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册府元龟》简介
- ●卷一◎帝王部·总序·帝系
- ●卷二◎帝王部·诞圣
- ●卷三◎帝王部·名讳
- ●卷四◎帝王部·运历
- ●卷五◎帝王部·创业
- ●卷六◎帝王部·创业第二
- ●卷七◎帝王部·创业第三
- ●卷八◎帝王部·创业第四
- ●卷九◎帝王部·继统第一
- ●卷十◎帝王部·继统第二
- ●卷十一◎帝王部·继统部三
- ●卷十二◎帝王部·中兴·告功
- ●卷十三◎帝王部·都邑
- ●卷十四◎帝王部·都邑第二
- ●卷十五◎帝王部·年号
- ●卷十六◎帝王部·尊号一
- ●卷十七◎帝王部·尊号第二
- ●卷十八◎帝王部·帝德
- ●卷十九◎帝王部·功业
- ●卷二十◎帝王部·功业
- ●卷二十一◎帝王部·徵应
- ●卷二十二◎帝王部·符瑞
- ●卷二十三◎帝王部·符瑞第二
- ●卷二十四◎帝王部·符瑞第三
- ●卷二十五◎帝王部·符瑞第四
- ●卷二十六◎帝王部·感应·神助
- ●卷二十七◎帝王部·孝德
- ●卷二十八◎帝王部·奉先
- ●卷二十九◎帝王部·奉先第二
- ●卷三十◎帝王部·奉先第三
- ●卷三十一◎帝王部·奉先第四
- ●卷三十二◎帝王部·崇祭祀
- ●卷三十三◎帝王部·崇祭祀第二
- ●卷三十四◎帝王部·崇祭祀第三
- ●卷三十五◎帝王部·封禅
- ●卷三十六◎帝王部·封禅第二
- ●卷三十七◎帝王部·颂德
- ●卷三十八◎帝王部·尊亲·尊师·尊乳保
- ●卷三十九◎帝王部·睦亲
- ●卷四十◎帝王部·文学·好文
- ●卷四十一◎帝王部·宽恕
- ●卷四十二◎帝王部·仁慈
- ●卷四十三◎帝王部·度量·多能
- ●卷四十四◎帝王部·奇表·神武
- ●卷四十五◎帝王部·谋略·权略
- ●卷四十六◎帝王部·智识
- ●卷四十七◎帝王部·友爱·慈爱
- ●卷四十八◎帝王部·谦德·从人欲
- ●卷四十九◎帝王部·崇儒术
- ●卷五十◎帝王部·崇儒术第二
- ●卷五十一◎帝王部·崇释氏
- ●卷五十二◎帝王部·崇释氏第二
- ●卷五十三◎帝王部·尚黄老
- ●卷五十四◎帝王部·尚黄老第二
- ●卷五十五◎帝王部·养老
- ●卷五十六◎帝王部·节俭
- ●卷五十七◎帝王部·英断·明察
- ●卷五十八◎帝王部·勤政·守法·致治
- ●卷五十九◎帝王部·兴教化
- ●卷六十◎帝王部·立制度
- ●卷六十一◎帝王部·立制度第二
- ●卷六十二◎帝王部·发号令第一
- ●卷六十三◎帝王部·发号令第二
- ●卷六十四◎帝王部·发号令第三
- ●卷六十五◎帝王部·发号令第四
- ●卷六十六◎帝王部·发号令第五
- ●卷六十七◎帝王部·求贤
- ●卷六十八◎帝王部·求贤第二
- ●卷六十九◎帝王部·审官
- ●卷七十◎帝王部·务农
- ●卷七十一◎帝王部·命相
- ●卷七十二◎帝王部·命相第二
- ●卷七十三◎帝王部·命相第三
- ●卷七十四◎帝王部·命相第四
- ●卷七十五◎帝王部·任贤
- ●卷七十六◎帝王部·礼大臣·褒贤
- ●卷七十七◎帝王部·委任
- ●卷七十八◎帝王部·委任第二
- ●卷七十九◎帝王部·庆赐
- ●卷八十◎帝王部·庆赐第二
- ●卷八十一◎帝王部·庆赐第三
- ●卷八十二◎帝王部·赦宥
- ●卷八十三◎帝王部·赦宥第二
- ●卷八十四◎帝王部·赦宥第三
- ●卷八十五◎帝王部·赦宥第四
- ●卷八十六◎帝王部·赦宥第五
- ●卷八十七◎帝王部·赦宥第六
- ●卷八十八◎帝王部·赦宥第七
- ●卷八十九◎帝王部·赦宥第八
- ●卷九十◎帝王部·赦宥第九
- ●卷九十一◎帝王部·赦宥第十
- ●卷九十二◎帝王部·赦宥第十一
- ●卷九十三◎帝王部·赦宥第十二
- ●卷九十四◎帝王部·赦宥第十三
- ●卷九十五◎帝王部·赦宥第十四
- ●卷九十六◎帝王部·赦宥第十五
- ●卷九十七◎帝王部·奖善·礼贤
- ●卷九十八◎帝王部·徵聘
- ●卷九十九◎帝王部·推诚·亲信
- ●卷一百 ◎帝王部·听纳
- ●卷一百一◎帝王部·纳谏
- ●卷一百二◎帝王部·招谏
- ●卷一百三◎帝王部·招谏第二
- ●卷一百四◎帝王部·访问
- ●卷一百五◎帝王部·惠民第二
- ●卷一百六◎帝王部·惠民第二
- ●卷一百七◎帝王部·朝会第一
- ●卷一百八◎帝王部·朝会第二
- ●卷一百九◎帝王部·宴享第一
- ●卷一百十◎帝王部·宴享第二
- ●卷一百十一◎帝王部·宴享第三
- ●卷一百十二◎帝王部·巡幸第一
- ●卷一百十三◎帝王部·巡幸第二
- ●卷一百十四◎帝王部·巡幸第三
- ●卷一百十五◎帝王部·藉田·狩
- ●卷一百十六◎帝王部·亲征
- ●卷一百十七◎帝王部·亲征第二
- ●卷一百十八◎帝王部·亲征第三
- ●卷一百十九◎帝王部·选将
- ●卷一百二十◎帝王部·选将第二
- ●卷一百二十一◎帝王部·征讨
- ●卷一百二十二◎帝王部·征讨第二
- ●卷一百二十三◎帝王部·征讨第三
- ●卷一百二十四◎帝王部·讲武·修武备
- ●卷一百二十五◎帝王部·料敌
- ●卷一百二十六◎帝王部·纳降
- ●卷一百二十七◎帝王部·明赏
- ●卷一百二十八◎帝王部·明赏第二
- ●卷一百二十九◎帝王部·封建
- ●卷一百三十◎帝王部·延赏
- ●卷一百三十一◎帝王部·延赏第二
- ●卷一百三十二◎帝王部·褒功
- ●卷一百三十三◎帝王部·褒功第二
- ●卷一百三十四◎帝王部·念功
- ●卷一百三十五◎帝王部·愍征役·好边功
- ●卷一百三十六◎帝王部·慰劳
- ●卷一百三十七◎帝王部·旌表
- ●卷一百三十八◎帝王部·旌表第二
- ●卷一百三十九◎帝王部·旌表第三
- ●卷一百四十◎帝王部·旌表第四
- ●卷一百四十一◎帝王部·念良臣·尊外戚
- ●卷一百四十二◎帝王部·弭兵
- ●卷一百四十三◎帝王部·弭灾
- ●卷一百四十四◎帝王部·弭灾第二
- ●卷一百四十五◎帝王部·弭灾第三
- ●卷一百四十六◎帝王部·恤下
- ●卷一百四十七◎帝王部·恤下第二
- ●卷一百四十八◎帝王部·知子·知臣
- ●卷一百四十九◎帝王部·辨谤·舍过
- ●卷一百五十◎帝王部·宽刑
- ●卷一百五十一◎帝王部·慎罚夫
- ●卷一百五十二◎帝王部·明罚
- ●卷一百五十三◎帝王部·明罚第二
- ●卷一百五十四◎帝王部·明罚第三
- ●卷一百五十五◎帝王部·督吏
- ●卷一百五十六◎帝王部·诫励第一
- ●卷一百五十七◎帝王部·诫励第二
- ●卷一百五十八◎帝王部·诫励第三
- ●卷一百五十九◎帝王部·革弊
- ●卷一百六十◎帝王部·革弊第二
- ●卷一百六十一◎帝王部·命使
- ●卷一百六十二◎帝王部·命使第二
- ●卷一百六十三◎帝王部·招怀
- ●卷一百六十四◎帝王部·招怀第二
- ●卷一百六十五◎帝王部·招怀第三
- ●卷一百六十六◎帝王部·招怀第四
- ●卷一百六十七◎帝王部·招怀第五
- ●卷一百六十八◎帝王部·却贡献
- ●卷一百六十九◎帝王部·纳贡献
- ●卷一百七十◎帝王部·来远
- ●卷一百七十一◎帝王部·求旧
- ●卷一百七十二◎帝王部·求旧第二
- ●卷一百七十三◎帝王部·继绝
- ●卷一百七十四◎帝王部·修废
- ●卷一百七十五◎帝王部·悔过·罪己
- ●卷一百七十六◎帝王部·姑息
- ●卷一百七十七◎帝王部·姑息第二
- ●卷一百七十八◎帝王部·姑息第三
- ●卷一百七十九◎帝王部·姑息第四
- ●卷一百八十◎帝王部·失政·滥赏
- ●卷一百八十一◎帝王部·恶直·疑忌·无断
- ●卷一百八十二◎闰位部·总序·氏号·诞生·名讳
- ●卷一百八十三◎闰位部·勋业
- ●卷一百八十四◎闰位部·勋业第二
- ●卷一百八十五◎闰位部·勋业第三
- ●卷一百八十六◎闰位部·勋业第四
- ●卷一百八十七◎闰位部·勋业第五
- ●卷一百八十八◎闰位部·绍位·年号
- ●卷一百八十九◎闰位部·孝德·奉先·尊亲
- ●卷一百九十◎闰位部·姿表·智识·聪察·器度·才艺
- ●卷一百九十一◎闰位部·法制·政令
- ●卷一百九十二◎闰位部·文学·好文·颂美
- ●卷一百九十三◎闰位部·崇祀·弭灾
- ●卷一百九十四◎闰位部·崇儒·崇释老
- ●卷一百九十五◎闰位部·惠民·仁爱·恤征役
- ●卷一百九十六◎闰位部·建都·封建·勤政·诫励
- ●卷一百九十七◎闰位部·朝会·宴会·庆赐·纳贡献
- ●卷一百九十八◎闰位部·耕籍·务农·节俭
- ●卷一百九十九◎闰位部·命相·选将
- ●卷二百◎闰位部·倚任
- ●卷二百一◎闰位部·祥瑞
- ●卷二百二◎闰位部·祥瑞第二
- ●卷二百三◎闰位部·徵应
- ●卷二百四◎闰位部·知子·知臣·念良臣
- ●卷二百五◎闰位部·巡幸·畋游
- ●卷二百六◎闰位部·礼贤·好贤·奖善·养老
- ●卷二百七◎闰位部·恩宥
- ●卷二百八◎闰位部·恩宥二
- ●卷二百九◎闰位部·钦恤·念功·宽恕·宥过·悔过
- ●卷二百十◎闰位部·旌表·明赏·延赏
- ●卷二百十一◎闰位部·求旧·继绝
- ●卷二百十二◎闰位部·招谏·纳谏·听纳·推诚
- ●卷二百十三◎闰位部·求贤·命使
- ●卷二百十四◎闰位部·权略·训兵
- ●卷二百十五◎闰位部·招怀·和好·却贡献
- ●卷二百十六◎闰位部·征伐
- ●卷二百十七◎闰位部·交侵
- ●卷二百十八◎闰位部·失政·疑忌·恶直
- ●卷二百十九◎僭伪部·总序·姓系·年号
- ●卷二百二十◎僭伪部·形貌·聪识·令德·才艺
- ●卷二百二十一◎僭伪部·勋伐
- ●卷二百二十二◎僭伪部·勋伐第二
- ●卷二百二十三◎僭伪部·勋伐第三
- ●卷二百二十四◎僭伪部·奉先·孝友·宗族
- ●卷二百二十五◎僭伪部·世子
- ●卷二百二十六◎僭伪部·知人·宽恕·恩宿·戒惧
- ●卷二百二十七◎僭伪部·谋略·倚任
- ●卷二百二十八◎僭伪部·崇儒·务农·好文·礼士
- ●卷二百二十九◎僭伪部·政治·求谏·听纳
- ●卷二百三十◎僭伪部·褒赏·庆赐·饮宴·交好·和好·怀附
- ●卷二百三十一◎僭伪部·征伐
- ●卷二百三十二◎僭伪部·称藩
- ●卷二百三十三◎僭伪部·好土功·悔过·矜大·失策
- ●卷二百三十四◎僭伪部·兵败
- ●卷二百三十五◎列国君部·序·建国·锡命·奉先
- ●卷二百三十六◎列国君·部嗣袭
- ●卷二百三十七◎列国君·部嗣袭第二
- ●卷二百三十八◎列国君部·智识·谋略·任谋
- ●卷二百三十九◎列国君部·政令·任贤·有礼
- ●卷二百四十◎列国君部·勤王·献捷·救患
- ●卷二百四十一◎列国君部·崇祀·旌表·礼士
- ●卷二百四十二◎列国君部·听谏·明赏
- ●卷二百四十三◎列国君部·务德·宴享
- ●卷二百四十四◎列国君部·休徵·戒惧·悔过
- ●卷二百四十五◎列国君部·朝聘·姻好
- ●卷二百四十六◎列国君部·盟会
- ●卷二百四十七◎列国君部·盟会第二
- ●卷二百四十八◎列国君部·攻伐
- ●卷二百四十九◎列国君部·攻伐第二
- ●卷二百五十◎列国君部·攻伐第三
- ●卷二百五十一◎列国君部·攻伐第四
- ●卷二百五十二列◎国君部·复邦·训练·御备·交质·行罚
- ●卷二百五十三◎列国君部·识暗·奢僭·信谗
- ●卷二百五十四◎列国君部·失政·失礼
- ●卷二百五十五◎列国君部·失贤·拒谏·害贤
- ●卷二百五十六◎储宫部·总序·建立
- ●卷二百五十七◎储宫部·建立第二
- ●卷二百五十八◎储宫部·诞庆·仪貌·令德·孝友·文学·失德
- ●卷二百五十九◎储宫部·监国·将兵
- ●卷二百六十◎储宫部·尊师傅·礼士·齿胄·讲学
- ●卷二百六十一◎储宫部·忠谏·褒宠·追谥
- ●卷二百六十二◎宗室部·总序·封建
- ●卷二百六十三◎宗室部·封建第二
- ●卷二百六十四◎宗室部·封建第三
- ●卷二百六十五◎宗室部·封建第四
- ●卷二百六十六◎宗室部·仪貌·材艺
- ●卷二百六十七◎宗室部·孝行
- ●卷二百六十八◎宗室部·来朝·辅政·就国
- ●卷二百六十九◎宗室部·委任·将兵
- ●卷二百七十◎宗室部·文学
- ●卷二百七十一◎宗室部·武勇·刚正
- ●卷二百七十二◎宗室部·令德
- ●卷二百七十三◎宗室部·智识
- ●卷二百七十四◎宗室部·友爱·辨惠·畏慎·悔过
- ●卷二百七十五◎宗室部·褒宠
- ●卷二百七十六◎宗室部·褒宠二
- ●卷二百七十七◎宗室部·褒宠第三
- ●卷二百七十八◎宗室部·领镇第一
- ●卷二百七十九◎宗室部·领镇第二
- ●卷二百八十◎宗室部·领镇第三
- ●卷二百八十一◎宗室部·领镇第四
- ●卷二百八十二◎宗室部·承袭
- ●卷二百八十三◎宗室部·承袭第二
- ●卷二百八十四◎宗室部·承袭第三
- ●卷二百八十五◎宗室部·忠一
- ●卷二百八十六◎宗室部·忠第二
- ●卷二百八十七◎宗室部·忠谏
- ●卷二百八十八◎宗室部·忠谏
- ●卷二百八十九◎宗室部·图兴
- ●卷二百九十◎宗室部·立功
- ●卷二百九十一◎宗室部·立功第二
- ●卷二百九十二
- ●卷二百九十三◎宗室部·荐贤俭约抑损好尚
- ●卷二百九十四◎宗室部·退让专政
- ●卷二百九十五◎宗室部·复爵
- ●卷二百九十六◎宗室部·追封
- ●卷二百九十七◎宗室部·谴让
- ●卷二百九十八◎宗室部·不悌邪佞奢僭溺
- ●卷二百九十九◎宗室部·专恣害贤祸败
- ●卷三百◎外戚部·总序选尚
- ●卷三百一◎外戚部·封拜
- ●卷三百二◎外戚部·委任辅政将兵立功
- ●卷三百三◎外戚部·褒宠
- ●卷三百四◎外戚部·忠直规谏贤行礼士论荐
- ●卷三百五◎外戚部·儒学退让畏慎廉俭
- ●卷三百六◎外戚部·奢纵专恣骄慢
- ●卷三百七◎外戚部·奸邪贪黩害贤谴让
- ●卷三百八◎宰辅部·总序佐命
- ●卷三百九◎宰辅部·佐命
- ●卷三百十◎宰辅部·德行闻望清俭威重德行
- ●卷三百十一◎宰辅部·谋猷
- ●卷三百十二◎宰辅部·谋猷第二
- ●卷三百十三◎宰辅部·谋猷第三
- ●卷三百十四◎宰辅部·谋猷第四
- ●卷三百十五◎宰辅部·公忠
- ●卷三百十六◎宰辅部·正直
- ●卷三百十七◎宰辅部·正直第二
- ●卷三百十八◎宰辅部·褒宠
- ●卷三百十九◎宰辅部·褒宠第二
- ●卷三百二十◎宰辅部·识量
- ●卷三百二十一◎宰辅部·器度畏慎慎密知人礼士
- ●卷三百二十二◎宰辅部·出镇
- ●卷三百二十三◎宰辅部·总兵机略
- ●卷三百二十四◎宰辅部·荐贤
- ●卷三百二十五◎宰辅部·谏争
- ●卷三百二十六◎宰辅部·谏诤第二
- ●卷三百二十七◎宰辅部·谏诤第三
- ●卷三百二十八◎宰辅部·谏诤第四
- ●卷三百二十九◎宰辅部·任职·兼领·奉使
- ●卷三百三十◎宰辅部·退让
- ●卷三百三十一◎宰辅部·退让第二
- ●卷三百三十二◎宰辅部·罢免
- ●卷三百三十三◎宰辅部·罢免第二
- ●卷三百三十四◎宰辅部·谴让
- ●卷三百三十五◎宰辅部·窃位自全不称
- ●卷三百三十六◎宰辅部·识暗依违强狠
- ●卷三百三十七◎宰辅部·不协狥 私树党
- ●卷三百三十八◎宰辅部·奢侈贪黩专恣
- ●卷三百三十九◎宰辅部·邪佞忌害不忠
- ●卷三百四十◎将帅部·扌序·佐命第一
- ●卷三百四十一◎将帅部·佐命第二
- ●卷三百四十二◎将帅部·佐命第三
- ●卷三百四十三◎将帅部·佐命第四
- ●卷三百四十四◎将帅部·佐命第五
- ●卷三百四十五◎将帅部·佐命第六
- ●卷三百四十六◎将帅部·佐命第七
- ●卷三百四十七◎将帅部·佐命第八
- ●卷三百四十八◎将帅部·立功
- ●卷三百四十九◎将帅部·立功第二
- ●卷三百五十◎将帅部·立功第三
- ●卷三百五十一◎将帅部·立功第四
- ●卷三百五十二◎将帅部·立功第五
- ●卷三百五十三◎将帅部·立功第六
- ●卷三百五十四◎将帅部·立功第七
- ●卷三百五十五◎将帅部·立功第八
- ●卷三百五十六◎将帅部·立功第九
- ●卷三百五十七◎将帅部·立功第十
- ●卷三百五十八◎将帅部·立功第十一
- ●卷三百五十九◎将帅部·立功第十二
- ●卷三百六十◎将帅部·立功第十三
- ●卷三百六十一◎将帅部·机略第一
- ●卷三百六十二◎将帅部·机略第二
- ●卷三百六十三◎将帅部·机略第三
- ●卷三百六十四◎将帅部·机略第四
- ●卷三百六十五◎将帅部·机略第五
- ●卷三百六十六◎将帅部·机略第六
- ●卷三百六十七◎将帅部·机略第七
- ●卷三百六十八◎将帅部·攻取
- ●卷三百六十九◎将帅部·攻取第二
- ●卷三百七十◎将帅部·忠
- ●卷三百七十一◎将帅部·忠第二
- ●卷三百七十二◎将帅部·忠第三
- ●卷三百七十三◎将帅部·忠第四
- ●卷三百七十四◎将帅部·忠第五
- ●卷三百七十五◎将帅部·褒异
- ●卷三百七十六◎将帅部·褒异第二
- ●卷三百七十七◎将帅部·褒异第三
- ●卷三百七十八◎将帅部·褒异第四
- ●卷三百七十九◎将帅部·褒异第五
- ●卷三百八十◎将帅部·褒异第六
- ●卷三百八十一◎将帅部·褒异第七
- ●卷三百八十二◎将帅部·褒异第八
- ●卷三百八十三◎将帅部·褒异第九
- ●卷三百八十四◎将帅部·褒异第十
- ●卷三百八十五◎将帅部·褒异第十一
- ●卷三百八十六◎将帅部·褒异第十二
- ●卷三百八十七◎将帅部·褒异第十三
- ●卷三百八十八◎将帅部·儒学有礼儒学
- ●卷三百八十九◎将帅部·请行
- ●卷三百九十◎将帅部·誓师警备誓师
- ●卷三百九十一◎将帅部·习兵法申令示信示暇习兵法
- ●卷三百九十二◎将帅部·威名
- ●卷三百九十三◎将帅部·威名第二
- ●卷三百九十四◎将帅部·勇敢
- ●卷三百九十五◎将帅部·勇敢第二
- ●卷三百九十六◎将帅部·勇敢第三
- ●卷三百九十七◎将帅部·怀抚
- ●卷三百九十八◎将帅部·明天时择地利抚士卒助
- ●卷三百九十九◎将帅部·固守第一
- ●卷四百◎将帅部·固守第二
- ●卷四百一◎将帅部·行军法
- ●卷四百二◎将帅部·识略
- ●卷四百三◎将帅部·识略第二
- ●卷四百四◎将帅部·识略第三
- ●卷四百五◎将帅部·识略第四
- ●卷四百六◎将帅部·清俭·正直
- ●卷四百七◎将帅部·谏诤
- ●卷四百八◎将帅部·退让
- ●卷四百九◎将帅部·退让第二
- ●卷四百十◎将帅部·壁垒
- ●卷四百十一◎将帅部·间谍
- ●卷四百十二◎将帅部·仁爱·得士心
- ●卷四百十三◎将帅部·礼贤荐贤召募训练
- ●卷四百十四◎将帅部·赴援
- ●卷四百十五◎将帅部·傅檄
- ●卷四百十六◎将帅部·传檄第二
- ●卷四百十七◎将帅部·强明德义引咎不顾亲受命忘家
- ●卷四百十八◎将帅部·严整
- ●卷四百十九◎将帅部·持重
- ●卷四百二十◎将帅部·掩袭
- ●卷四百二十一◎将帅部·任谋
- ●卷四百二十二◎将帅部·推诚·任能
- ●卷四百二十三◎将帅部·讨逆
- ●卷四百二十四◎将帅部·死事
- ●卷四百二十五◎将帅部·死事第二
- ●卷四百二十六◎将帅部·招降
- ●卷四百二十七◎将帅部·受降
- ●卷四百二十八◎将帅部·料敌
- ●卷四百二十九◎将帅部·守边拓土
- ●卷四百三十◎将帅部·乞师致师
- ●卷四百三十一◎将帅部·器度让功不伐勤戎事
- ●卷四百三十二◎将帅部·矫命而胜立後效
- ●卷四百三十三◎将帅部·轻财示弱
- ●卷四百三十四◎将帅部·献捷
- ●卷四百三十五◎将帅部·献捷第二
- ●卷四百三十六◎将帅部·继袭
- ●卷四百三十七◎将帅部·强愎
- ●卷四百三十八◎将帅部·无功奔亡
- ●卷四百三十九◎将帅部·要君违命擅命
- ●卷四百四十◎将帅部·交结忌害
- ●卷四百四十一◎将帅部·败衄
- ●卷四百四十二◎将帅部·败衄第二
- ●卷四百四十三◎将帅部·败衄第三
- ●卷四百四十四◎将帅部·陷没
- ●卷四百四十五◎将帅部·无谋逗挠军不整
- ●卷四百四十六◎将帅部·观望生事
- ●卷四百四十七◎将帅部·违约狥私纵敌较敌
- ●卷四百四十八◎将帅部·残酷报私怨
- ●卷四百四十九◎将帅部·杀降专杀
- ●卷四百五十◎将帅部·失守谴让
- ●卷四百五十一◎将帅部·争功矜伐
- ●卷四百五十二◎将帅部·识暗
- ●卷四百五十三◎将帅部·翻覆怯懦
- ●卷四百五十四◎将帅部·豪横奢侈专恣
- ●卷四百五十五◎将帅部·贪黩
- ●卷四百五十六◎将帅部·不和
- ●卷四百五十七◎台省部·总序选任
- ●卷四百五十八◎台省部·德望才智
- ●卷四百五十九◎台省部·公正
- ●卷四百六十◎台省部·正直
- ●卷四百六十一◎台省部·宠异
- ●卷四百六十二◎台省部·清俭恭慎练习
- ●卷四百六十三◎台省部·谦退
- ●卷四百六十四◎台省部·谦退第二
- ●卷四百六十五◎台省部·识量
- ●卷四百六十六◎台省部·忠节
- ●卷四百六十七◎台省部·举职宣赞
- ●卷四百六十八◎台省部·荐举
- ●卷四百六十九◎台省部·封驳
- ●卷四百七十◎台省部·奏议
- ●卷四百七十一◎台省部·奏议第二
- ●卷四百七十二◎台省部·奏议第三
- ●卷四百七十三◎台省部·奏议第四
- ●卷四百七十四◎台省部·奏议第五
- ●卷四百七十五◎台省部·奏议第六
- ●卷四百七十六◎台省部·奏议第七
- ●卷四百七十七◎台省部·谋画
- ●卷四百七十八◎台省部·简傲废职父恶漏泄
- ●卷四百七十九◎台省部·奸邪
- ●卷四百八十◎台省部·奸邪第二
- ●卷四百八十一◎台省部·轻躁谴责
- ●卷四百八十二◎台省部·朋附·害贤·謟佞·贪黩
- ●卷四百八十三◎邦计部·总序选任
- ●卷四百八十四◎邦计部·经费
- ●卷四百八十五◎邦计部·济军输财
- ●卷四百八十六◎邦计部·户籍迁徙
- ●卷四百八十七◎邦计部·赋税
- ●卷四百八十八◎邦计部·赋税第二
- ●卷四百八十九◎邦计部·蠲复
- ●卷四百九十◎邦计部·蠲复第二
- ●卷四百九十一◎邦计部·蠲复第三
- ●卷四百九十二◎邦计部·蠲复第四
- ●卷四百九十三◎邦计部·山泽
- ●卷四百九十四◎邦计部·山泽
- ●卷四百九十五◎邦计部·田制
- ●卷四百九十六◎邦计部·河渠
- ●卷四百九十七◎邦计部·河渠
- ●卷四百九十八◎邦计部·漕运
- ●卷四百九十九◎邦计部·钱币
- ●卷五百◎邦计部·钱币第二
- ●卷五百一◎邦计部·钱币第三
- ●卷五百二◎邦计部·平籴·常平
- ●卷五百三◎邦计部·屯田
- ●卷五百四◎邦计部·酤
- ●卷五百五◎邦计部·俸禄
- ●卷五百六◎邦计部·俸禄第二
- ●卷五百七◎邦计部·俸禄第三
- ●卷五百八◎邦计部·俸禄第四
- ●卷五百九◎邦计部·鬻爵赎罪
- ●卷五百十◎邦计部·重敛·希旨·交结
- ●卷五百十一◎邦计部·旷败·诬誷·贪污
- ●卷五百十二◎宪官部·总序选任称职威望
- ●卷五百十三◎宪官部·公忠引荐褒赏
- ●卷五百十四◎宪官部·刚正
- ●卷五百十五◎宪官部·刚正第二
- ●卷五百十六◎宪官部·振举
- ●卷五百十七◎宪官部·振举第二
- ●卷五百十八◎宪官部·弹劾
- ●卷五百十九◎宪官部·弹劾第二
- ●卷五百二十◎宪官部·弹劾第三第四
- ●卷五百二十一◎宪官部·不称希旨残酷
- ●卷五百二十二◎宪官部·私曲谴让诬誷
- ●卷五百二十三◎谏诤部·总序讽谏
- ●卷五百二十四◎谏诤部·规谏
- ●卷五百二十五◎谏诤部·规谏第二
- ●卷五百二十六◎谏诤部·规谏第三
- ●卷五百二十七◎谏诤部·规谏第四
- ●卷五百二十八◎谏诤部·规谏第五
- ●卷五百二十九◎谏诤部·规谏第六
- ●卷五百三十◎谏诤部·规谏第七
- ●卷五百三十一◎谏诤部·规谏第八
- ●卷五百三十二◎谏诤部·规谏第九
- ●卷五百三十三◎谏诤部·规谏第十
- ●卷五百三十四◎谏诤部·直谏
- ●卷五百三十五◎谏诤部·直谏第二
- ●卷五百三十六◎谏诤部·直谏第三
- ●卷五百三十七◎谏诤部·直谏第四
- ●卷五百三十八◎谏诤部·直谏第五
- ●卷五百三十九◎谏诤部·直谏第六
- ●卷五百四十◎谏诤部·直谏第七
- ●卷五百四十一◎谏诤部·直谏第八
- ●卷五百四十二◎谏诤部·直谏第九
- ●卷五百四十三◎谏诤部·直谏第十
- ●卷五百四十四◎谏诤部·直谏第十一
- ●卷五百四十五◎谏诤部·直谏第十二
- ●卷五百四十六◎谏诤部·直谏第十三
- ●卷五百四十七◎谏诤部·直谏第十四
- ●卷五百四十八◎谏诤部·强谏·遗谏
- ●卷五百四十九◎谏诤部·褒赏
- ●卷五百五十◎词臣部·总序选任
- ●卷五百五十一◎词臣部·词学才敏器识
- ●卷五百五十二◎词臣部·献替
- ●卷五百五十三◎词臣部·献替谬误稽缓
- ●卷五百五十四◎国史部·总序选任
- ●卷五百五十五◎国史部·采撰
- ●卷五百五十六◎国史部·采撰
- ●卷五百五十七◎国史部·采撰
- ●卷五百五十八◎国史部·论议
- ●卷五百五十九◎国史部·论议
- ●卷五百六十◎国史部·记注谱谍地理
- ●卷五百六十一◎国史部·世官·自序
- ●卷五百六十二◎国史部·疏缪不实非才
- ●卷五百六十三◎掌礼部·总序制礼
- ●卷五百六十四◎掌礼部·制礼仪注
- ●卷五百六十五◎掌礼部·作乐
- ●卷五百六十六◎掌礼部·作乐第二
- ●卷五百六十七◎掌礼部·作乐第三
- ●卷五百六十八◎掌礼部·作乐第四
- ●卷五百六十九◎掌礼部·作乐第五
- ●卷五百七十◎掌礼部·作乐·夷乐
- ●卷五百七十一◎掌礼部·讨论
- ●卷五百七十二◎掌礼部·讨论第二
- ●卷五百七十三◎掌礼部·奏议
- ●卷五百七十四◎掌礼部·奏议第二
- ●卷五百七十五◎掌礼部·奏议第三
- ●卷五百七十六◎掌礼部·奏议第四
- ●卷五百七十七◎掌礼部·奏议第五
- ●卷五百七十八◎掌礼部·奏议第六
- ●卷五百七十九◎掌礼部·奏议第七
- ●卷五百八十◎掌礼部·奏议第八
- ●卷五百八十一◎掌礼部·奏议第九
- ●卷五百八十二◎掌礼部·奏议第十
- ●卷五百八十三◎掌礼部·奏议第十一
- ●卷五百八十四◎掌礼部·奏议第十二
- ●卷五百八十五掌礼部·奏议第十三
- ●卷五百八十六◎掌礼部·奏议第十四
- ●卷五百八十七◎掌礼部·奏议第十五
- ●卷五百八十八◎掌礼部·奏议第十六
- ●卷五百八十九◎掌礼部·奏议第十七
- ●卷五百九十◎掌礼部·奏议第十八
- ●卷五百九十一◎掌礼部·奏议第十九
- ●卷五百九十二◎掌礼部·奏议第二十
- ●卷五百九十三◎掌礼部·奏议第二十一
- ●卷五百九十四◎掌礼部·奏议第二十二
- ●卷五百九十五◎掌礼部·谥法第一
- ●卷五百九十六◎掌礼部·谥法希旨缪妄
- ●卷五百九十七◎学校部·总序选任
- ●卷五百九十八◎学校部·教授
- ●卷五百九十九◎学校部·侍讲讲论
- ●卷六百◎学校部·师道
- ●卷六百一◎学校部·辩博恩奖
- ●卷六百二◎学校部·奏议第一
- ●卷六百三◎学校部·奏议第二
- ●卷六百四◎学校部·奏议第三
- ●卷六百五◎学校部·注释第一
- ●卷六百六◎学校部·注释第二
- ●卷六百七◎学校部·譔集
- ●卷六百八◎学校部·小学目录刊校雠嫉
- ●卷六百九◎刑法部·总序定律令
- ●卷六百十◎刑法部·定律令
- ●卷六百十一◎刑法部·定律令第三
- ●卷六百十二◎刑法部·定律令第四
- ●卷六百十三◎刑法部·定律令第五
- ●卷六百十四◎刑法部·议谳
- ●卷六百十五◎刑法部·议谳第二
- ●卷六百十六◎刑法部·议谳第三
- ●卷六百十七◎刑法部·守法正直
- ●卷六百十八◎刑法部·平允平反
- ●卷六百十九◎刑法部·案鞫深文枉滥
- ●卷六百二十◎卿监部·总序选任
- ●卷六百二十一◎卿监部·司宗司宾监牧
- ●卷六百二十二◎卿监部·德望忠节清俭
- ●卷六百二十三◎卿监部·公正论荐
- ●卷六百二十四◎卿监部·智识
- ●卷六百二十五◎卿监部·邪佞贪冒废黜
- ●卷六百二十六◎环卫部·总序选任举职宠异
- ●卷六百二十七◎环卫部·忠节刚正谨慎
- ●卷六百二十八◎环卫部·奸佞迁黜虐害
- ●卷六百二十九◎铨选部·总序条制
- ●卷六百三十◎铨选部·条制第二
- ●卷六百三十一◎铨选部·条制第三
- ●卷六百三十二◎铨选部·条制第四
- ●卷六百三十三◎铨选部·条制第五
- ●卷六百三十四◎铨选部·条制第六
- ●卷六百三十五◎铨选部·考课
- ●卷六百三十六◎铨选部·考课第二
- ●卷六百三十七◎铨选部·公望平直振举
- ●卷六百三十八◎铨选部·不称谬滥贪贿
- ●卷六百三十九◎贡举部·总序条制
- ●卷六百四十◎贡举部·条制第二
- ●卷六百四十一◎贡举部·条制第三
- ●卷六百四十二◎贡举部·条制第四
- ●卷六百四十三◎贡举部·考试
- ●卷六百四十四◎贡举部·考试第二
- ●卷六百四十五◎贡举部·科目
- ●卷六百四十六◎贡举部·对策
- ●卷六百四十七◎贡举部·对策第二
- ●卷六百四十八◎贡举部·对策第三
- ●卷六百四十九◎贡举部·对策第四
- ●卷六百五十◎贡举部·应举
- ●卷六百五十一◎贡举部·清正谬滥
- ●卷六百五十二◎奉使部·总序达王命宣国威
- ●卷六百五十三◎奉使部·称旨
- ●卷六百五十四◎奉使部·奖恩名望廉慎知礼
- ●卷六百五十五◎奉使部·智识
- ●卷六百五十六◎奉使部·立功招抚
- ●卷六百五十七◎奉使部·机变
- ●卷六百五十八◎奉使部·才学论荐举劾
- ●卷六百五十九◎奉使部·敏辩
- ●卷六百六十◎奉使部·敏辩第二
- ●卷六百六十一◎奉使部·守节
- ●卷六百六十二◎奉使部·便宜请行绝域
- ●卷六百六十三◎奉使部·羁留死事
- ●卷六百六十四◎奉使部·失指辱命挫辱专恣受赂
- ●卷六百六十五◎内臣部·总序恩宠
- ●卷六百六十六◎内臣部·贤行荐贤忠直才识
- ●卷六百六十七◎内臣部·将兵监军立功事
- ●卷六百六十八◎内臣部·翊佐规谏
- ●卷六百六十九◎内臣部·朋党恣横谴责贪货
- ●卷六百七十◎内臣部·诬构
- ●卷六百七十一◎牧守部·总序选任
- ●卷六百七十二◎牧守部·褒宠
- ●卷六百七十三◎牧守部·褒宠第二
- ●卷六百七十四◎牧守部·公正
- ●卷六百七十五◎牧守部·仁惠
- ●卷六百七十六◎牧守部·教化
- ●卷六百七十七◎牧守部·能政
- ●卷六百七十八◎牧守部·兴利劝课
- ●卷六百七十九◎牧守部·廉俭
- ●卷六百八十◎牧守部·静理推诚
- ●卷六百八十一◎牧守部·谣颂感瑞
- ●卷六百八十二◎牧守部·遗爱
- ●卷六百八十三◎牧守部·遗爱第二
- ●卷六百八十四◎牧守部·条教课最
- ●卷六百八十五◎牧守部·忠第一
- ●卷六百八十六◎牧守部·忠第二
- ●卷六百八十七◎牧守部·礼士旌表
- ●卷六百八十八◎牧守部·荐贤爱民
- ●卷六百八十九◎牧守部·威严革弊
- ●卷六百九十◎牧守部·强明
- ●卷六百九十一◎牧守部·智略
- ●卷六百九十二◎牧守部·招辑
- ●卷六百九十三◎牧守部·武功
- ●卷六百九十四◎牧守部·武功第二
- ●卷六百九十五◎牧守部·刺举
- ●卷六百九十六◎牧守部·修武备
- ●卷六百九十七◎牧守部·酷虐
- ●卷六百九十八◎牧守部·懦劣失政专恣
- ●卷六百九十九◎牧守部·枉滥谴让
- ●卷七百◎牧守部·贪黩
- ●卷七百一◎令长部·总序选任褒异公正
- ●卷七百二◎令长部·能政遗爱课最
- ●卷七百三◎令长部·教化感化劝课
- ●卷七百四◎令长部·仁惠静治廉俭
- ●卷七百五◎令长部·明察折狱武功屏盗屈才
- ●卷七百六◎令长部·强毅
- ●卷七百七◎令长部·酷暴黜责贪黩
- ●卷七百八◎宫臣部·总序选任
- ●卷七百九◎宫臣部·正直
- ●卷七百十◎宫臣部·辅导
- ●卷七百十一◎宫臣部·文学
- ●卷七百十二◎宫臣部·规讽
- ●卷七百十三◎宫臣部·规讽第二
- ●卷七百十四◎宫臣部·规讽第三
- ●卷七百十五◎宫臣部·忠於所事
- ●卷七百十六◎幕府部·縂序
- ●卷七百十七◎幕府部·知识
- ●卷七百十八◎幕府部·才学
- ●卷七百十九◎幕府部·公正
- ●卷七百二十◎幕府部·谋画
- ●卷七百二十一◎幕府部·谋画第二
- ●卷七百二十二◎幕府部·礻卑赞二
- ●卷七百二十三◎幕府部·规讽
- ●卷七百二十四◎幕府部·武功
- ●卷七百二十五◎幕府部·尽忠
- ●卷七百二十六◎幕府部·辟署
- ●卷七百二十七◎幕府部·辟署第二
- ●卷七百二十八◎幕府部·辟署第三
- ●卷七百二十九◎幕府部·辟署第四
- ●卷七百三十◎幕府部·连累
- ●卷七百三十一◎陪臣部·总序封邑
- ●卷七百三十二◎陪臣部·智识
- ●卷七百三十三◎陪臣部·智识第二
- ●卷七百三十四◎陪臣部·智识第三
- ●卷七百三十五◎陪臣部·智识第四
- ●卷七百三十六◎陪臣部·智谋
- ●卷七百三十七◎陪臣部·荐贤
- ●卷七百三十八◎陪臣部·为政知礼
- ●卷七百三十九◎陪臣部·忠义
- ●卷七百四十◎陪臣部·规讽
- ●卷七百四十一◎陪臣部·规谏第二
- ●卷七百四十二◎陪臣部·规讽第三
- ●卷七百四十三◎陪臣部·规讽第四
- ●卷七百四十四◎陪臣部·有词
- ●卷七百四十五◎陪臣部·有词
- ●卷七百四十六◎陪臣部·公正死节
- ●卷七百四十七◎陪臣部·失礼奢僭专恣
- ●卷七百四十八◎陪臣部·交争变诈贼害
- ●卷七百四十九◎陪臣部·构患
- ●卷七百五十◎陪臣部·奔亡
- ●卷七百五十一◎总录部·总序孝
- ●卷七百五十二◎总录部·孝第二
- ●卷七百五十三◎总录部·孝第三
- ●卷七百五十四◎总录部·孝第四
- ●卷七百五十五◎总录部·孝第五
- ●卷七百五十六◎总录部·孝第六
- ●卷七百五十七◎总录部·孝感
- ●卷七百五十八◎总录部·忠
- ●卷七百五十九◎总录部·忠第二
- ●卷七百六十◎总录部·忠义
- ●卷七百六十一◎总录部·忠义第二
- ●卷七百六十二◎总录部·忠义第三
- ●卷七百六十三◎总录部·忠烈死节
- ●卷七百六十四◎总录部·义烈
- ●卷七百六十五◎总录部·攀附
- ●卷七百六十六◎总录部·攀附第二
- ●卷七百六十七◎总录部·儒学
- ●卷七百六十八◎总录部·儒学第二
- ●卷七百六十九◎总录部·自述
- ●卷七百七十◎总录部·自述第二
- ●卷七百七十一◎总录部·世官
- ●卷七百七十二◎总录部·志节
- ●卷七百七十三◎总录部·幼敏
- ●卷七百七十四◎总录部·幼敏第二
- ●卷七百七十五◎总录部·幼敏第三
- ●卷七百七十六◎总录部·名望
- ●卷七百七十七◎总录部·名望第二
- ●卷七百七十八◎总录部·高尚
- ●卷七百七十九◎总录部·高尚第二
- ●卷七百八十◎总录部·博识
- ●卷七百八十一◎总录部·节操
- ●卷七百八十二◎总录部·荣遇
- ●卷七百八十三◎总录部·世德兄弟齐名
- ●卷七百八十四◎总录部·寿考
- ●卷七百八十五◎总录部·守道
- ●卷七百八十六◎总录部·博学
- ●卷七百八十七◎总录部·德行
- ●卷七百八十八◎总录部·智智识
- ●卷七百八十九◎总录部·知几
- ●卷七百九十◎总录部·知几第二
- ●卷七百九十一◎总录部·知贤
- ●卷七百九十二◎总录部·慕贤思贤
- ●卷七百九十三◎总录部·长者
- ●卷七百九十四◎总录部·知礼
- ●卷七百九十五◎总录部·先见
- ●卷七百九十六◎总录部·先见第二
- ●卷七百九十七◎总录部·博物
- ●卷七百九十八◎总录部·勤学
- ●卷七百九十九◎总录部·强记
- ●卷八百◎总录部·敏捷
- ●卷八百一◎总录部·义
- ●卷八百二◎总录部·义第二
- ●卷八百三◎总录部·义第三
- ●卷八百四◎总录部·义第四
- ●卷八百五◎总录部·高洁弃官
- ●卷八百六◎总录部·贤德
- ●卷八百七◎总录部·知言清廉辞赏
- ●卷八百八◎总录部·远名避嫌嫉恶
- ●卷八百九◎总录部·隐逸
- ●卷八百十◎总录部·隐逸第二
- ●卷八百十一◎总录部·游学
- ●卷八百十二◎总录部·富好
- ●卷八百十三◎总录部·退迹
- ●卷八百十四◎总录部·让
- ●卷八百十五◎总录部·诚感
- ●卷八百十六◎总录部·训子
- ●卷八百十七◎总录部·训子第二
- ●卷八百十八◎总录部·知子
- ●卷八百十九◎总录部·知子第二
- ●卷八百二十◎总录部·立祠
- ●卷八百二十一◎总录部·崇释教
- ●卷八百二十二◎总录部·尚黄老
- ●卷八百二十三◎总录部·清谈蕴藉
- ●卷八百二十四◎总录部·名字
- ●卷八百二十五◎总录部·名字第二
- ●卷八百二十六◎总录部·品藻
- ●卷八百二十七◎总录部·品藻第二
- ●卷八百二十八◎总录部·论荐
- ●卷八百二十九◎总录部·论议
- ●卷八百三十◎总录部·论议第二
- ●卷八百三十一◎总录部·规讽
- ●卷八百三十二◎总录部·规讽第二
- ●卷八百三十三◎总录部·词辩
- ●卷八百三十四◎总录部·词辩第二
- ●卷八百三十五◎总录部·性质质朴讷鬼陋
- ●卷八百三十六◎总录部·养生
- ●卷八百三十七◎总录部·文章
- ●卷八百三十八◎总录部·文章第二
- ●卷八百三十九◎总录部·文章第三
- ●卷八百四十◎总录部·文章第四
- ●卷八百四十一◎总录部·文章第五
- ●卷八百四十二◎总录部·知人
- ●卷八百四十三◎总录部·知人第二
- ●卷八百四十四◎总录部·守官
- ●卷八百四十五◎总录部·膂力
- ●卷八百四十六◎总录部·善射
- ●卷八百四十七◎总录部·勇
- ●卷八百四十八◎总录部·任侠
- ●卷八百四十九◎总录部·谏诤谋画
- ●卷八百五十◎总录部·器量
- ●卷八百五十一◎总录部·友悌
- ●卷八百五十二◎总录部·友悌第二
- ●卷八百五十三◎总录部·姻好
- ●卷八百五十四◎总录部·立言
- ●卷八百五十五◎总录部·旷达
- ●卷八百五十六◎总录部·知音
- ●卷一百五十七 ◎总录部·知音第二
- ●卷八百五十八◎总录部·医术
- ●卷八百五十九◎总录部·医术第二
- ●卷八百六十◎总录部·相术
- ●卷八百六十一◎总录部·笔札
- ●卷八百六十二◎总录部·起复
- ●卷八百六十三◎总录部·生日名讳为人後
- ●卷八百六十四◎总录部·仁
- ●卷八百六十五◎总录部·报恩
- ●卷八百六十六◎总录部·贵盛
- ●卷八百六十七◎总录部·内举自知
- ●卷八百六十八◎总录部·游宴
- ●卷八百六十九◎总录部·明
- ●卷八百七十◎总录部·救患
- ●卷八百七十一◎总录部·救患第二
- ●卷八百七十二◎总录部·讼冤
- ●卷八百七十三◎总录部·讼冤第二
- ●卷八百七十四◎总录部·讼冤第三
- ●卷八百七十五◎总录部·讼冤第四
- ●卷八百七十六◎总录部·方术
- ●卷八百七十七◎总录部·方正刚
- ●卷八百七十八◎总录部·计策
- ●卷八百七十九◎总录部·计策第二
- ●卷八百八十◎总录部·独行
- ●卷八百八十一◎总录部·交友
- ●卷八百八十二◎总录部·交友第二
- ●卷八百八十三◎总录部·形貌
- ●卷八百八十四◎总录部·荐举
- ●卷八百八十五◎总录部·以德报怨和解
- ●卷八百八十六◎总录部·游说
- ●卷八百八十七◎总录部·游说第二
- ●卷八百八十八◎总录部·游说第三
- ●卷八百八十九◎总录部·游说第四
- ●卷八百九十◎总录部·游说第五
- ●卷八百九十一◎总录部·游说第六
- ●卷八百九十二◎总录部·梦徵
- ●卷八百九十三◎总录部·梦徵第二
- ●卷八百九十四◎总录部·谣言
- ●卷八百九十五◎总录部·达命运命知亡日
- ●卷八百九十六◎总录部·复雠
- ●卷八百九十七◎总录部·改过悔过
- ●卷八百九十八◎总录部·治命
- ●卷八百九十九◎总录部·致政
- ●卷九百◎总录部·自荐干谒
- ●卷九百一◎总录部·公直直服义
- ●卷九百二◎总录部·贫安安贫
- ●卷九百三◎总录部·书信
- ●卷九百四◎总录部·书信第二
- ●卷九百五◎总录部·书信第三
- ●卷九百六◎总录部·疾疹禳厌假告
- ●卷九百七◎总录部·薄葬
- ●卷九百八◎总录部·工巧杂伎
- ●卷九百九◎总录部·穷愁忧惧
- ●卷九百十◎总录部·伪政
- ●卷九百十一◎总录部·伪政第二
- ●卷九百十二◎总录部·伪政第三
- ●卷九百十三◎总录部·伪政第四
- ●卷九百十四◎总录部·嗜酒酒失
- ●卷九百十五◎总录部·废滞
- ●卷九百十六◎总录部·偏执介僻褊急
- ●卷九百十七◎总录部·矜改节
- ●卷九百十八◎总录部·忿争诋讦
- ●卷九百十九◎总录部·雠怨
- ●卷九百二十◎总录部·雠怨第二
- ●卷九百二十一◎总录部·妖妄
- ●卷九百二十二◎总录部·妖妄第二
- ●卷九百二十三◎总录部·不忠不孝不睦
- ●卷九百二十四◎总录部·倾险诈伪餙非
- ●卷九百二十五◎总录部·谴累
- ●卷九百二十六◎总录部·愧恨忍耻
- ●卷九百二十七◎总录部·畏懦佞佛谗佞
- ●卷九百二十八◎总录部·好尚嗜好好丹术
- ●卷九百二十九◎总录部·不知谬举
- ●卷九百三十◎总录部·傲慢
- ●卷九百三十一◎总录部·枉横·短命
- ●卷九百三十二◎总录部·诬构
- ●卷九百三十三◎总录部·诬构第二
- ●卷九百三十四◎总录部·告讦
- ●卷九百三十五◎总录部·构患
- ●卷九百三十六◎总录部·吝啬躁竞
- ●卷九百三十七◎总录部·奸佞
- ●卷九百三十八◎总录部·奸佞怨刺
- ●卷九百三十九◎总录部·讥诮
- ●卷九百四十◎总录部·不嗣患难
- ●卷九百四十一◎总录部·残虐酷暴殃报
- ●卷九百四十二◎总录部·黩货祸败
- ●卷九百四十三◎总录部·不谊
- ●卷九百四十四◎总录部·佻薄
- ●卷九百四十五◎总录部·巧宦附势朋党
- ●卷九百四十六◎总录部·失礼奢侈厚葬
- ●卷九百四十七◎总录部·诙谐庾词
- ●卷九百四十八◎总录部·逃难
- ●卷九百四十九◎总录部·逃难亡命
- ●卷九百五十◎总录部·咎徵
- ●卷九百五十一◎总录部·咎徵第二
- ●卷九百五十二◎总录部·忌害交构交恶
- ●卷九百五十三◎总录部·伤感不遇困辱
- ●卷九百五十四◎总录部·寡学虚名妄作愚暗
- ●卷九百五十五◎总录部·知旧赠遗孤
- ●卷九百五十六◎外臣部·总序种族
- ●卷九百五十七◎外臣部·国邑
- ●卷九百五十八◎外臣部·国邑第二
- ●卷九百五十九◎外臣部·土风
- ●卷九百六十◎外臣部·土风第二
- ●卷九百六十一◎外臣部·土风第三
- ●卷九百六十二◎外臣部·官号才智贤行
- ●卷九百六十三◎外臣部·封册
- ●卷九百六十四◎外臣部·封册第二
- ●卷九百六十五◎外臣部·封册第三
- ●卷九百六十六◎外臣部·继袭
- ●卷九百六十七◎外臣部·继袭第二
- ●卷九百六十八◎外臣部·朝贡第一
- ●卷九百六十九◎外臣部·朝贡第三
- ●卷九百七十◎外臣部·朝贡第三
- ●卷九百七十一◎外臣部·朝贡第四
- ●卷九百七十二◎外臣部·朝贡第五
- ●卷九百七十三◎外臣部·助国讨伐
- ●卷九百七十四◎外臣部·异
- ●卷九百七十五◎外臣部·褒异第三
- ●卷九百七十六◎外臣部·褒异第三
- ●卷九百七十七◎外臣部·降附
- ●卷九百七十八◎外臣部·和亲
- ●卷九百七十九◎外臣部·和亲
- ●卷九百八十◎外臣部·通好
- ●卷九百八十一◎外臣部·盟誓
- ●卷九百八十二 ◎外臣部·征讨
- ●卷九百八十三◎外臣部·征讨第二
- ●卷九百八十四◎外臣部·征讨第三
- ●卷九百八十五◎外臣部·征讨第四
- ●卷九百八十六◎外臣部·征讨第五
- ●卷九百八十七◎外臣部·征讨第六
- ●卷九百八十八◎外臣部·备御
- ●卷九百八十九◎外臣部·备御第二
- ●卷九百九十◎外臣部·备御第三
- ●卷九百九十一◎外臣部·备御第四
- ●卷九百九十二◎外臣部·备御第五
- ●卷九百九十三◎外臣部·备御第六
- ●卷九百九十四◎外臣部·备御第七
- ●卷九百九十五◎外臣部·交侵
- ●卷九百九十六◎外臣部·译纳质责让
- ●卷九百九十七◎外臣部·状貌技术勇鸷悖慢怨怼残忍
- ●卷九百九十八◎外臣部·奸诈
- ●卷九百九十九◎外臣部·入觐
- ●卷一千◎外臣部·强盛
『册府元龟』●卷五百六十六◎掌礼部·作乐第二
- 本章共 9.57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掌礼部·作乐第二
晋武帝泰始二年诏郊祀明堂礼乐权用魏仪尊周室肇称殷礼之义但改乐章而已使傅玄制为二十二篇述以功德代魏改朱鹭为灵之祥言宣帝之佐魏犹虞舜之事尧既有石瑞之徵。又能用武以诛孟达之逆命也。改思悲翁为宣受命言宣帝御诸葛亮养威重运神兵亮震怖而死改艾如张为征辽东言宣帝陵大海之表讨灭公孙而枭其首也。改上之回为宣辅政言宣帝圣道深远拨乱反正纲罗文武之才以定二仪之序也。改雍熙离为时运多难言宣帝致讨吴方有征无战也。改战城南为景龙飞言景帝克明威教贵顺夷逆隆无疆崇洪基也。改巫山高为平玉衡言景帝一万国之殊风齐四海之乖心礼贤养士而纂洪业也。改上陵为文皇统百揆言文帝始统百揆用人有序以敷太平之化也。改将进酒为因时运言因时运变圣谋潜施解长蛇之交离群桀之党以武济文以迈其德也。改有所思为惟庸蜀言文帝既平万乘之蜀封建万国复五等之爵也。改芳树为天序言圣皇应历受禅弘济大化用人各尽其才也。改上邪为大晋承运期言圣皇膺受图化象神明也。改君马黄为金灵运言圣皇践祚致敬宗庙而孝道行於天下也。改雉子班为於穆我皇言圣皇受禅德合神明也。改圣人出为仲春振旅言大晋申文武之教畋猎以时也。改临高台为夏苗田言大晋畋狩顺时为苗除害也。改远如期为仲秋田言大晋虽有文德不废武事顺时以杀伐也。改石留为顺天道言仲冬大阅用武修文大晋之德配天也。改务成为唐尧言圣皇德陟帝位化光四表也。玄€依旧名言圣皇用人各尽其才也。改黄爵行为伯益言赤鸟衔书有周以兴今圣皇受命神雀来也。钓竿依旧名言圣皇德配尧舜。又有吕望之佐济大功致太平也。
五年尚书奏使太仆傅玄中书监荀勖黄门侍郎张华各造正旦行礼及王公上寿酒食举乐歌诗诏。又使中书郎成公绥亦作张华。表曰:案魏上寿食举诗及汉氏所施用其文句长短不齐未皆合古盖以依咏弦节本有因循而识乐知音足以制声度典法用大率非凡近之所能改二代三京随而不变虽诗章辞异兴废随时至其韵逗遛曲折皆系於旧有由然也。是以一皆因就不敢有所改易荀氏则曰:魏氏歌诗或二言或三言或四言或五言与古诗不类以问司律中郎将陈颀颀曰:被之金石未必皆当故勖造晋歌皆为四言唯王公上寿酒一篇为三言五言此则华勖所明异旨也。(一云:元会大飨四乐辞太仆传玄撰正旦大会行礼歌诗四章寿酒诗一章食举东西乐十三章黄门侍郎张华作上寿食举行礼诗十六章中书监荀勖侍郎成公绥作言数各异。又传玄作祀先农先蚕夕牲夏歌诗一篇八句迎送神一篇享社稷先农先圣先蚕歌诗三篇前一篇十二句中一篇十六句後一篇十二句辞皆叙田农事胡道安先农飨神诗一篇并八句乐府相传旧歌三章)。
九年光禄大夫荀勖以杜夔所制律吕较太乐扌章鼓吹八音与律吕乖错乃制古尺作新律吕以调声韵律成遂班下太常使太乐扌章鼓吹清商施用勖遂典知乐事启朝士解音律者共掌之使郭琼宋识等造正德大豫二舞而勖及傅玄张华。又各造北舞歌诗勖所作新律笛十二枚散骑侍郎阮咸讥声高近哀思不合中和勖以其异已出咸为始平相晋。又改魏昭武舞曰:宣武舞羽曰:宣文舞(是时。又有鼙舞歌诗五篇一曰洪业篇当魏曲明明魏皇帝古曲关中有贤女二曰天命篇当魏曲太和有圣帝古曲章和二年中三曰景皇篇当魏曲魏历长古曲乐久长四曰大晋篇当魏曲天生蒸民古曲四方皇五曰明君篇当魏曲为君不易古曲殿前生桂树有铎舞歌一篇幡舞歌一篇鼓舞伎六曲并陈於元会)。
咸宁元年诏定祖宗之号而庙乐乃停宣武宣文二舞而同用荀勖所使郭琼宋识等所造正德大豫二舞。
太康中天下为晋世宁舞矜手以接杯拌反覆之(汉世惟有拌舞而晋加之以杯反覆之)。
惠帝元康三年诏黄门侍郎荀藩修定金石以施郊庙藩勖之子勖既以新律造二舞。又更修正钟磬事未竟而勖薨乃诏藩修定寻值丧乱遗声旧制莫有记者。
元帝建武元年初立宗庙尚书下太常祭祀所用乐名太常贺循答云:魏氏增损汉乐以为一代之礼未审大晋乐名所以为异遭离丧乱旧典不存然此诸乐皆和之以锺律文之以五声咏之於歌辞陈之於舞列宫县在庭琴瑟在堂八音迭奏雅乐并作登歌下管各有常咏周人之旧也。自汉氏以来依放此礼自造新诗而已旧乐荒废今既散亡音韵曲折。又无识者则於今难以意言于时以无雅乐器及伶人省太乐并鼓吹。
明帝大宁末以元帝时颇得登歌食举之乐犹有未备。又访阮孚等增益之。
成帝咸和中乃复置太乐官鸠集遗逸而未有金石也。
咸康七年尚书蔡谟奏八年正会仪注唯作鼓吹钟鼓其馀伎乐尽不作侍中张澄给事黄门侍郎陈逵以为王者观时设教至於吉凶殊断不易之道也。今四方观礼陵有傧吊之位庭奏宫悬之乐二礼兼用哀乐不分体国经制莫大於此诏曰:今既以天下体大礼从权宜三正之飨宜尽用吉礼也。至娱耳目之乐所不忍闻故阙之耳事之大者不过上寿酒称万岁已许其大不足复阙钟鼓鼓吹也。澄逵。又启今大礼虽降事吉於朝然傧吊显於园陵则未减有哀礼服定於典文义无尽吉是以咸宁之会有彻乐之典实先朝稽古宪章垂式万世者也。诏曰:若元日大飨万国朝宗庭废钟鼓之奏遂阙起居之节朝无磬制之音宾无蹈履之度其於事义不亦阙乎!亦惟有量轻重以制事中散骑侍郎顾臻。表曰:臣闻圣主作乐赞扬圣道养以仁义防其淫佚上享宗庙下训黎元体五行之正音协八风以陶物宫声正方而好义角声坚齐而率礼弦歌钟鼓金石之作备矣。故通神至化有率舞之感移风易俗致和乐之极末世之伎设礼外之观逆行连倒头足入之属皮肤外剥肝心内摧敦彼行苇犹谓勿践矧伊生灵而不恻怆加四海朝觐言观帝庭耳聆雅颂之声目睹威仪之序足以蹋天头以履地反天地之至顺伤彝伦之大方今敌人对岸外御为急兵食七升忘身赴难过泰之戏日廪五升方扫神州经略中甸。若此之事不可示远宜下太常纂备雅乐箫韶九成惟新於盛运功德颂声永著于来叶此乃所以燕及皇天克昌厥後者也。诸伎而伤人者皆宜除之流简俭之德迈康哉!之咏清风既行下应如草此之谓也。愚管之诚惟垂采察,於是除高ㄌ紫鹿行鳖食及齐王卷衣笮儿等乐。又减其廪其後复高ㄌ紫鹿焉。
穆帝永和十一年谢尚镇寿阳,於是采拾乐人以备太乐并制石磬雅乐始具江表始有金石之乐自尚始也。(晋氏之乱也。乐人悉没于兵及其後邺乐人颇有来者尚因之以具钟磬)。
孝武太元中破苻坚获其乐工阳蜀等闲习旧乐,於是四庙金石始备焉乃使曹毗王询等增造宗庙歌诗然郊祀遂不设乐。
宋高祖永初元年七月有司奏皇朝肇建庙祀应设雅乐太常郑鲜之等八十八人各撰立新歌黄门侍郎王韶之所撰歌辞七首并合施用诏可(一云:韶之造四夏四章行礼一章登歌二章食举十章前後舞歌各一章)。
十二月有司奏依旧正旦设乐参详属三省改太乐诸歌舞诗黄门侍郎王韶之立三十二章合用教试日近宜逆诵习辄申摄施行制可。又改正德舞曰:前舞大豫舞曰:後舞。
文帝元嘉九年太乐令锺宗之更调金石(十四年治书史史奚纵。又改之)。
十三年司徒彭成王义康於东府王会依旧给伎扌章工冯大列相承给诸王伎十四种其舞伎三十六人太常傅隆以为未详此人数所由唯杜预注。《左传》八佾舞云:诸侯六六三十六人尝以为非夫舞者所以节八音者也。八音克谐然後成乐必以八人为列自天子至士降杀以两两者减其二列耳预以为一列。又减二人至士止馀四人岂复成乐案服虔注传云:天子八八诸侯六八大夫四八士二八其义甚允今诸侯王不复舞佾其扌章舞伎即古之女乐也。殿庭八八诸王则应六八理例坦然。又春秋郑伯纳晋悼公女乐二八晋以一八赐魏绛此乐以八人为列之证也。若如议者唯天子八则郑应纳晋三六晋应赐绛一六也。自天子至士其文物典章尊卑差级莫不以两未有诸侯既降二列。又列辄减二人近降大半非唯八音不具於两义亦乖杜氏之谬可见矣。国典事大宜令详正事不施行。
十八年九月有司奏二郊宜奏登歌。又议宗庙舞事录尚书江夏王义恭等十二人立议未及列奏值军兴事寝。
二十二年南郊始设登歌诏御史中丞颜延之造郊天夕牲迎送神飨神歌诗三篇飨地神辞一篇馀与南郊同。
孝武孝建二年九月甲午有司奏前殿中曹郎荀万秋案礼祭天地有乐者为降神也。故。《易》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周官曰:作乐於圜丘之上天神皆降作乐於方泽之中地祗皆出。又曰:乃奏黄锺歌大吕舞€门以祀天神乃奏太簇歌应锺舞咸池以祀地祗由斯而言以乐祭天地其来尚矣。今郊享阙乐窃以为疑祭统曰:夫祭有三重焉献之属莫重於声莫重於升歌舞莫重於武宿夜此周道也。至於秦舞五行魏舞咸熙皆以用享爰逮晋氏泰始之初傅玄作晋郊庙歌诗三十二篇元康中荀藩受诏成父勖业金石四县用之郊庙是则承郊庙有乐之证也。今庙祠登歌虽奏而象舞未陈惧阙备礼夫圣王经世异代同风虽损益或殊隆杀迭运未尝不执古御今同规合矩方兹休明在辰文物大备礼仪遗逸罔不具举而况出祗降神辍乐於郊祭昭德舞功有阙於庙享谓郊庙宜设备乐,於是使内外博议骠骑大将军竟陵王诞等五十一人并同万秋议尚书左仆射建平王宏议以为圣王之德虽同创制之礼或异乐不相氵公礼无因袭自宝命开基皇符在运业富前王风动振古朝仪国章并循先代自晋东迁日不暇给虽大典略备遗阙尚多至於乐号庙礼未该往正今帝德再昌大孝御宜讨定礼本以昭来叶寻舜乐称韶汉改文始周乐大武秦革五行眷夫祖有功而宗有德故汉高祖庙乐称武德太宗庙乐曰:昭德魏制武始舞武庙制咸熙舞文庙则祖宗之庙别有乐名晋氏之乐正德大豫国初不更名宜为前後二舞依据晋代义舛事乖今宜改权称凯容为韶舞宣烈为武舞祖宗庙乐扌以德为名。若庙非不毁则乐无别称犹汉高文武咸有嘉号惠景二主乐无馀名章皇太后庙依诸儒议唯奏文乐何休杜预范甯注初献六羽并不言佾者佾则干在其中明妇人无舞事也。郊祀之乐无复别名仍同宗庙而已寻诸汉志永至等乐各有义况宜仍旧不改宋及东晋太祝唯送神而不迎神近议者云:庙以居神常如在也。不宜有迎送之事意以为并乖其衷立庙居灵四时致享以申孝思之情矣。夫神之升降无常何必常安所处故祭义云:乐以迎来哀以送往郑注云:迎来而乐乐亲之来送往而哀哀其享否不可知也。尚。《书》曰:祖考来格诗云:神保归注曰:归於天地也。此并言神有去来则有送迎明矣。即周肆夏之名备迎送之乐古以尸象神故仪礼祝有迎尸送尸近代虽无尸,岂可阙迎送之礼。又傅玄有迎神送神歌辞明江左不迎非旧典也。散骑常侍丹阳尹建城县开国侯颜竣议以为德业殊称则干羽异容时无义制故物有损益至於礼失道愆称习忘反中兴运视听所革先代谬章宜见刊正郊之有乐盖生。《周易》周官历代著议莫不援准夫扫地而祭器用陶匏唯质与诚以章天德文物之备理固不然周官曰:国有故则旅上帝及四望。又曰: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两圭有邸以祀地旅四望四望非地则知上帝非天孝经云: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则豫之作乐非郊天也。大司乐职奏黄锺歌大吕舞€门以祀天神郑注天神五帝及日月星辰也。王者以夏正月祀其所受命之帝於南郊则二至之祀。又非天地考之众经郊祀有乐未见考证宗庙之礼事炳载籍,爰自汉元迄乎!有晋虽时或更制大抵相因为不袭名号而已今乐曲沦灭知音世希改作之事臣闻其语正德大豫礼容具存宜殊其徽号饰而用之以正德为宣化之舞大豫为兴和之舞庶足以光表世烈悦被後昆前汉祖宗庙处各异主名既革舞号亦殊今七庙合食庭殿共所舞蹈之容不得庙有别制後汉东平王苍已议之矣。又王肃韩祗以王者德广无外六代四夷之舞金石丝竹之乐宜备奏宗庙愚谓苍肃祗议合於典礼於当今左仆射建平王宏。又议竣据。《周礼》孝经天与上帝连文重出故谓上帝非天则易之作乐为非祭天也。案易称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尚书云:肆类于上帝春秋。《传》曰:告昊天上帝凡上帝之言无非天也。天尊不可以一称故,或谓之天,或谓昊天,或谓上帝,或谓昊天上帝不得以天有数称便谓上帝非天徐邈推。《周礼》国有故则旅上帝是以知礼天旅上帝同是祭天言礼天者谓常祀也。旅上帝者有故而祭也。孝经称严父莫大於配天故云: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既天为义则上帝犹天益明也。不欲使二天文同故变上帝耳。《周礼》祀天之言再见故郑注以前天神为五帝後冬至所祭为昊天竣。又云:二至之祀。又非天地未知天地竟应以何时致享记云:扫地而祭器用陶匏皆明所用质素无容以乐降神万秋谓郊宜有乐事有典据竣。又云:东平王苍以为前诸祖别庙是以祖宗之庙可得各有舞乐至於祭始祖之庙则专用始祖之舞故後汉诸祖共庙同庭虽祖宗不宜入别舞此诚一家之意而未统时之变也。後汉从俭故诸祖共庙犹以异室存别室之礼晋室以来登歌诵美诸室继作至於祖宗乐舞何独不可迭奏苟所咏者殊虽复共庭亦非嫌也。魏三祖各有舞乐岂复是异庙邪众议并同宏祀南郊迎神奏肆夏皇帝初登坛奏登歌初献奏凯容宣烈之舞送神奏肆夏祠庙迎神奏肆夏皇帝入庙门奏永至帝诣东壁奏登歌初献奏凯容宣烈之舞终献奏永安送神奏肆夏诏可(汉郊祀歌皆四言至是孝武使谢庄造辞庄依五行数木数用三火数用四土数用五金数用九水数用六按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月令木数八火数七土数五金数九水数六蔡邕云:东方有木三土五故数八南方有火二土五故数七西方有金四土五故数九北方有水一土五故数六。又有纳音数一言得土三言得火五言得水七言得金九言得木。若依洪范木数用三则应水一火二金四也。若依月令金九水六则应木八火七也。当以洪范一二之数言不成文故有取舍而使两义并遵未详以数立言为何依据也。)。
十月辛未有司。又奏郊庙舞乐皇帝亲奉初登坛及入庙诣东壁并奏登歌不及三公行事左仆射建平王宏重参议公卿行事亦宜奏登歌有司。又奏元象及二庙齐祠登歌伎旧并於殿庭设作寻庙祠依新仪注登歌人上殿管纟玄往下今元会登歌人亦上殿管纟玄在下并诏可。
大明中以鞞拂杂舞合锺石施於殿庭初文帝太后庙未有乐章至是使尚书左丞殷琰造新歌。
明帝时自改鞞舞曲歌辞并诏近臣虞并作。
顺帝明二年尚书令王僧虔上。表曰:臣闻风雅之作由来尚矣。大者系乎!兴丧其次著於率舞存於心而木石感铿锵奏而国俗移故郑相出郊辨声知戚延陵入聘观乐知风是则音不妄启曲岂徒奏歌唱既设休戚已徵清浊是均山琴自应斯乃天地之灵和升降之明节今帝道四达礼乐交通诚非寡陋所敢裁酌伏以三古缺闻六代潜响舞咏与日月偕湮精灵与€烟俱灭追馀操而长怀抚遗器而太息此则然矣。夫锺县之器以雅为用凯乐之制以八佾为体故羽击拊以相谐应季氏获诮将在於此今扌章旧佾二八之流服既殊曲律亦异推今较古皎然可知。又歌钟一肆亦克谐女乐以歌为称非雅器也。大明中即以宫县合和鞞拂节数虽会虑乖雅体将来知音或讥圣世。若谓钟舞己谐不欲废罢别立歌钟以调羽佾止於别宴不关朝享四县所奏谨依雅则斯则旧乐前典不坠於地臣昔己制歌磬犹在乐官具以副钟配成一部即义沿理如或可安。又今之清商实犹铜雀魏氏三祖风流可怀京雒相高江左弥重谅以金县干戚事绝於斯而情变听改稍复零落十数年间亡者将半自顷家竞新哇人尚谣俗务在噍危不顾律纪流宕无涯未知所极排斥典正崇长烦淫卿士有等差无故不可以用之礼乐有攸序长幼不可以共闻故諠鬼之制日盛於闾里风味之韵独尽於衣冠夫川震社亡同灵毕戒哀思靡漫异世齐休咎徵殊而欣畏并用窃所未譬也。方今尘静畿中波恬海外雅颂得所实在兹辰臣以为宜命典司务勤课习缉理旧声迭相开晓凡所遗漏悉使补拾曲全者禄厚艺敏者位优利以动之则思以自劝风以靡之可不顺自革反本还源庶可踵诏曰:僧虔表如此夫钟鼓既陈雅颂斯辨所以风感人祗化动翔泳顷金弛韵羽佾未凝正俗移风良在兹日昔阮咸清识王度昭奇乐绪增修异世同功矣。便可付外遵详。
裴松之为太子洗马于时议立五庙乐松之以臧氏庙乐亦宜与四庙同。
南齐太祖初为齐王令司空褚渊造太庙登歌二章建元元年诏黄门侍郎谢超宗造庙乐歌诗十六章武帝永明二年尚书殿中曹奏太祖高皇帝庙神室高德宣烈之舞未有歌诗郊应须歌诗郊应须歌辞穆皇后庙神室亦未有歌辞案傅玄云:登歌庙异其文飨神七室同辞此议为允。又寻汉世歌篇多少无定皆称事立文并多八句然後转韵时有两三韵而转其例甚寡张华夏侯湛亦同前式傅玄改韵颇数更伤简节之美近世王韶之颜延之并四韵乃转得赊促之中颜延之谢庄作三庙歌皆各三章章八句此於序述功业详略为宜今宜依之郊庙之日改降尊作主礼殊宗庙穆后母仪之化事异经纶此二歌为一章八句别奏事奉御行诏可尚书令王俭造太庙二室及郊配辞。
四年藉田诏骁骑将军江淹造藉田淹制二章口敕付太乐歌之。
明帝建武二年雩祭明堂谢眺造辞一依谢庄。
梁高祖初在雍镇有童谣云:襄阳白铜蹄反纟专杨州儿识者言铜谓金蹄谓马白金色也。及义师之兴兵以铁骑杨州之士皆面纟专果如谣言故即位之後更造新声帝自为之词三曲。又令沈约为三曲以被管弦笃敬佛法。又制善哉!大乐大欢天道仙道神王龙王灭过恶除爱水断苦轮等十篇名为正乐皆述佛法。又有法童子伎童子倚歌梵贝设无遮大会则为之天监元年下诏访百寮曰:夫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所以移风易俗明贵辨贱而韶之称空传咸英之实靡魏晋以来凌替滋甚遂使雅郑混淆钟石斯谬天人缺九变之节朝宴失四悬之仪朕昧旦坐朝思求厥旨而旧事靡存未获正寤寐有怀所为叹息卿等学术通明可陈其所见,於是散骑常侍尚书仆射沈约奏答曰:窃以秦代灭学乐经残亡至於汉武帝时河间献王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以作乐记其内史丞王定传授常山王禹刘向校书得乐记二十三篇与禹不同向。《别录》有乐歌诗四篇赵氏雅瑟七篇师氏雅琴八篇龙氏雅琴百六篇唯此而已晋中经簿无复乐书。《别录》所载已复亡逸案汉初典章灭绝诸儒捃拾沟渠墙壁之间得片简遗文与礼事相关者即编次以为礼记非皆圣人之言月令取。《吕氏春秋》中庸表记缁衣皆取子思子乐记取公孙尼子檀弓残杂非方幅典诰之书也。礼记是行已经邦之切故前儒不得不补缀以备事用乐书事大而用缓自非逢钦明之主制作之君不见详议汉氏以来主非钦明乐既非人臣急事故言之者寡陛下以至圣之德应乐推之符实宜作乐崇德殷荐上帝而乐书云:亡寻案无所宜选诸生分令寻讨经史百家凡乐事无大小皆别纂录乃委一旧学撰为乐书以起千载绝文以定大梁之乐使五英怀惭六茎兴愧是时对乐者七十八家咸多引流略浩荡其词皆言乐之宜改不言改乐之法帝既素善锺律详悉旧事遂自制定礼乐。又立为四品器名之为通通受声广九寸宣声长九尺临岳高一寸二分每通皆施三纟玄一曰玄英通应锺弦用一百四十二丝长四尺七寸四分差强黄锺纟玄用二百七十丝长九尺大吕纟玄用二百五十二丝长八尺四寸三分差弱二曰青阳通太簇纟玄用二百四十丝长八尺夹锺纟玄用二百二十四丝长七尺五寸弱姑洗弦用一百四十二丝长七尺一寸一分强三曰朱明通仲吕纟玄用一百九十丝长六尺六寸六分弱蕤宾纟玄用一百八十九丝长六尺三寸二分强林锺纟玄用一百八十丝长六尺四寸四曰白藏通夷则纟玄用一百六十八丝长五尺六寸二分弱南吕纟玄用一百六十丝长五尺三寸大强无射纟玄用一百一十九丝长四尺九寸九分强因以通声转推月气悉无差违而还相得中。又制为十二笛黄锺笛长二尺八寸大吕笛长三尺六寸太簇笛长三尺四寸夹锺笛长三尺二寸姑洗笛长三尺一寸仲吕笛长二尺九寸蕤宾笛长二尺八寸林锺笛长二尺七寸夷则笛长二尺六寸南吕笛长二尺五寸无射笛长二尺四寸应锺笛长二尺三寸用笛以写通声合古锺玉律并周代古锺玉律并皆不差,於是被以八音施以七声莫不和韵先是鼓吹宋齐并用汉曲。又充庭用十六曲高祖乃去四曲留其十二合四时也。更制新歌以述功德其第一汉曲朱鹭改为永纪谢言齐谢梁升也。第二汉曲思悲翁改为贤首山言武帝破魏兵於司部肇王迹也。第三汉曲艾如张改为桐柏山言武帝牧司王业弥彰也。第四汉曲上之回改为道亡言东昏丧道义师起樊邓也。第五汉曲雍离改为忱威言破加湖元勋也。第六汉曲战城南改为汉东流言义师克鲁山城也。第七汉曲巫山高改为鹤楼峻言平郢城兵威无敌也。第八汉曲上陵改为昏主恣淫慝言东昏政乱武帝起义平九江姑熟大破朱雀伐罪吊民也。第九汉曲将进酒改为石首篇言义师平京城仍废昏主定大事也。第十汉曲有所思改为期运集言武帝膺受禅盛德化远也。十一汉曲芳树改为於穆言大梁阐运君臣和乐休祚方远也。十二汉曲上邪改为惟大梁言梁德广运仁化洽也。
四年掌宾礼贺请议皇太子元会出入所奏帝别制养德之乐谓宜名元雅迎送二傅亦同用之取礼一有元良万国以贞之议明山宾严稹之及徐勉等以为周有九夏梁有十二雅此并则大数为一代之曲今加一雅便成十三。又疑东宫所奏武帝下其议以为天子为乐以赏诸侯之有德者观其舞知其德况皇储养德春宫式瞻攸属谓宜备大壮大观二舞以言文武之德帝从之,於是改皇太子乐为元贞奏二舞是时礼乐制度粲然有序普通中荐蔬之後改诸雅歌敕萧子€制辞既无牲牢遂省涤雅牲雅云:南郊舞奏黄锺取阳始也。北郊舞奏林锺取阴始也。明堂宗庙所尚者敬蕤宾是为敬之名复有阴生之义故同奏焉其南北郊明堂宗庙之礼加以登歌。又敕萧子€改诸歌辞为相和五引则依五音宫商角徵羽为第次非随月次也。旧三朝设乐有登歌以其颂祖宗之功烈非君臣之所献也,於是去之三朝第一奏相和五引第二众官入奏俊雅第三皇帝入阁奏皇雅第四皇太子发西中华门奏裔雅第五皇帝进王公奏发足第六王公降殿同奏寅雅第七皇帝入储奏变服第八皇帝变服出储同奏皇雅第九公卿上寿酒奏价雅第十太子入预会奏裔雅十一皇帝食举奏需雅十二撤食奏雍雅十三设大壮武舞十四设大观文舞十五设雅歌五曲十六设徘伎十七设鼙舞十八设铎舞十九设拂舞二十设巾舞并白二十一设舞盘伎二十二设舞轮伎二十三设刺长追花幢伎二十四设受猾伎二十五设车轮折脰伎二十六设长乔伎二十七设须弥山黄山三峡等伎二十八设跳铃伎二十九设跳剑伎三十设掷倒伎三十一设掷倒案伎三十二设青丝幢伎三十三设一撒花幢伎三十四设雷幢伎三十五设金轮幢伎三十六设白兽幢伎三十七设掷乔伎三十八设猕猿幢伎三十九设啄木幢伎四十设五案幢咒愿伎四十一设辟邪伎四十二设青紫鹿伎四十三设白武伎作讫将白鹿来迎下四十四设寺子遵安息孔雀凤凰文鹿胡舞登连上€乐歌舞伎四十五设缘高ㄌ伎四十六设变黄龙弄龟伎四十七皇太子起奏裔雅四十八众官出奏俊雅四十九皇帝兴奏皇雅。
陈高祖永定中诏求宋齐故事太常卿周宏让奏曰:齐氏承宋咸用元徽旧式宗祀朝飨乐俱同唯北郊之礼颇有增益皇帝入坛门奏永至饮福酒奏嘉胙太尉亚献奏凯容埋牲奏□幽帝还便殿奏休成众官并出奏肃成此乃元徽所阙永明六年之所加也。唯送神之乐宋孝建二年秋起居注云:奏肆夏永明中改奏昭夏帝遂依之是时并用梁乐惟改七室舞文帝天嘉元年始定圆丘明堂及宗庙乐都官尚书到仲举权奏众入出皆奏肃成牲入出奏引牺上毛血奏嘉荐迎送神奏昭夏皇帝入奏永至皇帝升陛奏登歌皇帝初献及太尉亚献光禄大夫终献并奏宣烈皇帝饮福酒奏嘉胙就燎位奏昭远还便殿奏休成至太建元年定三庙之乐采梁故事第一奏相和五引各随王月则先奏其锺唯众官入奏俊雅林锺作太簇参应之取其臣道也。鼓吹作皇帝出阁奏皇雅黄锺作太簇夹锺姑洗大吕皆应鼓吹作皇太子入至十字陛奏裔雅太簇作南吕参应之取其二月少阳也。皇帝延王公登奏寅雅夷则作夹锺应之取其月法也。皇帝入宁变服奏皇雅黄锺作林锺参应之鼓吹作皇帝出宁及升坐皆奏皇雅并如变服之作上寿酒奏介雅太簇作南吕参应之取其阳气盛长万物辐辏也。食举奏需雅蕤宾作大吕参应之取火主於礼所谓食我以礼也。撤馔奏雍雅无射作中吕参应之取其津润已竭也。武舞奏大壮夷则作夹锺参应之取七月金始王以其坚断也。鼓吹引而去来文舞奏大观姑洗作应锺参应之三月万物必荣取其布惠也。鼓吹引而去来众官出奏俊雅蕤宾作林锺夷则南吕无射应锺太簇参应之鼓吹作皇帝起奏皇雅黄锺作林锺夷则南吕无射参应之鼓吹作词用宋曲宴准梁乐盖取人神不杂也。制曰:可。
五年诏尚书左丞刘平仪曹郎张崔定南北郊及明堂仪注改天嘉中所用齐乐尽以韶为名工就位定协律校尉举麾大乐令跪赞云:奏懋韶之乐降神奏通韶牲入出奏洁韶帝入及还便殿奏穆韶帝初再拜舞七德工执干曲终复缀出就悬东继舞九序工执羽献爵於天神及太祖之座奏登歌饮福酒奏嘉韶就望燎奏报韶至。
六年十一月侍中尚书左仆射建昌侯徐陵仪曹郎中沈罕奏来年元会仪注称舍人蔡景历奏敕先会一日太乐展宫悬高ㄌ五案於殿庭客入奏相和五引帝出黄门侍郎举麾於殿上掌故应之举於阶下奏康韶之乐诏延王公登奏变韶奉璧讫初引下殿奏亦如之帝兴入便殿奏穆韶更衣。又出奏亦如之帝举酒奏绥韶进膳奏侑韶帝御茶果太常丞跪请进舞七德继之九序其鼓吹杂伎取晋宋之旧微更附益旧元会有黄龙变文康狮子之类太建初定制皆除之至是蔡景历奏悉复设焉其制鼓吹一部十六人则箫十三人笳二人鼓一人东宫一部降三人箫减二人诸王一部。又降一人减箫一庶姓一部。又降一人复减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