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太宗文皇帝实录序
- 进实录表
- 修纂官
- 修纂凡例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上
- 卷四下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上
- 卷九下
- 卷十上
- 卷十下
- 卷十一
- 卷十二上
- 卷十二下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上
- 卷二十下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卷一百一
- 卷一百二
- 卷一百三
- 卷一百四
- 卷一百五
- 卷一百六
- 卷一百七
- 卷一百八
- 卷一百九
- 卷一百十
- 卷一百十一
- 卷一百十二
- 卷一百十三
- 卷一百十四
- 卷一百十五
- 卷一百十六
- 卷一百十七
- 卷一百十八
- 卷一百十九
- 卷一百二十
- 卷一百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
- 卷一百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 卷一百三十
- 卷一百三十一
- 卷一百三十二
- 卷一百三十三
- 卷一百三十四
- 卷一百三十五
- 卷一百三十六
- 卷一百三十七
- 卷一百三十八
- 卷一百三十九
- 卷一百四十
- 卷一百四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二
- 卷一百四十三
- 卷一百四十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卷一百四十六
- 卷一百四十七
- 卷一百四十八
- 卷一百四十九
- 卷一百五十
- 卷一百五十一
- 卷一百五十二
- 卷一百五十三
- 卷一百五十四
- 卷一百五十五
- 卷一百五十六
- 卷一百五十七
- 卷一百五十八
- 卷一百五十九
- 卷一百六十
- 卷一百六十一
- 卷一百六十二
- 卷一百六十三
- 卷一百六十四
- 卷一百六十五
- 卷一百六十六
- 卷一百六十七
- 卷一百六十八
- 卷一百六十九
- 卷一百七十
- 卷一百七十一
- 卷一百七十二
- 卷一百七十三
- 卷一百七十四
- 卷一百七十五
- 卷一百七十六
- 卷一百七十七
- 卷一百七十八
- 卷一百七十九
- 卷一百八十
- 卷一百八十一
- 卷一百八十二
- 卷一百八十三
- 卷一百八十四
- 卷一百八十五
- 卷一百八十六
- 卷一百八十七
- 卷一百八十八
- 卷一百八十九
- 卷一百九十
- 卷一百九十一
- 卷一百九十二
- 卷一百九十三
- 卷一百九十四
- 卷一百九十五
- 卷一百九十六
- 卷一百九十七
- 卷一百九十八
- 卷一百九十九
- 卷二百
- 卷二百一
- 卷二百二
- 卷二百三
- 卷二百四
- 卷二百五
- 卷二百六
- 卷二百七
- 卷二百八
- 卷二百九
- 卷二百十
- 卷二百十一
- 卷二百十二
- 卷二百十三
- 卷二百十四
- 卷二百十五
- 卷二百十六
- 卷二百十七
- 卷二百十八
- 卷二百十九
- 卷二百二十
- 卷二百二十一
- 卷二百二十二
- 卷二百二十三
- 卷二百二十四
- 卷二百二十五
- 卷二百二十六
- 卷二百二十七
- 卷二百二十八
- 卷二百二十九
- 卷二百三十
- 卷二百三十一
- 卷二百三十二
- 卷二百三十三
- 卷二百三十四
- 卷二百三十五
- 卷二百三十六
- 卷二百三十七
- 卷二百三十八
- 卷二百三十九
- 卷二百四十
- 卷二百四十一
- 卷二百四十二
- 卷二百四十三
- 卷二百四十四
- 卷二百四十五
- 卷二百四十六
- 卷二百四十七
- 卷二百四十八
- 卷二百四十九
- 卷二百五十
- 卷二百五十一
- 卷二百五十二
- 卷二百五十三
- 卷二百五十四上
- 卷二百五十四下
- 卷二百五十五
- 卷二百五十六
- 卷二百五十七
- 卷二百五十八
- 卷二百五十九
- 卷二百六十
- 卷二百六十一
- 卷二百六十二
- 卷二百六十三
- 卷二百六十四
- 卷二百六十五
- 卷二百六十六
- 卷二百六十七
- 卷二百六十八
- 卷二百六十九
- 卷二百七十
- 卷二百七十一
- 卷二百七十二
- 卷二百七十三
- 卷二百七十四
『明太宗实录』卷六十七
- 本章共 2.29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五月甲寅朔敕甘肃总兵官西宁侯宋晟曰近闻回回多买中国人妻妾子女出境律买卖者皆处死宜严加禁约之世因循也
○乙卯升东胜右卫指挥使陈景先为大宁都指挥佥事 丙辰遣使赐谷王橞纱布各八十疋 命户部徒山山西之平阳驲潞山东之登莱府等府州民五千户隶上林苑监牧养载种户给路费钞一百锭口粮六斗
○丁巳设湖广思南思州二宣慰使儒学
○戊午端午节赐文武群臣宴
○己未赐国子监琉球国及云南生石达鲁等并其从人夏衣
○辛酉湖广武昌府僧言欲增脩观音阁以祝 圣寿 上不从曰人修短有定数祸福由所行所行诚善福不祝当自至不善祸非祝所能去人但务为善何假外求哉
○癸亥升鸿胪寺左寺丞王七十五为本寺右少卿
○甲子开平卫卒蒋文霆言王者以天下为家以百姓为子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今有岁办各色物料里长所领官钱悉八已名为和买其实强取于民万不偿一若其土产尚可措办况非土地所有须多方徵求以致倾财破产者有之凡若此者非止一端今后宜令有司除常赋外妄取民一钱者以受财枉法论其各色物料非土地所有禁勿取又言旌表节义所以励俗今承流宣化者率不务公每年求访孝子节妇但应故事纵有当举者里邻上之州县而州县不为理吹毛求疵多方沮毁设有准举者吏胥需索钱物否则诬论其短事竟不行今后有当举者宜令所司核实即与申达旌表从之 是日征安南官军获贼首黎季犛及其子澄先是总兵官新城侯张辅追贼至典臾海门泾鹊浅久晴水涸贼弃舟遁及官军至大雨水涨数尺舟毕渡众大喜曰天赞王师及辅率步骑至龙茶舟师亦至伪四辅大尹阮谨等来降言黎贼走入安遂调都督佥事柳升率舟师前进辅及左副将军西平侯沐晟等循举厥江进至日南州奇罗海口升杀贼得舡三百艘余贼遁辅等乘胜追之升复引兵出奇罗海口永定卫卒王柴胡等七人与贼遇贼困败 与皆败走柴胡等生擒贼首黎季犛李保保等十人擒其子澄于海口中山
○乙丑安南土人武如卿等于永盎海口望高山获伪大虞国王黎仓伪太子黎芮及黎贼子孙弟侄伪梁国王黎潡等并贼将伪柱国东山乡侯胡杜等安南平 夜月犯东南第二星
○丙寅遣千户亦剌思那速儿丁及舍黑撒答等使瓦剌时虏中来降者言鬼力赤为部下所废其众欲立本雅失里遂遣亦剌思等赍敕往谕马哈木等以天命有归及福善祸淫之意并赐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及其所部撒都剌等金织文绮有差 西域回回亦不剌金等并凉州等卫卒二百十一人贡马赐钞有差
○丁卯北京行部言自西湖景至流通凡七闸河道淤塞自昌平县东南白浮村至西湖景东流水河口一百里宜增置十二闸请以民丁二十万官给费用脩置命运粮军士浚道其置闸俟更议
○戊辰 上以征南将士冲冒炎署虑生疾病遣使奉香帛遍祀岳镇海渎及安南山川城隍之神祈福 夜有星如盏大青白色有光出紫微蕃内北至行至游气中
○己巳 上幸灵谷寺驻驿中庭有青虫着 上衣以手拂置地徐命中官取置树间曰此虽微物皆有生理毋轻伤之
○庚午设赤溪湳洞长官司隶思州宣慰使司命王必恕为长官王显彰为副其所统寨六十七苗民一千五百余户皆必恕等所招集思州宣慰使田琛言于朝且请设治所故有是命
○辛未 上闻河南饥有司匿不上闻命刑部悉隶寘于法又 敕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瑛等曰国之本在民而民无食是伤其本 朕自嗣位以来夙夜以安养生民为心每岁春初及农隙之时 敕郡县浚河渠脩筑圩岸陂池捕蝗蝝遇有饥荒即加赈恤比者河南郡县荐罹旱涝有司匿不以闻又有言雨旸时若禾稼茂实者及遣人视之民所收有十不及四五者有十不及一者亦有掇草实为食者闻之恻然亟命发粟赈之已有饥死者矣此亦 朕任用匪人之过已悉置于法其榜谕天下有司自今民间水旱灾伤不以闻者必罪不宥
○壬申 敕甘肃总兵官西宁侯宋晟曰闻来归鞑靼赤纳本是沙州卫指挥使买住所部今赤纳为都指挥佥事官居买住之上亦是边帅不审实以闻之过夫高下失伦人不得其分则心不平今已升买住为都指挥同知赐诰命冠带自今凡来归者应授官职宜审定高下等第以闻或失其当咎有所归 武安侯郑亨父用卒用庐州合肥人洪武初隶籍行伍积功至大兴左卫千户以老病令亨袭职亨从 上靖内难屡以战功封武安侯遂以亨爵封用至是卒遣官赐祭 夜有星如鸡子大青白色有光出即位西北行至游气
○癸酉上问侍臣曰闻近俗之弊严于事佛而简于事其先果有之乎对曰闻有之 上叹曰此盖教化不明之过朕于 奉先殿旦夕祇谒未尝敢慢或有微恙亦力疾行礼世人于佛老竭力崇奉而于奉先之礼简略者盖溺于祸福之说而昧其本也率而正之正当自朕始尔
○甲戌征讨安南总兵官新城侯张辅等奏云南广东广西征将军士有事故缺伍者欲于安南土著军民内选拔补伍从之命给以月粮仍赐敕谕曰从征将军远违父母妻子跋涉山川勤劳备至方今夏热宜择高爽之地驻营以休息之
○乙亥阔伦么连鞑靼头目把秃不花等来朝贡马赐袭衣彩币
○戊寅工部言北京文明河至通州五闸每闸合设船二十艘乞于龙江告用闸户十一户水脚夫四百六十人于湖广江西河点充从之
○己卯日本国王源道义遣僧圭密等七十三人来朝贡方物并献所获倭寇等 上嘉之赐敕褒谕曰王忠贤明信恭敬 朝廷殄灭凶渠俾海滨之人咸底安靖 朕甚嘉之兹特赐王白金一千两铜钱一万伍千缗绵纻丝纱罗绢四百一十疋僧衣十二袭帷帐衾褥器皿若干事并赐王妃白金二百五十两铜钱五千缗绵纻丝纱罗绢八十四疋用示旌表之意复工部左侍郎张本右侍郎甄庸官本等先坐事落职至是宥而复之礼部左侍郎杨砥坐事降工部主事
○辛巳都察院佥都御史俞士吉自浙江巡视民瘼还上 圣孝瑞应颂 上曰尔以大臣出视民瘼既归其民情何如年谷何如水患何如未闻有一语而汲汲进谀词都御史行事固如此乎命掷还之
○壬午征讨安南总兵官新城侯张辅等平安南捷奏至群臣入贺曰黎贼父子违天逆命今悉就擒皆由 圣德合天神人助顺 上曰 天地 祖宗之灵将士用命所致朕何有焉群臣复以开设三司及郡县为请 上命降诏行之 升金吾右卫指挥佥事张贵为都指挥佥事掌虎贲左卫事 福建都指挥佥事张豫坐困顿置番国方物不如法谪戍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