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册府元龟》简介
- ●卷一◎帝王部·总序·帝系
- ●卷二◎帝王部·诞圣
- ●卷三◎帝王部·名讳
- ●卷四◎帝王部·运历
- ●卷五◎帝王部·创业
- ●卷六◎帝王部·创业第二
- ●卷七◎帝王部·创业第三
- ●卷八◎帝王部·创业第四
- ●卷九◎帝王部·继统第一
- ●卷十◎帝王部·继统第二
- ●卷十一◎帝王部·继统部三
- ●卷十二◎帝王部·中兴·告功
- ●卷十三◎帝王部·都邑
- ●卷十四◎帝王部·都邑第二
- ●卷十五◎帝王部·年号
- ●卷十六◎帝王部·尊号一
- ●卷十七◎帝王部·尊号第二
- ●卷十八◎帝王部·帝德
- ●卷十九◎帝王部·功业
- ●卷二十◎帝王部·功业
- ●卷二十一◎帝王部·徵应
- ●卷二十二◎帝王部·符瑞
- ●卷二十三◎帝王部·符瑞第二
- ●卷二十四◎帝王部·符瑞第三
- ●卷二十五◎帝王部·符瑞第四
- ●卷二十六◎帝王部·感应·神助
- ●卷二十七◎帝王部·孝德
- ●卷二十八◎帝王部·奉先
- ●卷二十九◎帝王部·奉先第二
- ●卷三十◎帝王部·奉先第三
- ●卷三十一◎帝王部·奉先第四
- ●卷三十二◎帝王部·崇祭祀
- ●卷三十三◎帝王部·崇祭祀第二
- ●卷三十四◎帝王部·崇祭祀第三
- ●卷三十五◎帝王部·封禅
- ●卷三十六◎帝王部·封禅第二
- ●卷三十七◎帝王部·颂德
- ●卷三十八◎帝王部·尊亲·尊师·尊乳保
- ●卷三十九◎帝王部·睦亲
- ●卷四十◎帝王部·文学·好文
- ●卷四十一◎帝王部·宽恕
- ●卷四十二◎帝王部·仁慈
- ●卷四十三◎帝王部·度量·多能
- ●卷四十四◎帝王部·奇表·神武
- ●卷四十五◎帝王部·谋略·权略
- ●卷四十六◎帝王部·智识
- ●卷四十七◎帝王部·友爱·慈爱
- ●卷四十八◎帝王部·谦德·从人欲
- ●卷四十九◎帝王部·崇儒术
- ●卷五十◎帝王部·崇儒术第二
- ●卷五十一◎帝王部·崇释氏
- ●卷五十二◎帝王部·崇释氏第二
- ●卷五十三◎帝王部·尚黄老
- ●卷五十四◎帝王部·尚黄老第二
- ●卷五十五◎帝王部·养老
- ●卷五十六◎帝王部·节俭
- ●卷五十七◎帝王部·英断·明察
- ●卷五十八◎帝王部·勤政·守法·致治
- ●卷五十九◎帝王部·兴教化
- ●卷六十◎帝王部·立制度
- ●卷六十一◎帝王部·立制度第二
- ●卷六十二◎帝王部·发号令第一
- ●卷六十三◎帝王部·发号令第二
- ●卷六十四◎帝王部·发号令第三
- ●卷六十五◎帝王部·发号令第四
- ●卷六十六◎帝王部·发号令第五
- ●卷六十七◎帝王部·求贤
- ●卷六十八◎帝王部·求贤第二
- ●卷六十九◎帝王部·审官
- ●卷七十◎帝王部·务农
- ●卷七十一◎帝王部·命相
- ●卷七十二◎帝王部·命相第二
- ●卷七十三◎帝王部·命相第三
- ●卷七十四◎帝王部·命相第四
- ●卷七十五◎帝王部·任贤
- ●卷七十六◎帝王部·礼大臣·褒贤
- ●卷七十七◎帝王部·委任
- ●卷七十八◎帝王部·委任第二
- ●卷七十九◎帝王部·庆赐
- ●卷八十◎帝王部·庆赐第二
- ●卷八十一◎帝王部·庆赐第三
- ●卷八十二◎帝王部·赦宥
- ●卷八十三◎帝王部·赦宥第二
- ●卷八十四◎帝王部·赦宥第三
- ●卷八十五◎帝王部·赦宥第四
- ●卷八十六◎帝王部·赦宥第五
- ●卷八十七◎帝王部·赦宥第六
- ●卷八十八◎帝王部·赦宥第七
- ●卷八十九◎帝王部·赦宥第八
- ●卷九十◎帝王部·赦宥第九
- ●卷九十一◎帝王部·赦宥第十
- ●卷九十二◎帝王部·赦宥第十一
- ●卷九十三◎帝王部·赦宥第十二
- ●卷九十四◎帝王部·赦宥第十三
- ●卷九十五◎帝王部·赦宥第十四
- ●卷九十六◎帝王部·赦宥第十五
- ●卷九十七◎帝王部·奖善·礼贤
- ●卷九十八◎帝王部·徵聘
- ●卷九十九◎帝王部·推诚·亲信
- ●卷一百 ◎帝王部·听纳
- ●卷一百一◎帝王部·纳谏
- ●卷一百二◎帝王部·招谏
- ●卷一百三◎帝王部·招谏第二
- ●卷一百四◎帝王部·访问
- ●卷一百五◎帝王部·惠民第二
- ●卷一百六◎帝王部·惠民第二
- ●卷一百七◎帝王部·朝会第一
- ●卷一百八◎帝王部·朝会第二
- ●卷一百九◎帝王部·宴享第一
- ●卷一百十◎帝王部·宴享第二
- ●卷一百十一◎帝王部·宴享第三
- ●卷一百十二◎帝王部·巡幸第一
- ●卷一百十三◎帝王部·巡幸第二
- ●卷一百十四◎帝王部·巡幸第三
- ●卷一百十五◎帝王部·藉田·狩
- ●卷一百十六◎帝王部·亲征
- ●卷一百十七◎帝王部·亲征第二
- ●卷一百十八◎帝王部·亲征第三
- ●卷一百十九◎帝王部·选将
- ●卷一百二十◎帝王部·选将第二
- ●卷一百二十一◎帝王部·征讨
- ●卷一百二十二◎帝王部·征讨第二
- ●卷一百二十三◎帝王部·征讨第三
- ●卷一百二十四◎帝王部·讲武·修武备
- ●卷一百二十五◎帝王部·料敌
- ●卷一百二十六◎帝王部·纳降
- ●卷一百二十七◎帝王部·明赏
- ●卷一百二十八◎帝王部·明赏第二
- ●卷一百二十九◎帝王部·封建
- ●卷一百三十◎帝王部·延赏
- ●卷一百三十一◎帝王部·延赏第二
- ●卷一百三十二◎帝王部·褒功
- ●卷一百三十三◎帝王部·褒功第二
- ●卷一百三十四◎帝王部·念功
- ●卷一百三十五◎帝王部·愍征役·好边功
- ●卷一百三十六◎帝王部·慰劳
- ●卷一百三十七◎帝王部·旌表
- ●卷一百三十八◎帝王部·旌表第二
- ●卷一百三十九◎帝王部·旌表第三
- ●卷一百四十◎帝王部·旌表第四
- ●卷一百四十一◎帝王部·念良臣·尊外戚
- ●卷一百四十二◎帝王部·弭兵
- ●卷一百四十三◎帝王部·弭灾
- ●卷一百四十四◎帝王部·弭灾第二
- ●卷一百四十五◎帝王部·弭灾第三
- ●卷一百四十六◎帝王部·恤下
- ●卷一百四十七◎帝王部·恤下第二
- ●卷一百四十八◎帝王部·知子·知臣
- ●卷一百四十九◎帝王部·辨谤·舍过
- ●卷一百五十◎帝王部·宽刑
- ●卷一百五十一◎帝王部·慎罚夫
- ●卷一百五十二◎帝王部·明罚
- ●卷一百五十三◎帝王部·明罚第二
- ●卷一百五十四◎帝王部·明罚第三
- ●卷一百五十五◎帝王部·督吏
- ●卷一百五十六◎帝王部·诫励第一
- ●卷一百五十七◎帝王部·诫励第二
- ●卷一百五十八◎帝王部·诫励第三
- ●卷一百五十九◎帝王部·革弊
- ●卷一百六十◎帝王部·革弊第二
- ●卷一百六十一◎帝王部·命使
- ●卷一百六十二◎帝王部·命使第二
- ●卷一百六十三◎帝王部·招怀
- ●卷一百六十四◎帝王部·招怀第二
- ●卷一百六十五◎帝王部·招怀第三
- ●卷一百六十六◎帝王部·招怀第四
- ●卷一百六十七◎帝王部·招怀第五
- ●卷一百六十八◎帝王部·却贡献
- ●卷一百六十九◎帝王部·纳贡献
- ●卷一百七十◎帝王部·来远
- ●卷一百七十一◎帝王部·求旧
- ●卷一百七十二◎帝王部·求旧第二
- ●卷一百七十三◎帝王部·继绝
- ●卷一百七十四◎帝王部·修废
- ●卷一百七十五◎帝王部·悔过·罪己
- ●卷一百七十六◎帝王部·姑息
- ●卷一百七十七◎帝王部·姑息第二
- ●卷一百七十八◎帝王部·姑息第三
- ●卷一百七十九◎帝王部·姑息第四
- ●卷一百八十◎帝王部·失政·滥赏
- ●卷一百八十一◎帝王部·恶直·疑忌·无断
- ●卷一百八十二◎闰位部·总序·氏号·诞生·名讳
- ●卷一百八十三◎闰位部·勋业
- ●卷一百八十四◎闰位部·勋业第二
- ●卷一百八十五◎闰位部·勋业第三
- ●卷一百八十六◎闰位部·勋业第四
- ●卷一百八十七◎闰位部·勋业第五
- ●卷一百八十八◎闰位部·绍位·年号
- ●卷一百八十九◎闰位部·孝德·奉先·尊亲
- ●卷一百九十◎闰位部·姿表·智识·聪察·器度·才艺
- ●卷一百九十一◎闰位部·法制·政令
- ●卷一百九十二◎闰位部·文学·好文·颂美
- ●卷一百九十三◎闰位部·崇祀·弭灾
- ●卷一百九十四◎闰位部·崇儒·崇释老
- ●卷一百九十五◎闰位部·惠民·仁爱·恤征役
- ●卷一百九十六◎闰位部·建都·封建·勤政·诫励
- ●卷一百九十七◎闰位部·朝会·宴会·庆赐·纳贡献
- ●卷一百九十八◎闰位部·耕籍·务农·节俭
- ●卷一百九十九◎闰位部·命相·选将
- ●卷二百◎闰位部·倚任
- ●卷二百一◎闰位部·祥瑞
- ●卷二百二◎闰位部·祥瑞第二
- ●卷二百三◎闰位部·徵应
- ●卷二百四◎闰位部·知子·知臣·念良臣
- ●卷二百五◎闰位部·巡幸·畋游
- ●卷二百六◎闰位部·礼贤·好贤·奖善·养老
- ●卷二百七◎闰位部·恩宥
- ●卷二百八◎闰位部·恩宥二
- ●卷二百九◎闰位部·钦恤·念功·宽恕·宥过·悔过
- ●卷二百十◎闰位部·旌表·明赏·延赏
- ●卷二百十一◎闰位部·求旧·继绝
- ●卷二百十二◎闰位部·招谏·纳谏·听纳·推诚
- ●卷二百十三◎闰位部·求贤·命使
- ●卷二百十四◎闰位部·权略·训兵
- ●卷二百十五◎闰位部·招怀·和好·却贡献
- ●卷二百十六◎闰位部·征伐
- ●卷二百十七◎闰位部·交侵
- ●卷二百十八◎闰位部·失政·疑忌·恶直
- ●卷二百十九◎僭伪部·总序·姓系·年号
- ●卷二百二十◎僭伪部·形貌·聪识·令德·才艺
- ●卷二百二十一◎僭伪部·勋伐
- ●卷二百二十二◎僭伪部·勋伐第二
- ●卷二百二十三◎僭伪部·勋伐第三
- ●卷二百二十四◎僭伪部·奉先·孝友·宗族
- ●卷二百二十五◎僭伪部·世子
- ●卷二百二十六◎僭伪部·知人·宽恕·恩宿·戒惧
- ●卷二百二十七◎僭伪部·谋略·倚任
- ●卷二百二十八◎僭伪部·崇儒·务农·好文·礼士
- ●卷二百二十九◎僭伪部·政治·求谏·听纳
- ●卷二百三十◎僭伪部·褒赏·庆赐·饮宴·交好·和好·怀附
- ●卷二百三十一◎僭伪部·征伐
- ●卷二百三十二◎僭伪部·称藩
- ●卷二百三十三◎僭伪部·好土功·悔过·矜大·失策
- ●卷二百三十四◎僭伪部·兵败
- ●卷二百三十五◎列国君部·序·建国·锡命·奉先
- ●卷二百三十六◎列国君·部嗣袭
- ●卷二百三十七◎列国君·部嗣袭第二
- ●卷二百三十八◎列国君部·智识·谋略·任谋
- ●卷二百三十九◎列国君部·政令·任贤·有礼
- ●卷二百四十◎列国君部·勤王·献捷·救患
- ●卷二百四十一◎列国君部·崇祀·旌表·礼士
- ●卷二百四十二◎列国君部·听谏·明赏
- ●卷二百四十三◎列国君部·务德·宴享
- ●卷二百四十四◎列国君部·休徵·戒惧·悔过
- ●卷二百四十五◎列国君部·朝聘·姻好
- ●卷二百四十六◎列国君部·盟会
- ●卷二百四十七◎列国君部·盟会第二
- ●卷二百四十八◎列国君部·攻伐
- ●卷二百四十九◎列国君部·攻伐第二
- ●卷二百五十◎列国君部·攻伐第三
- ●卷二百五十一◎列国君部·攻伐第四
- ●卷二百五十二列◎国君部·复邦·训练·御备·交质·行罚
- ●卷二百五十三◎列国君部·识暗·奢僭·信谗
- ●卷二百五十四◎列国君部·失政·失礼
- ●卷二百五十五◎列国君部·失贤·拒谏·害贤
- ●卷二百五十六◎储宫部·总序·建立
- ●卷二百五十七◎储宫部·建立第二
- ●卷二百五十八◎储宫部·诞庆·仪貌·令德·孝友·文学·失德
- ●卷二百五十九◎储宫部·监国·将兵
- ●卷二百六十◎储宫部·尊师傅·礼士·齿胄·讲学
- ●卷二百六十一◎储宫部·忠谏·褒宠·追谥
- ●卷二百六十二◎宗室部·总序·封建
- ●卷二百六十三◎宗室部·封建第二
- ●卷二百六十四◎宗室部·封建第三
- ●卷二百六十五◎宗室部·封建第四
- ●卷二百六十六◎宗室部·仪貌·材艺
- ●卷二百六十七◎宗室部·孝行
- ●卷二百六十八◎宗室部·来朝·辅政·就国
- ●卷二百六十九◎宗室部·委任·将兵
- ●卷二百七十◎宗室部·文学
- ●卷二百七十一◎宗室部·武勇·刚正
- ●卷二百七十二◎宗室部·令德
- ●卷二百七十三◎宗室部·智识
- ●卷二百七十四◎宗室部·友爱·辨惠·畏慎·悔过
- ●卷二百七十五◎宗室部·褒宠
- ●卷二百七十六◎宗室部·褒宠二
- ●卷二百七十七◎宗室部·褒宠第三
- ●卷二百七十八◎宗室部·领镇第一
- ●卷二百七十九◎宗室部·领镇第二
- ●卷二百八十◎宗室部·领镇第三
- ●卷二百八十一◎宗室部·领镇第四
- ●卷二百八十二◎宗室部·承袭
- ●卷二百八十三◎宗室部·承袭第二
- ●卷二百八十四◎宗室部·承袭第三
- ●卷二百八十五◎宗室部·忠一
- ●卷二百八十六◎宗室部·忠第二
- ●卷二百八十七◎宗室部·忠谏
- ●卷二百八十八◎宗室部·忠谏
- ●卷二百八十九◎宗室部·图兴
- ●卷二百九十◎宗室部·立功
- ●卷二百九十一◎宗室部·立功第二
- ●卷二百九十二
- ●卷二百九十三◎宗室部·荐贤俭约抑损好尚
- ●卷二百九十四◎宗室部·退让专政
- ●卷二百九十五◎宗室部·复爵
- ●卷二百九十六◎宗室部·追封
- ●卷二百九十七◎宗室部·谴让
- ●卷二百九十八◎宗室部·不悌邪佞奢僭溺
- ●卷二百九十九◎宗室部·专恣害贤祸败
- ●卷三百◎外戚部·总序选尚
- ●卷三百一◎外戚部·封拜
- ●卷三百二◎外戚部·委任辅政将兵立功
- ●卷三百三◎外戚部·褒宠
- ●卷三百四◎外戚部·忠直规谏贤行礼士论荐
- ●卷三百五◎外戚部·儒学退让畏慎廉俭
- ●卷三百六◎外戚部·奢纵专恣骄慢
- ●卷三百七◎外戚部·奸邪贪黩害贤谴让
- ●卷三百八◎宰辅部·总序佐命
- ●卷三百九◎宰辅部·佐命
- ●卷三百十◎宰辅部·德行闻望清俭威重德行
- ●卷三百十一◎宰辅部·谋猷
- ●卷三百十二◎宰辅部·谋猷第二
- ●卷三百十三◎宰辅部·谋猷第三
- ●卷三百十四◎宰辅部·谋猷第四
- ●卷三百十五◎宰辅部·公忠
- ●卷三百十六◎宰辅部·正直
- ●卷三百十七◎宰辅部·正直第二
- ●卷三百十八◎宰辅部·褒宠
- ●卷三百十九◎宰辅部·褒宠第二
- ●卷三百二十◎宰辅部·识量
- ●卷三百二十一◎宰辅部·器度畏慎慎密知人礼士
- ●卷三百二十二◎宰辅部·出镇
- ●卷三百二十三◎宰辅部·总兵机略
- ●卷三百二十四◎宰辅部·荐贤
- ●卷三百二十五◎宰辅部·谏争
- ●卷三百二十六◎宰辅部·谏诤第二
- ●卷三百二十七◎宰辅部·谏诤第三
- ●卷三百二十八◎宰辅部·谏诤第四
- ●卷三百二十九◎宰辅部·任职·兼领·奉使
- ●卷三百三十◎宰辅部·退让
- ●卷三百三十一◎宰辅部·退让第二
- ●卷三百三十二◎宰辅部·罢免
- ●卷三百三十三◎宰辅部·罢免第二
- ●卷三百三十四◎宰辅部·谴让
- ●卷三百三十五◎宰辅部·窃位自全不称
- ●卷三百三十六◎宰辅部·识暗依违强狠
- ●卷三百三十七◎宰辅部·不协狥 私树党
- ●卷三百三十八◎宰辅部·奢侈贪黩专恣
- ●卷三百三十九◎宰辅部·邪佞忌害不忠
- ●卷三百四十◎将帅部·扌序·佐命第一
- ●卷三百四十一◎将帅部·佐命第二
- ●卷三百四十二◎将帅部·佐命第三
- ●卷三百四十三◎将帅部·佐命第四
- ●卷三百四十四◎将帅部·佐命第五
- ●卷三百四十五◎将帅部·佐命第六
- ●卷三百四十六◎将帅部·佐命第七
- ●卷三百四十七◎将帅部·佐命第八
- ●卷三百四十八◎将帅部·立功
- ●卷三百四十九◎将帅部·立功第二
- ●卷三百五十◎将帅部·立功第三
- ●卷三百五十一◎将帅部·立功第四
- ●卷三百五十二◎将帅部·立功第五
- ●卷三百五十三◎将帅部·立功第六
- ●卷三百五十四◎将帅部·立功第七
- ●卷三百五十五◎将帅部·立功第八
- ●卷三百五十六◎将帅部·立功第九
- ●卷三百五十七◎将帅部·立功第十
- ●卷三百五十八◎将帅部·立功第十一
- ●卷三百五十九◎将帅部·立功第十二
- ●卷三百六十◎将帅部·立功第十三
- ●卷三百六十一◎将帅部·机略第一
- ●卷三百六十二◎将帅部·机略第二
- ●卷三百六十三◎将帅部·机略第三
- ●卷三百六十四◎将帅部·机略第四
- ●卷三百六十五◎将帅部·机略第五
- ●卷三百六十六◎将帅部·机略第六
- ●卷三百六十七◎将帅部·机略第七
- ●卷三百六十八◎将帅部·攻取
- ●卷三百六十九◎将帅部·攻取第二
- ●卷三百七十◎将帅部·忠
- ●卷三百七十一◎将帅部·忠第二
- ●卷三百七十二◎将帅部·忠第三
- ●卷三百七十三◎将帅部·忠第四
- ●卷三百七十四◎将帅部·忠第五
- ●卷三百七十五◎将帅部·褒异
- ●卷三百七十六◎将帅部·褒异第二
- ●卷三百七十七◎将帅部·褒异第三
- ●卷三百七十八◎将帅部·褒异第四
- ●卷三百七十九◎将帅部·褒异第五
- ●卷三百八十◎将帅部·褒异第六
- ●卷三百八十一◎将帅部·褒异第七
- ●卷三百八十二◎将帅部·褒异第八
- ●卷三百八十三◎将帅部·褒异第九
- ●卷三百八十四◎将帅部·褒异第十
- ●卷三百八十五◎将帅部·褒异第十一
- ●卷三百八十六◎将帅部·褒异第十二
- ●卷三百八十七◎将帅部·褒异第十三
- ●卷三百八十八◎将帅部·儒学有礼儒学
- ●卷三百八十九◎将帅部·请行
- ●卷三百九十◎将帅部·誓师警备誓师
- ●卷三百九十一◎将帅部·习兵法申令示信示暇习兵法
- ●卷三百九十二◎将帅部·威名
- ●卷三百九十三◎将帅部·威名第二
- ●卷三百九十四◎将帅部·勇敢
- ●卷三百九十五◎将帅部·勇敢第二
- ●卷三百九十六◎将帅部·勇敢第三
- ●卷三百九十七◎将帅部·怀抚
- ●卷三百九十八◎将帅部·明天时择地利抚士卒助
- ●卷三百九十九◎将帅部·固守第一
- ●卷四百◎将帅部·固守第二
- ●卷四百一◎将帅部·行军法
- ●卷四百二◎将帅部·识略
- ●卷四百三◎将帅部·识略第二
- ●卷四百四◎将帅部·识略第三
- ●卷四百五◎将帅部·识略第四
- ●卷四百六◎将帅部·清俭·正直
- ●卷四百七◎将帅部·谏诤
- ●卷四百八◎将帅部·退让
- ●卷四百九◎将帅部·退让第二
- ●卷四百十◎将帅部·壁垒
- ●卷四百十一◎将帅部·间谍
- ●卷四百十二◎将帅部·仁爱·得士心
- ●卷四百十三◎将帅部·礼贤荐贤召募训练
- ●卷四百十四◎将帅部·赴援
- ●卷四百十五◎将帅部·傅檄
- ●卷四百十六◎将帅部·传檄第二
- ●卷四百十七◎将帅部·强明德义引咎不顾亲受命忘家
- ●卷四百十八◎将帅部·严整
- ●卷四百十九◎将帅部·持重
- ●卷四百二十◎将帅部·掩袭
- ●卷四百二十一◎将帅部·任谋
- ●卷四百二十二◎将帅部·推诚·任能
- ●卷四百二十三◎将帅部·讨逆
- ●卷四百二十四◎将帅部·死事
- ●卷四百二十五◎将帅部·死事第二
- ●卷四百二十六◎将帅部·招降
- ●卷四百二十七◎将帅部·受降
- ●卷四百二十八◎将帅部·料敌
- ●卷四百二十九◎将帅部·守边拓土
- ●卷四百三十◎将帅部·乞师致师
- ●卷四百三十一◎将帅部·器度让功不伐勤戎事
- ●卷四百三十二◎将帅部·矫命而胜立後效
- ●卷四百三十三◎将帅部·轻财示弱
- ●卷四百三十四◎将帅部·献捷
- ●卷四百三十五◎将帅部·献捷第二
- ●卷四百三十六◎将帅部·继袭
- ●卷四百三十七◎将帅部·强愎
- ●卷四百三十八◎将帅部·无功奔亡
- ●卷四百三十九◎将帅部·要君违命擅命
- ●卷四百四十◎将帅部·交结忌害
- ●卷四百四十一◎将帅部·败衄
- ●卷四百四十二◎将帅部·败衄第二
- ●卷四百四十三◎将帅部·败衄第三
- ●卷四百四十四◎将帅部·陷没
- ●卷四百四十五◎将帅部·无谋逗挠军不整
- ●卷四百四十六◎将帅部·观望生事
- ●卷四百四十七◎将帅部·违约狥私纵敌较敌
- ●卷四百四十八◎将帅部·残酷报私怨
- ●卷四百四十九◎将帅部·杀降专杀
- ●卷四百五十◎将帅部·失守谴让
- ●卷四百五十一◎将帅部·争功矜伐
- ●卷四百五十二◎将帅部·识暗
- ●卷四百五十三◎将帅部·翻覆怯懦
- ●卷四百五十四◎将帅部·豪横奢侈专恣
- ●卷四百五十五◎将帅部·贪黩
- ●卷四百五十六◎将帅部·不和
- ●卷四百五十七◎台省部·总序选任
- ●卷四百五十八◎台省部·德望才智
- ●卷四百五十九◎台省部·公正
- ●卷四百六十◎台省部·正直
- ●卷四百六十一◎台省部·宠异
- ●卷四百六十二◎台省部·清俭恭慎练习
- ●卷四百六十三◎台省部·谦退
- ●卷四百六十四◎台省部·谦退第二
- ●卷四百六十五◎台省部·识量
- ●卷四百六十六◎台省部·忠节
- ●卷四百六十七◎台省部·举职宣赞
- ●卷四百六十八◎台省部·荐举
- ●卷四百六十九◎台省部·封驳
- ●卷四百七十◎台省部·奏议
- ●卷四百七十一◎台省部·奏议第二
- ●卷四百七十二◎台省部·奏议第三
- ●卷四百七十三◎台省部·奏议第四
- ●卷四百七十四◎台省部·奏议第五
- ●卷四百七十五◎台省部·奏议第六
- ●卷四百七十六◎台省部·奏议第七
- ●卷四百七十七◎台省部·谋画
- ●卷四百七十八◎台省部·简傲废职父恶漏泄
- ●卷四百七十九◎台省部·奸邪
- ●卷四百八十◎台省部·奸邪第二
- ●卷四百八十一◎台省部·轻躁谴责
- ●卷四百八十二◎台省部·朋附·害贤·謟佞·贪黩
- ●卷四百八十三◎邦计部·总序选任
- ●卷四百八十四◎邦计部·经费
- ●卷四百八十五◎邦计部·济军输财
- ●卷四百八十六◎邦计部·户籍迁徙
- ●卷四百八十七◎邦计部·赋税
- ●卷四百八十八◎邦计部·赋税第二
- ●卷四百八十九◎邦计部·蠲复
- ●卷四百九十◎邦计部·蠲复第二
- ●卷四百九十一◎邦计部·蠲复第三
- ●卷四百九十二◎邦计部·蠲复第四
- ●卷四百九十三◎邦计部·山泽
- ●卷四百九十四◎邦计部·山泽
- ●卷四百九十五◎邦计部·田制
- ●卷四百九十六◎邦计部·河渠
- ●卷四百九十七◎邦计部·河渠
- ●卷四百九十八◎邦计部·漕运
- ●卷四百九十九◎邦计部·钱币
- ●卷五百◎邦计部·钱币第二
- ●卷五百一◎邦计部·钱币第三
- ●卷五百二◎邦计部·平籴·常平
- ●卷五百三◎邦计部·屯田
- ●卷五百四◎邦计部·酤
- ●卷五百五◎邦计部·俸禄
- ●卷五百六◎邦计部·俸禄第二
- ●卷五百七◎邦计部·俸禄第三
- ●卷五百八◎邦计部·俸禄第四
- ●卷五百九◎邦计部·鬻爵赎罪
- ●卷五百十◎邦计部·重敛·希旨·交结
- ●卷五百十一◎邦计部·旷败·诬誷·贪污
- ●卷五百十二◎宪官部·总序选任称职威望
- ●卷五百十三◎宪官部·公忠引荐褒赏
- ●卷五百十四◎宪官部·刚正
- ●卷五百十五◎宪官部·刚正第二
- ●卷五百十六◎宪官部·振举
- ●卷五百十七◎宪官部·振举第二
- ●卷五百十八◎宪官部·弹劾
- ●卷五百十九◎宪官部·弹劾第二
- ●卷五百二十◎宪官部·弹劾第三第四
- ●卷五百二十一◎宪官部·不称希旨残酷
- ●卷五百二十二◎宪官部·私曲谴让诬誷
- ●卷五百二十三◎谏诤部·总序讽谏
- ●卷五百二十四◎谏诤部·规谏
- ●卷五百二十五◎谏诤部·规谏第二
- ●卷五百二十六◎谏诤部·规谏第三
- ●卷五百二十七◎谏诤部·规谏第四
- ●卷五百二十八◎谏诤部·规谏第五
- ●卷五百二十九◎谏诤部·规谏第六
- ●卷五百三十◎谏诤部·规谏第七
- ●卷五百三十一◎谏诤部·规谏第八
- ●卷五百三十二◎谏诤部·规谏第九
- ●卷五百三十三◎谏诤部·规谏第十
- ●卷五百三十四◎谏诤部·直谏
- ●卷五百三十五◎谏诤部·直谏第二
- ●卷五百三十六◎谏诤部·直谏第三
- ●卷五百三十七◎谏诤部·直谏第四
- ●卷五百三十八◎谏诤部·直谏第五
- ●卷五百三十九◎谏诤部·直谏第六
- ●卷五百四十◎谏诤部·直谏第七
- ●卷五百四十一◎谏诤部·直谏第八
- ●卷五百四十二◎谏诤部·直谏第九
- ●卷五百四十三◎谏诤部·直谏第十
- ●卷五百四十四◎谏诤部·直谏第十一
- ●卷五百四十五◎谏诤部·直谏第十二
- ●卷五百四十六◎谏诤部·直谏第十三
- ●卷五百四十七◎谏诤部·直谏第十四
- ●卷五百四十八◎谏诤部·强谏·遗谏
- ●卷五百四十九◎谏诤部·褒赏
- ●卷五百五十◎词臣部·总序选任
- ●卷五百五十一◎词臣部·词学才敏器识
- ●卷五百五十二◎词臣部·献替
- ●卷五百五十三◎词臣部·献替谬误稽缓
- ●卷五百五十四◎国史部·总序选任
- ●卷五百五十五◎国史部·采撰
- ●卷五百五十六◎国史部·采撰
- ●卷五百五十七◎国史部·采撰
- ●卷五百五十八◎国史部·论议
- ●卷五百五十九◎国史部·论议
- ●卷五百六十◎国史部·记注谱谍地理
- ●卷五百六十一◎国史部·世官·自序
- ●卷五百六十二◎国史部·疏缪不实非才
- ●卷五百六十三◎掌礼部·总序制礼
- ●卷五百六十四◎掌礼部·制礼仪注
- ●卷五百六十五◎掌礼部·作乐
- ●卷五百六十六◎掌礼部·作乐第二
- ●卷五百六十七◎掌礼部·作乐第三
- ●卷五百六十八◎掌礼部·作乐第四
- ●卷五百六十九◎掌礼部·作乐第五
- ●卷五百七十◎掌礼部·作乐·夷乐
- ●卷五百七十一◎掌礼部·讨论
- ●卷五百七十二◎掌礼部·讨论第二
- ●卷五百七十三◎掌礼部·奏议
- ●卷五百七十四◎掌礼部·奏议第二
- ●卷五百七十五◎掌礼部·奏议第三
- ●卷五百七十六◎掌礼部·奏议第四
- ●卷五百七十七◎掌礼部·奏议第五
- ●卷五百七十八◎掌礼部·奏议第六
- ●卷五百七十九◎掌礼部·奏议第七
- ●卷五百八十◎掌礼部·奏议第八
- ●卷五百八十一◎掌礼部·奏议第九
- ●卷五百八十二◎掌礼部·奏议第十
- ●卷五百八十三◎掌礼部·奏议第十一
- ●卷五百八十四◎掌礼部·奏议第十二
- ●卷五百八十五掌礼部·奏议第十三
- ●卷五百八十六◎掌礼部·奏议第十四
- ●卷五百八十七◎掌礼部·奏议第十五
- ●卷五百八十八◎掌礼部·奏议第十六
- ●卷五百八十九◎掌礼部·奏议第十七
- ●卷五百九十◎掌礼部·奏议第十八
- ●卷五百九十一◎掌礼部·奏议第十九
- ●卷五百九十二◎掌礼部·奏议第二十
- ●卷五百九十三◎掌礼部·奏议第二十一
- ●卷五百九十四◎掌礼部·奏议第二十二
- ●卷五百九十五◎掌礼部·谥法第一
- ●卷五百九十六◎掌礼部·谥法希旨缪妄
- ●卷五百九十七◎学校部·总序选任
- ●卷五百九十八◎学校部·教授
- ●卷五百九十九◎学校部·侍讲讲论
- ●卷六百◎学校部·师道
- ●卷六百一◎学校部·辩博恩奖
- ●卷六百二◎学校部·奏议第一
- ●卷六百三◎学校部·奏议第二
- ●卷六百四◎学校部·奏议第三
- ●卷六百五◎学校部·注释第一
- ●卷六百六◎学校部·注释第二
- ●卷六百七◎学校部·譔集
- ●卷六百八◎学校部·小学目录刊校雠嫉
- ●卷六百九◎刑法部·总序定律令
- ●卷六百十◎刑法部·定律令
- ●卷六百十一◎刑法部·定律令第三
- ●卷六百十二◎刑法部·定律令第四
- ●卷六百十三◎刑法部·定律令第五
- ●卷六百十四◎刑法部·议谳
- ●卷六百十五◎刑法部·议谳第二
- ●卷六百十六◎刑法部·议谳第三
- ●卷六百十七◎刑法部·守法正直
- ●卷六百十八◎刑法部·平允平反
- ●卷六百十九◎刑法部·案鞫深文枉滥
- ●卷六百二十◎卿监部·总序选任
- ●卷六百二十一◎卿监部·司宗司宾监牧
- ●卷六百二十二◎卿监部·德望忠节清俭
- ●卷六百二十三◎卿监部·公正论荐
- ●卷六百二十四◎卿监部·智识
- ●卷六百二十五◎卿监部·邪佞贪冒废黜
- ●卷六百二十六◎环卫部·总序选任举职宠异
- ●卷六百二十七◎环卫部·忠节刚正谨慎
- ●卷六百二十八◎环卫部·奸佞迁黜虐害
- ●卷六百二十九◎铨选部·总序条制
- ●卷六百三十◎铨选部·条制第二
- ●卷六百三十一◎铨选部·条制第三
- ●卷六百三十二◎铨选部·条制第四
- ●卷六百三十三◎铨选部·条制第五
- ●卷六百三十四◎铨选部·条制第六
- ●卷六百三十五◎铨选部·考课
- ●卷六百三十六◎铨选部·考课第二
- ●卷六百三十七◎铨选部·公望平直振举
- ●卷六百三十八◎铨选部·不称谬滥贪贿
- ●卷六百三十九◎贡举部·总序条制
- ●卷六百四十◎贡举部·条制第二
- ●卷六百四十一◎贡举部·条制第三
- ●卷六百四十二◎贡举部·条制第四
- ●卷六百四十三◎贡举部·考试
- ●卷六百四十四◎贡举部·考试第二
- ●卷六百四十五◎贡举部·科目
- ●卷六百四十六◎贡举部·对策
- ●卷六百四十七◎贡举部·对策第二
- ●卷六百四十八◎贡举部·对策第三
- ●卷六百四十九◎贡举部·对策第四
- ●卷六百五十◎贡举部·应举
- ●卷六百五十一◎贡举部·清正谬滥
- ●卷六百五十二◎奉使部·总序达王命宣国威
- ●卷六百五十三◎奉使部·称旨
- ●卷六百五十四◎奉使部·奖恩名望廉慎知礼
- ●卷六百五十五◎奉使部·智识
- ●卷六百五十六◎奉使部·立功招抚
- ●卷六百五十七◎奉使部·机变
- ●卷六百五十八◎奉使部·才学论荐举劾
- ●卷六百五十九◎奉使部·敏辩
- ●卷六百六十◎奉使部·敏辩第二
- ●卷六百六十一◎奉使部·守节
- ●卷六百六十二◎奉使部·便宜请行绝域
- ●卷六百六十三◎奉使部·羁留死事
- ●卷六百六十四◎奉使部·失指辱命挫辱专恣受赂
- ●卷六百六十五◎内臣部·总序恩宠
- ●卷六百六十六◎内臣部·贤行荐贤忠直才识
- ●卷六百六十七◎内臣部·将兵监军立功事
- ●卷六百六十八◎内臣部·翊佐规谏
- ●卷六百六十九◎内臣部·朋党恣横谴责贪货
- ●卷六百七十◎内臣部·诬构
- ●卷六百七十一◎牧守部·总序选任
- ●卷六百七十二◎牧守部·褒宠
- ●卷六百七十三◎牧守部·褒宠第二
- ●卷六百七十四◎牧守部·公正
- ●卷六百七十五◎牧守部·仁惠
- ●卷六百七十六◎牧守部·教化
- ●卷六百七十七◎牧守部·能政
- ●卷六百七十八◎牧守部·兴利劝课
- ●卷六百七十九◎牧守部·廉俭
- ●卷六百八十◎牧守部·静理推诚
- ●卷六百八十一◎牧守部·谣颂感瑞
- ●卷六百八十二◎牧守部·遗爱
- ●卷六百八十三◎牧守部·遗爱第二
- ●卷六百八十四◎牧守部·条教课最
- ●卷六百八十五◎牧守部·忠第一
- ●卷六百八十六◎牧守部·忠第二
- ●卷六百八十七◎牧守部·礼士旌表
- ●卷六百八十八◎牧守部·荐贤爱民
- ●卷六百八十九◎牧守部·威严革弊
- ●卷六百九十◎牧守部·强明
- ●卷六百九十一◎牧守部·智略
- ●卷六百九十二◎牧守部·招辑
- ●卷六百九十三◎牧守部·武功
- ●卷六百九十四◎牧守部·武功第二
- ●卷六百九十五◎牧守部·刺举
- ●卷六百九十六◎牧守部·修武备
- ●卷六百九十七◎牧守部·酷虐
- ●卷六百九十八◎牧守部·懦劣失政专恣
- ●卷六百九十九◎牧守部·枉滥谴让
- ●卷七百◎牧守部·贪黩
- ●卷七百一◎令长部·总序选任褒异公正
- ●卷七百二◎令长部·能政遗爱课最
- ●卷七百三◎令长部·教化感化劝课
- ●卷七百四◎令长部·仁惠静治廉俭
- ●卷七百五◎令长部·明察折狱武功屏盗屈才
- ●卷七百六◎令长部·强毅
- ●卷七百七◎令长部·酷暴黜责贪黩
- ●卷七百八◎宫臣部·总序选任
- ●卷七百九◎宫臣部·正直
- ●卷七百十◎宫臣部·辅导
- ●卷七百十一◎宫臣部·文学
- ●卷七百十二◎宫臣部·规讽
- ●卷七百十三◎宫臣部·规讽第二
- ●卷七百十四◎宫臣部·规讽第三
- ●卷七百十五◎宫臣部·忠於所事
- ●卷七百十六◎幕府部·縂序
- ●卷七百十七◎幕府部·知识
- ●卷七百十八◎幕府部·才学
- ●卷七百十九◎幕府部·公正
- ●卷七百二十◎幕府部·谋画
- ●卷七百二十一◎幕府部·谋画第二
- ●卷七百二十二◎幕府部·礻卑赞二
- ●卷七百二十三◎幕府部·规讽
- ●卷七百二十四◎幕府部·武功
- ●卷七百二十五◎幕府部·尽忠
- ●卷七百二十六◎幕府部·辟署
- ●卷七百二十七◎幕府部·辟署第二
- ●卷七百二十八◎幕府部·辟署第三
- ●卷七百二十九◎幕府部·辟署第四
- ●卷七百三十◎幕府部·连累
- ●卷七百三十一◎陪臣部·总序封邑
- ●卷七百三十二◎陪臣部·智识
- ●卷七百三十三◎陪臣部·智识第二
- ●卷七百三十四◎陪臣部·智识第三
- ●卷七百三十五◎陪臣部·智识第四
- ●卷七百三十六◎陪臣部·智谋
- ●卷七百三十七◎陪臣部·荐贤
- ●卷七百三十八◎陪臣部·为政知礼
- ●卷七百三十九◎陪臣部·忠义
- ●卷七百四十◎陪臣部·规讽
- ●卷七百四十一◎陪臣部·规谏第二
- ●卷七百四十二◎陪臣部·规讽第三
- ●卷七百四十三◎陪臣部·规讽第四
- ●卷七百四十四◎陪臣部·有词
- ●卷七百四十五◎陪臣部·有词
- ●卷七百四十六◎陪臣部·公正死节
- ●卷七百四十七◎陪臣部·失礼奢僭专恣
- ●卷七百四十八◎陪臣部·交争变诈贼害
- ●卷七百四十九◎陪臣部·构患
- ●卷七百五十◎陪臣部·奔亡
- ●卷七百五十一◎总录部·总序孝
- ●卷七百五十二◎总录部·孝第二
- ●卷七百五十三◎总录部·孝第三
- ●卷七百五十四◎总录部·孝第四
- ●卷七百五十五◎总录部·孝第五
- ●卷七百五十六◎总录部·孝第六
- ●卷七百五十七◎总录部·孝感
- ●卷七百五十八◎总录部·忠
- ●卷七百五十九◎总录部·忠第二
- ●卷七百六十◎总录部·忠义
- ●卷七百六十一◎总录部·忠义第二
- ●卷七百六十二◎总录部·忠义第三
- ●卷七百六十三◎总录部·忠烈死节
- ●卷七百六十四◎总录部·义烈
- ●卷七百六十五◎总录部·攀附
- ●卷七百六十六◎总录部·攀附第二
- ●卷七百六十七◎总录部·儒学
- ●卷七百六十八◎总录部·儒学第二
- ●卷七百六十九◎总录部·自述
- ●卷七百七十◎总录部·自述第二
- ●卷七百七十一◎总录部·世官
- ●卷七百七十二◎总录部·志节
- ●卷七百七十三◎总录部·幼敏
- ●卷七百七十四◎总录部·幼敏第二
- ●卷七百七十五◎总录部·幼敏第三
- ●卷七百七十六◎总录部·名望
- ●卷七百七十七◎总录部·名望第二
- ●卷七百七十八◎总录部·高尚
- ●卷七百七十九◎总录部·高尚第二
- ●卷七百八十◎总录部·博识
- ●卷七百八十一◎总录部·节操
- ●卷七百八十二◎总录部·荣遇
- ●卷七百八十三◎总录部·世德兄弟齐名
- ●卷七百八十四◎总录部·寿考
- ●卷七百八十五◎总录部·守道
- ●卷七百八十六◎总录部·博学
- ●卷七百八十七◎总录部·德行
- ●卷七百八十八◎总录部·智智识
- ●卷七百八十九◎总录部·知几
- ●卷七百九十◎总录部·知几第二
- ●卷七百九十一◎总录部·知贤
- ●卷七百九十二◎总录部·慕贤思贤
- ●卷七百九十三◎总录部·长者
- ●卷七百九十四◎总录部·知礼
- ●卷七百九十五◎总录部·先见
- ●卷七百九十六◎总录部·先见第二
- ●卷七百九十七◎总录部·博物
- ●卷七百九十八◎总录部·勤学
- ●卷七百九十九◎总录部·强记
- ●卷八百◎总录部·敏捷
- ●卷八百一◎总录部·义
- ●卷八百二◎总录部·义第二
- ●卷八百三◎总录部·义第三
- ●卷八百四◎总录部·义第四
- ●卷八百五◎总录部·高洁弃官
- ●卷八百六◎总录部·贤德
- ●卷八百七◎总录部·知言清廉辞赏
- ●卷八百八◎总录部·远名避嫌嫉恶
- ●卷八百九◎总录部·隐逸
- ●卷八百十◎总录部·隐逸第二
- ●卷八百十一◎总录部·游学
- ●卷八百十二◎总录部·富好
- ●卷八百十三◎总录部·退迹
- ●卷八百十四◎总录部·让
- ●卷八百十五◎总录部·诚感
- ●卷八百十六◎总录部·训子
- ●卷八百十七◎总录部·训子第二
- ●卷八百十八◎总录部·知子
- ●卷八百十九◎总录部·知子第二
- ●卷八百二十◎总录部·立祠
- ●卷八百二十一◎总录部·崇释教
- ●卷八百二十二◎总录部·尚黄老
- ●卷八百二十三◎总录部·清谈蕴藉
- ●卷八百二十四◎总录部·名字
- ●卷八百二十五◎总录部·名字第二
- ●卷八百二十六◎总录部·品藻
- ●卷八百二十七◎总录部·品藻第二
- ●卷八百二十八◎总录部·论荐
- ●卷八百二十九◎总录部·论议
- ●卷八百三十◎总录部·论议第二
- ●卷八百三十一◎总录部·规讽
- ●卷八百三十二◎总录部·规讽第二
- ●卷八百三十三◎总录部·词辩
- ●卷八百三十四◎总录部·词辩第二
- ●卷八百三十五◎总录部·性质质朴讷鬼陋
- ●卷八百三十六◎总录部·养生
- ●卷八百三十七◎总录部·文章
- ●卷八百三十八◎总录部·文章第二
- ●卷八百三十九◎总录部·文章第三
- ●卷八百四十◎总录部·文章第四
- ●卷八百四十一◎总录部·文章第五
- ●卷八百四十二◎总录部·知人
- ●卷八百四十三◎总录部·知人第二
- ●卷八百四十四◎总录部·守官
- ●卷八百四十五◎总录部·膂力
- ●卷八百四十六◎总录部·善射
- ●卷八百四十七◎总录部·勇
- ●卷八百四十八◎总录部·任侠
- ●卷八百四十九◎总录部·谏诤谋画
- ●卷八百五十◎总录部·器量
- ●卷八百五十一◎总录部·友悌
- ●卷八百五十二◎总录部·友悌第二
- ●卷八百五十三◎总录部·姻好
- ●卷八百五十四◎总录部·立言
- ●卷八百五十五◎总录部·旷达
- ●卷八百五十六◎总录部·知音
- ●卷一百五十七 ◎总录部·知音第二
- ●卷八百五十八◎总录部·医术
- ●卷八百五十九◎总录部·医术第二
- ●卷八百六十◎总录部·相术
- ●卷八百六十一◎总录部·笔札
- ●卷八百六十二◎总录部·起复
- ●卷八百六十三◎总录部·生日名讳为人後
- ●卷八百六十四◎总录部·仁
- ●卷八百六十五◎总录部·报恩
- ●卷八百六十六◎总录部·贵盛
- ●卷八百六十七◎总录部·内举自知
- ●卷八百六十八◎总录部·游宴
- ●卷八百六十九◎总录部·明
- ●卷八百七十◎总录部·救患
- ●卷八百七十一◎总录部·救患第二
- ●卷八百七十二◎总录部·讼冤
- ●卷八百七十三◎总录部·讼冤第二
- ●卷八百七十四◎总录部·讼冤第三
- ●卷八百七十五◎总录部·讼冤第四
- ●卷八百七十六◎总录部·方术
- ●卷八百七十七◎总录部·方正刚
- ●卷八百七十八◎总录部·计策
- ●卷八百七十九◎总录部·计策第二
- ●卷八百八十◎总录部·独行
- ●卷八百八十一◎总录部·交友
- ●卷八百八十二◎总录部·交友第二
- ●卷八百八十三◎总录部·形貌
- ●卷八百八十四◎总录部·荐举
- ●卷八百八十五◎总录部·以德报怨和解
- ●卷八百八十六◎总录部·游说
- ●卷八百八十七◎总录部·游说第二
- ●卷八百八十八◎总录部·游说第三
- ●卷八百八十九◎总录部·游说第四
- ●卷八百九十◎总录部·游说第五
- ●卷八百九十一◎总录部·游说第六
- ●卷八百九十二◎总录部·梦徵
- ●卷八百九十三◎总录部·梦徵第二
- ●卷八百九十四◎总录部·谣言
- ●卷八百九十五◎总录部·达命运命知亡日
- ●卷八百九十六◎总录部·复雠
- ●卷八百九十七◎总录部·改过悔过
- ●卷八百九十八◎总录部·治命
- ●卷八百九十九◎总录部·致政
- ●卷九百◎总录部·自荐干谒
- ●卷九百一◎总录部·公直直服义
- ●卷九百二◎总录部·贫安安贫
- ●卷九百三◎总录部·书信
- ●卷九百四◎总录部·书信第二
- ●卷九百五◎总录部·书信第三
- ●卷九百六◎总录部·疾疹禳厌假告
- ●卷九百七◎总录部·薄葬
- ●卷九百八◎总录部·工巧杂伎
- ●卷九百九◎总录部·穷愁忧惧
- ●卷九百十◎总录部·伪政
- ●卷九百十一◎总录部·伪政第二
- ●卷九百十二◎总录部·伪政第三
- ●卷九百十三◎总录部·伪政第四
- ●卷九百十四◎总录部·嗜酒酒失
- ●卷九百十五◎总录部·废滞
- ●卷九百十六◎总录部·偏执介僻褊急
- ●卷九百十七◎总录部·矜改节
- ●卷九百十八◎总录部·忿争诋讦
- ●卷九百十九◎总录部·雠怨
- ●卷九百二十◎总录部·雠怨第二
- ●卷九百二十一◎总录部·妖妄
- ●卷九百二十二◎总录部·妖妄第二
- ●卷九百二十三◎总录部·不忠不孝不睦
- ●卷九百二十四◎总录部·倾险诈伪餙非
- ●卷九百二十五◎总录部·谴累
- ●卷九百二十六◎总录部·愧恨忍耻
- ●卷九百二十七◎总录部·畏懦佞佛谗佞
- ●卷九百二十八◎总录部·好尚嗜好好丹术
- ●卷九百二十九◎总录部·不知谬举
- ●卷九百三十◎总录部·傲慢
- ●卷九百三十一◎总录部·枉横·短命
- ●卷九百三十二◎总录部·诬构
- ●卷九百三十三◎总录部·诬构第二
- ●卷九百三十四◎总录部·告讦
- ●卷九百三十五◎总录部·构患
- ●卷九百三十六◎总录部·吝啬躁竞
- ●卷九百三十七◎总录部·奸佞
- ●卷九百三十八◎总录部·奸佞怨刺
- ●卷九百三十九◎总录部·讥诮
- ●卷九百四十◎总录部·不嗣患难
- ●卷九百四十一◎总录部·残虐酷暴殃报
- ●卷九百四十二◎总录部·黩货祸败
- ●卷九百四十三◎总录部·不谊
- ●卷九百四十四◎总录部·佻薄
- ●卷九百四十五◎总录部·巧宦附势朋党
- ●卷九百四十六◎总录部·失礼奢侈厚葬
- ●卷九百四十七◎总录部·诙谐庾词
- ●卷九百四十八◎总录部·逃难
- ●卷九百四十九◎总录部·逃难亡命
- ●卷九百五十◎总录部·咎徵
- ●卷九百五十一◎总录部·咎徵第二
- ●卷九百五十二◎总录部·忌害交构交恶
- ●卷九百五十三◎总录部·伤感不遇困辱
- ●卷九百五十四◎总录部·寡学虚名妄作愚暗
- ●卷九百五十五◎总录部·知旧赠遗孤
- ●卷九百五十六◎外臣部·总序种族
- ●卷九百五十七◎外臣部·国邑
- ●卷九百五十八◎外臣部·国邑第二
- ●卷九百五十九◎外臣部·土风
- ●卷九百六十◎外臣部·土风第二
- ●卷九百六十一◎外臣部·土风第三
- ●卷九百六十二◎外臣部·官号才智贤行
- ●卷九百六十三◎外臣部·封册
- ●卷九百六十四◎外臣部·封册第二
- ●卷九百六十五◎外臣部·封册第三
- ●卷九百六十六◎外臣部·继袭
- ●卷九百六十七◎外臣部·继袭第二
- ●卷九百六十八◎外臣部·朝贡第一
- ●卷九百六十九◎外臣部·朝贡第三
- ●卷九百七十◎外臣部·朝贡第三
- ●卷九百七十一◎外臣部·朝贡第四
- ●卷九百七十二◎外臣部·朝贡第五
- ●卷九百七十三◎外臣部·助国讨伐
- ●卷九百七十四◎外臣部·异
- ●卷九百七十五◎外臣部·褒异第三
- ●卷九百七十六◎外臣部·褒异第三
- ●卷九百七十七◎外臣部·降附
- ●卷九百七十八◎外臣部·和亲
- ●卷九百七十九◎外臣部·和亲
- ●卷九百八十◎外臣部·通好
- ●卷九百八十一◎外臣部·盟誓
- ●卷九百八十二 ◎外臣部·征讨
- ●卷九百八十三◎外臣部·征讨第二
- ●卷九百八十四◎外臣部·征讨第三
- ●卷九百八十五◎外臣部·征讨第四
- ●卷九百八十六◎外臣部·征讨第五
- ●卷九百八十七◎外臣部·征讨第六
- ●卷九百八十八◎外臣部·备御
- ●卷九百八十九◎外臣部·备御第二
- ●卷九百九十◎外臣部·备御第三
- ●卷九百九十一◎外臣部·备御第四
- ●卷九百九十二◎外臣部·备御第五
- ●卷九百九十三◎外臣部·备御第六
- ●卷九百九十四◎外臣部·备御第七
- ●卷九百九十五◎外臣部·交侵
- ●卷九百九十六◎外臣部·译纳质责让
- ●卷九百九十七◎外臣部·状貌技术勇鸷悖慢怨怼残忍
- ●卷九百九十八◎外臣部·奸诈
- ●卷九百九十九◎外臣部·入觐
- ●卷一千◎外臣部·强盛
『册府元龟』●卷三十二◎帝王部·崇祭祀
- 本章共 1.01 万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卷三十二上
◎帝王部·崇祭祀
《书》曰:先王顾讠是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祗洪范八政三曰祀礼大宗伯之职曰: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祗故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瘗埋祭山曰:县祭川曰:浮沉祭星曰:布祭风曰:磔是类是祃师祭也。既伯既祷马祭也。除恶之祭为祓会福之祭曰:禬告事求福曰:祷道上之祭为祖洁意以享为以类祭神为禷祭司命为礻比祭豕先为礻曹月祭为礻卒祷雨为雩祷明为是以圣王为之典礼民之精爽不贰齐肃聪明者神或降之乃有神明之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民神异业恭而不黩所以神降之嘉生民以物序灾祸不至所求不匮历代人君罔不遍走群望咸秩无文故神农播种始诸饮食致恭鬼神颛顼亦洁诚以祭祀其後成汤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恤祀所以阴阳和而万物遂也。诗云: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又云:俾尔弥尔性百神尔主矣。故祭之言察也。察者至也。言人事至于鬼神也。是知神不可慢祭不可黩盖享於至诚者耳岂牺牲玉帛云:乎!哉!。
共工氏霸九州其子曰:句龙能平水土死为社祠烈山氏王天下其子曰:柱能殖百死为稷祠伊耆氏始为蜡(伊耆氏古天子号)。
舜在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史记》遍作辨)。
汤伐桀欲迁夏社不可作夏社(应劭曰:遭天旱七年明德以荐而旱不止故迁社以弃代为稷欲迁句龙德莫能继故作夏社说不可迁之义千古迁字)乃迁烈山子柱而以周弃代为稷祠周文王巡守而祀四岳河海作般之诗。
成王立周公相王道大洽制礼作乐天子曰:明堂辟雍诸侯曰:泮宫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助祭天下名山大川怀柔百神咸秩无文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而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大夫祭门户井灶中霤五祀士庶人祖考而已各有典礼而淫祭有禁是时巡守告祭柴望作时迈之诗春夏祈于上帝作噫嘻之诗郊祭祀天地作昊天有成命之诗。
汉高祖初起祷丰榆社狥
沛为沛公则祀蚩尤[C260]鼓旗(《汉书》本纪载高祖立为沛公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而[C260]鼓)遂以十月至霸上立为汉王。
二年东击项籍而还入关问故秦时上帝祀何帝也。对曰:四帝有白青黄赤帝之祠高祖曰:吾闻天有五帝而四何也。莫知其说,於是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乃立黑帝祠名曰:北有司进祠上不亲往悉召故秦祀官复置太祝太宰如其故仪礼因令县为公社(公社官社)下诏曰:吾甚重祀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诸神当祠者各以其礼时祠如故(後四岁天下已定诏御史令丰治榆社尝以春时以羊彘祀之时令祝立蚩尤之祠於长安置祠祀官女巫其梁巫祠天地天社天水房中堂上之属晋巫祠五帝东君€中君巫社巫祠族人炊之属秦巫祠社主巫保族累之属荆巫祠堂下巫先司命施糜之属九天巫祠九天皆以岁时祠宫中其河巫祠河于临晋而南山巫祠南山秦中秦中者二世皇帝也。各有时日其後二岁或言曰:周兴而邑立后稷之祠至今血食天下。又制诏御史其天下立灵星祠尝以岁时祠以牛)。
十年春有司请令县尝以春二月及腊祠稷以羊彘民里社各自裁以祠制曰:可(高帝以来名山大川在诸侯诸侯祝各自奉祠天子官不领及文帝时齐淮南国废令太祀尽以岁时致礼如故)。
文帝十三年以岁比登诏有司增雍五路车各一乘驾被具(驾车被马之文节皆具也。)西畦寓车各一乘寓马四匹驾被具河湫汉水玉加二及诸祀皆广坛场币俎豆以差加之。
十四年诏曰:朕获执牺牲币以事上帝宗庙十四年于今历日弥长以不敏不明而久抚临天下朕甚自鬼其广增诸祀坛场币昔先王远施不求其报望祀不祈其福右贤左戚先民後已至明之极也。今吾闻祀官祝(音僖福也。)皆归福于朕躬不为百姓朕甚鬼之夫以朕之不德而专乡独美其福百姓不与(音预)焉是重(直用切)吾不德也。其令祠官致敬无有所祈。
十五年黄龙见成纪诏曰:有异物之神见于成纪毋害于民岁以有年朕几(几读曰冀)郊祀上帝诸神礼官议毋讳以朕劳(无讳以成其劳自言不以为劳也。)有司皆曰:古者天子夏亲郊祀上帝於郊。故曰:郊,於是夏四月文帝始幸雍郊见五祠衣皆尚赤赦天下修名山大川常祀而绝者有司以岁时置礼(先是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上言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采。若人冠冕焉,或曰:东北神明之舍西方神明之墓也。天瑞下宜立祠上帝以合符应,於是作渭阳五帝庙同宇帝一殿面五门各如其帝色祠所用及仪亦如雍五明年夏四月文帝亲拜霸渭之会以郊见渭阳五帝庙临渭其北穿蒲池沟水火举祠。若光辉然属天焉,於是贵平至上大夫赐累千金而使博士诸生刺六经中作王制谋议巡狩封禅事文帝出长门。若见五人道北遂因其直立五帝坛祠以五牢)。
孝景帝即位十六年祠官各以岁时祠如故。
武帝建元元年五月诏曰:河海润千里其令祠官修山川之祠为岁事曲加礼。
元光二年十月行幸雍祠五(郊祀志云:後尝三岁一郊见)。
元狩元年十月行幸雍祠五获白麟。
二年十月行幸雍祠五。
元鼎四年十月行幸雍祠五。
十一月甲子立后土祠于汾阴隹上。
五年十月行幸雍祠五。
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立泰于甘泉天子亲郊见朝日夕月诏曰:朕以眇身于王侯之上德未能绥民民或饥寒故巡祭后土以祈丰年冀州隹壤乃显文鼎获荐於庙渥洼水出马朕其御焉战战兢兢惧不克任思昭天地内惟自新诗云:四牡翼翼吕征不服亲省边陲用事所极望见泰一修天文礻(礻古禅字)辛夕卩夜。若景光十有二明《易》曰:先甲三日後甲三日朕甚念年岁未咸登饬躬齐戒丁酉拜况于郊(贶赐也。)。
元封元年正月诏曰:朕用事华山至于中岳获麃见夏后启母石(启生而母化为石在嵩高山下)翼日亲登嵩高御史乘属在庙(天子出御史除二人为乘曹获车驾)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祭礼罔不答其令祠官加增太室祠禁无伐其草木吕山下户三百为之奉邑名曰:崇高独给祠复亡所与。
二年十月行幸雍祠五春幸缑氏遂至东莱夏四月还祠泰山四月行幸雍祠五幸河东。
三月祠后土诏曰:朕躬祭后土地祗见光集于灵坛一夜三烛幸中都宫殿上见光其赦汾阴夏阳中都死罪吕下赐三县及杨氏皆无出今年租赋。
五年冬南巡狩至于盛唐遂北至琅邪并海所过礼祠其名山大川增封太山还幸甘泉郊泰。
六年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天汉元年正月行幸甘泉郊泰。
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太始三年三月幸琅邪礼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山呼万岁。
四年三月行幸太山祠明堂。
四月幸不其(不其山名)祠神人於交门宫。若有乡坐拜者(汉注云:神并见。且白。且黑。且大。且小乡坐三拜乡读曰乡坐音才卧反)作交门之歌。
後元元年正月幸甘泉郊泰(帝即位尤敬鬼神之祠汉兴已六十馀岁矣。天下安缙绅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而上乡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未就窦太后不好儒术使人微伺赵绾等奸利事案绾臧自杀诸所兴为皆废六年窦太后终其明年徵文学之士明年上初至雍郊见五後尝三岁一郊见亳人谬忌奏祠泰一方曰:天神贵者泰一泰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东南郊日一太牢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於是天子令大祝立其祠长安城东南郊尝奉祀如忌方其後人上书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祠三一天一地一泰一天子许之令太祝领祠之於忌泰一坛上如其方後人复有言古天子尝以春解祠祠黄帝用一枭破镜冥羊用羊祠马行用一青牡马泰一皋山山君用牛武夷君用乾鱼阴阳使者以一牛令祠官领之如其方而祠泰一於忌泰一坛旁元狩二年天子郊雍诏曰: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无祀则礼不答也。有司与太史令谈祠官宽舒议天地牛角茧栗今陛下亲祠后土后土宜於泽中圜丘为五坛坛一黄犊牢具已祠尽瘗而从祠衣上黄,於是天子东幸汾阴汾阴男子公孙滂洋等见汾旁有光如纟上遂立后土祠於汾阴隹上如宽舒等议上亲望拜如上帝礼後郊雍至陇西登崆峒幸甘泉令祠官宽舒等具泰一祠坛放亳忌泰一坛三陔五帝坛环居其下各如其方黄帝西南除八通鬼道泰一所用如雍一物而加醴枣脯之属杀一牛以为俎豆牢具而五帝独有俎豆醴进其下四方地为食群神从者及北斗云:已祠胙馀皆燎之其牛色白白鹿居其中彘在鹿中水而酒之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泰一祝宰则衣紫及绣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勿爽天子始郊郊泰一朝朝日夕月则揖而见泰一如雍郊礼其赞飨曰:天始以宝鼎神策授皇帝朔而。又朔终而复始皇帝敬拜见焉而衣上黄其祠列火满坛坛旁享炊具有司云:祠上有光公卿言皇帝始郊见泰一€阳有司奉玉加牲荐飨是夜有美光及昼黄气上属天太史令谈祠官宽舒等曰:神灵之休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立泰坛以明应令太祝领秋及腊间祠三岁天子一郊见太初二年有司言雍五无牢熟具芬芳不备乃令祠官进犊牢具已食所胜而以木寓马代驹云:及诸名山川用驹者悉以木寓马代独行过亲祠乃用驹它礼如故武帝诸所兴如亳忌泰一及冥羊马行赤星五床宽舒之祠官以岁时致礼凡六祠皆太祝领之至如八神人谬忌凡它山名祠行过则祠去则牛土所兴祠各自主其人终终则已祠官不主它祠皆如故甘泉泰一汾阴后土三年亲郊祠而泰山五年一修封武帝凡五修封。)。
宣帝神爵元年正月行幸甘泉郊泰。
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帝即位霍光辅政上共已正南面非宗庙之祀不出至十二年乃下诏曰:盖闻天子尊事天地修祀山川古今通礼也。间者上帝之祠阙而不亲十有馀年朕甚惧焉然朕亲饬躬齐戒亲奉祀为百姓蒙嘉气获丰年焉明年正月上始幸甘泉郊见泰数有灵祥修武帝故事盛车服敬齐祀之礼颇作诗歌後制诏太常夫江海百川之六者也。今阙焉无祀其令祠官以礼为岁事以四时祠江海雒水祈为天下丰年焉自是五岳四渎皆有常礼祀东岳泰山於博中岳泰室于嵩高南岳孛山於孛西岳华山於华阴北岳恒山於上曲阳河於临晋江於江都淮於平氏济於临邑界中皆使者持节侍祠唯泰山与河岁五祠江水四馀皆一祷而三祠云:时南郡获白鹿献其皮牙爪上为立祠。又以方士言为随侯剑宝玉宝璧周康宝鼎立四祠於未央宫中。又祠太室山於即墨三户山於下密祠天封苑火井於鸿门。又立岁星辰星太白荧惑南斗祠於长安旁。又祠三山八神於曲城蓬莱山石社鼓於临朐之罘山於垂成山於不夜莱山於黄成山祠日莱山祠月。又祠四时於琅邪蚩尤於寿良京师近县则旁谷五床山月日五帝仙人玉女祠€阳有径路神祠祭休屠王也。又立五龙山仙人祠黄帝天神帝原水凡四祠於肤施)。
五凤元年正月行幸甘泉郊泰(昭帝即位富於春秋未尝巡祭至此始复行)。
二年三月行幸雍祠五。
三年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甘露元年正月行幸甘泉郊泰。
三年正月行幸甘泉郊泰。
黄龙元年正月行幸甘泉郊泰。
孝元初元二年正月行幸甘泉郊泰。
四年正月行幸甘泉郊泰。
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永光元年正月行幸甘泉郊泰(帝即位遵旧仪间岁正月一幸甘泉郊泰。又东至河南祠后土西至雍祠五凡五奉泰后土之祠亦施恩泽时所过毋出田租赐百户牛酒或赐爵赦罪人)。
成帝建始元年十二月作长安南北郊罢甘泉汾阴二年正月罢雍五辛巳上始郊祀长安南郊诏曰:乃者徙泰后土于南郊北郊朕亲饬躬郊祀上帝皇天报应神光并见三辅长无共张繇役之劳(共音居庸切张音竹亮切)赦奉郊县长安长陵(天郊在长安南地郊在长安城北长陵界中二县有奉郊之勤故一切并赦之)及中都官耐罪(中都官京师诸官府)徒灭天下赋钱四十。
三月辛丑始祀后土於北郊。
永始二年十一月行幸雍祠五。
三年三月行幸雍祠五(十一月皇太后诏有司复甘泉泰汾阴后土雍五陈仓陈宝祠)。
四年正月行幸甘泉祠泰。
三月幸河东祠后土。
元延二年正月行幸甘泉郊泰。
四年正月行幸甘泉郊泰。
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绥和元年三月行幸雍祠五。
二年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帝即位丞相衡御史大夫谭等奏甘泉泰河东后土祠可徙置长安及议罢不应礼神祠事具掌礼部奏议门明年衡谭坐事免官爵众庶多言不当变动祭祀者。又初罢甘泉泰作南郊日大风坏甘泉竹宫折泰中树木十围以上百馀天子异之以问刘向对曰:家人尚不欲绝种祠况於国之神宝旧。且甘泉汾阴及雍五始立皆有神祗感应然後营之非苟而已也。武宣之世奉此三神礼敬敕备神光尤著祖宗神祗旧位诚未易动及陈宝祠自秦文公至今七百馀岁矣。汉兴世世尝来光色赤黄长四五丈直祠而息音声碎隐野鸡皆雊每见雍太祝寺以太牢遣侯者乘传驰诣行在所以为福祥高祖时五来文帝二十六来武帝七十五来宣帝二十五来初元元年以来亦二十来此阳气旧祠也。及汉宗庙之礼不得擅议皆祖宗之君与贤臣所共定古今异制经无明文至尊至重难以疑说正也。前始纳贡禹之议後人相因多所动摇易大《传》曰:诬神者殃及三世恐其咎不独止禹等上意恨之後上以无继嗣故令皇太后诏有司曰:盖闻王者承事天地交接泰一尊莫著於祭祀孝武皇帝大圣通明始建上下之祀营泰於甘泉定后土於汾阴而神祗安之飨国长久子孙蕃滋累世遵业福流於今今皇帝宽仁顺孝奉循圣绪靡有大愆而久无继嗣思其旧职殆在徙南北郊违先祖之制改神祗旧位失天地之心以防继嗣之福春秋六十未见皇孙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朕甚悼焉春秋大复古善顺祀其复甘泉泰汾阴后土如故及雍五陈宝祠在陈仓者天子复亲郊祀如前。又复长安雍及郡国祠著明者。且半後成都侯王商为大司马卫将军辅政杜邺说商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礻龠祭言祭天之道贵以诚质大得民心也。行秽祀丰犹不蒙德修荐薄吉必大来古者坛场有常处燎有常用赞见有常礼牺牲玉帛虽备而财不匮车与匠役虽动而用不劳是故每举其礼助者欢说大路所历黎元不知今甘泉河东天地郊祀咸失方位违阴阳之宜及雍五皆旷远奉遵之役休而复起缮治供张无解已时皇天著像殆可略知前上甘泉先驱失道礼月之夕奉引复迷祠后土还临河当渡疾风起波船不可御。又雍大雨坏平阳宫垣乃三月甲子雷电灾林光宫门祥瑞未著咎徵仍臻近三郡所奏皆有变故不答不飨何以堪此《诗》曰:率繇旧章先王法度文王以之交神于祀子孙千亿宜如异时公卿之议复迁长安南北郊後皇太后诏复之)。
哀帝即位寝疾尽复前世所尝兴诸神祠官凡七百馀所一岁三万七千祠。
平帝元始四年正月郊祀高祖以配天宗祀孝文以配上帝(时王莽奏请议正五帝兆并立官稷事具帝王礼部奏议门)。
後汉光武建武元年六月己未即位于高阝为坛营於高阝之阳祭告天地采用元始中郊祭故事八月壬子祭社稷。
二年正月壬子立大社大稷于雒阳在宗庙之右方坛无屋有墙门而已二月八日及腊一岁三祠皆太牢具使有司祠。又立郊兆于城南七里。
中元二年正月辛未初立北郊祠后土。
明帝永平二年正月辛未初祀五帝於明堂光武帝配。
●卷三十二下
◎帝王部·崇祭祀
章帝元和二年二月甲寅诏曰:今山川百神应典礼者尚未咸秩其议增修群祀以祈丰年是月东巡狩辛未柴祭天地群神如故事壬申宗祀五帝於孝武所作汶上明堂以光武帝配如雒阳明堂祀。
四月还京都为灵台十二门作诗各以其月祀而祭之。
三年二月戊辰幸中山遣使者祀北岳出长城(《史记》蒙恬为秦筑长城西自临洮东至海)。
三月乙夕卩进幸赵庚辰祠房山於灵寿(灵寿县名属常山郡房山今在镇州房山县西北俗名王母山上有王母祠)。
安帝元初六年三月庚辰始立六宗祀於雒城(时尚书欧阳说谓六宗者在天地四方之中为上下四方之宗礼比太社也。)。
延光三年二月辛夕卩幸太山柴告岱宗(太山王者告代之处为五岳之。故曰:岱宗燔柴以告天)。
壬辰宗祀五帝于汶上明堂。
灵帝熹平五年四月复崇高名为嵩高(前书武帝祠中岳改嵩高为崇高东观汉纪曰:使中郎将堂典请雨因上言改之名为嵩高山)。
献帝建安元年七月甲子至雒阳丁丑郊祀上帝。
八年十月己巳公卿初迎冬於北郊(斯礼久废。故曰:初)縂章始复备八佾(袁宏记云:迎气北郊始用八佾舞列也。舞者之行列往因乱废今始备之縂章乐官名古之安代乐)。
魏文帝黄初元年十一月庚午即阼於繁阳燎祭天地五岳四渎。
二年正月郊祭天地明堂甲戌校猎至原陵乙亥朝日于东郊是年六月庚子初祀五岳四渎咸秩群祀瘗沉璧。
四年七月乙未大军当出使太常以特牛一告祠于郊。
六年八月帝以舟师入淮九月遣使者沉璧于淮。
明帝太和元年正月郊祀武帝以配天宗祀文皇於明宗堂以配上帝。
二月丁亥朝日于东郊。
八月己丑夕月于西郊。
四年八月辛巳行东巡遣使者以特牛祠中岳(魏《书》曰:行过繁昌使执金吾臧霸行太尉事以特牛祀受禅坛)。
景初元年十月乙夕卩始营雒阳南委粟山为圜丘诏曰:昔汉氏之初承秦灭学之後采摭残缺以备郊祀自甘泉后土雍宫五神祗兆位多不经见是以兴废无常一彼一此四百馀年废无礼古代之所更立者遂有阙焉曹氏世系出自有虞氏今祀圜丘以始祖帝舜配号圜丘曰:皇皇帝天方丘所祭曰:皇皇后地以舜妃伊氏配天郊所祭曰:皇天之神以太祖武皇帝配地郊所祭曰:皇地之祗以武宣皇后配宗祀皇考高祖文皇帝於明堂以配上帝。
十二月壬子冬至始祀皇皇帝天于圜丘以始祖有虞帝舜配自正始以後终魏世不复郊祀。
陈留王咸熙元年正月幸长安使者以璧币祀华山晋武帝泰始二年正月诏曰:有司前奏郊祀权用魏礼朕不虑改作之难令便为永制众议纷纭遂不时定不得以时供飨神祗配以祖考日夕难企贬食忘安其便郊祀时群臣。又议五帝即天地王气时异故殊其号虽名有五其实一神明堂南郊当除五帝之坐五郊改五精之号皆同称昊天上帝各设一座而已地郊。又除先後配祀帝悉从之。
二月丁丑郊祀宣皇帝以配天宗祀文皇帝於明堂以配上帝。
十一月有司议奏古者丘郊不异宜并圜丘方丘於南北郊更修立坛兆其二至之祀合於二郊帝。又从之一如宣帝所用王肃议也。是月庚寅冬至帝亲祀圜丘於南郊自是後圜丘方泽不别立。
太康二年正月有司奏春分依旧请车驾祀朝日寒温未可不亲出诏曰:礼仪宜有常。若如所奏与故太尉所撰不同复为无定制也。间者难未平故每从所奏今戎事弭息惟此为大(按诏帝复为亲祀也。)。
三年正月帝亲郊祀皇太子悉侍祠。
九年三月壬辰初并二社为一(前汉但置官社而无官稷莽置官稷後复故汉至魏但太社有稷而官社无稷故尝二社一稷也。晋初仍魏无所增损至太康九年建宗庙而社祀坛与庙俱徙乃诏曰:社实一神其无二社之祀)。
十年六月庚子复置二社。
十月诏曰:孝经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而周官云:祀天旅上帝。又曰:祀地旅四望望非地则明上帝不得为天也。往者众议除明堂五帝位考之礼文不正。且诗序曰: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宣帝以神武创业既已配天复以先帝配天於义亦所不安其复明堂及南郊五帝位。
惠帝元康六年坛石中破为二诏更镌石令如旧置高坛上埋破石入地一丈。
元帝大兴二年春始议立郊祀仪(尚书令刁协国子祭酒杜夷议宜氵页旋都雒邑乃之司徒荀组据汉献帝都许郡便立郊自宜於此奉骠骑王导仆射荀崧太常华恒中书侍郎庾亮皆同组议事遂施行立南郊於巳地其制度皆太常贺循所定多依汉及晋初之仪三月辛卯帝亲郊飨配之礼一依武帝始郊故事是时尚未立北坛地祗众神共在天郊)。
明帝大宁三年七月诏曰:郊祀天地帝王之重事自中兴以来惟南郊未曾北郊四时五郊之礼都不复设五岳四渎名山大川载在祀典应望秩者悉废而未举主者其依旧详处。
成帝咸和八年正月追述明帝前旨於覆州山南立北郊(天郊则五帝之佐日月五星二十八宿文昌北斗三台司命轩辕后土天一太一太微钩陈北极雨师雷电司风伯老人凡六十二神也。地郊则五岳四望四海四渎五湖五帝之佐沂山岳山白山霍山医无闾山蒋山松江会稽山钱塘江先农凡四十四神也。江南诸小山盖江左所立犹如汉西京关中小水皆有祭秩也。是月辛未祀北郊始以宣穆张皇后配地魏氏配地事皆非晋旧也。)。
康帝建元元年正月辛未南郊辛巳北郊帝皆亲奉後魏道武登国元年即代王位于牛川西向设祭告天礼成。
天兴元年七月迁都平城始立社稷并立坛兆告祭天地。
二年正月甲子初祠上帝於南郊以始祖神元皇帝配(为坛通四陛为埒三重天位在其上南面神元西面五精帝在坛内坛内四帝各於其方一帝在末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一太一北极司中司命司禄司民在中内各因其方其馀从食者各一千馀神饣在外内藉用藁秸玉用四币用束帛牲用黝犊器用陶匏上帝神元用犊各一五方帝共用犊一日月等共用牛一祭毕燎牲体在于坛南巳地从阳之义其瘗地坛兆制同南郊明年正月辛酉郊天癸亥瘗地於北郊以神元窦皇后配五岳名山在中内四渎大川於外内后土神元后牲共用玄牡一玉用两币用束帛五岳等用牛一祭毕瘗牲体在于坛之北亥地从阴也。其後冬至祭上帝于圜丘夏至祭地于方泽用牲币之属与二郊同冬十月置大社大稷帝社于宗庙之右为方坛四陛祀以二月八月用戊皆太牢句龙配社周弃配稷皆有司侍祀立祖神尝以正月上未设藉于端门内祭牲用羊豕犬各一宫中立星神一岁一祭尝以十二月用马荐各一牛豕各二鸡一太祖初有两彗星见刘后使占者占之曰:祈之则当扫定天下后从之故立其祀。又立神位十二岁一祭尝以十一月各用牛一鸡三。又立王神四岁二祭尝以八月十月各用羊一。又置献明以上所立天神四十所岁二祭亦以八月十月神尊者以马次以牛小以羊皆女巫行事)。
三年正月癸亥有事於北郊。
二月丁亥诏有司祀日於东郊用騂牛秋分祭月于西郊用白羊一。
天赐二年四月复祀天于西郊(为方坛一置木主七于上东为二陛无等周垣四门门各依其方色为名牲白犊黄驹白羊各一祭之日帝御大驾百官及宾国诸部大人毕从至郊所帝立青门内近南坛西内朝臣皆位于帝坛北外朝臣及大人咸位于青门之外后率六宫从黑门入列于青门内近北西面廪牺令掌牲陈于坛前女巫执鼓立于陛之东西面选帝之十族子弟七人执酒在巫南西面北上女巫升坛摇鼓帝拜后肃拜百官内外尽拜祀讫复拜拜讫乃杀牲执酒七人西向以酒洒天神主复拜如此者七礼毕而返自是之後岁一祭)。
明元永兴三年三月帝祷于武周车轮二山(初清河王绍有宠于道武性凶悍帝每以义责之弗从帝惧其变乃於山上祈福於天地神祗及即位坛兆後因以为常祀岁一祭牲用牛皆帝亲祀之无常月明年立道武庙于白登山岁一祭其牲太牢帝亲祀之亦无常月兼祀皇天上帝以山神配旱则祷之多有效是岁。又加置天地日月之神及诸小神二十八所於宫内岁二祭各用羊一。又别置天神等二十三於道武庙左右其神大者以马小者以羊)。
泰常三年为五精帝兆於四郊远近依行数各为方四陛埒坛三重通四门以太<耳睾>等及诸佐随配侑祭黄帝常以立秋前十八日馀四帝各以四立之日牲各用牛一有司主之。又六宗灵星风伯雨师司民司禄先农之坛皆有别兆祭有常日牲用少牢立春之日遣有司迎春于东郊祭用酒脯枣栗无牲币。又立五岳四渎庙于桑乾水阴春秋遣有司祭有特牲及币四渎唯以牲牢准古望秩云:其馀山川及海。若诸神在州郡者合三百二十四所每岁十月遣祀官诣州镇遍祀有水旱灾厉则牧守各随其界内而祈谒其祭皆用牲王畿内诸山川皆列祀次祭。若有水旱则祷之。
四年八月辛未幸代至雁门关望祀恒岳。
八年正月北巡恒岳祀以太牢。
四月幸雒阳遣使以太牢祀嵩高华岳还登太行。
五月至自雒阳诸所过山川群神祀之。
太武神二年四月以小驾祭天神礼毕帝遂亲戎大捷而还归格於祖祢遍告群神。
太延元年立庙于恒岳华岳嵩岳上各置侍祀九十人岁时祈祷其水旱春秋泮涸遣官率刺史祭以牲牢有玉币(魏之先居幽都也。凿石为祖宗之庙於乌雒侯国西北自後南迁其地隔远真君中乌雒侯国遣使朝献云:石庙如故民尝祈请有神验焉其岁遣中书侍郎李厂诣石堂告祭天地以皇祖先妣配祝曰:天子讳谨遣厂等用骏足一元大武敢昭告于皇天之灵自启辟之初我皇祖于彼土田历载亿年聿来南迁惟祖惟父光宅中原克剪凶鬼拓定四边冲人慕业德声弗彰岂谓幽遐稽首来王具知旧庙弗毁弗亡攸攸之怀希仰馀光王业之兴起自皇祖绵绵瓜瓞时惟多祜敢以丕功配享於天子子孙孙福禄永延厂等既祭斩桦木立之以置牲醴而还後所立桦木长成林其民益神奉之咸谓魏国感灵祗之应也。石室南距代京可四千馀里明年六月司徒崔浩奏议神祀多不经案祀典所宜祀凡五十七所馀复重及小神请皆罢之奏可)。
十二月遣使者以太牢祀北岳。
太平真君十二年十一月帝南征过常山祀以太牢浮河济祀以少牢过岱宗祀以太牢遂临登瓜步而还。
文成兴光元年正月遣有司诣华岳修庙立碑数十人在山上闻虚中。若音声声中称万岁云:和平元年正月帝东巡幸辽西望祀医无闾山遂缘西南幸冀州北至中山过恒岳礼其神而返。
二年二月帝南巡过石门遣使者用玉璧牲牢礼恒岳。
四月旱下诏郡州於其界内神无大小悉洒扫荐以酒脯年登之後各随本秩祭以牲牢至是群祀先废者皆复之。
献文皇兴二年二月以青徐既平遣中书令兼太常高允奉玉币祀於东岳。
孝文太和十年四月甲子帝初以法服御辇祀於西郊。
十二年闰九月甲子帝观筑圜丘於南郊。
十三年正月辛亥有事於圜丘,於是初备大驾五月庚戌有事於方泽。
十五年八月议肆类上帝於六宗之礼帝亲临决十二月壬辰迁社於内城之西己酉帝迎春于东郊十六年二月甲午初朝日于东郊遂为常。
三月乙亥帝初迎气南郊自此为常。
八月庚寅帝初夕月於西郊遂以为常。
十八年二月乙丑行幸河阴规建方泽之所。
十九年正月己亥南征济淮命太常致祭己未行幸遐丘遣使以太牢祀岱岳。
十一月行幸委粟山议定圜丘甲申有事于圜丘。
二十年五月丙戌立方泽於河阴丁亥有事于方泽宣武景明二年十一月壬寅改筑圜丘於伊水之阳乙卯仍有事焉。
孝明正光三年十一月乙巳有事於圜丘。
五年正月辛丑有事於南郊。
出帝太昌元年十一月丁酉日南至有事於圜丘。
西魏文帝大统二年正月辛亥祀南郊改以神元皇帝配。
四年正月辛酉拜天於清晖室终帝世遂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