。他们只好把她的信传上去。汉文帝一看,才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字写得歪歪扭扭,可是挺感动人的。那信上写道:
我叫缇萦,是太仓县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这会儿犯了罪,应当受到肉刑的处分。我不但替父亲伤心,也替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死了,不能再活;割去了鼻子,不能再安上去。以后就是要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愿意给公家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恳求皇上开开恩!
汉文帝不但同情小姑娘这一番孝心,而且深深地觉得过去的肉刑实在太不合理。他召集大臣们,对他们说:“犯了罪,应当受到刑罚,这是没有话说的。可是受了罚,得到了教训,就该让他好好地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不但叫他受到痛苦,而且还在他脸上刺了字或者毁了他的肢体,这就太过分了。刺上字再也下不去,毁了肢体再也长不上,害得他一辈子没法再做好人。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我决定废除肉刑,你们商议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

1. 废除脸上刺字的肉刑(古文叫黥刑 ),改为服苦役;
2. 废除割去鼻子的肉刑(古文叫劓yì刑 ),改为打三百板子;
3. 废除砍去左右足的肉刑(古文叫斩左右止 ),改为打五百板子。
汉文帝同意了,就下了一道诏书,正式废除肉刑。小姑娘缇萦不但帮助了自己的父亲,也替天下的人做了一件好事情。说起来也奇怪,汉文帝注重勤俭和教化,不但老百姓有了积蓄,户口年年增加,而且刑罚越减轻,犯罪的人反而减少。一年里头,全国犯重罪的案子一共只有四百来件。
可是正因为汉文帝相信黄老的学说,一些江湖上的骗子就有了奉承皇帝的机会。他们使用种种花招去欺诈汉文帝,连这么贤明的汉文帝也上了他们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