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册府元龟》简介
- ●卷一◎帝王部·总序·帝系
- ●卷二◎帝王部·诞圣
- ●卷三◎帝王部·名讳
- ●卷四◎帝王部·运历
- ●卷五◎帝王部·创业
- ●卷六◎帝王部·创业第二
- ●卷七◎帝王部·创业第三
- ●卷八◎帝王部·创业第四
- ●卷九◎帝王部·继统第一
- ●卷十◎帝王部·继统第二
- ●卷十一◎帝王部·继统部三
- ●卷十二◎帝王部·中兴·告功
- ●卷十三◎帝王部·都邑
- ●卷十四◎帝王部·都邑第二
- ●卷十五◎帝王部·年号
- ●卷十六◎帝王部·尊号一
- ●卷十七◎帝王部·尊号第二
- ●卷十八◎帝王部·帝德
- ●卷十九◎帝王部·功业
- ●卷二十◎帝王部·功业
- ●卷二十一◎帝王部·徵应
- ●卷二十二◎帝王部·符瑞
- ●卷二十三◎帝王部·符瑞第二
- ●卷二十四◎帝王部·符瑞第三
- ●卷二十五◎帝王部·符瑞第四
- ●卷二十六◎帝王部·感应·神助
- ●卷二十七◎帝王部·孝德
- ●卷二十八◎帝王部·奉先
- ●卷二十九◎帝王部·奉先第二
- ●卷三十◎帝王部·奉先第三
- ●卷三十一◎帝王部·奉先第四
- ●卷三十二◎帝王部·崇祭祀
- ●卷三十三◎帝王部·崇祭祀第二
- ●卷三十四◎帝王部·崇祭祀第三
- ●卷三十五◎帝王部·封禅
- ●卷三十六◎帝王部·封禅第二
- ●卷三十七◎帝王部·颂德
- ●卷三十八◎帝王部·尊亲·尊师·尊乳保
- ●卷三十九◎帝王部·睦亲
- ●卷四十◎帝王部·文学·好文
- ●卷四十一◎帝王部·宽恕
- ●卷四十二◎帝王部·仁慈
- ●卷四十三◎帝王部·度量·多能
- ●卷四十四◎帝王部·奇表·神武
- ●卷四十五◎帝王部·谋略·权略
- ●卷四十六◎帝王部·智识
- ●卷四十七◎帝王部·友爱·慈爱
- ●卷四十八◎帝王部·谦德·从人欲
- ●卷四十九◎帝王部·崇儒术
- ●卷五十◎帝王部·崇儒术第二
- ●卷五十一◎帝王部·崇释氏
- ●卷五十二◎帝王部·崇释氏第二
- ●卷五十三◎帝王部·尚黄老
- ●卷五十四◎帝王部·尚黄老第二
- ●卷五十五◎帝王部·养老
- ●卷五十六◎帝王部·节俭
- ●卷五十七◎帝王部·英断·明察
- ●卷五十八◎帝王部·勤政·守法·致治
- ●卷五十九◎帝王部·兴教化
- ●卷六十◎帝王部·立制度
- ●卷六十一◎帝王部·立制度第二
- ●卷六十二◎帝王部·发号令第一
- ●卷六十三◎帝王部·发号令第二
- ●卷六十四◎帝王部·发号令第三
- ●卷六十五◎帝王部·发号令第四
- ●卷六十六◎帝王部·发号令第五
- ●卷六十七◎帝王部·求贤
- ●卷六十八◎帝王部·求贤第二
- ●卷六十九◎帝王部·审官
- ●卷七十◎帝王部·务农
- ●卷七十一◎帝王部·命相
- ●卷七十二◎帝王部·命相第二
- ●卷七十三◎帝王部·命相第三
- ●卷七十四◎帝王部·命相第四
- ●卷七十五◎帝王部·任贤
- ●卷七十六◎帝王部·礼大臣·褒贤
- ●卷七十七◎帝王部·委任
- ●卷七十八◎帝王部·委任第二
- ●卷七十九◎帝王部·庆赐
- ●卷八十◎帝王部·庆赐第二
- ●卷八十一◎帝王部·庆赐第三
- ●卷八十二◎帝王部·赦宥
- ●卷八十三◎帝王部·赦宥第二
- ●卷八十四◎帝王部·赦宥第三
- ●卷八十五◎帝王部·赦宥第四
- ●卷八十六◎帝王部·赦宥第五
- ●卷八十七◎帝王部·赦宥第六
- ●卷八十八◎帝王部·赦宥第七
- ●卷八十九◎帝王部·赦宥第八
- ●卷九十◎帝王部·赦宥第九
- ●卷九十一◎帝王部·赦宥第十
- ●卷九十二◎帝王部·赦宥第十一
- ●卷九十三◎帝王部·赦宥第十二
- ●卷九十四◎帝王部·赦宥第十三
- ●卷九十五◎帝王部·赦宥第十四
- ●卷九十六◎帝王部·赦宥第十五
- ●卷九十七◎帝王部·奖善·礼贤
- ●卷九十八◎帝王部·徵聘
- ●卷九十九◎帝王部·推诚·亲信
- ●卷一百 ◎帝王部·听纳
- ●卷一百一◎帝王部·纳谏
- ●卷一百二◎帝王部·招谏
- ●卷一百三◎帝王部·招谏第二
- ●卷一百四◎帝王部·访问
- ●卷一百五◎帝王部·惠民第二
- ●卷一百六◎帝王部·惠民第二
- ●卷一百七◎帝王部·朝会第一
- ●卷一百八◎帝王部·朝会第二
- ●卷一百九◎帝王部·宴享第一
- ●卷一百十◎帝王部·宴享第二
- ●卷一百十一◎帝王部·宴享第三
- ●卷一百十二◎帝王部·巡幸第一
- ●卷一百十三◎帝王部·巡幸第二
- ●卷一百十四◎帝王部·巡幸第三
- ●卷一百十五◎帝王部·藉田·狩
- ●卷一百十六◎帝王部·亲征
- ●卷一百十七◎帝王部·亲征第二
- ●卷一百十八◎帝王部·亲征第三
- ●卷一百十九◎帝王部·选将
- ●卷一百二十◎帝王部·选将第二
- ●卷一百二十一◎帝王部·征讨
- ●卷一百二十二◎帝王部·征讨第二
- ●卷一百二十三◎帝王部·征讨第三
- ●卷一百二十四◎帝王部·讲武·修武备
- ●卷一百二十五◎帝王部·料敌
- ●卷一百二十六◎帝王部·纳降
- ●卷一百二十七◎帝王部·明赏
- ●卷一百二十八◎帝王部·明赏第二
- ●卷一百二十九◎帝王部·封建
- ●卷一百三十◎帝王部·延赏
- ●卷一百三十一◎帝王部·延赏第二
- ●卷一百三十二◎帝王部·褒功
- ●卷一百三十三◎帝王部·褒功第二
- ●卷一百三十四◎帝王部·念功
- ●卷一百三十五◎帝王部·愍征役·好边功
- ●卷一百三十六◎帝王部·慰劳
- ●卷一百三十七◎帝王部·旌表
- ●卷一百三十八◎帝王部·旌表第二
- ●卷一百三十九◎帝王部·旌表第三
- ●卷一百四十◎帝王部·旌表第四
- ●卷一百四十一◎帝王部·念良臣·尊外戚
- ●卷一百四十二◎帝王部·弭兵
- ●卷一百四十三◎帝王部·弭灾
- ●卷一百四十四◎帝王部·弭灾第二
- ●卷一百四十五◎帝王部·弭灾第三
- ●卷一百四十六◎帝王部·恤下
- ●卷一百四十七◎帝王部·恤下第二
- ●卷一百四十八◎帝王部·知子·知臣
- ●卷一百四十九◎帝王部·辨谤·舍过
- ●卷一百五十◎帝王部·宽刑
- ●卷一百五十一◎帝王部·慎罚夫
- ●卷一百五十二◎帝王部·明罚
- ●卷一百五十三◎帝王部·明罚第二
- ●卷一百五十四◎帝王部·明罚第三
- ●卷一百五十五◎帝王部·督吏
- ●卷一百五十六◎帝王部·诫励第一
- ●卷一百五十七◎帝王部·诫励第二
- ●卷一百五十八◎帝王部·诫励第三
- ●卷一百五十九◎帝王部·革弊
- ●卷一百六十◎帝王部·革弊第二
- ●卷一百六十一◎帝王部·命使
- ●卷一百六十二◎帝王部·命使第二
- ●卷一百六十三◎帝王部·招怀
- ●卷一百六十四◎帝王部·招怀第二
- ●卷一百六十五◎帝王部·招怀第三
- ●卷一百六十六◎帝王部·招怀第四
- ●卷一百六十七◎帝王部·招怀第五
- ●卷一百六十八◎帝王部·却贡献
- ●卷一百六十九◎帝王部·纳贡献
- ●卷一百七十◎帝王部·来远
- ●卷一百七十一◎帝王部·求旧
- ●卷一百七十二◎帝王部·求旧第二
- ●卷一百七十三◎帝王部·继绝
- ●卷一百七十四◎帝王部·修废
- ●卷一百七十五◎帝王部·悔过·罪己
- ●卷一百七十六◎帝王部·姑息
- ●卷一百七十七◎帝王部·姑息第二
- ●卷一百七十八◎帝王部·姑息第三
- ●卷一百七十九◎帝王部·姑息第四
- ●卷一百八十◎帝王部·失政·滥赏
- ●卷一百八十一◎帝王部·恶直·疑忌·无断
- ●卷一百八十二◎闰位部·总序·氏号·诞生·名讳
- ●卷一百八十三◎闰位部·勋业
- ●卷一百八十四◎闰位部·勋业第二
- ●卷一百八十五◎闰位部·勋业第三
- ●卷一百八十六◎闰位部·勋业第四
- ●卷一百八十七◎闰位部·勋业第五
- ●卷一百八十八◎闰位部·绍位·年号
- ●卷一百八十九◎闰位部·孝德·奉先·尊亲
- ●卷一百九十◎闰位部·姿表·智识·聪察·器度·才艺
- ●卷一百九十一◎闰位部·法制·政令
- ●卷一百九十二◎闰位部·文学·好文·颂美
- ●卷一百九十三◎闰位部·崇祀·弭灾
- ●卷一百九十四◎闰位部·崇儒·崇释老
- ●卷一百九十五◎闰位部·惠民·仁爱·恤征役
- ●卷一百九十六◎闰位部·建都·封建·勤政·诫励
- ●卷一百九十七◎闰位部·朝会·宴会·庆赐·纳贡献
- ●卷一百九十八◎闰位部·耕籍·务农·节俭
- ●卷一百九十九◎闰位部·命相·选将
- ●卷二百◎闰位部·倚任
- ●卷二百一◎闰位部·祥瑞
- ●卷二百二◎闰位部·祥瑞第二
- ●卷二百三◎闰位部·徵应
- ●卷二百四◎闰位部·知子·知臣·念良臣
- ●卷二百五◎闰位部·巡幸·畋游
- ●卷二百六◎闰位部·礼贤·好贤·奖善·养老
- ●卷二百七◎闰位部·恩宥
- ●卷二百八◎闰位部·恩宥二
- ●卷二百九◎闰位部·钦恤·念功·宽恕·宥过·悔过
- ●卷二百十◎闰位部·旌表·明赏·延赏
- ●卷二百十一◎闰位部·求旧·继绝
- ●卷二百十二◎闰位部·招谏·纳谏·听纳·推诚
- ●卷二百十三◎闰位部·求贤·命使
- ●卷二百十四◎闰位部·权略·训兵
- ●卷二百十五◎闰位部·招怀·和好·却贡献
- ●卷二百十六◎闰位部·征伐
- ●卷二百十七◎闰位部·交侵
- ●卷二百十八◎闰位部·失政·疑忌·恶直
- ●卷二百十九◎僭伪部·总序·姓系·年号
- ●卷二百二十◎僭伪部·形貌·聪识·令德·才艺
- ●卷二百二十一◎僭伪部·勋伐
- ●卷二百二十二◎僭伪部·勋伐第二
- ●卷二百二十三◎僭伪部·勋伐第三
- ●卷二百二十四◎僭伪部·奉先·孝友·宗族
- ●卷二百二十五◎僭伪部·世子
- ●卷二百二十六◎僭伪部·知人·宽恕·恩宿·戒惧
- ●卷二百二十七◎僭伪部·谋略·倚任
- ●卷二百二十八◎僭伪部·崇儒·务农·好文·礼士
- ●卷二百二十九◎僭伪部·政治·求谏·听纳
- ●卷二百三十◎僭伪部·褒赏·庆赐·饮宴·交好·和好·怀附
- ●卷二百三十一◎僭伪部·征伐
- ●卷二百三十二◎僭伪部·称藩
- ●卷二百三十三◎僭伪部·好土功·悔过·矜大·失策
- ●卷二百三十四◎僭伪部·兵败
- ●卷二百三十五◎列国君部·序·建国·锡命·奉先
- ●卷二百三十六◎列国君·部嗣袭
- ●卷二百三十七◎列国君·部嗣袭第二
- ●卷二百三十八◎列国君部·智识·谋略·任谋
- ●卷二百三十九◎列国君部·政令·任贤·有礼
- ●卷二百四十◎列国君部·勤王·献捷·救患
- ●卷二百四十一◎列国君部·崇祀·旌表·礼士
- ●卷二百四十二◎列国君部·听谏·明赏
- ●卷二百四十三◎列国君部·务德·宴享
- ●卷二百四十四◎列国君部·休徵·戒惧·悔过
- ●卷二百四十五◎列国君部·朝聘·姻好
- ●卷二百四十六◎列国君部·盟会
- ●卷二百四十七◎列国君部·盟会第二
- ●卷二百四十八◎列国君部·攻伐
- ●卷二百四十九◎列国君部·攻伐第二
- ●卷二百五十◎列国君部·攻伐第三
- ●卷二百五十一◎列国君部·攻伐第四
- ●卷二百五十二列◎国君部·复邦·训练·御备·交质·行罚
- ●卷二百五十三◎列国君部·识暗·奢僭·信谗
- ●卷二百五十四◎列国君部·失政·失礼
- ●卷二百五十五◎列国君部·失贤·拒谏·害贤
- ●卷二百五十六◎储宫部·总序·建立
- ●卷二百五十七◎储宫部·建立第二
- ●卷二百五十八◎储宫部·诞庆·仪貌·令德·孝友·文学·失德
- ●卷二百五十九◎储宫部·监国·将兵
- ●卷二百六十◎储宫部·尊师傅·礼士·齿胄·讲学
- ●卷二百六十一◎储宫部·忠谏·褒宠·追谥
- ●卷二百六十二◎宗室部·总序·封建
- ●卷二百六十三◎宗室部·封建第二
- ●卷二百六十四◎宗室部·封建第三
- ●卷二百六十五◎宗室部·封建第四
- ●卷二百六十六◎宗室部·仪貌·材艺
- ●卷二百六十七◎宗室部·孝行
- ●卷二百六十八◎宗室部·来朝·辅政·就国
- ●卷二百六十九◎宗室部·委任·将兵
- ●卷二百七十◎宗室部·文学
- ●卷二百七十一◎宗室部·武勇·刚正
- ●卷二百七十二◎宗室部·令德
- ●卷二百七十三◎宗室部·智识
- ●卷二百七十四◎宗室部·友爱·辨惠·畏慎·悔过
- ●卷二百七十五◎宗室部·褒宠
- ●卷二百七十六◎宗室部·褒宠二
- ●卷二百七十七◎宗室部·褒宠第三
- ●卷二百七十八◎宗室部·领镇第一
- ●卷二百七十九◎宗室部·领镇第二
- ●卷二百八十◎宗室部·领镇第三
- ●卷二百八十一◎宗室部·领镇第四
- ●卷二百八十二◎宗室部·承袭
- ●卷二百八十三◎宗室部·承袭第二
- ●卷二百八十四◎宗室部·承袭第三
- ●卷二百八十五◎宗室部·忠一
- ●卷二百八十六◎宗室部·忠第二
- ●卷二百八十七◎宗室部·忠谏
- ●卷二百八十八◎宗室部·忠谏
- ●卷二百八十九◎宗室部·图兴
- ●卷二百九十◎宗室部·立功
- ●卷二百九十一◎宗室部·立功第二
- ●卷二百九十二
- ●卷二百九十三◎宗室部·荐贤俭约抑损好尚
- ●卷二百九十四◎宗室部·退让专政
- ●卷二百九十五◎宗室部·复爵
- ●卷二百九十六◎宗室部·追封
- ●卷二百九十七◎宗室部·谴让
- ●卷二百九十八◎宗室部·不悌邪佞奢僭溺
- ●卷二百九十九◎宗室部·专恣害贤祸败
- ●卷三百◎外戚部·总序选尚
- ●卷三百一◎外戚部·封拜
- ●卷三百二◎外戚部·委任辅政将兵立功
- ●卷三百三◎外戚部·褒宠
- ●卷三百四◎外戚部·忠直规谏贤行礼士论荐
- ●卷三百五◎外戚部·儒学退让畏慎廉俭
- ●卷三百六◎外戚部·奢纵专恣骄慢
- ●卷三百七◎外戚部·奸邪贪黩害贤谴让
- ●卷三百八◎宰辅部·总序佐命
- ●卷三百九◎宰辅部·佐命
- ●卷三百十◎宰辅部·德行闻望清俭威重德行
- ●卷三百十一◎宰辅部·谋猷
- ●卷三百十二◎宰辅部·谋猷第二
- ●卷三百十三◎宰辅部·谋猷第三
- ●卷三百十四◎宰辅部·谋猷第四
- ●卷三百十五◎宰辅部·公忠
- ●卷三百十六◎宰辅部·正直
- ●卷三百十七◎宰辅部·正直第二
- ●卷三百十八◎宰辅部·褒宠
- ●卷三百十九◎宰辅部·褒宠第二
- ●卷三百二十◎宰辅部·识量
- ●卷三百二十一◎宰辅部·器度畏慎慎密知人礼士
- ●卷三百二十二◎宰辅部·出镇
- ●卷三百二十三◎宰辅部·总兵机略
- ●卷三百二十四◎宰辅部·荐贤
- ●卷三百二十五◎宰辅部·谏争
- ●卷三百二十六◎宰辅部·谏诤第二
- ●卷三百二十七◎宰辅部·谏诤第三
- ●卷三百二十八◎宰辅部·谏诤第四
- ●卷三百二十九◎宰辅部·任职·兼领·奉使
- ●卷三百三十◎宰辅部·退让
- ●卷三百三十一◎宰辅部·退让第二
- ●卷三百三十二◎宰辅部·罢免
- ●卷三百三十三◎宰辅部·罢免第二
- ●卷三百三十四◎宰辅部·谴让
- ●卷三百三十五◎宰辅部·窃位自全不称
- ●卷三百三十六◎宰辅部·识暗依违强狠
- ●卷三百三十七◎宰辅部·不协狥 私树党
- ●卷三百三十八◎宰辅部·奢侈贪黩专恣
- ●卷三百三十九◎宰辅部·邪佞忌害不忠
- ●卷三百四十◎将帅部·扌序·佐命第一
- ●卷三百四十一◎将帅部·佐命第二
- ●卷三百四十二◎将帅部·佐命第三
- ●卷三百四十三◎将帅部·佐命第四
- ●卷三百四十四◎将帅部·佐命第五
- ●卷三百四十五◎将帅部·佐命第六
- ●卷三百四十六◎将帅部·佐命第七
- ●卷三百四十七◎将帅部·佐命第八
- ●卷三百四十八◎将帅部·立功
- ●卷三百四十九◎将帅部·立功第二
- ●卷三百五十◎将帅部·立功第三
- ●卷三百五十一◎将帅部·立功第四
- ●卷三百五十二◎将帅部·立功第五
- ●卷三百五十三◎将帅部·立功第六
- ●卷三百五十四◎将帅部·立功第七
- ●卷三百五十五◎将帅部·立功第八
- ●卷三百五十六◎将帅部·立功第九
- ●卷三百五十七◎将帅部·立功第十
- ●卷三百五十八◎将帅部·立功第十一
- ●卷三百五十九◎将帅部·立功第十二
- ●卷三百六十◎将帅部·立功第十三
- ●卷三百六十一◎将帅部·机略第一
- ●卷三百六十二◎将帅部·机略第二
- ●卷三百六十三◎将帅部·机略第三
- ●卷三百六十四◎将帅部·机略第四
- ●卷三百六十五◎将帅部·机略第五
- ●卷三百六十六◎将帅部·机略第六
- ●卷三百六十七◎将帅部·机略第七
- ●卷三百六十八◎将帅部·攻取
- ●卷三百六十九◎将帅部·攻取第二
- ●卷三百七十◎将帅部·忠
- ●卷三百七十一◎将帅部·忠第二
- ●卷三百七十二◎将帅部·忠第三
- ●卷三百七十三◎将帅部·忠第四
- ●卷三百七十四◎将帅部·忠第五
- ●卷三百七十五◎将帅部·褒异
- ●卷三百七十六◎将帅部·褒异第二
- ●卷三百七十七◎将帅部·褒异第三
- ●卷三百七十八◎将帅部·褒异第四
- ●卷三百七十九◎将帅部·褒异第五
- ●卷三百八十◎将帅部·褒异第六
- ●卷三百八十一◎将帅部·褒异第七
- ●卷三百八十二◎将帅部·褒异第八
- ●卷三百八十三◎将帅部·褒异第九
- ●卷三百八十四◎将帅部·褒异第十
- ●卷三百八十五◎将帅部·褒异第十一
- ●卷三百八十六◎将帅部·褒异第十二
- ●卷三百八十七◎将帅部·褒异第十三
- ●卷三百八十八◎将帅部·儒学有礼儒学
- ●卷三百八十九◎将帅部·请行
- ●卷三百九十◎将帅部·誓师警备誓师
- ●卷三百九十一◎将帅部·习兵法申令示信示暇习兵法
- ●卷三百九十二◎将帅部·威名
- ●卷三百九十三◎将帅部·威名第二
- ●卷三百九十四◎将帅部·勇敢
- ●卷三百九十五◎将帅部·勇敢第二
- ●卷三百九十六◎将帅部·勇敢第三
- ●卷三百九十七◎将帅部·怀抚
- ●卷三百九十八◎将帅部·明天时择地利抚士卒助
- ●卷三百九十九◎将帅部·固守第一
- ●卷四百◎将帅部·固守第二
- ●卷四百一◎将帅部·行军法
- ●卷四百二◎将帅部·识略
- ●卷四百三◎将帅部·识略第二
- ●卷四百四◎将帅部·识略第三
- ●卷四百五◎将帅部·识略第四
- ●卷四百六◎将帅部·清俭·正直
- ●卷四百七◎将帅部·谏诤
- ●卷四百八◎将帅部·退让
- ●卷四百九◎将帅部·退让第二
- ●卷四百十◎将帅部·壁垒
- ●卷四百十一◎将帅部·间谍
- ●卷四百十二◎将帅部·仁爱·得士心
- ●卷四百十三◎将帅部·礼贤荐贤召募训练
- ●卷四百十四◎将帅部·赴援
- ●卷四百十五◎将帅部·傅檄
- ●卷四百十六◎将帅部·传檄第二
- ●卷四百十七◎将帅部·强明德义引咎不顾亲受命忘家
- ●卷四百十八◎将帅部·严整
- ●卷四百十九◎将帅部·持重
- ●卷四百二十◎将帅部·掩袭
- ●卷四百二十一◎将帅部·任谋
- ●卷四百二十二◎将帅部·推诚·任能
- ●卷四百二十三◎将帅部·讨逆
- ●卷四百二十四◎将帅部·死事
- ●卷四百二十五◎将帅部·死事第二
- ●卷四百二十六◎将帅部·招降
- ●卷四百二十七◎将帅部·受降
- ●卷四百二十八◎将帅部·料敌
- ●卷四百二十九◎将帅部·守边拓土
- ●卷四百三十◎将帅部·乞师致师
- ●卷四百三十一◎将帅部·器度让功不伐勤戎事
- ●卷四百三十二◎将帅部·矫命而胜立後效
- ●卷四百三十三◎将帅部·轻财示弱
- ●卷四百三十四◎将帅部·献捷
- ●卷四百三十五◎将帅部·献捷第二
- ●卷四百三十六◎将帅部·继袭
- ●卷四百三十七◎将帅部·强愎
- ●卷四百三十八◎将帅部·无功奔亡
- ●卷四百三十九◎将帅部·要君违命擅命
- ●卷四百四十◎将帅部·交结忌害
- ●卷四百四十一◎将帅部·败衄
- ●卷四百四十二◎将帅部·败衄第二
- ●卷四百四十三◎将帅部·败衄第三
- ●卷四百四十四◎将帅部·陷没
- ●卷四百四十五◎将帅部·无谋逗挠军不整
- ●卷四百四十六◎将帅部·观望生事
- ●卷四百四十七◎将帅部·违约狥私纵敌较敌
- ●卷四百四十八◎将帅部·残酷报私怨
- ●卷四百四十九◎将帅部·杀降专杀
- ●卷四百五十◎将帅部·失守谴让
- ●卷四百五十一◎将帅部·争功矜伐
- ●卷四百五十二◎将帅部·识暗
- ●卷四百五十三◎将帅部·翻覆怯懦
- ●卷四百五十四◎将帅部·豪横奢侈专恣
- ●卷四百五十五◎将帅部·贪黩
- ●卷四百五十六◎将帅部·不和
- ●卷四百五十七◎台省部·总序选任
- ●卷四百五十八◎台省部·德望才智
- ●卷四百五十九◎台省部·公正
- ●卷四百六十◎台省部·正直
- ●卷四百六十一◎台省部·宠异
- ●卷四百六十二◎台省部·清俭恭慎练习
- ●卷四百六十三◎台省部·谦退
- ●卷四百六十四◎台省部·谦退第二
- ●卷四百六十五◎台省部·识量
- ●卷四百六十六◎台省部·忠节
- ●卷四百六十七◎台省部·举职宣赞
- ●卷四百六十八◎台省部·荐举
- ●卷四百六十九◎台省部·封驳
- ●卷四百七十◎台省部·奏议
- ●卷四百七十一◎台省部·奏议第二
- ●卷四百七十二◎台省部·奏议第三
- ●卷四百七十三◎台省部·奏议第四
- ●卷四百七十四◎台省部·奏议第五
- ●卷四百七十五◎台省部·奏议第六
- ●卷四百七十六◎台省部·奏议第七
- ●卷四百七十七◎台省部·谋画
- ●卷四百七十八◎台省部·简傲废职父恶漏泄
- ●卷四百七十九◎台省部·奸邪
- ●卷四百八十◎台省部·奸邪第二
- ●卷四百八十一◎台省部·轻躁谴责
- ●卷四百八十二◎台省部·朋附·害贤·謟佞·贪黩
- ●卷四百八十三◎邦计部·总序选任
- ●卷四百八十四◎邦计部·经费
- ●卷四百八十五◎邦计部·济军输财
- ●卷四百八十六◎邦计部·户籍迁徙
- ●卷四百八十七◎邦计部·赋税
- ●卷四百八十八◎邦计部·赋税第二
- ●卷四百八十九◎邦计部·蠲复
- ●卷四百九十◎邦计部·蠲复第二
- ●卷四百九十一◎邦计部·蠲复第三
- ●卷四百九十二◎邦计部·蠲复第四
- ●卷四百九十三◎邦计部·山泽
- ●卷四百九十四◎邦计部·山泽
- ●卷四百九十五◎邦计部·田制
- ●卷四百九十六◎邦计部·河渠
- ●卷四百九十七◎邦计部·河渠
- ●卷四百九十八◎邦计部·漕运
- ●卷四百九十九◎邦计部·钱币
- ●卷五百◎邦计部·钱币第二
- ●卷五百一◎邦计部·钱币第三
- ●卷五百二◎邦计部·平籴·常平
- ●卷五百三◎邦计部·屯田
- ●卷五百四◎邦计部·酤
- ●卷五百五◎邦计部·俸禄
- ●卷五百六◎邦计部·俸禄第二
- ●卷五百七◎邦计部·俸禄第三
- ●卷五百八◎邦计部·俸禄第四
- ●卷五百九◎邦计部·鬻爵赎罪
- ●卷五百十◎邦计部·重敛·希旨·交结
- ●卷五百十一◎邦计部·旷败·诬誷·贪污
- ●卷五百十二◎宪官部·总序选任称职威望
- ●卷五百十三◎宪官部·公忠引荐褒赏
- ●卷五百十四◎宪官部·刚正
- ●卷五百十五◎宪官部·刚正第二
- ●卷五百十六◎宪官部·振举
- ●卷五百十七◎宪官部·振举第二
- ●卷五百十八◎宪官部·弹劾
- ●卷五百十九◎宪官部·弹劾第二
- ●卷五百二十◎宪官部·弹劾第三第四
- ●卷五百二十一◎宪官部·不称希旨残酷
- ●卷五百二十二◎宪官部·私曲谴让诬誷
- ●卷五百二十三◎谏诤部·总序讽谏
- ●卷五百二十四◎谏诤部·规谏
- ●卷五百二十五◎谏诤部·规谏第二
- ●卷五百二十六◎谏诤部·规谏第三
- ●卷五百二十七◎谏诤部·规谏第四
- ●卷五百二十八◎谏诤部·规谏第五
- ●卷五百二十九◎谏诤部·规谏第六
- ●卷五百三十◎谏诤部·规谏第七
- ●卷五百三十一◎谏诤部·规谏第八
- ●卷五百三十二◎谏诤部·规谏第九
- ●卷五百三十三◎谏诤部·规谏第十
- ●卷五百三十四◎谏诤部·直谏
- ●卷五百三十五◎谏诤部·直谏第二
- ●卷五百三十六◎谏诤部·直谏第三
- ●卷五百三十七◎谏诤部·直谏第四
- ●卷五百三十八◎谏诤部·直谏第五
- ●卷五百三十九◎谏诤部·直谏第六
- ●卷五百四十◎谏诤部·直谏第七
- ●卷五百四十一◎谏诤部·直谏第八
- ●卷五百四十二◎谏诤部·直谏第九
- ●卷五百四十三◎谏诤部·直谏第十
- ●卷五百四十四◎谏诤部·直谏第十一
- ●卷五百四十五◎谏诤部·直谏第十二
- ●卷五百四十六◎谏诤部·直谏第十三
- ●卷五百四十七◎谏诤部·直谏第十四
- ●卷五百四十八◎谏诤部·强谏·遗谏
- ●卷五百四十九◎谏诤部·褒赏
- ●卷五百五十◎词臣部·总序选任
- ●卷五百五十一◎词臣部·词学才敏器识
- ●卷五百五十二◎词臣部·献替
- ●卷五百五十三◎词臣部·献替谬误稽缓
- ●卷五百五十四◎国史部·总序选任
- ●卷五百五十五◎国史部·采撰
- ●卷五百五十六◎国史部·采撰
- ●卷五百五十七◎国史部·采撰
- ●卷五百五十八◎国史部·论议
- ●卷五百五十九◎国史部·论议
- ●卷五百六十◎国史部·记注谱谍地理
- ●卷五百六十一◎国史部·世官·自序
- ●卷五百六十二◎国史部·疏缪不实非才
- ●卷五百六十三◎掌礼部·总序制礼
- ●卷五百六十四◎掌礼部·制礼仪注
- ●卷五百六十五◎掌礼部·作乐
- ●卷五百六十六◎掌礼部·作乐第二
- ●卷五百六十七◎掌礼部·作乐第三
- ●卷五百六十八◎掌礼部·作乐第四
- ●卷五百六十九◎掌礼部·作乐第五
- ●卷五百七十◎掌礼部·作乐·夷乐
- ●卷五百七十一◎掌礼部·讨论
- ●卷五百七十二◎掌礼部·讨论第二
- ●卷五百七十三◎掌礼部·奏议
- ●卷五百七十四◎掌礼部·奏议第二
- ●卷五百七十五◎掌礼部·奏议第三
- ●卷五百七十六◎掌礼部·奏议第四
- ●卷五百七十七◎掌礼部·奏议第五
- ●卷五百七十八◎掌礼部·奏议第六
- ●卷五百七十九◎掌礼部·奏议第七
- ●卷五百八十◎掌礼部·奏议第八
- ●卷五百八十一◎掌礼部·奏议第九
- ●卷五百八十二◎掌礼部·奏议第十
- ●卷五百八十三◎掌礼部·奏议第十一
- ●卷五百八十四◎掌礼部·奏议第十二
- ●卷五百八十五掌礼部·奏议第十三
- ●卷五百八十六◎掌礼部·奏议第十四
- ●卷五百八十七◎掌礼部·奏议第十五
- ●卷五百八十八◎掌礼部·奏议第十六
- ●卷五百八十九◎掌礼部·奏议第十七
- ●卷五百九十◎掌礼部·奏议第十八
- ●卷五百九十一◎掌礼部·奏议第十九
- ●卷五百九十二◎掌礼部·奏议第二十
- ●卷五百九十三◎掌礼部·奏议第二十一
- ●卷五百九十四◎掌礼部·奏议第二十二
- ●卷五百九十五◎掌礼部·谥法第一
- ●卷五百九十六◎掌礼部·谥法希旨缪妄
- ●卷五百九十七◎学校部·总序选任
- ●卷五百九十八◎学校部·教授
- ●卷五百九十九◎学校部·侍讲讲论
- ●卷六百◎学校部·师道
- ●卷六百一◎学校部·辩博恩奖
- ●卷六百二◎学校部·奏议第一
- ●卷六百三◎学校部·奏议第二
- ●卷六百四◎学校部·奏议第三
- ●卷六百五◎学校部·注释第一
- ●卷六百六◎学校部·注释第二
- ●卷六百七◎学校部·譔集
- ●卷六百八◎学校部·小学目录刊校雠嫉
- ●卷六百九◎刑法部·总序定律令
- ●卷六百十◎刑法部·定律令
- ●卷六百十一◎刑法部·定律令第三
- ●卷六百十二◎刑法部·定律令第四
- ●卷六百十三◎刑法部·定律令第五
- ●卷六百十四◎刑法部·议谳
- ●卷六百十五◎刑法部·议谳第二
- ●卷六百十六◎刑法部·议谳第三
- ●卷六百十七◎刑法部·守法正直
- ●卷六百十八◎刑法部·平允平反
- ●卷六百十九◎刑法部·案鞫深文枉滥
- ●卷六百二十◎卿监部·总序选任
- ●卷六百二十一◎卿监部·司宗司宾监牧
- ●卷六百二十二◎卿监部·德望忠节清俭
- ●卷六百二十三◎卿监部·公正论荐
- ●卷六百二十四◎卿监部·智识
- ●卷六百二十五◎卿监部·邪佞贪冒废黜
- ●卷六百二十六◎环卫部·总序选任举职宠异
- ●卷六百二十七◎环卫部·忠节刚正谨慎
- ●卷六百二十八◎环卫部·奸佞迁黜虐害
- ●卷六百二十九◎铨选部·总序条制
- ●卷六百三十◎铨选部·条制第二
- ●卷六百三十一◎铨选部·条制第三
- ●卷六百三十二◎铨选部·条制第四
- ●卷六百三十三◎铨选部·条制第五
- ●卷六百三十四◎铨选部·条制第六
- ●卷六百三十五◎铨选部·考课
- ●卷六百三十六◎铨选部·考课第二
- ●卷六百三十七◎铨选部·公望平直振举
- ●卷六百三十八◎铨选部·不称谬滥贪贿
- ●卷六百三十九◎贡举部·总序条制
- ●卷六百四十◎贡举部·条制第二
- ●卷六百四十一◎贡举部·条制第三
- ●卷六百四十二◎贡举部·条制第四
- ●卷六百四十三◎贡举部·考试
- ●卷六百四十四◎贡举部·考试第二
- ●卷六百四十五◎贡举部·科目
- ●卷六百四十六◎贡举部·对策
- ●卷六百四十七◎贡举部·对策第二
- ●卷六百四十八◎贡举部·对策第三
- ●卷六百四十九◎贡举部·对策第四
- ●卷六百五十◎贡举部·应举
- ●卷六百五十一◎贡举部·清正谬滥
- ●卷六百五十二◎奉使部·总序达王命宣国威
- ●卷六百五十三◎奉使部·称旨
- ●卷六百五十四◎奉使部·奖恩名望廉慎知礼
- ●卷六百五十五◎奉使部·智识
- ●卷六百五十六◎奉使部·立功招抚
- ●卷六百五十七◎奉使部·机变
- ●卷六百五十八◎奉使部·才学论荐举劾
- ●卷六百五十九◎奉使部·敏辩
- ●卷六百六十◎奉使部·敏辩第二
- ●卷六百六十一◎奉使部·守节
- ●卷六百六十二◎奉使部·便宜请行绝域
- ●卷六百六十三◎奉使部·羁留死事
- ●卷六百六十四◎奉使部·失指辱命挫辱专恣受赂
- ●卷六百六十五◎内臣部·总序恩宠
- ●卷六百六十六◎内臣部·贤行荐贤忠直才识
- ●卷六百六十七◎内臣部·将兵监军立功事
- ●卷六百六十八◎内臣部·翊佐规谏
- ●卷六百六十九◎内臣部·朋党恣横谴责贪货
- ●卷六百七十◎内臣部·诬构
- ●卷六百七十一◎牧守部·总序选任
- ●卷六百七十二◎牧守部·褒宠
- ●卷六百七十三◎牧守部·褒宠第二
- ●卷六百七十四◎牧守部·公正
- ●卷六百七十五◎牧守部·仁惠
- ●卷六百七十六◎牧守部·教化
- ●卷六百七十七◎牧守部·能政
- ●卷六百七十八◎牧守部·兴利劝课
- ●卷六百七十九◎牧守部·廉俭
- ●卷六百八十◎牧守部·静理推诚
- ●卷六百八十一◎牧守部·谣颂感瑞
- ●卷六百八十二◎牧守部·遗爱
- ●卷六百八十三◎牧守部·遗爱第二
- ●卷六百八十四◎牧守部·条教课最
- ●卷六百八十五◎牧守部·忠第一
- ●卷六百八十六◎牧守部·忠第二
- ●卷六百八十七◎牧守部·礼士旌表
- ●卷六百八十八◎牧守部·荐贤爱民
- ●卷六百八十九◎牧守部·威严革弊
- ●卷六百九十◎牧守部·强明
- ●卷六百九十一◎牧守部·智略
- ●卷六百九十二◎牧守部·招辑
- ●卷六百九十三◎牧守部·武功
- ●卷六百九十四◎牧守部·武功第二
- ●卷六百九十五◎牧守部·刺举
- ●卷六百九十六◎牧守部·修武备
- ●卷六百九十七◎牧守部·酷虐
- ●卷六百九十八◎牧守部·懦劣失政专恣
- ●卷六百九十九◎牧守部·枉滥谴让
- ●卷七百◎牧守部·贪黩
- ●卷七百一◎令长部·总序选任褒异公正
- ●卷七百二◎令长部·能政遗爱课最
- ●卷七百三◎令长部·教化感化劝课
- ●卷七百四◎令长部·仁惠静治廉俭
- ●卷七百五◎令长部·明察折狱武功屏盗屈才
- ●卷七百六◎令长部·强毅
- ●卷七百七◎令长部·酷暴黜责贪黩
- ●卷七百八◎宫臣部·总序选任
- ●卷七百九◎宫臣部·正直
- ●卷七百十◎宫臣部·辅导
- ●卷七百十一◎宫臣部·文学
- ●卷七百十二◎宫臣部·规讽
- ●卷七百十三◎宫臣部·规讽第二
- ●卷七百十四◎宫臣部·规讽第三
- ●卷七百十五◎宫臣部·忠於所事
- ●卷七百十六◎幕府部·縂序
- ●卷七百十七◎幕府部·知识
- ●卷七百十八◎幕府部·才学
- ●卷七百十九◎幕府部·公正
- ●卷七百二十◎幕府部·谋画
- ●卷七百二十一◎幕府部·谋画第二
- ●卷七百二十二◎幕府部·礻卑赞二
- ●卷七百二十三◎幕府部·规讽
- ●卷七百二十四◎幕府部·武功
- ●卷七百二十五◎幕府部·尽忠
- ●卷七百二十六◎幕府部·辟署
- ●卷七百二十七◎幕府部·辟署第二
- ●卷七百二十八◎幕府部·辟署第三
- ●卷七百二十九◎幕府部·辟署第四
- ●卷七百三十◎幕府部·连累
- ●卷七百三十一◎陪臣部·总序封邑
- ●卷七百三十二◎陪臣部·智识
- ●卷七百三十三◎陪臣部·智识第二
- ●卷七百三十四◎陪臣部·智识第三
- ●卷七百三十五◎陪臣部·智识第四
- ●卷七百三十六◎陪臣部·智谋
- ●卷七百三十七◎陪臣部·荐贤
- ●卷七百三十八◎陪臣部·为政知礼
- ●卷七百三十九◎陪臣部·忠义
- ●卷七百四十◎陪臣部·规讽
- ●卷七百四十一◎陪臣部·规谏第二
- ●卷七百四十二◎陪臣部·规讽第三
- ●卷七百四十三◎陪臣部·规讽第四
- ●卷七百四十四◎陪臣部·有词
- ●卷七百四十五◎陪臣部·有词
- ●卷七百四十六◎陪臣部·公正死节
- ●卷七百四十七◎陪臣部·失礼奢僭专恣
- ●卷七百四十八◎陪臣部·交争变诈贼害
- ●卷七百四十九◎陪臣部·构患
- ●卷七百五十◎陪臣部·奔亡
- ●卷七百五十一◎总录部·总序孝
- ●卷七百五十二◎总录部·孝第二
- ●卷七百五十三◎总录部·孝第三
- ●卷七百五十四◎总录部·孝第四
- ●卷七百五十五◎总录部·孝第五
- ●卷七百五十六◎总录部·孝第六
- ●卷七百五十七◎总录部·孝感
- ●卷七百五十八◎总录部·忠
- ●卷七百五十九◎总录部·忠第二
- ●卷七百六十◎总录部·忠义
- ●卷七百六十一◎总录部·忠义第二
- ●卷七百六十二◎总录部·忠义第三
- ●卷七百六十三◎总录部·忠烈死节
- ●卷七百六十四◎总录部·义烈
- ●卷七百六十五◎总录部·攀附
- ●卷七百六十六◎总录部·攀附第二
- ●卷七百六十七◎总录部·儒学
- ●卷七百六十八◎总录部·儒学第二
- ●卷七百六十九◎总录部·自述
- ●卷七百七十◎总录部·自述第二
- ●卷七百七十一◎总录部·世官
- ●卷七百七十二◎总录部·志节
- ●卷七百七十三◎总录部·幼敏
- ●卷七百七十四◎总录部·幼敏第二
- ●卷七百七十五◎总录部·幼敏第三
- ●卷七百七十六◎总录部·名望
- ●卷七百七十七◎总录部·名望第二
- ●卷七百七十八◎总录部·高尚
- ●卷七百七十九◎总录部·高尚第二
- ●卷七百八十◎总录部·博识
- ●卷七百八十一◎总录部·节操
- ●卷七百八十二◎总录部·荣遇
- ●卷七百八十三◎总录部·世德兄弟齐名
- ●卷七百八十四◎总录部·寿考
- ●卷七百八十五◎总录部·守道
- ●卷七百八十六◎总录部·博学
- ●卷七百八十七◎总录部·德行
- ●卷七百八十八◎总录部·智智识
- ●卷七百八十九◎总录部·知几
- ●卷七百九十◎总录部·知几第二
- ●卷七百九十一◎总录部·知贤
- ●卷七百九十二◎总录部·慕贤思贤
- ●卷七百九十三◎总录部·长者
- ●卷七百九十四◎总录部·知礼
- ●卷七百九十五◎总录部·先见
- ●卷七百九十六◎总录部·先见第二
- ●卷七百九十七◎总录部·博物
- ●卷七百九十八◎总录部·勤学
- ●卷七百九十九◎总录部·强记
- ●卷八百◎总录部·敏捷
- ●卷八百一◎总录部·义
- ●卷八百二◎总录部·义第二
- ●卷八百三◎总录部·义第三
- ●卷八百四◎总录部·义第四
- ●卷八百五◎总录部·高洁弃官
- ●卷八百六◎总录部·贤德
- ●卷八百七◎总录部·知言清廉辞赏
- ●卷八百八◎总录部·远名避嫌嫉恶
- ●卷八百九◎总录部·隐逸
- ●卷八百十◎总录部·隐逸第二
- ●卷八百十一◎总录部·游学
- ●卷八百十二◎总录部·富好
- ●卷八百十三◎总录部·退迹
- ●卷八百十四◎总录部·让
- ●卷八百十五◎总录部·诚感
- ●卷八百十六◎总录部·训子
- ●卷八百十七◎总录部·训子第二
- ●卷八百十八◎总录部·知子
- ●卷八百十九◎总录部·知子第二
- ●卷八百二十◎总录部·立祠
- ●卷八百二十一◎总录部·崇释教
- ●卷八百二十二◎总录部·尚黄老
- ●卷八百二十三◎总录部·清谈蕴藉
- ●卷八百二十四◎总录部·名字
- ●卷八百二十五◎总录部·名字第二
- ●卷八百二十六◎总录部·品藻
- ●卷八百二十七◎总录部·品藻第二
- ●卷八百二十八◎总录部·论荐
- ●卷八百二十九◎总录部·论议
- ●卷八百三十◎总录部·论议第二
- ●卷八百三十一◎总录部·规讽
- ●卷八百三十二◎总录部·规讽第二
- ●卷八百三十三◎总录部·词辩
- ●卷八百三十四◎总录部·词辩第二
- ●卷八百三十五◎总录部·性质质朴讷鬼陋
- ●卷八百三十六◎总录部·养生
- ●卷八百三十七◎总录部·文章
- ●卷八百三十八◎总录部·文章第二
- ●卷八百三十九◎总录部·文章第三
- ●卷八百四十◎总录部·文章第四
- ●卷八百四十一◎总录部·文章第五
- ●卷八百四十二◎总录部·知人
- ●卷八百四十三◎总录部·知人第二
- ●卷八百四十四◎总录部·守官
- ●卷八百四十五◎总录部·膂力
- ●卷八百四十六◎总录部·善射
- ●卷八百四十七◎总录部·勇
- ●卷八百四十八◎总录部·任侠
- ●卷八百四十九◎总录部·谏诤谋画
- ●卷八百五十◎总录部·器量
- ●卷八百五十一◎总录部·友悌
- ●卷八百五十二◎总录部·友悌第二
- ●卷八百五十三◎总录部·姻好
- ●卷八百五十四◎总录部·立言
- ●卷八百五十五◎总录部·旷达
- ●卷八百五十六◎总录部·知音
- ●卷一百五十七 ◎总录部·知音第二
- ●卷八百五十八◎总录部·医术
- ●卷八百五十九◎总录部·医术第二
- ●卷八百六十◎总录部·相术
- ●卷八百六十一◎总录部·笔札
- ●卷八百六十二◎总录部·起复
- ●卷八百六十三◎总录部·生日名讳为人後
- ●卷八百六十四◎总录部·仁
- ●卷八百六十五◎总录部·报恩
- ●卷八百六十六◎总录部·贵盛
- ●卷八百六十七◎总录部·内举自知
- ●卷八百六十八◎总录部·游宴
- ●卷八百六十九◎总录部·明
- ●卷八百七十◎总录部·救患
- ●卷八百七十一◎总录部·救患第二
- ●卷八百七十二◎总录部·讼冤
- ●卷八百七十三◎总录部·讼冤第二
- ●卷八百七十四◎总录部·讼冤第三
- ●卷八百七十五◎总录部·讼冤第四
- ●卷八百七十六◎总录部·方术
- ●卷八百七十七◎总录部·方正刚
- ●卷八百七十八◎总录部·计策
- ●卷八百七十九◎总录部·计策第二
- ●卷八百八十◎总录部·独行
- ●卷八百八十一◎总录部·交友
- ●卷八百八十二◎总录部·交友第二
- ●卷八百八十三◎总录部·形貌
- ●卷八百八十四◎总录部·荐举
- ●卷八百八十五◎总录部·以德报怨和解
- ●卷八百八十六◎总录部·游说
- ●卷八百八十七◎总录部·游说第二
- ●卷八百八十八◎总录部·游说第三
- ●卷八百八十九◎总录部·游说第四
- ●卷八百九十◎总录部·游说第五
- ●卷八百九十一◎总录部·游说第六
- ●卷八百九十二◎总录部·梦徵
- ●卷八百九十三◎总录部·梦徵第二
- ●卷八百九十四◎总录部·谣言
- ●卷八百九十五◎总录部·达命运命知亡日
- ●卷八百九十六◎总录部·复雠
- ●卷八百九十七◎总录部·改过悔过
- ●卷八百九十八◎总录部·治命
- ●卷八百九十九◎总录部·致政
- ●卷九百◎总录部·自荐干谒
- ●卷九百一◎总录部·公直直服义
- ●卷九百二◎总录部·贫安安贫
- ●卷九百三◎总录部·书信
- ●卷九百四◎总录部·书信第二
- ●卷九百五◎总录部·书信第三
- ●卷九百六◎总录部·疾疹禳厌假告
- ●卷九百七◎总录部·薄葬
- ●卷九百八◎总录部·工巧杂伎
- ●卷九百九◎总录部·穷愁忧惧
- ●卷九百十◎总录部·伪政
- ●卷九百十一◎总录部·伪政第二
- ●卷九百十二◎总录部·伪政第三
- ●卷九百十三◎总录部·伪政第四
- ●卷九百十四◎总录部·嗜酒酒失
- ●卷九百十五◎总录部·废滞
- ●卷九百十六◎总录部·偏执介僻褊急
- ●卷九百十七◎总录部·矜改节
- ●卷九百十八◎总录部·忿争诋讦
- ●卷九百十九◎总录部·雠怨
- ●卷九百二十◎总录部·雠怨第二
- ●卷九百二十一◎总录部·妖妄
- ●卷九百二十二◎总录部·妖妄第二
- ●卷九百二十三◎总录部·不忠不孝不睦
- ●卷九百二十四◎总录部·倾险诈伪餙非
- ●卷九百二十五◎总录部·谴累
- ●卷九百二十六◎总录部·愧恨忍耻
- ●卷九百二十七◎总录部·畏懦佞佛谗佞
- ●卷九百二十八◎总录部·好尚嗜好好丹术
- ●卷九百二十九◎总录部·不知谬举
- ●卷九百三十◎总录部·傲慢
- ●卷九百三十一◎总录部·枉横·短命
- ●卷九百三十二◎总录部·诬构
- ●卷九百三十三◎总录部·诬构第二
- ●卷九百三十四◎总录部·告讦
- ●卷九百三十五◎总录部·构患
- ●卷九百三十六◎总录部·吝啬躁竞
- ●卷九百三十七◎总录部·奸佞
- ●卷九百三十八◎总录部·奸佞怨刺
- ●卷九百三十九◎总录部·讥诮
- ●卷九百四十◎总录部·不嗣患难
- ●卷九百四十一◎总录部·残虐酷暴殃报
- ●卷九百四十二◎总录部·黩货祸败
- ●卷九百四十三◎总录部·不谊
- ●卷九百四十四◎总录部·佻薄
- ●卷九百四十五◎总录部·巧宦附势朋党
- ●卷九百四十六◎总录部·失礼奢侈厚葬
- ●卷九百四十七◎总录部·诙谐庾词
- ●卷九百四十八◎总录部·逃难
- ●卷九百四十九◎总录部·逃难亡命
- ●卷九百五十◎总录部·咎徵
- ●卷九百五十一◎总录部·咎徵第二
- ●卷九百五十二◎总录部·忌害交构交恶
- ●卷九百五十三◎总录部·伤感不遇困辱
- ●卷九百五十四◎总录部·寡学虚名妄作愚暗
- ●卷九百五十五◎总录部·知旧赠遗孤
- ●卷九百五十六◎外臣部·总序种族
- ●卷九百五十七◎外臣部·国邑
- ●卷九百五十八◎外臣部·国邑第二
- ●卷九百五十九◎外臣部·土风
- ●卷九百六十◎外臣部·土风第二
- ●卷九百六十一◎外臣部·土风第三
- ●卷九百六十二◎外臣部·官号才智贤行
- ●卷九百六十三◎外臣部·封册
- ●卷九百六十四◎外臣部·封册第二
- ●卷九百六十五◎外臣部·封册第三
- ●卷九百六十六◎外臣部·继袭
- ●卷九百六十七◎外臣部·继袭第二
- ●卷九百六十八◎外臣部·朝贡第一
- ●卷九百六十九◎外臣部·朝贡第三
- ●卷九百七十◎外臣部·朝贡第三
- ●卷九百七十一◎外臣部·朝贡第四
- ●卷九百七十二◎外臣部·朝贡第五
- ●卷九百七十三◎外臣部·助国讨伐
- ●卷九百七十四◎外臣部·异
- ●卷九百七十五◎外臣部·褒异第三
- ●卷九百七十六◎外臣部·褒异第三
- ●卷九百七十七◎外臣部·降附
- ●卷九百七十八◎外臣部·和亲
- ●卷九百七十九◎外臣部·和亲
- ●卷九百八十◎外臣部·通好
- ●卷九百八十一◎外臣部·盟誓
- ●卷九百八十二 ◎外臣部·征讨
- ●卷九百八十三◎外臣部·征讨第二
- ●卷九百八十四◎外臣部·征讨第三
- ●卷九百八十五◎外臣部·征讨第四
- ●卷九百八十六◎外臣部·征讨第五
- ●卷九百八十七◎外臣部·征讨第六
- ●卷九百八十八◎外臣部·备御
- ●卷九百八十九◎外臣部·备御第二
- ●卷九百九十◎外臣部·备御第三
- ●卷九百九十一◎外臣部·备御第四
- ●卷九百九十二◎外臣部·备御第五
- ●卷九百九十三◎外臣部·备御第六
- ●卷九百九十四◎外臣部·备御第七
- ●卷九百九十五◎外臣部·交侵
- ●卷九百九十六◎外臣部·译纳质责让
- ●卷九百九十七◎外臣部·状貌技术勇鸷悖慢怨怼残忍
- ●卷九百九十八◎外臣部·奸诈
- ●卷九百九十九◎外臣部·入觐
- ●卷一千◎外臣部·强盛
『册府元龟』●卷七百四十三◎陪臣部·规讽第四
- 本章共 1.07 万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陪臣部·规讽第四
孔子为鲁大夫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定公定公君臣失礼公患之故问)孔子对曰: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定公。又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以其大要一言不能兴国几近也。有近一言可以兴国)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事不可以一言而成如知此则近也。)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言无乐于为君所乐者惟乐其言而不见违)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人君所言善无违之者则善也。所言不善而无敢违之者则近一言而丧国)。
颜渊鲁人侍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颜渊曰:善则善矣。然其马将佚不悦以告左右曰:吾闻君子不谗人君子亦谗人乎!颜渊不悦历阶而去须臾马败闻矣。定公躐席而起曰:趣驾请颜渊颜渊至定公曰:向寡人曰:善哉!东野毕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也。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舜工於使人造父工於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尽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也。上车执辔御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毕矣。历险致远而马力殚矣。然求不已是以知其佚也。定公曰:善可少进与颜渊曰:兽穷则触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未见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诗》曰: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善哉!寡人之过也。
有。若为鲁季氏宰哀公问於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盍何不也。周法什一而税谓之彻彻通也。为天下通法)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二谓什二而税)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孰谁也。)。
范蠡为越大夫越王句践即位三年而欲伐吴范蠡进谏曰: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持守盈满。)有定倾(定安倾危)有节事(节制)王曰:为三者奈何范蠡对曰:持盈者与天天法天也。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定倾者与人(与人取人之心也。人道好谦倾危之中当卑辞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也。)节事者与地(与地法地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穷不可强成之属)王不问蠡不敢言天道盈而不溢(阳盛损月满则亏)盛而不骄(盛元气广大时也。不骄不自纵弛也。)劳而不矜其功(劳动而不已大也。不自大其功施而不德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随时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天时不作弗为之客(作起也。攻者为客起谓天时利害灾之应。)人事不起弗为之始(人事谓怨叛逆乱之萌先动为始)今君王未盈而溢(未盈国未而君意溢)未盛而骄(道化未盛而自骄)不劳而矜其功(未有勤劳而自大其功)天时不作而先为人客(吴未有天灾而欲伐之)人事起而创为之始此逆於天而不和於人(天应未至人事不起故逆於天而失人和也。)王。若行之将妨於国家靡王躬行(妨害靡王弗听蠡进谏曰:夫勇者逆德也。(德尚礼让勇则攻夺)兵者凶器也。(言害人)争者事之末也。(言贤者修其德政而远方附事文德不行然後用武争者事之末)阴谋逆德好用凶器(阴谋兵谋勇为逆德)始於人者人之所卒也。(始以伐人人终害之)氵佚之事上帝之禁也。(淫佚放滥)先行不利王曰:无是贰言也。吾已断之矣。(贰二也。二言阴谋氵佚也。)果兴师而伐吴战於五湖(五湖今泰湖)不於会稽越王归自会稽其後十五年王召范蠡而问焉曰:谚有之曰:觥饭不及壶餮(觥大也。大饭盛馔也。盛馔未具不能以虚待之及壶餮之救饥疾也。言已欲灭吴取便意得之而已不能待有馀力也。)今岁晚矣。子将奈何蠡对微君王之言(微无。)臣固将谒之(谒请也。伐吴)臣闻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不及(蹶走)王曰:诺遂兴师伐吴於五湖吴人闻之出挑战一日五反王弗忍欲许之(不忍其忿)蠡进谏曰:夫谋之廊庙失之中原其可乎!王姑勿许也。臣闻之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赢缩转化後将悔之(赢缩进退转化变易)天节固然(固然有转化)唯谋不迁(必素定不可迁移)王曰:诺弗许蠡曰:臣闻古之善用兵者(谓。若黄帝武汤)赢缩以为常四时以为纪(以为常随其赢缩也。纪法也。四时有转用兵有利钝也。周语曰:王欲合是五位二所而用之是也。)无过天极穷数而止(极至也。穷穷也。无过天道之所至穷其数而止)天道皇皇日月为常(皇皇著明常象也。)明者以为法微者则是行(明谓日月盛满时也。微谓亏损薄蚀也。法其明者以进取行其微时以隐也。)阳至而阴阴至而阳(至极)日困而还月盈而亏(困穷)古之善用兵者因天地之常与之俱行(随时转运亏盈晦明之常也。)後则用阴先则用阳(後後动先先动用阴谓沈重固密用阳谓轻疾猛厉也。)近则用柔远则用刚(敌近则用柔顺示之以弱远则抗威厉辞以抗御之)後无阴蔽先无阳察(後动者大舒静为阴蔽也。先动者大显变为阳察也。)用人无艺往从其所(艺射的也。无艺无常所也。行军用人之道因敌制之不预设也。故往其所)刚强以御阳节不尽不死其野(言敌以刚强来御已其阳节未尽尚未可克。故曰:不死其野)彼来从我固守勿与(勿与战也。)。若将与之必因天地之灾(彼有灾变则可也。)。又观其民之饥饱劳逸以参之(言虽有灾民尚逸饱则未也。)尽其阳节盈吾阴节而夺之(彼阳势已尽而吾阴节盛满则能夺之)宜为人客刚强而力疾阳节不尽轻而不可取(先动为客於时宜为人客刚强力疾阳数未尽虽易犹不可得取)宜为人主安徐而重固阴节不尽柔而不可迫(时宜为人主安徐重固阴数未尽虽柔而不可困迫也。)凡陈之道设右以为左以为牡(陈有牝牡使相受也。在阴为牝在阳为牡)蚤晏无失必顺天道(晏晚)周旋无穷(穷穷也。无穷。若日月然)今其来也。刚强而力疾(言吴阳势未尽未可击)王姑待之王曰:诺弗与战其後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於齐晋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於姑苏之山吴王使公孙雄(吴大夫)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常得罪於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句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厄乎!句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於执事(执事蠡自谓也。)使者去不。且得罪(我为子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句践怜之乃使人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甬东会句章县东海中洲也。)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赤章蔓枝{九厶}繇之臣也。繇山中之国近晋者也。智伯欲攻之而无道也。(无道路)为铸大锺方二车轨以遗之繇之君特斩岸堙以迎锺赤章蔓枝谏曰:诗云:唯则定国我胡以得是於智伯夫智伯之为人也。贪而无信必欲攻我而无道也。故为大锺方二车轨以遗君君因斩岸堙以迎锺师必随之不听。又谏君曰:大国为权而子逆之不祥子释之赤章蔓枝曰:为人臣不忠贞罪也。忠贞不用远身可也。斩毂而行至卫七日而繇亡大戊午赵大夫赵肃侯游大陵(太原有大陵县亦曰:大陆。)出於鹿门大戊午扣马曰: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肃车谢。
卜商字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魏文侯问於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端正衣也。古乐先王之正也。)子夏对曰:今夫古乐进旅退旅和正以广弦匏笙簧会守拊鼓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讯疾以雅山中道狭故也。君子,於是语,於是道古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乐之发也。(旅犹俱也。俱进俱退言其齐一也。和以广无奸声也。会犹合也。皆也。言众皆待击鼓乃作。《周礼》大师职曰:大祭祀师瞽登歌合奏击拊下管播乐器令奏鼓<申柬>文谓鼓也。武谓金也。相即拊也。亦以节乐拊者以韦为表装之以糠一名相因以名焉齐人,或谓糠为相雅亦乐器名也。状如漆中有椎也。)今夫新乐进俯退俯奸声以滥溺而不止及优侏儒犭店杂子女不知父子乐终不可以语不可以道古此新乐之发也。(俯犹曲也。言不齐一也。滥滥窃也。溺而不止声淫乱无以治之犭店猴也。言者如猴戏也。乱男女之尊卑犭店或为优)今君之所问者乐也。所好者音也。夫乐者与音近而不同(言文侯好音而不知乐也。铿锵之类皆为音应律乃为乐)文侯曰:敢问何如(欲知音乐异也。)子夏对曰:夫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民有德而五昌疾作而无妖祥此之谓大当然後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纪纲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後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当谓乐不失其所)诗云:莫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俾俾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此之谓也。(此有德之音所谓乐也。德正应和曰:莫照临四方曰:明勤施无私教诲不倦曰:长庆赏刑威曰:君慈和遍服曰:顺俾当作比声之误也。择善从之曰:比施延也。言文王之皆能如此故受天福延于後世也。)今君之所好者其溺音乎!(言无文王之德则所好非乐也。)文侯曰:敢问溺音何从出也。(既习之久不知所由出也。)子夏对曰: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乔志此四者皆淫於色而害於德是以祭祀弗用也。(言四国皆出此溺音滥滥窃奸声也。燕安也。春秋。《传》曰:怀与安实败名趋数读为促声之误也。烦劳也。祭祀不用淫乐)诗云:肃雍和鸣先祖是听夫肃肃敬也。雍雍和也。夫敬以和事不行(言古乐敬。且和故无事而不用溺音无所施)为人君者谨其所好恶而已矣。君好之则臣之上行之则民从之诗云:诱民孔易此之谓也。(诱进也。孔甚也。言民从君所好恶进之於善无难)然後圣人作为兆鼓曷埙篪此六者德音之音也。(六者为本以其声质也。空曷谓也。埙篪或为簨篪)然磬竽瑟以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此所以祭先王之庙也。所以献酬酢也。所以官序贵贱各得其宜也。所以示後世有尊卑长幼之序(官序贵贱谓尊卑乐器列数有差次钟声铿铿以立号号以立横横以立武君子听钟声则思武臣(号号令所以警众也。横充也。谓气作充满也。)石磬以立辨辨以致死君子听磬声则思死封疆之臣(石声磬磬当为罄字之误也。辨谓分明於节义丝声哀哀以立廉廉以立志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廉廉隅也。)竹声滥滥以立会会以聚众君子听竽笙箫管之声则思畜聚之臣(滥之意犹揽聚也。会犹聚也。聚或为最)鼓鼙之声讙讙以立动动以进众君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闻讙嚣则種动作讙或为欢动或为勋)君子之听音非听其铿锵而已也。彼亦有所合也。(以声合成已之意)李克魏人魏文侯问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对曰:数战而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所以亡何也。李克对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疲民此其所以亡也。是故好战穷武未有不亡者也。文侯。又问曰:人有恶乎!对曰:有夫贵者则贱者恶之富者则贫者恶之智者则愚者恶之文侯曰:善行此三者使人弗恶亦可乎!李克曰:可臣闻贵而下贱则众弗恶也。富能分贫则士弗恶也。智而教愚则童蒙弗恶也。文侯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寡人虽不敏请守斯语矣。
狐卷子魏人魏文侯问曰:父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子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兄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弟贤足恃乎!对曰:不足臣贤足恃乎!对曰:不足文侯勃然作色而怒曰:寡人问此五者於子一一以为不足者何也。对曰:父贤不过尧而丹朱放子贤不过舜而瞽叟拘兄贤不过舜而象敖弟贤不过周公而管叔诛臣贤不过汤武而桀纣伐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君欲治从身始人何可恃。
箕季魏人魏文侯见其墙坏而不筑文侯曰:何为不筑对曰:不时其墙枉而不端问曰:何不端曰:固然从者食其园之桃箕季禁之少焉日晏进粝餮瓜瓠之羹文侯出其仆曰:君亦无得於箕季矣。曩者进食臣窃视之粝餮之食瓜瓠之羹文侯曰:吾何无得於箕季也。吾一见季而得四焉其墙坏不筑对云:待时者教我无夺农时也。墙枉而不端对云:固然者是教我无侵封疆也。从者食园桃箕季禁之岂爱桃哉!是教我下无侵上也。食我以粝餮者箕季,岂不能具五味哉!教我无多敛於百姓以省饮食之养也。
田子方为魏文侯友文侯与之饮酒而称乐文侯曰:锺声不比乎!左高子方笑文侯曰:奚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则乐官不明则乐音今君审於声臣恐君之聋於官也。文侯曰:善敬闻命。
吴起为魏西河守魏武侯与诸大夫浮於西河称曰:河山之险,岂不亦信固哉!王锺侍坐曰:此晋国之所以强也。若善修之则霸王之业具矣。吴起对曰:吾君之言危国之道也。而子。又附之是重危也。武侯忿然曰:子之言有说乎!吴起对曰:河山之险信不足保也。是霸王之业不从此也。昔者三苗之居左有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汶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恃此险也。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夫夏桀之国左天门之阴而右天之阳卢睾在其北伊雒出其南有此险也。然为政不善而汤伐之殷纣之国左孟门而右漳滏前带河後被山有此险也。然为政不善而武王伐之。且君亲从臣而胜降城城非不高人民非不众也。然而可得并者政恶故也。从是观之地形险阻奚足以霸王矣。武侯曰:善吾乃今日闻圣人之言也。西河之政专委之子矣。武侯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朝而有喜色吴起进曰:昔者有以楚庄王之语闻者乎!武侯曰:未也。庄王之语奈何吴起曰: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朝而有忧色何也。庄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是已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之不肖而议於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於亡乎!吾是以有忧色也。庄王之所以忧而君独有喜色何也。武侯逡巡而谢曰:天使夫子振寡人之过也。天使夫子振寡人之过也。
惠公魏惠王相惠施者也。魏惠王死葬有日矣。天大雨雪至於牛目群臣多谏太子曰:雪甚如此而葬行民必甚疾之官费。又恐不给请弛期更日太子曰:为人子者以民劳与费用之故而不行葬不义子勿复言群臣皆莫敢谏以告犀首(犀首魏人公孙衍也。佩五相印能合从连横号为犀首)犀首曰:吾未有以言之(未无)是,其唯惠公乎!请告惠公惠公曰:诺驾而见太子曰:葬有日矣。太子曰:然惠公曰:昔王季历葬於涡山之尾栾水其墓见棺之前和(棺题曰:和)文王曰:讠喜先君必欲一见群臣百姓也。夫故使栾水见之,於是出而为之张朝百姓皆见之三日而後更葬此文王之义也。今葬有日矣。而雪甚及牛目难以行太子为及日之故得无嫌於欲亟葬乎!愿太子亦曰:先王必欲少留而抚社稷安黔首也。故使雨雪甚因弛期而更为日此文王之义也。若此而不为义者羞法文王也。太子曰:甚善敬弛期更择日。
许绾魏人也。魏王将起中天台令曰:敢谏者死许绾负畚操锸入曰:闻大王起中天台臣愿加一力王曰:子何力之有加绾曰:虽无力能高台王曰:若何曰:臣闻天与地相去万五千里今王因而半之当起七千五百里之台高既如是其趾须方八千里尽王之地不足以为台趾古者尧舜建诸侯地方五千里王必起此台先以兵伐诸侯尽有其地犹不足。又伐四夷得方八千里乃足以为台趾材木之积人徒之众仓廪之储数以万亿度八千里之外当定农亩之地足以奉给王之台者台具已备乃可以作魏王默然无以应乃罢起台。
驺忌子以鼓琴见齐威王说而舍之右室须臾王鼓琴驺忌子推户入曰:善鼓琴王勃然不说去琴按剑曰:夫子见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驺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泫廉折以清者相也。(琴操曰:大弦者君也。宽和而温小弦者臣也。清廉而不乱)深(以瓜持也。攫音俱足切)之愉者(一作舒)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吾是以知其善也。王曰:善语音驺忌子曰:何独语音夫治国家而弭人民皆在其中王。又勃然不说曰:。若夫语五音之纪信未有如夫子者也。若夫治国家而弭人民。又何为乎!丝桐之间驺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而舍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夫复而不乱者所以治昌也。连而径者所以存亡也。故曰:琴音调而天下治夫治国家而引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王曰:善三月而受相印。
淳于髡齐之赘胥也。齐威王喜隐好为氵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於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於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王大说後置酒後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髡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後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鞠邕(帣收衣袖也。袖衿也。臂捍也。音沟鞠邕曲也。音其纪切。又与同谓小跪也。)侍酒於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拔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眙吐甑切直视貌)前有堕珥後有遗簪髡窃乐饮可八斗而醉二(犹言有馀)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一本云:留髡坐起送客)□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
王斗齐人也。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延入王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於王何如使者复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之於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王斗对曰:王闻之过斗生於乱世事乱君焉敢直正谏宣王忿然作色不说有间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唯恐夫扌云: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而王不好士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王斗曰:世无骐ら耳王之驷已备矣。世无东郭俊卢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也。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於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莫敖子华楚大夫也。楚威王问於莫敖子华曰:自从先君文王以至不之身亦有不为爵劝不为禄勉以忧云:粉切社稷者乎!莫敖子华对曰:如子华不足知之矣。王曰:不於大夫无所闻之莫敖子华对曰:君王将何问者也。彼有廉其爵贫其身以忧社稷者有崇其爵丰其禄以忧社稷者有断脰决腹一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有劳其身愁其志以忧社稷者亦有不为爵劝不为禄勉以忧社稷者王曰:大夫此言将何谓也。莫敖子华对曰:昔令尹子文缁帛之衣以朝鹿裘以处未明而立於朝日晦而归食朝不谋夕无一月之积故彼廉其爵贫其身以忧社稷者令尹子文是也。昔者叶公子高身获於表薄而财於柱国定白公之祸宁楚国之事恢先君以掩方城之外四封不廉名不挫於诸侯当此之时也。天下莫敢举兵南乡叶公子高食田六百畛故彼崇其爵丰其禄以忧社稷者叶公子高是也。昔者吴与楚战於柏举两师之间夫卒交莫敖大心抚其御之手顾而大息曰:嗟乎!子乎!楚国亡之日至矣。吾将深入吴军。若扑一人。若ㄏ一人以与大心者社稷其,庶几乎!故断脰决腹一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莫敖大心是也。昔吴与楚战於柏举三战入郢寡君身出大夫悉属百姓离散棼冒勃苏曰: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此犹一卒也。不。若奔诸侯,於是赢粮潜行上峥山逾深穿腠暴七日而薄秦王之朝雀立不转昼吟宵哭七日不得告水浆无入口<疒真>而殚闷旄不知人秦王闻而走之冠带不相及左奉其首右濡其口勃苏乃苏秦王身问之子孰谁也。棼冒勃苏对曰:臣非异人楚之使棼冒勃苏吴与楚人战於柏举三战入郢寡君身出大夫悉属百姓离散使下臣来告亡。且求救秦王顾令之起寡人闻之万乘之君得罪一士社稷其危今此之谓也。遂出革车千乘卒万人属之子蒲与子虎下塞以东与吴人战於浊水而大败之亦闻於遂蒲故劳其身愁其思以忧社稷者棼冒勃苏是也。吴与楚战於柏举三战入郢君王身出大夫悉属百姓离散蒙结斗於宫唐之上舍斗奔郢曰:若有孤楚国社稷其,庶几乎!遂入大宫负鸡次之典以浮於江逃於€梦之中昭王反郢五官失法百姓乱蒙献典五官得法而百姓大治此蒙之功多与存国相。若封之执圭田六百畛蒙怒曰:非人臣社稷之臣苟社稷血食馀岂悉无君乎!遂自弃於磨山之中至今无冒故不为爵劝不为禄勉以忧社稷蒙是也。王乃大息曰:此古之人也。今之人焉能有之耶莫敖子华对曰: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腰楚士约食冯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杀而不避子华闻之其君好射者其臣决拾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诚好贤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
つ留韩宣王时人也。韩宣王谓つ留曰:吾欲两用公仲公叔其可乎!对曰:不可晋用六卿而国分简公用田成监止而简公弑魏两用犀首张仪而西河之外亡今王两用之其多力者内树其党其寡力者藉外权群臣或内树其党以擅其主或外为交以裂其地则王之国必危矣。
中期秦昭王时人也。秦昭王谓左右曰:今时韩魏与始孰强对曰:不如始强王曰:今时如耳魏齐与孟尝芒卯孰贤对曰:不如尝卯王曰:以孟尝芒犹卿之贤率强韩魏以攻秦犹无奈寡人何也。今以无能之如耳魏齐而率弱韩魏以伐秦其无奈寡人何亦明矣。左右皆曰:甚然中期推琴而对曰:王之料天下过矣。当晋六卿之时知氏最强灭范中行。又率韩魏之兵以围赵襄子於晋阳决晋水以灌晋阳之城不沈者三板知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为参乘知伯曰:吾始不知水之可以亡人之国也。乃今知之汾水可以灌安邑洚水可以灌平阳魏桓子肘韩康子韩康子履魏桓子肘足接於车上而知氏地分身死国亡为天下笑今秦兵虽强不能过知氏韩魏虽弱尚贤其在晋阳之下也。此方其用肘足之时也。愿王之必无易也,於是秦王恐。
贯珠者齐人也。莫知其名氏齐襄王立田单相之过水有老人涉而寒出不能行坐沙中田单解裘而衣之襄王恶之曰:田单之施将欲以取我国乎!不早图恐後之左右顾无人声下有贯珠者襄王呼而问之曰:女闻言乎!对曰:闻之王曰:女以为何。若对曰:王不如因以为已善王嘉单之善下令曰: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忧之称寡人之意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已王曰:善乃赐单牛酒嘉其行後数日贯珠者复见王曰: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於庭口劳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之乃使人听於闾里闻丈夫之相与语曰:田单之爱人嗟嗟乃王之教泽也。
貂勃齐襄王时人也。王有所幸臣九人之属欲伤安平君(田单也。)相与语於王曰:燕之伐齐之时楚王使将军将万人而佐齐今国已定而社稷已安矣。何不使使者谢於楚王王曰:左右孰可九人之属曰:貂勃可貂勃使楚楚王受而觞之数日不反九人之属相与语於王曰:夫一人之身而牵留万乘者,岂不以据势也。哉!且安平君之与王也。君臣无礼而上下无别。且其志欲为不善内收百姓循抚其心振穷补不足布德於民外怀戎翟天下之贤士阴结诸侯之雄俊豪英其志欲有为也。愿王察之异日而王曰:召相单来田单免冠徒跣肉袒而进退而请死罪五日而王曰:子无罪於寡人子为子之臣礼吾为吾之王礼而已矣。貂勃从楚来王赐之宴酒酣曰:召相田单而来貂勃避席稽首曰:王恶得此亡国之言乎!王上者孰与周文王王曰:吾不。若也。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之不。若也。下者孰与齐桓公王曰:吾不。若也。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之不。若也。昔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王得安平君田单。且自天地之开民人之治为人臣之功者谁有厚於安平君者哉!而王曰:单单恶得此亡国之言乎!且王不能守王之社稷燕人兴师而袭齐墟王走而之城阳之山中安平君以惴惴之即墨三里之城五里之郭敝卒七千人禽其司马而反千里之齐安平君之功也。当是时也。阖城阳而王天下莫之能正然而计之於道归之於义以为不可故为栈道木阁而迎王与后於城阳山中王乃得反子临百姓今国已定民已安矣。王乃曰:单单。且婴儿之计不为此王其亟杀此九子者以谢安平君不然国危矣。乃杀九子而逐其家益封安平君以邑万户。
屈原字平楚大夫秦使张仪献楚怀王以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绝齐楚使受地仪诈曰: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怀王怒兴师伐秦楚大败明年秦割汉中地以和楚王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仪请如楚仪设诡辩於怀王之宠姬郑袖郑袖卒言张仪於王而出之仪出怀王因善遇仪仪因说楚王以叛从约而与秦合亲约婚姻张仪已去屈原使从齐来谏王曰:何不诛张仪怀王悔使人追仪弗及其後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原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王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後因留王竟死於秦。
庄辛楚襄王时人也。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鄢郢必危矣。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妖祥乎!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也。非敢以为国妖祥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国必亡矣。臣请辟於赵淹留以观之庄辛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巫山蔡陈之地襄王流掩於城阳,於是使人发驺徵庄辛於赵庄辛曰:诺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於此为之奈何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王独不见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俛啄{文虫}虫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已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俯蜀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已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夫黄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游於江海淹乎!大沼俯蜀鲤仰啮阴荇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方将其{波石}卢治其缴将加已乎!百仞之上被监引微缴折清风而扌云:矣。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鼐夫黄鹄其小者也。蔡灵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之流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而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灵王系已以朱丝而见之也。蔡灵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戴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梦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已乎!黾塞之外襄王闻之颜色变怍身体战慄,於是乃以执而受之封为阳陵君。
雍门司马齐大夫(不载名氏)齐王建入朝於秦雍门司马前曰:所为立王者为社稷耶为王立王耶王曰:为社稷司马曰:为社稷立王王何以去社稷而入秦齐王还车而反。
乐间事燕封昌国君燕王命相栗腹约欢赵以五百金为赵王酒还报燕王曰:赵王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王召乐间问之对曰:赵四战之国其民习兵不可伐王曰:吾以五而伐一对曰:不可燕王怒群臣皆以为可卒起二军车二十乘栗腹将而攻高阝(在常山今曰:高邑)卿秦攻代唯独大夫将渠谓燕王曰:与人通关约交以五金饮人之王使者报而反攻之不祥兵无成功燕王不听自将偏军随之将渠引燕王绶止之曰:王必无自往往无成功王蹴以足将渠泣曰:臣非以自为为王也。燕军至宋子(属钜鹿)赵使廉颇将击破栗腹於高阝破卿秦乐乘於代乐间奔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