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前后汉故事新编』三分天下

  • 本章共 3.73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3-07-31

隗嚣派出去的那个使者是扶风茂陵人叫马援。十二岁上死了父母,是跟着他大哥马况长大成人的。大哥马况说他志向大,将来一定能够做一番事业,不过大器晚成,不能心急。后来马况死了,马援把他嫂子当作母亲看待。在王莽的时候,他当个小军官,为了押送囚犯出了事。原来他看到囚犯哭得挺伤心,就把他们全放了,自己只好逃到北地躲起来。后来赶上大赦,免了罪,他才出头露面地留在北地经营畜牧和农业。没几年工夫,他成了大畜牧主和地主。当时有不少宾客投奔到他门下。他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相当于现在所说的‘人穷志不穷,人老心不老’的意思 )。”大伙儿认为这是很宝贵的教训。

又过了几年,马援有了几千头牛、羊和马,几万斛粮食,家产多得自己花不完。他叹息着说:“财产之所以可贵,在乎能够帮助人;要不然,做个看财奴有什么意思呢?”他就把财产分给他的本家和亲戚朋友们。赶到隗嚣离开更始,回到天水,就拜马援为绥德将军,还老跟他商议重要的事情。马援和公孙述是同乡,还是街坊,从小就挺有交情。因此,隗嚣派他去见公孙述。

马援到了公孙述那边,以为老朋友多年没见面,这次碰到,一定手拉着手,像过去一样地亲热。可是公孙述已经做了皇帝了,他得摆一摆皇帝的谱。马援进去的时候,两旁站着卫士,文武百官按官职大小排列着。排场挺讲究,仪仗也挺隆重,可是就找不到从前的朋友之间的那种热乎劲儿。公孙述见了马援,没讲了几句话,就叫手下的人拿出衣帽来要让马援做大将军。他端端正正地坐着,等候马援过去谢恩。

马援推辞不干,回去对隗嚣说:“子阳(公孙述的号 )自高自大,好像是只井底之蛙,咱们不如向着东方吧(东方,指在洛阳的汉光武 )。”隗嚣就派他去见汉光武。汉光武多么精细呀,他穿着便衣,不带卫士,就这么在宣德殿里欢迎马援。他带着笑脸对马援说:“您在两个皇帝之间奔波,今天咱们见面,我觉得有点不好意思。”马援说:“看现在的形势,天下还没定下来,不但做君王的要挑选臣下,做臣下的也得挑选挑选君王。”汉光武笑了笑,不说话。马援接着说:“我跟公孙述是同乡,从小就挺要好。我这次去见他,他还布置了武士,让我一步一步地走上台阶去跟他相见。现在我老远地刚到这儿,皇上您就这么随随便便地接见我,好像见着老朋友似的。您怎么知道我不是刺客呢?”汉光武笑着说:“您不是刺客,可能是说客(说shuì )。”马援说:“现在天下乱糟糟的,出了不少皇帝,有冒名顶替的,有自立为帝的。今天见了皇上这么豪爽,正像高祖一样。我这才知道帝王确实有真有假。”

两个人就这么聊了聊,彼此都很尊敬。前前后后一共谈了十多次。末了,汉光武打发大中大夫来歙拿着符节送马援回去。隗嚣就问马援:“汉帝怎么样?”马援说:“他啊,又豪爽,又英明,待人开诚布公,很不错。”隗嚣说:“跟高祖比起来怎么样?”马援说:“那可比不上。高祖老那么随随便便的,当今的皇上虚心待人,举动合适,他又不像高祖那样喜欢喝酒。”隗嚣挺不乐意地说:“照你说来,他比高祖还强,怎么说比不上呢?”

隗嚣虽说不乐意,对马援可还是照样尊重。他又很客气地招待着来歙。来歙劝他上洛阳去见汉光武,还说他一定能够得到很高的爵位。隗嚣推辞了。他送走了来歙之后,就跟自己手下一个很有学问的大臣班彪谈论谈论秦汉兴亡的历史。他的用意是想说明:汉朝以前没有姓刘的皇帝,汉朝既然可以代替秦朝,当然也可以有别的朝代代替汉朝,那么,不是姓刘的人也并不是注定不能做皇帝的。班彪特意写了一篇文章劝他不要去跟汉朝争天下。隗嚣正想自己做皇帝,这种话当然听不进去。班彪就借个因头要求退休。隗嚣觉得这种读书人没有多大用处,让他辞职。

班彪辞了职,真是无官一身轻,逍遥自在。他到河西一带去游玩游玩,打算在那儿隐居下去,整理整理历史,写写文章。谁知道河西五郡大将军窦融和班彪是同乡,他们都是扶风平林人。窦融一听到班彪离开了隗嚣,就想去请他,现在打听到他正在自己的地界里游玩,马上打发使者很隆重地把他接了来,当作上宾,挺虚心地向他请教。班彪得到了这么一个知己朋友,就忠心耿耿地劝他归向汉光武。

窦融早就听说过汉光武这个人挺了不起,只因为河西离着洛阳路远,交通又不方便,没能够跟汉光武来往。他也同隗嚣一样,又像汉朝的臣下,又不像汉朝的臣下。隗嚣曾经给他送来过将军的大印,拜他为将军。这时候隗嚣打算自己做皇帝,又派人去跟窦融联络,劝他自立为王。使者说,从前更始帝大事已经成了,可是接着又灭亡了,这就证明刘家不能再兴;要是陇(隗嚣 )、蜀(公孙述 )、河西(窦融 )联合起来,建成三个国家,共同去对付洛阳(汉光武 ),成功了,各自为王,就算不成功的话,也能够像从前南越赵佗那样封为边界上的大王。窦融拒绝了隗嚣。他听了班彪的话,写了一个奏章,打发刘钧为使者上洛阳去朝见汉光武。

公元29年(建武五年 )四月,汉光武拜窦融为凉州牧(牧,就是州长 ),还给他写了一封信,里面说:“现在益州(就是蜀地)有公孙子阳,天水有隗将军。今天蜀跟汉互相攻打,将军的地位举足轻重,帮谁,谁的力量就大。双方的胜败全在将军手里。这么说来,我怎么厚待将军都是不够的。如今将军能够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帮助软弱的王室,这样的事业是可以成功的;如果将军要三分天下,采用连横或者合纵的办法也不是不可以。献计策的人当中,一定会有人主张分割天下。他们以为成功了,可以像战国时代那样各自为王;不成功的话,也可以像过去赵佗那样做个南越王。要知道中国的土地即使可以分的话,中国的百姓是不能分的。将军能够上为国家出力,下为百姓着想,我是非常感激的。”

这封信到了河西,窦融和他手下的人全都愣了。他们认为汉光武真英明,一万里以外的情况他全看得这么清楚。谁再要不向着他,就是糊涂虫。

汉光武拜窦融为凉州牧,安定了河西这一边,又派来歙去见隗嚣。这时候关中的将军瞧着蜀兵疲劳得不再出来,上书要求去征伐公孙述。来歙把这些信也给隗嚣看,请他一同去征伐,还答应给他土地。隗嚣说:“我这里力量单弱,刘文伯(就是匈奴立为皇帝的卢芳 )又在边界上侵略过来,我还不能打到蜀地去。”来歙这才知道他也跟公孙述一样,是要三分天下了。可是来歙还是劝他送他儿子上洛阳去,好表示真心交好。隗嚣已经听到东边的刘永和北边的彭宠都消灭了,他对汉光武不能不赔小心,就打发他大儿子隗恂跟着来歙到洛阳去,还让马援全家也跟着去。

班彪已经到了窦融那边,马援又上洛阳去,隗嚣手底下有见识的人就只剩下了郑兴、杜林、申屠刚等几个。郑兴一向倒是受隗嚣的尊重,可是他没法让隗嚣打消做皇帝的念头。末了,他借了个安葬父母的因头,告假回乡。杜林也因为兄弟死了,要求隗嚣让他送灵柩回老家去,隗嚣也答应了。赶到杜林走了以后,隗嚣可就反悔了。他认为杜林是个有才能的人,自己没法留住他,随随便便让他走了,要是他去帮助别人,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他马上派了一个刺客叫杨贤的赶紧追上去。杨贤追到了陇山(在陕西省陇县西北 ),正好瞧见杜林亲自推着车,车上就装着他兄弟的灵柩。他心里琢磨了一下,认为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头,像杜林那样不做大官去推车,这么照顾着兄弟的灵柩,实在太难得了。要下手杀害这么一个好人,可真对不起良心。杨贤暗暗地保护着杜林,直到他离开陇地,自己就逃到别的地方去了。

班彪、马援、郑兴、杜林都走了。隗嚣的部将王元又催他即位。王元说:“天水是个好地方,人马又强,至少可以自立为王,何必去听别人的指挥呢?”隗嚣听了很得意。可是申屠刚起来反对,他说:“连一个平民都要讲信义,说了话就得算数,何况将军!要是真背叛了汉帝,不但对不起国家,也对不起自己的儿子!”隗嚣听了申屠刚的话,很不乐意,可是他还究竟惦着在洛阳的大儿子隗恂,不敢马上做皇帝。他就派他的心腹周游上洛阳去,假意去讨汉光武的好。

周游先到了关中,去拜见征西大将军冯异。没想到周游在冯异的军营前面被他的一个仇人杀了,凶手又没逮住,人家就说是冯异杀的。因此,陇右和洛阳反而多了一层隔阂(hé)。

冯异在关中已经三年多了,当地的人都挺佩服他。也正因为他很得人心,就有人向汉光武去告发,说他权力太大,自己要做咸阳王。冯异听到这个消息,上书要求调到洛阳来,好让他伺候皇上。汉光武要他留在关中,派使者去安慰他,说:“我和将军,从国家来说,是君臣;拿情义来说,好像父子一样。我怎么能怀疑你呢?请你不必顾虑。”冯异还是想回来。他又上书要求入朝。

汉光武为了陇、蜀两边的事,也想跟冯异商议商议,就答应了,让他回来。冯异见了汉光武,向他磕头认错。汉光武对大臣们说:“他是我起兵时候的重要帮手。他替我平定关中,功劳很大。”说着,他叫左右拿出珍宝、衣服和钱帛来当场赐给冯异。冯异拜谢了以后,汉光武就跟他像聊家常似的聊起来了。他说:“芜蒌的豆粥、呼沱河的麦饭(见第115篇 ),一直没忘。不知道怎么样报答你才好。”冯异说:“我听说管仲曾经对齐桓公说过:但愿主公别忘了带钩上中箭的事,我也忘不了装在囚车里押到齐国来的事。他们君臣二人互相勉励,终于建立了霸业。但愿皇上别忘了在河北那会儿的困难,我也忘不了皇上放我回去见过母亲的事。”汉光武听了,很高兴。他们就商议起怎么样去对付隗嚣和公孙述的事来了。要真像他们那样一定要三分天下,天下的人民怎么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