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太宗文皇帝实录序
- 进实录表
- 修纂官
- 修纂凡例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上
- 卷四下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上
- 卷九下
- 卷十上
- 卷十下
- 卷十一
- 卷十二上
- 卷十二下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上
- 卷二十下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卷一百一
- 卷一百二
- 卷一百三
- 卷一百四
- 卷一百五
- 卷一百六
- 卷一百七
- 卷一百八
- 卷一百九
- 卷一百十
- 卷一百十一
- 卷一百十二
- 卷一百十三
- 卷一百十四
- 卷一百十五
- 卷一百十六
- 卷一百十七
- 卷一百十八
- 卷一百十九
- 卷一百二十
- 卷一百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
- 卷一百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 卷一百三十
- 卷一百三十一
- 卷一百三十二
- 卷一百三十三
- 卷一百三十四
- 卷一百三十五
- 卷一百三十六
- 卷一百三十七
- 卷一百三十八
- 卷一百三十九
- 卷一百四十
- 卷一百四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二
- 卷一百四十三
- 卷一百四十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卷一百四十六
- 卷一百四十七
- 卷一百四十八
- 卷一百四十九
- 卷一百五十
- 卷一百五十一
- 卷一百五十二
- 卷一百五十三
- 卷一百五十四
- 卷一百五十五
- 卷一百五十六
- 卷一百五十七
- 卷一百五十八
- 卷一百五十九
- 卷一百六十
- 卷一百六十一
- 卷一百六十二
- 卷一百六十三
- 卷一百六十四
- 卷一百六十五
- 卷一百六十六
- 卷一百六十七
- 卷一百六十八
- 卷一百六十九
- 卷一百七十
- 卷一百七十一
- 卷一百七十二
- 卷一百七十三
- 卷一百七十四
- 卷一百七十五
- 卷一百七十六
- 卷一百七十七
- 卷一百七十八
- 卷一百七十九
- 卷一百八十
- 卷一百八十一
- 卷一百八十二
- 卷一百八十三
- 卷一百八十四
- 卷一百八十五
- 卷一百八十六
- 卷一百八十七
- 卷一百八十八
- 卷一百八十九
- 卷一百九十
- 卷一百九十一
- 卷一百九十二
- 卷一百九十三
- 卷一百九十四
- 卷一百九十五
- 卷一百九十六
- 卷一百九十七
- 卷一百九十八
- 卷一百九十九
- 卷二百
- 卷二百一
- 卷二百二
- 卷二百三
- 卷二百四
- 卷二百五
- 卷二百六
- 卷二百七
- 卷二百八
- 卷二百九
- 卷二百十
- 卷二百十一
- 卷二百十二
- 卷二百十三
- 卷二百十四
- 卷二百十五
- 卷二百十六
- 卷二百十七
- 卷二百十八
- 卷二百十九
- 卷二百二十
- 卷二百二十一
- 卷二百二十二
- 卷二百二十三
- 卷二百二十四
- 卷二百二十五
- 卷二百二十六
- 卷二百二十七
- 卷二百二十八
- 卷二百二十九
- 卷二百三十
- 卷二百三十一
- 卷二百三十二
- 卷二百三十三
- 卷二百三十四
- 卷二百三十五
- 卷二百三十六
- 卷二百三十七
- 卷二百三十八
- 卷二百三十九
- 卷二百四十
- 卷二百四十一
- 卷二百四十二
- 卷二百四十三
- 卷二百四十四
- 卷二百四十五
- 卷二百四十六
- 卷二百四十七
- 卷二百四十八
- 卷二百四十九
- 卷二百五十
- 卷二百五十一
- 卷二百五十二
- 卷二百五十三
- 卷二百五十四上
- 卷二百五十四下
- 卷二百五十五
- 卷二百五十六
- 卷二百五十七
- 卷二百五十八
- 卷二百五十九
- 卷二百六十
- 卷二百六十一
- 卷二百六十二
- 卷二百六十三
- 卷二百六十四
- 卷二百六十五
- 卷二百六十六
- 卷二百六十七
- 卷二百六十八
- 卷二百六十九
- 卷二百七十
- 卷二百七十一
- 卷二百七十二
- 卷二百七十三
- 卷二百七十四
『明太宗实录』卷二百十四
- 本章共 1.40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永乐十七年秋七月甲辰朔享 太庙命皇太子行礼
○丁未
○升行在山东道监察御史范宁为鸿胪寺右寺丞奉化县学谕李沾为工科给事中光县学训导张俊为礼科给事中东昌府学训导部琏裕州学训导蒋辅阳城县学训导郑孜济阳县学训导王汝器应州学正张谨俱为刑科给事中蒲州学正李锡为吏科给事中九江府学训导林道安为兵科给事中礼部郎中叶仕学为陕西布司左参政户部郎中孙蔼为广东布政司左参政户部郎中史翼为河南布政司右参政刑部郎中卢信为山东布政司右参政刑部郎中郭文为浙江布政司右参政北京刑部郎中叶林为江西布政司右参政礼部员外郎李寅为山东布政司左参议北京刑部员外郎王和为江布政司左参议李永年为河南布政司右参议孙郁为湖广布政司右参议浙江道监察御史魏清为四川按察司副使广东道监察御史成均为广西按察司副使湖广道御史杨修为河南按察司副使河南道御史宋谦为广东按察司副使江西道御史叶嵩为云南按察司副使吏科给事中苏弼为湖广按察司副使户科给事中纪文为江西按察司副使擢太平府推官刘隆为河南道监察御史监生费观山东道监察御史△交阯布政司副理问卢文政言交阯之人习于夷俗父母死止服黔衣土官生员吏遭父母丧亦不守制请以国朝所定丧礼颁示民间俾知遵守土官生员吏丧父母者悉解见识役丁忧庶几渐革夷习 上览奏谕行在礼部臣曰三年之丧古今通制天下岂有无父母之人其悉从所言
○辛亥
○有司请以平江伯陈瑄所统运粮军士明年俱赴北京营造岁用粮储宜令各处粮自输北京 上曰国以农为本人之劳莫如农三时耕获力殚形瘵旱暯水溢岁则寡收辛足供税而官吏需索不出终岁不免饥寒又可令输数千里之外乎且令秋收后运来则北方河以冻候春暖冻开又妨农作如其所言公私俱不便其令户部议两便者于是行在户部议宜令浙江江西湖广及直隶应天安庆池州太平宁国和州量调民于淮安临清诸路给粮转运其余各处岁徵原在淮安等处输纳者如故庶官民两便从之
○壬子
○琉球国中山王思绍遣使贡方物赐之钞币
○癸丑 命故泰宁侯陈圭次子愉袭封泰宁侯
○乙卯
○晋王济熿奏请以其府中般在河南者悉予被处官司牧用赐敕谕曰昔尔父之国时 皇考特赐之船今朝往来不必劳民为山西水路止于河南故船就河南停泊以护卫军士守之其来已久今何所嫌疑而欲弃尔父旧物哉所奏不允
○丙辰
○命故辽东都指挥同知巩和子真为定辽卫指挥挥使真应袭指挥同知以和平定九门功特升之
○丁巳
○下锦衣卫掌卫事都指挥刘忠狱时后军都督府奏山西行都司都指挥李谦罪 上察所言妄命忠执后府首领官付狱忠乃都督程宽于狱于是行在兵部尚书方宾及山西道监察御史顾敏等敕奏忠擅执大臣敕付都察院鞫治
○戊午 上谕行在五军都督府臣曰武臣子弟初袭职者非徒使食禄而以期为他日之用苟不先时练习一旦有急临阵对敌岂不误事自今在京袭职军官悉领成国公朱勇总率操练其应付班上直者别差人代之
○夜金星犯天樽中星
○庚申
○遣镇远侯顾兴祖巡视吕梁洪初 上以洪险滋舟楫邂逅多倾覆特命忻城伯赵寻镇徐州兼理洪道而寻以贪纵废事至是复遣兴祖巡视仍以敕谕寻曰 朕急于利民念徐州吕梁洪险泥命尔督理尔乃溺于酒色货贿坐视民患恬不究心得免于罪乎今姑宥不问宜改志易行以盖前愆△官军自西洋还 上谕行在礼部臣曰将士涉历海洋逾十数载万里经数十国盖亦劳矣宜赏劳之于是都指挥人赏钞二十锭指挥人十八锭千百户卫所镇抚人十六锭火长人等八十五锭旗军人等十三锭
○辛酉
○泰宁等卫指挥把安台等贡马千匹赐赉有加
○壬戌
○晋王济熿第四子生赐名羙封
○丙寅 皇太子千秋节免贺礼
○戊辰
○改云南布政司左参议吴存于陕西布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