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册府元龟》简介
- ●卷一◎帝王部·总序·帝系
- ●卷二◎帝王部·诞圣
- ●卷三◎帝王部·名讳
- ●卷四◎帝王部·运历
- ●卷五◎帝王部·创业
- ●卷六◎帝王部·创业第二
- ●卷七◎帝王部·创业第三
- ●卷八◎帝王部·创业第四
- ●卷九◎帝王部·继统第一
- ●卷十◎帝王部·继统第二
- ●卷十一◎帝王部·继统部三
- ●卷十二◎帝王部·中兴·告功
- ●卷十三◎帝王部·都邑
- ●卷十四◎帝王部·都邑第二
- ●卷十五◎帝王部·年号
- ●卷十六◎帝王部·尊号一
- ●卷十七◎帝王部·尊号第二
- ●卷十八◎帝王部·帝德
- ●卷十九◎帝王部·功业
- ●卷二十◎帝王部·功业
- ●卷二十一◎帝王部·徵应
- ●卷二十二◎帝王部·符瑞
- ●卷二十三◎帝王部·符瑞第二
- ●卷二十四◎帝王部·符瑞第三
- ●卷二十五◎帝王部·符瑞第四
- ●卷二十六◎帝王部·感应·神助
- ●卷二十七◎帝王部·孝德
- ●卷二十八◎帝王部·奉先
- ●卷二十九◎帝王部·奉先第二
- ●卷三十◎帝王部·奉先第三
- ●卷三十一◎帝王部·奉先第四
- ●卷三十二◎帝王部·崇祭祀
- ●卷三十三◎帝王部·崇祭祀第二
- ●卷三十四◎帝王部·崇祭祀第三
- ●卷三十五◎帝王部·封禅
- ●卷三十六◎帝王部·封禅第二
- ●卷三十七◎帝王部·颂德
- ●卷三十八◎帝王部·尊亲·尊师·尊乳保
- ●卷三十九◎帝王部·睦亲
- ●卷四十◎帝王部·文学·好文
- ●卷四十一◎帝王部·宽恕
- ●卷四十二◎帝王部·仁慈
- ●卷四十三◎帝王部·度量·多能
- ●卷四十四◎帝王部·奇表·神武
- ●卷四十五◎帝王部·谋略·权略
- ●卷四十六◎帝王部·智识
- ●卷四十七◎帝王部·友爱·慈爱
- ●卷四十八◎帝王部·谦德·从人欲
- ●卷四十九◎帝王部·崇儒术
- ●卷五十◎帝王部·崇儒术第二
- ●卷五十一◎帝王部·崇释氏
- ●卷五十二◎帝王部·崇释氏第二
- ●卷五十三◎帝王部·尚黄老
- ●卷五十四◎帝王部·尚黄老第二
- ●卷五十五◎帝王部·养老
- ●卷五十六◎帝王部·节俭
- ●卷五十七◎帝王部·英断·明察
- ●卷五十八◎帝王部·勤政·守法·致治
- ●卷五十九◎帝王部·兴教化
- ●卷六十◎帝王部·立制度
- ●卷六十一◎帝王部·立制度第二
- ●卷六十二◎帝王部·发号令第一
- ●卷六十三◎帝王部·发号令第二
- ●卷六十四◎帝王部·发号令第三
- ●卷六十五◎帝王部·发号令第四
- ●卷六十六◎帝王部·发号令第五
- ●卷六十七◎帝王部·求贤
- ●卷六十八◎帝王部·求贤第二
- ●卷六十九◎帝王部·审官
- ●卷七十◎帝王部·务农
- ●卷七十一◎帝王部·命相
- ●卷七十二◎帝王部·命相第二
- ●卷七十三◎帝王部·命相第三
- ●卷七十四◎帝王部·命相第四
- ●卷七十五◎帝王部·任贤
- ●卷七十六◎帝王部·礼大臣·褒贤
- ●卷七十七◎帝王部·委任
- ●卷七十八◎帝王部·委任第二
- ●卷七十九◎帝王部·庆赐
- ●卷八十◎帝王部·庆赐第二
- ●卷八十一◎帝王部·庆赐第三
- ●卷八十二◎帝王部·赦宥
- ●卷八十三◎帝王部·赦宥第二
- ●卷八十四◎帝王部·赦宥第三
- ●卷八十五◎帝王部·赦宥第四
- ●卷八十六◎帝王部·赦宥第五
- ●卷八十七◎帝王部·赦宥第六
- ●卷八十八◎帝王部·赦宥第七
- ●卷八十九◎帝王部·赦宥第八
- ●卷九十◎帝王部·赦宥第九
- ●卷九十一◎帝王部·赦宥第十
- ●卷九十二◎帝王部·赦宥第十一
- ●卷九十三◎帝王部·赦宥第十二
- ●卷九十四◎帝王部·赦宥第十三
- ●卷九十五◎帝王部·赦宥第十四
- ●卷九十六◎帝王部·赦宥第十五
- ●卷九十七◎帝王部·奖善·礼贤
- ●卷九十八◎帝王部·徵聘
- ●卷九十九◎帝王部·推诚·亲信
- ●卷一百 ◎帝王部·听纳
- ●卷一百一◎帝王部·纳谏
- ●卷一百二◎帝王部·招谏
- ●卷一百三◎帝王部·招谏第二
- ●卷一百四◎帝王部·访问
- ●卷一百五◎帝王部·惠民第二
- ●卷一百六◎帝王部·惠民第二
- ●卷一百七◎帝王部·朝会第一
- ●卷一百八◎帝王部·朝会第二
- ●卷一百九◎帝王部·宴享第一
- ●卷一百十◎帝王部·宴享第二
- ●卷一百十一◎帝王部·宴享第三
- ●卷一百十二◎帝王部·巡幸第一
- ●卷一百十三◎帝王部·巡幸第二
- ●卷一百十四◎帝王部·巡幸第三
- ●卷一百十五◎帝王部·藉田·狩
- ●卷一百十六◎帝王部·亲征
- ●卷一百十七◎帝王部·亲征第二
- ●卷一百十八◎帝王部·亲征第三
- ●卷一百十九◎帝王部·选将
- ●卷一百二十◎帝王部·选将第二
- ●卷一百二十一◎帝王部·征讨
- ●卷一百二十二◎帝王部·征讨第二
- ●卷一百二十三◎帝王部·征讨第三
- ●卷一百二十四◎帝王部·讲武·修武备
- ●卷一百二十五◎帝王部·料敌
- ●卷一百二十六◎帝王部·纳降
- ●卷一百二十七◎帝王部·明赏
- ●卷一百二十八◎帝王部·明赏第二
- ●卷一百二十九◎帝王部·封建
- ●卷一百三十◎帝王部·延赏
- ●卷一百三十一◎帝王部·延赏第二
- ●卷一百三十二◎帝王部·褒功
- ●卷一百三十三◎帝王部·褒功第二
- ●卷一百三十四◎帝王部·念功
- ●卷一百三十五◎帝王部·愍征役·好边功
- ●卷一百三十六◎帝王部·慰劳
- ●卷一百三十七◎帝王部·旌表
- ●卷一百三十八◎帝王部·旌表第二
- ●卷一百三十九◎帝王部·旌表第三
- ●卷一百四十◎帝王部·旌表第四
- ●卷一百四十一◎帝王部·念良臣·尊外戚
- ●卷一百四十二◎帝王部·弭兵
- ●卷一百四十三◎帝王部·弭灾
- ●卷一百四十四◎帝王部·弭灾第二
- ●卷一百四十五◎帝王部·弭灾第三
- ●卷一百四十六◎帝王部·恤下
- ●卷一百四十七◎帝王部·恤下第二
- ●卷一百四十八◎帝王部·知子·知臣
- ●卷一百四十九◎帝王部·辨谤·舍过
- ●卷一百五十◎帝王部·宽刑
- ●卷一百五十一◎帝王部·慎罚夫
- ●卷一百五十二◎帝王部·明罚
- ●卷一百五十三◎帝王部·明罚第二
- ●卷一百五十四◎帝王部·明罚第三
- ●卷一百五十五◎帝王部·督吏
- ●卷一百五十六◎帝王部·诫励第一
- ●卷一百五十七◎帝王部·诫励第二
- ●卷一百五十八◎帝王部·诫励第三
- ●卷一百五十九◎帝王部·革弊
- ●卷一百六十◎帝王部·革弊第二
- ●卷一百六十一◎帝王部·命使
- ●卷一百六十二◎帝王部·命使第二
- ●卷一百六十三◎帝王部·招怀
- ●卷一百六十四◎帝王部·招怀第二
- ●卷一百六十五◎帝王部·招怀第三
- ●卷一百六十六◎帝王部·招怀第四
- ●卷一百六十七◎帝王部·招怀第五
- ●卷一百六十八◎帝王部·却贡献
- ●卷一百六十九◎帝王部·纳贡献
- ●卷一百七十◎帝王部·来远
- ●卷一百七十一◎帝王部·求旧
- ●卷一百七十二◎帝王部·求旧第二
- ●卷一百七十三◎帝王部·继绝
- ●卷一百七十四◎帝王部·修废
- ●卷一百七十五◎帝王部·悔过·罪己
- ●卷一百七十六◎帝王部·姑息
- ●卷一百七十七◎帝王部·姑息第二
- ●卷一百七十八◎帝王部·姑息第三
- ●卷一百七十九◎帝王部·姑息第四
- ●卷一百八十◎帝王部·失政·滥赏
- ●卷一百八十一◎帝王部·恶直·疑忌·无断
- ●卷一百八十二◎闰位部·总序·氏号·诞生·名讳
- ●卷一百八十三◎闰位部·勋业
- ●卷一百八十四◎闰位部·勋业第二
- ●卷一百八十五◎闰位部·勋业第三
- ●卷一百八十六◎闰位部·勋业第四
- ●卷一百八十七◎闰位部·勋业第五
- ●卷一百八十八◎闰位部·绍位·年号
- ●卷一百八十九◎闰位部·孝德·奉先·尊亲
- ●卷一百九十◎闰位部·姿表·智识·聪察·器度·才艺
- ●卷一百九十一◎闰位部·法制·政令
- ●卷一百九十二◎闰位部·文学·好文·颂美
- ●卷一百九十三◎闰位部·崇祀·弭灾
- ●卷一百九十四◎闰位部·崇儒·崇释老
- ●卷一百九十五◎闰位部·惠民·仁爱·恤征役
- ●卷一百九十六◎闰位部·建都·封建·勤政·诫励
- ●卷一百九十七◎闰位部·朝会·宴会·庆赐·纳贡献
- ●卷一百九十八◎闰位部·耕籍·务农·节俭
- ●卷一百九十九◎闰位部·命相·选将
- ●卷二百◎闰位部·倚任
- ●卷二百一◎闰位部·祥瑞
- ●卷二百二◎闰位部·祥瑞第二
- ●卷二百三◎闰位部·徵应
- ●卷二百四◎闰位部·知子·知臣·念良臣
- ●卷二百五◎闰位部·巡幸·畋游
- ●卷二百六◎闰位部·礼贤·好贤·奖善·养老
- ●卷二百七◎闰位部·恩宥
- ●卷二百八◎闰位部·恩宥二
- ●卷二百九◎闰位部·钦恤·念功·宽恕·宥过·悔过
- ●卷二百十◎闰位部·旌表·明赏·延赏
- ●卷二百十一◎闰位部·求旧·继绝
- ●卷二百十二◎闰位部·招谏·纳谏·听纳·推诚
- ●卷二百十三◎闰位部·求贤·命使
- ●卷二百十四◎闰位部·权略·训兵
- ●卷二百十五◎闰位部·招怀·和好·却贡献
- ●卷二百十六◎闰位部·征伐
- ●卷二百十七◎闰位部·交侵
- ●卷二百十八◎闰位部·失政·疑忌·恶直
- ●卷二百十九◎僭伪部·总序·姓系·年号
- ●卷二百二十◎僭伪部·形貌·聪识·令德·才艺
- ●卷二百二十一◎僭伪部·勋伐
- ●卷二百二十二◎僭伪部·勋伐第二
- ●卷二百二十三◎僭伪部·勋伐第三
- ●卷二百二十四◎僭伪部·奉先·孝友·宗族
- ●卷二百二十五◎僭伪部·世子
- ●卷二百二十六◎僭伪部·知人·宽恕·恩宿·戒惧
- ●卷二百二十七◎僭伪部·谋略·倚任
- ●卷二百二十八◎僭伪部·崇儒·务农·好文·礼士
- ●卷二百二十九◎僭伪部·政治·求谏·听纳
- ●卷二百三十◎僭伪部·褒赏·庆赐·饮宴·交好·和好·怀附
- ●卷二百三十一◎僭伪部·征伐
- ●卷二百三十二◎僭伪部·称藩
- ●卷二百三十三◎僭伪部·好土功·悔过·矜大·失策
- ●卷二百三十四◎僭伪部·兵败
- ●卷二百三十五◎列国君部·序·建国·锡命·奉先
- ●卷二百三十六◎列国君·部嗣袭
- ●卷二百三十七◎列国君·部嗣袭第二
- ●卷二百三十八◎列国君部·智识·谋略·任谋
- ●卷二百三十九◎列国君部·政令·任贤·有礼
- ●卷二百四十◎列国君部·勤王·献捷·救患
- ●卷二百四十一◎列国君部·崇祀·旌表·礼士
- ●卷二百四十二◎列国君部·听谏·明赏
- ●卷二百四十三◎列国君部·务德·宴享
- ●卷二百四十四◎列国君部·休徵·戒惧·悔过
- ●卷二百四十五◎列国君部·朝聘·姻好
- ●卷二百四十六◎列国君部·盟会
- ●卷二百四十七◎列国君部·盟会第二
- ●卷二百四十八◎列国君部·攻伐
- ●卷二百四十九◎列国君部·攻伐第二
- ●卷二百五十◎列国君部·攻伐第三
- ●卷二百五十一◎列国君部·攻伐第四
- ●卷二百五十二列◎国君部·复邦·训练·御备·交质·行罚
- ●卷二百五十三◎列国君部·识暗·奢僭·信谗
- ●卷二百五十四◎列国君部·失政·失礼
- ●卷二百五十五◎列国君部·失贤·拒谏·害贤
- ●卷二百五十六◎储宫部·总序·建立
- ●卷二百五十七◎储宫部·建立第二
- ●卷二百五十八◎储宫部·诞庆·仪貌·令德·孝友·文学·失德
- ●卷二百五十九◎储宫部·监国·将兵
- ●卷二百六十◎储宫部·尊师傅·礼士·齿胄·讲学
- ●卷二百六十一◎储宫部·忠谏·褒宠·追谥
- ●卷二百六十二◎宗室部·总序·封建
- ●卷二百六十三◎宗室部·封建第二
- ●卷二百六十四◎宗室部·封建第三
- ●卷二百六十五◎宗室部·封建第四
- ●卷二百六十六◎宗室部·仪貌·材艺
- ●卷二百六十七◎宗室部·孝行
- ●卷二百六十八◎宗室部·来朝·辅政·就国
- ●卷二百六十九◎宗室部·委任·将兵
- ●卷二百七十◎宗室部·文学
- ●卷二百七十一◎宗室部·武勇·刚正
- ●卷二百七十二◎宗室部·令德
- ●卷二百七十三◎宗室部·智识
- ●卷二百七十四◎宗室部·友爱·辨惠·畏慎·悔过
- ●卷二百七十五◎宗室部·褒宠
- ●卷二百七十六◎宗室部·褒宠二
- ●卷二百七十七◎宗室部·褒宠第三
- ●卷二百七十八◎宗室部·领镇第一
- ●卷二百七十九◎宗室部·领镇第二
- ●卷二百八十◎宗室部·领镇第三
- ●卷二百八十一◎宗室部·领镇第四
- ●卷二百八十二◎宗室部·承袭
- ●卷二百八十三◎宗室部·承袭第二
- ●卷二百八十四◎宗室部·承袭第三
- ●卷二百八十五◎宗室部·忠一
- ●卷二百八十六◎宗室部·忠第二
- ●卷二百八十七◎宗室部·忠谏
- ●卷二百八十八◎宗室部·忠谏
- ●卷二百八十九◎宗室部·图兴
- ●卷二百九十◎宗室部·立功
- ●卷二百九十一◎宗室部·立功第二
- ●卷二百九十二
- ●卷二百九十三◎宗室部·荐贤俭约抑损好尚
- ●卷二百九十四◎宗室部·退让专政
- ●卷二百九十五◎宗室部·复爵
- ●卷二百九十六◎宗室部·追封
- ●卷二百九十七◎宗室部·谴让
- ●卷二百九十八◎宗室部·不悌邪佞奢僭溺
- ●卷二百九十九◎宗室部·专恣害贤祸败
- ●卷三百◎外戚部·总序选尚
- ●卷三百一◎外戚部·封拜
- ●卷三百二◎外戚部·委任辅政将兵立功
- ●卷三百三◎外戚部·褒宠
- ●卷三百四◎外戚部·忠直规谏贤行礼士论荐
- ●卷三百五◎外戚部·儒学退让畏慎廉俭
- ●卷三百六◎外戚部·奢纵专恣骄慢
- ●卷三百七◎外戚部·奸邪贪黩害贤谴让
- ●卷三百八◎宰辅部·总序佐命
- ●卷三百九◎宰辅部·佐命
- ●卷三百十◎宰辅部·德行闻望清俭威重德行
- ●卷三百十一◎宰辅部·谋猷
- ●卷三百十二◎宰辅部·谋猷第二
- ●卷三百十三◎宰辅部·谋猷第三
- ●卷三百十四◎宰辅部·谋猷第四
- ●卷三百十五◎宰辅部·公忠
- ●卷三百十六◎宰辅部·正直
- ●卷三百十七◎宰辅部·正直第二
- ●卷三百十八◎宰辅部·褒宠
- ●卷三百十九◎宰辅部·褒宠第二
- ●卷三百二十◎宰辅部·识量
- ●卷三百二十一◎宰辅部·器度畏慎慎密知人礼士
- ●卷三百二十二◎宰辅部·出镇
- ●卷三百二十三◎宰辅部·总兵机略
- ●卷三百二十四◎宰辅部·荐贤
- ●卷三百二十五◎宰辅部·谏争
- ●卷三百二十六◎宰辅部·谏诤第二
- ●卷三百二十七◎宰辅部·谏诤第三
- ●卷三百二十八◎宰辅部·谏诤第四
- ●卷三百二十九◎宰辅部·任职·兼领·奉使
- ●卷三百三十◎宰辅部·退让
- ●卷三百三十一◎宰辅部·退让第二
- ●卷三百三十二◎宰辅部·罢免
- ●卷三百三十三◎宰辅部·罢免第二
- ●卷三百三十四◎宰辅部·谴让
- ●卷三百三十五◎宰辅部·窃位自全不称
- ●卷三百三十六◎宰辅部·识暗依违强狠
- ●卷三百三十七◎宰辅部·不协狥 私树党
- ●卷三百三十八◎宰辅部·奢侈贪黩专恣
- ●卷三百三十九◎宰辅部·邪佞忌害不忠
- ●卷三百四十◎将帅部·扌序·佐命第一
- ●卷三百四十一◎将帅部·佐命第二
- ●卷三百四十二◎将帅部·佐命第三
- ●卷三百四十三◎将帅部·佐命第四
- ●卷三百四十四◎将帅部·佐命第五
- ●卷三百四十五◎将帅部·佐命第六
- ●卷三百四十六◎将帅部·佐命第七
- ●卷三百四十七◎将帅部·佐命第八
- ●卷三百四十八◎将帅部·立功
- ●卷三百四十九◎将帅部·立功第二
- ●卷三百五十◎将帅部·立功第三
- ●卷三百五十一◎将帅部·立功第四
- ●卷三百五十二◎将帅部·立功第五
- ●卷三百五十三◎将帅部·立功第六
- ●卷三百五十四◎将帅部·立功第七
- ●卷三百五十五◎将帅部·立功第八
- ●卷三百五十六◎将帅部·立功第九
- ●卷三百五十七◎将帅部·立功第十
- ●卷三百五十八◎将帅部·立功第十一
- ●卷三百五十九◎将帅部·立功第十二
- ●卷三百六十◎将帅部·立功第十三
- ●卷三百六十一◎将帅部·机略第一
- ●卷三百六十二◎将帅部·机略第二
- ●卷三百六十三◎将帅部·机略第三
- ●卷三百六十四◎将帅部·机略第四
- ●卷三百六十五◎将帅部·机略第五
- ●卷三百六十六◎将帅部·机略第六
- ●卷三百六十七◎将帅部·机略第七
- ●卷三百六十八◎将帅部·攻取
- ●卷三百六十九◎将帅部·攻取第二
- ●卷三百七十◎将帅部·忠
- ●卷三百七十一◎将帅部·忠第二
- ●卷三百七十二◎将帅部·忠第三
- ●卷三百七十三◎将帅部·忠第四
- ●卷三百七十四◎将帅部·忠第五
- ●卷三百七十五◎将帅部·褒异
- ●卷三百七十六◎将帅部·褒异第二
- ●卷三百七十七◎将帅部·褒异第三
- ●卷三百七十八◎将帅部·褒异第四
- ●卷三百七十九◎将帅部·褒异第五
- ●卷三百八十◎将帅部·褒异第六
- ●卷三百八十一◎将帅部·褒异第七
- ●卷三百八十二◎将帅部·褒异第八
- ●卷三百八十三◎将帅部·褒异第九
- ●卷三百八十四◎将帅部·褒异第十
- ●卷三百八十五◎将帅部·褒异第十一
- ●卷三百八十六◎将帅部·褒异第十二
- ●卷三百八十七◎将帅部·褒异第十三
- ●卷三百八十八◎将帅部·儒学有礼儒学
- ●卷三百八十九◎将帅部·请行
- ●卷三百九十◎将帅部·誓师警备誓师
- ●卷三百九十一◎将帅部·习兵法申令示信示暇习兵法
- ●卷三百九十二◎将帅部·威名
- ●卷三百九十三◎将帅部·威名第二
- ●卷三百九十四◎将帅部·勇敢
- ●卷三百九十五◎将帅部·勇敢第二
- ●卷三百九十六◎将帅部·勇敢第三
- ●卷三百九十七◎将帅部·怀抚
- ●卷三百九十八◎将帅部·明天时择地利抚士卒助
- ●卷三百九十九◎将帅部·固守第一
- ●卷四百◎将帅部·固守第二
- ●卷四百一◎将帅部·行军法
- ●卷四百二◎将帅部·识略
- ●卷四百三◎将帅部·识略第二
- ●卷四百四◎将帅部·识略第三
- ●卷四百五◎将帅部·识略第四
- ●卷四百六◎将帅部·清俭·正直
- ●卷四百七◎将帅部·谏诤
- ●卷四百八◎将帅部·退让
- ●卷四百九◎将帅部·退让第二
- ●卷四百十◎将帅部·壁垒
- ●卷四百十一◎将帅部·间谍
- ●卷四百十二◎将帅部·仁爱·得士心
- ●卷四百十三◎将帅部·礼贤荐贤召募训练
- ●卷四百十四◎将帅部·赴援
- ●卷四百十五◎将帅部·傅檄
- ●卷四百十六◎将帅部·传檄第二
- ●卷四百十七◎将帅部·强明德义引咎不顾亲受命忘家
- ●卷四百十八◎将帅部·严整
- ●卷四百十九◎将帅部·持重
- ●卷四百二十◎将帅部·掩袭
- ●卷四百二十一◎将帅部·任谋
- ●卷四百二十二◎将帅部·推诚·任能
- ●卷四百二十三◎将帅部·讨逆
- ●卷四百二十四◎将帅部·死事
- ●卷四百二十五◎将帅部·死事第二
- ●卷四百二十六◎将帅部·招降
- ●卷四百二十七◎将帅部·受降
- ●卷四百二十八◎将帅部·料敌
- ●卷四百二十九◎将帅部·守边拓土
- ●卷四百三十◎将帅部·乞师致师
- ●卷四百三十一◎将帅部·器度让功不伐勤戎事
- ●卷四百三十二◎将帅部·矫命而胜立後效
- ●卷四百三十三◎将帅部·轻财示弱
- ●卷四百三十四◎将帅部·献捷
- ●卷四百三十五◎将帅部·献捷第二
- ●卷四百三十六◎将帅部·继袭
- ●卷四百三十七◎将帅部·强愎
- ●卷四百三十八◎将帅部·无功奔亡
- ●卷四百三十九◎将帅部·要君违命擅命
- ●卷四百四十◎将帅部·交结忌害
- ●卷四百四十一◎将帅部·败衄
- ●卷四百四十二◎将帅部·败衄第二
- ●卷四百四十三◎将帅部·败衄第三
- ●卷四百四十四◎将帅部·陷没
- ●卷四百四十五◎将帅部·无谋逗挠军不整
- ●卷四百四十六◎将帅部·观望生事
- ●卷四百四十七◎将帅部·违约狥私纵敌较敌
- ●卷四百四十八◎将帅部·残酷报私怨
- ●卷四百四十九◎将帅部·杀降专杀
- ●卷四百五十◎将帅部·失守谴让
- ●卷四百五十一◎将帅部·争功矜伐
- ●卷四百五十二◎将帅部·识暗
- ●卷四百五十三◎将帅部·翻覆怯懦
- ●卷四百五十四◎将帅部·豪横奢侈专恣
- ●卷四百五十五◎将帅部·贪黩
- ●卷四百五十六◎将帅部·不和
- ●卷四百五十七◎台省部·总序选任
- ●卷四百五十八◎台省部·德望才智
- ●卷四百五十九◎台省部·公正
- ●卷四百六十◎台省部·正直
- ●卷四百六十一◎台省部·宠异
- ●卷四百六十二◎台省部·清俭恭慎练习
- ●卷四百六十三◎台省部·谦退
- ●卷四百六十四◎台省部·谦退第二
- ●卷四百六十五◎台省部·识量
- ●卷四百六十六◎台省部·忠节
- ●卷四百六十七◎台省部·举职宣赞
- ●卷四百六十八◎台省部·荐举
- ●卷四百六十九◎台省部·封驳
- ●卷四百七十◎台省部·奏议
- ●卷四百七十一◎台省部·奏议第二
- ●卷四百七十二◎台省部·奏议第三
- ●卷四百七十三◎台省部·奏议第四
- ●卷四百七十四◎台省部·奏议第五
- ●卷四百七十五◎台省部·奏议第六
- ●卷四百七十六◎台省部·奏议第七
- ●卷四百七十七◎台省部·谋画
- ●卷四百七十八◎台省部·简傲废职父恶漏泄
- ●卷四百七十九◎台省部·奸邪
- ●卷四百八十◎台省部·奸邪第二
- ●卷四百八十一◎台省部·轻躁谴责
- ●卷四百八十二◎台省部·朋附·害贤·謟佞·贪黩
- ●卷四百八十三◎邦计部·总序选任
- ●卷四百八十四◎邦计部·经费
- ●卷四百八十五◎邦计部·济军输财
- ●卷四百八十六◎邦计部·户籍迁徙
- ●卷四百八十七◎邦计部·赋税
- ●卷四百八十八◎邦计部·赋税第二
- ●卷四百八十九◎邦计部·蠲复
- ●卷四百九十◎邦计部·蠲复第二
- ●卷四百九十一◎邦计部·蠲复第三
- ●卷四百九十二◎邦计部·蠲复第四
- ●卷四百九十三◎邦计部·山泽
- ●卷四百九十四◎邦计部·山泽
- ●卷四百九十五◎邦计部·田制
- ●卷四百九十六◎邦计部·河渠
- ●卷四百九十七◎邦计部·河渠
- ●卷四百九十八◎邦计部·漕运
- ●卷四百九十九◎邦计部·钱币
- ●卷五百◎邦计部·钱币第二
- ●卷五百一◎邦计部·钱币第三
- ●卷五百二◎邦计部·平籴·常平
- ●卷五百三◎邦计部·屯田
- ●卷五百四◎邦计部·酤
- ●卷五百五◎邦计部·俸禄
- ●卷五百六◎邦计部·俸禄第二
- ●卷五百七◎邦计部·俸禄第三
- ●卷五百八◎邦计部·俸禄第四
- ●卷五百九◎邦计部·鬻爵赎罪
- ●卷五百十◎邦计部·重敛·希旨·交结
- ●卷五百十一◎邦计部·旷败·诬誷·贪污
- ●卷五百十二◎宪官部·总序选任称职威望
- ●卷五百十三◎宪官部·公忠引荐褒赏
- ●卷五百十四◎宪官部·刚正
- ●卷五百十五◎宪官部·刚正第二
- ●卷五百十六◎宪官部·振举
- ●卷五百十七◎宪官部·振举第二
- ●卷五百十八◎宪官部·弹劾
- ●卷五百十九◎宪官部·弹劾第二
- ●卷五百二十◎宪官部·弹劾第三第四
- ●卷五百二十一◎宪官部·不称希旨残酷
- ●卷五百二十二◎宪官部·私曲谴让诬誷
- ●卷五百二十三◎谏诤部·总序讽谏
- ●卷五百二十四◎谏诤部·规谏
- ●卷五百二十五◎谏诤部·规谏第二
- ●卷五百二十六◎谏诤部·规谏第三
- ●卷五百二十七◎谏诤部·规谏第四
- ●卷五百二十八◎谏诤部·规谏第五
- ●卷五百二十九◎谏诤部·规谏第六
- ●卷五百三十◎谏诤部·规谏第七
- ●卷五百三十一◎谏诤部·规谏第八
- ●卷五百三十二◎谏诤部·规谏第九
- ●卷五百三十三◎谏诤部·规谏第十
- ●卷五百三十四◎谏诤部·直谏
- ●卷五百三十五◎谏诤部·直谏第二
- ●卷五百三十六◎谏诤部·直谏第三
- ●卷五百三十七◎谏诤部·直谏第四
- ●卷五百三十八◎谏诤部·直谏第五
- ●卷五百三十九◎谏诤部·直谏第六
- ●卷五百四十◎谏诤部·直谏第七
- ●卷五百四十一◎谏诤部·直谏第八
- ●卷五百四十二◎谏诤部·直谏第九
- ●卷五百四十三◎谏诤部·直谏第十
- ●卷五百四十四◎谏诤部·直谏第十一
- ●卷五百四十五◎谏诤部·直谏第十二
- ●卷五百四十六◎谏诤部·直谏第十三
- ●卷五百四十七◎谏诤部·直谏第十四
- ●卷五百四十八◎谏诤部·强谏·遗谏
- ●卷五百四十九◎谏诤部·褒赏
- ●卷五百五十◎词臣部·总序选任
- ●卷五百五十一◎词臣部·词学才敏器识
- ●卷五百五十二◎词臣部·献替
- ●卷五百五十三◎词臣部·献替谬误稽缓
- ●卷五百五十四◎国史部·总序选任
- ●卷五百五十五◎国史部·采撰
- ●卷五百五十六◎国史部·采撰
- ●卷五百五十七◎国史部·采撰
- ●卷五百五十八◎国史部·论议
- ●卷五百五十九◎国史部·论议
- ●卷五百六十◎国史部·记注谱谍地理
- ●卷五百六十一◎国史部·世官·自序
- ●卷五百六十二◎国史部·疏缪不实非才
- ●卷五百六十三◎掌礼部·总序制礼
- ●卷五百六十四◎掌礼部·制礼仪注
- ●卷五百六十五◎掌礼部·作乐
- ●卷五百六十六◎掌礼部·作乐第二
- ●卷五百六十七◎掌礼部·作乐第三
- ●卷五百六十八◎掌礼部·作乐第四
- ●卷五百六十九◎掌礼部·作乐第五
- ●卷五百七十◎掌礼部·作乐·夷乐
- ●卷五百七十一◎掌礼部·讨论
- ●卷五百七十二◎掌礼部·讨论第二
- ●卷五百七十三◎掌礼部·奏议
- ●卷五百七十四◎掌礼部·奏议第二
- ●卷五百七十五◎掌礼部·奏议第三
- ●卷五百七十六◎掌礼部·奏议第四
- ●卷五百七十七◎掌礼部·奏议第五
- ●卷五百七十八◎掌礼部·奏议第六
- ●卷五百七十九◎掌礼部·奏议第七
- ●卷五百八十◎掌礼部·奏议第八
- ●卷五百八十一◎掌礼部·奏议第九
- ●卷五百八十二◎掌礼部·奏议第十
- ●卷五百八十三◎掌礼部·奏议第十一
- ●卷五百八十四◎掌礼部·奏议第十二
- ●卷五百八十五掌礼部·奏议第十三
- ●卷五百八十六◎掌礼部·奏议第十四
- ●卷五百八十七◎掌礼部·奏议第十五
- ●卷五百八十八◎掌礼部·奏议第十六
- ●卷五百八十九◎掌礼部·奏议第十七
- ●卷五百九十◎掌礼部·奏议第十八
- ●卷五百九十一◎掌礼部·奏议第十九
- ●卷五百九十二◎掌礼部·奏议第二十
- ●卷五百九十三◎掌礼部·奏议第二十一
- ●卷五百九十四◎掌礼部·奏议第二十二
- ●卷五百九十五◎掌礼部·谥法第一
- ●卷五百九十六◎掌礼部·谥法希旨缪妄
- ●卷五百九十七◎学校部·总序选任
- ●卷五百九十八◎学校部·教授
- ●卷五百九十九◎学校部·侍讲讲论
- ●卷六百◎学校部·师道
- ●卷六百一◎学校部·辩博恩奖
- ●卷六百二◎学校部·奏议第一
- ●卷六百三◎学校部·奏议第二
- ●卷六百四◎学校部·奏议第三
- ●卷六百五◎学校部·注释第一
- ●卷六百六◎学校部·注释第二
- ●卷六百七◎学校部·譔集
- ●卷六百八◎学校部·小学目录刊校雠嫉
- ●卷六百九◎刑法部·总序定律令
- ●卷六百十◎刑法部·定律令
- ●卷六百十一◎刑法部·定律令第三
- ●卷六百十二◎刑法部·定律令第四
- ●卷六百十三◎刑法部·定律令第五
- ●卷六百十四◎刑法部·议谳
- ●卷六百十五◎刑法部·议谳第二
- ●卷六百十六◎刑法部·议谳第三
- ●卷六百十七◎刑法部·守法正直
- ●卷六百十八◎刑法部·平允平反
- ●卷六百十九◎刑法部·案鞫深文枉滥
- ●卷六百二十◎卿监部·总序选任
- ●卷六百二十一◎卿监部·司宗司宾监牧
- ●卷六百二十二◎卿监部·德望忠节清俭
- ●卷六百二十三◎卿监部·公正论荐
- ●卷六百二十四◎卿监部·智识
- ●卷六百二十五◎卿监部·邪佞贪冒废黜
- ●卷六百二十六◎环卫部·总序选任举职宠异
- ●卷六百二十七◎环卫部·忠节刚正谨慎
- ●卷六百二十八◎环卫部·奸佞迁黜虐害
- ●卷六百二十九◎铨选部·总序条制
- ●卷六百三十◎铨选部·条制第二
- ●卷六百三十一◎铨选部·条制第三
- ●卷六百三十二◎铨选部·条制第四
- ●卷六百三十三◎铨选部·条制第五
- ●卷六百三十四◎铨选部·条制第六
- ●卷六百三十五◎铨选部·考课
- ●卷六百三十六◎铨选部·考课第二
- ●卷六百三十七◎铨选部·公望平直振举
- ●卷六百三十八◎铨选部·不称谬滥贪贿
- ●卷六百三十九◎贡举部·总序条制
- ●卷六百四十◎贡举部·条制第二
- ●卷六百四十一◎贡举部·条制第三
- ●卷六百四十二◎贡举部·条制第四
- ●卷六百四十三◎贡举部·考试
- ●卷六百四十四◎贡举部·考试第二
- ●卷六百四十五◎贡举部·科目
- ●卷六百四十六◎贡举部·对策
- ●卷六百四十七◎贡举部·对策第二
- ●卷六百四十八◎贡举部·对策第三
- ●卷六百四十九◎贡举部·对策第四
- ●卷六百五十◎贡举部·应举
- ●卷六百五十一◎贡举部·清正谬滥
- ●卷六百五十二◎奉使部·总序达王命宣国威
- ●卷六百五十三◎奉使部·称旨
- ●卷六百五十四◎奉使部·奖恩名望廉慎知礼
- ●卷六百五十五◎奉使部·智识
- ●卷六百五十六◎奉使部·立功招抚
- ●卷六百五十七◎奉使部·机变
- ●卷六百五十八◎奉使部·才学论荐举劾
- ●卷六百五十九◎奉使部·敏辩
- ●卷六百六十◎奉使部·敏辩第二
- ●卷六百六十一◎奉使部·守节
- ●卷六百六十二◎奉使部·便宜请行绝域
- ●卷六百六十三◎奉使部·羁留死事
- ●卷六百六十四◎奉使部·失指辱命挫辱专恣受赂
- ●卷六百六十五◎内臣部·总序恩宠
- ●卷六百六十六◎内臣部·贤行荐贤忠直才识
- ●卷六百六十七◎内臣部·将兵监军立功事
- ●卷六百六十八◎内臣部·翊佐规谏
- ●卷六百六十九◎内臣部·朋党恣横谴责贪货
- ●卷六百七十◎内臣部·诬构
- ●卷六百七十一◎牧守部·总序选任
- ●卷六百七十二◎牧守部·褒宠
- ●卷六百七十三◎牧守部·褒宠第二
- ●卷六百七十四◎牧守部·公正
- ●卷六百七十五◎牧守部·仁惠
- ●卷六百七十六◎牧守部·教化
- ●卷六百七十七◎牧守部·能政
- ●卷六百七十八◎牧守部·兴利劝课
- ●卷六百七十九◎牧守部·廉俭
- ●卷六百八十◎牧守部·静理推诚
- ●卷六百八十一◎牧守部·谣颂感瑞
- ●卷六百八十二◎牧守部·遗爱
- ●卷六百八十三◎牧守部·遗爱第二
- ●卷六百八十四◎牧守部·条教课最
- ●卷六百八十五◎牧守部·忠第一
- ●卷六百八十六◎牧守部·忠第二
- ●卷六百八十七◎牧守部·礼士旌表
- ●卷六百八十八◎牧守部·荐贤爱民
- ●卷六百八十九◎牧守部·威严革弊
- ●卷六百九十◎牧守部·强明
- ●卷六百九十一◎牧守部·智略
- ●卷六百九十二◎牧守部·招辑
- ●卷六百九十三◎牧守部·武功
- ●卷六百九十四◎牧守部·武功第二
- ●卷六百九十五◎牧守部·刺举
- ●卷六百九十六◎牧守部·修武备
- ●卷六百九十七◎牧守部·酷虐
- ●卷六百九十八◎牧守部·懦劣失政专恣
- ●卷六百九十九◎牧守部·枉滥谴让
- ●卷七百◎牧守部·贪黩
- ●卷七百一◎令长部·总序选任褒异公正
- ●卷七百二◎令长部·能政遗爱课最
- ●卷七百三◎令长部·教化感化劝课
- ●卷七百四◎令长部·仁惠静治廉俭
- ●卷七百五◎令长部·明察折狱武功屏盗屈才
- ●卷七百六◎令长部·强毅
- ●卷七百七◎令长部·酷暴黜责贪黩
- ●卷七百八◎宫臣部·总序选任
- ●卷七百九◎宫臣部·正直
- ●卷七百十◎宫臣部·辅导
- ●卷七百十一◎宫臣部·文学
- ●卷七百十二◎宫臣部·规讽
- ●卷七百十三◎宫臣部·规讽第二
- ●卷七百十四◎宫臣部·规讽第三
- ●卷七百十五◎宫臣部·忠於所事
- ●卷七百十六◎幕府部·縂序
- ●卷七百十七◎幕府部·知识
- ●卷七百十八◎幕府部·才学
- ●卷七百十九◎幕府部·公正
- ●卷七百二十◎幕府部·谋画
- ●卷七百二十一◎幕府部·谋画第二
- ●卷七百二十二◎幕府部·礻卑赞二
- ●卷七百二十三◎幕府部·规讽
- ●卷七百二十四◎幕府部·武功
- ●卷七百二十五◎幕府部·尽忠
- ●卷七百二十六◎幕府部·辟署
- ●卷七百二十七◎幕府部·辟署第二
- ●卷七百二十八◎幕府部·辟署第三
- ●卷七百二十九◎幕府部·辟署第四
- ●卷七百三十◎幕府部·连累
- ●卷七百三十一◎陪臣部·总序封邑
- ●卷七百三十二◎陪臣部·智识
- ●卷七百三十三◎陪臣部·智识第二
- ●卷七百三十四◎陪臣部·智识第三
- ●卷七百三十五◎陪臣部·智识第四
- ●卷七百三十六◎陪臣部·智谋
- ●卷七百三十七◎陪臣部·荐贤
- ●卷七百三十八◎陪臣部·为政知礼
- ●卷七百三十九◎陪臣部·忠义
- ●卷七百四十◎陪臣部·规讽
- ●卷七百四十一◎陪臣部·规谏第二
- ●卷七百四十二◎陪臣部·规讽第三
- ●卷七百四十三◎陪臣部·规讽第四
- ●卷七百四十四◎陪臣部·有词
- ●卷七百四十五◎陪臣部·有词
- ●卷七百四十六◎陪臣部·公正死节
- ●卷七百四十七◎陪臣部·失礼奢僭专恣
- ●卷七百四十八◎陪臣部·交争变诈贼害
- ●卷七百四十九◎陪臣部·构患
- ●卷七百五十◎陪臣部·奔亡
- ●卷七百五十一◎总录部·总序孝
- ●卷七百五十二◎总录部·孝第二
- ●卷七百五十三◎总录部·孝第三
- ●卷七百五十四◎总录部·孝第四
- ●卷七百五十五◎总录部·孝第五
- ●卷七百五十六◎总录部·孝第六
- ●卷七百五十七◎总录部·孝感
- ●卷七百五十八◎总录部·忠
- ●卷七百五十九◎总录部·忠第二
- ●卷七百六十◎总录部·忠义
- ●卷七百六十一◎总录部·忠义第二
- ●卷七百六十二◎总录部·忠义第三
- ●卷七百六十三◎总录部·忠烈死节
- ●卷七百六十四◎总录部·义烈
- ●卷七百六十五◎总录部·攀附
- ●卷七百六十六◎总录部·攀附第二
- ●卷七百六十七◎总录部·儒学
- ●卷七百六十八◎总录部·儒学第二
- ●卷七百六十九◎总录部·自述
- ●卷七百七十◎总录部·自述第二
- ●卷七百七十一◎总录部·世官
- ●卷七百七十二◎总录部·志节
- ●卷七百七十三◎总录部·幼敏
- ●卷七百七十四◎总录部·幼敏第二
- ●卷七百七十五◎总录部·幼敏第三
- ●卷七百七十六◎总录部·名望
- ●卷七百七十七◎总录部·名望第二
- ●卷七百七十八◎总录部·高尚
- ●卷七百七十九◎总录部·高尚第二
- ●卷七百八十◎总录部·博识
- ●卷七百八十一◎总录部·节操
- ●卷七百八十二◎总录部·荣遇
- ●卷七百八十三◎总录部·世德兄弟齐名
- ●卷七百八十四◎总录部·寿考
- ●卷七百八十五◎总录部·守道
- ●卷七百八十六◎总录部·博学
- ●卷七百八十七◎总录部·德行
- ●卷七百八十八◎总录部·智智识
- ●卷七百八十九◎总录部·知几
- ●卷七百九十◎总录部·知几第二
- ●卷七百九十一◎总录部·知贤
- ●卷七百九十二◎总录部·慕贤思贤
- ●卷七百九十三◎总录部·长者
- ●卷七百九十四◎总录部·知礼
- ●卷七百九十五◎总录部·先见
- ●卷七百九十六◎总录部·先见第二
- ●卷七百九十七◎总录部·博物
- ●卷七百九十八◎总录部·勤学
- ●卷七百九十九◎总录部·强记
- ●卷八百◎总录部·敏捷
- ●卷八百一◎总录部·义
- ●卷八百二◎总录部·义第二
- ●卷八百三◎总录部·义第三
- ●卷八百四◎总录部·义第四
- ●卷八百五◎总录部·高洁弃官
- ●卷八百六◎总录部·贤德
- ●卷八百七◎总录部·知言清廉辞赏
- ●卷八百八◎总录部·远名避嫌嫉恶
- ●卷八百九◎总录部·隐逸
- ●卷八百十◎总录部·隐逸第二
- ●卷八百十一◎总录部·游学
- ●卷八百十二◎总录部·富好
- ●卷八百十三◎总录部·退迹
- ●卷八百十四◎总录部·让
- ●卷八百十五◎总录部·诚感
- ●卷八百十六◎总录部·训子
- ●卷八百十七◎总录部·训子第二
- ●卷八百十八◎总录部·知子
- ●卷八百十九◎总录部·知子第二
- ●卷八百二十◎总录部·立祠
- ●卷八百二十一◎总录部·崇释教
- ●卷八百二十二◎总录部·尚黄老
- ●卷八百二十三◎总录部·清谈蕴藉
- ●卷八百二十四◎总录部·名字
- ●卷八百二十五◎总录部·名字第二
- ●卷八百二十六◎总录部·品藻
- ●卷八百二十七◎总录部·品藻第二
- ●卷八百二十八◎总录部·论荐
- ●卷八百二十九◎总录部·论议
- ●卷八百三十◎总录部·论议第二
- ●卷八百三十一◎总录部·规讽
- ●卷八百三十二◎总录部·规讽第二
- ●卷八百三十三◎总录部·词辩
- ●卷八百三十四◎总录部·词辩第二
- ●卷八百三十五◎总录部·性质质朴讷鬼陋
- ●卷八百三十六◎总录部·养生
- ●卷八百三十七◎总录部·文章
- ●卷八百三十八◎总录部·文章第二
- ●卷八百三十九◎总录部·文章第三
- ●卷八百四十◎总录部·文章第四
- ●卷八百四十一◎总录部·文章第五
- ●卷八百四十二◎总录部·知人
- ●卷八百四十三◎总录部·知人第二
- ●卷八百四十四◎总录部·守官
- ●卷八百四十五◎总录部·膂力
- ●卷八百四十六◎总录部·善射
- ●卷八百四十七◎总录部·勇
- ●卷八百四十八◎总录部·任侠
- ●卷八百四十九◎总录部·谏诤谋画
- ●卷八百五十◎总录部·器量
- ●卷八百五十一◎总录部·友悌
- ●卷八百五十二◎总录部·友悌第二
- ●卷八百五十三◎总录部·姻好
- ●卷八百五十四◎总录部·立言
- ●卷八百五十五◎总录部·旷达
- ●卷八百五十六◎总录部·知音
- ●卷一百五十七 ◎总录部·知音第二
- ●卷八百五十八◎总录部·医术
- ●卷八百五十九◎总录部·医术第二
- ●卷八百六十◎总录部·相术
- ●卷八百六十一◎总录部·笔札
- ●卷八百六十二◎总录部·起复
- ●卷八百六十三◎总录部·生日名讳为人後
- ●卷八百六十四◎总录部·仁
- ●卷八百六十五◎总录部·报恩
- ●卷八百六十六◎总录部·贵盛
- ●卷八百六十七◎总录部·内举自知
- ●卷八百六十八◎总录部·游宴
- ●卷八百六十九◎总录部·明
- ●卷八百七十◎总录部·救患
- ●卷八百七十一◎总录部·救患第二
- ●卷八百七十二◎总录部·讼冤
- ●卷八百七十三◎总录部·讼冤第二
- ●卷八百七十四◎总录部·讼冤第三
- ●卷八百七十五◎总录部·讼冤第四
- ●卷八百七十六◎总录部·方术
- ●卷八百七十七◎总录部·方正刚
- ●卷八百七十八◎总录部·计策
- ●卷八百七十九◎总录部·计策第二
- ●卷八百八十◎总录部·独行
- ●卷八百八十一◎总录部·交友
- ●卷八百八十二◎总录部·交友第二
- ●卷八百八十三◎总录部·形貌
- ●卷八百八十四◎总录部·荐举
- ●卷八百八十五◎总录部·以德报怨和解
- ●卷八百八十六◎总录部·游说
- ●卷八百八十七◎总录部·游说第二
- ●卷八百八十八◎总录部·游说第三
- ●卷八百八十九◎总录部·游说第四
- ●卷八百九十◎总录部·游说第五
- ●卷八百九十一◎总录部·游说第六
- ●卷八百九十二◎总录部·梦徵
- ●卷八百九十三◎总录部·梦徵第二
- ●卷八百九十四◎总录部·谣言
- ●卷八百九十五◎总录部·达命运命知亡日
- ●卷八百九十六◎总录部·复雠
- ●卷八百九十七◎总录部·改过悔过
- ●卷八百九十八◎总录部·治命
- ●卷八百九十九◎总录部·致政
- ●卷九百◎总录部·自荐干谒
- ●卷九百一◎总录部·公直直服义
- ●卷九百二◎总录部·贫安安贫
- ●卷九百三◎总录部·书信
- ●卷九百四◎总录部·书信第二
- ●卷九百五◎总录部·书信第三
- ●卷九百六◎总录部·疾疹禳厌假告
- ●卷九百七◎总录部·薄葬
- ●卷九百八◎总录部·工巧杂伎
- ●卷九百九◎总录部·穷愁忧惧
- ●卷九百十◎总录部·伪政
- ●卷九百十一◎总录部·伪政第二
- ●卷九百十二◎总录部·伪政第三
- ●卷九百十三◎总录部·伪政第四
- ●卷九百十四◎总录部·嗜酒酒失
- ●卷九百十五◎总录部·废滞
- ●卷九百十六◎总录部·偏执介僻褊急
- ●卷九百十七◎总录部·矜改节
- ●卷九百十八◎总录部·忿争诋讦
- ●卷九百十九◎总录部·雠怨
- ●卷九百二十◎总录部·雠怨第二
- ●卷九百二十一◎总录部·妖妄
- ●卷九百二十二◎总录部·妖妄第二
- ●卷九百二十三◎总录部·不忠不孝不睦
- ●卷九百二十四◎总录部·倾险诈伪餙非
- ●卷九百二十五◎总录部·谴累
- ●卷九百二十六◎总录部·愧恨忍耻
- ●卷九百二十七◎总录部·畏懦佞佛谗佞
- ●卷九百二十八◎总录部·好尚嗜好好丹术
- ●卷九百二十九◎总录部·不知谬举
- ●卷九百三十◎总录部·傲慢
- ●卷九百三十一◎总录部·枉横·短命
- ●卷九百三十二◎总录部·诬构
- ●卷九百三十三◎总录部·诬构第二
- ●卷九百三十四◎总录部·告讦
- ●卷九百三十五◎总录部·构患
- ●卷九百三十六◎总录部·吝啬躁竞
- ●卷九百三十七◎总录部·奸佞
- ●卷九百三十八◎总录部·奸佞怨刺
- ●卷九百三十九◎总录部·讥诮
- ●卷九百四十◎总录部·不嗣患难
- ●卷九百四十一◎总录部·残虐酷暴殃报
- ●卷九百四十二◎总录部·黩货祸败
- ●卷九百四十三◎总录部·不谊
- ●卷九百四十四◎总录部·佻薄
- ●卷九百四十五◎总录部·巧宦附势朋党
- ●卷九百四十六◎总录部·失礼奢侈厚葬
- ●卷九百四十七◎总录部·诙谐庾词
- ●卷九百四十八◎总录部·逃难
- ●卷九百四十九◎总录部·逃难亡命
- ●卷九百五十◎总录部·咎徵
- ●卷九百五十一◎总录部·咎徵第二
- ●卷九百五十二◎总录部·忌害交构交恶
- ●卷九百五十三◎总录部·伤感不遇困辱
- ●卷九百五十四◎总录部·寡学虚名妄作愚暗
- ●卷九百五十五◎总录部·知旧赠遗孤
- ●卷九百五十六◎外臣部·总序种族
- ●卷九百五十七◎外臣部·国邑
- ●卷九百五十八◎外臣部·国邑第二
- ●卷九百五十九◎外臣部·土风
- ●卷九百六十◎外臣部·土风第二
- ●卷九百六十一◎外臣部·土风第三
- ●卷九百六十二◎外臣部·官号才智贤行
- ●卷九百六十三◎外臣部·封册
- ●卷九百六十四◎外臣部·封册第二
- ●卷九百六十五◎外臣部·封册第三
- ●卷九百六十六◎外臣部·继袭
- ●卷九百六十七◎外臣部·继袭第二
- ●卷九百六十八◎外臣部·朝贡第一
- ●卷九百六十九◎外臣部·朝贡第三
- ●卷九百七十◎外臣部·朝贡第三
- ●卷九百七十一◎外臣部·朝贡第四
- ●卷九百七十二◎外臣部·朝贡第五
- ●卷九百七十三◎外臣部·助国讨伐
- ●卷九百七十四◎外臣部·异
- ●卷九百七十五◎外臣部·褒异第三
- ●卷九百七十六◎外臣部·褒异第三
- ●卷九百七十七◎外臣部·降附
- ●卷九百七十八◎外臣部·和亲
- ●卷九百七十九◎外臣部·和亲
- ●卷九百八十◎外臣部·通好
- ●卷九百八十一◎外臣部·盟誓
- ●卷九百八十二 ◎外臣部·征讨
- ●卷九百八十三◎外臣部·征讨第二
- ●卷九百八十四◎外臣部·征讨第三
- ●卷九百八十五◎外臣部·征讨第四
- ●卷九百八十六◎外臣部·征讨第五
- ●卷九百八十七◎外臣部·征讨第六
- ●卷九百八十八◎外臣部·备御
- ●卷九百八十九◎外臣部·备御第二
- ●卷九百九十◎外臣部·备御第三
- ●卷九百九十一◎外臣部·备御第四
- ●卷九百九十二◎外臣部·备御第五
- ●卷九百九十三◎外臣部·备御第六
- ●卷九百九十四◎外臣部·备御第七
- ●卷九百九十五◎外臣部·交侵
- ●卷九百九十六◎外臣部·译纳质责让
- ●卷九百九十七◎外臣部·状貌技术勇鸷悖慢怨怼残忍
- ●卷九百九十八◎外臣部·奸诈
- ●卷九百九十九◎外臣部·入觐
- ●卷一千◎外臣部·强盛
『册府元龟』●卷七百五十七◎总录部·孝感
- 本章共 1.07 万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总录部·孝感
夫天人之心其则不远精意所感盖由影响故鲁阳却日邹衍殒霜矧乎!孝者天之经地之义百行之始五常之先以最虚之性动不匮之德宜乎!永锡尔类降之百祥者也。夫非常之事六经罕述故孝感之异三代无闻然其微旨亦可见矣。仲尼所谓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斯岂诬哉!汉初所尚游侠而已色难之教沈冥不振暨乎!明帝至性自然甘露之瑞显於上陵卿士庶民化以成俗由是其事纷纶靡绝自此而下并论次之。
後汉古初长沙人郅恽(於粉切)为长沙太守先是初遭父丧未葬邻人失火初匍匐柩上以身火火为之灭恽甄异之以为首举。
蔡顺字君仲汝南安城人以至孝称(汝南先贤传蔡顺事母至孝井桔槔朽在母生年上而顺忧不敢理之俄而有扶老藤生绕之遂坚固顺少孤养母尝出求薪有客卒至母望顺不还乃噬其指顺即心动弃薪驰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来吾噬指以悟汝母年九十以寿终未及得葬里中失火将逼其舍顺伏抱棺柩号哭叫天火遂越烧他室顺独得免太守韩崇召为东阁祭酒。
应顺为东平相有梓树生於厅事室上顺事後母至孝众以为孝感之应。
申屠蟠字子龙陈留外黄人累徵不起九岁丧父哀毁过礼服除不进酒肉十馀年每忌日辄三日不食及葬庐於冢侧致甘露白雉以孝称。
蔡邕性笃孝母尝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一解襟带不寝寐者十旬母卒庐於蒙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邕仕至左中郎将。
姜诗字士游广汉雒人遭值年荒与妇佣作养母贼经其里束兵安步云:不可惊孝子母好饮江水儿尝取水溺死夫妇恐母知诈云:行学岁作衣投於江中俄而涌泉出於舍侧味如江水井中出鲤鱼一双诗寻除江阳令卒於官。
方储字圣明丹阳歙人幼丧父事母至孝母终自负土成坟种奇树千株白兔游其下(臣钦。若等曰:史不载所历之官)程坚字谋甫南阳人居贫以磨镜给养母丧哀号枥下有马每闻坚哭辄泪出暂辍刍草。
吴孟仁本名宗宗母嗜筍冬节将至时筍尚未生宗入竹林哀叹而筍为之出得以供母皆以为至孝所感累迁光禄勋遂至三公焉。
晋吴隐之年十馀岁丁父忧每号哭行人为之流涕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每至临哭之时尝有双鹤惊叫及祥练之夕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为孝感後为度支尚书。
王裒父仪为文帝所诛裒三徵七辟皆不就庐於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悲号涕泪着树树为之枯王祥性至孝早丧亲事继母朱氏至孝继母苛虐每欲危害祥色养无怠继母盛冬尝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奉母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幕获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供养三十馀年母终乃仕位至太保。
夏方字文正会嵇永兴人家遭疫疠父母伯叔群从死者十三人方年十四夜则号哭昼则负土十有七载葬送事毕结庐於墓侧种植松柏乌鸟猛兽驯扰其旁吴平为高山令。
许孜二亲没性毁骨立杖而能起建墓於县之东山躬自负土不受乡人之助或愍孜羸惫苦求来助孜昼则不逆夜便除之每一号泣鸟兽翔集孜以方营大功乃弃其妻镇宿墓所列植柏木亘五六里有鹿犯其松栽孜悲叹曰:鹿独不念我乎!明日忽见鹿为猛兽所杀置於所犯栽下孜怅惋不已乃为作冢埋於隧侧猛兽即於孜前自扑而死孜益叹息。又取埋之自後树木滋茂而无犯者积二十馀年孜乃更娶妻立宅墓所蒸蒸朝夕奉亡如存鹰雉栖其梁檐鹿与猛兽扰其庭圃交颈同游不相抟噬郡察孝廉不起。
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丧三年未曾见齿曾祖母王氏盛冬思堇而不言食不饱者一旬矣。殷怪而问之王氏言其故殷时年九岁乃於泽中恸哭曰:殷罪[C260]深重幼丁艰罚王母在堂无旬月之养殷为人子而所思无获皇天后土愿垂哀愍声不绝者半日,於是忽。若有人云:止声殷收泪视地便有堇生焉因得斛馀而归食而不减至时堇生乃尽。又尝夜梦人谓之曰:西篱下有粟寤而掘之得粟十五锺铭曰:七年粟百硕以赐孝子刘殷自是食之七载方尽王氏卒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时柩在殡而西邻失火风势甚盛殷夫妇叩殡号哭火遂越烧东家後有二白鸠巢其庭树自是名誉弥显齐王冏辅政拜新兴太守。
王延字延元西河人九岁母丧泣血三年几至灭性每至忌月则悲泣三旬继母卜氏遇之无道尝以蒲穰及败麻头与延贮衣其姑闻而问之延知而不言事母弥谨卜氏尝盛冬思生鱼敕延而不获杖之流血延寻汾叩冰而哭忽有一鱼长五尺踊出冰上延取以进母卜氏食之积日不尽,於是心悟抚延如已生延事亲色养夏则扇枕冬则身温被隆冬盛寒体无全衣而亲极滋味後母终服丧居於墓侧後仕前赵刘聪为光禄大夫。
何珂丁母忧居丧泣血杖而後起停柩在殡为邻火所逼烟焰已交家乏童使计无从出乃匍匐抚棺号哭俄而风止火息堂屋一间免烧其精诚所感如此後徵散骑常侍不就。
吴逵吴兴人经荒饥疾病合门死者十有三人逵时亦病笃其丧皆邻里以苇裹而埋之逵夫妇既存家极贫穷冬无衣被昼则佣赁夜烧专甓昼夜在山未尝休止遇毒虫猛兽取为之下逵期年成七墓十三棺时有赙赠一无所受太守张崇义之以羔鹰礼焉卒於家。
盛彦广陵人也。母王氏因疾失明彦每言及未尝不流涕,於是不应辟召躬自侍养母食必自哺之母既病久至於婢使数见捶挞婢忿恨伺彦暂行取蛴螬炙饴之母食以为美然疑是异物密藏以示彦彦见之抱母恸哭绝而复苏母目豁然即开从此遂愈本邑大中正刘颂举为小中正。
潘综吴兴乌程人为遂昌长孙恩之乱祅党攻破村邑综与父骠共走避贼骠年老行迟贼转逼骠语综我不能去汝走可脱幸勿俱死骠因之坐地综迎贼叩头曰:父年老乞赐生命贼至骠亦请贼曰:儿年少自能走今为孝子不去。《老子》不惜死乞活此儿贼因斫骠综抱父於腹下贼斫综头面凡四创综当时闷绝。又一贼从後来相谓曰:卿欲举大事此儿以死救父孝何可杀杀孝子不祥贼乃止得免。
赵焕父琨为苻健尚书梁州刺史司马勋入秦州获琨杀而弃其尸焕求父尸不得乃悲号不已俄有群乌悲鸣从山而来久而复反寻乌向山而得父尸宋崔怀顺父耶利没魏泰始初淮北陷没界上流奔者多有去就怀顺因此入北至桑乾寻耶利时已卒怀顺绝而复苏载丧还青州徒跣冰雪土气寒酷而手足不伤时人以为孝感怀顺孤贫乡党哀之及敛给其斗米。
王彭盱眙直渎人少丧母文帝元嘉初父。又丧亡家贫力弱无以营葬兄弟二人昼则佣力夜则号感乡里并哀之乃各出夫力助作专专须水而天旱穿井数十丈泉不出墓处去淮五里荷担远汲困而不周彭号天自诉如此积日一旦大雾雾歇专灶前忽生泉水乡邻助之者并嗟叹神异县邑远近悉往观之葬事既毕水便自竭九年太守刘伯龙依事奏言改其里为通灵里(彭无官而卒)。
邱杰字伟时吴兴乌程人十四岁遭丧以熟菜有味不尝於口岁馀忽梦见母曰:死止是分别耳何事乃尔荼苦汝啖生菜遇虾蟆毒灵床前有二丸药可取服之杰惊起果得瓯中有药服之下蝌蚪子数升邱氏世保此瓯孝明七年火焚失之(无官而卒)。
师觉授字君苫南阳沮阳人与外兄宗少文并有素业以琴书自娱於路忽见一人持书一函题曰:至孝师君苫前俄而不见觉授舍车奔归闻家哭声一叫而绝良久乃苏後撰孝子传八卷宋临川王义庆辟州祭酒主簿并不就。
陈遗少为郡吏母好食锅底饭遗在役常带一囊每煮食取录其燋以贻母後孙恩乱聚得数升尝带自随及败逃窜多有饿死遗以此得活母昼夜泣涕目为失明耳无所闻遗还入户再拜号咽母豁然即明焦华父遗曾病甚冬中思瓜华忽梦人谓之曰:闻尔父思瓜故送助养呼从者进之华跪受之寤而瓜在手香非常也。父食之而病愈杰(无官而卒)。
张楚益州梓潼人母病命在属纟广祈祷苦至烧指自誓精诚感悟疾时得愈(史无官)。
南齐康昕字令先庐陵人有至性隐於华山服食不与俗人交母病亡已经日昕奔还号叫母即苏皆以为孝感所致(史无官)。
鲁康祚扶风人为屯骑校尉亦有至行母患乳痈诸医疗不愈祚乃跪两手捧痈大悲号母即觉少宽因此渐差时人以为有冥应。
袁昂为豫章内史丁所生母忧去职以丧还江路风浪暴骇昂乃缚衣着柩誓同沉溺及风止馀船皆没唯昂所乘船获全咸谓精诚所致。
宗元卿字希奖南阳人有至行早孤为祖母所养祖母病元卿在远取心痛大病则大痛小病则小痛以此为常乡里宗事之号曰:宗曾子(史无官)。
刘灵哲位齐郡太守前军将军灵哲所生母尝病灵哲躬自祈祷梦黄衣老公曰:可取南山竹笋食之疾立可史愈灵哲惊觉如言而疾瘳(南史。又载灵哲所生母病灵哲躬自祈祷梦见黄衣老公与药曰:可取此疾立可愈灵哲惊觉於枕间得之如言而疾愈药似竹根於斋前种叶似茈)。
解仲恭母病经时不差入山采药遇一老公与之曰:得丁公藤病立愈此藤近在前山际高树垂下便是也。忽然不见仲苶如其言得之治母病既差至今江陵人犹识此藤者(南史。又载解叔谦字楚梁母有疾叔谦夜於中庭稽颡祈福闻空中语云:此病得丁公藤为酒便差即访医及本草注皆无识者乃求访至宜都郡遥见山中一老公伐木问其所用答云:丁公藤疗风尤验叔谦便拜伏流涕具言来义此公怆然以四段与之并示以渍酒□叔谦受之顾视此人不复知处依□为酒母病即差臣钦。若等按此两说不同故并载之无官卒)。
韩灵敏会稽剡人早孤与兄灵尔并有孝性寻母。又亡家贫无以营凶兄弟共种瓜半亩朝采瓜子暮生已复遂以办葬事(史无官)。
王虚之字文静庐江石阳人十三丧母二十三丧父二十五年盐酢不入口疾病着床忽有一人来问病谓之曰:君疾寻差俄而不见病果寻差庭中杨梅树隆冬三实。又每夜所居有光如烛墓上橘树一冬再实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致(史无官)。
傅琰为尚书右丞遭母丧居南岸邻家失火延烧琰屋琰抱柩不动邻人竟来赴救乃得俱全琰股髀之间已被烟焰。
萧明南兰陵人母病风积年沉卧明昼夜祈祷时寒明泪下为冰如箸额上叩头血亦为冰不溜忽有一人以小石函授之曰:此疗夫人病明跪受之忽不见以函奉母函中唯有三寸绢丹书为日月字母服之即平复後丧母不胜哀卒赠中书郎。
梁夏侯祥字叔业谯郡谯人年十六遭父艰居丧哀毁三年庐於墓侧尝有雀三足飞来集其庐户众感异焉为金紫光禄大夫卒。
任为新安太守性至孝父服阕续遭母忧尝庐於墓侧哭泣之地革为不生。
陆襄为秘书监扬州大中正母尝患心痛医方须三升粟浆是时冬月日。又逼暮求索无所忽有老人诣门货浆水量如方剂始欲酬直无何失之时以襄孝感所致。
刘为会稽郡丞居母丧所居山尝有鸲鹆鸟在山三年不敢来服释还家此鸟乃至。
臧盾为领军将军有孝性随父宿直於廷尉母刘氏在宅夜暴亡左手中指忽痛不得寝及晓宅信果报凶问其感通如此。
褚翔为庐陵王长史少有孝性为侍中时母疾笃请沙门祈福中夜忽见户外有异光。又闻空中弹指及晓疾遂愈咸以翔精诚所致焉。
沈崇亻素为永宁令母卒昼夜号恸旬日殆将绝气及之瘗所不避雨雪倚坟哀恸每夜尝有猛兽来望之有声状如叹息者。
甄恬字彦幼为安南行参军数岁丧父哀感有。若成人年八岁问其母恨生不识父遂悲泣累日忽。若见有似其父也。时以为孝感家贫养母常得珍羞及居丧庐於墓次尝有鸟玄黄杂色集於庐树恬哭则鸣哭止则止。又有白鸠白雀栖宿其庐。
韩怀明上党人也。客居荆州年十岁母患尸注每发取危殆怀明夜於星下稽颡祈祷时寒甚切忽闻香气空中有人语曰:童子母须臾永差无劳自苦未晓而母豁然平复乡里以此异之怀明母年九十一以寿终怀明水浆不入口一旬号哭不绝声有双白鸠巢其庐上字乳驯狎。若家禽焉服释乃去州累辟不就。
阮孝绪於锺山听讲母王氏忽有疾兄弟欲召之母曰: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到果心惊而返邻里嗟异之合药须得生人灭旧传锺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日不值忽见一鹿前行孝绪感而後随鹿至一所遂灭就视果获此草母得服之遂愈时皆叹其孝感所致诏徵不就。
裴子野为江夏王参军遭父忧去职居丧尽礼每至墓所哭泣处草为之枯有白兔驯扰其侧。
庾黔娄齐永元初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父易在家遘疾黔娄忽然心惊举身流汗即日弃官归家家人悉惊其忽至时易疾始二日医云:欲知差剧但尝粪甜增剧苦易治黔娄取尝之味转甜滑心愈忧苦至夕每稽颡北辰求以身代俄闻空中有声曰:徵君寿命尽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及晦而易亡黔娄居丧过礼庐於墓侧。
庾沙弥为长城令嫡母刘氏寝疾沙弥晨夕侍侧衣不解带或应针炙取以身先试之及母亡水浆不入口累日终丧不解不出庐户昼夜号恸邻人不忍闻墓在新林因有松柏百馀株自生坟侧後补歙令还除轻车邵陵王参军事随府会稽复丁所生母忧丧还都济浙江中流遇风舫将覆没沙弥抱柩号哭俄而风静人以为孝感所致。
滕昙恭豫章南昌人年五岁母杨氏患热思食寒土俗所不产昙恭历访不能得衔悲哀切俄值一桑门问其故昙恭具以告桑门曰:我有两分一相遗昙恭拜谢捧以荐其母举室惊异寻访桑门莫知其所在其後门外有冬生树树株时忽有神光自树而起俄见佛像及夹侍之仪容光显著自门而入昙恭家人大小咸共礼拜久之乃灭远近道路咸传之太守王僧虔引为功曹不就。
江纟不字舍洁济阳考城人父光禄大夫纟不幼有孝性年十三父患眼纟不侍疾将期月衣不解带夜梦一僧云:患眼者饮慧眼水必差及觉说之莫能解者纟不第三叔禄与草堂寺智者□师善往访之智者曰:无量寿经云:慧眼见真得渡彼岸乃因智者启舍同夏县界牛屯里舍为寺乞赐嘉名敕答云:纯臣孝子往往感应晋世颜含遂见冥中送药近见智者知卿第二息感梦云:慧眼水慧眼则是五眼之一号。若欲造寺可以慧眼为名及就创造渫故井井水清冽异於常泉依梦取水洗眼及煮药稍觉有瘳因此遂差时人谓之孝感为南康王主簿。
刘天监初为著作郎十七随上黄侯晔在淮南母於建康遘疾居常弗之知忽一日举身痛楚寻其家信至云:其母病即号泣戒道绝而。又苏当身痛之辰即其母死之日也。居丧毁瘠遂成风气服阕後一年犹杖而後起。
宗凛为广晋县令遭母忧去职哭呕血两旬之内绝而复苏者三每旦有群鸟数千集於庐舍候哭而来哭止而去时论称之以为孝感所致。
刘霁为建康令十四居父忧有至性每哭取呕血母明氏寝疾霁年已五十衣不解带者七旬诵观世音经数至万遍夜因感梦见一僧谓曰:夫人尽君精诚所至特当为申延後六十馀日乃亡霁庐於墓哀恸过礼尝有双白鹤循翔庐侧刘敲不仕奉母兄以孝悌称寝食不离左右母意有所须口未及言敲已先知手自营办狼狈供奉母每疾病梦敲进药及翌日转有间效其诚感如此。
陈裴之礼为领军将军丁父遂忧遂墓在光宅寺西堂宇宏敞松柏郁茂范€庙在三桥蓬蒿不剪梁武帝南郊道经二庙顾而叹曰:范为己死裴为更生大同初都下旱蝗四篱门外桐柏凋尽唯遂墓犬牙不入当时异之。
庾子舆父出守巴西子舆以蜀路险难启求侍从以孝养获许父迁宁蜀子舆以相随父於路感心疾每痛至必叫子舆以闷绝及父疾哀恸将绝者再奉丧还乡秋水犹壮巴东有氵预石高出三十许丈及秋至则才如见马自有瞿塘大难行侣忌之部伍至此石犹不见子舆抚心长叫其夜五更水忽退减安流南下及渡复旧行人为之语曰:氵预如□本不通瞿唐水退为庾公初发蜀有双鸠巢舟中及至墓栖庐侧每闻哭泣之声必飞翔檐宇悲鸣激切欲为父立佛寺未有定处梦有僧谓曰:将胜业岭南原即可营造明往履历果见标度处所有。若人功因立精舍居墓所以终丧服阕手足枯挛待人而起仍布衣蔬食志守坟墓叔该谓曰:汝。若固志吾亦抽簪,於是始仕虽以长袭爵国秩尽推诸弟累迁中郎司马梁大通二年除巴陆内史便道之任路遇疾或劝上郡就医子舆曰:吾疾患危重全济理难,岂可贪官陈尸公廨因勒门生不得取入城市即於渚次卒遗令单衣袷履以敛酒脯施灵而已。
阮卓性至孝其父随岳阳王出镇江州遇疾而卒卓时年十五自都奔赴水浆不入口者累日属侯景之乱道路阻绝卓冒履险难载丧柩还都在路遇贼卓形容毁瘁号哭自陈贼哀而不杀之仍护送出境及渡彭蠡湖中流忽遇疾风船几没者数回卓仰天悲号俄而风息人皆以为孝感为南海王府谘议参军不之官。
徐份凌子也。份性孝悌凌尝遇疾甚笃烧香泣涕跪诵孝经昼夜不息如此者三日凌疾豁然而愈亲皆谓份孝感所致後为太子少傅。
司马释褐大学博士累迁正员郎丁父艰哀毁逾甚庐於墓侧一日之内惟进薄麦粥一升墓在新林连山阜旧多猛兽结庐数载豺狼绝迹尝有两鸠栖宿庐所驯狎异常。
王元规性孝事母甚谨晨昏未离左右梁时山阴外有暴水漂流居宅元规唯有一小舟仓卒引其母妹并孤妹入船亲自执戢而去留其男女三人阁於树杪及水退获全时人皆称其至行所感入隋为东阁祭酒卒。
吴明彻字通昭泰郡人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坟营未备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时天下亢旱苗稼{隹火}枯明彻哀愤每日田中号泣仰天自诉居数日有自田还者云:已苗生明彻疑之谓为绐已及往田所竟如其言秋而大获足葬用後为司空。
顾协除新安令未至县遭母忧刺史始兴王厚资遣之协送丧还於峡江过遇风同旅皆漂溺唯协一舫触石得泊焉咸谓精诚所致。
庾域累官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母好鹤唳域在位营求孜孜不怠一旦双鹤来下论者以为孝感所致。
高真与弟谧俱至孝父亡治丧墓次甘露白雉降集焉诏表闾里。
宋琼字普贤少以孝行称母鲁病季秋之月思瓜不已琼梦想见求而遂获时人称异母终州郡屡辟皆不就卒於家。
後魏邢虬为龙骧将军光禄少卿虬母在乡遇患请假而归值秋水暴长河梁破绝虬得一船而渡漏而不没时人异之。
阎元明河东安邑人也。少而至孝著乡闾孝文太和五年随北郡太守元明以违离亲养兴言悲慕母亦慈念泣泪丧明悲号上诉请归奉养一见其母母目便开刺史吕寿恩列状上闻诏下州郡表为孝门复其租调兵役令终母年(史无官)。
崔鸿为员外散骑常侍领郎中宣武延昌三年鸿以父忧解任甘露降其庐树前是年十一月以本官徵鸿四年复有甘露降其京兆宅之树庭。
吴悉达河东闻喜人也。父母为人所杀四时号慕悲感乡邻及长报雠避地庄帝永安後欲改葬亡失坟墓推寻弗获号哭之声昼夜不止叫诉神祗忽於悉达足下地陷得父铭记因迁葬曾祖已下三世九丧倾尽资业不假於人哀感毁悴有司奏闻标闾复役以彰孝义(史无官)。
王崇字乾邕阳夏雍邱人也。兄弟并以孝称身勤稼穑以养二亲仕梁州镇南府主簿母亡扶而後起鬓堕落未及葬权殡宅西崇庐於殡所昼夜哭泣鸠鸽群至有一小鸟素质墨眸形大如雀栖於崇庐朝夕不去母丧始阕复丁父忧哀毁过礼是年夏风雹所经处禽兽暴死草木摧折至崇田畔风雹便止禾麦十顷竟无损落及过崇地风雹如初咸称至行所感崇虽除服仍居墓侧於其室前生草一根茎叶甚茂人莫能识至冬中复有鸟巢崇屋乳养三子毛羽成长驯而不惊守令闻之亲自临视州以闻之亲奏标其门闾。
北齐萧放字希逸梁宗室也。随父祗至邺祗卒放居丧以孝闻所居庐室前有慈乌来集各据一树为巢自午以前驯集饮啄午後更不下树每临时舒翅悲鸣全似哀泣家人则之未尝有阙时以为至孝之感後至散骑常侍。
後周张元年十六祖父成丧明三年元常忧泣昼夜读佛经礼拜以祈福後读药师经见盲者得视之言遂请七僧燃七烛七夜转药师经行道每言凡人张元为孙不肖使祖丧明令以烛光普施□界愿祖目见元求代暗如此经七日其夜梦见一老翁以金钅卑治其祖目谓元曰:勿忧悲也。三日後汝祖目必差元於梦中喜跃遂即惊觉乃遍告家人居三日祖果目明(史无官)。
柳霞有志行初为州主簿其父卒於扬州霞自雍奔赴六日而至哀感行路毁殆不可识後奉丧溯江西中流风起舟中之人相顾失色霞抱棺号恸天求哀俄顷之间风止浪息其母尝乳间发疽医云:此无救之理唯得人吮脓或望微止其痛霞应声即吮旬日遂瘳咸以为孝感所致。
陆政性至孝其母吴人好食鱼北土鱼少政求之尝苦难得後宅侧忽有泉出而有鱼遂得以供膳时人以为孝感所致因谓其泉为孝鱼泉。
皇甫遐遭母丧庐於墓侧负土为坟复於墓南作禅窟有鸱鸟各一徘徊悲鸣不离墓侧。若助遐者经月馀乃去远近闻其至孝竟以米面遗之遐皆受而不食悉以营佛斋焉郡县表上其状有诏旌异之(史无官)隋细回字孝政河东安邑人性至孝後周武成中父母丧庐於墓侧负土成坟庐前生麻一株高丈许围之合拱枝叶郁茂冬夏尝青有乌栖其上回举声哭乌即悲鸣时人以为孝感武帝表其闾擢受甘棠令其子士雄少质直孝友丧父复庐於墓侧负土成坟其庭前有一史无官槐树先甚郁茂至士雄居丧树遂枯死服阕还宅死槐复荣高祖闻之叹其父子至孝下诏褒扬号其所居为累德里。
姚察丁後母杜氏丧解职在服制之中有白鸠巢於户上仕陈至吏部尚书入隋为秘书丞。
王颁父僧辩为陈武帝所杀颁在关内服阕尝布衣蔬食藉而卧周明帝嘉之累拜开府开皇初上取陈之策及大举伐陈颁自请行率徒数百人从韩擒虎先锋夜济力战被伤恐不堪复斗悲感呜咽夜中睡梦有人授药比寤而疮不痛时人以为孝感卒於齐州刺史。
李德林愽陵安平人性至孝父纯寝疾十旬不解衣及居忧哀恸呕血数升後甘露降於庭树有鸠巢其庐纳言杨远巡省河北诣其庐吊慰之表改所居村名孝敬村里为和顺里後为通直散骑侍郎与中书侍郎宋士素副侍郎赵彦深别典机密寻丁母艰去职勺饮不入口五日困发热病遍体生疮而哀泣不绝体红肿数日间一时顿差身力平复诸人皆云:孝感所致。
梁彦光字望少岐嶷有至性七岁时父遇笃疾医云:饵五石可愈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悴不知所为於园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咸异之为至孝所感後为相州刺史卒。
华秋开皇中事母以孝闻母终庐於墓侧大业初调狐皮郡县大猎有一兔人逐之奔入秋庐中匿秋膝下猎人至庐所异而免之尔自此兔常宿庐中匿秋膝下驯其左右郡县嘉其孝感具以状闻炀帝降使劳问而表其门闾後群盗起尝往来庐之左右咸相诫曰:勿犯孝子乡人赖秋而全者甚众(史无官)。
翟普林楚邱人性仁孝事亲以孝闻州郡辟命皆固辞不就躬耕色养乡人谓为楚邱先生後父母疾亲易燥湿不解衣者七旬大业初父母俱终哀毁殆将灭性庐於墓次负土成坟盛冬不衣缯絮唯着单而已家有一乌犬随其在墓。若普林哀临犬亦悲号见者嗟异焉史无官有二鹊巢其庐前树每入其庐驯狎无所惊惧大业中司隶巡察奏其孝感擢授孝阳令。
陈孝意大业中为侍御史以父忧去职居丧过礼有白鹿驯扰其庐时人以为孝感之应。
唐高士廉事隋为通事舍人坐事谪为交趾朱鸢县主簿士廉事母以孝闻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鲜于氏养焉分别之际悲不自胜见者莫不歔欷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尝昼寝梦母与之言宛如膝下既觉而涕泗横集明日果得母诲议者以为孝感之应後为右仆射开府仪同三司。
张志宽蒲州安邑人隋末丧父哀毁骨立为州里所称贼帅王君廓屡为寇掠闻其名独不犯其庐邻里赖之而免者百馀家後为里长於县称母疾取急求归令问其状宽曰:母尝有苦志宽亦有所苦向患心痛知母有疾令大怒曰:妖妄之辞也。系之於狱驰验其母竟如所言令大异之慰谕遣去後丁母忧庐於墓侧负土成坟有乌巢於庐前树上志宽哭临乌取悲鸣高祖授以员外散骑常侍表其门闾。
韦宏宗巴西人葬父母庐墓次庐前生芝草七十馀茎见者以为孝感诏免其课。
崔定仁博陵人丁父母忧斋居二十馀年不释衰服刻木人为偶像晨昏定省。若平生焉隋末群贼蜂起莫有侵掠者诏免其课役。
程袁师宋州人年十二丧父母以孝闻母患十旬衣不解带凡进汤药口必先尝贞观中代弟范雒州充防御使去後其母病终袁师闻问举声便吐血经涂七百里四日便至径赴墓所昼夜负土殆将毁灭内外亲戚观者不复识之。又葬曾祖父母经二十载其功始毕尝有白狼号鸣墓侧黄蛇驯扰庐内每哭则群鸟翔集朝夕不去刺史舒王元名表言之诏州县发遣量才授任袁师既至情不愿仕乃授儒林郎放还。
许坦豫州人年十岁馀随父入山采药父为猛兽所噬即号叫以杖击之兽遂奔走父以得全太宗闻而谓侍臣曰:坦虽幼童遂能致命救亲至孝自衷深可嘉尚授文林郎赐物五十段。
武宏度赠司徒士之兄子也。高宗永徽中父卒自徐州闻丧截徒跣奔赴庐墓侧负土为坟晨夕哀号悲感行路冽风寒雪执作不疲日食仓米一溢形骸毁庐前树生素芝方圆一尺形似青铜叶。又有野狸每至宏度斋时必来求食往来驯狎曾无惊惧帝闻之下诏褒美旌表之。
安金藏中宗神龙初丧母寓葬於都南阙口北庐於墓侧躬造石坟石塔昼夜不息原上旧无水忽有涌泉自出。又有李树盛冬开花犬鹿相狎後为右骁卫将军封代国公。
李迥秀持节为朔方道行营大总管所居宅中生芝草数茎。又有猫为犬所乳中宗以为孝感所致使旌其门闾。
唐君东陵人玄宗先天二年江西道按察使奏君丧母哀感乡曲庐於墓次有芝草三茎生焉褚无量为剡王傅兼国子祭酒丁母忧解职庐於墓侧其所植松柏时有鹿犯之无量泣而言曰:山中众草不少何忍犯吾先茔树栽因通夕守护俄有群鹿驯狎不复侵害无量因此终身不食鹿肉。
石仵奴相州汤阴人三岁丧亲庐於墓侧凡二十馀年茔内有枯树重生枝叶群鸟驯扰乡里咸敬异之(史无官)。
梁文贞虢州阌乡人少从征役北固守迦而父母皆卒文贞恨不获终养乃穿圹为门磴道出入晨夕洒扫其中结庐墓侧未尝暂离自是不言三十年家人有所问但画字以对其後山水冲断驿路更於原上开道经文贞墓前繇是行旅见之远近莫不钦叹有甘露降茔前树白兔驯扰乡人以为孝感所致开元初县令崔季友刊石以纪之十四年刺史许景先奏文贞至孝特学绝伦泣血庐次十馀年请宣付史馆荣璧河南济源人开元二十四年正月河南尹崔隐甫奏荣璧两代同居凡四十馀年尝割右股肉以疗母疾及刺项血写佛经母疾以瘳请宣付史官从之(史无官)。
彭思义定州鼓城人居丧至孝庐於墓侧有嘉禾生及白兔驯扰(史无官)。
李贞古南郑县人肃宗宝应元年梁州刺史臧希让上言贞古行孝彰闻请付所司旌表从之贞古六岁而孤母欲改嫁贞古雨泣留之母遂守志母未食寝贞古不食寝及母亡负土成坟庐於墓侧有猛虎驯於庐前白鼠见於墓门村人异之(史无官)。
杨思贞陈留郡尉氏人父亡庐墓二十有八载有芝草白兔甘露等瑞诏赐粟帛旌表门闾(史无官)。
燕遗倩冀州人也。既孤於堂中刻木父母形像於帷帐衣服如存朝夕奠祭乡闾甚敬异之。
郭景华蜀郡人孝行过人父丧明景华昼夜啼泣宅中忽涌甘泉因以洗目渐明。
应先东阳郡人父亡庐於墓侧有芝草连理树诏旌表门闾(史无官)。
袁鸣忠州临江县人居丧庐於墓侧衔哀发声猛兽哮啖而至既见摇尾有仁心当哭必来既哭而去。
冯猛将州新平县人居丧以孝闻庆€见及杏冬结实诏有司旌表其门(史无官)。
许利川为睦州司士参军居母丧以孝闻有芝草八茎及连理树一株产於庐墓诏旌表其门。
樊漪邛州依政县人居父丧负土成坟庐於墓侧有兔鸽驯扰木生连理慈竹自生诏表其门闾。
张球信州弋阳人父殁五年庐於墓侧哀毁过礼墓门专上生芝草七茎有鹊巢於墓之竹诏旌表门闾(史无官)。
尹务荣彭城人丧亲庐於墓侧六年有芝草之祥诏旌表其门闾(史无官)。
杨炎丁父忧庐於墓前号泣不绝声有紫芝白鹊之祥史。又表其门闾孝著三代门树六阙古未有也。位至门下侍郎平章事。
黄亘邵武县人丧母庐於墓侧有紫芝生诏旌表其门闾(史无官)。
尹慎兖州人善骑射始为果毅丧母营合不识其父之墓昼夜号哭未浃日梦寐有指导焉遂发堆果得旧记验後至右卫上将军卒。
阎丰阝虢州湖城县人阎丰阝五代同居家内槐一株再生枝叶并画图以进(史无官)。
李渭越州萧山县人文宗太和七年三月浙江东道奏渭幼失父母与兄二人同居兄病渭割股疗之因差後两兄俱死奉寡嫂孤侄二十馀年衣食无偏庄田租税渭自主办资财钥寡嫂掌之姑侄妇孙共三十三人其家频生芝草诏旌表之(史无官)。
梁王去奢赵州军人有疾渐笃其子三人缵继绎各争行割肉以供其父缵割左乳左股继割右股绎割左右史无官史无官史无官股去奢食之病遂骤愈太祖嘉其孝行令本道给医药赐以帛。
後唐韩德潞州屯留人兄弟累世同居母死割乳以祭庐於墓侧累年种瓜合欢同蒂诏旌表之景赟东川普安县人守坟有芝草生明宗天成二年十一月本道上言(史无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