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册府元龟》简介
- ●卷一◎帝王部·总序·帝系
- ●卷二◎帝王部·诞圣
- ●卷三◎帝王部·名讳
- ●卷四◎帝王部·运历
- ●卷五◎帝王部·创业
- ●卷六◎帝王部·创业第二
- ●卷七◎帝王部·创业第三
- ●卷八◎帝王部·创业第四
- ●卷九◎帝王部·继统第一
- ●卷十◎帝王部·继统第二
- ●卷十一◎帝王部·继统部三
- ●卷十二◎帝王部·中兴·告功
- ●卷十三◎帝王部·都邑
- ●卷十四◎帝王部·都邑第二
- ●卷十五◎帝王部·年号
- ●卷十六◎帝王部·尊号一
- ●卷十七◎帝王部·尊号第二
- ●卷十八◎帝王部·帝德
- ●卷十九◎帝王部·功业
- ●卷二十◎帝王部·功业
- ●卷二十一◎帝王部·徵应
- ●卷二十二◎帝王部·符瑞
- ●卷二十三◎帝王部·符瑞第二
- ●卷二十四◎帝王部·符瑞第三
- ●卷二十五◎帝王部·符瑞第四
- ●卷二十六◎帝王部·感应·神助
- ●卷二十七◎帝王部·孝德
- ●卷二十八◎帝王部·奉先
- ●卷二十九◎帝王部·奉先第二
- ●卷三十◎帝王部·奉先第三
- ●卷三十一◎帝王部·奉先第四
- ●卷三十二◎帝王部·崇祭祀
- ●卷三十三◎帝王部·崇祭祀第二
- ●卷三十四◎帝王部·崇祭祀第三
- ●卷三十五◎帝王部·封禅
- ●卷三十六◎帝王部·封禅第二
- ●卷三十七◎帝王部·颂德
- ●卷三十八◎帝王部·尊亲·尊师·尊乳保
- ●卷三十九◎帝王部·睦亲
- ●卷四十◎帝王部·文学·好文
- ●卷四十一◎帝王部·宽恕
- ●卷四十二◎帝王部·仁慈
- ●卷四十三◎帝王部·度量·多能
- ●卷四十四◎帝王部·奇表·神武
- ●卷四十五◎帝王部·谋略·权略
- ●卷四十六◎帝王部·智识
- ●卷四十七◎帝王部·友爱·慈爱
- ●卷四十八◎帝王部·谦德·从人欲
- ●卷四十九◎帝王部·崇儒术
- ●卷五十◎帝王部·崇儒术第二
- ●卷五十一◎帝王部·崇释氏
- ●卷五十二◎帝王部·崇释氏第二
- ●卷五十三◎帝王部·尚黄老
- ●卷五十四◎帝王部·尚黄老第二
- ●卷五十五◎帝王部·养老
- ●卷五十六◎帝王部·节俭
- ●卷五十七◎帝王部·英断·明察
- ●卷五十八◎帝王部·勤政·守法·致治
- ●卷五十九◎帝王部·兴教化
- ●卷六十◎帝王部·立制度
- ●卷六十一◎帝王部·立制度第二
- ●卷六十二◎帝王部·发号令第一
- ●卷六十三◎帝王部·发号令第二
- ●卷六十四◎帝王部·发号令第三
- ●卷六十五◎帝王部·发号令第四
- ●卷六十六◎帝王部·发号令第五
- ●卷六十七◎帝王部·求贤
- ●卷六十八◎帝王部·求贤第二
- ●卷六十九◎帝王部·审官
- ●卷七十◎帝王部·务农
- ●卷七十一◎帝王部·命相
- ●卷七十二◎帝王部·命相第二
- ●卷七十三◎帝王部·命相第三
- ●卷七十四◎帝王部·命相第四
- ●卷七十五◎帝王部·任贤
- ●卷七十六◎帝王部·礼大臣·褒贤
- ●卷七十七◎帝王部·委任
- ●卷七十八◎帝王部·委任第二
- ●卷七十九◎帝王部·庆赐
- ●卷八十◎帝王部·庆赐第二
- ●卷八十一◎帝王部·庆赐第三
- ●卷八十二◎帝王部·赦宥
- ●卷八十三◎帝王部·赦宥第二
- ●卷八十四◎帝王部·赦宥第三
- ●卷八十五◎帝王部·赦宥第四
- ●卷八十六◎帝王部·赦宥第五
- ●卷八十七◎帝王部·赦宥第六
- ●卷八十八◎帝王部·赦宥第七
- ●卷八十九◎帝王部·赦宥第八
- ●卷九十◎帝王部·赦宥第九
- ●卷九十一◎帝王部·赦宥第十
- ●卷九十二◎帝王部·赦宥第十一
- ●卷九十三◎帝王部·赦宥第十二
- ●卷九十四◎帝王部·赦宥第十三
- ●卷九十五◎帝王部·赦宥第十四
- ●卷九十六◎帝王部·赦宥第十五
- ●卷九十七◎帝王部·奖善·礼贤
- ●卷九十八◎帝王部·徵聘
- ●卷九十九◎帝王部·推诚·亲信
- ●卷一百 ◎帝王部·听纳
- ●卷一百一◎帝王部·纳谏
- ●卷一百二◎帝王部·招谏
- ●卷一百三◎帝王部·招谏第二
- ●卷一百四◎帝王部·访问
- ●卷一百五◎帝王部·惠民第二
- ●卷一百六◎帝王部·惠民第二
- ●卷一百七◎帝王部·朝会第一
- ●卷一百八◎帝王部·朝会第二
- ●卷一百九◎帝王部·宴享第一
- ●卷一百十◎帝王部·宴享第二
- ●卷一百十一◎帝王部·宴享第三
- ●卷一百十二◎帝王部·巡幸第一
- ●卷一百十三◎帝王部·巡幸第二
- ●卷一百十四◎帝王部·巡幸第三
- ●卷一百十五◎帝王部·藉田·狩
- ●卷一百十六◎帝王部·亲征
- ●卷一百十七◎帝王部·亲征第二
- ●卷一百十八◎帝王部·亲征第三
- ●卷一百十九◎帝王部·选将
- ●卷一百二十◎帝王部·选将第二
- ●卷一百二十一◎帝王部·征讨
- ●卷一百二十二◎帝王部·征讨第二
- ●卷一百二十三◎帝王部·征讨第三
- ●卷一百二十四◎帝王部·讲武·修武备
- ●卷一百二十五◎帝王部·料敌
- ●卷一百二十六◎帝王部·纳降
- ●卷一百二十七◎帝王部·明赏
- ●卷一百二十八◎帝王部·明赏第二
- ●卷一百二十九◎帝王部·封建
- ●卷一百三十◎帝王部·延赏
- ●卷一百三十一◎帝王部·延赏第二
- ●卷一百三十二◎帝王部·褒功
- ●卷一百三十三◎帝王部·褒功第二
- ●卷一百三十四◎帝王部·念功
- ●卷一百三十五◎帝王部·愍征役·好边功
- ●卷一百三十六◎帝王部·慰劳
- ●卷一百三十七◎帝王部·旌表
- ●卷一百三十八◎帝王部·旌表第二
- ●卷一百三十九◎帝王部·旌表第三
- ●卷一百四十◎帝王部·旌表第四
- ●卷一百四十一◎帝王部·念良臣·尊外戚
- ●卷一百四十二◎帝王部·弭兵
- ●卷一百四十三◎帝王部·弭灾
- ●卷一百四十四◎帝王部·弭灾第二
- ●卷一百四十五◎帝王部·弭灾第三
- ●卷一百四十六◎帝王部·恤下
- ●卷一百四十七◎帝王部·恤下第二
- ●卷一百四十八◎帝王部·知子·知臣
- ●卷一百四十九◎帝王部·辨谤·舍过
- ●卷一百五十◎帝王部·宽刑
- ●卷一百五十一◎帝王部·慎罚夫
- ●卷一百五十二◎帝王部·明罚
- ●卷一百五十三◎帝王部·明罚第二
- ●卷一百五十四◎帝王部·明罚第三
- ●卷一百五十五◎帝王部·督吏
- ●卷一百五十六◎帝王部·诫励第一
- ●卷一百五十七◎帝王部·诫励第二
- ●卷一百五十八◎帝王部·诫励第三
- ●卷一百五十九◎帝王部·革弊
- ●卷一百六十◎帝王部·革弊第二
- ●卷一百六十一◎帝王部·命使
- ●卷一百六十二◎帝王部·命使第二
- ●卷一百六十三◎帝王部·招怀
- ●卷一百六十四◎帝王部·招怀第二
- ●卷一百六十五◎帝王部·招怀第三
- ●卷一百六十六◎帝王部·招怀第四
- ●卷一百六十七◎帝王部·招怀第五
- ●卷一百六十八◎帝王部·却贡献
- ●卷一百六十九◎帝王部·纳贡献
- ●卷一百七十◎帝王部·来远
- ●卷一百七十一◎帝王部·求旧
- ●卷一百七十二◎帝王部·求旧第二
- ●卷一百七十三◎帝王部·继绝
- ●卷一百七十四◎帝王部·修废
- ●卷一百七十五◎帝王部·悔过·罪己
- ●卷一百七十六◎帝王部·姑息
- ●卷一百七十七◎帝王部·姑息第二
- ●卷一百七十八◎帝王部·姑息第三
- ●卷一百七十九◎帝王部·姑息第四
- ●卷一百八十◎帝王部·失政·滥赏
- ●卷一百八十一◎帝王部·恶直·疑忌·无断
- ●卷一百八十二◎闰位部·总序·氏号·诞生·名讳
- ●卷一百八十三◎闰位部·勋业
- ●卷一百八十四◎闰位部·勋业第二
- ●卷一百八十五◎闰位部·勋业第三
- ●卷一百八十六◎闰位部·勋业第四
- ●卷一百八十七◎闰位部·勋业第五
- ●卷一百八十八◎闰位部·绍位·年号
- ●卷一百八十九◎闰位部·孝德·奉先·尊亲
- ●卷一百九十◎闰位部·姿表·智识·聪察·器度·才艺
- ●卷一百九十一◎闰位部·法制·政令
- ●卷一百九十二◎闰位部·文学·好文·颂美
- ●卷一百九十三◎闰位部·崇祀·弭灾
- ●卷一百九十四◎闰位部·崇儒·崇释老
- ●卷一百九十五◎闰位部·惠民·仁爱·恤征役
- ●卷一百九十六◎闰位部·建都·封建·勤政·诫励
- ●卷一百九十七◎闰位部·朝会·宴会·庆赐·纳贡献
- ●卷一百九十八◎闰位部·耕籍·务农·节俭
- ●卷一百九十九◎闰位部·命相·选将
- ●卷二百◎闰位部·倚任
- ●卷二百一◎闰位部·祥瑞
- ●卷二百二◎闰位部·祥瑞第二
- ●卷二百三◎闰位部·徵应
- ●卷二百四◎闰位部·知子·知臣·念良臣
- ●卷二百五◎闰位部·巡幸·畋游
- ●卷二百六◎闰位部·礼贤·好贤·奖善·养老
- ●卷二百七◎闰位部·恩宥
- ●卷二百八◎闰位部·恩宥二
- ●卷二百九◎闰位部·钦恤·念功·宽恕·宥过·悔过
- ●卷二百十◎闰位部·旌表·明赏·延赏
- ●卷二百十一◎闰位部·求旧·继绝
- ●卷二百十二◎闰位部·招谏·纳谏·听纳·推诚
- ●卷二百十三◎闰位部·求贤·命使
- ●卷二百十四◎闰位部·权略·训兵
- ●卷二百十五◎闰位部·招怀·和好·却贡献
- ●卷二百十六◎闰位部·征伐
- ●卷二百十七◎闰位部·交侵
- ●卷二百十八◎闰位部·失政·疑忌·恶直
- ●卷二百十九◎僭伪部·总序·姓系·年号
- ●卷二百二十◎僭伪部·形貌·聪识·令德·才艺
- ●卷二百二十一◎僭伪部·勋伐
- ●卷二百二十二◎僭伪部·勋伐第二
- ●卷二百二十三◎僭伪部·勋伐第三
- ●卷二百二十四◎僭伪部·奉先·孝友·宗族
- ●卷二百二十五◎僭伪部·世子
- ●卷二百二十六◎僭伪部·知人·宽恕·恩宿·戒惧
- ●卷二百二十七◎僭伪部·谋略·倚任
- ●卷二百二十八◎僭伪部·崇儒·务农·好文·礼士
- ●卷二百二十九◎僭伪部·政治·求谏·听纳
- ●卷二百三十◎僭伪部·褒赏·庆赐·饮宴·交好·和好·怀附
- ●卷二百三十一◎僭伪部·征伐
- ●卷二百三十二◎僭伪部·称藩
- ●卷二百三十三◎僭伪部·好土功·悔过·矜大·失策
- ●卷二百三十四◎僭伪部·兵败
- ●卷二百三十五◎列国君部·序·建国·锡命·奉先
- ●卷二百三十六◎列国君·部嗣袭
- ●卷二百三十七◎列国君·部嗣袭第二
- ●卷二百三十八◎列国君部·智识·谋略·任谋
- ●卷二百三十九◎列国君部·政令·任贤·有礼
- ●卷二百四十◎列国君部·勤王·献捷·救患
- ●卷二百四十一◎列国君部·崇祀·旌表·礼士
- ●卷二百四十二◎列国君部·听谏·明赏
- ●卷二百四十三◎列国君部·务德·宴享
- ●卷二百四十四◎列国君部·休徵·戒惧·悔过
- ●卷二百四十五◎列国君部·朝聘·姻好
- ●卷二百四十六◎列国君部·盟会
- ●卷二百四十七◎列国君部·盟会第二
- ●卷二百四十八◎列国君部·攻伐
- ●卷二百四十九◎列国君部·攻伐第二
- ●卷二百五十◎列国君部·攻伐第三
- ●卷二百五十一◎列国君部·攻伐第四
- ●卷二百五十二列◎国君部·复邦·训练·御备·交质·行罚
- ●卷二百五十三◎列国君部·识暗·奢僭·信谗
- ●卷二百五十四◎列国君部·失政·失礼
- ●卷二百五十五◎列国君部·失贤·拒谏·害贤
- ●卷二百五十六◎储宫部·总序·建立
- ●卷二百五十七◎储宫部·建立第二
- ●卷二百五十八◎储宫部·诞庆·仪貌·令德·孝友·文学·失德
- ●卷二百五十九◎储宫部·监国·将兵
- ●卷二百六十◎储宫部·尊师傅·礼士·齿胄·讲学
- ●卷二百六十一◎储宫部·忠谏·褒宠·追谥
- ●卷二百六十二◎宗室部·总序·封建
- ●卷二百六十三◎宗室部·封建第二
- ●卷二百六十四◎宗室部·封建第三
- ●卷二百六十五◎宗室部·封建第四
- ●卷二百六十六◎宗室部·仪貌·材艺
- ●卷二百六十七◎宗室部·孝行
- ●卷二百六十八◎宗室部·来朝·辅政·就国
- ●卷二百六十九◎宗室部·委任·将兵
- ●卷二百七十◎宗室部·文学
- ●卷二百七十一◎宗室部·武勇·刚正
- ●卷二百七十二◎宗室部·令德
- ●卷二百七十三◎宗室部·智识
- ●卷二百七十四◎宗室部·友爱·辨惠·畏慎·悔过
- ●卷二百七十五◎宗室部·褒宠
- ●卷二百七十六◎宗室部·褒宠二
- ●卷二百七十七◎宗室部·褒宠第三
- ●卷二百七十八◎宗室部·领镇第一
- ●卷二百七十九◎宗室部·领镇第二
- ●卷二百八十◎宗室部·领镇第三
- ●卷二百八十一◎宗室部·领镇第四
- ●卷二百八十二◎宗室部·承袭
- ●卷二百八十三◎宗室部·承袭第二
- ●卷二百八十四◎宗室部·承袭第三
- ●卷二百八十五◎宗室部·忠一
- ●卷二百八十六◎宗室部·忠第二
- ●卷二百八十七◎宗室部·忠谏
- ●卷二百八十八◎宗室部·忠谏
- ●卷二百八十九◎宗室部·图兴
- ●卷二百九十◎宗室部·立功
- ●卷二百九十一◎宗室部·立功第二
- ●卷二百九十二
- ●卷二百九十三◎宗室部·荐贤俭约抑损好尚
- ●卷二百九十四◎宗室部·退让专政
- ●卷二百九十五◎宗室部·复爵
- ●卷二百九十六◎宗室部·追封
- ●卷二百九十七◎宗室部·谴让
- ●卷二百九十八◎宗室部·不悌邪佞奢僭溺
- ●卷二百九十九◎宗室部·专恣害贤祸败
- ●卷三百◎外戚部·总序选尚
- ●卷三百一◎外戚部·封拜
- ●卷三百二◎外戚部·委任辅政将兵立功
- ●卷三百三◎外戚部·褒宠
- ●卷三百四◎外戚部·忠直规谏贤行礼士论荐
- ●卷三百五◎外戚部·儒学退让畏慎廉俭
- ●卷三百六◎外戚部·奢纵专恣骄慢
- ●卷三百七◎外戚部·奸邪贪黩害贤谴让
- ●卷三百八◎宰辅部·总序佐命
- ●卷三百九◎宰辅部·佐命
- ●卷三百十◎宰辅部·德行闻望清俭威重德行
- ●卷三百十一◎宰辅部·谋猷
- ●卷三百十二◎宰辅部·谋猷第二
- ●卷三百十三◎宰辅部·谋猷第三
- ●卷三百十四◎宰辅部·谋猷第四
- ●卷三百十五◎宰辅部·公忠
- ●卷三百十六◎宰辅部·正直
- ●卷三百十七◎宰辅部·正直第二
- ●卷三百十八◎宰辅部·褒宠
- ●卷三百十九◎宰辅部·褒宠第二
- ●卷三百二十◎宰辅部·识量
- ●卷三百二十一◎宰辅部·器度畏慎慎密知人礼士
- ●卷三百二十二◎宰辅部·出镇
- ●卷三百二十三◎宰辅部·总兵机略
- ●卷三百二十四◎宰辅部·荐贤
- ●卷三百二十五◎宰辅部·谏争
- ●卷三百二十六◎宰辅部·谏诤第二
- ●卷三百二十七◎宰辅部·谏诤第三
- ●卷三百二十八◎宰辅部·谏诤第四
- ●卷三百二十九◎宰辅部·任职·兼领·奉使
- ●卷三百三十◎宰辅部·退让
- ●卷三百三十一◎宰辅部·退让第二
- ●卷三百三十二◎宰辅部·罢免
- ●卷三百三十三◎宰辅部·罢免第二
- ●卷三百三十四◎宰辅部·谴让
- ●卷三百三十五◎宰辅部·窃位自全不称
- ●卷三百三十六◎宰辅部·识暗依违强狠
- ●卷三百三十七◎宰辅部·不协狥 私树党
- ●卷三百三十八◎宰辅部·奢侈贪黩专恣
- ●卷三百三十九◎宰辅部·邪佞忌害不忠
- ●卷三百四十◎将帅部·扌序·佐命第一
- ●卷三百四十一◎将帅部·佐命第二
- ●卷三百四十二◎将帅部·佐命第三
- ●卷三百四十三◎将帅部·佐命第四
- ●卷三百四十四◎将帅部·佐命第五
- ●卷三百四十五◎将帅部·佐命第六
- ●卷三百四十六◎将帅部·佐命第七
- ●卷三百四十七◎将帅部·佐命第八
- ●卷三百四十八◎将帅部·立功
- ●卷三百四十九◎将帅部·立功第二
- ●卷三百五十◎将帅部·立功第三
- ●卷三百五十一◎将帅部·立功第四
- ●卷三百五十二◎将帅部·立功第五
- ●卷三百五十三◎将帅部·立功第六
- ●卷三百五十四◎将帅部·立功第七
- ●卷三百五十五◎将帅部·立功第八
- ●卷三百五十六◎将帅部·立功第九
- ●卷三百五十七◎将帅部·立功第十
- ●卷三百五十八◎将帅部·立功第十一
- ●卷三百五十九◎将帅部·立功第十二
- ●卷三百六十◎将帅部·立功第十三
- ●卷三百六十一◎将帅部·机略第一
- ●卷三百六十二◎将帅部·机略第二
- ●卷三百六十三◎将帅部·机略第三
- ●卷三百六十四◎将帅部·机略第四
- ●卷三百六十五◎将帅部·机略第五
- ●卷三百六十六◎将帅部·机略第六
- ●卷三百六十七◎将帅部·机略第七
- ●卷三百六十八◎将帅部·攻取
- ●卷三百六十九◎将帅部·攻取第二
- ●卷三百七十◎将帅部·忠
- ●卷三百七十一◎将帅部·忠第二
- ●卷三百七十二◎将帅部·忠第三
- ●卷三百七十三◎将帅部·忠第四
- ●卷三百七十四◎将帅部·忠第五
- ●卷三百七十五◎将帅部·褒异
- ●卷三百七十六◎将帅部·褒异第二
- ●卷三百七十七◎将帅部·褒异第三
- ●卷三百七十八◎将帅部·褒异第四
- ●卷三百七十九◎将帅部·褒异第五
- ●卷三百八十◎将帅部·褒异第六
- ●卷三百八十一◎将帅部·褒异第七
- ●卷三百八十二◎将帅部·褒异第八
- ●卷三百八十三◎将帅部·褒异第九
- ●卷三百八十四◎将帅部·褒异第十
- ●卷三百八十五◎将帅部·褒异第十一
- ●卷三百八十六◎将帅部·褒异第十二
- ●卷三百八十七◎将帅部·褒异第十三
- ●卷三百八十八◎将帅部·儒学有礼儒学
- ●卷三百八十九◎将帅部·请行
- ●卷三百九十◎将帅部·誓师警备誓师
- ●卷三百九十一◎将帅部·习兵法申令示信示暇习兵法
- ●卷三百九十二◎将帅部·威名
- ●卷三百九十三◎将帅部·威名第二
- ●卷三百九十四◎将帅部·勇敢
- ●卷三百九十五◎将帅部·勇敢第二
- ●卷三百九十六◎将帅部·勇敢第三
- ●卷三百九十七◎将帅部·怀抚
- ●卷三百九十八◎将帅部·明天时择地利抚士卒助
- ●卷三百九十九◎将帅部·固守第一
- ●卷四百◎将帅部·固守第二
- ●卷四百一◎将帅部·行军法
- ●卷四百二◎将帅部·识略
- ●卷四百三◎将帅部·识略第二
- ●卷四百四◎将帅部·识略第三
- ●卷四百五◎将帅部·识略第四
- ●卷四百六◎将帅部·清俭·正直
- ●卷四百七◎将帅部·谏诤
- ●卷四百八◎将帅部·退让
- ●卷四百九◎将帅部·退让第二
- ●卷四百十◎将帅部·壁垒
- ●卷四百十一◎将帅部·间谍
- ●卷四百十二◎将帅部·仁爱·得士心
- ●卷四百十三◎将帅部·礼贤荐贤召募训练
- ●卷四百十四◎将帅部·赴援
- ●卷四百十五◎将帅部·傅檄
- ●卷四百十六◎将帅部·传檄第二
- ●卷四百十七◎将帅部·强明德义引咎不顾亲受命忘家
- ●卷四百十八◎将帅部·严整
- ●卷四百十九◎将帅部·持重
- ●卷四百二十◎将帅部·掩袭
- ●卷四百二十一◎将帅部·任谋
- ●卷四百二十二◎将帅部·推诚·任能
- ●卷四百二十三◎将帅部·讨逆
- ●卷四百二十四◎将帅部·死事
- ●卷四百二十五◎将帅部·死事第二
- ●卷四百二十六◎将帅部·招降
- ●卷四百二十七◎将帅部·受降
- ●卷四百二十八◎将帅部·料敌
- ●卷四百二十九◎将帅部·守边拓土
- ●卷四百三十◎将帅部·乞师致师
- ●卷四百三十一◎将帅部·器度让功不伐勤戎事
- ●卷四百三十二◎将帅部·矫命而胜立後效
- ●卷四百三十三◎将帅部·轻财示弱
- ●卷四百三十四◎将帅部·献捷
- ●卷四百三十五◎将帅部·献捷第二
- ●卷四百三十六◎将帅部·继袭
- ●卷四百三十七◎将帅部·强愎
- ●卷四百三十八◎将帅部·无功奔亡
- ●卷四百三十九◎将帅部·要君违命擅命
- ●卷四百四十◎将帅部·交结忌害
- ●卷四百四十一◎将帅部·败衄
- ●卷四百四十二◎将帅部·败衄第二
- ●卷四百四十三◎将帅部·败衄第三
- ●卷四百四十四◎将帅部·陷没
- ●卷四百四十五◎将帅部·无谋逗挠军不整
- ●卷四百四十六◎将帅部·观望生事
- ●卷四百四十七◎将帅部·违约狥私纵敌较敌
- ●卷四百四十八◎将帅部·残酷报私怨
- ●卷四百四十九◎将帅部·杀降专杀
- ●卷四百五十◎将帅部·失守谴让
- ●卷四百五十一◎将帅部·争功矜伐
- ●卷四百五十二◎将帅部·识暗
- ●卷四百五十三◎将帅部·翻覆怯懦
- ●卷四百五十四◎将帅部·豪横奢侈专恣
- ●卷四百五十五◎将帅部·贪黩
- ●卷四百五十六◎将帅部·不和
- ●卷四百五十七◎台省部·总序选任
- ●卷四百五十八◎台省部·德望才智
- ●卷四百五十九◎台省部·公正
- ●卷四百六十◎台省部·正直
- ●卷四百六十一◎台省部·宠异
- ●卷四百六十二◎台省部·清俭恭慎练习
- ●卷四百六十三◎台省部·谦退
- ●卷四百六十四◎台省部·谦退第二
- ●卷四百六十五◎台省部·识量
- ●卷四百六十六◎台省部·忠节
- ●卷四百六十七◎台省部·举职宣赞
- ●卷四百六十八◎台省部·荐举
- ●卷四百六十九◎台省部·封驳
- ●卷四百七十◎台省部·奏议
- ●卷四百七十一◎台省部·奏议第二
- ●卷四百七十二◎台省部·奏议第三
- ●卷四百七十三◎台省部·奏议第四
- ●卷四百七十四◎台省部·奏议第五
- ●卷四百七十五◎台省部·奏议第六
- ●卷四百七十六◎台省部·奏议第七
- ●卷四百七十七◎台省部·谋画
- ●卷四百七十八◎台省部·简傲废职父恶漏泄
- ●卷四百七十九◎台省部·奸邪
- ●卷四百八十◎台省部·奸邪第二
- ●卷四百八十一◎台省部·轻躁谴责
- ●卷四百八十二◎台省部·朋附·害贤·謟佞·贪黩
- ●卷四百八十三◎邦计部·总序选任
- ●卷四百八十四◎邦计部·经费
- ●卷四百八十五◎邦计部·济军输财
- ●卷四百八十六◎邦计部·户籍迁徙
- ●卷四百八十七◎邦计部·赋税
- ●卷四百八十八◎邦计部·赋税第二
- ●卷四百八十九◎邦计部·蠲复
- ●卷四百九十◎邦计部·蠲复第二
- ●卷四百九十一◎邦计部·蠲复第三
- ●卷四百九十二◎邦计部·蠲复第四
- ●卷四百九十三◎邦计部·山泽
- ●卷四百九十四◎邦计部·山泽
- ●卷四百九十五◎邦计部·田制
- ●卷四百九十六◎邦计部·河渠
- ●卷四百九十七◎邦计部·河渠
- ●卷四百九十八◎邦计部·漕运
- ●卷四百九十九◎邦计部·钱币
- ●卷五百◎邦计部·钱币第二
- ●卷五百一◎邦计部·钱币第三
- ●卷五百二◎邦计部·平籴·常平
- ●卷五百三◎邦计部·屯田
- ●卷五百四◎邦计部·酤
- ●卷五百五◎邦计部·俸禄
- ●卷五百六◎邦计部·俸禄第二
- ●卷五百七◎邦计部·俸禄第三
- ●卷五百八◎邦计部·俸禄第四
- ●卷五百九◎邦计部·鬻爵赎罪
- ●卷五百十◎邦计部·重敛·希旨·交结
- ●卷五百十一◎邦计部·旷败·诬誷·贪污
- ●卷五百十二◎宪官部·总序选任称职威望
- ●卷五百十三◎宪官部·公忠引荐褒赏
- ●卷五百十四◎宪官部·刚正
- ●卷五百十五◎宪官部·刚正第二
- ●卷五百十六◎宪官部·振举
- ●卷五百十七◎宪官部·振举第二
- ●卷五百十八◎宪官部·弹劾
- ●卷五百十九◎宪官部·弹劾第二
- ●卷五百二十◎宪官部·弹劾第三第四
- ●卷五百二十一◎宪官部·不称希旨残酷
- ●卷五百二十二◎宪官部·私曲谴让诬誷
- ●卷五百二十三◎谏诤部·总序讽谏
- ●卷五百二十四◎谏诤部·规谏
- ●卷五百二十五◎谏诤部·规谏第二
- ●卷五百二十六◎谏诤部·规谏第三
- ●卷五百二十七◎谏诤部·规谏第四
- ●卷五百二十八◎谏诤部·规谏第五
- ●卷五百二十九◎谏诤部·规谏第六
- ●卷五百三十◎谏诤部·规谏第七
- ●卷五百三十一◎谏诤部·规谏第八
- ●卷五百三十二◎谏诤部·规谏第九
- ●卷五百三十三◎谏诤部·规谏第十
- ●卷五百三十四◎谏诤部·直谏
- ●卷五百三十五◎谏诤部·直谏第二
- ●卷五百三十六◎谏诤部·直谏第三
- ●卷五百三十七◎谏诤部·直谏第四
- ●卷五百三十八◎谏诤部·直谏第五
- ●卷五百三十九◎谏诤部·直谏第六
- ●卷五百四十◎谏诤部·直谏第七
- ●卷五百四十一◎谏诤部·直谏第八
- ●卷五百四十二◎谏诤部·直谏第九
- ●卷五百四十三◎谏诤部·直谏第十
- ●卷五百四十四◎谏诤部·直谏第十一
- ●卷五百四十五◎谏诤部·直谏第十二
- ●卷五百四十六◎谏诤部·直谏第十三
- ●卷五百四十七◎谏诤部·直谏第十四
- ●卷五百四十八◎谏诤部·强谏·遗谏
- ●卷五百四十九◎谏诤部·褒赏
- ●卷五百五十◎词臣部·总序选任
- ●卷五百五十一◎词臣部·词学才敏器识
- ●卷五百五十二◎词臣部·献替
- ●卷五百五十三◎词臣部·献替谬误稽缓
- ●卷五百五十四◎国史部·总序选任
- ●卷五百五十五◎国史部·采撰
- ●卷五百五十六◎国史部·采撰
- ●卷五百五十七◎国史部·采撰
- ●卷五百五十八◎国史部·论议
- ●卷五百五十九◎国史部·论议
- ●卷五百六十◎国史部·记注谱谍地理
- ●卷五百六十一◎国史部·世官·自序
- ●卷五百六十二◎国史部·疏缪不实非才
- ●卷五百六十三◎掌礼部·总序制礼
- ●卷五百六十四◎掌礼部·制礼仪注
- ●卷五百六十五◎掌礼部·作乐
- ●卷五百六十六◎掌礼部·作乐第二
- ●卷五百六十七◎掌礼部·作乐第三
- ●卷五百六十八◎掌礼部·作乐第四
- ●卷五百六十九◎掌礼部·作乐第五
- ●卷五百七十◎掌礼部·作乐·夷乐
- ●卷五百七十一◎掌礼部·讨论
- ●卷五百七十二◎掌礼部·讨论第二
- ●卷五百七十三◎掌礼部·奏议
- ●卷五百七十四◎掌礼部·奏议第二
- ●卷五百七十五◎掌礼部·奏议第三
- ●卷五百七十六◎掌礼部·奏议第四
- ●卷五百七十七◎掌礼部·奏议第五
- ●卷五百七十八◎掌礼部·奏议第六
- ●卷五百七十九◎掌礼部·奏议第七
- ●卷五百八十◎掌礼部·奏议第八
- ●卷五百八十一◎掌礼部·奏议第九
- ●卷五百八十二◎掌礼部·奏议第十
- ●卷五百八十三◎掌礼部·奏议第十一
- ●卷五百八十四◎掌礼部·奏议第十二
- ●卷五百八十五掌礼部·奏议第十三
- ●卷五百八十六◎掌礼部·奏议第十四
- ●卷五百八十七◎掌礼部·奏议第十五
- ●卷五百八十八◎掌礼部·奏议第十六
- ●卷五百八十九◎掌礼部·奏议第十七
- ●卷五百九十◎掌礼部·奏议第十八
- ●卷五百九十一◎掌礼部·奏议第十九
- ●卷五百九十二◎掌礼部·奏议第二十
- ●卷五百九十三◎掌礼部·奏议第二十一
- ●卷五百九十四◎掌礼部·奏议第二十二
- ●卷五百九十五◎掌礼部·谥法第一
- ●卷五百九十六◎掌礼部·谥法希旨缪妄
- ●卷五百九十七◎学校部·总序选任
- ●卷五百九十八◎学校部·教授
- ●卷五百九十九◎学校部·侍讲讲论
- ●卷六百◎学校部·师道
- ●卷六百一◎学校部·辩博恩奖
- ●卷六百二◎学校部·奏议第一
- ●卷六百三◎学校部·奏议第二
- ●卷六百四◎学校部·奏议第三
- ●卷六百五◎学校部·注释第一
- ●卷六百六◎学校部·注释第二
- ●卷六百七◎学校部·譔集
- ●卷六百八◎学校部·小学目录刊校雠嫉
- ●卷六百九◎刑法部·总序定律令
- ●卷六百十◎刑法部·定律令
- ●卷六百十一◎刑法部·定律令第三
- ●卷六百十二◎刑法部·定律令第四
- ●卷六百十三◎刑法部·定律令第五
- ●卷六百十四◎刑法部·议谳
- ●卷六百十五◎刑法部·议谳第二
- ●卷六百十六◎刑法部·议谳第三
- ●卷六百十七◎刑法部·守法正直
- ●卷六百十八◎刑法部·平允平反
- ●卷六百十九◎刑法部·案鞫深文枉滥
- ●卷六百二十◎卿监部·总序选任
- ●卷六百二十一◎卿监部·司宗司宾监牧
- ●卷六百二十二◎卿监部·德望忠节清俭
- ●卷六百二十三◎卿监部·公正论荐
- ●卷六百二十四◎卿监部·智识
- ●卷六百二十五◎卿监部·邪佞贪冒废黜
- ●卷六百二十六◎环卫部·总序选任举职宠异
- ●卷六百二十七◎环卫部·忠节刚正谨慎
- ●卷六百二十八◎环卫部·奸佞迁黜虐害
- ●卷六百二十九◎铨选部·总序条制
- ●卷六百三十◎铨选部·条制第二
- ●卷六百三十一◎铨选部·条制第三
- ●卷六百三十二◎铨选部·条制第四
- ●卷六百三十三◎铨选部·条制第五
- ●卷六百三十四◎铨选部·条制第六
- ●卷六百三十五◎铨选部·考课
- ●卷六百三十六◎铨选部·考课第二
- ●卷六百三十七◎铨选部·公望平直振举
- ●卷六百三十八◎铨选部·不称谬滥贪贿
- ●卷六百三十九◎贡举部·总序条制
- ●卷六百四十◎贡举部·条制第二
- ●卷六百四十一◎贡举部·条制第三
- ●卷六百四十二◎贡举部·条制第四
- ●卷六百四十三◎贡举部·考试
- ●卷六百四十四◎贡举部·考试第二
- ●卷六百四十五◎贡举部·科目
- ●卷六百四十六◎贡举部·对策
- ●卷六百四十七◎贡举部·对策第二
- ●卷六百四十八◎贡举部·对策第三
- ●卷六百四十九◎贡举部·对策第四
- ●卷六百五十◎贡举部·应举
- ●卷六百五十一◎贡举部·清正谬滥
- ●卷六百五十二◎奉使部·总序达王命宣国威
- ●卷六百五十三◎奉使部·称旨
- ●卷六百五十四◎奉使部·奖恩名望廉慎知礼
- ●卷六百五十五◎奉使部·智识
- ●卷六百五十六◎奉使部·立功招抚
- ●卷六百五十七◎奉使部·机变
- ●卷六百五十八◎奉使部·才学论荐举劾
- ●卷六百五十九◎奉使部·敏辩
- ●卷六百六十◎奉使部·敏辩第二
- ●卷六百六十一◎奉使部·守节
- ●卷六百六十二◎奉使部·便宜请行绝域
- ●卷六百六十三◎奉使部·羁留死事
- ●卷六百六十四◎奉使部·失指辱命挫辱专恣受赂
- ●卷六百六十五◎内臣部·总序恩宠
- ●卷六百六十六◎内臣部·贤行荐贤忠直才识
- ●卷六百六十七◎内臣部·将兵监军立功事
- ●卷六百六十八◎内臣部·翊佐规谏
- ●卷六百六十九◎内臣部·朋党恣横谴责贪货
- ●卷六百七十◎内臣部·诬构
- ●卷六百七十一◎牧守部·总序选任
- ●卷六百七十二◎牧守部·褒宠
- ●卷六百七十三◎牧守部·褒宠第二
- ●卷六百七十四◎牧守部·公正
- ●卷六百七十五◎牧守部·仁惠
- ●卷六百七十六◎牧守部·教化
- ●卷六百七十七◎牧守部·能政
- ●卷六百七十八◎牧守部·兴利劝课
- ●卷六百七十九◎牧守部·廉俭
- ●卷六百八十◎牧守部·静理推诚
- ●卷六百八十一◎牧守部·谣颂感瑞
- ●卷六百八十二◎牧守部·遗爱
- ●卷六百八十三◎牧守部·遗爱第二
- ●卷六百八十四◎牧守部·条教课最
- ●卷六百八十五◎牧守部·忠第一
- ●卷六百八十六◎牧守部·忠第二
- ●卷六百八十七◎牧守部·礼士旌表
- ●卷六百八十八◎牧守部·荐贤爱民
- ●卷六百八十九◎牧守部·威严革弊
- ●卷六百九十◎牧守部·强明
- ●卷六百九十一◎牧守部·智略
- ●卷六百九十二◎牧守部·招辑
- ●卷六百九十三◎牧守部·武功
- ●卷六百九十四◎牧守部·武功第二
- ●卷六百九十五◎牧守部·刺举
- ●卷六百九十六◎牧守部·修武备
- ●卷六百九十七◎牧守部·酷虐
- ●卷六百九十八◎牧守部·懦劣失政专恣
- ●卷六百九十九◎牧守部·枉滥谴让
- ●卷七百◎牧守部·贪黩
- ●卷七百一◎令长部·总序选任褒异公正
- ●卷七百二◎令长部·能政遗爱课最
- ●卷七百三◎令长部·教化感化劝课
- ●卷七百四◎令长部·仁惠静治廉俭
- ●卷七百五◎令长部·明察折狱武功屏盗屈才
- ●卷七百六◎令长部·强毅
- ●卷七百七◎令长部·酷暴黜责贪黩
- ●卷七百八◎宫臣部·总序选任
- ●卷七百九◎宫臣部·正直
- ●卷七百十◎宫臣部·辅导
- ●卷七百十一◎宫臣部·文学
- ●卷七百十二◎宫臣部·规讽
- ●卷七百十三◎宫臣部·规讽第二
- ●卷七百十四◎宫臣部·规讽第三
- ●卷七百十五◎宫臣部·忠於所事
- ●卷七百十六◎幕府部·縂序
- ●卷七百十七◎幕府部·知识
- ●卷七百十八◎幕府部·才学
- ●卷七百十九◎幕府部·公正
- ●卷七百二十◎幕府部·谋画
- ●卷七百二十一◎幕府部·谋画第二
- ●卷七百二十二◎幕府部·礻卑赞二
- ●卷七百二十三◎幕府部·规讽
- ●卷七百二十四◎幕府部·武功
- ●卷七百二十五◎幕府部·尽忠
- ●卷七百二十六◎幕府部·辟署
- ●卷七百二十七◎幕府部·辟署第二
- ●卷七百二十八◎幕府部·辟署第三
- ●卷七百二十九◎幕府部·辟署第四
- ●卷七百三十◎幕府部·连累
- ●卷七百三十一◎陪臣部·总序封邑
- ●卷七百三十二◎陪臣部·智识
- ●卷七百三十三◎陪臣部·智识第二
- ●卷七百三十四◎陪臣部·智识第三
- ●卷七百三十五◎陪臣部·智识第四
- ●卷七百三十六◎陪臣部·智谋
- ●卷七百三十七◎陪臣部·荐贤
- ●卷七百三十八◎陪臣部·为政知礼
- ●卷七百三十九◎陪臣部·忠义
- ●卷七百四十◎陪臣部·规讽
- ●卷七百四十一◎陪臣部·规谏第二
- ●卷七百四十二◎陪臣部·规讽第三
- ●卷七百四十三◎陪臣部·规讽第四
- ●卷七百四十四◎陪臣部·有词
- ●卷七百四十五◎陪臣部·有词
- ●卷七百四十六◎陪臣部·公正死节
- ●卷七百四十七◎陪臣部·失礼奢僭专恣
- ●卷七百四十八◎陪臣部·交争变诈贼害
- ●卷七百四十九◎陪臣部·构患
- ●卷七百五十◎陪臣部·奔亡
- ●卷七百五十一◎总录部·总序孝
- ●卷七百五十二◎总录部·孝第二
- ●卷七百五十三◎总录部·孝第三
- ●卷七百五十四◎总录部·孝第四
- ●卷七百五十五◎总录部·孝第五
- ●卷七百五十六◎总录部·孝第六
- ●卷七百五十七◎总录部·孝感
- ●卷七百五十八◎总录部·忠
- ●卷七百五十九◎总录部·忠第二
- ●卷七百六十◎总录部·忠义
- ●卷七百六十一◎总录部·忠义第二
- ●卷七百六十二◎总录部·忠义第三
- ●卷七百六十三◎总录部·忠烈死节
- ●卷七百六十四◎总录部·义烈
- ●卷七百六十五◎总录部·攀附
- ●卷七百六十六◎总录部·攀附第二
- ●卷七百六十七◎总录部·儒学
- ●卷七百六十八◎总录部·儒学第二
- ●卷七百六十九◎总录部·自述
- ●卷七百七十◎总录部·自述第二
- ●卷七百七十一◎总录部·世官
- ●卷七百七十二◎总录部·志节
- ●卷七百七十三◎总录部·幼敏
- ●卷七百七十四◎总录部·幼敏第二
- ●卷七百七十五◎总录部·幼敏第三
- ●卷七百七十六◎总录部·名望
- ●卷七百七十七◎总录部·名望第二
- ●卷七百七十八◎总录部·高尚
- ●卷七百七十九◎总录部·高尚第二
- ●卷七百八十◎总录部·博识
- ●卷七百八十一◎总录部·节操
- ●卷七百八十二◎总录部·荣遇
- ●卷七百八十三◎总录部·世德兄弟齐名
- ●卷七百八十四◎总录部·寿考
- ●卷七百八十五◎总录部·守道
- ●卷七百八十六◎总录部·博学
- ●卷七百八十七◎总录部·德行
- ●卷七百八十八◎总录部·智智识
- ●卷七百八十九◎总录部·知几
- ●卷七百九十◎总录部·知几第二
- ●卷七百九十一◎总录部·知贤
- ●卷七百九十二◎总录部·慕贤思贤
- ●卷七百九十三◎总录部·长者
- ●卷七百九十四◎总录部·知礼
- ●卷七百九十五◎总录部·先见
- ●卷七百九十六◎总录部·先见第二
- ●卷七百九十七◎总录部·博物
- ●卷七百九十八◎总录部·勤学
- ●卷七百九十九◎总录部·强记
- ●卷八百◎总录部·敏捷
- ●卷八百一◎总录部·义
- ●卷八百二◎总录部·义第二
- ●卷八百三◎总录部·义第三
- ●卷八百四◎总录部·义第四
- ●卷八百五◎总录部·高洁弃官
- ●卷八百六◎总录部·贤德
- ●卷八百七◎总录部·知言清廉辞赏
- ●卷八百八◎总录部·远名避嫌嫉恶
- ●卷八百九◎总录部·隐逸
- ●卷八百十◎总录部·隐逸第二
- ●卷八百十一◎总录部·游学
- ●卷八百十二◎总录部·富好
- ●卷八百十三◎总录部·退迹
- ●卷八百十四◎总录部·让
- ●卷八百十五◎总录部·诚感
- ●卷八百十六◎总录部·训子
- ●卷八百十七◎总录部·训子第二
- ●卷八百十八◎总录部·知子
- ●卷八百十九◎总录部·知子第二
- ●卷八百二十◎总录部·立祠
- ●卷八百二十一◎总录部·崇释教
- ●卷八百二十二◎总录部·尚黄老
- ●卷八百二十三◎总录部·清谈蕴藉
- ●卷八百二十四◎总录部·名字
- ●卷八百二十五◎总录部·名字第二
- ●卷八百二十六◎总录部·品藻
- ●卷八百二十七◎总录部·品藻第二
- ●卷八百二十八◎总录部·论荐
- ●卷八百二十九◎总录部·论议
- ●卷八百三十◎总录部·论议第二
- ●卷八百三十一◎总录部·规讽
- ●卷八百三十二◎总录部·规讽第二
- ●卷八百三十三◎总录部·词辩
- ●卷八百三十四◎总录部·词辩第二
- ●卷八百三十五◎总录部·性质质朴讷鬼陋
- ●卷八百三十六◎总录部·养生
- ●卷八百三十七◎总录部·文章
- ●卷八百三十八◎总录部·文章第二
- ●卷八百三十九◎总录部·文章第三
- ●卷八百四十◎总录部·文章第四
- ●卷八百四十一◎总录部·文章第五
- ●卷八百四十二◎总录部·知人
- ●卷八百四十三◎总录部·知人第二
- ●卷八百四十四◎总录部·守官
- ●卷八百四十五◎总录部·膂力
- ●卷八百四十六◎总录部·善射
- ●卷八百四十七◎总录部·勇
- ●卷八百四十八◎总录部·任侠
- ●卷八百四十九◎总录部·谏诤谋画
- ●卷八百五十◎总录部·器量
- ●卷八百五十一◎总录部·友悌
- ●卷八百五十二◎总录部·友悌第二
- ●卷八百五十三◎总录部·姻好
- ●卷八百五十四◎总录部·立言
- ●卷八百五十五◎总录部·旷达
- ●卷八百五十六◎总录部·知音
- ●卷一百五十七 ◎总录部·知音第二
- ●卷八百五十八◎总录部·医术
- ●卷八百五十九◎总录部·医术第二
- ●卷八百六十◎总录部·相术
- ●卷八百六十一◎总录部·笔札
- ●卷八百六十二◎总录部·起复
- ●卷八百六十三◎总录部·生日名讳为人後
- ●卷八百六十四◎总录部·仁
- ●卷八百六十五◎总录部·报恩
- ●卷八百六十六◎总录部·贵盛
- ●卷八百六十七◎总录部·内举自知
- ●卷八百六十八◎总录部·游宴
- ●卷八百六十九◎总录部·明
- ●卷八百七十◎总录部·救患
- ●卷八百七十一◎总录部·救患第二
- ●卷八百七十二◎总录部·讼冤
- ●卷八百七十三◎总录部·讼冤第二
- ●卷八百七十四◎总录部·讼冤第三
- ●卷八百七十五◎总录部·讼冤第四
- ●卷八百七十六◎总录部·方术
- ●卷八百七十七◎总录部·方正刚
- ●卷八百七十八◎总录部·计策
- ●卷八百七十九◎总录部·计策第二
- ●卷八百八十◎总录部·独行
- ●卷八百八十一◎总录部·交友
- ●卷八百八十二◎总录部·交友第二
- ●卷八百八十三◎总录部·形貌
- ●卷八百八十四◎总录部·荐举
- ●卷八百八十五◎总录部·以德报怨和解
- ●卷八百八十六◎总录部·游说
- ●卷八百八十七◎总录部·游说第二
- ●卷八百八十八◎总录部·游说第三
- ●卷八百八十九◎总录部·游说第四
- ●卷八百九十◎总录部·游说第五
- ●卷八百九十一◎总录部·游说第六
- ●卷八百九十二◎总录部·梦徵
- ●卷八百九十三◎总录部·梦徵第二
- ●卷八百九十四◎总录部·谣言
- ●卷八百九十五◎总录部·达命运命知亡日
- ●卷八百九十六◎总录部·复雠
- ●卷八百九十七◎总录部·改过悔过
- ●卷八百九十八◎总录部·治命
- ●卷八百九十九◎总录部·致政
- ●卷九百◎总录部·自荐干谒
- ●卷九百一◎总录部·公直直服义
- ●卷九百二◎总录部·贫安安贫
- ●卷九百三◎总录部·书信
- ●卷九百四◎总录部·书信第二
- ●卷九百五◎总录部·书信第三
- ●卷九百六◎总录部·疾疹禳厌假告
- ●卷九百七◎总录部·薄葬
- ●卷九百八◎总录部·工巧杂伎
- ●卷九百九◎总录部·穷愁忧惧
- ●卷九百十◎总录部·伪政
- ●卷九百十一◎总录部·伪政第二
- ●卷九百十二◎总录部·伪政第三
- ●卷九百十三◎总录部·伪政第四
- ●卷九百十四◎总录部·嗜酒酒失
- ●卷九百十五◎总录部·废滞
- ●卷九百十六◎总录部·偏执介僻褊急
- ●卷九百十七◎总录部·矜改节
- ●卷九百十八◎总录部·忿争诋讦
- ●卷九百十九◎总录部·雠怨
- ●卷九百二十◎总录部·雠怨第二
- ●卷九百二十一◎总录部·妖妄
- ●卷九百二十二◎总录部·妖妄第二
- ●卷九百二十三◎总录部·不忠不孝不睦
- ●卷九百二十四◎总录部·倾险诈伪餙非
- ●卷九百二十五◎总录部·谴累
- ●卷九百二十六◎总录部·愧恨忍耻
- ●卷九百二十七◎总录部·畏懦佞佛谗佞
- ●卷九百二十八◎总录部·好尚嗜好好丹术
- ●卷九百二十九◎总录部·不知谬举
- ●卷九百三十◎总录部·傲慢
- ●卷九百三十一◎总录部·枉横·短命
- ●卷九百三十二◎总录部·诬构
- ●卷九百三十三◎总录部·诬构第二
- ●卷九百三十四◎总录部·告讦
- ●卷九百三十五◎总录部·构患
- ●卷九百三十六◎总录部·吝啬躁竞
- ●卷九百三十七◎总录部·奸佞
- ●卷九百三十八◎总录部·奸佞怨刺
- ●卷九百三十九◎总录部·讥诮
- ●卷九百四十◎总录部·不嗣患难
- ●卷九百四十一◎总录部·残虐酷暴殃报
- ●卷九百四十二◎总录部·黩货祸败
- ●卷九百四十三◎总录部·不谊
- ●卷九百四十四◎总录部·佻薄
- ●卷九百四十五◎总录部·巧宦附势朋党
- ●卷九百四十六◎总录部·失礼奢侈厚葬
- ●卷九百四十七◎总录部·诙谐庾词
- ●卷九百四十八◎总录部·逃难
- ●卷九百四十九◎总录部·逃难亡命
- ●卷九百五十◎总录部·咎徵
- ●卷九百五十一◎总录部·咎徵第二
- ●卷九百五十二◎总录部·忌害交构交恶
- ●卷九百五十三◎总录部·伤感不遇困辱
- ●卷九百五十四◎总录部·寡学虚名妄作愚暗
- ●卷九百五十五◎总录部·知旧赠遗孤
- ●卷九百五十六◎外臣部·总序种族
- ●卷九百五十七◎外臣部·国邑
- ●卷九百五十八◎外臣部·国邑第二
- ●卷九百五十九◎外臣部·土风
- ●卷九百六十◎外臣部·土风第二
- ●卷九百六十一◎外臣部·土风第三
- ●卷九百六十二◎外臣部·官号才智贤行
- ●卷九百六十三◎外臣部·封册
- ●卷九百六十四◎外臣部·封册第二
- ●卷九百六十五◎外臣部·封册第三
- ●卷九百六十六◎外臣部·继袭
- ●卷九百六十七◎外臣部·继袭第二
- ●卷九百六十八◎外臣部·朝贡第一
- ●卷九百六十九◎外臣部·朝贡第三
- ●卷九百七十◎外臣部·朝贡第三
- ●卷九百七十一◎外臣部·朝贡第四
- ●卷九百七十二◎外臣部·朝贡第五
- ●卷九百七十三◎外臣部·助国讨伐
- ●卷九百七十四◎外臣部·异
- ●卷九百七十五◎外臣部·褒异第三
- ●卷九百七十六◎外臣部·褒异第三
- ●卷九百七十七◎外臣部·降附
- ●卷九百七十八◎外臣部·和亲
- ●卷九百七十九◎外臣部·和亲
- ●卷九百八十◎外臣部·通好
- ●卷九百八十一◎外臣部·盟誓
- ●卷九百八十二 ◎外臣部·征讨
- ●卷九百八十三◎外臣部·征讨第二
- ●卷九百八十四◎外臣部·征讨第三
- ●卷九百八十五◎外臣部·征讨第四
- ●卷九百八十六◎外臣部·征讨第五
- ●卷九百八十七◎外臣部·征讨第六
- ●卷九百八十八◎外臣部·备御
- ●卷九百八十九◎外臣部·备御第二
- ●卷九百九十◎外臣部·备御第三
- ●卷九百九十一◎外臣部·备御第四
- ●卷九百九十二◎外臣部·备御第五
- ●卷九百九十三◎外臣部·备御第六
- ●卷九百九十四◎外臣部·备御第七
- ●卷九百九十五◎外臣部·交侵
- ●卷九百九十六◎外臣部·译纳质责让
- ●卷九百九十七◎外臣部·状貌技术勇鸷悖慢怨怼残忍
- ●卷九百九十八◎外臣部·奸诈
- ●卷九百九十九◎外臣部·入觐
- ●卷一千◎外臣部·强盛
『册府元龟』●卷六百三十六◎铨选部·考课第二
- 本章共 9.65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铨选部·考课第二
唐德宗建中二年六月门下侍郎平章事卢杞奏准六典中书舍人给事中充监中外官考使重其事也。今者有知考使无监考使伏望依前置监中外官考使依奏。
贞元元年九月以刑部尚书关播吏部侍郎班宏为校内外官考使。
十二月制六品以下本州申中上考者纳钱一千文市笔墨朱胶等者元置五分生利吏部奏见用有馀自今以後其外官考钱并请勒停依奏。
二年九月考功奏校京官外官考使准旧例差定闻奏敕其校考使宜停其考课付所司准式校定。
三年五月敕以停减天下官员其停官计日成考两考准旧成资准常式两考以下至来年五月三十日处分。
四年正月一日制户口增加田畴广辟者长吏加一阶县令减选优与处分其额内官勿更注拟见任者三考勒停。
五年正月司勋员外郎判考功赵宗儒复行贬考之令自至德已来考绩失实朝官刺史悉以中上考褒之善恶不别及是右司郎中独孤良器殿中侍御史杜伦各以过犯免官尚书右丞裴郁御史中丞卢亻召考之中上宗儒抗令。又贬良器及伦考居中中。又秘书少监郑€逵考其同官孙昌裔入上下宗儒覆按其考降入中上以€逵褒进失中考之中以儆之。又刺史其课效考之中上者不过五十人馀贬入中中褒贬稍明人知戒惧帝善之迁考功郎中。
六年六月三日考功奏准天宝七载六月敕内外官初考无赴上日末考不具得替便注破不在校限。
是月。又奏诸使下兼宪官及检校郎官并诸色官充职掌者并仰本使每年具在使功课兼具考第申省。
十一月制守宰之任弊在数更自今刺史县令以四考为限。
七年八月考功奏准考课令诸司官皆据每年功过行能定其考第及准开元天宝以前敕朝官每司有中上考亦有中中考自三十年来诸司并一例申中上考。且课绩之义不合雷同事久因循恐废朝典自今以後诸司朝官皆须据每年功过行能仍比类格文定其降以书考第不得一例申中上考应诸司长官书考不当三品已上具御牒上中书门下四品以下依格令各准所失轻重考。
是月考功奏准诸司官皆据功过定其考等自至德後一切悉申中上考今请覆其能否以定降从之自谏议大夫给事中郎官有书中中考者尚书左丞赵退翁言前荐果州刺史韦诞坐赃废请降其考校考使吏部尚书刘滋以退翁能言其过奏中上考。
十二月校外官考使奏准考课令三品以上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奏取裁注云:亲王及大都督亦同伏详此文则职位崇重考绩褒贬有司皆合上奏今缘诸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及上中下都督都护等有带节度观察使者方镇既崇名礼当异每岁考绩亦请奏裁其非节度观察州府长官有带台省官者请不在此限。
八年七月右仆射崔宁书兵部侍郎刘乃上下考刑部侍郎兼京官校考使班宏正议曰:今夷荒靖难专在节度尺籍伍符不校省司夫上多虚美之名下开趋竞之路上行阿容下必朋党因削去之乃谢之曰:乃虽不敏敢掠一美以徼二罪乎!
十月以刑部尚书刘滋为校外官考使吏部侍郎杜黄裳为校京官考使给事中李选宜监京官考中书舍人郑瑜宜监外官考。
九年七月制县令以四考为限无替者宜至五考。
十年二月刑部奏准建中元年正月十七日敕诸州府五品以上正员及额内上佐宜四考停其左降官不在此限者五品左降官既不许停禄料六品以下未复资已经四考者未量移间其禄料伏望亦许准给敕下禄料宜准天宝六载七月十四日敕处分馀依常式。
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考功奏自今以後应注考状但直言某色行能某色异政某色树置某色劳效推断某色狱纠举某色事便书善恶不得更有虚美闲言其中以下考亦各言事状并不得失於褒贬如违据所失轻重准令降书考官考。又奏自今以後其有政能卓异清苦绝伦者不在止於上下考限依奏。又奏据宝应二年敕御史台分察使及诸道观察使访察官吏善恶功过稍大事当奏闻者每年九月三十日具状报考功功过虽小理当惩劝者按成即报考功至校日参验事迹以为殿最伏以近日功过都不牒报今後诸司不申报者州府本判官便与下考在京诸司追节级科处本判官校课日量事大小黜陟敕旨从之。
穆宗元和十五年正月即位十二月尚书考功员外郎权判郎中事李渤校定京官考请行黜上言曰:宰臣萧俛文昌崔植等当陛下君临之初首任宰相安危理乱决在此时况陛下思天下和平敬大臣礼功故未有昵比左右侈满自贤之心而宰相之权宰相之事陛下一以付之实宣化理千载一遇之时也。此时。若失恐更无时而俛等上不能推至公明诚陈先王道德以谐君心。又不能正色匪躬振举旧法复百司之本则教化不立矣。臣闻政之废兴在於赏罚俛等作相已来未闻奖一人德义举守官奉公者使天下在官之徒有所劝。又不能黜一人职事不理持禄养交者使尸禄之徒有所惧如此则刑法不立矣。邪正莫辨混然无章教化不行赏罚不设天下之事复何望哉!一昨陛下畋游幸骊山宰相与翰林学士是陛下股肱心腹宜皆知之俛等不能先事未形忘躯恳谏而使陛下有忽谏之名流於史册是陷君於过也。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若俛等言不行计不从须奉身疾退不宜尸素於化源进退戾也。何所避辞其萧俛文昌崔植三人并翰林学士杜元[A13C]等并请赐考中下御史大夫李绛左散骑常侍张惟素右散骑常侍李益等谏幸骊山郑覃等谏畋游是皆恐陛下行幸道途渐远自此恣情无度。又思马有衔橛不测之变风寒生疾之忧急奏无所诣国玺委妇人中幸之手纟等能率御史继以两省官大谏於朝有恳激事君之礼可以诫无言者其李纟张惟素李益三人请赐上下考外特与迁官以彰陛下优忠赏谏之美其崔元略冠供奉官之首合考上下缘与于上下考于以犯赃处死准令须降请赐考中中大理卿许季同任使于韦道冲韦正牧皆以犯赃或左降或处死合考中下然顷陷刘辟之乱弃家归朝忠节明著今宜以功补过请赐考中中少府监裴通职事修举合考中上以其请追封所生母而舍嫡母是明罔於君幽欺其先请赐考中下伏以昔者宰夫入寝擅饮师旷李调今愚臣守官请书宰相翰林学士下考上优圣运下振颓纲故臣惧不言之为罪不惧言之为罪也。今其三品官考伏缘限在今月内进取先具如前其四品已下官绩具条流闻奏状入留中不下未几渤以坠马伤足请告中书门下帖刑部郎中冯宿权判考功宿以宰臣及三品已下官故事内校遂别封以进翰林学士职居内署事莫得知请依尚书上考谏官御史亦请仍旧并书中上考乃与李渤所奏异矣。国朝考课令凡校考以一年善恶为上下郎中校京官四品以下得随事黜三品以上通名清望官每岁进名内定不在有司渤虽欲振举官业然事无故实。又通举佗年事以定褒贬不达者以为朝廷盛事帝虽甚怒而宰相等引过救解然後得免焉寻出为处州刺史。
长庆元年正月制自今郡守恪奉诏条清廉可纪四考与转。
李渤为考功员外郎穆宗初书宰相等下考长庆元年五月贬渤为处州刺史渤既请书宰臣等下考时人以宰辅旷官不上疏陈列而越职钓奇非尽事君之道至是杜元[A13C]等奏渤卖直沽名动多狂躁遂出之。
文宗太和元年正月敕诸道节度观察使去任日宜具交割状仍限新人到任一月日分析闻奏并报中书门下据新旧状磨勘闻奏以凭殿最。
二年十月吏部侍郎杨嗣复李宗闵书员外杨虞卿考上下至是左仆射平章事王播判云:据杨员外课绩事有司准敕见今推穷并未申奏其间得失须候圣裁遽此直书岂为至敬所书考待进止。
六年七月敕今後诸州五品长为推知者推知正授通计六考满停其勒留官未满六考停给课料者准此给。
七年七月中书门下奏应诸州刺史除授序迁须凭显效。若非责实无以劝人近者受代归朝皆望超擢在郡理绩无繇尽知或自陈制置事条固难取信或别求本道荐状多是狥
情将明典章在名实伏请自今以後刺史得替待去郡一个月後委知州上佐及录事参军各下诸县取耆老百姓等状如有兴利除害惠及生人廉洁奉公肃清风教者各具事实申本道观察使简勘得实具以事条录奏不得更为文饰其文状仍与观察判官连署如事无可称者不在荐限仍望委度支盐铁分巡院周访察各申报本使录事如除授後访知所举不实观察判官分巡院及知州上佐等并停见任一二年不得叙用如缘在郡赃私事发别议处分其观察使奉取进止所冀吏皆禀法人获安迁擢之时更无滥授制从之。
八月制考课之法前王所重盖以综吏理励精政途名实苟违将何沮劝宜准故事置内外知考使兼令中书舍人给事中各一人监考。
九月以吏部尚书令狐楚为校内官考使中书舍人崔郸为监内官考使以兵部尚书王起为校外官考使以给事中高铢为监外官考使行旧典也。
开成四年六月河阳节度使李执方奏管内县令有才经一考已替者失考绩黜陟之义请无犯者留至三考从之。
宣宗会昌六年五月制刺史交代之时非因灾大郡走失七百户已上小郡走失百户已上者三年不得录使兼不得更与理人官增加一千户已上者与超资迁改仍令观察使审勘诣实闻奏如涉虚妄本判官重加惩责。
太中元年正月制曰:守宰亲人职当抚字三载考绩著在格言贞元之中频有明诏县令五考方得改移近者因循都不遵守诸州或得三考畿府罕及二年以此字人。若为成政道途郡吏有迎送之劳乡里庶民无苏息之望自今须满三十六个月永为常式。
六年七月考功奏近年诸州府及百司官长所书考第寮属并不得知黜之间莫辨当否自今以後书考後但请勒各牒於本司本州悬於本司本州之门三日其外县官则当日下县如有黜不当便任敷陈其考第须便改正然後申省如勘覆之後事无乖谬则论告之人亦必惩殿。又准考课令凡官人申考状不得过两纸刺史县令至於赋税毕集判断不滞户口无逃散田亩守常额差科均平廨宇修饰馆驿如法道路开通如此之类皆是寻常职分不合计课自今已後但云:所勾当常行公事并无败阙即得准职分无失及开田招户辨狱雪冤及新制置之事则任录其事繇申上亦须简要不得繁多。又近年以来刺史皆自录课绩申省矜者则张皇其事谦退者则缄默不言自今以後其巡内刺史请并委本道观察使定其考第然後录申本州不得自录课绩申省。又州府申官人覆得冤狱书殊考者其元推官人多不惩殿或云:书下考至时。又不提举请自今以後书辨狱官人殊考日便须书元推官下考如元推官自以为屈任经廉使及台省陈论其官人先有殿犯官长断云:至书考日与下考者如至时不举其本州判官当书下考其所申到下考省司校其所犯如与令式相符便校定申奏至敕下後并须各牒州府。又近日诸州府所申令录课绩至两考三考以後并须重具从前功课申省以冀褒省司或简勘不精便有侥倖自今以後不得取更具从前功绩申上。又近日诸州府所申考解皆不指言善最或漫称考秩或广说门资既耻令文实为繁弊自今以後如有此色并请准令降其考第。又准考课令在中上以上每进一等加禄一季中中者守本禄中下以上每退一等夺禄一季准令以此惩劝事在必行近年以来与夺几废或有申请之处则言无本色可支徒挂簿书竟无给与今案仓库令支给粮禄皆以当处正仓{公儿}无仓之处则申省随近有处支给。又无者听以税物及和籴屯收等物充令式昭然不合隳废自今以後每省司校考毕符牒到州後仰当时便具降与夺事繇申请如违令式不举明者其所繇官请夺俸禄一季其已去任官进夺禄事并请准令式处分。又准考课令官人因加户内及劝田农并缘馀功进考者於後事。若不实纵经恩宥其考皆从追改追改之事近皆不行自今以後并请准令式处分其因此得官者仍请追夺。又诸道所申考解从前十月二十五日到都省都省开拆郎官押尾後至十一月末方到本司开拆多时情故可见自今以後伏请准南曹及礼部举选解例直送当司开拆。又从前以来应得考之人并给考牒以为凭据近年考使容易给牒不一或一人考牒数处请给或数年之後方始请来自今以後校考敕下其得殊考及上考人省司便据人数一时与修写考牒请准吏部告身及礼部春官牒每人各出钱收赎其得殊考者出一千文上考者出五百文其钱便充写考牒纸笔杂用以前件事条等或出於令文或附以近敕酌情揣事不至乖张谨并条例进上伏乞宣付中书门下请更参详苟俾至公乞赐收采仍请三年一度准举选格例修定颁下敕考功所条流校考功事颇谓详悉唯一件难便允从近日俗尚矜能人少廉耻。若榜门许其论告则自此必长纷争当否之间固有公议其一件宜落下馀依奏。
懿宗咸通四年正月大赦节文邦伯之任郡守之官比遣颁条当求共理近,或不终年限非时多议替移其政未成在理难责自此委中书待其三考方可再迁免吏民迎送之劳表能否降之道除烦就省无尚於斯。
十四年考功员外郎王徽以旧例考簿上中下字朱书吏缘为奸多有揩改请以黑书从之。
昭宗天元年四月制刺史县令有劝课农桑招复户口一倍已上於前者委本道观察使条件奏闻当加进陟如贪堕不理害及於人者速使停替。
後唐明宗天成元年十月吏部侍郎卢文纪上言请内外文武臣寮每岁有司明定考校将相乞回御笔以行黜陟流下中书门下商量宰臣奏请施行从之是月尚书考功条奏格例如後一准考课令诸内外文武官九品以上每年当司长官考其属官应考者皆具录一年功过行能议其优劣定九等考第京官九月三十日已前校定外官去京一千五百里内八月三十日已前校定三千里内七月三十日已前校定五千里内五月三十日已前校定七千里内三月三十日已前校定万里内正月三十日已前校定本州定讫京官十月一日送簿外官朝集使送限十月二十五日已前到京考後功过并入来年无长官次官考县令已下及关镇戍官岳渎令并州考津非隶监者亦州考一准考课令诸每年考簿集日考司校勘色别为簿具言功过京官三品已上及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平章事奏裁(亲王及五大都督府亦同)四品已下及馀外官并使人量定闻奏上考下考奏单数仍略状进中考并单名录奏一准考课令诸每年尚书省诸司得州牧刺史县令政有殊功异行及祥瑞灾蝗户口赋役增减当界丰俭盗贼多少并录送考司一准考课令诸官人景迹功过应附考者皆须实录其前任有犯私罪断在今任者同见任法即改任应计前任日为考者功过并附其状不得过两纸州县长官须言户口田地者不得过三纸注考正之最一最已上有四善为上上一最已上有三善或无最而有四善为上中一最已上有二善或无最而有三善为上下一最已上有一善或无最而有二善为中上一最已上或无最而有一善为中中职事粗理善最不闻为中下爱憎任情处断乖理为下上背公向私职务废阙为下中居官謟诈及贪浊有状之类为下下。若於善最之外别有可嘉及罪虽成殿而情状可矜或虽不成殿而情状可责者省校之日皆听考官临时量定一准考课令诸官人因加户口及劝课农桑并缘馀功进考者於後事。若不实纵经恩降皆从追改一准式校京官考限来年正月内外官考限二月内者所司至三月内申奏了毕伏以书校内外官考课逐年申送考簿各有程期近年已来诸道州府及在京诸司所送考解多是稽违自今後所申送考簿如违格限二十日不到其本判官并录事参军伏请各罚一百直本典勾官请委本道科责如违一月日已上不申到者本判官伏请罚二百直录事参军量殿一选本典勾官请委本道重加惩断在京诸司如违格限不关牒到者其本行人吏牒报御史台请行追勘决责一准格应所使阙县令计日成四考馀官计日成三考阙今後州县官等并许终三十个月成三考自上官後至年终但满一百八十日便与成头考次二年即须两考满足如头考第二考全足即许计日成尾考方与三十个月事理合同如过月限无替人到准上条处分者伏以每年书校官员考课格限则显有旧条授上则难为定制但以每月之内皆有除移今准格。且以六月内上为准一应申校内外六品已下赴选官员考课准格自上任後但满一百八十日便与成头考年终非书考时须至来年准格书校时并申两考如六月已前直至正月到任者自上任日至校考时头考日足即为後功过并入来年如至书校时头考欠日未成资考亦至来年准格书校时并申两考如六月已後至年终上者并至准格日收计一考有剩日不在重使之限一应经考後合收次年以一周岁为限如未满一年停替者但及二百四十日与成如欠一日不在收计限一应收尾考但经考後至去任时得及二百日与成如欠日不在收计限如过月限无替人到并准上条处分一应申校内外赴选官员考课头考须具到任年月日自上以来功过第二考须具经考已後课绩不得重叠计功其末考须具得替年月日比类申降一应申校内外六品以下官员考第以去京地里远近逐年书校申送考解各有程期今後应内外赴选官员考第既准格依限逐年比校即不合更将州府及本司考牒为据其有已前罢任官员不计年限考第未经省校者如有州府及本司考词考牒全备者欲据在任年月日简勘省司给与牒知如在任之时州府及本司向来元不曾校给牒只於牒繇历子内批出考数者欲与简勘解繇历子内不竖过犯称在任日并无公事遗阙证验分明亦据在官年月日给与牒知如简勘无凭者不在给牒之限其今年各准格赴集选人便合请给省校考牒直至南曹受纳告亦给已并许经所司投状简勘出给其考牒。又准格须奏下当年内出给如隔年者不在行使之限如或实有事故年内请给故难请自今後当年奏下敕考许至来年内请给如更违格限请一年与殿一选如至三年外不请给者所司不在出给之限其已前校奏下内外赴选官员考课其间有未曾请给考牒者并合投状请给以备选曹磨勘如将来选人今任考第依前故违格条不经省司勘校给牒及已曾奏校下敕考不曾给考牒者南曹不在简勘判成之限一应申校内外官员考课文解须依格限到省如申发後其间或有非时事故停任省司无以得知请委本判官并录事参军专切提举具事繇申省以凭点简录奏一准故事校考旧条内外官员并校之时诸道差朝集使应考内即差中书舍人给事中监考伏自校勘不行往例全废自今後省校之时伏请中书门下选差清望官两员监校内外官员考课便同点简申奏其合经过中书门下两省准例各供宣黄请守旧规以为永制一应繇校内外官寮考课如有过犯便降书下考如在任之日於常课之外别有异绩可称比之上下考如诸道州府及在京诸司固违格条不具录在任事绩功过依限比校申牒到省其本判官并录事参军及在京诸司本行并请准前殿罚一应诸司诸色流外职掌人等准令本司量其行能功过立四等考第而勉进之今状请准新定格内条件逐年依限投状各具在职功过书校考第简勘录奏应诸司令史及勒留官丁忧不计有官无官并一百日後举追如愿终丧不在追限除丁忧年一考不附奏次年便许选数赴集其丁忧人仍牒考功及南曹终丧者计三年忧诸色选人使上考减选其下考并合殿选并注令录铨曹勘验只凭考功报简多有差错今请每年考功申校上考及下考敕下後请具单名牒门下省及申三铨关报南曹以凭勘会并须九月已前报毕敕旨从之。
三年四月祠部郎中王承弁请明书两班考课显示惩劝时两班考绩虚有其名皆以恪勤匪懈清慎明著为词久无其实承弁虽奏终不改定。
长兴四年五月中书奏准天成元年五月二十七日敕诸使府两税徵科详断刑狱校官吏考课合是观察判官专判其一州诸县徵官纠辖提举合是录事参军本职今後观察判官录事参军较量所属州县官吏据每年徵科程限刑狱断遣户口增减据州县申报仔细磨勘诣实然後於本官牒内据事件收竖如官吏考课一一事实其判官录事参军候考满日并与酬奖别加职任如考课不实亦行殿罚如有水旱灾伤处许奏听敕旨从之。
末帝清泰二年四月宰臣张延朗奏州县官徵科赏罚例县令录事参军正官一年依限徵科了绝加阶二年依限与试衔三年总及限与服色如摄令一年内了绝仍摄二年三年内总及限与真命主簿一年二年如县令条三年总了别任使本判官一年加阶二年改试衔三年转官本曹官省限内了绝与试衔转官诸节级三年内总了绝与赏钱三十千其赏罚依天成四年五月五日敕从之。
九月尚书考功上言今年五月中翰林学士程逊所上封事内请自宰相百执事外镇节度使刺史应系公事官逐年书考较其优劣以前件考课究寻台阁深远岁年。若议兴行宜凭往制具繇中书门下宰臣判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本司自合将条格故实详参更简寻远敕条奏定为悠久缘本司公事遂简寻。《唐书》六典会要考课令书考第从之。
三年五月右街使兼判尚书考功郝琼上言去年五月诏中外官员自宰臣节度使已下并逐年书考课计官员千馀当司人吏四人二人赴官。又公用不足乞依三铨例当司归司官逐月交赐纸笔粮钱诏考功人吏两人依三铨例给及春冬衣两分诸司不得为例。
晋高祖天福二年正月敕外官内官陈力实关於共理或出或处藉才难执於常规近睹朝臣偶除外任三年替罢之後再来拟官之时不计新职之勤劳惟循旧官之资历比藉济翻成滞淹宜别立於规绳贵各期於激励宜今後应朝臣中有藉材特除外任者秩满无遗阙将来拟官之时在外一任同在朝一任进其就便自求外职及不是特达选任者不在此限。
六年五月诏曰:王者行考绩之文重为政之本。若存功课自有旌酬或仗钺守方著安民之术或剖符刺部彰恤物之仁凡著政声悉闻朝听迩者数州百姓举留本部长官遂涉道途径趋京阙皆陈善治并述公清或指使而方来或感激而自至劳烦行役妨废耕耘言念苦辛倍深轸悯今後岳牧善政委倅二官条件奏陈必当旌别勤劳审详课最如不愆於名实固无[A092]於渥恩。
少帝开运元年八月诏曰:向者朝廷无事经费尚多今则师旅方兴支赡尤广必资国力以济军需近以四海灾伤频年饥馑赋租减少亏悬帑藏不充公私重困今岁三时不害百用成所在流民渐闻归业商旅之人稍众山泽之利咸通郡邑徵科自然容易务场课额必有增盈较量之间断可知矣。牧宰之任选擢非轻至於阜俗康民丰财益国乃为本职固合用心苟能一一躬亲孜孜临莅必绝滞凝之事兼除侥倖之门副我忧勤显尔政绩将求课最须设科条况藩侯郡守等皆是良臣各膺重委尽倾诚恪以奉国朝式当倚注之时宜示劝惩之道应天下诸州各以系省钱秋夏徵科为帐籍一季一奏一年赋税及限更委在任一年次年。又不稽逋听三周年为满三年皆得办事即与别议陟迁如或才到任所课绩不前亦当即时罢替其间灾之地须明具敷陈审其虚真别有处分於戏朕缵承大业于兹三年虔奉基局不敢失坠兢兢业业。若履春冰小信未孚咎徵斯降旱蝗相继连岁为灾兵革未宁四方多事下惭黔首仰愧苍穹所赖将相公卿元戎郡守或先朝宿旧或当代英贤送往事居始终如一分忧共治诚节弥坚倚赖既深倾输亦至必能为国尽忠临事公勤不更假於指纵固自知其陈力凡百有位宜体朕怀。
汉隐帝乾二年太子中允侯仁宝上言诸州府长吏劝课农桑随户人力胜栽莳桑枣小户岁十本至二十本中户三十至四十大户五十至一百如能广栽不限本数种讫本县令佐亲省之计数得替时交与受代者仍於历子内批书省司以为考课。
三年七月敕亲人之任务在安民经国之规必资徵赋至於招添户口增长税租减选加阶优有处分劝能行赏显降敕文迩来论课绩者甚多较虚实则未当外州批上历子南曹磨勘解繇空收招到编民莫见新添税额盖有拆居耕种各立户名或是避税逃移并未归业所以虚添农户无益官租考课涉名未尽其善宜令吏部南曹自今後及已前应有令佐招添点简出户口据数须本处户合徵税赋物数目於解繇历子内一一开坐批书方得准天福八年三月十日敕条施行如不合前後敕例不在施行之限。
周太祖广顺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敕节文其有省校考牒如是奏下後满三年不请给者宜令考功准先降敕文不在出给之限。
三年三月十四日敕起今後诸州府更有供申考簿违格限申到者本判官并录事参军各罚五十直其录事参军仍殿一选本勾押官典委本州并行科断如违程限一月已上不申到者仍令尚书考功催促候供申到考帐依例施行所有科罚准前处分。若是校考过时即与次年依格奏校。
是月尚书考功上言当司所纳诸道考课文帐准格每年十月二十五日已前考帐到京如违格限本处官吏各行殿罚其凤翔府自广顺元年十月节度移文为考帐全不详认格条遂申中书门下请勘今凤翔府称违格限二十馀日已决罚官典申到考帐当司准格违限不收敕凤翔考帐违限本府各以科徵其考帐省司特与考校起今後诸州府更有违限者本判官录事参军各罚五十直录事参军殿中选典押本处科断仍令省司依时催促。若校考过时即与次年校奏馀依前後格敕指挥。又敕州县官或特敕除授或非时有故停任员缺除官到任者缘赴任不拘期限申发考帐之时但满一周年便与依例书校一考申省如书校时少欠日月即与次年附帐申校不得漏落考第姓名如或有违罪本道书考官吏。
显德五年闰七月尚书考功奏奉新敕起今年正月一日後授官并以三周年为月限闰月不在其内者当司所书校内外六品下赴选官员考第今後以一周年校成一考如欠日不在计限满三周年校成三考如考满後未有替人在任更一周年与成第四考如欠日不在计限兼逐年须具到任年月日自上已来课绩功过第二考须具经考後课绩不得重叠计功其未考须具得替年月日比类降自今年正月一日已前授官到任者欲准格例三十个月书校三考今年正月一日後来授官到任者准新敕三周年为月限每一周年书校一考闰月不在其内所有诸道州府校考申发考帐及当司校奏各依前後格敕施行应诸司诸色流内出身人等准格并须待附申考近年不经奏考便至参选颇启倖门应在司见役人等自今後逐年起六月初一日後正身於所司投状请申校劳考省司据状却牒本司勘会补奏年月日敕甲头姓名见掌案分公事牒报省司将元状检勘同即与准例申校仍自此後须逐年九月已前校奏了毕不在更与隔年并书之限其考牒本无绫纸书写敕例今後每年奏下逐人给省牒一纸使大张纸书不在使绫纸及并年都给限据省校敕之日有公事在外差出不虚即本司杂事须具在职功过及出外事繇牒报考功不得有妨逐年书校如不与申牒其杂事令史量情科决仍殿一选如无故自不经省投状请奏校不在论诉之限者当司缘新敕促期限虑恐校考迟违今後应合校考人请起自五月一日正身投状限十日毕至七月三十日已前校奏了毕馀依元格施行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