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太宗文皇帝实录序
- 进实录表
- 修纂官
- 修纂凡例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上
- 卷四下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上
- 卷九下
- 卷十上
- 卷十下
- 卷十一
- 卷十二上
- 卷十二下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上
- 卷二十下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卷一百一
- 卷一百二
- 卷一百三
- 卷一百四
- 卷一百五
- 卷一百六
- 卷一百七
- 卷一百八
- 卷一百九
- 卷一百十
- 卷一百十一
- 卷一百十二
- 卷一百十三
- 卷一百十四
- 卷一百十五
- 卷一百十六
- 卷一百十七
- 卷一百十八
- 卷一百十九
- 卷一百二十
- 卷一百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
- 卷一百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 卷一百三十
- 卷一百三十一
- 卷一百三十二
- 卷一百三十三
- 卷一百三十四
- 卷一百三十五
- 卷一百三十六
- 卷一百三十七
- 卷一百三十八
- 卷一百三十九
- 卷一百四十
- 卷一百四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二
- 卷一百四十三
- 卷一百四十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卷一百四十六
- 卷一百四十七
- 卷一百四十八
- 卷一百四十九
- 卷一百五十
- 卷一百五十一
- 卷一百五十二
- 卷一百五十三
- 卷一百五十四
- 卷一百五十五
- 卷一百五十六
- 卷一百五十七
- 卷一百五十八
- 卷一百五十九
- 卷一百六十
- 卷一百六十一
- 卷一百六十二
- 卷一百六十三
- 卷一百六十四
- 卷一百六十五
- 卷一百六十六
- 卷一百六十七
- 卷一百六十八
- 卷一百六十九
- 卷一百七十
- 卷一百七十一
- 卷一百七十二
- 卷一百七十三
- 卷一百七十四
- 卷一百七十五
- 卷一百七十六
- 卷一百七十七
- 卷一百七十八
- 卷一百七十九
- 卷一百八十
- 卷一百八十一
- 卷一百八十二
- 卷一百八十三
- 卷一百八十四
- 卷一百八十五
- 卷一百八十六
- 卷一百八十七
- 卷一百八十八
- 卷一百八十九
- 卷一百九十
- 卷一百九十一
- 卷一百九十二
- 卷一百九十三
- 卷一百九十四
- 卷一百九十五
- 卷一百九十六
- 卷一百九十七
- 卷一百九十八
- 卷一百九十九
- 卷二百
- 卷二百一
- 卷二百二
- 卷二百三
- 卷二百四
- 卷二百五
- 卷二百六
- 卷二百七
- 卷二百八
- 卷二百九
- 卷二百十
- 卷二百十一
- 卷二百十二
- 卷二百十三
- 卷二百十四
- 卷二百十五
- 卷二百十六
- 卷二百十七
- 卷二百十八
- 卷二百十九
- 卷二百二十
- 卷二百二十一
- 卷二百二十二
- 卷二百二十三
- 卷二百二十四
- 卷二百二十五
- 卷二百二十六
- 卷二百二十七
- 卷二百二十八
- 卷二百二十九
- 卷二百三十
- 卷二百三十一
- 卷二百三十二
- 卷二百三十三
- 卷二百三十四
- 卷二百三十五
- 卷二百三十六
- 卷二百三十七
- 卷二百三十八
- 卷二百三十九
- 卷二百四十
- 卷二百四十一
- 卷二百四十二
- 卷二百四十三
- 卷二百四十四
- 卷二百四十五
- 卷二百四十六
- 卷二百四十七
- 卷二百四十八
- 卷二百四十九
- 卷二百五十
- 卷二百五十一
- 卷二百五十二
- 卷二百五十三
- 卷二百五十四上
- 卷二百五十四下
- 卷二百五十五
- 卷二百五十六
- 卷二百五十七
- 卷二百五十八
- 卷二百五十九
- 卷二百六十
- 卷二百六十一
- 卷二百六十二
- 卷二百六十三
- 卷二百六十四
- 卷二百六十五
- 卷二百六十六
- 卷二百六十七
- 卷二百六十八
- 卷二百六十九
- 卷二百七十
- 卷二百七十一
- 卷二百七十二
- 卷二百七十三
- 卷二百七十四
『明太宗实录』卷一百六十
- 本章共 2.20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永乐十三年春正月庚子朔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
○辛丑 敕谕天下大小衙门来朝官曰治天下之道君总于上臣分职于下上下相承体统不紊故事理民安天下和平唐虞三代之盛率由斯道朕以眇躬托于万姓之上所赖文武群臣翼赞以协于治惟尽乃心惟敬乃职以熙庶政永康兆民尚慎之哉惟善致福惟恶致愆天有显道报施无爽尚慎之哉朕所畏者天所保者民所资为理者贤才古之贤人君子为德为民功加于当时名昭于后世尔尚以为法夙夜祇慎用副朕保民致治之意钦哉既复榜午门之外曰天下文武官治兵者爱恤军士理民者爱恤百姓敢有剥削以厉军民者必罪不赦
○癸卯
○贵州宣慰使司宣慰使安卜葩等来朝贡马九十匹赐彩币遣还
○甲辰 命张軏为散骑舍人令带刀宿卫軏英国公辅之弟也
○丙午享 太庙命皇太子行礼 正觉大乘法王昆泽思巴遣使贡马赐之彩币等物 塞居庸关以北潭峪小峪黑折涧水峪台鳌鱼岭千石涧南石阳等处山口每口戍卒十人守之
○丁未
○以将祀南郊百官受誓戒于文华殿 瓦剌顺宁王马哈木贤义王太平安乐王把秃孛罗遣使观音奴塔不哈等贡马谢罪言数年以来仰戴 皇上大恩如天罔极前者不能约束部属致犯边境且拘留使臣舍黑撒答儿等实非本心皆为左右所误致负大恩天兵远临死罪万万今惭惧无地痛自追悔伏望天地大德曲赐赦除俾得自新仍朝贡如初谨遣使护送舍黑撒答儿等来归并献良马五十匹 上览奏曰黠虏尚敢巧言文过群臣以为夷狄禽兽不足与较惟天德广大无物不包请姑容之 上然其言遂受献命馆其使
○戊申
○大宁都指挥使张忠卒忠凤阳人洪武中为万全左卫指挥使 上举义之初从克保定烧火具桥与敌相持四十余日屡立奇功升都指挥佥事永乐元年改北平行都司为大宁都司命忠为都指挥使至是卒遣官赐祭子锐袭保定卫指挥使
○己酉
○行太仆卿杨砥奏畿内民皆养马近见顺天等府所属多有官军老幼无职役者宜令兵部户部取勘循例养马 上语砥曰民间养马已甚烦扰但以国家武备所急不可以止官军老幼艰难者多正当存恤可忽又令养马不听
○庚戌大祀 天地于南郊 皇太子军老幼艰难者多正当存恤可忽又令养马不听
○庚戌大祀 天地于南郊 皇太子代行礼毕遣太常寺丞葛清隐复命
○壬子
○夜午门外灯山火有仓卒不及避而死者都督同知马旺预焉
○甲寅
○以灯山火命礼部给赐死者之家钞布遣官祭都督马旺仍命有司治丧具旺徐州人由卫士屡从大将军征伐以功授燕山中护卫世袭百户 上起义命旺守丽正门从征怀来战埧上克东昌旺卒奋勇自先士卒累官至都指挥佥事 上即位升山西都指挥使永乐七年扈从北京升中军都督同知从征沙漠亦效劳绩至是卒 上甚惜之
○丁巳 敕皇太子曰朕以上元节张灯午门意在与民同乐不意失火伤人虽由不谨之故亦上天以垂戒不德也方兹祇惧以务修省尔亦宜敬慎弗懈凡各衙门进送物件悉皆停止以纾民力
○戊午 遣监察御史吴文等分行天下询察吏治得失及民间疾苦文等陛辞 上谕之曰百姓艰难有司蔽不以闻尔等受朕耳目之寄宜悉心咨访凡朝廷所差人及郡县官有贪刻不律者执之郡县官有阘茸不职及老病者悉送京师惟布政司按察司堂上官以状来闻毋枉毋纵必合公道军民利病宜一一奏来汝不恭命汝则有罪 敕谕内外诸司官曰祇奉天命统承 皇考太祖高皇帝鸿业简贤用能抚绥军民图臻治理尔文武群臣宜尽诚竭虑以副朕望今春阳维时宜布宽恤之令所有合行事条示于后一自永乐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以前民间递年亏欠税粮农桑及诸色课程盐课草束等项尽行蠲免一自永乐十二年十二月三十日以前递年倒死马驼驴骡牛羊等畜及亏欠芦柴未纳各项赃罚倍追叚疋未完一应钱粮物件尽行蠲免一天下课额自永乐十三年正月为始俱照永乐六年以前收办一各项造作除军需等项急用外其余不急之务悉皆停止一民间应有事故人户抛荒田土有司即从实开报除豁别召人承佃有系官田者照民田例起科一军官并旗军将军力士校尉舍人余丁为事犯笞杖徒流罪名自永乐十三年正月十八日以前发遣各处立功者尽行宥免复还职役一军官犯笞杖徒流罪名自永乐十三年正月十八日以前发遣各处充军养马种田等项者悉宥复职一文武官员并总小旗有为事已复职役住支俸粮并支半俸者俱照旧关支一逃军逃囚许令赴官自首与免本罪军还原伍囚还原配所一凡有军民利病及贪官污吏作弊害民者许诸人具实奏闻一军民中有怀材抱德或在下僚或隐山林许诸人荐举有司礼送赴京量才擢用
○庚申
○行在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王彰劾奏监察御史李文凤擅罪军职宜正其罪命如律
○壬戌
○设保安州隶北京行部保安在居庸关外汉涿鹿县地方元为奉圣州后以地震改为保安国初移其民入关内州废至是 上以其地关塞要冲且土壤饶沃命复设州以有罪当迁谪者实之
○癸亥
○旌表顺天府大兴县民王万僧奴孝行以其继母疾刲肝和药以进母服之汗而愈县上其事故有是命
○甲子
○行在户部言漕运至者渐多请发民置仓贮之 上曰东作将兴不可役民民失春种则一岁之计废可令法司除死罪外出徒流以下定等第输作后不为例 密云中卫雨水坏城请命修筑从之
○丙寅 命武职大臣出镇丰城侯李彬往狭西忻城伯赵彝往徐州都督同知曹德往德州都指挥使李任往彰德都指挥同知李晟往宿州指挥使费瑾往真定指挥佥凌金□暠往扬州都指挥佥事施文指挥同知刘敬黄瑄往淮安 上谕之曰尔皆朕旧人此行寄以心腹须循理奉法爱恤军民能守己然后能爱人财者人之心不伤其财斯不失其心其往勉之 夜有星如鸡子大青白色光烛地出梗河东北行入天厨
○丁卯
○狭西都指挥佥事刘旺前坐抵换鞑靼贡马谪甘肃立功旺在途迁延不行觊望侥幸为法司所劾遂改谪开平从成安侯郭亮立功
○戊辰
○郢王栋妃郭氏薨讣闻遣官赐祭命有司治丧葬设淮安府常盈仓徐州广运仓德州广积仓并置大使副使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