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太宗文皇帝实录序
- 进实录表
- 修纂官
- 修纂凡例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上
- 卷四下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上
- 卷九下
- 卷十上
- 卷十下
- 卷十一
- 卷十二上
- 卷十二下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上
- 卷二十下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卷一百一
- 卷一百二
- 卷一百三
- 卷一百四
- 卷一百五
- 卷一百六
- 卷一百七
- 卷一百八
- 卷一百九
- 卷一百十
- 卷一百十一
- 卷一百十二
- 卷一百十三
- 卷一百十四
- 卷一百十五
- 卷一百十六
- 卷一百十七
- 卷一百十八
- 卷一百十九
- 卷一百二十
- 卷一百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
- 卷一百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 卷一百三十
- 卷一百三十一
- 卷一百三十二
- 卷一百三十三
- 卷一百三十四
- 卷一百三十五
- 卷一百三十六
- 卷一百三十七
- 卷一百三十八
- 卷一百三十九
- 卷一百四十
- 卷一百四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二
- 卷一百四十三
- 卷一百四十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卷一百四十六
- 卷一百四十七
- 卷一百四十八
- 卷一百四十九
- 卷一百五十
- 卷一百五十一
- 卷一百五十二
- 卷一百五十三
- 卷一百五十四
- 卷一百五十五
- 卷一百五十六
- 卷一百五十七
- 卷一百五十八
- 卷一百五十九
- 卷一百六十
- 卷一百六十一
- 卷一百六十二
- 卷一百六十三
- 卷一百六十四
- 卷一百六十五
- 卷一百六十六
- 卷一百六十七
- 卷一百六十八
- 卷一百六十九
- 卷一百七十
- 卷一百七十一
- 卷一百七十二
- 卷一百七十三
- 卷一百七十四
- 卷一百七十五
- 卷一百七十六
- 卷一百七十七
- 卷一百七十八
- 卷一百七十九
- 卷一百八十
- 卷一百八十一
- 卷一百八十二
- 卷一百八十三
- 卷一百八十四
- 卷一百八十五
- 卷一百八十六
- 卷一百八十七
- 卷一百八十八
- 卷一百八十九
- 卷一百九十
- 卷一百九十一
- 卷一百九十二
- 卷一百九十三
- 卷一百九十四
- 卷一百九十五
- 卷一百九十六
- 卷一百九十七
- 卷一百九十八
- 卷一百九十九
- 卷二百
- 卷二百一
- 卷二百二
- 卷二百三
- 卷二百四
- 卷二百五
- 卷二百六
- 卷二百七
- 卷二百八
- 卷二百九
- 卷二百十
- 卷二百十一
- 卷二百十二
- 卷二百十三
- 卷二百十四
- 卷二百十五
- 卷二百十六
- 卷二百十七
- 卷二百十八
- 卷二百十九
- 卷二百二十
- 卷二百二十一
- 卷二百二十二
- 卷二百二十三
- 卷二百二十四
- 卷二百二十五
- 卷二百二十六
- 卷二百二十七
- 卷二百二十八
- 卷二百二十九
- 卷二百三十
- 卷二百三十一
- 卷二百三十二
- 卷二百三十三
- 卷二百三十四
- 卷二百三十五
- 卷二百三十六
- 卷二百三十七
- 卷二百三十八
- 卷二百三十九
- 卷二百四十
- 卷二百四十一
- 卷二百四十二
- 卷二百四十三
- 卷二百四十四
- 卷二百四十五
- 卷二百四十六
- 卷二百四十七
- 卷二百四十八
- 卷二百四十九
- 卷二百五十
- 卷二百五十一
- 卷二百五十二
- 卷二百五十三
- 卷二百五十四上
- 卷二百五十四下
- 卷二百五十五
- 卷二百五十六
- 卷二百五十七
- 卷二百五十八
- 卷二百五十九
- 卷二百六十
- 卷二百六十一
- 卷二百六十二
- 卷二百六十三
- 卷二百六十四
- 卷二百六十五
- 卷二百六十六
- 卷二百六十七
- 卷二百六十八
- 卷二百六十九
- 卷二百七十
- 卷二百七十一
- 卷二百七十二
- 卷二百七十三
- 卷二百七十四
『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二十四
- 本章共 2.46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永乐十年正月丙戌朔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
○戊子 封右军左都督吴允诚为恭顺伯赐敕谕曰尔之忠诚而弗渝昨岁从朕北征益克效力妻子亦能秉心忠孝不惑憸邪非尔德刑于家何以致是比阔脱赤等叛亡尔率先追捕斩获有功虽古名将何过哉今特封尔为恭顺伯赐诰命冠服钞彩币岁禄米一千二百石服兹荣命益懋忠勤钦哉△刑科都给事中曹润等劾奏定国公徐景昌趋朝不循礼度又纵家奴犯法乞垂惩戒 上命以劾章示之且令从师讲学勿预政事
○己丑
○刑部都察院六科劾奏天下朝觐官千五百余人云一府一县之中有勘合更数年不完者请付法司治之 上命各部条具勘合已完未完并各官姓名来闻惟八十员勘合皆完 上曰此八十人盖克勤于官命礼部各赐钞五十锭复职余未完者亦姑宥复职 上复问鸿胪寺及六科曰前日命朝觐官言民瘼已言者几人对曰百五十人 上曰一郡一县未必都无一事可言都无一民不安尽今日皆须言缄默者罪于是各官悉上所言命六部议行之曰便于民者即行言有不当勿问
○辛卯
○享 太庙
○癸巳 敕劳镇守贵州镇远侯顾成曰朕久不见卿寤寐弗忘特赐钞三千贯卿其强食自爱△福建福州府闽清县言本县及福清县粮岁皆分运福州镇东二卫本县相近福州而赴镇东涉海洋福清甚近镇东乞各从近便运纳广西太平府都结州言本州言岁运纳太平守御千户所陆行四百余里山溪险阻运载甚难南宁卫至本州可通舟楫乞运纳南宁从之
○甲午
○以大祀南郊 上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受誓戒
○乙未
○两淮都转运盐使鲍浑等言近年朝廷以营造召商中纳北京盐粮乞仍令各处罢中往岁所中盐者亦令停支今淮扬二府人民每岁食盐五万余引亦宜暂停候北京罢中然后给与从之△山东济宁州同知潘叔正言兖州东昌等府定陶等县地旷人稀青登莱诸郡民多无田宜择丁多者分居就耕蠲免其役三年庶地无荒芜民不得失业从之△河南洛阳县知县姚弘言本县旧有水田二十余顷岁输粳米后伊河水低不能灌溉今为陆地每岁人民易其粳米输纳乞令粟广东乐昌县知县徐善惠言本县耕农多稻少麦岁以稻易麦输官请自今止令输米并从之
○丁酉
○大祀 天地于南郊 上还御奉天殿文武群臣行庆成礼
○戊戌
○以郊祀礼成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郢王栋还国赐之钞币并赐其从官钞有差
○庚子
○元宵节赐文武群臣宴听臣民赴午门外观鳌山三日户部尚书夏原吉言侍其母往观中官言以闻 上曰此贤母也命中官赉赐钞二百锭即其家赐之
○壬寅 上谕吏部尚书蹇义等曰守令一郡一邑之长昔人每戒数易盖牧守之寄甚重须久于其职比闻诸司以造作杂务輙差正官意在成事之速此俗吏不识大体自今一应公务不许擅差守令俾专职理民
○癸卯
○复设陕西金州千户所东洋西洋二关
○甲辰
○遣指挥康寿赍敕往谕罕东时安定卫奏罕东土酋屡为寇盗掠安定民三百户复纠合西番无赖阻截关隘剽掠不已故遣其敕谕酋长俾悉还掠且戒饬自今能悔过迁善庶可宥罪△播州宣慰司宣慰使杨昇遣兄亮贡马赐昇白金百两金织绮衣一袭锦绮十疋别赐亮白金文绮袭衣△保靖宣慰司宣慰使彭勇烈遣人贡马赐之钞币△思州宣慰司宣慰使田琛母杨氏来朝贡马赐之钞币
○乙巳
○赵王高燧还北京 上及 皇太子皆有赐赉 皇太子亲送至江东门
○丙子
○改户科给事中赵惟恭张萃裴宣刘干李节于刑科唐贞高英于兵科△宁夏总兵官安远侯柳升械送叛贼察罕歹等至京师诛之察罕歹本鞑靼人初为宁夏中护卫小旗同都指挥毛哈刺等逃居塔山至是率贼党至红山站及察罕脑儿之地杀掠居民官军追至生擒察罕歹等七人杀锁只耳灰等十九人尽获其马骡辎重余皆散之△山西布政司左布政使周璟言大同地临边塞民居鲜少都司岁用马草皆令太原平阳泽潞运给往复二三千里地多险峻车牛运载艰难往往于大同买草输官价直翔贵用民困乏而大同所属天城阳和等卫地皆有平川秋多青草乞令以时采贮往给大同以平阳泽潞诸郡县草储旁近驿舍从之
○丁未
○升国子监司业赵季通董子庄为赵府长史敕曰朕子赵王年少不务学问所行多愆礼度今简尔等为长史宜悉心辅导谕以德义使博穷经史以知古先贤之行事及修身齐家治国之道屏绝邪佞亲近忠良随事规诲务归于正以承藩辅之重 祖训云凡王国文武之臣能守正规谏助王保全其国者毋轻易凌辱朝廷闻之亦以礼待尔等慎毋阿顺苟容畏缩不言以负朕委任之意 敕都察院义尚书宋礼领舟师运粮赴北京 命故大宁都司都指挥同知赵麟子庆云袭父旧职为羽林前卫指挥使虎贲左卫指挥佥事吕海子斌金吾后卫指挥佥事胡全子贵俱袭父职羽林前卫指挥同知陈旺侄广袭升指挥使衡真子聚李旺侄通俱袭指挥同知金吾左卫正千户干贵子官音保金吾右卫正千户庞经子弘旺俱袭升指挥同知金吾左卫副千户吴那住弟敬龙升指挥佥事
○戊申
○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刘翥等劾奏中军都督郭义尚宝司少卿朱秀孟春时享 太庙无故不陪祀命鞫之
○己酉
○巡按山东监察御史许堪言去秋卫河水溢河岸低洼之处四散漫衍其时虽略修理今已复有倒塌者自临清至直沽大率皆然乞敕有司预期修理 上命工部移文尚书宋礼相度措置△陕西陇州言民饥 命户部发州仓粟万二百三十石赈之△河南灵宝永宁二县言永乐八年民粮尚亏七万一千四百余石今岁复值旱灾乞折输钞帛山西平陆县言县山高土薄连年旱涝民食不充乞以八年九年粮折输钞帛并从之
○庚戌
○云南景东等府土官知府陶干等遣人贡马赐钞币有差 命国师班丹藏卜为灌顶净觉弘济大师禅师把奔为慧慈弘应国师湛查为净慈佑善国师包剌麻为净觉弘慈国师
○辛亥
○山东都指挥吴旺以公事决人致死不以实闻法司劾旺当斩 上以非私事姑宥之
○壬子
○鲁府王肇辉来朝△升凉州卫都指挥指挥千百户镇抚保住二十四员各一级赏赉有差以捕杀叛虏阔脱赤等功也 上以奸民好讼由无恒产而北京尚多闲田乃下令法司越诉虽得实而据律当笞者免罪令挈妻子徒北京良乡涿州昌平武清为民授田耕种依自愿为民种田例给路费三年始供租调诬告犯徒流笞杖者亦免罪挈妻子徒卢龙山海永平小兴州为民种田不给路费一年供租调其诬告十恶及机密重事不在此例
○癸丑
○贵州宣慰司宣慰使安卜葩遣人贡马赐之钞币△山西蒲州稷山河津荣河等县耆老言岁歉民饥采蒺藜掘蒲根以食而有司徵赋甚急乞赐宽贷 上闻之恻然命户部遣官驰驿赈济其布政司及所属郡县官蔽不以闻者悉械送京论罪
○甲寅
○狭西淳化县及河州军民指挥司俱言本地山高土瘠加有水旱田稼不登今年税粮乞折输钞从之△是月置济宁州南城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