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册府元龟》简介
- ●卷一◎帝王部·总序·帝系
- ●卷二◎帝王部·诞圣
- ●卷三◎帝王部·名讳
- ●卷四◎帝王部·运历
- ●卷五◎帝王部·创业
- ●卷六◎帝王部·创业第二
- ●卷七◎帝王部·创业第三
- ●卷八◎帝王部·创业第四
- ●卷九◎帝王部·继统第一
- ●卷十◎帝王部·继统第二
- ●卷十一◎帝王部·继统部三
- ●卷十二◎帝王部·中兴·告功
- ●卷十三◎帝王部·都邑
- ●卷十四◎帝王部·都邑第二
- ●卷十五◎帝王部·年号
- ●卷十六◎帝王部·尊号一
- ●卷十七◎帝王部·尊号第二
- ●卷十八◎帝王部·帝德
- ●卷十九◎帝王部·功业
- ●卷二十◎帝王部·功业
- ●卷二十一◎帝王部·徵应
- ●卷二十二◎帝王部·符瑞
- ●卷二十三◎帝王部·符瑞第二
- ●卷二十四◎帝王部·符瑞第三
- ●卷二十五◎帝王部·符瑞第四
- ●卷二十六◎帝王部·感应·神助
- ●卷二十七◎帝王部·孝德
- ●卷二十八◎帝王部·奉先
- ●卷二十九◎帝王部·奉先第二
- ●卷三十◎帝王部·奉先第三
- ●卷三十一◎帝王部·奉先第四
- ●卷三十二◎帝王部·崇祭祀
- ●卷三十三◎帝王部·崇祭祀第二
- ●卷三十四◎帝王部·崇祭祀第三
- ●卷三十五◎帝王部·封禅
- ●卷三十六◎帝王部·封禅第二
- ●卷三十七◎帝王部·颂德
- ●卷三十八◎帝王部·尊亲·尊师·尊乳保
- ●卷三十九◎帝王部·睦亲
- ●卷四十◎帝王部·文学·好文
- ●卷四十一◎帝王部·宽恕
- ●卷四十二◎帝王部·仁慈
- ●卷四十三◎帝王部·度量·多能
- ●卷四十四◎帝王部·奇表·神武
- ●卷四十五◎帝王部·谋略·权略
- ●卷四十六◎帝王部·智识
- ●卷四十七◎帝王部·友爱·慈爱
- ●卷四十八◎帝王部·谦德·从人欲
- ●卷四十九◎帝王部·崇儒术
- ●卷五十◎帝王部·崇儒术第二
- ●卷五十一◎帝王部·崇释氏
- ●卷五十二◎帝王部·崇释氏第二
- ●卷五十三◎帝王部·尚黄老
- ●卷五十四◎帝王部·尚黄老第二
- ●卷五十五◎帝王部·养老
- ●卷五十六◎帝王部·节俭
- ●卷五十七◎帝王部·英断·明察
- ●卷五十八◎帝王部·勤政·守法·致治
- ●卷五十九◎帝王部·兴教化
- ●卷六十◎帝王部·立制度
- ●卷六十一◎帝王部·立制度第二
- ●卷六十二◎帝王部·发号令第一
- ●卷六十三◎帝王部·发号令第二
- ●卷六十四◎帝王部·发号令第三
- ●卷六十五◎帝王部·发号令第四
- ●卷六十六◎帝王部·发号令第五
- ●卷六十七◎帝王部·求贤
- ●卷六十八◎帝王部·求贤第二
- ●卷六十九◎帝王部·审官
- ●卷七十◎帝王部·务农
- ●卷七十一◎帝王部·命相
- ●卷七十二◎帝王部·命相第二
- ●卷七十三◎帝王部·命相第三
- ●卷七十四◎帝王部·命相第四
- ●卷七十五◎帝王部·任贤
- ●卷七十六◎帝王部·礼大臣·褒贤
- ●卷七十七◎帝王部·委任
- ●卷七十八◎帝王部·委任第二
- ●卷七十九◎帝王部·庆赐
- ●卷八十◎帝王部·庆赐第二
- ●卷八十一◎帝王部·庆赐第三
- ●卷八十二◎帝王部·赦宥
- ●卷八十三◎帝王部·赦宥第二
- ●卷八十四◎帝王部·赦宥第三
- ●卷八十五◎帝王部·赦宥第四
- ●卷八十六◎帝王部·赦宥第五
- ●卷八十七◎帝王部·赦宥第六
- ●卷八十八◎帝王部·赦宥第七
- ●卷八十九◎帝王部·赦宥第八
- ●卷九十◎帝王部·赦宥第九
- ●卷九十一◎帝王部·赦宥第十
- ●卷九十二◎帝王部·赦宥第十一
- ●卷九十三◎帝王部·赦宥第十二
- ●卷九十四◎帝王部·赦宥第十三
- ●卷九十五◎帝王部·赦宥第十四
- ●卷九十六◎帝王部·赦宥第十五
- ●卷九十七◎帝王部·奖善·礼贤
- ●卷九十八◎帝王部·徵聘
- ●卷九十九◎帝王部·推诚·亲信
- ●卷一百 ◎帝王部·听纳
- ●卷一百一◎帝王部·纳谏
- ●卷一百二◎帝王部·招谏
- ●卷一百三◎帝王部·招谏第二
- ●卷一百四◎帝王部·访问
- ●卷一百五◎帝王部·惠民第二
- ●卷一百六◎帝王部·惠民第二
- ●卷一百七◎帝王部·朝会第一
- ●卷一百八◎帝王部·朝会第二
- ●卷一百九◎帝王部·宴享第一
- ●卷一百十◎帝王部·宴享第二
- ●卷一百十一◎帝王部·宴享第三
- ●卷一百十二◎帝王部·巡幸第一
- ●卷一百十三◎帝王部·巡幸第二
- ●卷一百十四◎帝王部·巡幸第三
- ●卷一百十五◎帝王部·藉田·狩
- ●卷一百十六◎帝王部·亲征
- ●卷一百十七◎帝王部·亲征第二
- ●卷一百十八◎帝王部·亲征第三
- ●卷一百十九◎帝王部·选将
- ●卷一百二十◎帝王部·选将第二
- ●卷一百二十一◎帝王部·征讨
- ●卷一百二十二◎帝王部·征讨第二
- ●卷一百二十三◎帝王部·征讨第三
- ●卷一百二十四◎帝王部·讲武·修武备
- ●卷一百二十五◎帝王部·料敌
- ●卷一百二十六◎帝王部·纳降
- ●卷一百二十七◎帝王部·明赏
- ●卷一百二十八◎帝王部·明赏第二
- ●卷一百二十九◎帝王部·封建
- ●卷一百三十◎帝王部·延赏
- ●卷一百三十一◎帝王部·延赏第二
- ●卷一百三十二◎帝王部·褒功
- ●卷一百三十三◎帝王部·褒功第二
- ●卷一百三十四◎帝王部·念功
- ●卷一百三十五◎帝王部·愍征役·好边功
- ●卷一百三十六◎帝王部·慰劳
- ●卷一百三十七◎帝王部·旌表
- ●卷一百三十八◎帝王部·旌表第二
- ●卷一百三十九◎帝王部·旌表第三
- ●卷一百四十◎帝王部·旌表第四
- ●卷一百四十一◎帝王部·念良臣·尊外戚
- ●卷一百四十二◎帝王部·弭兵
- ●卷一百四十三◎帝王部·弭灾
- ●卷一百四十四◎帝王部·弭灾第二
- ●卷一百四十五◎帝王部·弭灾第三
- ●卷一百四十六◎帝王部·恤下
- ●卷一百四十七◎帝王部·恤下第二
- ●卷一百四十八◎帝王部·知子·知臣
- ●卷一百四十九◎帝王部·辨谤·舍过
- ●卷一百五十◎帝王部·宽刑
- ●卷一百五十一◎帝王部·慎罚夫
- ●卷一百五十二◎帝王部·明罚
- ●卷一百五十三◎帝王部·明罚第二
- ●卷一百五十四◎帝王部·明罚第三
- ●卷一百五十五◎帝王部·督吏
- ●卷一百五十六◎帝王部·诫励第一
- ●卷一百五十七◎帝王部·诫励第二
- ●卷一百五十八◎帝王部·诫励第三
- ●卷一百五十九◎帝王部·革弊
- ●卷一百六十◎帝王部·革弊第二
- ●卷一百六十一◎帝王部·命使
- ●卷一百六十二◎帝王部·命使第二
- ●卷一百六十三◎帝王部·招怀
- ●卷一百六十四◎帝王部·招怀第二
- ●卷一百六十五◎帝王部·招怀第三
- ●卷一百六十六◎帝王部·招怀第四
- ●卷一百六十七◎帝王部·招怀第五
- ●卷一百六十八◎帝王部·却贡献
- ●卷一百六十九◎帝王部·纳贡献
- ●卷一百七十◎帝王部·来远
- ●卷一百七十一◎帝王部·求旧
- ●卷一百七十二◎帝王部·求旧第二
- ●卷一百七十三◎帝王部·继绝
- ●卷一百七十四◎帝王部·修废
- ●卷一百七十五◎帝王部·悔过·罪己
- ●卷一百七十六◎帝王部·姑息
- ●卷一百七十七◎帝王部·姑息第二
- ●卷一百七十八◎帝王部·姑息第三
- ●卷一百七十九◎帝王部·姑息第四
- ●卷一百八十◎帝王部·失政·滥赏
- ●卷一百八十一◎帝王部·恶直·疑忌·无断
- ●卷一百八十二◎闰位部·总序·氏号·诞生·名讳
- ●卷一百八十三◎闰位部·勋业
- ●卷一百八十四◎闰位部·勋业第二
- ●卷一百八十五◎闰位部·勋业第三
- ●卷一百八十六◎闰位部·勋业第四
- ●卷一百八十七◎闰位部·勋业第五
- ●卷一百八十八◎闰位部·绍位·年号
- ●卷一百八十九◎闰位部·孝德·奉先·尊亲
- ●卷一百九十◎闰位部·姿表·智识·聪察·器度·才艺
- ●卷一百九十一◎闰位部·法制·政令
- ●卷一百九十二◎闰位部·文学·好文·颂美
- ●卷一百九十三◎闰位部·崇祀·弭灾
- ●卷一百九十四◎闰位部·崇儒·崇释老
- ●卷一百九十五◎闰位部·惠民·仁爱·恤征役
- ●卷一百九十六◎闰位部·建都·封建·勤政·诫励
- ●卷一百九十七◎闰位部·朝会·宴会·庆赐·纳贡献
- ●卷一百九十八◎闰位部·耕籍·务农·节俭
- ●卷一百九十九◎闰位部·命相·选将
- ●卷二百◎闰位部·倚任
- ●卷二百一◎闰位部·祥瑞
- ●卷二百二◎闰位部·祥瑞第二
- ●卷二百三◎闰位部·徵应
- ●卷二百四◎闰位部·知子·知臣·念良臣
- ●卷二百五◎闰位部·巡幸·畋游
- ●卷二百六◎闰位部·礼贤·好贤·奖善·养老
- ●卷二百七◎闰位部·恩宥
- ●卷二百八◎闰位部·恩宥二
- ●卷二百九◎闰位部·钦恤·念功·宽恕·宥过·悔过
- ●卷二百十◎闰位部·旌表·明赏·延赏
- ●卷二百十一◎闰位部·求旧·继绝
- ●卷二百十二◎闰位部·招谏·纳谏·听纳·推诚
- ●卷二百十三◎闰位部·求贤·命使
- ●卷二百十四◎闰位部·权略·训兵
- ●卷二百十五◎闰位部·招怀·和好·却贡献
- ●卷二百十六◎闰位部·征伐
- ●卷二百十七◎闰位部·交侵
- ●卷二百十八◎闰位部·失政·疑忌·恶直
- ●卷二百十九◎僭伪部·总序·姓系·年号
- ●卷二百二十◎僭伪部·形貌·聪识·令德·才艺
- ●卷二百二十一◎僭伪部·勋伐
- ●卷二百二十二◎僭伪部·勋伐第二
- ●卷二百二十三◎僭伪部·勋伐第三
- ●卷二百二十四◎僭伪部·奉先·孝友·宗族
- ●卷二百二十五◎僭伪部·世子
- ●卷二百二十六◎僭伪部·知人·宽恕·恩宿·戒惧
- ●卷二百二十七◎僭伪部·谋略·倚任
- ●卷二百二十八◎僭伪部·崇儒·务农·好文·礼士
- ●卷二百二十九◎僭伪部·政治·求谏·听纳
- ●卷二百三十◎僭伪部·褒赏·庆赐·饮宴·交好·和好·怀附
- ●卷二百三十一◎僭伪部·征伐
- ●卷二百三十二◎僭伪部·称藩
- ●卷二百三十三◎僭伪部·好土功·悔过·矜大·失策
- ●卷二百三十四◎僭伪部·兵败
- ●卷二百三十五◎列国君部·序·建国·锡命·奉先
- ●卷二百三十六◎列国君·部嗣袭
- ●卷二百三十七◎列国君·部嗣袭第二
- ●卷二百三十八◎列国君部·智识·谋略·任谋
- ●卷二百三十九◎列国君部·政令·任贤·有礼
- ●卷二百四十◎列国君部·勤王·献捷·救患
- ●卷二百四十一◎列国君部·崇祀·旌表·礼士
- ●卷二百四十二◎列国君部·听谏·明赏
- ●卷二百四十三◎列国君部·务德·宴享
- ●卷二百四十四◎列国君部·休徵·戒惧·悔过
- ●卷二百四十五◎列国君部·朝聘·姻好
- ●卷二百四十六◎列国君部·盟会
- ●卷二百四十七◎列国君部·盟会第二
- ●卷二百四十八◎列国君部·攻伐
- ●卷二百四十九◎列国君部·攻伐第二
- ●卷二百五十◎列国君部·攻伐第三
- ●卷二百五十一◎列国君部·攻伐第四
- ●卷二百五十二列◎国君部·复邦·训练·御备·交质·行罚
- ●卷二百五十三◎列国君部·识暗·奢僭·信谗
- ●卷二百五十四◎列国君部·失政·失礼
- ●卷二百五十五◎列国君部·失贤·拒谏·害贤
- ●卷二百五十六◎储宫部·总序·建立
- ●卷二百五十七◎储宫部·建立第二
- ●卷二百五十八◎储宫部·诞庆·仪貌·令德·孝友·文学·失德
- ●卷二百五十九◎储宫部·监国·将兵
- ●卷二百六十◎储宫部·尊师傅·礼士·齿胄·讲学
- ●卷二百六十一◎储宫部·忠谏·褒宠·追谥
- ●卷二百六十二◎宗室部·总序·封建
- ●卷二百六十三◎宗室部·封建第二
- ●卷二百六十四◎宗室部·封建第三
- ●卷二百六十五◎宗室部·封建第四
- ●卷二百六十六◎宗室部·仪貌·材艺
- ●卷二百六十七◎宗室部·孝行
- ●卷二百六十八◎宗室部·来朝·辅政·就国
- ●卷二百六十九◎宗室部·委任·将兵
- ●卷二百七十◎宗室部·文学
- ●卷二百七十一◎宗室部·武勇·刚正
- ●卷二百七十二◎宗室部·令德
- ●卷二百七十三◎宗室部·智识
- ●卷二百七十四◎宗室部·友爱·辨惠·畏慎·悔过
- ●卷二百七十五◎宗室部·褒宠
- ●卷二百七十六◎宗室部·褒宠二
- ●卷二百七十七◎宗室部·褒宠第三
- ●卷二百七十八◎宗室部·领镇第一
- ●卷二百七十九◎宗室部·领镇第二
- ●卷二百八十◎宗室部·领镇第三
- ●卷二百八十一◎宗室部·领镇第四
- ●卷二百八十二◎宗室部·承袭
- ●卷二百八十三◎宗室部·承袭第二
- ●卷二百八十四◎宗室部·承袭第三
- ●卷二百八十五◎宗室部·忠一
- ●卷二百八十六◎宗室部·忠第二
- ●卷二百八十七◎宗室部·忠谏
- ●卷二百八十八◎宗室部·忠谏
- ●卷二百八十九◎宗室部·图兴
- ●卷二百九十◎宗室部·立功
- ●卷二百九十一◎宗室部·立功第二
- ●卷二百九十二
- ●卷二百九十三◎宗室部·荐贤俭约抑损好尚
- ●卷二百九十四◎宗室部·退让专政
- ●卷二百九十五◎宗室部·复爵
- ●卷二百九十六◎宗室部·追封
- ●卷二百九十七◎宗室部·谴让
- ●卷二百九十八◎宗室部·不悌邪佞奢僭溺
- ●卷二百九十九◎宗室部·专恣害贤祸败
- ●卷三百◎外戚部·总序选尚
- ●卷三百一◎外戚部·封拜
- ●卷三百二◎外戚部·委任辅政将兵立功
- ●卷三百三◎外戚部·褒宠
- ●卷三百四◎外戚部·忠直规谏贤行礼士论荐
- ●卷三百五◎外戚部·儒学退让畏慎廉俭
- ●卷三百六◎外戚部·奢纵专恣骄慢
- ●卷三百七◎外戚部·奸邪贪黩害贤谴让
- ●卷三百八◎宰辅部·总序佐命
- ●卷三百九◎宰辅部·佐命
- ●卷三百十◎宰辅部·德行闻望清俭威重德行
- ●卷三百十一◎宰辅部·谋猷
- ●卷三百十二◎宰辅部·谋猷第二
- ●卷三百十三◎宰辅部·谋猷第三
- ●卷三百十四◎宰辅部·谋猷第四
- ●卷三百十五◎宰辅部·公忠
- ●卷三百十六◎宰辅部·正直
- ●卷三百十七◎宰辅部·正直第二
- ●卷三百十八◎宰辅部·褒宠
- ●卷三百十九◎宰辅部·褒宠第二
- ●卷三百二十◎宰辅部·识量
- ●卷三百二十一◎宰辅部·器度畏慎慎密知人礼士
- ●卷三百二十二◎宰辅部·出镇
- ●卷三百二十三◎宰辅部·总兵机略
- ●卷三百二十四◎宰辅部·荐贤
- ●卷三百二十五◎宰辅部·谏争
- ●卷三百二十六◎宰辅部·谏诤第二
- ●卷三百二十七◎宰辅部·谏诤第三
- ●卷三百二十八◎宰辅部·谏诤第四
- ●卷三百二十九◎宰辅部·任职·兼领·奉使
- ●卷三百三十◎宰辅部·退让
- ●卷三百三十一◎宰辅部·退让第二
- ●卷三百三十二◎宰辅部·罢免
- ●卷三百三十三◎宰辅部·罢免第二
- ●卷三百三十四◎宰辅部·谴让
- ●卷三百三十五◎宰辅部·窃位自全不称
- ●卷三百三十六◎宰辅部·识暗依违强狠
- ●卷三百三十七◎宰辅部·不协狥 私树党
- ●卷三百三十八◎宰辅部·奢侈贪黩专恣
- ●卷三百三十九◎宰辅部·邪佞忌害不忠
- ●卷三百四十◎将帅部·扌序·佐命第一
- ●卷三百四十一◎将帅部·佐命第二
- ●卷三百四十二◎将帅部·佐命第三
- ●卷三百四十三◎将帅部·佐命第四
- ●卷三百四十四◎将帅部·佐命第五
- ●卷三百四十五◎将帅部·佐命第六
- ●卷三百四十六◎将帅部·佐命第七
- ●卷三百四十七◎将帅部·佐命第八
- ●卷三百四十八◎将帅部·立功
- ●卷三百四十九◎将帅部·立功第二
- ●卷三百五十◎将帅部·立功第三
- ●卷三百五十一◎将帅部·立功第四
- ●卷三百五十二◎将帅部·立功第五
- ●卷三百五十三◎将帅部·立功第六
- ●卷三百五十四◎将帅部·立功第七
- ●卷三百五十五◎将帅部·立功第八
- ●卷三百五十六◎将帅部·立功第九
- ●卷三百五十七◎将帅部·立功第十
- ●卷三百五十八◎将帅部·立功第十一
- ●卷三百五十九◎将帅部·立功第十二
- ●卷三百六十◎将帅部·立功第十三
- ●卷三百六十一◎将帅部·机略第一
- ●卷三百六十二◎将帅部·机略第二
- ●卷三百六十三◎将帅部·机略第三
- ●卷三百六十四◎将帅部·机略第四
- ●卷三百六十五◎将帅部·机略第五
- ●卷三百六十六◎将帅部·机略第六
- ●卷三百六十七◎将帅部·机略第七
- ●卷三百六十八◎将帅部·攻取
- ●卷三百六十九◎将帅部·攻取第二
- ●卷三百七十◎将帅部·忠
- ●卷三百七十一◎将帅部·忠第二
- ●卷三百七十二◎将帅部·忠第三
- ●卷三百七十三◎将帅部·忠第四
- ●卷三百七十四◎将帅部·忠第五
- ●卷三百七十五◎将帅部·褒异
- ●卷三百七十六◎将帅部·褒异第二
- ●卷三百七十七◎将帅部·褒异第三
- ●卷三百七十八◎将帅部·褒异第四
- ●卷三百七十九◎将帅部·褒异第五
- ●卷三百八十◎将帅部·褒异第六
- ●卷三百八十一◎将帅部·褒异第七
- ●卷三百八十二◎将帅部·褒异第八
- ●卷三百八十三◎将帅部·褒异第九
- ●卷三百八十四◎将帅部·褒异第十
- ●卷三百八十五◎将帅部·褒异第十一
- ●卷三百八十六◎将帅部·褒异第十二
- ●卷三百八十七◎将帅部·褒异第十三
- ●卷三百八十八◎将帅部·儒学有礼儒学
- ●卷三百八十九◎将帅部·请行
- ●卷三百九十◎将帅部·誓师警备誓师
- ●卷三百九十一◎将帅部·习兵法申令示信示暇习兵法
- ●卷三百九十二◎将帅部·威名
- ●卷三百九十三◎将帅部·威名第二
- ●卷三百九十四◎将帅部·勇敢
- ●卷三百九十五◎将帅部·勇敢第二
- ●卷三百九十六◎将帅部·勇敢第三
- ●卷三百九十七◎将帅部·怀抚
- ●卷三百九十八◎将帅部·明天时择地利抚士卒助
- ●卷三百九十九◎将帅部·固守第一
- ●卷四百◎将帅部·固守第二
- ●卷四百一◎将帅部·行军法
- ●卷四百二◎将帅部·识略
- ●卷四百三◎将帅部·识略第二
- ●卷四百四◎将帅部·识略第三
- ●卷四百五◎将帅部·识略第四
- ●卷四百六◎将帅部·清俭·正直
- ●卷四百七◎将帅部·谏诤
- ●卷四百八◎将帅部·退让
- ●卷四百九◎将帅部·退让第二
- ●卷四百十◎将帅部·壁垒
- ●卷四百十一◎将帅部·间谍
- ●卷四百十二◎将帅部·仁爱·得士心
- ●卷四百十三◎将帅部·礼贤荐贤召募训练
- ●卷四百十四◎将帅部·赴援
- ●卷四百十五◎将帅部·傅檄
- ●卷四百十六◎将帅部·传檄第二
- ●卷四百十七◎将帅部·强明德义引咎不顾亲受命忘家
- ●卷四百十八◎将帅部·严整
- ●卷四百十九◎将帅部·持重
- ●卷四百二十◎将帅部·掩袭
- ●卷四百二十一◎将帅部·任谋
- ●卷四百二十二◎将帅部·推诚·任能
- ●卷四百二十三◎将帅部·讨逆
- ●卷四百二十四◎将帅部·死事
- ●卷四百二十五◎将帅部·死事第二
- ●卷四百二十六◎将帅部·招降
- ●卷四百二十七◎将帅部·受降
- ●卷四百二十八◎将帅部·料敌
- ●卷四百二十九◎将帅部·守边拓土
- ●卷四百三十◎将帅部·乞师致师
- ●卷四百三十一◎将帅部·器度让功不伐勤戎事
- ●卷四百三十二◎将帅部·矫命而胜立後效
- ●卷四百三十三◎将帅部·轻财示弱
- ●卷四百三十四◎将帅部·献捷
- ●卷四百三十五◎将帅部·献捷第二
- ●卷四百三十六◎将帅部·继袭
- ●卷四百三十七◎将帅部·强愎
- ●卷四百三十八◎将帅部·无功奔亡
- ●卷四百三十九◎将帅部·要君违命擅命
- ●卷四百四十◎将帅部·交结忌害
- ●卷四百四十一◎将帅部·败衄
- ●卷四百四十二◎将帅部·败衄第二
- ●卷四百四十三◎将帅部·败衄第三
- ●卷四百四十四◎将帅部·陷没
- ●卷四百四十五◎将帅部·无谋逗挠军不整
- ●卷四百四十六◎将帅部·观望生事
- ●卷四百四十七◎将帅部·违约狥私纵敌较敌
- ●卷四百四十八◎将帅部·残酷报私怨
- ●卷四百四十九◎将帅部·杀降专杀
- ●卷四百五十◎将帅部·失守谴让
- ●卷四百五十一◎将帅部·争功矜伐
- ●卷四百五十二◎将帅部·识暗
- ●卷四百五十三◎将帅部·翻覆怯懦
- ●卷四百五十四◎将帅部·豪横奢侈专恣
- ●卷四百五十五◎将帅部·贪黩
- ●卷四百五十六◎将帅部·不和
- ●卷四百五十七◎台省部·总序选任
- ●卷四百五十八◎台省部·德望才智
- ●卷四百五十九◎台省部·公正
- ●卷四百六十◎台省部·正直
- ●卷四百六十一◎台省部·宠异
- ●卷四百六十二◎台省部·清俭恭慎练习
- ●卷四百六十三◎台省部·谦退
- ●卷四百六十四◎台省部·谦退第二
- ●卷四百六十五◎台省部·识量
- ●卷四百六十六◎台省部·忠节
- ●卷四百六十七◎台省部·举职宣赞
- ●卷四百六十八◎台省部·荐举
- ●卷四百六十九◎台省部·封驳
- ●卷四百七十◎台省部·奏议
- ●卷四百七十一◎台省部·奏议第二
- ●卷四百七十二◎台省部·奏议第三
- ●卷四百七十三◎台省部·奏议第四
- ●卷四百七十四◎台省部·奏议第五
- ●卷四百七十五◎台省部·奏议第六
- ●卷四百七十六◎台省部·奏议第七
- ●卷四百七十七◎台省部·谋画
- ●卷四百七十八◎台省部·简傲废职父恶漏泄
- ●卷四百七十九◎台省部·奸邪
- ●卷四百八十◎台省部·奸邪第二
- ●卷四百八十一◎台省部·轻躁谴责
- ●卷四百八十二◎台省部·朋附·害贤·謟佞·贪黩
- ●卷四百八十三◎邦计部·总序选任
- ●卷四百八十四◎邦计部·经费
- ●卷四百八十五◎邦计部·济军输财
- ●卷四百八十六◎邦计部·户籍迁徙
- ●卷四百八十七◎邦计部·赋税
- ●卷四百八十八◎邦计部·赋税第二
- ●卷四百八十九◎邦计部·蠲复
- ●卷四百九十◎邦计部·蠲复第二
- ●卷四百九十一◎邦计部·蠲复第三
- ●卷四百九十二◎邦计部·蠲复第四
- ●卷四百九十三◎邦计部·山泽
- ●卷四百九十四◎邦计部·山泽
- ●卷四百九十五◎邦计部·田制
- ●卷四百九十六◎邦计部·河渠
- ●卷四百九十七◎邦计部·河渠
- ●卷四百九十八◎邦计部·漕运
- ●卷四百九十九◎邦计部·钱币
- ●卷五百◎邦计部·钱币第二
- ●卷五百一◎邦计部·钱币第三
- ●卷五百二◎邦计部·平籴·常平
- ●卷五百三◎邦计部·屯田
- ●卷五百四◎邦计部·酤
- ●卷五百五◎邦计部·俸禄
- ●卷五百六◎邦计部·俸禄第二
- ●卷五百七◎邦计部·俸禄第三
- ●卷五百八◎邦计部·俸禄第四
- ●卷五百九◎邦计部·鬻爵赎罪
- ●卷五百十◎邦计部·重敛·希旨·交结
- ●卷五百十一◎邦计部·旷败·诬誷·贪污
- ●卷五百十二◎宪官部·总序选任称职威望
- ●卷五百十三◎宪官部·公忠引荐褒赏
- ●卷五百十四◎宪官部·刚正
- ●卷五百十五◎宪官部·刚正第二
- ●卷五百十六◎宪官部·振举
- ●卷五百十七◎宪官部·振举第二
- ●卷五百十八◎宪官部·弹劾
- ●卷五百十九◎宪官部·弹劾第二
- ●卷五百二十◎宪官部·弹劾第三第四
- ●卷五百二十一◎宪官部·不称希旨残酷
- ●卷五百二十二◎宪官部·私曲谴让诬誷
- ●卷五百二十三◎谏诤部·总序讽谏
- ●卷五百二十四◎谏诤部·规谏
- ●卷五百二十五◎谏诤部·规谏第二
- ●卷五百二十六◎谏诤部·规谏第三
- ●卷五百二十七◎谏诤部·规谏第四
- ●卷五百二十八◎谏诤部·规谏第五
- ●卷五百二十九◎谏诤部·规谏第六
- ●卷五百三十◎谏诤部·规谏第七
- ●卷五百三十一◎谏诤部·规谏第八
- ●卷五百三十二◎谏诤部·规谏第九
- ●卷五百三十三◎谏诤部·规谏第十
- ●卷五百三十四◎谏诤部·直谏
- ●卷五百三十五◎谏诤部·直谏第二
- ●卷五百三十六◎谏诤部·直谏第三
- ●卷五百三十七◎谏诤部·直谏第四
- ●卷五百三十八◎谏诤部·直谏第五
- ●卷五百三十九◎谏诤部·直谏第六
- ●卷五百四十◎谏诤部·直谏第七
- ●卷五百四十一◎谏诤部·直谏第八
- ●卷五百四十二◎谏诤部·直谏第九
- ●卷五百四十三◎谏诤部·直谏第十
- ●卷五百四十四◎谏诤部·直谏第十一
- ●卷五百四十五◎谏诤部·直谏第十二
- ●卷五百四十六◎谏诤部·直谏第十三
- ●卷五百四十七◎谏诤部·直谏第十四
- ●卷五百四十八◎谏诤部·强谏·遗谏
- ●卷五百四十九◎谏诤部·褒赏
- ●卷五百五十◎词臣部·总序选任
- ●卷五百五十一◎词臣部·词学才敏器识
- ●卷五百五十二◎词臣部·献替
- ●卷五百五十三◎词臣部·献替谬误稽缓
- ●卷五百五十四◎国史部·总序选任
- ●卷五百五十五◎国史部·采撰
- ●卷五百五十六◎国史部·采撰
- ●卷五百五十七◎国史部·采撰
- ●卷五百五十八◎国史部·论议
- ●卷五百五十九◎国史部·论议
- ●卷五百六十◎国史部·记注谱谍地理
- ●卷五百六十一◎国史部·世官·自序
- ●卷五百六十二◎国史部·疏缪不实非才
- ●卷五百六十三◎掌礼部·总序制礼
- ●卷五百六十四◎掌礼部·制礼仪注
- ●卷五百六十五◎掌礼部·作乐
- ●卷五百六十六◎掌礼部·作乐第二
- ●卷五百六十七◎掌礼部·作乐第三
- ●卷五百六十八◎掌礼部·作乐第四
- ●卷五百六十九◎掌礼部·作乐第五
- ●卷五百七十◎掌礼部·作乐·夷乐
- ●卷五百七十一◎掌礼部·讨论
- ●卷五百七十二◎掌礼部·讨论第二
- ●卷五百七十三◎掌礼部·奏议
- ●卷五百七十四◎掌礼部·奏议第二
- ●卷五百七十五◎掌礼部·奏议第三
- ●卷五百七十六◎掌礼部·奏议第四
- ●卷五百七十七◎掌礼部·奏议第五
- ●卷五百七十八◎掌礼部·奏议第六
- ●卷五百七十九◎掌礼部·奏议第七
- ●卷五百八十◎掌礼部·奏议第八
- ●卷五百八十一◎掌礼部·奏议第九
- ●卷五百八十二◎掌礼部·奏议第十
- ●卷五百八十三◎掌礼部·奏议第十一
- ●卷五百八十四◎掌礼部·奏议第十二
- ●卷五百八十五掌礼部·奏议第十三
- ●卷五百八十六◎掌礼部·奏议第十四
- ●卷五百八十七◎掌礼部·奏议第十五
- ●卷五百八十八◎掌礼部·奏议第十六
- ●卷五百八十九◎掌礼部·奏议第十七
- ●卷五百九十◎掌礼部·奏议第十八
- ●卷五百九十一◎掌礼部·奏议第十九
- ●卷五百九十二◎掌礼部·奏议第二十
- ●卷五百九十三◎掌礼部·奏议第二十一
- ●卷五百九十四◎掌礼部·奏议第二十二
- ●卷五百九十五◎掌礼部·谥法第一
- ●卷五百九十六◎掌礼部·谥法希旨缪妄
- ●卷五百九十七◎学校部·总序选任
- ●卷五百九十八◎学校部·教授
- ●卷五百九十九◎学校部·侍讲讲论
- ●卷六百◎学校部·师道
- ●卷六百一◎学校部·辩博恩奖
- ●卷六百二◎学校部·奏议第一
- ●卷六百三◎学校部·奏议第二
- ●卷六百四◎学校部·奏议第三
- ●卷六百五◎学校部·注释第一
- ●卷六百六◎学校部·注释第二
- ●卷六百七◎学校部·譔集
- ●卷六百八◎学校部·小学目录刊校雠嫉
- ●卷六百九◎刑法部·总序定律令
- ●卷六百十◎刑法部·定律令
- ●卷六百十一◎刑法部·定律令第三
- ●卷六百十二◎刑法部·定律令第四
- ●卷六百十三◎刑法部·定律令第五
- ●卷六百十四◎刑法部·议谳
- ●卷六百十五◎刑法部·议谳第二
- ●卷六百十六◎刑法部·议谳第三
- ●卷六百十七◎刑法部·守法正直
- ●卷六百十八◎刑法部·平允平反
- ●卷六百十九◎刑法部·案鞫深文枉滥
- ●卷六百二十◎卿监部·总序选任
- ●卷六百二十一◎卿监部·司宗司宾监牧
- ●卷六百二十二◎卿监部·德望忠节清俭
- ●卷六百二十三◎卿监部·公正论荐
- ●卷六百二十四◎卿监部·智识
- ●卷六百二十五◎卿监部·邪佞贪冒废黜
- ●卷六百二十六◎环卫部·总序选任举职宠异
- ●卷六百二十七◎环卫部·忠节刚正谨慎
- ●卷六百二十八◎环卫部·奸佞迁黜虐害
- ●卷六百二十九◎铨选部·总序条制
- ●卷六百三十◎铨选部·条制第二
- ●卷六百三十一◎铨选部·条制第三
- ●卷六百三十二◎铨选部·条制第四
- ●卷六百三十三◎铨选部·条制第五
- ●卷六百三十四◎铨选部·条制第六
- ●卷六百三十五◎铨选部·考课
- ●卷六百三十六◎铨选部·考课第二
- ●卷六百三十七◎铨选部·公望平直振举
- ●卷六百三十八◎铨选部·不称谬滥贪贿
- ●卷六百三十九◎贡举部·总序条制
- ●卷六百四十◎贡举部·条制第二
- ●卷六百四十一◎贡举部·条制第三
- ●卷六百四十二◎贡举部·条制第四
- ●卷六百四十三◎贡举部·考试
- ●卷六百四十四◎贡举部·考试第二
- ●卷六百四十五◎贡举部·科目
- ●卷六百四十六◎贡举部·对策
- ●卷六百四十七◎贡举部·对策第二
- ●卷六百四十八◎贡举部·对策第三
- ●卷六百四十九◎贡举部·对策第四
- ●卷六百五十◎贡举部·应举
- ●卷六百五十一◎贡举部·清正谬滥
- ●卷六百五十二◎奉使部·总序达王命宣国威
- ●卷六百五十三◎奉使部·称旨
- ●卷六百五十四◎奉使部·奖恩名望廉慎知礼
- ●卷六百五十五◎奉使部·智识
- ●卷六百五十六◎奉使部·立功招抚
- ●卷六百五十七◎奉使部·机变
- ●卷六百五十八◎奉使部·才学论荐举劾
- ●卷六百五十九◎奉使部·敏辩
- ●卷六百六十◎奉使部·敏辩第二
- ●卷六百六十一◎奉使部·守节
- ●卷六百六十二◎奉使部·便宜请行绝域
- ●卷六百六十三◎奉使部·羁留死事
- ●卷六百六十四◎奉使部·失指辱命挫辱专恣受赂
- ●卷六百六十五◎内臣部·总序恩宠
- ●卷六百六十六◎内臣部·贤行荐贤忠直才识
- ●卷六百六十七◎内臣部·将兵监军立功事
- ●卷六百六十八◎内臣部·翊佐规谏
- ●卷六百六十九◎内臣部·朋党恣横谴责贪货
- ●卷六百七十◎内臣部·诬构
- ●卷六百七十一◎牧守部·总序选任
- ●卷六百七十二◎牧守部·褒宠
- ●卷六百七十三◎牧守部·褒宠第二
- ●卷六百七十四◎牧守部·公正
- ●卷六百七十五◎牧守部·仁惠
- ●卷六百七十六◎牧守部·教化
- ●卷六百七十七◎牧守部·能政
- ●卷六百七十八◎牧守部·兴利劝课
- ●卷六百七十九◎牧守部·廉俭
- ●卷六百八十◎牧守部·静理推诚
- ●卷六百八十一◎牧守部·谣颂感瑞
- ●卷六百八十二◎牧守部·遗爱
- ●卷六百八十三◎牧守部·遗爱第二
- ●卷六百八十四◎牧守部·条教课最
- ●卷六百八十五◎牧守部·忠第一
- ●卷六百八十六◎牧守部·忠第二
- ●卷六百八十七◎牧守部·礼士旌表
- ●卷六百八十八◎牧守部·荐贤爱民
- ●卷六百八十九◎牧守部·威严革弊
- ●卷六百九十◎牧守部·强明
- ●卷六百九十一◎牧守部·智略
- ●卷六百九十二◎牧守部·招辑
- ●卷六百九十三◎牧守部·武功
- ●卷六百九十四◎牧守部·武功第二
- ●卷六百九十五◎牧守部·刺举
- ●卷六百九十六◎牧守部·修武备
- ●卷六百九十七◎牧守部·酷虐
- ●卷六百九十八◎牧守部·懦劣失政专恣
- ●卷六百九十九◎牧守部·枉滥谴让
- ●卷七百◎牧守部·贪黩
- ●卷七百一◎令长部·总序选任褒异公正
- ●卷七百二◎令长部·能政遗爱课最
- ●卷七百三◎令长部·教化感化劝课
- ●卷七百四◎令长部·仁惠静治廉俭
- ●卷七百五◎令长部·明察折狱武功屏盗屈才
- ●卷七百六◎令长部·强毅
- ●卷七百七◎令长部·酷暴黜责贪黩
- ●卷七百八◎宫臣部·总序选任
- ●卷七百九◎宫臣部·正直
- ●卷七百十◎宫臣部·辅导
- ●卷七百十一◎宫臣部·文学
- ●卷七百十二◎宫臣部·规讽
- ●卷七百十三◎宫臣部·规讽第二
- ●卷七百十四◎宫臣部·规讽第三
- ●卷七百十五◎宫臣部·忠於所事
- ●卷七百十六◎幕府部·縂序
- ●卷七百十七◎幕府部·知识
- ●卷七百十八◎幕府部·才学
- ●卷七百十九◎幕府部·公正
- ●卷七百二十◎幕府部·谋画
- ●卷七百二十一◎幕府部·谋画第二
- ●卷七百二十二◎幕府部·礻卑赞二
- ●卷七百二十三◎幕府部·规讽
- ●卷七百二十四◎幕府部·武功
- ●卷七百二十五◎幕府部·尽忠
- ●卷七百二十六◎幕府部·辟署
- ●卷七百二十七◎幕府部·辟署第二
- ●卷七百二十八◎幕府部·辟署第三
- ●卷七百二十九◎幕府部·辟署第四
- ●卷七百三十◎幕府部·连累
- ●卷七百三十一◎陪臣部·总序封邑
- ●卷七百三十二◎陪臣部·智识
- ●卷七百三十三◎陪臣部·智识第二
- ●卷七百三十四◎陪臣部·智识第三
- ●卷七百三十五◎陪臣部·智识第四
- ●卷七百三十六◎陪臣部·智谋
- ●卷七百三十七◎陪臣部·荐贤
- ●卷七百三十八◎陪臣部·为政知礼
- ●卷七百三十九◎陪臣部·忠义
- ●卷七百四十◎陪臣部·规讽
- ●卷七百四十一◎陪臣部·规谏第二
- ●卷七百四十二◎陪臣部·规讽第三
- ●卷七百四十三◎陪臣部·规讽第四
- ●卷七百四十四◎陪臣部·有词
- ●卷七百四十五◎陪臣部·有词
- ●卷七百四十六◎陪臣部·公正死节
- ●卷七百四十七◎陪臣部·失礼奢僭专恣
- ●卷七百四十八◎陪臣部·交争变诈贼害
- ●卷七百四十九◎陪臣部·构患
- ●卷七百五十◎陪臣部·奔亡
- ●卷七百五十一◎总录部·总序孝
- ●卷七百五十二◎总录部·孝第二
- ●卷七百五十三◎总录部·孝第三
- ●卷七百五十四◎总录部·孝第四
- ●卷七百五十五◎总录部·孝第五
- ●卷七百五十六◎总录部·孝第六
- ●卷七百五十七◎总录部·孝感
- ●卷七百五十八◎总录部·忠
- ●卷七百五十九◎总录部·忠第二
- ●卷七百六十◎总录部·忠义
- ●卷七百六十一◎总录部·忠义第二
- ●卷七百六十二◎总录部·忠义第三
- ●卷七百六十三◎总录部·忠烈死节
- ●卷七百六十四◎总录部·义烈
- ●卷七百六十五◎总录部·攀附
- ●卷七百六十六◎总录部·攀附第二
- ●卷七百六十七◎总录部·儒学
- ●卷七百六十八◎总录部·儒学第二
- ●卷七百六十九◎总录部·自述
- ●卷七百七十◎总录部·自述第二
- ●卷七百七十一◎总录部·世官
- ●卷七百七十二◎总录部·志节
- ●卷七百七十三◎总录部·幼敏
- ●卷七百七十四◎总录部·幼敏第二
- ●卷七百七十五◎总录部·幼敏第三
- ●卷七百七十六◎总录部·名望
- ●卷七百七十七◎总录部·名望第二
- ●卷七百七十八◎总录部·高尚
- ●卷七百七十九◎总录部·高尚第二
- ●卷七百八十◎总录部·博识
- ●卷七百八十一◎总录部·节操
- ●卷七百八十二◎总录部·荣遇
- ●卷七百八十三◎总录部·世德兄弟齐名
- ●卷七百八十四◎总录部·寿考
- ●卷七百八十五◎总录部·守道
- ●卷七百八十六◎总录部·博学
- ●卷七百八十七◎总录部·德行
- ●卷七百八十八◎总录部·智智识
- ●卷七百八十九◎总录部·知几
- ●卷七百九十◎总录部·知几第二
- ●卷七百九十一◎总录部·知贤
- ●卷七百九十二◎总录部·慕贤思贤
- ●卷七百九十三◎总录部·长者
- ●卷七百九十四◎总录部·知礼
- ●卷七百九十五◎总录部·先见
- ●卷七百九十六◎总录部·先见第二
- ●卷七百九十七◎总录部·博物
- ●卷七百九十八◎总录部·勤学
- ●卷七百九十九◎总录部·强记
- ●卷八百◎总录部·敏捷
- ●卷八百一◎总录部·义
- ●卷八百二◎总录部·义第二
- ●卷八百三◎总录部·义第三
- ●卷八百四◎总录部·义第四
- ●卷八百五◎总录部·高洁弃官
- ●卷八百六◎总录部·贤德
- ●卷八百七◎总录部·知言清廉辞赏
- ●卷八百八◎总录部·远名避嫌嫉恶
- ●卷八百九◎总录部·隐逸
- ●卷八百十◎总录部·隐逸第二
- ●卷八百十一◎总录部·游学
- ●卷八百十二◎总录部·富好
- ●卷八百十三◎总录部·退迹
- ●卷八百十四◎总录部·让
- ●卷八百十五◎总录部·诚感
- ●卷八百十六◎总录部·训子
- ●卷八百十七◎总录部·训子第二
- ●卷八百十八◎总录部·知子
- ●卷八百十九◎总录部·知子第二
- ●卷八百二十◎总录部·立祠
- ●卷八百二十一◎总录部·崇释教
- ●卷八百二十二◎总录部·尚黄老
- ●卷八百二十三◎总录部·清谈蕴藉
- ●卷八百二十四◎总录部·名字
- ●卷八百二十五◎总录部·名字第二
- ●卷八百二十六◎总录部·品藻
- ●卷八百二十七◎总录部·品藻第二
- ●卷八百二十八◎总录部·论荐
- ●卷八百二十九◎总录部·论议
- ●卷八百三十◎总录部·论议第二
- ●卷八百三十一◎总录部·规讽
- ●卷八百三十二◎总录部·规讽第二
- ●卷八百三十三◎总录部·词辩
- ●卷八百三十四◎总录部·词辩第二
- ●卷八百三十五◎总录部·性质质朴讷鬼陋
- ●卷八百三十六◎总录部·养生
- ●卷八百三十七◎总录部·文章
- ●卷八百三十八◎总录部·文章第二
- ●卷八百三十九◎总录部·文章第三
- ●卷八百四十◎总录部·文章第四
- ●卷八百四十一◎总录部·文章第五
- ●卷八百四十二◎总录部·知人
- ●卷八百四十三◎总录部·知人第二
- ●卷八百四十四◎总录部·守官
- ●卷八百四十五◎总录部·膂力
- ●卷八百四十六◎总录部·善射
- ●卷八百四十七◎总录部·勇
- ●卷八百四十八◎总录部·任侠
- ●卷八百四十九◎总录部·谏诤谋画
- ●卷八百五十◎总录部·器量
- ●卷八百五十一◎总录部·友悌
- ●卷八百五十二◎总录部·友悌第二
- ●卷八百五十三◎总录部·姻好
- ●卷八百五十四◎总录部·立言
- ●卷八百五十五◎总录部·旷达
- ●卷八百五十六◎总录部·知音
- ●卷一百五十七 ◎总录部·知音第二
- ●卷八百五十八◎总录部·医术
- ●卷八百五十九◎总录部·医术第二
- ●卷八百六十◎总录部·相术
- ●卷八百六十一◎总录部·笔札
- ●卷八百六十二◎总录部·起复
- ●卷八百六十三◎总录部·生日名讳为人後
- ●卷八百六十四◎总录部·仁
- ●卷八百六十五◎总录部·报恩
- ●卷八百六十六◎总录部·贵盛
- ●卷八百六十七◎总录部·内举自知
- ●卷八百六十八◎总录部·游宴
- ●卷八百六十九◎总录部·明
- ●卷八百七十◎总录部·救患
- ●卷八百七十一◎总录部·救患第二
- ●卷八百七十二◎总录部·讼冤
- ●卷八百七十三◎总录部·讼冤第二
- ●卷八百七十四◎总录部·讼冤第三
- ●卷八百七十五◎总录部·讼冤第四
- ●卷八百七十六◎总录部·方术
- ●卷八百七十七◎总录部·方正刚
- ●卷八百七十八◎总录部·计策
- ●卷八百七十九◎总录部·计策第二
- ●卷八百八十◎总录部·独行
- ●卷八百八十一◎总录部·交友
- ●卷八百八十二◎总录部·交友第二
- ●卷八百八十三◎总录部·形貌
- ●卷八百八十四◎总录部·荐举
- ●卷八百八十五◎总录部·以德报怨和解
- ●卷八百八十六◎总录部·游说
- ●卷八百八十七◎总录部·游说第二
- ●卷八百八十八◎总录部·游说第三
- ●卷八百八十九◎总录部·游说第四
- ●卷八百九十◎总录部·游说第五
- ●卷八百九十一◎总录部·游说第六
- ●卷八百九十二◎总录部·梦徵
- ●卷八百九十三◎总录部·梦徵第二
- ●卷八百九十四◎总录部·谣言
- ●卷八百九十五◎总录部·达命运命知亡日
- ●卷八百九十六◎总录部·复雠
- ●卷八百九十七◎总录部·改过悔过
- ●卷八百九十八◎总录部·治命
- ●卷八百九十九◎总录部·致政
- ●卷九百◎总录部·自荐干谒
- ●卷九百一◎总录部·公直直服义
- ●卷九百二◎总录部·贫安安贫
- ●卷九百三◎总录部·书信
- ●卷九百四◎总录部·书信第二
- ●卷九百五◎总录部·书信第三
- ●卷九百六◎总录部·疾疹禳厌假告
- ●卷九百七◎总录部·薄葬
- ●卷九百八◎总录部·工巧杂伎
- ●卷九百九◎总录部·穷愁忧惧
- ●卷九百十◎总录部·伪政
- ●卷九百十一◎总录部·伪政第二
- ●卷九百十二◎总录部·伪政第三
- ●卷九百十三◎总录部·伪政第四
- ●卷九百十四◎总录部·嗜酒酒失
- ●卷九百十五◎总录部·废滞
- ●卷九百十六◎总录部·偏执介僻褊急
- ●卷九百十七◎总录部·矜改节
- ●卷九百十八◎总录部·忿争诋讦
- ●卷九百十九◎总录部·雠怨
- ●卷九百二十◎总录部·雠怨第二
- ●卷九百二十一◎总录部·妖妄
- ●卷九百二十二◎总录部·妖妄第二
- ●卷九百二十三◎总录部·不忠不孝不睦
- ●卷九百二十四◎总录部·倾险诈伪餙非
- ●卷九百二十五◎总录部·谴累
- ●卷九百二十六◎总录部·愧恨忍耻
- ●卷九百二十七◎总录部·畏懦佞佛谗佞
- ●卷九百二十八◎总录部·好尚嗜好好丹术
- ●卷九百二十九◎总录部·不知谬举
- ●卷九百三十◎总录部·傲慢
- ●卷九百三十一◎总录部·枉横·短命
- ●卷九百三十二◎总录部·诬构
- ●卷九百三十三◎总录部·诬构第二
- ●卷九百三十四◎总录部·告讦
- ●卷九百三十五◎总录部·构患
- ●卷九百三十六◎总录部·吝啬躁竞
- ●卷九百三十七◎总录部·奸佞
- ●卷九百三十八◎总录部·奸佞怨刺
- ●卷九百三十九◎总录部·讥诮
- ●卷九百四十◎总录部·不嗣患难
- ●卷九百四十一◎总录部·残虐酷暴殃报
- ●卷九百四十二◎总录部·黩货祸败
- ●卷九百四十三◎总录部·不谊
- ●卷九百四十四◎总录部·佻薄
- ●卷九百四十五◎总录部·巧宦附势朋党
- ●卷九百四十六◎总录部·失礼奢侈厚葬
- ●卷九百四十七◎总录部·诙谐庾词
- ●卷九百四十八◎总录部·逃难
- ●卷九百四十九◎总录部·逃难亡命
- ●卷九百五十◎总录部·咎徵
- ●卷九百五十一◎总录部·咎徵第二
- ●卷九百五十二◎总录部·忌害交构交恶
- ●卷九百五十三◎总录部·伤感不遇困辱
- ●卷九百五十四◎总录部·寡学虚名妄作愚暗
- ●卷九百五十五◎总录部·知旧赠遗孤
- ●卷九百五十六◎外臣部·总序种族
- ●卷九百五十七◎外臣部·国邑
- ●卷九百五十八◎外臣部·国邑第二
- ●卷九百五十九◎外臣部·土风
- ●卷九百六十◎外臣部·土风第二
- ●卷九百六十一◎外臣部·土风第三
- ●卷九百六十二◎外臣部·官号才智贤行
- ●卷九百六十三◎外臣部·封册
- ●卷九百六十四◎外臣部·封册第二
- ●卷九百六十五◎外臣部·封册第三
- ●卷九百六十六◎外臣部·继袭
- ●卷九百六十七◎外臣部·继袭第二
- ●卷九百六十八◎外臣部·朝贡第一
- ●卷九百六十九◎外臣部·朝贡第三
- ●卷九百七十◎外臣部·朝贡第三
- ●卷九百七十一◎外臣部·朝贡第四
- ●卷九百七十二◎外臣部·朝贡第五
- ●卷九百七十三◎外臣部·助国讨伐
- ●卷九百七十四◎外臣部·异
- ●卷九百七十五◎外臣部·褒异第三
- ●卷九百七十六◎外臣部·褒异第三
- ●卷九百七十七◎外臣部·降附
- ●卷九百七十八◎外臣部·和亲
- ●卷九百七十九◎外臣部·和亲
- ●卷九百八十◎外臣部·通好
- ●卷九百八十一◎外臣部·盟誓
- ●卷九百八十二 ◎外臣部·征讨
- ●卷九百八十三◎外臣部·征讨第二
- ●卷九百八十四◎外臣部·征讨第三
- ●卷九百八十五◎外臣部·征讨第四
- ●卷九百八十六◎外臣部·征讨第五
- ●卷九百八十七◎外臣部·征讨第六
- ●卷九百八十八◎外臣部·备御
- ●卷九百八十九◎外臣部·备御第二
- ●卷九百九十◎外臣部·备御第三
- ●卷九百九十一◎外臣部·备御第四
- ●卷九百九十二◎外臣部·备御第五
- ●卷九百九十三◎外臣部·备御第六
- ●卷九百九十四◎外臣部·备御第七
- ●卷九百九十五◎外臣部·交侵
- ●卷九百九十六◎外臣部·译纳质责让
- ●卷九百九十七◎外臣部·状貌技术勇鸷悖慢怨怼残忍
- ●卷九百九十八◎外臣部·奸诈
- ●卷九百九十九◎外臣部·入觐
- ●卷一千◎外臣部·强盛
『册府元龟』●卷四百八十七◎邦计部·赋税
- 本章共 1.01 万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邦计部·赋税
自禹平水土乃定九州之赋商周二代率循其制有赋有税税以给郊社宗庙百神之祀乘舆奉养百官禄食庶事之费赋以供兵甲车马士徒之役府库锡予之用盖周之法详矣。其後氵公袭殊范贪凉迭变乃至履亩之政作丘甲之敛生失於举中异夫稽古汉氏之後或因或革。若夫度田以收租量口以出调成丁以给役计役以收庸随风宜以折课奠物直以徵算乃至蛮俚之俗亦收财赋司籍之记可得而徵然而制财用之节量轻重之法陈之艺极归于底慎必在乎!稽先王之彝宪求历代之令典是以什一而赋谓之中正颂声之作罔不繇是焉。
尧时禹为司空平水土既别九州作禹贡冀州厥赋惟上上错(赋谓土地所生以供天子上上第一杂出第二之赋)兖州厥赋贞(贞正也。州第九赋正与九相当)作十有三载乃同(作治十三年乃使赋法与他州同)厥贡漆丝厥篚织文(地宜漆材。又宜桑蚕织文锦绮之属盛之箱篚而贡焉)青州厥赋中上(赋第四)厥贡盐海物惟错(细葛错杂非一种)岱畎丝铅松怪石(畎谷也。怪石好石似玉者岱山之谷出此五物皆贡之)徐州厥赋中中(赋第五)厥贡惟土五色(王者封五色土为社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立社焘以黄土苴以白茅茅取其洁黄取王者覆四方)羽畎夏翟峄阳孤桐(夏翟翟雉名羽中旌旄羽山之谷有之孤特也。峄山之阳特生梧中琴瑟)泗滨浮磬淮夷珠暨鱼(泗水涯水中见石可以为磬珠珠名淮夷水中出珠及美鱼)厥篚玄纤缟(玄黑缯缟白缯织细也。织在中明二物皆当细)扬州厥赋下上上错(赋第七杂出第六)厥贡惟金三品(金银铜也。)瑶琨蓧荡(瑶琨皆美玉)齿革羽毛鸟羽惟木(齿象牙革犀皮羽毛旄牛尾木便梓豫章)岛夷卉服(北海岛夷革服葛越)厥篚织贝(织细贝文物)厥包橘柚锡贡(小曰:橘大曰:柚其所包裹而致者锡命乃贡言不常)荆州厥赋上下(赋第三人功修)厥贡羽毛齿革惟金三品(土所出与扬州同)屯栝柏(三木名柏叶松身曰:栝)砺砥丹(砥细于砺皆磨石也。石中矢镞丹朱类)惟苦三邦底贡厥名(美竹苦木名三物皆出€梦之泽近泽三国尝致贡之其名天下称善)包匦菁茅(匦匣也。菁以为菹茅以缩酒)厥篚玄玑组(此州染玄色善故贡之玑珠类生于水组绶类)九江纳锡大龟(尺二寸曰:大龟出于九江水中龟不常用锡命而纳之)豫州厥赋错上中(赋第二。又杂出第一等)厥贡漆厥篚纤纟广(纟广细绵)锡贡磬错(治玉石曰:错此治磬错)梁州厥赋下中三错(赋第八杂出第七第九二等)厥贡璆铁银镂縦旱(璆玉名镂刚铁)罴狐狸织皮(贡四兽之皮织为)雍州厥赋中下(赋第六人功少)厥贡惟球琳琅(球琳皆玉石琅石而似玉)庶土交正底慎财赋(交俱也。众土俱得其正慎者言取之有节不过度也。)咸则三壤成赋中邦(皆法壤田上中下大较三品成九州之赋明水害除)五百里甸服(规方千里之内谓之甸服为天子服治田赋王城四面五百里)百里赋纳总(甸服内之百里近王城者禾藁曰:总入之供饲国马)二百里纳铚(铚刈谓禾穗)三百里纳秸服(秸藁也。)四百里粟五百里米(所纳近者粗远者精)五百里侯服(甸服外之五百里侯也。斥而服事)百里采(侯服内之百里供王事者)二百里男邦(男任也。任王事者)三百里诸侯(三百里同为王者斥故合三为一名)五百里绥服(绥安也。侯服外五百里安服王者政教)三百里揆文教(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三百里皆同)二百里奋武卫(文教外之二百里奋武卫天子所以安)五百里要服(绥服之外五百里要束以文教)三百里夷(守平常之教事王者而已)二百里蔡(蔡法也。法三百里而差简)五百里荒服(要服之外五百里言荒。又简略。)三百里蛮(以文德招来之不制以法)二百里流(流移也。言政教随其俗凡五服相距为方五千里)夏后氏五十而贡。
殷人七十而助(助藉也。)天子百里之内以供官千里之内以为御(谓此地之田税所给也。官谓其文书财用也。御谓衣也。)是时公田藉而不税(藉之言借也。借民以治公田美恶取于此不税民之所自治也。)。
周人百亩而彻(彻通也。)圭田无征(圭犹治也。征税也。孟子曰:卿以下必有圭田治圭田者不税所以厚贤也。此则《周礼》之土田以任近郊之地税什一也。)小司徒之职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井牧者春秋所谓井衍沃牧隰皋者也。隰皋之地九夫为牧二牧而当一井今造都鄙授井田有不易有一易有再易通率二而当一是之谓井牧百里之国凡四都一都之田税入于王五十里之国凡四县一县之田税入于王二十五里之国凡四甸一甸之田税入于王地事是谓农牧衡虞也。贡谓九谷山泽之财也。赋谓出车徒给徭役也。)乃分地域而辨其守施其职而平其政(职谓九职也。政税也。政当作征)卿大夫之职以岁时登夫家之众寡辨其可任者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其舍者国中贵者贤者能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皆舍以岁时入其书(登成也。定也。国中城郭中也。晚赋税而早免之以其复多役少早赋税而晚免之以其复少役多征之者给公上事也。舍者谓有复除舍不收事也。贵者谓。若宗室及关内侯皆是服公事者谓。若吏胥也。老者谓。若八十九十之类疾者谓。若疲癃者入其书者言于大司徒)。
载师掌任土之法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任土者任其力势所能生育。且制贡赋也。物物色之以知其所宜之事而授农牧衡虞使职之)凡任地国宅无征园廛二十而一近郊十一远郊二十而三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唯其漆林之征二十而五(征税也。言征以供国政也。任地谓任土地以起税赋也。国宅城中宅也。无征无税也。周税轻近而重远近者多役也。园廛亦轻之者廛无园少利也。)。
闾师掌国中及四郊之人民六畜之数以任其力以待其政令以时征其赋(赋谓九赋及九贡)凡任民任农以耕事贡九任圃以树事贡草木任工以饬材事贡器物任商以市事贡货贿任牧以畜事贡鸟兽任嫔以女事贡布帛任衡以山事贡其物任虞以泽事贡其物(贡草木谓葵韭果之属)凡无职者出夫布(独言无职者掌其九赋)。
鲁宣公十五年秋初税亩(公田之法十取其一今。又覆其馀亩复十收其一故哀公曰:二吾犹不足遂以为常。故曰:初)非礼也。出不过藉(周法民制百亩公田十亩借民力而治之税不过此)以丰财也。
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周礼》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出戎马一匹牛三头四丘为甸甸六井出长毂一乘戎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此甸所赋今鲁使丘出之重敛也。)。
昭公四年郑子产作丘赋(丘十六井当出马一匹牛三头今子产别赋其田财通共出马一匹)。
哀公十二年春用田赋(古者九夫为井十六井为丘丘赋之法因其田财通共出马一匹牛三头今别其田及家财各为一赋故言田赋)先是季孙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曰:丘不识也。三发(三发问)卒曰:(卒终也。)子为国老待子而行。若之何子之不言也。仲尼不对(不答公)而私於冉有曰:君子之行也。(行政事)度於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以丘亦足矣。(丘谓之常法)。若不度於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又将不足。且子季孙。若欲行而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访焉弗听。
秦孝公十四年初为赋(制贡税之法)。
汉高祖即位初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於民(才取足)。
四年八月初为算(汉仪注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为治库兵车马)。
十一年二月诏曰:欲省赋甚(意甚欲省赋敛也。)今献未有程(程法式也。)吏或多赋以为献而诸侯王尤多民疾(诸侯王赋其国中以为献物。又多於郡故百姓疾苦之率计也。)今诸侯王通侯常以十月朝献及郡各以其口数率(汉家初十五税一俭於周十税一也。中间废今复之也。)人岁六十三钱以给献费。
惠帝即位初减田租复十五税一(国语赵王句践令国中女子年十七岁不嫁者父母有罪欲人民繁息也。汉律人出)。
六年十月令女子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一算算百二十钱惟卖人与奴婢倍算今使五算罪谪之也。)。
文帝时人赋四十丁男二十年而事(常赋岁百二十岁一事时天下人多故出赋四十三岁一事)。
景帝二年五月令田半租(三十而税一也。)武帝建元元年二月诏年八十复二算九十复田卒(二算二口之算也。复田卒不豫革车之赋也。)。
元光六年冬初算商车(始税商贾车船令出算)时商贾以币之变多积货逐利于是公卿言郡国颇被灾害贫民无产业者募徙广饶之地陛下损膳省用出禁钱以赈元元宽贷而民不齐出南亩(言农人尚少不皆务耕种也。)商贾滋众贫者畜积无有皆仰县官异时算轺车贾人之缗钱皆有差小(异时言往时也。轺小车也。缗谓钱贯也。)请算如故诸贾人末作贳贷卖买居邑贮积诸物(贳赊也。贷假与也。)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占隐度也。各隐度其财物多少而为名簿送之於官也。)率缗钱二千而算一(率计有二千钱者则出一)诸作有租及铸(算以手力所作而卖之者)率缗钱四千算一非吏比者三老北边骑士轺车一算(比例也。身非为北吏之例非为三老非为边骑士而有轺车皆令出一算)商贾人轺车二算(商贾人有轺车。又使多出一算重其赋)舡五丈以上一算匿不自占占不悉戍边一岁没入缗钱(悉尽也。)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
元狩四年冬初算缗钱(缗丝也。以贯钱也。一贯千钱出算二十也。谓有储积钱者计其缗贳而税之)昭帝元凤六年夏诏曰:贱伤农今三辅太常减贱其令以菽粟当今年赋。
元平元年二月诏曰:天下以农桑为本日者省用罢不急官减外繇耕桑者益众而百姓未能家给朕甚愍焉其减口赋钱有司奏请减十三帝许之。
宣帝甘露二年春减民算三十(一算减钱三十也。)。
元帝即位初谏大夫贡禹奏言古民无赋算口钱起武帝征伐四夷重赋於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於生子辄杀甚可悲痛宜令儿七岁去齿乃出口钱年二十乃算天子下其议令民产子七岁乃出口钱自此始。
成帝建始二年正月减天下赋算四十(本算百二十今减四十为八十)。
平帝元始元年六月天下女徒已论归家顾山钱月三百(谓女徒论罪已定并放归家不亲役之但令一月出钱三百以雇人也。)。
後汉光武建武六年十二月诏曰:顷者师旅未解用度不足故行什一之税(谓十分而取其一也。孟子曰:夏五十而贡殷七十而助周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今军士屯田粮储差积(武帝初通西域始致校尉屯田)其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景帝二年令人田租三十而税一令依景帝故云:旧制)。
桓帝延熹八年八月初令郡国有田者亩敛税钱(亩十钱也。)。
灵帝中平二年二月税天下田亩十钱(以宫室)。
魏太祖初平袁氏以定邺都令收田租亩粟四升户绢二疋并绵二斤馀不得擅兴。
晋武帝平吴之後制户调之式丁男之户岁输绢三疋绵三斤女及次丁男为户者半输其诸边郡或三分之二远者三分之一夷人输賨布户一疋远者或一丈男女年十六已上至六十为正丁十五已下至十三六十一已上至六十五为次丁十二已下六十六已上为老小不事远夷不课田者输义米户三斛远者五斗极远输算钱人二十八文。
元帝时百姓之自投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立郡县往往散居无有土着江南之俗火耕水耨土地卑湿无有蓄积之资诸蛮俚洞霑沐王化者为随轻重收其赕物以礻卑国用其岭外酋帅因生口翡翠明珠犀象之饶拥於乡曲者朝廷因而置之以收其利(历宋齐梁陈皆因而不改)其军国所须杂物随土所出临时折课市取乃无常法定例令州郡县制其任土所出以为徵赋其无贯之人不乐州县编户者谓之浮浪人乐输亦无定数任量准所输终优於正课焉其课丁男调布绢二丈丝三两绵八两禄绢八尺禄绵三两二分租米五石禄米二石丁女并半之男女年十六已上至六十为丁女年十六亦半课男年十六正课六十六免课女以嫁者为丁。若在室者年二十乃为丁其男丁每岁役不过二十日。又率十八人出一运丁役之其田亩税米二升盖大率如此其度量斗则三斗当今一斗称则三两当今一两尺则一尺二寸当今一尺。
成帝咸和五年始度百姓田取十分之以率亩税米三升。
哀帝隆和元年减田租亩收二升。
孝武太元二年除度田收税之制公王以下口税三斛惟蠲在役之身八年增税米五石。
宋孝武大明五年十二月制天下民户岁输布四疋七年十二月制听受杂物当租以浙东诸郡大旱。
南齐武帝永明四年诏扬南徐二州今年租户三分二取见布一分取钱来岁以後远近诸州输钱处并减布直疋准四百依旧折半以为永制。
明帝建武四年诏所在结课屋宅田桑可详减旧价後魏道武天兴初诏采诸漏户令输纶绵(自後诸逃户占为纟由茧罗甚众)。
明元永兴五年正月诏诸州六十户出戎马一匹。
泰常六年二月调民二十户输戎马一匹大牛一头六部民羊满百口输戎马一匹。
文成兴安二年正月诏与民杂调十五。
献文以和平六年五月即位六月诏曰:夫赋敛烦则民财匮课调轻则用不足是以什一而税颂声作矣。先朝权其轻重以惠百姓朕承洪业上惟祖宗之休命夙兴待旦惟民之恤故令天下同於逸豫而徭赋不息将何以塞烦去苛拯济黎元者哉!今兵革不起蓄积有馀诸有杂调一以丐民(先是兴安中文成以常赋之外杂调十五颇为烦重将与除之尚书毛法仁曰:此是军国资用今顿罢之臣愚以为不可帝曰:使地利无穷民力不竭百姓有馀吾孰与不足遂免之未几复调如前至是乃终罢焉于是赋敛稍轻民复赡矣。)是年因民贫富为租输三等九品之制千里外纳米上三品入京师中三品入他州要仓下三品入本州。
孝文延兴三年七月诏河南六州之民户收绢一疋绵一斤租三十石十月太上皇将南讨诏州郡之民十丁取一以充行户收租五十石以备军用。
五年四月诏天下赋调县专督集牧守封简送京师违者免所居官。
太和八年六月始准古班百官之禄以品第各有差先是天下户以九品混通户调帛二疋絮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又入帛一疋二丈委之州库以供调外之费至是户增帛三疋粟二石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宜准古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长取乡人强谨者邻长复一夫里长二党长三所复复征戍馀。若民三载亡愆则陟用陟之一等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疋粟二石民年十五以上未娶者四人出一夫一妇之调奴任耕婢任织者八口当未娶者四耕牛二十头当奴婢者八其麻布之乡一夫一妇布一疋下至牛以此为降大率十疋为公调二疋为调外费三疋为内外百官俸此外杂调民年八十以上听一子不从役孤独癃老笃疾贫穷不能自存者三长内迭养之书奏诸官通议称善者众孝文从之,於是遣使者行其事乃下诏曰:夫任土错贡所以通有无井乘定赋所以均劳逸有无通则民财不匮劳逸均则人乐其业此自古之常道也。又邻里乡党之制所由来久欲使风教易周家至日见以大督小从近及远如身之使手之总条然後口算平均义兴讼息是以三典所同随世污隆贰监之行从时损益故郑侨复丘赋之术周人献盍彻之规虽轻重不同而当时俱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富强者并兼有馀贫弱者饣胡口不足赋税齐等无轻重之殊力役同科无众寡之别虽建九品之格而丰角之土未融虽立均输之楷而蚕织之乡无异致使淳化未树民情偷薄朕每思之良怀深慨今革旧从新为里党之法在乎!牧守宜以喻民使知去烦即简之要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尤弗愿也。事施行後计省昔十有馀倍,於是海内安之。
十二年诏郡臣求安民之术有司上言请折州郡常调九分之二京都度支岁用之馀各立官司丰年籴贮於仓时俭则加私之一粜之於民如此民必力田以买绢积财以取粟官年登则常积岁凶则直给。又别立农官取州郡户十分之一以为屯民相水陆之宜断顷亩之数以赃赎杂物市牛科给令其肆力一夫之田岁责六十斛甄其正课并征戍杂役行此二事数年之中则积而民足矣。帝览而善之寻施行焉自此公私丰赡虽时有水旱不为灾也。
二十年十月以州司之民十二夫调一吏为四年更卒岁开番假以供公私力役。
孝明孝昌二年冬税京师田租亩五升借赁公田者亩一斗(是时辛穆为汝阳太守值水涝民饥上表请轻租赋孝明从之遂敕汝阳一郡听以小绢为调)。
出帝太昌元年六月诏曰:间者凶权诞恣法令变常遂立夷貊轻赋冀收天下之意随其箕敛之重终纳十倍之征掩目捕雀何能过此朕属念黎蒸无忘寝食加以田桑始事生业未滋。若顿依常格,或不周展今岁租调。且两收一丐来年复旧。
北齐文宣天保初立九等之户富者税其钱贫者役其力。
武成河清三年定令率以十八受田输租调二十充兵六十免力役六十六退田免租调率人一床调绢一疋绵八两凡十斤绵中折一斤作丝(旧制未娶者输半床租调有妻者输一床无者半床)垦租二石义租五斗奴婢各准良人之半牛调绢二尺垦租一斗义租五升垦租送台义租纳郡以备水旱皆依贫富为三枭其赋税常调则少者直出上户中者及中户多者及下户上枭输远处中枭输次远下枭输当州仓三年一校租入台者五百里内输粟五百里外输米入州镇者输粟人欲输钱者准上绢收钱。
後周太祖为西魏相国创制司赋掌功赋之政令民人自十八以至六十有四与轻癃者皆赋之其赋之法有室者岁不过绢一疋绵八两粟五斛丁者半之其非桑土有室者布一疋麻十斤丁者。又半之丰年则全赋中年半之下年三之皆以时徵焉。若罹凶札则不徵其赋司役掌力役之政令凡人自十八以至五十有九皆任於役丰年不过三旬中年则二旬下年则一旬凡起徒役无过家一人其人有年八十者一子不从役百年者家不从役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从役。若凶札。又无力役。
武帝保定元年三月改八丁兵为十二丁兵率岁一月役。
隋高祖开皇元年迁都发山东丁毁造宫室仍依周制役丁为十二番匠则六番。
二年颁新令丁男一床租粟三石桑土调以绢纟麻土调以绢布绢纟以疋加绵三两布一端加麻三斤单丁及仆隶各半之有品爵及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并免课役。
三年正月减十二番令岁役功不过三十日不役者收庸减调绢一疋为二丈(初苏威父绰仕西魏为度支尚书以国用不足为征税之法颇称其重既而叹曰:今所为者正如张弓非平世法也。後之君子谁能弛乎!威闻其言每以为己任至是威为民部尚书奏减赋役务从轻典帝悉从之)。
十年五月制人年五十免役收庸(是时宇内无事益轻徭赋焉)。
十八年五月左仆射高奏诸州无课调处及课州管户数少者官人禄力乘前以来常出随近之州但判官本为牧人役力理出所部请於所管户内计户徵税帝从之。
炀帝大业初除妇人及奴婢部曲之课其後将事辽碣增置军府扫地为兵自是租赋之人益减矣。
唐高祖武德二年制每一丁租二石绢二疋绵三两自兹以外不得横有调敛。
七年三月始定均田赋税每丁岁入粟三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纟为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纟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日免其调三旬则租调俱免通正役不过五十日。若岭南诸州则税米上户一石二斗次户八斗下户六斗。若夷獠之户皆从半输蕃胡内附者上户丁税钱十文次户五文下户免之附经二年者上户丁输半二口次户一口下三户共一口凡水旱虫伤为灾十损四以上免租损六以上免调损七以上课役俱免。
玄宗开元九年十月敕曰:如闻天下诸州送租庸行纲发州之日依数收领至京都不合有欠或自为停滞因此耗损兼擅将货易交折遂多妄称举债陪填至州重徵百姓或假托贵要肆行逼迫江淮之间此事尤甚所由既下文牒州县递相禀承户口艰辛莫不由此自今以後所有损欠应须陪填一事以上并勒行纲及元受领所由人知其受纳司不须为行下文牒州县亦不得徵打仍委按察司采访如有此色所由官停却具状奏。
十六年七月敕诸州税及地税等宜令州郡长吏专勾当依限徵纳讫具所纳数及徵官名品申省如徵纳违限及简覆不实所由官并先与替仍准法科徵二十二年五月敕定户之时百姓非商户郭外居宅及每丁一牛不得将入财货数其杂匠及幕事并诸色同类有番役令免征行者一户之内四丁已上任色役不得过两人三丁已上不得过一人。
七月敕自今已後京兆府关内诸州应徵庸调及资课并限十月三十日毕。
二十三年六月敕天下百姓正丁课轻徭役所入惟纳租庸人以安之国用常足比缘户口殷众色役繁多每岁分番计劳入任因纳资课取便公私兼租脚税户权宜轻率约钱定数不得不然如闻州县官僚不能处置凡如此色邀纳见钱或非时徵纳钱卖布帛既轻蚕织争务货泉农商之间颇亦为弊朕每思敦本将以便人期於省约使致通济自今已後凡是资课税户租脚营窖折里等应纳官者并不须令出见钱抑遣徵备任以当土所司均融支料常令折衷十道使明加简察勿使乖宜。
二十五年四月敕关辅庸调所税非少既寡蚕桑皆资菽粟常贱籴贵卖捐费逾深。又江淮苦变造之劳河路增转输之弊每计其运脚数倍加钱今岁属和平庶物穰贱南亩有十千之获京师同水止之饶均其馀以减远贵顺其便使农无伤自今已後关内诸州庸调资课并宜准时价变粟取米送至京逐要支用其路远处不可运送者所在收贮便充随近军粮其河南河北有不通水舟宜折租造绢以代关中调课所司仍明为条件称朕意焉。
九月诏曰:大河南北人户殷繁衣食之原租赋尤广顷年水旱廒庾尚虚今岁属和平时遇丰稔而租所入水陆运漕缘脚钱杂必甚伤农务在优饶惠彼黎庶息其转输大实仓储今年河南河北应送含嘉太原等仓租米宜折粟留纳本州。
天宝元年正月敕如闻百姓之内有户高丁多苟为规避父母见在乃别籍异居宜令州县勘会其一家之中有十丁已上者放两丁征行赋役五丁已上放一丁即令同籍共居以敦风教其赋丁孝假与免差科。
三年十一月制自今以後天下百姓宜以十八已上为中男二十三已上成丁每载庸调八月徵收农功未毕恐难济辨自今已後延至九月二十日为限。
八载正月敕朕永念黎元务弘爱育所以惠政频及善贷相仍亦将克致和平登於仁寿如闻流庸之辈渐亦归复浮食未还其数非广静言此色并见其繇盖为宰牧等授任亲人职在安戢稍有逃逸耻言减耗籍帐之间虚存户口调赋之际旁及亲邻此弊因循其事自久寤寐兴念良用怃然不有革孰致殷阜其承前所有虚挂丁户应徵租庸课税令近亲邻保代输者宜一切并停应合除削各委本道采访使与外州相知审细简覆申牒所繇分其逃还复业者务令优恤使得安存纵先为代输租庸不在酬还之限是时庸调租等约出丝绵郡县计三百七十馀万丁庸调输绢约七百四十馀万疋(每丁计二疋)绵则百八十五万馀屯(每丁三两六两为屯每两丁合成一屯也。)租粟则七百四十馀万石(每丁两石)约出布郡县计四百五十馀万丁庸调输布约千三十五万馀端(每丁两端一丈五尺十丁则二十二端也。)其租约百九十馀万丁江南郡县折纳布约五百七十馀万端(大约八等以下户计之八等折租每丁三端一丈九等则二端二丈今通以三端为率也。)二百六十馀万丁江北郡县纳粟约五百二十馀万石大凡都计租税庸调每岁钱粟绢绵布等约得五千二百三十馀万端疋屯贯石。
十四载八月制天下诸郡逃户有田宅产业妄被人破除并缘欠负租庸先以亲邻买卖及其归复无所依投永言至此须加安辑应有复业者宜并却还纵已代出租税亦不在徵陪之限国之役力合均有无比来应定门夫殊非得所每县中男多者累载方始一差中男少者一周遂役数过既缘偏并,岂可因循自今已後诸郡所差门夫宜於当郡县通率准式纳课分配令得均平。
代宗广德元年七月诏一户之中有三丁放一丁庸调地税依旧每亩税二升天下男子宜二十五岁成丁五十五入老应徵税租刺史县令据见在户徵税其逃亡绝者不得虚摊邻保。
二年二月制寇戎以来积有年岁徵求数广弊转深自今已後除正租税及正敕并度支符外馀一切不在徵科限。
永康元年五月京畿表大稔京兆尹第五琦奏请每十亩官税一亩效古十一之义从之。
二年五月诸道税地钱使殿中侍御史韦元胤等自诸道使还乾元已来属天下用兵京师百官俸钱减耗帝即位推恩庶僚下议公卿,或以税亩有苗者公私减济乃分遣宪官税天下地青苗钱以充百司课料至是得钱四百九十万贯仍以御史大夫为税地钱物使岁以为常均给百官。
大历元年十一月制曰:夫从简之道大易至言薄赋之规前王令范朕志遵俭约务欲息人徵敛无期诚为劳弊天下百姓除正租庸及军器所须外不承正敕一切不得辄有科率逃亡失业萍泛无依特宜招绥使安乡井其逃户复业者宜给复三年如百姓先货卖田宅尽者宜委州县取逃户死口田宅量丁口充给仍仰县令亲至乡村安存处置务从乐业以赡资粮王畿之间赋敛尤重百役供亿当甚艰辛哀我疲人良深悯念盍彻之税著自周经未便於人何必行古其什一之税宜停。
四年正月诏曰:有司定天下百姓及王公已下每年税钱分为九等上上户四千文上中户三千五百文上下户三千文中上户二千五百文中中户二千文中下户一千五百文下上户一千文下中户七百文下下户五百文其见任官一品准上上户九品准下下户馀品并准依此户等税。若一户数处任官亦每处依品纳税其内外官仍据正员及占额内阙者税其试及同正员文武官不在税限其百姓有邸店行铺及炉冶应准式合加本户二等税者依此税数勘责徵纳其寄庄户准旧例从八等户税寄住户从九等户税比类百姓事恐不均宜各递加一等税其诸色浮客及权时寄住户等无问有官无官亦所在为两等收税稍殷者准八等户馀准九等户如数处有庄田及每处税诸道将士庄田既缘防御勤劳不可同百姓例并一切从九等输税。
十月敕曰:比属秋霖颇伤苗稼百姓种麦其数非多如闻村闾不免流散来年税麦须有优矜其大历五年夏麦所税特宜与减常年税其地总分为两等上等每亩税一斗下等每亩税五升其荒田如能开佃者一切每亩税二升令在必行用明大信仍委令长宣示百姓并录敕榜示村坊要路令知朕意。
十二月敕顷以蕃寇犹虞王师未戢所资军费皆出邦畿征调荐兴日加烦重念流亡之役减岁入之租务於惠养冀有苏息尚闻告病终未安居深用愧悼更思爱恤今关辅诸州垦田渐广江淮转漕常数。又加计一年之储有大半之助其馀他税固可从轻其京兆来年秋税宜分作两等上下各半上等每亩税一斗下等每亩税六升其荒田如能佃者宜准今年十月二十九日敕一切每亩税二升仍委京兆尹及令长一一存抚令知朕意。
五年三月定京兆府百姓税夏税上田亩税六升下田亩税四升秋税上田亩税五升下田亩税三升荒田开佃者亩率二升。
八年正月诏诸色丁匠如有情愿纳赀课代役者每月每人任纳钱二千文其青苗地头钱天下诸州每亩率十五文比以京师烦剧加至三十文自今已後宜准诸州例每亩十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