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册府元龟》简介
- ●卷一◎帝王部·总序·帝系
- ●卷二◎帝王部·诞圣
- ●卷三◎帝王部·名讳
- ●卷四◎帝王部·运历
- ●卷五◎帝王部·创业
- ●卷六◎帝王部·创业第二
- ●卷七◎帝王部·创业第三
- ●卷八◎帝王部·创业第四
- ●卷九◎帝王部·继统第一
- ●卷十◎帝王部·继统第二
- ●卷十一◎帝王部·继统部三
- ●卷十二◎帝王部·中兴·告功
- ●卷十三◎帝王部·都邑
- ●卷十四◎帝王部·都邑第二
- ●卷十五◎帝王部·年号
- ●卷十六◎帝王部·尊号一
- ●卷十七◎帝王部·尊号第二
- ●卷十八◎帝王部·帝德
- ●卷十九◎帝王部·功业
- ●卷二十◎帝王部·功业
- ●卷二十一◎帝王部·徵应
- ●卷二十二◎帝王部·符瑞
- ●卷二十三◎帝王部·符瑞第二
- ●卷二十四◎帝王部·符瑞第三
- ●卷二十五◎帝王部·符瑞第四
- ●卷二十六◎帝王部·感应·神助
- ●卷二十七◎帝王部·孝德
- ●卷二十八◎帝王部·奉先
- ●卷二十九◎帝王部·奉先第二
- ●卷三十◎帝王部·奉先第三
- ●卷三十一◎帝王部·奉先第四
- ●卷三十二◎帝王部·崇祭祀
- ●卷三十三◎帝王部·崇祭祀第二
- ●卷三十四◎帝王部·崇祭祀第三
- ●卷三十五◎帝王部·封禅
- ●卷三十六◎帝王部·封禅第二
- ●卷三十七◎帝王部·颂德
- ●卷三十八◎帝王部·尊亲·尊师·尊乳保
- ●卷三十九◎帝王部·睦亲
- ●卷四十◎帝王部·文学·好文
- ●卷四十一◎帝王部·宽恕
- ●卷四十二◎帝王部·仁慈
- ●卷四十三◎帝王部·度量·多能
- ●卷四十四◎帝王部·奇表·神武
- ●卷四十五◎帝王部·谋略·权略
- ●卷四十六◎帝王部·智识
- ●卷四十七◎帝王部·友爱·慈爱
- ●卷四十八◎帝王部·谦德·从人欲
- ●卷四十九◎帝王部·崇儒术
- ●卷五十◎帝王部·崇儒术第二
- ●卷五十一◎帝王部·崇释氏
- ●卷五十二◎帝王部·崇释氏第二
- ●卷五十三◎帝王部·尚黄老
- ●卷五十四◎帝王部·尚黄老第二
- ●卷五十五◎帝王部·养老
- ●卷五十六◎帝王部·节俭
- ●卷五十七◎帝王部·英断·明察
- ●卷五十八◎帝王部·勤政·守法·致治
- ●卷五十九◎帝王部·兴教化
- ●卷六十◎帝王部·立制度
- ●卷六十一◎帝王部·立制度第二
- ●卷六十二◎帝王部·发号令第一
- ●卷六十三◎帝王部·发号令第二
- ●卷六十四◎帝王部·发号令第三
- ●卷六十五◎帝王部·发号令第四
- ●卷六十六◎帝王部·发号令第五
- ●卷六十七◎帝王部·求贤
- ●卷六十八◎帝王部·求贤第二
- ●卷六十九◎帝王部·审官
- ●卷七十◎帝王部·务农
- ●卷七十一◎帝王部·命相
- ●卷七十二◎帝王部·命相第二
- ●卷七十三◎帝王部·命相第三
- ●卷七十四◎帝王部·命相第四
- ●卷七十五◎帝王部·任贤
- ●卷七十六◎帝王部·礼大臣·褒贤
- ●卷七十七◎帝王部·委任
- ●卷七十八◎帝王部·委任第二
- ●卷七十九◎帝王部·庆赐
- ●卷八十◎帝王部·庆赐第二
- ●卷八十一◎帝王部·庆赐第三
- ●卷八十二◎帝王部·赦宥
- ●卷八十三◎帝王部·赦宥第二
- ●卷八十四◎帝王部·赦宥第三
- ●卷八十五◎帝王部·赦宥第四
- ●卷八十六◎帝王部·赦宥第五
- ●卷八十七◎帝王部·赦宥第六
- ●卷八十八◎帝王部·赦宥第七
- ●卷八十九◎帝王部·赦宥第八
- ●卷九十◎帝王部·赦宥第九
- ●卷九十一◎帝王部·赦宥第十
- ●卷九十二◎帝王部·赦宥第十一
- ●卷九十三◎帝王部·赦宥第十二
- ●卷九十四◎帝王部·赦宥第十三
- ●卷九十五◎帝王部·赦宥第十四
- ●卷九十六◎帝王部·赦宥第十五
- ●卷九十七◎帝王部·奖善·礼贤
- ●卷九十八◎帝王部·徵聘
- ●卷九十九◎帝王部·推诚·亲信
- ●卷一百 ◎帝王部·听纳
- ●卷一百一◎帝王部·纳谏
- ●卷一百二◎帝王部·招谏
- ●卷一百三◎帝王部·招谏第二
- ●卷一百四◎帝王部·访问
- ●卷一百五◎帝王部·惠民第二
- ●卷一百六◎帝王部·惠民第二
- ●卷一百七◎帝王部·朝会第一
- ●卷一百八◎帝王部·朝会第二
- ●卷一百九◎帝王部·宴享第一
- ●卷一百十◎帝王部·宴享第二
- ●卷一百十一◎帝王部·宴享第三
- ●卷一百十二◎帝王部·巡幸第一
- ●卷一百十三◎帝王部·巡幸第二
- ●卷一百十四◎帝王部·巡幸第三
- ●卷一百十五◎帝王部·藉田·狩
- ●卷一百十六◎帝王部·亲征
- ●卷一百十七◎帝王部·亲征第二
- ●卷一百十八◎帝王部·亲征第三
- ●卷一百十九◎帝王部·选将
- ●卷一百二十◎帝王部·选将第二
- ●卷一百二十一◎帝王部·征讨
- ●卷一百二十二◎帝王部·征讨第二
- ●卷一百二十三◎帝王部·征讨第三
- ●卷一百二十四◎帝王部·讲武·修武备
- ●卷一百二十五◎帝王部·料敌
- ●卷一百二十六◎帝王部·纳降
- ●卷一百二十七◎帝王部·明赏
- ●卷一百二十八◎帝王部·明赏第二
- ●卷一百二十九◎帝王部·封建
- ●卷一百三十◎帝王部·延赏
- ●卷一百三十一◎帝王部·延赏第二
- ●卷一百三十二◎帝王部·褒功
- ●卷一百三十三◎帝王部·褒功第二
- ●卷一百三十四◎帝王部·念功
- ●卷一百三十五◎帝王部·愍征役·好边功
- ●卷一百三十六◎帝王部·慰劳
- ●卷一百三十七◎帝王部·旌表
- ●卷一百三十八◎帝王部·旌表第二
- ●卷一百三十九◎帝王部·旌表第三
- ●卷一百四十◎帝王部·旌表第四
- ●卷一百四十一◎帝王部·念良臣·尊外戚
- ●卷一百四十二◎帝王部·弭兵
- ●卷一百四十三◎帝王部·弭灾
- ●卷一百四十四◎帝王部·弭灾第二
- ●卷一百四十五◎帝王部·弭灾第三
- ●卷一百四十六◎帝王部·恤下
- ●卷一百四十七◎帝王部·恤下第二
- ●卷一百四十八◎帝王部·知子·知臣
- ●卷一百四十九◎帝王部·辨谤·舍过
- ●卷一百五十◎帝王部·宽刑
- ●卷一百五十一◎帝王部·慎罚夫
- ●卷一百五十二◎帝王部·明罚
- ●卷一百五十三◎帝王部·明罚第二
- ●卷一百五十四◎帝王部·明罚第三
- ●卷一百五十五◎帝王部·督吏
- ●卷一百五十六◎帝王部·诫励第一
- ●卷一百五十七◎帝王部·诫励第二
- ●卷一百五十八◎帝王部·诫励第三
- ●卷一百五十九◎帝王部·革弊
- ●卷一百六十◎帝王部·革弊第二
- ●卷一百六十一◎帝王部·命使
- ●卷一百六十二◎帝王部·命使第二
- ●卷一百六十三◎帝王部·招怀
- ●卷一百六十四◎帝王部·招怀第二
- ●卷一百六十五◎帝王部·招怀第三
- ●卷一百六十六◎帝王部·招怀第四
- ●卷一百六十七◎帝王部·招怀第五
- ●卷一百六十八◎帝王部·却贡献
- ●卷一百六十九◎帝王部·纳贡献
- ●卷一百七十◎帝王部·来远
- ●卷一百七十一◎帝王部·求旧
- ●卷一百七十二◎帝王部·求旧第二
- ●卷一百七十三◎帝王部·继绝
- ●卷一百七十四◎帝王部·修废
- ●卷一百七十五◎帝王部·悔过·罪己
- ●卷一百七十六◎帝王部·姑息
- ●卷一百七十七◎帝王部·姑息第二
- ●卷一百七十八◎帝王部·姑息第三
- ●卷一百七十九◎帝王部·姑息第四
- ●卷一百八十◎帝王部·失政·滥赏
- ●卷一百八十一◎帝王部·恶直·疑忌·无断
- ●卷一百八十二◎闰位部·总序·氏号·诞生·名讳
- ●卷一百八十三◎闰位部·勋业
- ●卷一百八十四◎闰位部·勋业第二
- ●卷一百八十五◎闰位部·勋业第三
- ●卷一百八十六◎闰位部·勋业第四
- ●卷一百八十七◎闰位部·勋业第五
- ●卷一百八十八◎闰位部·绍位·年号
- ●卷一百八十九◎闰位部·孝德·奉先·尊亲
- ●卷一百九十◎闰位部·姿表·智识·聪察·器度·才艺
- ●卷一百九十一◎闰位部·法制·政令
- ●卷一百九十二◎闰位部·文学·好文·颂美
- ●卷一百九十三◎闰位部·崇祀·弭灾
- ●卷一百九十四◎闰位部·崇儒·崇释老
- ●卷一百九十五◎闰位部·惠民·仁爱·恤征役
- ●卷一百九十六◎闰位部·建都·封建·勤政·诫励
- ●卷一百九十七◎闰位部·朝会·宴会·庆赐·纳贡献
- ●卷一百九十八◎闰位部·耕籍·务农·节俭
- ●卷一百九十九◎闰位部·命相·选将
- ●卷二百◎闰位部·倚任
- ●卷二百一◎闰位部·祥瑞
- ●卷二百二◎闰位部·祥瑞第二
- ●卷二百三◎闰位部·徵应
- ●卷二百四◎闰位部·知子·知臣·念良臣
- ●卷二百五◎闰位部·巡幸·畋游
- ●卷二百六◎闰位部·礼贤·好贤·奖善·养老
- ●卷二百七◎闰位部·恩宥
- ●卷二百八◎闰位部·恩宥二
- ●卷二百九◎闰位部·钦恤·念功·宽恕·宥过·悔过
- ●卷二百十◎闰位部·旌表·明赏·延赏
- ●卷二百十一◎闰位部·求旧·继绝
- ●卷二百十二◎闰位部·招谏·纳谏·听纳·推诚
- ●卷二百十三◎闰位部·求贤·命使
- ●卷二百十四◎闰位部·权略·训兵
- ●卷二百十五◎闰位部·招怀·和好·却贡献
- ●卷二百十六◎闰位部·征伐
- ●卷二百十七◎闰位部·交侵
- ●卷二百十八◎闰位部·失政·疑忌·恶直
- ●卷二百十九◎僭伪部·总序·姓系·年号
- ●卷二百二十◎僭伪部·形貌·聪识·令德·才艺
- ●卷二百二十一◎僭伪部·勋伐
- ●卷二百二十二◎僭伪部·勋伐第二
- ●卷二百二十三◎僭伪部·勋伐第三
- ●卷二百二十四◎僭伪部·奉先·孝友·宗族
- ●卷二百二十五◎僭伪部·世子
- ●卷二百二十六◎僭伪部·知人·宽恕·恩宿·戒惧
- ●卷二百二十七◎僭伪部·谋略·倚任
- ●卷二百二十八◎僭伪部·崇儒·务农·好文·礼士
- ●卷二百二十九◎僭伪部·政治·求谏·听纳
- ●卷二百三十◎僭伪部·褒赏·庆赐·饮宴·交好·和好·怀附
- ●卷二百三十一◎僭伪部·征伐
- ●卷二百三十二◎僭伪部·称藩
- ●卷二百三十三◎僭伪部·好土功·悔过·矜大·失策
- ●卷二百三十四◎僭伪部·兵败
- ●卷二百三十五◎列国君部·序·建国·锡命·奉先
- ●卷二百三十六◎列国君·部嗣袭
- ●卷二百三十七◎列国君·部嗣袭第二
- ●卷二百三十八◎列国君部·智识·谋略·任谋
- ●卷二百三十九◎列国君部·政令·任贤·有礼
- ●卷二百四十◎列国君部·勤王·献捷·救患
- ●卷二百四十一◎列国君部·崇祀·旌表·礼士
- ●卷二百四十二◎列国君部·听谏·明赏
- ●卷二百四十三◎列国君部·务德·宴享
- ●卷二百四十四◎列国君部·休徵·戒惧·悔过
- ●卷二百四十五◎列国君部·朝聘·姻好
- ●卷二百四十六◎列国君部·盟会
- ●卷二百四十七◎列国君部·盟会第二
- ●卷二百四十八◎列国君部·攻伐
- ●卷二百四十九◎列国君部·攻伐第二
- ●卷二百五十◎列国君部·攻伐第三
- ●卷二百五十一◎列国君部·攻伐第四
- ●卷二百五十二列◎国君部·复邦·训练·御备·交质·行罚
- ●卷二百五十三◎列国君部·识暗·奢僭·信谗
- ●卷二百五十四◎列国君部·失政·失礼
- ●卷二百五十五◎列国君部·失贤·拒谏·害贤
- ●卷二百五十六◎储宫部·总序·建立
- ●卷二百五十七◎储宫部·建立第二
- ●卷二百五十八◎储宫部·诞庆·仪貌·令德·孝友·文学·失德
- ●卷二百五十九◎储宫部·监国·将兵
- ●卷二百六十◎储宫部·尊师傅·礼士·齿胄·讲学
- ●卷二百六十一◎储宫部·忠谏·褒宠·追谥
- ●卷二百六十二◎宗室部·总序·封建
- ●卷二百六十三◎宗室部·封建第二
- ●卷二百六十四◎宗室部·封建第三
- ●卷二百六十五◎宗室部·封建第四
- ●卷二百六十六◎宗室部·仪貌·材艺
- ●卷二百六十七◎宗室部·孝行
- ●卷二百六十八◎宗室部·来朝·辅政·就国
- ●卷二百六十九◎宗室部·委任·将兵
- ●卷二百七十◎宗室部·文学
- ●卷二百七十一◎宗室部·武勇·刚正
- ●卷二百七十二◎宗室部·令德
- ●卷二百七十三◎宗室部·智识
- ●卷二百七十四◎宗室部·友爱·辨惠·畏慎·悔过
- ●卷二百七十五◎宗室部·褒宠
- ●卷二百七十六◎宗室部·褒宠二
- ●卷二百七十七◎宗室部·褒宠第三
- ●卷二百七十八◎宗室部·领镇第一
- ●卷二百七十九◎宗室部·领镇第二
- ●卷二百八十◎宗室部·领镇第三
- ●卷二百八十一◎宗室部·领镇第四
- ●卷二百八十二◎宗室部·承袭
- ●卷二百八十三◎宗室部·承袭第二
- ●卷二百八十四◎宗室部·承袭第三
- ●卷二百八十五◎宗室部·忠一
- ●卷二百八十六◎宗室部·忠第二
- ●卷二百八十七◎宗室部·忠谏
- ●卷二百八十八◎宗室部·忠谏
- ●卷二百八十九◎宗室部·图兴
- ●卷二百九十◎宗室部·立功
- ●卷二百九十一◎宗室部·立功第二
- ●卷二百九十二
- ●卷二百九十三◎宗室部·荐贤俭约抑损好尚
- ●卷二百九十四◎宗室部·退让专政
- ●卷二百九十五◎宗室部·复爵
- ●卷二百九十六◎宗室部·追封
- ●卷二百九十七◎宗室部·谴让
- ●卷二百九十八◎宗室部·不悌邪佞奢僭溺
- ●卷二百九十九◎宗室部·专恣害贤祸败
- ●卷三百◎外戚部·总序选尚
- ●卷三百一◎外戚部·封拜
- ●卷三百二◎外戚部·委任辅政将兵立功
- ●卷三百三◎外戚部·褒宠
- ●卷三百四◎外戚部·忠直规谏贤行礼士论荐
- ●卷三百五◎外戚部·儒学退让畏慎廉俭
- ●卷三百六◎外戚部·奢纵专恣骄慢
- ●卷三百七◎外戚部·奸邪贪黩害贤谴让
- ●卷三百八◎宰辅部·总序佐命
- ●卷三百九◎宰辅部·佐命
- ●卷三百十◎宰辅部·德行闻望清俭威重德行
- ●卷三百十一◎宰辅部·谋猷
- ●卷三百十二◎宰辅部·谋猷第二
- ●卷三百十三◎宰辅部·谋猷第三
- ●卷三百十四◎宰辅部·谋猷第四
- ●卷三百十五◎宰辅部·公忠
- ●卷三百十六◎宰辅部·正直
- ●卷三百十七◎宰辅部·正直第二
- ●卷三百十八◎宰辅部·褒宠
- ●卷三百十九◎宰辅部·褒宠第二
- ●卷三百二十◎宰辅部·识量
- ●卷三百二十一◎宰辅部·器度畏慎慎密知人礼士
- ●卷三百二十二◎宰辅部·出镇
- ●卷三百二十三◎宰辅部·总兵机略
- ●卷三百二十四◎宰辅部·荐贤
- ●卷三百二十五◎宰辅部·谏争
- ●卷三百二十六◎宰辅部·谏诤第二
- ●卷三百二十七◎宰辅部·谏诤第三
- ●卷三百二十八◎宰辅部·谏诤第四
- ●卷三百二十九◎宰辅部·任职·兼领·奉使
- ●卷三百三十◎宰辅部·退让
- ●卷三百三十一◎宰辅部·退让第二
- ●卷三百三十二◎宰辅部·罢免
- ●卷三百三十三◎宰辅部·罢免第二
- ●卷三百三十四◎宰辅部·谴让
- ●卷三百三十五◎宰辅部·窃位自全不称
- ●卷三百三十六◎宰辅部·识暗依违强狠
- ●卷三百三十七◎宰辅部·不协狥 私树党
- ●卷三百三十八◎宰辅部·奢侈贪黩专恣
- ●卷三百三十九◎宰辅部·邪佞忌害不忠
- ●卷三百四十◎将帅部·扌序·佐命第一
- ●卷三百四十一◎将帅部·佐命第二
- ●卷三百四十二◎将帅部·佐命第三
- ●卷三百四十三◎将帅部·佐命第四
- ●卷三百四十四◎将帅部·佐命第五
- ●卷三百四十五◎将帅部·佐命第六
- ●卷三百四十六◎将帅部·佐命第七
- ●卷三百四十七◎将帅部·佐命第八
- ●卷三百四十八◎将帅部·立功
- ●卷三百四十九◎将帅部·立功第二
- ●卷三百五十◎将帅部·立功第三
- ●卷三百五十一◎将帅部·立功第四
- ●卷三百五十二◎将帅部·立功第五
- ●卷三百五十三◎将帅部·立功第六
- ●卷三百五十四◎将帅部·立功第七
- ●卷三百五十五◎将帅部·立功第八
- ●卷三百五十六◎将帅部·立功第九
- ●卷三百五十七◎将帅部·立功第十
- ●卷三百五十八◎将帅部·立功第十一
- ●卷三百五十九◎将帅部·立功第十二
- ●卷三百六十◎将帅部·立功第十三
- ●卷三百六十一◎将帅部·机略第一
- ●卷三百六十二◎将帅部·机略第二
- ●卷三百六十三◎将帅部·机略第三
- ●卷三百六十四◎将帅部·机略第四
- ●卷三百六十五◎将帅部·机略第五
- ●卷三百六十六◎将帅部·机略第六
- ●卷三百六十七◎将帅部·机略第七
- ●卷三百六十八◎将帅部·攻取
- ●卷三百六十九◎将帅部·攻取第二
- ●卷三百七十◎将帅部·忠
- ●卷三百七十一◎将帅部·忠第二
- ●卷三百七十二◎将帅部·忠第三
- ●卷三百七十三◎将帅部·忠第四
- ●卷三百七十四◎将帅部·忠第五
- ●卷三百七十五◎将帅部·褒异
- ●卷三百七十六◎将帅部·褒异第二
- ●卷三百七十七◎将帅部·褒异第三
- ●卷三百七十八◎将帅部·褒异第四
- ●卷三百七十九◎将帅部·褒异第五
- ●卷三百八十◎将帅部·褒异第六
- ●卷三百八十一◎将帅部·褒异第七
- ●卷三百八十二◎将帅部·褒异第八
- ●卷三百八十三◎将帅部·褒异第九
- ●卷三百八十四◎将帅部·褒异第十
- ●卷三百八十五◎将帅部·褒异第十一
- ●卷三百八十六◎将帅部·褒异第十二
- ●卷三百八十七◎将帅部·褒异第十三
- ●卷三百八十八◎将帅部·儒学有礼儒学
- ●卷三百八十九◎将帅部·请行
- ●卷三百九十◎将帅部·誓师警备誓师
- ●卷三百九十一◎将帅部·习兵法申令示信示暇习兵法
- ●卷三百九十二◎将帅部·威名
- ●卷三百九十三◎将帅部·威名第二
- ●卷三百九十四◎将帅部·勇敢
- ●卷三百九十五◎将帅部·勇敢第二
- ●卷三百九十六◎将帅部·勇敢第三
- ●卷三百九十七◎将帅部·怀抚
- ●卷三百九十八◎将帅部·明天时择地利抚士卒助
- ●卷三百九十九◎将帅部·固守第一
- ●卷四百◎将帅部·固守第二
- ●卷四百一◎将帅部·行军法
- ●卷四百二◎将帅部·识略
- ●卷四百三◎将帅部·识略第二
- ●卷四百四◎将帅部·识略第三
- ●卷四百五◎将帅部·识略第四
- ●卷四百六◎将帅部·清俭·正直
- ●卷四百七◎将帅部·谏诤
- ●卷四百八◎将帅部·退让
- ●卷四百九◎将帅部·退让第二
- ●卷四百十◎将帅部·壁垒
- ●卷四百十一◎将帅部·间谍
- ●卷四百十二◎将帅部·仁爱·得士心
- ●卷四百十三◎将帅部·礼贤荐贤召募训练
- ●卷四百十四◎将帅部·赴援
- ●卷四百十五◎将帅部·傅檄
- ●卷四百十六◎将帅部·传檄第二
- ●卷四百十七◎将帅部·强明德义引咎不顾亲受命忘家
- ●卷四百十八◎将帅部·严整
- ●卷四百十九◎将帅部·持重
- ●卷四百二十◎将帅部·掩袭
- ●卷四百二十一◎将帅部·任谋
- ●卷四百二十二◎将帅部·推诚·任能
- ●卷四百二十三◎将帅部·讨逆
- ●卷四百二十四◎将帅部·死事
- ●卷四百二十五◎将帅部·死事第二
- ●卷四百二十六◎将帅部·招降
- ●卷四百二十七◎将帅部·受降
- ●卷四百二十八◎将帅部·料敌
- ●卷四百二十九◎将帅部·守边拓土
- ●卷四百三十◎将帅部·乞师致师
- ●卷四百三十一◎将帅部·器度让功不伐勤戎事
- ●卷四百三十二◎将帅部·矫命而胜立後效
- ●卷四百三十三◎将帅部·轻财示弱
- ●卷四百三十四◎将帅部·献捷
- ●卷四百三十五◎将帅部·献捷第二
- ●卷四百三十六◎将帅部·继袭
- ●卷四百三十七◎将帅部·强愎
- ●卷四百三十八◎将帅部·无功奔亡
- ●卷四百三十九◎将帅部·要君违命擅命
- ●卷四百四十◎将帅部·交结忌害
- ●卷四百四十一◎将帅部·败衄
- ●卷四百四十二◎将帅部·败衄第二
- ●卷四百四十三◎将帅部·败衄第三
- ●卷四百四十四◎将帅部·陷没
- ●卷四百四十五◎将帅部·无谋逗挠军不整
- ●卷四百四十六◎将帅部·观望生事
- ●卷四百四十七◎将帅部·违约狥私纵敌较敌
- ●卷四百四十八◎将帅部·残酷报私怨
- ●卷四百四十九◎将帅部·杀降专杀
- ●卷四百五十◎将帅部·失守谴让
- ●卷四百五十一◎将帅部·争功矜伐
- ●卷四百五十二◎将帅部·识暗
- ●卷四百五十三◎将帅部·翻覆怯懦
- ●卷四百五十四◎将帅部·豪横奢侈专恣
- ●卷四百五十五◎将帅部·贪黩
- ●卷四百五十六◎将帅部·不和
- ●卷四百五十七◎台省部·总序选任
- ●卷四百五十八◎台省部·德望才智
- ●卷四百五十九◎台省部·公正
- ●卷四百六十◎台省部·正直
- ●卷四百六十一◎台省部·宠异
- ●卷四百六十二◎台省部·清俭恭慎练习
- ●卷四百六十三◎台省部·谦退
- ●卷四百六十四◎台省部·谦退第二
- ●卷四百六十五◎台省部·识量
- ●卷四百六十六◎台省部·忠节
- ●卷四百六十七◎台省部·举职宣赞
- ●卷四百六十八◎台省部·荐举
- ●卷四百六十九◎台省部·封驳
- ●卷四百七十◎台省部·奏议
- ●卷四百七十一◎台省部·奏议第二
- ●卷四百七十二◎台省部·奏议第三
- ●卷四百七十三◎台省部·奏议第四
- ●卷四百七十四◎台省部·奏议第五
- ●卷四百七十五◎台省部·奏议第六
- ●卷四百七十六◎台省部·奏议第七
- ●卷四百七十七◎台省部·谋画
- ●卷四百七十八◎台省部·简傲废职父恶漏泄
- ●卷四百七十九◎台省部·奸邪
- ●卷四百八十◎台省部·奸邪第二
- ●卷四百八十一◎台省部·轻躁谴责
- ●卷四百八十二◎台省部·朋附·害贤·謟佞·贪黩
- ●卷四百八十三◎邦计部·总序选任
- ●卷四百八十四◎邦计部·经费
- ●卷四百八十五◎邦计部·济军输财
- ●卷四百八十六◎邦计部·户籍迁徙
- ●卷四百八十七◎邦计部·赋税
- ●卷四百八十八◎邦计部·赋税第二
- ●卷四百八十九◎邦计部·蠲复
- ●卷四百九十◎邦计部·蠲复第二
- ●卷四百九十一◎邦计部·蠲复第三
- ●卷四百九十二◎邦计部·蠲复第四
- ●卷四百九十三◎邦计部·山泽
- ●卷四百九十四◎邦计部·山泽
- ●卷四百九十五◎邦计部·田制
- ●卷四百九十六◎邦计部·河渠
- ●卷四百九十七◎邦计部·河渠
- ●卷四百九十八◎邦计部·漕运
- ●卷四百九十九◎邦计部·钱币
- ●卷五百◎邦计部·钱币第二
- ●卷五百一◎邦计部·钱币第三
- ●卷五百二◎邦计部·平籴·常平
- ●卷五百三◎邦计部·屯田
- ●卷五百四◎邦计部·酤
- ●卷五百五◎邦计部·俸禄
- ●卷五百六◎邦计部·俸禄第二
- ●卷五百七◎邦计部·俸禄第三
- ●卷五百八◎邦计部·俸禄第四
- ●卷五百九◎邦计部·鬻爵赎罪
- ●卷五百十◎邦计部·重敛·希旨·交结
- ●卷五百十一◎邦计部·旷败·诬誷·贪污
- ●卷五百十二◎宪官部·总序选任称职威望
- ●卷五百十三◎宪官部·公忠引荐褒赏
- ●卷五百十四◎宪官部·刚正
- ●卷五百十五◎宪官部·刚正第二
- ●卷五百十六◎宪官部·振举
- ●卷五百十七◎宪官部·振举第二
- ●卷五百十八◎宪官部·弹劾
- ●卷五百十九◎宪官部·弹劾第二
- ●卷五百二十◎宪官部·弹劾第三第四
- ●卷五百二十一◎宪官部·不称希旨残酷
- ●卷五百二十二◎宪官部·私曲谴让诬誷
- ●卷五百二十三◎谏诤部·总序讽谏
- ●卷五百二十四◎谏诤部·规谏
- ●卷五百二十五◎谏诤部·规谏第二
- ●卷五百二十六◎谏诤部·规谏第三
- ●卷五百二十七◎谏诤部·规谏第四
- ●卷五百二十八◎谏诤部·规谏第五
- ●卷五百二十九◎谏诤部·规谏第六
- ●卷五百三十◎谏诤部·规谏第七
- ●卷五百三十一◎谏诤部·规谏第八
- ●卷五百三十二◎谏诤部·规谏第九
- ●卷五百三十三◎谏诤部·规谏第十
- ●卷五百三十四◎谏诤部·直谏
- ●卷五百三十五◎谏诤部·直谏第二
- ●卷五百三十六◎谏诤部·直谏第三
- ●卷五百三十七◎谏诤部·直谏第四
- ●卷五百三十八◎谏诤部·直谏第五
- ●卷五百三十九◎谏诤部·直谏第六
- ●卷五百四十◎谏诤部·直谏第七
- ●卷五百四十一◎谏诤部·直谏第八
- ●卷五百四十二◎谏诤部·直谏第九
- ●卷五百四十三◎谏诤部·直谏第十
- ●卷五百四十四◎谏诤部·直谏第十一
- ●卷五百四十五◎谏诤部·直谏第十二
- ●卷五百四十六◎谏诤部·直谏第十三
- ●卷五百四十七◎谏诤部·直谏第十四
- ●卷五百四十八◎谏诤部·强谏·遗谏
- ●卷五百四十九◎谏诤部·褒赏
- ●卷五百五十◎词臣部·总序选任
- ●卷五百五十一◎词臣部·词学才敏器识
- ●卷五百五十二◎词臣部·献替
- ●卷五百五十三◎词臣部·献替谬误稽缓
- ●卷五百五十四◎国史部·总序选任
- ●卷五百五十五◎国史部·采撰
- ●卷五百五十六◎国史部·采撰
- ●卷五百五十七◎国史部·采撰
- ●卷五百五十八◎国史部·论议
- ●卷五百五十九◎国史部·论议
- ●卷五百六十◎国史部·记注谱谍地理
- ●卷五百六十一◎国史部·世官·自序
- ●卷五百六十二◎国史部·疏缪不实非才
- ●卷五百六十三◎掌礼部·总序制礼
- ●卷五百六十四◎掌礼部·制礼仪注
- ●卷五百六十五◎掌礼部·作乐
- ●卷五百六十六◎掌礼部·作乐第二
- ●卷五百六十七◎掌礼部·作乐第三
- ●卷五百六十八◎掌礼部·作乐第四
- ●卷五百六十九◎掌礼部·作乐第五
- ●卷五百七十◎掌礼部·作乐·夷乐
- ●卷五百七十一◎掌礼部·讨论
- ●卷五百七十二◎掌礼部·讨论第二
- ●卷五百七十三◎掌礼部·奏议
- ●卷五百七十四◎掌礼部·奏议第二
- ●卷五百七十五◎掌礼部·奏议第三
- ●卷五百七十六◎掌礼部·奏议第四
- ●卷五百七十七◎掌礼部·奏议第五
- ●卷五百七十八◎掌礼部·奏议第六
- ●卷五百七十九◎掌礼部·奏议第七
- ●卷五百八十◎掌礼部·奏议第八
- ●卷五百八十一◎掌礼部·奏议第九
- ●卷五百八十二◎掌礼部·奏议第十
- ●卷五百八十三◎掌礼部·奏议第十一
- ●卷五百八十四◎掌礼部·奏议第十二
- ●卷五百八十五掌礼部·奏议第十三
- ●卷五百八十六◎掌礼部·奏议第十四
- ●卷五百八十七◎掌礼部·奏议第十五
- ●卷五百八十八◎掌礼部·奏议第十六
- ●卷五百八十九◎掌礼部·奏议第十七
- ●卷五百九十◎掌礼部·奏议第十八
- ●卷五百九十一◎掌礼部·奏议第十九
- ●卷五百九十二◎掌礼部·奏议第二十
- ●卷五百九十三◎掌礼部·奏议第二十一
- ●卷五百九十四◎掌礼部·奏议第二十二
- ●卷五百九十五◎掌礼部·谥法第一
- ●卷五百九十六◎掌礼部·谥法希旨缪妄
- ●卷五百九十七◎学校部·总序选任
- ●卷五百九十八◎学校部·教授
- ●卷五百九十九◎学校部·侍讲讲论
- ●卷六百◎学校部·师道
- ●卷六百一◎学校部·辩博恩奖
- ●卷六百二◎学校部·奏议第一
- ●卷六百三◎学校部·奏议第二
- ●卷六百四◎学校部·奏议第三
- ●卷六百五◎学校部·注释第一
- ●卷六百六◎学校部·注释第二
- ●卷六百七◎学校部·譔集
- ●卷六百八◎学校部·小学目录刊校雠嫉
- ●卷六百九◎刑法部·总序定律令
- ●卷六百十◎刑法部·定律令
- ●卷六百十一◎刑法部·定律令第三
- ●卷六百十二◎刑法部·定律令第四
- ●卷六百十三◎刑法部·定律令第五
- ●卷六百十四◎刑法部·议谳
- ●卷六百十五◎刑法部·议谳第二
- ●卷六百十六◎刑法部·议谳第三
- ●卷六百十七◎刑法部·守法正直
- ●卷六百十八◎刑法部·平允平反
- ●卷六百十九◎刑法部·案鞫深文枉滥
- ●卷六百二十◎卿监部·总序选任
- ●卷六百二十一◎卿监部·司宗司宾监牧
- ●卷六百二十二◎卿监部·德望忠节清俭
- ●卷六百二十三◎卿监部·公正论荐
- ●卷六百二十四◎卿监部·智识
- ●卷六百二十五◎卿监部·邪佞贪冒废黜
- ●卷六百二十六◎环卫部·总序选任举职宠异
- ●卷六百二十七◎环卫部·忠节刚正谨慎
- ●卷六百二十八◎环卫部·奸佞迁黜虐害
- ●卷六百二十九◎铨选部·总序条制
- ●卷六百三十◎铨选部·条制第二
- ●卷六百三十一◎铨选部·条制第三
- ●卷六百三十二◎铨选部·条制第四
- ●卷六百三十三◎铨选部·条制第五
- ●卷六百三十四◎铨选部·条制第六
- ●卷六百三十五◎铨选部·考课
- ●卷六百三十六◎铨选部·考课第二
- ●卷六百三十七◎铨选部·公望平直振举
- ●卷六百三十八◎铨选部·不称谬滥贪贿
- ●卷六百三十九◎贡举部·总序条制
- ●卷六百四十◎贡举部·条制第二
- ●卷六百四十一◎贡举部·条制第三
- ●卷六百四十二◎贡举部·条制第四
- ●卷六百四十三◎贡举部·考试
- ●卷六百四十四◎贡举部·考试第二
- ●卷六百四十五◎贡举部·科目
- ●卷六百四十六◎贡举部·对策
- ●卷六百四十七◎贡举部·对策第二
- ●卷六百四十八◎贡举部·对策第三
- ●卷六百四十九◎贡举部·对策第四
- ●卷六百五十◎贡举部·应举
- ●卷六百五十一◎贡举部·清正谬滥
- ●卷六百五十二◎奉使部·总序达王命宣国威
- ●卷六百五十三◎奉使部·称旨
- ●卷六百五十四◎奉使部·奖恩名望廉慎知礼
- ●卷六百五十五◎奉使部·智识
- ●卷六百五十六◎奉使部·立功招抚
- ●卷六百五十七◎奉使部·机变
- ●卷六百五十八◎奉使部·才学论荐举劾
- ●卷六百五十九◎奉使部·敏辩
- ●卷六百六十◎奉使部·敏辩第二
- ●卷六百六十一◎奉使部·守节
- ●卷六百六十二◎奉使部·便宜请行绝域
- ●卷六百六十三◎奉使部·羁留死事
- ●卷六百六十四◎奉使部·失指辱命挫辱专恣受赂
- ●卷六百六十五◎内臣部·总序恩宠
- ●卷六百六十六◎内臣部·贤行荐贤忠直才识
- ●卷六百六十七◎内臣部·将兵监军立功事
- ●卷六百六十八◎内臣部·翊佐规谏
- ●卷六百六十九◎内臣部·朋党恣横谴责贪货
- ●卷六百七十◎内臣部·诬构
- ●卷六百七十一◎牧守部·总序选任
- ●卷六百七十二◎牧守部·褒宠
- ●卷六百七十三◎牧守部·褒宠第二
- ●卷六百七十四◎牧守部·公正
- ●卷六百七十五◎牧守部·仁惠
- ●卷六百七十六◎牧守部·教化
- ●卷六百七十七◎牧守部·能政
- ●卷六百七十八◎牧守部·兴利劝课
- ●卷六百七十九◎牧守部·廉俭
- ●卷六百八十◎牧守部·静理推诚
- ●卷六百八十一◎牧守部·谣颂感瑞
- ●卷六百八十二◎牧守部·遗爱
- ●卷六百八十三◎牧守部·遗爱第二
- ●卷六百八十四◎牧守部·条教课最
- ●卷六百八十五◎牧守部·忠第一
- ●卷六百八十六◎牧守部·忠第二
- ●卷六百八十七◎牧守部·礼士旌表
- ●卷六百八十八◎牧守部·荐贤爱民
- ●卷六百八十九◎牧守部·威严革弊
- ●卷六百九十◎牧守部·强明
- ●卷六百九十一◎牧守部·智略
- ●卷六百九十二◎牧守部·招辑
- ●卷六百九十三◎牧守部·武功
- ●卷六百九十四◎牧守部·武功第二
- ●卷六百九十五◎牧守部·刺举
- ●卷六百九十六◎牧守部·修武备
- ●卷六百九十七◎牧守部·酷虐
- ●卷六百九十八◎牧守部·懦劣失政专恣
- ●卷六百九十九◎牧守部·枉滥谴让
- ●卷七百◎牧守部·贪黩
- ●卷七百一◎令长部·总序选任褒异公正
- ●卷七百二◎令长部·能政遗爱课最
- ●卷七百三◎令长部·教化感化劝课
- ●卷七百四◎令长部·仁惠静治廉俭
- ●卷七百五◎令长部·明察折狱武功屏盗屈才
- ●卷七百六◎令长部·强毅
- ●卷七百七◎令长部·酷暴黜责贪黩
- ●卷七百八◎宫臣部·总序选任
- ●卷七百九◎宫臣部·正直
- ●卷七百十◎宫臣部·辅导
- ●卷七百十一◎宫臣部·文学
- ●卷七百十二◎宫臣部·规讽
- ●卷七百十三◎宫臣部·规讽第二
- ●卷七百十四◎宫臣部·规讽第三
- ●卷七百十五◎宫臣部·忠於所事
- ●卷七百十六◎幕府部·縂序
- ●卷七百十七◎幕府部·知识
- ●卷七百十八◎幕府部·才学
- ●卷七百十九◎幕府部·公正
- ●卷七百二十◎幕府部·谋画
- ●卷七百二十一◎幕府部·谋画第二
- ●卷七百二十二◎幕府部·礻卑赞二
- ●卷七百二十三◎幕府部·规讽
- ●卷七百二十四◎幕府部·武功
- ●卷七百二十五◎幕府部·尽忠
- ●卷七百二十六◎幕府部·辟署
- ●卷七百二十七◎幕府部·辟署第二
- ●卷七百二十八◎幕府部·辟署第三
- ●卷七百二十九◎幕府部·辟署第四
- ●卷七百三十◎幕府部·连累
- ●卷七百三十一◎陪臣部·总序封邑
- ●卷七百三十二◎陪臣部·智识
- ●卷七百三十三◎陪臣部·智识第二
- ●卷七百三十四◎陪臣部·智识第三
- ●卷七百三十五◎陪臣部·智识第四
- ●卷七百三十六◎陪臣部·智谋
- ●卷七百三十七◎陪臣部·荐贤
- ●卷七百三十八◎陪臣部·为政知礼
- ●卷七百三十九◎陪臣部·忠义
- ●卷七百四十◎陪臣部·规讽
- ●卷七百四十一◎陪臣部·规谏第二
- ●卷七百四十二◎陪臣部·规讽第三
- ●卷七百四十三◎陪臣部·规讽第四
- ●卷七百四十四◎陪臣部·有词
- ●卷七百四十五◎陪臣部·有词
- ●卷七百四十六◎陪臣部·公正死节
- ●卷七百四十七◎陪臣部·失礼奢僭专恣
- ●卷七百四十八◎陪臣部·交争变诈贼害
- ●卷七百四十九◎陪臣部·构患
- ●卷七百五十◎陪臣部·奔亡
- ●卷七百五十一◎总录部·总序孝
- ●卷七百五十二◎总录部·孝第二
- ●卷七百五十三◎总录部·孝第三
- ●卷七百五十四◎总录部·孝第四
- ●卷七百五十五◎总录部·孝第五
- ●卷七百五十六◎总录部·孝第六
- ●卷七百五十七◎总录部·孝感
- ●卷七百五十八◎总录部·忠
- ●卷七百五十九◎总录部·忠第二
- ●卷七百六十◎总录部·忠义
- ●卷七百六十一◎总录部·忠义第二
- ●卷七百六十二◎总录部·忠义第三
- ●卷七百六十三◎总录部·忠烈死节
- ●卷七百六十四◎总录部·义烈
- ●卷七百六十五◎总录部·攀附
- ●卷七百六十六◎总录部·攀附第二
- ●卷七百六十七◎总录部·儒学
- ●卷七百六十八◎总录部·儒学第二
- ●卷七百六十九◎总录部·自述
- ●卷七百七十◎总录部·自述第二
- ●卷七百七十一◎总录部·世官
- ●卷七百七十二◎总录部·志节
- ●卷七百七十三◎总录部·幼敏
- ●卷七百七十四◎总录部·幼敏第二
- ●卷七百七十五◎总录部·幼敏第三
- ●卷七百七十六◎总录部·名望
- ●卷七百七十七◎总录部·名望第二
- ●卷七百七十八◎总录部·高尚
- ●卷七百七十九◎总录部·高尚第二
- ●卷七百八十◎总录部·博识
- ●卷七百八十一◎总录部·节操
- ●卷七百八十二◎总录部·荣遇
- ●卷七百八十三◎总录部·世德兄弟齐名
- ●卷七百八十四◎总录部·寿考
- ●卷七百八十五◎总录部·守道
- ●卷七百八十六◎总录部·博学
- ●卷七百八十七◎总录部·德行
- ●卷七百八十八◎总录部·智智识
- ●卷七百八十九◎总录部·知几
- ●卷七百九十◎总录部·知几第二
- ●卷七百九十一◎总录部·知贤
- ●卷七百九十二◎总录部·慕贤思贤
- ●卷七百九十三◎总录部·长者
- ●卷七百九十四◎总录部·知礼
- ●卷七百九十五◎总录部·先见
- ●卷七百九十六◎总录部·先见第二
- ●卷七百九十七◎总录部·博物
- ●卷七百九十八◎总录部·勤学
- ●卷七百九十九◎总录部·强记
- ●卷八百◎总录部·敏捷
- ●卷八百一◎总录部·义
- ●卷八百二◎总录部·义第二
- ●卷八百三◎总录部·义第三
- ●卷八百四◎总录部·义第四
- ●卷八百五◎总录部·高洁弃官
- ●卷八百六◎总录部·贤德
- ●卷八百七◎总录部·知言清廉辞赏
- ●卷八百八◎总录部·远名避嫌嫉恶
- ●卷八百九◎总录部·隐逸
- ●卷八百十◎总录部·隐逸第二
- ●卷八百十一◎总录部·游学
- ●卷八百十二◎总录部·富好
- ●卷八百十三◎总录部·退迹
- ●卷八百十四◎总录部·让
- ●卷八百十五◎总录部·诚感
- ●卷八百十六◎总录部·训子
- ●卷八百十七◎总录部·训子第二
- ●卷八百十八◎总录部·知子
- ●卷八百十九◎总录部·知子第二
- ●卷八百二十◎总录部·立祠
- ●卷八百二十一◎总录部·崇释教
- ●卷八百二十二◎总录部·尚黄老
- ●卷八百二十三◎总录部·清谈蕴藉
- ●卷八百二十四◎总录部·名字
- ●卷八百二十五◎总录部·名字第二
- ●卷八百二十六◎总录部·品藻
- ●卷八百二十七◎总录部·品藻第二
- ●卷八百二十八◎总录部·论荐
- ●卷八百二十九◎总录部·论议
- ●卷八百三十◎总录部·论议第二
- ●卷八百三十一◎总录部·规讽
- ●卷八百三十二◎总录部·规讽第二
- ●卷八百三十三◎总录部·词辩
- ●卷八百三十四◎总录部·词辩第二
- ●卷八百三十五◎总录部·性质质朴讷鬼陋
- ●卷八百三十六◎总录部·养生
- ●卷八百三十七◎总录部·文章
- ●卷八百三十八◎总录部·文章第二
- ●卷八百三十九◎总录部·文章第三
- ●卷八百四十◎总录部·文章第四
- ●卷八百四十一◎总录部·文章第五
- ●卷八百四十二◎总录部·知人
- ●卷八百四十三◎总录部·知人第二
- ●卷八百四十四◎总录部·守官
- ●卷八百四十五◎总录部·膂力
- ●卷八百四十六◎总录部·善射
- ●卷八百四十七◎总录部·勇
- ●卷八百四十八◎总录部·任侠
- ●卷八百四十九◎总录部·谏诤谋画
- ●卷八百五十◎总录部·器量
- ●卷八百五十一◎总录部·友悌
- ●卷八百五十二◎总录部·友悌第二
- ●卷八百五十三◎总录部·姻好
- ●卷八百五十四◎总录部·立言
- ●卷八百五十五◎总录部·旷达
- ●卷八百五十六◎总录部·知音
- ●卷一百五十七 ◎总录部·知音第二
- ●卷八百五十八◎总录部·医术
- ●卷八百五十九◎总录部·医术第二
- ●卷八百六十◎总录部·相术
- ●卷八百六十一◎总录部·笔札
- ●卷八百六十二◎总录部·起复
- ●卷八百六十三◎总录部·生日名讳为人後
- ●卷八百六十四◎总录部·仁
- ●卷八百六十五◎总录部·报恩
- ●卷八百六十六◎总录部·贵盛
- ●卷八百六十七◎总录部·内举自知
- ●卷八百六十八◎总录部·游宴
- ●卷八百六十九◎总录部·明
- ●卷八百七十◎总录部·救患
- ●卷八百七十一◎总录部·救患第二
- ●卷八百七十二◎总录部·讼冤
- ●卷八百七十三◎总录部·讼冤第二
- ●卷八百七十四◎总录部·讼冤第三
- ●卷八百七十五◎总录部·讼冤第四
- ●卷八百七十六◎总录部·方术
- ●卷八百七十七◎总录部·方正刚
- ●卷八百七十八◎总录部·计策
- ●卷八百七十九◎总录部·计策第二
- ●卷八百八十◎总录部·独行
- ●卷八百八十一◎总录部·交友
- ●卷八百八十二◎总录部·交友第二
- ●卷八百八十三◎总录部·形貌
- ●卷八百八十四◎总录部·荐举
- ●卷八百八十五◎总录部·以德报怨和解
- ●卷八百八十六◎总录部·游说
- ●卷八百八十七◎总录部·游说第二
- ●卷八百八十八◎总录部·游说第三
- ●卷八百八十九◎总录部·游说第四
- ●卷八百九十◎总录部·游说第五
- ●卷八百九十一◎总录部·游说第六
- ●卷八百九十二◎总录部·梦徵
- ●卷八百九十三◎总录部·梦徵第二
- ●卷八百九十四◎总录部·谣言
- ●卷八百九十五◎总录部·达命运命知亡日
- ●卷八百九十六◎总录部·复雠
- ●卷八百九十七◎总录部·改过悔过
- ●卷八百九十八◎总录部·治命
- ●卷八百九十九◎总录部·致政
- ●卷九百◎总录部·自荐干谒
- ●卷九百一◎总录部·公直直服义
- ●卷九百二◎总录部·贫安安贫
- ●卷九百三◎总录部·书信
- ●卷九百四◎总录部·书信第二
- ●卷九百五◎总录部·书信第三
- ●卷九百六◎总录部·疾疹禳厌假告
- ●卷九百七◎总录部·薄葬
- ●卷九百八◎总录部·工巧杂伎
- ●卷九百九◎总录部·穷愁忧惧
- ●卷九百十◎总录部·伪政
- ●卷九百十一◎总录部·伪政第二
- ●卷九百十二◎总录部·伪政第三
- ●卷九百十三◎总录部·伪政第四
- ●卷九百十四◎总录部·嗜酒酒失
- ●卷九百十五◎总录部·废滞
- ●卷九百十六◎总录部·偏执介僻褊急
- ●卷九百十七◎总录部·矜改节
- ●卷九百十八◎总录部·忿争诋讦
- ●卷九百十九◎总录部·雠怨
- ●卷九百二十◎总录部·雠怨第二
- ●卷九百二十一◎总录部·妖妄
- ●卷九百二十二◎总录部·妖妄第二
- ●卷九百二十三◎总录部·不忠不孝不睦
- ●卷九百二十四◎总录部·倾险诈伪餙非
- ●卷九百二十五◎总录部·谴累
- ●卷九百二十六◎总录部·愧恨忍耻
- ●卷九百二十七◎总录部·畏懦佞佛谗佞
- ●卷九百二十八◎总录部·好尚嗜好好丹术
- ●卷九百二十九◎总录部·不知谬举
- ●卷九百三十◎总录部·傲慢
- ●卷九百三十一◎总录部·枉横·短命
- ●卷九百三十二◎总录部·诬构
- ●卷九百三十三◎总录部·诬构第二
- ●卷九百三十四◎总录部·告讦
- ●卷九百三十五◎总录部·构患
- ●卷九百三十六◎总录部·吝啬躁竞
- ●卷九百三十七◎总录部·奸佞
- ●卷九百三十八◎总录部·奸佞怨刺
- ●卷九百三十九◎总录部·讥诮
- ●卷九百四十◎总录部·不嗣患难
- ●卷九百四十一◎总录部·残虐酷暴殃报
- ●卷九百四十二◎总录部·黩货祸败
- ●卷九百四十三◎总录部·不谊
- ●卷九百四十四◎总录部·佻薄
- ●卷九百四十五◎总录部·巧宦附势朋党
- ●卷九百四十六◎总录部·失礼奢侈厚葬
- ●卷九百四十七◎总录部·诙谐庾词
- ●卷九百四十八◎总录部·逃难
- ●卷九百四十九◎总录部·逃难亡命
- ●卷九百五十◎总录部·咎徵
- ●卷九百五十一◎总录部·咎徵第二
- ●卷九百五十二◎总录部·忌害交构交恶
- ●卷九百五十三◎总录部·伤感不遇困辱
- ●卷九百五十四◎总录部·寡学虚名妄作愚暗
- ●卷九百五十五◎总录部·知旧赠遗孤
- ●卷九百五十六◎外臣部·总序种族
- ●卷九百五十七◎外臣部·国邑
- ●卷九百五十八◎外臣部·国邑第二
- ●卷九百五十九◎外臣部·土风
- ●卷九百六十◎外臣部·土风第二
- ●卷九百六十一◎外臣部·土风第三
- ●卷九百六十二◎外臣部·官号才智贤行
- ●卷九百六十三◎外臣部·封册
- ●卷九百六十四◎外臣部·封册第二
- ●卷九百六十五◎外臣部·封册第三
- ●卷九百六十六◎外臣部·继袭
- ●卷九百六十七◎外臣部·继袭第二
- ●卷九百六十八◎外臣部·朝贡第一
- ●卷九百六十九◎外臣部·朝贡第三
- ●卷九百七十◎外臣部·朝贡第三
- ●卷九百七十一◎外臣部·朝贡第四
- ●卷九百七十二◎外臣部·朝贡第五
- ●卷九百七十三◎外臣部·助国讨伐
- ●卷九百七十四◎外臣部·异
- ●卷九百七十五◎外臣部·褒异第三
- ●卷九百七十六◎外臣部·褒异第三
- ●卷九百七十七◎外臣部·降附
- ●卷九百七十八◎外臣部·和亲
- ●卷九百七十九◎外臣部·和亲
- ●卷九百八十◎外臣部·通好
- ●卷九百八十一◎外臣部·盟誓
- ●卷九百八十二 ◎外臣部·征讨
- ●卷九百八十三◎外臣部·征讨第二
- ●卷九百八十四◎外臣部·征讨第三
- ●卷九百八十五◎外臣部·征讨第四
- ●卷九百八十六◎外臣部·征讨第五
- ●卷九百八十七◎外臣部·征讨第六
- ●卷九百八十八◎外臣部·备御
- ●卷九百八十九◎外臣部·备御第二
- ●卷九百九十◎外臣部·备御第三
- ●卷九百九十一◎外臣部·备御第四
- ●卷九百九十二◎外臣部·备御第五
- ●卷九百九十三◎外臣部·备御第六
- ●卷九百九十四◎外臣部·备御第七
- ●卷九百九十五◎外臣部·交侵
- ●卷九百九十六◎外臣部·译纳质责让
- ●卷九百九十七◎外臣部·状貌技术勇鸷悖慢怨怼残忍
- ●卷九百九十八◎外臣部·奸诈
- ●卷九百九十九◎外臣部·入觐
- ●卷一千◎外臣部·强盛
『册府元龟』●卷八百七十六◎总录部·方术
- 本章共 1.35 万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总录部·方术
范昱有言曰:阴阳推步之学往往见於坟记至於河雒之文龟龙之图箕子之术师旷之书纬候之部钤决之符皆所以探抽冥赜参验八区。又有风角遁甲孤虚之术亦有以效於事也。汉武之世颇好方术天下怀艺之士比比出焉东观之记斯为博矣。鼎国之後何尝乏哉!至或按劾鬼神推步灾异吉凶先觉祸福可移变化云:为惊乎!视听盖夫怪神之理圣人之罕言所谓民可使繇之非泯绝而不取也。若乃极虑知变而不诡於俗穷理造微而不违於道斯深於术数者欤。
汉李少君故深泽候人主方(候家人主方药)以祠灶道老方见武帝(祠灶可以致福道辟食之道)帝尊之常自谓七十能使物老(物谓鬼物也。)其游四方遍诸侯人闻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饣鬼遗之。
少翁齐人以方见武帝帝有所幸李夫人卒帝思念李夫人不已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命帝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夫人之神于帐中坐。又出而徐步)。又不得就视及致灶鬼之貌云:乃拜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甚多以客见之文成言帝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非象神物神不至乃作画€气车及各以胜日驾车辟恶鬼。又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太乙诸鬼神而致祭具以致天神。
栾大胶东人(王家人)故尝与文成将军同师已而为胶东康王尚方(主方药也。)康王後闻文成死而欲自媚於上乃遣栾大因乐成侯(名登史不书姓)求见言方天子既诛文成後悔其方不尽及见栾大大悦大敢为大言曰:臣之师言黄金可成而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也,於是帝使验小方斗棋自相触击是时帝方忧河决而黄金不就乃拜大为五利将军居月馀得四印。
後汉尹敏建武二年上疏陈洪范消灾之术时光武方草创天下未遑其事命敏待诏公车拜郎中。
郭宪以建武七年代张堪为光禄勋从驾南郊宪在位忽回向东北含酒三氵巽执法奏为不敬诏问其故宪对曰:齐国失火故以厌之比後齐果上火灾与郊同日。
解奴辜张貂不知何郡人也。皆能隐沦出入不由门户奴辜能变易物形以诳幻人。
麴圣卿河南人善为丹书符劾厌杀鬼神而使命之编盲意(编姓盲意名)亦与鬼物交通。
寿光侯者(寿姓也。风俗通曰:寿于姚吴大夫)章帝时人能劾百鬼众魅令自缚见形其乡人有妇为魅所病侯为劾之得大蛇数丈死於门外。又有神树人止者取死鸟过者必坠侯复劾之树夏枯落见大蛇长七八丈悬死其间帝闻而徵之乃试问之吾殿下夜半後常有数人纟衣被持火相随,岂能劾之乎!侯曰:此小怪易锄尔帝伪使三人音巽喷也。执法纠劾之官也。为之侯劾三人登时仆地无气帝大惊曰:非魅也。朕相试尔解之而苏。
刘根者颍川人隐居嵩山中诸好事者自远而至就根学道太守史祈以根为妖妄乃收执诣郡数之曰:汝有何术而诬惑百姓。若果其神可显一验事不尔立死矣。根曰:实无他异颇能令人见鬼矣。祈曰:促召之使太守目睹尔乃为明根,於是左顾而啸有顷祈之亡父祖近亲数十人皆反缚在前向根叩头曰:小儿无状分当万死顾而叱祈曰:汝为子孙不能有益先人而反累辱亡灵可叩头为吾陈谢祈惊惧悲哀顿首流血请自甘罪根坐默而不应忽然俱去不知所在。
景鸾广汉梓橦人学河洛图纬数上书陈救灾变之术。
郎宗字件绥安丘人也。善京氏易风角星推步吉凶尝负笈荷担卖卜给食微服间行人莫得知。
杨繇蜀郡成都人也。少习易并七政元气风€占候为郡文学掾时有大雀夜集於库楼上太守廉范以问繇繇对曰:此占郡内当有小兵然不为害後二十馀日广柔县蛮夷反杀伤长吏郡发库兵击之。又有风吹削哺(哺当作柿音孚废切颜氏家训曰:削则托也。《左传》曰:削而投之是也。史家假借为肝肺字今俗或作肺或作为反哺之哺学士因云:是屏障之名非也。风角。《书》曰:庶人之风扬尘转削。若是屏障何由可转)太守以问繇繇对曰:方当有荐木实者其色黄赤顷之五官掾献橘数包繇尝从人饮敕御者曰:酒三行便宜严驾既而趣去後主人舍有斗相杀者请问何以知之繇曰:向社中木上有鸠斗此兵贼之象也。其言多验著书十馀篇终於家。
冷寿光可百五六十岁行容成公御妇人法(容成公者能善补导之事取精於玄牝其要谷神不死守生养气者也。白复黑齿落复生御妇人之术谓握固不泻还精补脑也。)常屈颈乔息(乔音居妖反毛。《诗》曰:有集唯乔毛苌注曰:乔雉也。《山海经》曰:女几之山多白乔郭璞曰:似雉长尾走。且鸣也。)须尽白而色理如三四十时死於江陵。
翳广汉新都人习易经明风角时有就其学者虽未至必豫知其姓名尝告守津吏曰:某日当有诸生二人荷担问翳舍处者幸为告之後竟如其言。又有一生来学积年自谓略究要术辞归乡里翳为合膏药并一简书封於筒中告生曰:有急发视之生到葭萌与吏争渡津吏挝破从者头生开筒得书言到葭萌与吏斗头破者以此膏裹之生用其言创者即愈生叹服乃还卒业遂隐居终於家。
上成功者宓县人其初行久而不还後归语其家云:我已得仙因辞家而去家人见其举步稍高良久乃没云:陈韩韶闻见其事。
王辅学公羊传援神契尝隐居野庐以道自娱辟公府举有道对策拜郎中陈灾异甄吉凶有验拜议郎以病逊安帝公车徵不行卒於家。
李历李邰弟之子好方术为新城长时天下旱县界特雨官至奉车都尉。
樊英南阳人也。善风角尝有暴风从西方起英谓学者曰:成都市火甚盛因含水西向漱之乃令记其日时客後有从蜀来云:是日大火有黑€卒从东起须臾大雨火遂得灭,於是天下称其术英既善术朝廷每有灾异诏取下问变复之效所言多验(变灾异复於常也。)安帝初徵为博士。
栾巴字叔元顺帝时为豫章太守土多山川鬼怪小人常破赀产以祈祷巴素有道术能役鬼神乃悉毁坏房祀翦理奸巫(房祀谓为房堂而祀),於是妖异自消百姓始颇为惧终皆安之(。《神仙传》曰:庐山庙有神於帐中与人言语饮酒投杯能令宫亭湖中分风行船行者举帆相逢巴未到十数日庙中神不复作声郡中尝患黄义鬼为百姓害巴到皆不知所在郡内无复疾疫)迁沛相所在有绩徵拜尚书正朝大会巴独後到。又饮酒西方巽之有司奏巴不敬有诏问巴巴顿首谢曰:臣本县成都市失火臣故因酒为雨以灭火臣不敢不敬诏即以驿书问成都成都答言正旦大失火食时有雨从东北来火乃息雨皆酒臭後忽一旦大风天雾晦暝对坐皆不相见失巴所在寻问之云:其日还成都与亲故别。
高获汝南新息人获善天文晓遁甲能役使鬼神郡境大旱太守鲍昱自往问何以致雨获曰:急罢三部督邮(监属县有三部每部督邮书掾一人)明府当自北出三十里亭雨可致也。昱从之果得大雨。
许俊善卜占之术多有显验时人方之前世京房自云:少常笃病三年不愈乃谒大山请命(大山主人生死故诣请命也。)行遇道士张巨君授以方术所著。《易林》至今行於世。
张楷蜀郡成都人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时关西人裴优亦能为三里雾自以不如楷从学之楷避不肯见桓帝即位优遂行雾作贼事觉被考引楷言从学术楷坐系廷尉诏狱积二年常讽诵经籍作尚书注後以事无验见原还家。
赵彦琅邪人少有术学延熹二年琅邪贼劳丙与太山贼叔孙无忌杀都尉攻没琅邪属县残害吏民朝廷以南阳宗资为讨寇中郎将仗钺将兵督州郡合讨无忌彦为陈孤虚之法以贼屯在莒莒有五阳之地(谓城阳南武阳开阳门都安阳并近莒)宜发五阳郡兵(郡兵谓山阳广阳汉阳南阳丹阳郡之类也。)从孤击虚以讨之资具以状上诏书遣五阳兵到彦推遁甲教以时进兵一战破贼燔烧屯坞徐兖二州一时平夷。
樊志张者汉中南郑人隐身不仕灵帝时尝游陇西时破羌将军[A13C]出征西羌请见志张其夕[A13C]军为羌所围数重因留中三日不得去夜谓[A13C]曰:东南角无复羌宜乘虚引出住百里还师攻之可以全胜[A13C]从之果以破贼,於是以状表闻。又说其人既有梓慎焦董之识(焦延寿董仲舒)宜翼圣朝咨询奇异,於是有诏特徵会病终。
费长房汝南人也。曾为京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於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唯长房於楼上睹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曰:子明日可更来长房旦日复诣翁乃与俱入壶中唯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翁约不听与人言之後乃就楼上候长房曰:我神仙之人以过见责今事毕当去子宁能相随乎!楼下有少酒与卿为别长房使人取之不能胜。又令十人扛之犹不举翁闻笑而下楼以一指提之而上上视器如一升许而二人饮之终日不尽长房遂欲求道而顾家人为忧翁乃断一青竹度与长房身齐使悬之舍後家人见之即长房形也。以为缢死大小惊号遂殡葬之长房立其傍而莫之见也,於是遂随从入深山践荆棘於群虎之中留使独处长房不恐。又卧於空室以朽索悬万斤石於心上众蛇竞来索。且断长房亦不移翁还抚之曰:子可教也。复使食粪粪中有三虫臭秽特甚长房意恶之翁曰:子几得道恨於此不成如何长房辞归翁与一竹杖曰:骑此任所之则自至矣。既至即以杖投葛陂中也。又为作一符曰:以此主地上鬼神长房乘杖须臾来归自谓去家经旬日而已十馀年矣。即以杖投陂顾视则龙也。家人谓其久死不信之长房曰:往日所葬但竹杖尔乃发蒙剖棺杖犹存焉遂能疗医众病鞭笞百鬼及驱使社公或在他坐独自恚怒人问其。故曰:吾顾念也。责鬼魅之犯法者尔汝南岁常有魅伪作太守章服诣府门椎鼓者郡中患之时魅来而逢长房为谒府君惶惧不得退便前解衣冠叩头乞活长房呵之云:便於中庭正汝故形即成老鳖也。大如车轮颈长一丈长房复令就太守服付其一札以敕葛陂君魅叩头流涕持札植於陂边以颈绕之而死後东海君来见葛陂君因淫其夫人,於是长房劾系之三年而东海大旱长房至海上见其人请雨乃谓之曰:东海君有罪吾前系於葛陂今方出之使作雨也,於是雨立注长房曾与人共行见一书生黄巾被裘无鞍骑马下而叩头长房曰:还主马赦汝死罪人问其故长房曰:此也。盗社公马尔。又尝坐客而使使至宛市须臾还乃饭或一日之间人见其在千里之外者数处焉後失其符为众鬼所杀。
徐登者闽中(今泉州也。)人也。本女子化为丈夫善为巫术赵炳字公阿东阳人能为越方(东阳今婺州也。《抱朴子》曰:道士赵炳以气禁人人不能起禁虎虎伏地低头闭目便可执缚以大钉钉柱钉入尺许以气吹之钉即跃出射去如弩箭之发。《异苑》云:赵俟以盆盛水吹气作禁鱼龙竞越方善禁咒也。)时遭兵乱疾疫大起二人遇於乌伤溪水之上(。《水经注》吴宁溪出吴宁县经乌伤之溪乌伤在今婺州义乌县东也。)遂结言约共以其术疗病各相谓曰:今既同志。且可各试所能登乃禁溪水水为不流炳复次禁树树即生荑(荑者杨之秀也。)二人相视而笑共行其道焉登年长炳师事之贵尚清俭礼神唯以东流水为酌削桑皮为脯但行禁架所疗皆除(禁架即禁术也。)後登物故炳东入章安(县名属会稽郡)百姓未之知也。炳乃故升茅屋梧鼎而爨主人见之惊忄(梧支也。忄忙也。)炳笑不应既而爨熟屋无损异。又尝临水求渡船人不和之(和犹许也。)炳乃张盖坐其中长啸呼风乱流而济,於是百姓神服从者如归章安令恶其惑众收杀之人为立祠室於永康至今蚊蚋不能入也。
甘始东郭延年(汉武内。《传》曰:延年字公游)封君达三人者皆方士也。率能行容成御妇人术或饮小便或自倒悬爱啬精气不极视大言甘始元放延年皆为曹公所录问其术而行之君达号青牛师(封君达陇西人初服黄连三十馀年入乌举山服水银百馀年还乡里如二十者常乘青牛故号青牛道士闻有病死者识与不识便以腰间竹管中药与服或下针应手皆愈不以姓名语人闻鲁女生得五岳图连年请求女生未见授并告节度三百馀岁乃入玄丘山去)。
左慈字元放庐江人少有神道尝在司空曹操坐操从容顾众宾曰: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吴松江鲈鱼尔元放於下坐应曰:此可得也。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於盘中须臾引一鲈鱼出操大拊掌笑会者皆惊操曰:一鱼不周坐席可更得乎!放乃更饵钩沉之须臾复引出皆长三尺馀生鲜可爱操使自前之周浃会者操。又谓曰:既已得鱼恨无蜀中生姜尔放曰:亦可得也。操恐其近即易为所取因曰:吾前遣人到蜀买锦可过敕使者增市二端语顷即得姜还并获操使报命後操使蜀反验问增锦之状及时日早晚。若符契焉後操出近郊士大夫从者百许人慈乃为赍酒一升脯一斤手自斟酌百官莫不醉饱操怪之使寻其故行视诸垆悉亡其酒脯矣。操怀不喜(喜音许吏反)因坐上收欲杀之慈乃入壁中霍然不知所在或见於市者及捕之而市人皆变形与慈同莫知谁是後人逢慈於阳城山头因复逐之遂走入羊群操知不可得乃令就羊中告之曰:不复相杀本试君术尔忽有一老羝屈前两膝人立而言曰:遽如许(言何遽如许为事)即竞往赴之而群羊数百皆变为羝并屈前膝人立云:遽如许遂莫知所取焉(魏文帝典。《论语》俭等事曰:颍川俭能辟饵茯苓甘陵甘始亦善行气老有少容庐江左慈知补导之术并为军吏初俭至之所伏苓价暴贵数倍议郎安平李覃学其辟伏苓饮寒水中泄利殆至殒命後始来众人无不鸱视狼顾呼吸吐纳军谋祭酒弘农董芬为之过差气闭不通良久乃苏左慈到。又竟受其补导之术至寺人严峻往从问受奄竖真无事於斯术也。人之逐异乃至于是东阿王作辨道论曰:世有方士吾王悉所招致甘陵有甘始庐江有左慈阳城有俭始能行气导引慈晓房中之术俭善辟悉号三百岁卒所以集之於魏国者诚恐斯人之徒接奸宄以欺众行妖慝以惑民岂复欲观神仙于瀛州求安期于海岛释金辂而履€舆弃六骥而美飞龙哉!自予王与太子及于兄弟咸以为调笑不信之矣。然始等知上遇之有常奉不过于员吏赏不加于无功海岛难得而游六黻难得而佩终不敢进虚诞之言出非常之语余尝试俭绝百日躬与之寝处行步起居自。若也。夫人不食七日则死而俭乃如是然不必益寿可以疗疾而不惮饥馑焉左慈善修房内之术差可终命然自非有志至精莫能行也。甘始者老而有少容自诸术士咸共归之然始辞繁寡实颇有怪言余尝辟左右独与之谈问其所行温颜以诱之美辞以导之始语余吾本师姓韩字世雄尝与师於南海作金前後数四投数万斤金於海。又言诸梁时西域胡来献香腰带割玉刀时悔不取也。又言车师之西国儿生擘背出脾欲其食少而弩行也。又言取鲤鱼五寸一只合其一煮药俱投沸膏中有药者奋尾鼓思游行沉浮有。若处渊其一者已熟而可啖余时问言率可试不言是药去此逾万里当出塞始不自行不能得也。言不尽於此颇难悉载故粗举其巨怪者始。若遭秦始皇汉武帝则复徐氏栾大之徒也。)。
吴刘字子仁平原人遭乱避地客游庐陵事孙辅以明天官达占数显於南土每有水旱寇贼皆先时处期无不中者辅异焉以为军师军中咸敬事之号曰:神明於诸术皆善尤明太乙皆能推演其事穷尽要妙著书百馀篇名儒刁玄称以为奇亦宝爱其术不以告人故世莫得而明也。
赵达治九宫一之术究其微旨达宝惜其术自阚泽殷礼皆名儒善士亲屈节就学达秘而不告太史丞公孙滕少师事达勤苦累年达许教之者有年数矣。临当喻语而辄复止滕他日赍酒具候颜色拜跪而请达曰:吾先人得此术欲图为帝王师至仕来三世不过太史郎诚不欲复传之。且此术微妙头乘尾除一之法父子不相语然以子笃好不倦今直以相授矣。饮酒数行达起取素书两卷大如手指达曰:当写读此则自解也。吾久废不复省之今欲思论一过数日当以相与滕如期往至乃佯求索书惊言失之云:女婿昨来,必是渠所窃遂从此绝初大帝行师征伐每令达有所推步皆如其言帝问其法达终不语由此见薄禄位不至。
介象字元则有诸方术吴主闻之徵象到武昌甚敬贵之称为介君为起宅以御帐给之赐遗前後累千金从象学蔽形之术试还後宫及出殿门莫有见者。又使象作变化种瓜菜百果皆立生可食吴主共论鱼何者最美象曰:甾鱼为上吴主曰:论近道鱼耳此出海中安可得耶象曰:可得耳乃令人於殿中作方舀汲水满之并求钩象起饵之垂纶于舀中须臾果得甾鱼吴主惊喜问象曰:可食否象曰:故为陛下取以作生安敢取不可食之物乃使厨下切之吴主曰:闻蜀使来得蜀姜作齑甚好恨尔时失此象曰:蜀姜,岂不易得愿差所使者并付直吴主指左右一人以钱五十付之象书一符以著青竹杖中使行人闭目骑杖杖止便买姜讫复闭目此人承其言骑杖须臾止已至成都不知是何处问人人言是蜀市中乃买姜于时吴使张温先在蜀既於市中相识甚惊便作书寄其家此人买姜毕捉书负姜骑杖闭目须臾已还到吴厨下切了。
姚光有火术吴主身临试之积荻数千束使光坐其上。又以数千束荻裹之因猛风而燔之荻了尽谓光当已化为烬而光端坐灰中振衣而起把一卷书吴主取其书视之不能解也。
董奉字君异候官人士燮尝病死已三日奉以一丸药与服以水含之捧其头摇捎之食顷即开目动手颜色渐复半日能起坐四日复能语遂复常。
晋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於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禳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欲避地东南抵将军赵固会固所乘良马死固惜之不接宾客璞至门吏不为通璞曰:吾能活马吏惊入白固固趋出曰:君能活吾马乎!璞曰:得健夫二三十人皆持长竿东行三十里有丘林社庙者便以竿打拍当得一物宜急持归得此马活矣。固如其言果得一物似猴将归此物见死马便嘘吸其鼻顷之马起奋迅嘶鸣食如常不复见向物固奇之厚加资给行至庐江太守胡孟康被丞相召为军谘祭酒时江淮清晏孟康安之无心南渡璞为占曰:败康不之信璞将促装去之爱主人婢无由而得乃取小豆三斗绕主人宅散之主人晨见赤衣人数千围其家就视则灭甚恶之请璞为卦璞曰:君家不宜畜此婢可於东南二十里卖之慎勿争价则妖可除也。主人从之璞阴令人贱买此婢复为符投於井中数千赤衣人皆反缚一一自投於井中主人大悦璞携婢去後数旬而庐江舀宣城太守殷迁石头督护璞复随之时有鼯鼠出延陵璞占之曰:此郡东南有妖人欲称制者寻亦自死矣。後当有妖树生然。若瑞而非瑞辛螫之木也。傥有此者东南数百里必有作逆期明年矣。无锡县有茱萸四株交枝而生。若连理者其年盗杀吴兴太守袁,或以问璞璞曰:卯爻发而金此木不曲直而成灾也。王导深重之引参已军事导尝令作卦璞言公有震厄可命驾西出数十里得一柏树截断如身长置常寝处灾当可消矣。导从其言数日果震柏木粉碎璞素与桓彝友善彝每造之或值璞在妇间便入璞曰:卿来他处自可径前但不可厕上相寻尔必客主有殃彝後因醉诣璞正逢在厕掩而观之见璞裸身被衔刀设璞见彝抚心大惊曰:吾每属卿勿来反更如是非但祸吾卿亦不免矣。天实为之将以谁咎璞终婴王敦之祸彝亦死苏峻之难。
戴洋好道术妙解占候卜数吴末为台吏知吴将亡病不仕庐江太守华谭问洋曰:天下谁当复作贼者洋曰:王机寻而机反陈问洋曰:人言江南当有贵人顾彦先周宣当是否洋曰:顾不及腊周不见来年八月荣果以十二月十七日卒十九日腊以明年七月晦亡王导遇病召洋问之洋曰:君侯本命在申金为土使之主而於申上石头立冶火光天此为金火相烁水火相煎以故受害尔导即移居东府病遂差镇东从事中郎张举洋为丞相令史时司马为乌程令将赴职洋曰:君宜深慎下吏後果坐吏免官洋。又谓曰:卿虽免官十一月当作郡加将军至期为太山太守振武将军卖宅将行洋止之曰:君不得至当还不可无宅果为徐龛所逼不得之郡元帝增众二千使助祖逖洋劝不行乃称病收付廷尉俄而因赦得出刘裔镇寻阳问洋曰:我病当差否洋曰:不忧使君不差忧使君今年有大厄使君年四十七行年入庚寅太公阴谋曰:六庚为白兽在上为客星在下为害气年命与并必凶当忌十二月二十二日庚寅勿见客裔曰:我当解职将君还野中治病洋曰:使君当作江州不得解职裔曰:温公不复还邪洋曰:温公虽还使君故作江州俄如其言。
卜字子玉匈奴後部人少好读易郭璞见而叹曰:吾所不如也。奈何不免兵厄曰:然吾大厄在四十一位为卿相当受祸尔不尔亦为猛兽所害吾亦未见子之令终也。璞曰:吾祸在江南甚营之未见免兆。虽然在南犹可延期住此不过时月曰:子勿为公吏可以免诸璞曰:吾不能免公吏犹子之不能免卿相也。曰:吾此虽当有帝王子终不复奉二京矣。琅邪可奉卿谨奉之主晋祀者必此人也。遂隐於龙门山刘元海僭号徵为大司农侍中固以疾辞元海曰:人各有心卜之不欲在吾朝何异高祖四公哉!可遂其高志後复徵为光禄大夫谓使者曰:非吾死所也。及刘聪嗣伪位徵为太常时刘琨据并州聪问何时可平答曰:并州陛下之分今兹克之必矣。聪戏曰:朕欲劳先生一行可乎!曰:臣所以来不及装者正为是行也。聪大悦署使持节平北将军将行谓其妹曰:此行也。死自吾分後慎勿纷纭及攻晋阳为琨所败卒先奔为其元帅所杀。
陈训为都水参军淮南周亢尝问训以官位训曰:君至卯年当剖符近郡酉年当有曲盖亢曰:脱如来言当相荐拔训曰:性不好官惟欲得米尔後亢果为义兴太守金紫将军时刘聪王弥寇洛阳历阳太守武瑕问训曰:国家大事如何训曰:胡贼三逼国家当败天子野死今尚未也。其後怀愍二帝果有平阳之酷焉或问其以明年吉凶者训曰:扬州刺史当死武昌大火上方节将亦当死至时刘陶周访皆卒武昌大火烧数千家。
吴猛年四十邑人丁义始授其神方因还豫章江波甚急猛不假舟楫以白羽扇画水而渡观者异之庾亮为江州刺史尝遇疾闻猛神异乃迎之问已疾何如猛辞以尽请具棺服旬日而死形状如生未及大敛遂失其尸识者以为亮不祥之徵亮疾果不起幸灵幼有道术顺阳樊长宾为建昌令发百姓作官船於建城山中吏令人各作箸一双灵作而未输或窃之焉俄而窃者心痛欲死灵谓之曰:尔得无窃我箸乎!窃者不应有顷逾急灵曰:若尔不以情告我者今真死矣。窃者急遽乃首出之灵,於是饮之以水病即立愈行人由此敬畏之船成当下吏以二百人引一艘不能动方请益人灵曰:此已过足但部分未至尔灵请自牵之乃手执箸惟用百人而船去如流众大惊怪咸称其神,於是知名有龚仲儒女病积年气息财属灵使以水含之已而强起应时大愈。又吕猗母皇氏得痿痹病十有馀年灵疗之去皇氏数尺而坐冥目寂然有顷顾谓猗曰:扶夫人令起猗曰:老人得病累年奈何可仓卒起邪灵曰:但试扶起,於是两人夹扶以立少选灵。又令去扶即能自行由此遂愈,於是百姓奔趣水陆辐辏从之如€皇氏自以病久惧有发动灵乃留水一器令食之每取水辄以新水补处二十馀年水清如新尘垢不能加焉时高悝家有鬼怪言语呵叱投掷内外不见人形或器物自行再三发火巫祝压劾而不能绝值灵乃要之灵於陌头望其屋谓悝曰:此君之家邪悝曰:是也。灵曰:知之足矣。悝固请之灵不得已至门见符索甚多谓悝曰:当以正止邪而以邪救邪恶得已乎!并使焚之惟据轩小坐而去其夕鬼怪即绝灵所救愈多此类然不取报谢行不骑乘长不娶妻性至恭见人即先拜言辄自名凡草木之夭伤於山林者必起埋之器物之倾覆於涂路者必举正之周旋江州间谓其士人曰:天地之於人物一也。咸欲不失其情性奈何制服人以为奴婢乎!诸君。若欲享多福以保性命可悉免遣之十馀年间赖其术以济者极多後乃娶妻畜车马奴婢受货赂致遗,於是其术稍衰所疗得失相半焉。
南齐顾欢事黄老道解阴阳书为术数多效验以太学博士徵不就。
梁沈僧昭为山阴县令武陵王纪为会稽太守宴坐池亭蛙鸣聒耳王曰:殊废丝竹之听僧昭咒厌十许口便息及日晚。又曰:欲其复鸣僧昭曰:王欢已阑今恣汝鸣即便喧聒。
後魏王早渤海南皮人明阴阳明元时丧乱之後多相杀害有人诣早求问胜术早为设法令各无咎由是州里称之有东莞郑氏因为同县赵氏所杀其後郑氏执得雠人赵氏。又克明晨会宗族当就墓所刑之赵氏求救於早早为占候并授以一符曰:君今。且还选壮士七人令一人为主者佩此符於鸡鸣时伏在仇家宅东南二里许平旦当有十人相随向西北行中有二人乘黑牛一黑牛最在前一黑牛应第七但捉取第七者将还事必无他赵氏从之果如其言乃是郑氏五男父也。诸子并为其族所宗敬故和解二家赵氏竟免太武围凉州未抜遣骑召之及至诏问何时当得此城早对曰:陛下但移据西北角三日内必克太武从之如期而克时久不雨帝问早早曰:今日申时必大雨比至未犹无片€帝召早诘之早曰:愿更少时至申时€四合遂大雨滂沱。
孙绍明阴阳术为右将军大中大夫数曾与百寮赴朝东掖未开守门候旦绍於众中引吏部郎中辛雄於众外窃谓之曰:此中诸人寻当死尽唯吾与卿犹享富贵雄甚骇愕不测所以未几有河阴之难绍善推禄命事验甚多知者异之。
北齐繇吾道荣琅邪人少好道法与其同类相求入太山潜隐具闻道术仍游邹鲁之间习儒业闻晋阳有人大明法术乃寻之是人为人家佣力无识之者久乃访知其人道家符水禁咒阴阳历数天文药性无不通解以道荣好尚乃悉授之是人谓道荣云:我本恒岳仙人有少罪过为天官所谪今限满将归卿宜送吾至汾水及河值水暴长桥坏船渡艰难是人乃临水禹步以一符投水中流便绝俄顷水积甚高是人徐自沙石上渡唯道荣见其如是傍人咸云:水如此长此人遂能浮过共惊异之道荣乃归隐於琅邪山辟饵松术茯苓求长生之秘寻为文宣追往晋阳至辽阳山中有猛兽去马十步所追人惊怖将走道荣以杖画地成火坑猛兽遽走俄值国废道荣遂归隋初卒。
綦毋怀文以道术事神武东魏武定初官军与周文战於邙山是时官军旗帜尽赤西军旗帜尽黑怀文曰:赤火色黑水色水能灭火不宜以赤对黑土胜水宜改为黄神武遂改为黄所谓河阳幡者也。怀文造宿铁刀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刚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斩甲过三十札今襄国冶家所铸宿柔铤是其遗法作刀犹甚快利但不能顿截三十札也。怀文。又云:广平郡南子城是干将铸剑处其土可莹刀每云:昔在晋阳为监馆馆中有蠕蠕客同馆胡沙门指语怀文云:此人别有异术乃指庭中一枣树云:令其布子即知实数乃试之并辨。若干纯赤。若干赤白相半,於是剥数之唯少一子者曰:必不少但更撼之果落一实怀文位信州刺史。
孙正言尝谓人曰:我昔武定中为广州士曹闻曹普演有言高王诸儿阿保当为天子至高德之承之当灭阿保谓天保也。德之谓德昌也。灭年号承光即承之矣。
陆法和不知何许人也。隐於江陵百里洲衣食居处一与苦行沙门同耆老自幼见之容色常定人莫能测也,或谓出自嵩高遍游遐迩既入荆州汶阳郡高要县之紫石山无故舍所居山俄有蛮贼文道期之乱时人以为预见萌兆及侯景始告降於梁法和谓南郡朱元英曰:贫道共檀越击侯景去元英曰:侯景为国立效师云:击之何也。法和曰:正自如此及景渡江法和时在青山元英往问曰:景今围城其事云:何法和曰:凡人取果宜待熟时固问之曰:亦克亦不克景遣将任约击梁湘东王於江陵法和乃诣湘东乞征约召诸蛮弟子八百人在江津二日便发湘东遣胡僧领千馀人与同行法和登舰大笑曰:无量兵马江陵多神祠人俗所祈祷自法和军出无复一验人以为诸神皆行故也。至赤沙湖与约相对法和乘轻船不介胄沿流而下去约军一里乃还谓将士曰:聊观彼龙睡不动吾军之龙甚自踊跃即攻之。若得待明日当不损客主一人而破贼然有恶处遂纵火船而逆风不便法和执白羽扇麾风风即返约众皆见梁兵步於水上,於是大溃皆投水约逃窜不知所之法和曰:明日午时当得及期而未得人问之法和曰:吾前於此洲水乾时建一刹语檀越等此虽为刹实是贼标今何不向标下求贼也。如其言果於水中见约抱刹仰头裁出鼻遂禽之约言求就师目前死法和曰:檀越有相必不兵死。且於王有缘决无他虑王於後当得檀越力尔湘东果释用为郡太守及魏围江陵约以兵赴救力战焉法和既平约往进见王僧辩于巴陵谓曰:贫道已却侯景一臂其更何能为檀越宜即逐取乃请还湘东王曰:侯景自然平矣。无足可虑蜀贼将至法和请守巫峡待之乃总诸军而往亲运石以填江三日水遂不流横之以铁锁武陵王纪果遣蜀兵来渡峡口势蹙进退不可王琳与法和经略一战而殄之军次白帝谓人曰:诸葛孔明可谓为名将吾自见之此城旁有其埋弩箭镞一斛许因插表令掘之如其言。又尝至襄阳城北大树下画地方二尺令弟子掘之得一龟长尺半以杖叩之曰:汝欲出不能得已数百岁不逢我者岂见天日乎!为授三归龟乃入草初八叠山多恶疾人法和为采药疗之不过三服皆差即求为弟子山中多毒虫猛兽法和授其禁戒不复噬螫所泊江湖必於峰侧结表云:此处放生渔者皆无所得或少获辄有大风雷船人惧而放之风雨乃定晚虽将兵犹禁诸军渔捕有窃违者中夜猛兽必来欲噬之或亡其船缆有小弟子戏截蛇头来诣法和法和曰:汝何意杀因指以示之弟子乃见蛇头<齿乍>裆而不落法和使忄悔为蛇作功德。又有人以牛试刀一下而头断来诣法和法和曰:有一断头牛就卿徵命殊急。若不为作功德一月内报至其人弗信少日果死法和。又为人置宅图墓以避祸求福尝谓人曰:勿系马於碓其人行过乡曲门侧有碓因系马於其柱入门中忆法和戒走出将解之马已毙矣。梁元帝以法和为都督郢州刺史封江乘县公法和不称臣其启文朱印名上自称居士後称司徒元帝谓其仆射王褒曰:我未尝有意用陆为三公而自称何也。褒曰:彼既以道术自命容是先知元帝以法和功业稍重遂就加司徒都督刺史如故部曲数千人通呼为弟子唯以道术为化不以法狱加人。又列肆之所不立市丞牧佐之法无人领受但以空槛在道间上开一孔以受钱贾客店人随货多少计其估限自委槛中所掌之司夕方开取条其孔目输之於库。又法和平常言。若不出口时有所论则雄辩无敌然犹带蛮音善为攻战具在江夏大聚兵舰欲袭襄阳而入武关元帝使止之法和曰: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於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见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尔今既被疑是业定不可改也,於是设供食具大ボ薄饼及魏举兵法和自郢入汉口将赴江陵元帝使人逆之曰:此自能破贼师但镇郢州不须动也。法和乃还州垩其城门著粗白布衫布邪巾大绳束腰坐苇席终日乃脱之及闻元帝败灭复取前凶服著之哭泣受吊梁人入魏果见ボ饼焉法和始於百里洲造寿王寺既架佛殿更截梁柱曰:後四十许年佛法当遭雷雹此寺幽僻可以免难及魏平荆州宫室焚烬总管欲发取寿王佛殿嫌其才短乃停後周氏灭佛法此寺隔在陈境故不及难文宣天保六年春清河王岳进平临江法和举州入齐文宣以法和为大都督十州诸军事太尉公西南大都督五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安湘郡公宋莅为郢州刺史官爵如故莅弟造为散骑常侍仪同三司湘州刺史义兴县公梁将侯来逼江夏齐军弃城而退法和与宋莅兄弟入朝文宣闻其有奇术虚心相见之备三公卤簿於城南二十里供帐以待之法和遥见邺城下马禹步辛术谓曰:公既万里归诚主上虚心相待何作此术法和手持香炉步从路车至於馆明日引见给通油络网车伏身百人诣阙通名不称官爵不称臣但云:荆山居士文宣宴法和及其徒属於昭阳殿赐法和钱百万物万甲第一区田一百顷奴婢二百人生资什物称是宋莅千其馀仪同刺史以下各有差法和所得奴婢尽免之曰:各随缘去钱帛散施一日便尽以官所赐宅营佛寺自居一房与凡人无异三年间再为太尉世犹谓之居士无疾而告弟子死期至时烧香礼佛坐绳床而终浴讫将敛尸小缩止三尺许文宣令开棺视之空棺而已法和书其所居屋壁而涂之及剥落有文曰:十年天子为尚可百日天子急如火周年天子递代坐。又曰:一母生三天两天共五年说者以为娄太后生三天子自孝昭即位至武成传位後主共五年焉。
许遵高阳人明易善筮兼晓天文风角占相逆刺其验。若神高祖引为馆客自言禄命不富贵不横死是以任性疏诞多所犯忤高祖尝容借之河阴之役遵谓李业兴曰:彼为火阵我为木阵火胜木我必败果如其言清河王岳以遵为开府记室岳封王以告遵遵曰:蜜蜂亦作王岳後将救江陵遵曰:此行致後凶宜辞疾勿去岳曰:势不免去正当与君同行遵曰:好与生人相随不欲共死人同路遂还岳至京寻丧。
荆次德有术数预知尔朱荣成败。又言代魏者齐葛荣闻之故自号齐王待次德以殊礼问其天人之事对曰:齐当兴东海出天子今王据渤海是齐地。又太白与月并宜速用兵迟则不吉荣不从。
魏宁以善推禄命徵为馆客武成亲试之皆中。
张子信河内人也。颇涉文学少以医术知名尝隐白鹿山时出游京邑甚为魏收崔季舒所重武成大宁中徵为尚药典御後主武平初。又以大中大夫徵之听其所志还山。又善易筮及风角之术武卫奚永雒与子信对坐有鹊鸣庭树斗而堕焉子信曰:不善向夕当有风从西南来历此树拂堂角则有口舌事今夜有唤必不可往虽敕亦以病辞子信去後果有风如其言是夜琅邪王五使切召永雒。且云:敕唤永雒欲起其妻苦留之称坠马腰折不堪动诘朝而难作。
後周卫元嵩蜀都人好言将来之事盖江左宝志之流武帝太和中著诗预论周隋废兴及唐家受命并有徵。
杨伯鬼临孝恭刘祜俱以阴阳术数知名(史并不载官)。
唐师市奴方术人也。武德七年市奴合金银并成高祖异之以示侍臣封德彝进曰:汉代方士及刘安等皆学术唯苦黄白不成今为食器可得不死高祖哂之。
明崇俨雒州偃师人崇俨年少时随父任安喜令父之小吏有善役召鬼神者崇俨尽能传其术乾封初应封岳举授黄安丞会刺史有女病笃崇俨致他方殊物以疗之其疾乃愈官至正谏大夫。
叶法善括苍人自曾祖三世为道士皆有摄养占卜之术法善少传符尤能厌劾鬼神高宗闻其名徵诣京师将加爵位固辞不受求为道士固留在道场供待之甚厚时高宗广徵诸方道术之士各合炼黄白法善上言金丹难就徒费财物有亏政理请其真伪帝然其言因令法善试之繇是逐出九十馀人遂一切罢之法善於东都凌空观设坛醮祭雒中士庶竞往观之俄顷数十人自投於火中观者大惊救之而免法善曰:此皆魑魅於吾法所摄尔问之果然法善悉为禁劾其病遂愈法善自高宗则天中宗殆五十年常来名山数召入禁中尽礼问道然排挤佛法议者或讥其向背以其术高终莫之测也。睿宗即位称法善有冥助之力先天二年拜鸿胪卿封越国公仍依旧为道士止於京师之景龙观。又赠其父为歙州刺史当时尊宠莫与为比开元八年卒年九十桑道茂善太乙遁甲五行灾异之说言事无不中代宗召之待诏禁中德宗建中三年上言请城奉天为王者之居外象龟形内列六街德宗素神道茂言遂命京兆尹严郢发众数千与六军之士杂往城之时属盛夏而土功大起人莫知其故至四年十月避难於奉天方验道茂之言。
後唐广微者华州僧也。知术数末帝在河中广微尝密谓房曰:相公极贵然明年有大厄极危如得济此厄事不可言明年果有杨彦温之变。
张岐州之瞽者自言知术数不龟不蓍言事太白山神其神祠元魏时崔浩庙时事否泰人之休咎。若於神传吉凶之言房泥於事神酷信之末帝在岐阳引谒见闻帝语乃骇然曰:非人臣也。令询其时即传神语曰:三珠并一珠驴马没人驱岁月甲庚午中兴戊巳土请解曰:神言予不知也。长兴四年五月府廨诸门无故自动人颇骇异遣及见来未交言先问衙署小异勿怪不出三日有恩命其夜报至封潞王及帝被疑除镇甚惧再三质初曰:且为备王保无患及王思同兵将至。又召谓之曰:尔言吾无患今天下兵来萃我城内无兵无食外无援助得无患乎!曰:王有天下不能独力朝廷兵来迎王也。王。若疑臣臣唯一子未及冠请王致之麾下以质臣心及帝入雒受太后册曰:御明堂宰相读文维应顺元年岁次甲午四月庚午朔帝回视房曰:张神言甲庚事不亦异乎!帝令共术士解三珠一珠事言三珠三帝也。驴马无人驱失主也。帝即位以为将作少监同正赐金紫。
周沙门遇尧浙东人也。世宗酷好点化之术遇尧为帝面致其事及览其所为则莹泽可爱帝大嗟赏之故令攻而为器以赐近臣焉既而赐遇尧紫方袍号悟真广济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