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太宗文皇帝实录序
- 进实录表
- 修纂官
- 修纂凡例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上
- 卷四下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上
- 卷九下
- 卷十上
- 卷十下
- 卷十一
- 卷十二上
- 卷十二下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上
- 卷二十下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卷一百一
- 卷一百二
- 卷一百三
- 卷一百四
- 卷一百五
- 卷一百六
- 卷一百七
- 卷一百八
- 卷一百九
- 卷一百十
- 卷一百十一
- 卷一百十二
- 卷一百十三
- 卷一百十四
- 卷一百十五
- 卷一百十六
- 卷一百十七
- 卷一百十八
- 卷一百十九
- 卷一百二十
- 卷一百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
- 卷一百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 卷一百三十
- 卷一百三十一
- 卷一百三十二
- 卷一百三十三
- 卷一百三十四
- 卷一百三十五
- 卷一百三十六
- 卷一百三十七
- 卷一百三十八
- 卷一百三十九
- 卷一百四十
- 卷一百四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二
- 卷一百四十三
- 卷一百四十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卷一百四十六
- 卷一百四十七
- 卷一百四十八
- 卷一百四十九
- 卷一百五十
- 卷一百五十一
- 卷一百五十二
- 卷一百五十三
- 卷一百五十四
- 卷一百五十五
- 卷一百五十六
- 卷一百五十七
- 卷一百五十八
- 卷一百五十九
- 卷一百六十
- 卷一百六十一
- 卷一百六十二
- 卷一百六十三
- 卷一百六十四
- 卷一百六十五
- 卷一百六十六
- 卷一百六十七
- 卷一百六十八
- 卷一百六十九
- 卷一百七十
- 卷一百七十一
- 卷一百七十二
- 卷一百七十三
- 卷一百七十四
- 卷一百七十五
- 卷一百七十六
- 卷一百七十七
- 卷一百七十八
- 卷一百七十九
- 卷一百八十
- 卷一百八十一
- 卷一百八十二
- 卷一百八十三
- 卷一百八十四
- 卷一百八十五
- 卷一百八十六
- 卷一百八十七
- 卷一百八十八
- 卷一百八十九
- 卷一百九十
- 卷一百九十一
- 卷一百九十二
- 卷一百九十三
- 卷一百九十四
- 卷一百九十五
- 卷一百九十六
- 卷一百九十七
- 卷一百九十八
- 卷一百九十九
- 卷二百
- 卷二百一
- 卷二百二
- 卷二百三
- 卷二百四
- 卷二百五
- 卷二百六
- 卷二百七
- 卷二百八
- 卷二百九
- 卷二百十
- 卷二百十一
- 卷二百十二
- 卷二百十三
- 卷二百十四
- 卷二百十五
- 卷二百十六
- 卷二百十七
- 卷二百十八
- 卷二百十九
- 卷二百二十
- 卷二百二十一
- 卷二百二十二
- 卷二百二十三
- 卷二百二十四
- 卷二百二十五
- 卷二百二十六
- 卷二百二十七
- 卷二百二十八
- 卷二百二十九
- 卷二百三十
- 卷二百三十一
- 卷二百三十二
- 卷二百三十三
- 卷二百三十四
- 卷二百三十五
- 卷二百三十六
- 卷二百三十七
- 卷二百三十八
- 卷二百三十九
- 卷二百四十
- 卷二百四十一
- 卷二百四十二
- 卷二百四十三
- 卷二百四十四
- 卷二百四十五
- 卷二百四十六
- 卷二百四十七
- 卷二百四十八
- 卷二百四十九
- 卷二百五十
- 卷二百五十一
- 卷二百五十二
- 卷二百五十三
- 卷二百五十四上
- 卷二百五十四下
- 卷二百五十五
- 卷二百五十六
- 卷二百五十七
- 卷二百五十八
- 卷二百五十九
- 卷二百六十
- 卷二百六十一
- 卷二百六十二
- 卷二百六十三
- 卷二百六十四
- 卷二百六十五
- 卷二百六十六
- 卷二百六十七
- 卷二百六十八
- 卷二百六十九
- 卷二百七十
- 卷二百七十一
- 卷二百七十二
- 卷二百七十三
- 卷二百七十四
『明太宗实录』卷一百十九
- 本章共 2.48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永乐九年九月己未朔脩寿州卫城池 宴满刺加国王拜里迷苏刺及榜葛刺古里等国使臣云南木邦军民宣慰司等处所遣头目于午门
○庚申四川仙泉井盐课司言本司盐课岁额有亏灶丁于观官井开煎比仙泉井增盐九千七百二十斤宜定为岁额从之 兀者左卫故指挥同知脱脱妻亦里哥来朝谢赐葬祭其夫
○辛酉 命故都指挥佥事韩英子荣袭父旧职大兴左卫指挥使山西都指挥佥事周福安子英袭父旧职金吾左卫指挥使羽林左卫指挥同知庞二子俊代父职 命建州卫指挥佥事猛哥不花等十八人为毛怜等卫指挥使千百户等官赐之钞币盖从建州卫都指挥李显忠所举也
○癸亥徙定辽左卫高平驿于旧驿西盘山驿于旧驿东避水患也
○甲子遣使赍敕往八百大甸赐宣慰使刀招散彩币二十表里
○乙丑升广西道监察御史戚文鸣为湖广按察司佥事 免广西桂林府今年税粮之半以蛮人流徙故也
○丙寅以水灾免直隶頴州及河南汝州鲁山县永乐八年粮刍
○丁卯重阳节赐文武群臣宴 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曹隆卒县人少劲悍有胆气初属中山武宁王徐达麾下从下大原略山后诸州 上平乃儿不花隆为前锋以功授燕山左护卫百户举义之初隆率先取蓟州已而攻济南狥彰德力战有功累官至云南都指挥使升右军都督佥事改后军以年老致仕岁余升都督同知复起视事未几卒赐祭赙恤甚厚命有司治丧葬追封奉天翊卫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安阳伯谥中毅子贵袭其旧职金吾左卫指挥使
○戊辰 敕甘肃总兵官驸马都督西宁侯宋琥曰土鞑官军比因人言鼓惑惊惧逃叛盖非得已今既复回罪亦可恕尔宜善加抚绥待之如前若复有无籍之徒造言鼓惑者必深罪之以警后来如其忘恩背德无故怀疑叛去者即发兵擒捕之
○己巳脩京城上方高桥二门 吏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蹇义户部尚书夏原吉九载考绩命复职赐敕褒谕曰尚书喉舌之司所以佐天子安生民政之得失民之休戚举系于斯卿等以经术发身事我 太祖高皇帝奉公守职恪勤不怠肆朕缵承丕绪简求硕德以任台辅而卿等克秉正直摅忠竭诚无有所隐一德一心始终无间可为淳良笃实君子者矣今历九载厥绩益彰朕深嘉奖夫君臣相遇自昔为难卿等尚益笃忠诚益砺直操表率庶寮光辅至治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职此为戒钦哉 直隶凤阳等府州县吏王衡等九十三人赐钞十锭 鞑靼脱孙率其家属来归奏愿居京师命脱孙为百户赐予如例
○庚午云南丽江军民府及镇道安抚司土官知府木初等遣人贡马赐之钞币 哈密卫指挥那速儿丁等贡马及方物赐之钞币 礼部尚书赵羾有罪下狱 上初北征羾当扈从托疾不行后宴群臣及四夷朝使命以位次图示俾不失序羾不奉命并为都察院所劾 上皆宥之至是朝鲜遣使朝贡将归例有赐赉羾不以奏 上怒曰是将使朕失远人之心遂下于狱
○辛未升金吾左卫指挥同知杨成为指挥使 都指挥柴苦木帖木儿米朵儿只马朵儿只指挥铁柱朵来千户何青卢儿立嵬戴亦里奏请居北京以图报效敕总兵官安远侯柳升遣人护送之来并给途中资费
○癸酉满刺加国王拜里迷苏刺辞归赐宴于奉天门别宴王妃陪臣等赐敕劳王曰王涉海数万里至京师坦然无虞盖王之忠诚神明所佑朕与王相见甚欢固当且留但国人在望宜往慰之今天气向寒顺风南帆寔维厥时王途中疆饮食善调护以副朕眷念之怀今赐王金镶玉带一仪仗一副鞍马二匹黄金百两白银五百两钞四十万贯铜钱二千六百贯锦绮纱罗三百疋绢千疋浑金文绮二金织通袖膝襕二王其受之又赐王妃冠服一副白金二百两钞五千贯锦绮纱罗绢六十疋金织文绮纱罗衣四袭赐王子侄冠带其陪臣等各赐白金钞钱彩币有差古里等国使臣亦辞归皆宴赐而遣之且命以金织文绮金绣龙衣销金帐幔伞盖等物赐其国王 建州卫千户囊那哈等来朝奏愿居辽东快活城从之赐予如例
○甲午两淮徐渎浦场盐课司海潮泛溢渰没盐仓亏盐千四百十六引 忽论兀河等处女直野人头目脱成哈等来朝赐袭衣彩币
○丙子 命礼部宴饯满刺加国王及榜葛刺古里诸国使臣于龙江驿仍赐宴于龙潭驿 驸马都尉永春侯王宁卒宁洪武中选尚怀庆公主为驸马都尉 上举义之初宁与徐增寿首归诚款有发其事者建文君捕系于狱 上即位始释之推恩封永春侯宁外盈中险恃宠纵恣日甚一日遂罢其朝请至是以疾卒遣官赐祭
○丁丑夜月掩五车东南星
○戊寅谕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臣曰明刑慎罚帝王所重朕自莅祚以来敬于用刑诚以死者不可复生断者不可复续故令再三详谳必使罚适中而人服尔等虽面承朕训然闻属吏因循苟且未尽得中自今除谋反大逆审覆无异决不候时其余死罪可具疏情犯进来朕详览之必五覆奏然后加刑天地神明鉴临在上朕不敢忽尔惟钦哉 命故大宁都指挥使张勇子宣袭父旧职金吾左卫指挥使故金吾左卫指挥使王福子阿术儿指挥佥事杜成侄松府军左卫指挥同知傅斌弟得指挥佥事刘荣弟三驴燕山左卫指挥同知蔚海弟忠各袭父兄之职 裁减福建罗源县县丞主簿
○己卯 命韩宪王世子冲火或冠 册中兵马副指挥王迪女为安定王尚炌妃 刑科给事中曹润等覆奏处决重囚 上曰大辟重法不可率易论决万一失当死者含冤无穷大抵善恶报施理所必有如牺牲天生以养人若杀之过度犹无善报况妄杀人乎自今遇处决重囚既覆奏仍录所犯之情封进朕燕居得详观之四封进之后有命然后决之
○庚辰通政司言黄岩县民告豪民持建文时士人包彝古所进楚王书槁与众聚观书中有干犯语请赴法司治之 上曰此必与豪民有怨而欲报之朕初即位命百司凡建文中上书有干犯语言皆朕未即位以前事悉毁之有告者勿行今复行之是号令不信矣况天下之主岂当念旧恶如唐之王魏太宗弃宿憾而信任之卒相与成治功帝王之帝如海纳百川无所不容故能成其大岂可一一追咎往事所告勿听 屯河撒刺儿阿真河亦马刺爱和木兴河友帖把河木束河等卫女直野人头目忽失木弗刺奴等来朝贡马赐袭衣彩币
○壬午先有屯种军击登闻鼓诉云踰年在京操练至秋始还而本卫责徵子粒实以公事妨耕告诉不听 上召卫官责问之曰得何不体人情而刻薄至此卫官言初白之都督府府必欲追纳遂呈上府所下檄 上召都督府经历诘之曰五谷必种而后有获岂若汀芜溪荇不藉人力自生自成乎且人一身岂当有两役皆不能对 上命刑部臣曰此辈不恤军士为朝廷歛怨其治之如律遂命户部凡屯田军以公事妨农务悉免徵子粒著为令
○乙酉肃王楧来朝宴于华盖殿是日适楧生旦赐彩币十表里羊五十羊□空酒百瓶仍命光禄寺供膳羞
○丁亥建州等卫指挥宁失加乞塔河卫指挥失刺等来朝奏愿居快活城从之赐予如例 车里军民宣慰使刀暹答波勒土官板羊览遣人贡象马俱赐钞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