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太宗文皇帝实录序
- 进实录表
- 修纂官
- 修纂凡例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上
- 卷四下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上
- 卷九下
- 卷十上
- 卷十下
- 卷十一
- 卷十二上
- 卷十二下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上
- 卷二十下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卷一百一
- 卷一百二
- 卷一百三
- 卷一百四
- 卷一百五
- 卷一百六
- 卷一百七
- 卷一百八
- 卷一百九
- 卷一百十
- 卷一百十一
- 卷一百十二
- 卷一百十三
- 卷一百十四
- 卷一百十五
- 卷一百十六
- 卷一百十七
- 卷一百十八
- 卷一百十九
- 卷一百二十
- 卷一百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
- 卷一百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 卷一百三十
- 卷一百三十一
- 卷一百三十二
- 卷一百三十三
- 卷一百三十四
- 卷一百三十五
- 卷一百三十六
- 卷一百三十七
- 卷一百三十八
- 卷一百三十九
- 卷一百四十
- 卷一百四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二
- 卷一百四十三
- 卷一百四十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卷一百四十六
- 卷一百四十七
- 卷一百四十八
- 卷一百四十九
- 卷一百五十
- 卷一百五十一
- 卷一百五十二
- 卷一百五十三
- 卷一百五十四
- 卷一百五十五
- 卷一百五十六
- 卷一百五十七
- 卷一百五十八
- 卷一百五十九
- 卷一百六十
- 卷一百六十一
- 卷一百六十二
- 卷一百六十三
- 卷一百六十四
- 卷一百六十五
- 卷一百六十六
- 卷一百六十七
- 卷一百六十八
- 卷一百六十九
- 卷一百七十
- 卷一百七十一
- 卷一百七十二
- 卷一百七十三
- 卷一百七十四
- 卷一百七十五
- 卷一百七十六
- 卷一百七十七
- 卷一百七十八
- 卷一百七十九
- 卷一百八十
- 卷一百八十一
- 卷一百八十二
- 卷一百八十三
- 卷一百八十四
- 卷一百八十五
- 卷一百八十六
- 卷一百八十七
- 卷一百八十八
- 卷一百八十九
- 卷一百九十
- 卷一百九十一
- 卷一百九十二
- 卷一百九十三
- 卷一百九十四
- 卷一百九十五
- 卷一百九十六
- 卷一百九十七
- 卷一百九十八
- 卷一百九十九
- 卷二百
- 卷二百一
- 卷二百二
- 卷二百三
- 卷二百四
- 卷二百五
- 卷二百六
- 卷二百七
- 卷二百八
- 卷二百九
- 卷二百十
- 卷二百十一
- 卷二百十二
- 卷二百十三
- 卷二百十四
- 卷二百十五
- 卷二百十六
- 卷二百十七
- 卷二百十八
- 卷二百十九
- 卷二百二十
- 卷二百二十一
- 卷二百二十二
- 卷二百二十三
- 卷二百二十四
- 卷二百二十五
- 卷二百二十六
- 卷二百二十七
- 卷二百二十八
- 卷二百二十九
- 卷二百三十
- 卷二百三十一
- 卷二百三十二
- 卷二百三十三
- 卷二百三十四
- 卷二百三十五
- 卷二百三十六
- 卷二百三十七
- 卷二百三十八
- 卷二百三十九
- 卷二百四十
- 卷二百四十一
- 卷二百四十二
- 卷二百四十三
- 卷二百四十四
- 卷二百四十五
- 卷二百四十六
- 卷二百四十七
- 卷二百四十八
- 卷二百四十九
- 卷二百五十
- 卷二百五十一
- 卷二百五十二
- 卷二百五十三
- 卷二百五十四上
- 卷二百五十四下
- 卷二百五十五
- 卷二百五十六
- 卷二百五十七
- 卷二百五十八
- 卷二百五十九
- 卷二百六十
- 卷二百六十一
- 卷二百六十二
- 卷二百六十三
- 卷二百六十四
- 卷二百六十五
- 卷二百六十六
- 卷二百六十七
- 卷二百六十八
- 卷二百六十九
- 卷二百七十
- 卷二百七十一
- 卷二百七十二
- 卷二百七十三
- 卷二百七十四
『明太宗实录』卷二百七十四
- 本章共 2.55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癸卯朔 龙轝度开平
○甲辰
○文渊阁大学士兼翰林院学士杨荣御马监少监海寿至自行在致 大行皇帝遗命 皇太子哭恸几绝强起拜受命进荣等问故复恸哭 皇太孙亲王皆恸哭易服宫中设几筵朝夕哭奠 皇太子命 皇太孙驰赴开平恭迎 大行皇帝龙轝举 大行皇帝初赐东宫图书亲授之曰此 大行皇帝初授我者今吾以授汝但有事报来即用此识 皇太孙稽首受之遂有 皇太子命行营大小官军悉听 皇太孙节制△作梓宫△报讣各王公主谕告中外
○乙巳
○百官素服朝夕哭临思善门外 皇太子遣书谕 皇太孙 大行皇帝龙轝入长安岭即令都督李谦等率山西都司及行都司随征官军回大同操备俟 龙轝至京论行赏遣人颁给 皇太子遣谕大营五军总兵官及随征公侯伯等奉护 大行皇帝龙轝必恭慎周密到京之日论功行赏谕随驾内官马云等亦如之△礼部进会议丧礼宫中自 皇太子以下成服日为始服斩衰三年二十七月而除诸王世子郡王及王妃世子妃郡王妃公主郡主以下闻讣皆哭尽衰行五拜三叩头礼闻丧第四日成服斩衰二十七月而除凡王视事素服乌纱帽黑角带退服衰服服内并停音乐嫁娶其祭祀止停百日在京文武官初闻丧素服乌纱帽黑角带明日清晨诣思善门外哭五拜三叩头礼而退各置斩衰服于本衙门宿歇不饮酒食肉第四日成服具衰服诣思善门外朝夕哭临三日又朝临十日各十五举声成服日为始服衰服二十七日凡入朝及衙门视事用布裹纱帽垂带素服腰经麻鞋退服衰二十七日之外素服乌纱帽黑角带二十七月而除听选办事等官服丧服人才监生吏典僧道人等素服以成服日为始皆赴顺天府朝阙设香案朝夕哭临三日又朝临十日各十五举声官员人材监生吏典僧道仍素服二十七月而除文武官命妇闻丧第四日各服麻布大袖圆领长衫麻布盖头清晨由西华门入哭临三日凡命妇皆去金银首餙素服二十七月凡音乐祭祀官员军民人等并停百日男女婚嫁官员停百日军民人等停一月军民素服不妆餙俱二十日在外俱以闻丧日为始令到之日文武官员素服乌纱帽黑角带行四拜礼跪听宣读讫举哀再行四拜礼毕各置斩衰服于本衙门宿歇酒饮酒食肉苐四日成服每旦率合属官僚等人服衰服就本衙门内朝阙设香案朝夕哭临三日又朝临十日各十五举声成服日为始服衰服二十七日衙门视事用布裹纱帽垂带素服腰经麻鞋退服衰服二十七日后素服乌纱帽黑角带二十七月而除文武官命妇闻讣素服举衰三日各十五举声去金银首餙素服二十七月而除军民男女皆素服十十三日凡音乐祭祀官员军民人等并停百日男女嫁娶官员停百日军民停一月 皇太子命以颁中外命礼部在京文武官孝服每员官给麻布一疋自制四夷使臣工部造与孝服诸王公主遣官及内文武官员人等诣几筵祭祀者光禄备祭物翰林院撰祭文礼部引赴思善门外行礼各处进香官辞归者诸王公主所遣临期司礼监请旨给赐其方面官与路费钞二十锭余十锭以下令京城闻丧日为始寺观各声钟三万杵禁宰宰四十九日
○丁未
○成服 皇太子谕户部凡随征官军旗校人等久劳在外人先赏钞一百贯举 龙轝者人一百五十贯速为预备俟至京颁给仍委御史给事中各四员监督毋稽缓时刻山西都司及口外卫所官军先已放回者运钞赏之
○己酉 龙轝次鹏鹗 皇太孙至御营哭迎军中始发丧六军号恸声彻天地
○辛亥
○在京文武百官衰服军民耆老僧道人等皆素服哭临 大行皇帝龙轝于居庸关
○壬子
○皇太孙奉 大行皇帝龙轝及郊 皇太子亲王及文武群臣皆衰服哭迎至大内奉安于仁智殿加歛奉纳梓宫是年九月
○壬午 上尊谥曰 体天弘通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号太宗十二月庚申葬长陵 上在外二十有三年寿六十有五 上外严内仁而雄才大略修理精密知人善任使推诚待下凡所委用非浸润所能间谗谀之人终见疎斥矜过误略小罪不以一眚掩众善不以私爱蔽大恶听言之际明睿所照不待其尽洞见底蕴几刚果裁制事事数语而决与下人言开心写诚表里明白重刑狱死罪至四五覆奏隆寒盛暑必疏囹圄淹滞用兵善以击中料敌审势豫为方略开阖应变机智如神临敌对阵度急间暇至于决战气势横溢率身先赴敌而未尝有所伤自大将至偏禆小校悉识其能否勇怯临阵指使各尽其用而下与士卒同甘苦士未饮食不先饮食所获敌将悉解其系诸左右信任不疑有功者必尝故人皆感悦争效死力至命将出师皆指授方略能遵者靡不克捷 上虽善用兵而下不杀为主至不得已杀之必累日弗乐初靖难之师出凡得敌兵皆纵之既度淮所至景附入京之日市不易肆故不四载扫除奸凶平祸难再安 宗社既为所推戴勤政务早晚临期率漏尽十刻乃罢深知下人艰难凡所役使抚绥周备四方上水旱灾伤必遣人巡视赈恤遇奉边警及军机重务虽夜中必兴召群臣定议行之不稽顷刻总揽权纲无专擅之臣爱重名爵军职又论功一资半级不轻畀赏功率厚而均遇灾变必求言虽疏贱苟有所陈皆得造榻前自达言苟可采欣然纳之否亦不罪博学好文于礼虽不泥古往往默契古人训谕子孙以学问为务数自著书贻之动累万言反覆明切于祭祀诚敬斋戒必慎旦暮必恭谒奉先殿时物未荐新尚膳者不敢以进厚于宗室赉予常过无不及诸弟侄有纵越礼法必训谕使改不曲为之隐曰庶几保全之也罪恶著甚如榑如橞虽免为庶人其所资一毫皆归之饮食衣服之奉悉如旧严肃宫壸不事姑息外戚有过率正以礼法于宦寺小过必惩与廷臣论事其侍卫左右者悉引避鉴前代之失保全功臣推诚待之恒垂训戒有过不为曲隐必明论之使改不改者或斥家居或颂系之或谪立功无几即释之其能改者待之加厚未尝宿怒故当时功臣奉法云敬老重贤礼遇儒者万几之暇相与讨论治道意甚者洽爱才惜士有一艺之长必用之临轩策士屡择其尤者命就文渊阁尽出中秘书俾进学而亲饬励之进士中有才识者不次擢用 上性不嗜酒常服浣濯衣虽小物爱惜不妄费戒骄溢郤礼官请封禅礼官数因祥瑞致贺必降敕戒励晚有疾鲜御外朝政事悉付 皇太子决之至军国重务必自决左右或劝 上少自逸者 祖宗付畀之重一息不绝其敢怠为政一循 太祖旧规申明法制修述礼乐躬谒孔子幸太学广召天下方闻博雅之士搜罗古今著为大典表章正学集四书五经惟理大全垂训万世德威广被四裔君长无间大小远迩朝觐贡献请授官爵于阙下者无虚日海外若榜葛剌满剌加忽鲁谟斯等处新受朝命为主者殆三十国东踰辽水鞑靼女直野人兀良哈之地立行都司卫所设官统治几三百处直西部落数百种皆重译来附其请置官府者盖三之二西南羌夷建宣慰宣抚安抚司及军卫郡县视旧增益数倍安南为逆一举削平之而郡县其地独北虏反覆数为边患亲率六师征之驱诸绝漠之外虏遂不敢南向盖唐虞三代以来若汉之高帝世祖唐之文皇宋之太祖其宽仁大度聪明文武闳远之规乾刚之用 帝皆兼而有之是以功烈之盛前古鲜俪焉
大明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四
责任编辑:颜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