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太宗文皇帝实录序
- 进实录表
- 修纂官
- 修纂凡例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上
- 卷四下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上
- 卷九下
- 卷十上
- 卷十下
- 卷十一
- 卷十二上
- 卷十二下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上
- 卷二十下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卷一百一
- 卷一百二
- 卷一百三
- 卷一百四
- 卷一百五
- 卷一百六
- 卷一百七
- 卷一百八
- 卷一百九
- 卷一百十
- 卷一百十一
- 卷一百十二
- 卷一百十三
- 卷一百十四
- 卷一百十五
- 卷一百十六
- 卷一百十七
- 卷一百十八
- 卷一百十九
- 卷一百二十
- 卷一百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
- 卷一百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 卷一百三十
- 卷一百三十一
- 卷一百三十二
- 卷一百三十三
- 卷一百三十四
- 卷一百三十五
- 卷一百三十六
- 卷一百三十七
- 卷一百三十八
- 卷一百三十九
- 卷一百四十
- 卷一百四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二
- 卷一百四十三
- 卷一百四十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卷一百四十六
- 卷一百四十七
- 卷一百四十八
- 卷一百四十九
- 卷一百五十
- 卷一百五十一
- 卷一百五十二
- 卷一百五十三
- 卷一百五十四
- 卷一百五十五
- 卷一百五十六
- 卷一百五十七
- 卷一百五十八
- 卷一百五十九
- 卷一百六十
- 卷一百六十一
- 卷一百六十二
- 卷一百六十三
- 卷一百六十四
- 卷一百六十五
- 卷一百六十六
- 卷一百六十七
- 卷一百六十八
- 卷一百六十九
- 卷一百七十
- 卷一百七十一
- 卷一百七十二
- 卷一百七十三
- 卷一百七十四
- 卷一百七十五
- 卷一百七十六
- 卷一百七十七
- 卷一百七十八
- 卷一百七十九
- 卷一百八十
- 卷一百八十一
- 卷一百八十二
- 卷一百八十三
- 卷一百八十四
- 卷一百八十五
- 卷一百八十六
- 卷一百八十七
- 卷一百八十八
- 卷一百八十九
- 卷一百九十
- 卷一百九十一
- 卷一百九十二
- 卷一百九十三
- 卷一百九十四
- 卷一百九十五
- 卷一百九十六
- 卷一百九十七
- 卷一百九十八
- 卷一百九十九
- 卷二百
- 卷二百一
- 卷二百二
- 卷二百三
- 卷二百四
- 卷二百五
- 卷二百六
- 卷二百七
- 卷二百八
- 卷二百九
- 卷二百十
- 卷二百十一
- 卷二百十二
- 卷二百十三
- 卷二百十四
- 卷二百十五
- 卷二百十六
- 卷二百十七
- 卷二百十八
- 卷二百十九
- 卷二百二十
- 卷二百二十一
- 卷二百二十二
- 卷二百二十三
- 卷二百二十四
- 卷二百二十五
- 卷二百二十六
- 卷二百二十七
- 卷二百二十八
- 卷二百二十九
- 卷二百三十
- 卷二百三十一
- 卷二百三十二
- 卷二百三十三
- 卷二百三十四
- 卷二百三十五
- 卷二百三十六
- 卷二百三十七
- 卷二百三十八
- 卷二百三十九
- 卷二百四十
- 卷二百四十一
- 卷二百四十二
- 卷二百四十三
- 卷二百四十四
- 卷二百四十五
- 卷二百四十六
- 卷二百四十七
- 卷二百四十八
- 卷二百四十九
- 卷二百五十
- 卷二百五十一
- 卷二百五十二
- 卷二百五十三
- 卷二百五十四上
- 卷二百五十四下
- 卷二百五十五
- 卷二百五十六
- 卷二百五十七
- 卷二百五十八
- 卷二百五十九
- 卷二百六十
- 卷二百六十一
- 卷二百六十二
- 卷二百六十三
- 卷二百六十四
- 卷二百六十五
- 卷二百六十六
- 卷二百六十七
- 卷二百六十八
- 卷二百六十九
- 卷二百七十
- 卷二百七十一
- 卷二百七十二
- 卷二百七十三
- 卷二百七十四
『明太宗实录』卷三十一
- 本章共 2.76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永乐二年五月辛丑朔 礼部言国子监祭酒徐旭坐书奏不谨当降 上问吏部尚书蹇义旭为人何如对曰有文学持守而于人寡合 上曰持守之人固当寡合盖其中有所主而不能脂韦依阿于外况兼有文学宜寘之近侍遂命为翰林修撰 巡按北京监察御史周新言北京所属吏民有犯徒流者蒙恩免罪就发北京人少处为民种田公私两便然监候详拟往复数月饥窘忧愁多死狱中请今后死罪及职官有犯详拟待报其吏民所犯徒流者悉从北京行部或监察御史详拟允当就发种田如此则下无淹禁之患而上不负宽恤之恩 上谕都察院臣曰御史言是且 命北京百姓有犯应决者许收赎 夜金星犯鬼宿西北星
○壬寅
○遣使赐谷王橞纱布钞扇 命丰城侯李彬统领官军往镇广东等处 命清远伯王友充总兵官都指挥佥事郭义充副总兵师往海道巡哨如遇寇贼就行剿捕仍戒友等遇番国进贡舡不得扰害 升建昌府学校授于敬为江西道监察御史 复杨直为浙江道监察御史直洪武中为御史建文初升青州知府坐免至是召至复其旧职夜有星如盏大青白色光烛地出相星旁东北行至游气
○癸卯
○夜水星犯六诸王西第三星
○甲辰
○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奏琉球国山东王遣使贡方物就令赍白金诣处州市磁器法当逮问 上曰远方之人知求利而已安知禁令朝廷于远人当怀之此不足罪 宁夏总兵官左都督何福请以平凉庆阳二府盐粮每引纳米四斗五升每引纳米六斗从之
○乙巳
○设散毛施南二长官司置流官吏目各一员其地故元时俱置宣慰司洪武六年改散毛沿边并施南二宣抚司又设龙潭安抚司隶散毛沿边二十三年以蛮人梗化遂废后于散毛沿边设大田军民千户所至是故土官之子覃友谅等奏比年招复蛮民岁输租税请仍设治所以其户少乃降为长官司俱隶大田军民千户所命覃友谅为散毛长官田应虎副之覃添福为施南长官覃敬副之各给印 端午节赐文武群臣宴
○丙午
○夜有星如斗大赤色有光出中天云中西北行至云中
○丁未
○夜有星如盏大赤色光烛地出北斗魁北行入文昌
○戊申
○升大理寺左寺正陈援为本寺右寺丞通政司右通政兼右春坊右中允仪智为湖广右布政使应天府丞王公亮为四川右布政使吏部郎中张启为浙江右布政使工部郎中刘俊为江西右布政使饶州府同知任勉为福建布政司右参政吏部郎中时泰为江西布政司右参政尹必用为浙江布政司右参政户部郎中罗雅为山东布政司左参政刑部员外郎周成为左参议户部郎中杨蕃福建布政司右参政兵部郎中崔恂为云南布政司左参政姚肇为右参政刑部郎中李泰叶溥俱为广东布政司右参政工部员外郎吕惟得为右参议吴渊为广西布政司右参议刑部郎中王英为狭西按察使刑部主事陈有常山西道监察御史成宁可俱为广东按察副使浙江道监察御史何广为狭西按察副使狭西道监察御史刘文为浙江按察副使镇远州知州徐善安为佥事北京道监察御史孙硕为山西按察副使广西道监察御史陆广平为广西按察副使四川道监察御史张寿为江西按察副使虞文达为福建按察副使工部司务远方为佥事山东道监察御史康郁为云南按察副使刑科给事中周彦奇兵科给事中龚鐩俱为佥事兵科给事中张恂为山东按察佥事吏科给事中梁观为四川按察佥事户科给事中姚山为河南按察佥事安仁县典史李素为山西道监察御史
○己酉
○锦衣卫奏明日 上诣 孝陵请具法驾 上曰不用但以骑士数人前导 已而顾侍臣曰明日 皇考升遐之日正属感慕之时何用法驾非为辟除道路则前导骑士亦可不用
○辛亥
○擢举人莫福为刑科给事中 以征讨奇功升羽林前卫指挥同知于兴子锁儿为本卫指挥使千户任真子得为指挥同知
○壬子
○改户部右侍郎刘观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癸丑
○修山东邹平县小清河堤岸三百八十四丈
○甲寅
○置山东临清县县丞主簿各一员右军都督佥事景福卒福凤阳临淮人洪武中为会州卫指挥同知 上初起义福率所部从积功至都指挥使升右军都督佥事至是卒命有司举恤典
○乙卯
○擢监生朱政黄理紫震俱为兵科给事中西安府经历黄友信为狭西道监察御史 以熊宗鲁为江西布政司右参议宗鲁洪武中以监生署山西右参议调北平布政司建文初降蒙化州知州至是召还实授旧职 设广西思明府凭祥县以土官李昇为知县置流官典史一员初凭祥止设巡检司昇尝为本司巡检至是上言其地濒安南而百姓乐业生齿日繁请改为县以便抚辑从之
○丙辰
○山东临清县会通税课局言比岁市镇经兵民皆流移兼连年蝗旱商旅不至所徵课钞不及请减旧额户部以闻 上曰兵旱之余尚可徵税耶其悉免之俟丰岁百姓复业商旅通行然后徵之甘肃总兵官左都督宋晟言甘肃镇番卫与胡寇接境原调庄浪千户所军九百备御今屯田之外止存五百八十不足调用命以巩昌卫所带管中左所军益之
○戊午 上御右顺门永春侯王宁侍从容论及 皇考时事 上戚马动容宁曰世人竭诚诵经饭僧奉佛可以福利先亲 上不答既而谕之曰为庶人能继承家业不失坠或又能扩充增益于前可以为孝士居官食禄能持身循理建立功业荣亲于当时显名于后日可以为孝天子以四海为家能思天位者亲之所传大业者亲之所建天下生民亲之所保而敬以奉天勤以守业仁以临民使万物得所四夷咸宾光昭祖宗传之子孙可以为孝何必能事佛乃为孝乎既而复曰元季天下鼎沸生民涂炭父母妻子不相保我 皇考奉 天命戡定祸乱立纲陈纪使强不敢凌弱众不敢暴寡天下晏然有莫大之功德则必享莫大之福矣岂他福之所能及也宁惭而退
○己未
○复闽清县知县沈源广东道监察御史源建文中所黜也 擢庶吉士杜钦黄惟正郎庆俱为户科给事中周玉罗亨信张侗及监生胡昌俱为工科给事中
○壬戌
○夜有星如盏大青白色光烛地出危宿东北行至云中
○甲子 命金吾左卫故千户罗旺子五十袭升金吾右卫指挥佥事
○丙寅
○擢庶吉士林正魏暹喻则成白瑜郑兰进士封孜昶赵登监生陶玮陈贞裴川俱为给事中 复广西东兰州吏目黄思贤为山东按察佥事思贤建文中坐事降职至是以考满至京遂复之裁减湖广泸溪县县丞主簿
○丁卯
○八((月))[百]大甸土酋刀招你遣头目板暖等来朝贡方物赐赉有差 兴安伯徐祥卒大冶县人以军功为燕山右护卫副千户 上居藩邸时以祥谨直命侍卫左右及举义祥竭力从征破居庸关攻真定援永平战灵璧皆与有功累官至都指挥使封兴安伯祥在诸将中年稍高及为伯益勤慎未尝骄怠卒年七十三 上辍朝三日遣官赐祭仍赐钞四千锭恤其家子永旱卒命孙亨袭爵
○戊辰
○工部言太平府当涂县慈湖等处上通宣歙东抵丹阳湖西接芜湖地多濒江比((两))[雨]水浸淫及海潮涨溢决堤伤稼宜遣人相度修筑 上从之又谕之曰缘江低洼之处非止当涂一县霖潦伤稼必多宜分遣官乘传往视凡浙江江西湖广安庆苏松等府遇湖泊洼下圩岸颓圯丞督有司修筑 浙江台州府黄严县言县境混水等处旧设十五闸六陡门潴水溉田及防海潮每闸置十夫以司启闭近水道堙塞闸门朽坏每遇风潮不能捍御田旱不得灌溉宜集民修浚从之
○己巳
○设八百者乃八百大甸二军民宣慰使司以土酋刀招你为八百者乃宣慰使其弟刀招散为八百大甸宣慰使遣员外郎左洋往赐诰印冠带袭衣并遣使赐麓川平缅缅甸老挝诸宣慰使司及孟定波勒威远等府州亦如之 湖广布政司言长沙浏阳益阳岳州安乡华容常德龙阳武陵荆州石首监利江陵诸县霪雨湖水泛溢坏民居田稼命户部遣人驰驿抚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