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太宗文皇帝实录序
- 进实录表
- 修纂官
- 修纂凡例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上
- 卷四下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上
- 卷九下
- 卷十上
- 卷十下
- 卷十一
- 卷十二上
- 卷十二下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上
- 卷二十下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卷一百一
- 卷一百二
- 卷一百三
- 卷一百四
- 卷一百五
- 卷一百六
- 卷一百七
- 卷一百八
- 卷一百九
- 卷一百十
- 卷一百十一
- 卷一百十二
- 卷一百十三
- 卷一百十四
- 卷一百十五
- 卷一百十六
- 卷一百十七
- 卷一百十八
- 卷一百十九
- 卷一百二十
- 卷一百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
- 卷一百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 卷一百三十
- 卷一百三十一
- 卷一百三十二
- 卷一百三十三
- 卷一百三十四
- 卷一百三十五
- 卷一百三十六
- 卷一百三十七
- 卷一百三十八
- 卷一百三十九
- 卷一百四十
- 卷一百四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二
- 卷一百四十三
- 卷一百四十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卷一百四十六
- 卷一百四十七
- 卷一百四十八
- 卷一百四十九
- 卷一百五十
- 卷一百五十一
- 卷一百五十二
- 卷一百五十三
- 卷一百五十四
- 卷一百五十五
- 卷一百五十六
- 卷一百五十七
- 卷一百五十八
- 卷一百五十九
- 卷一百六十
- 卷一百六十一
- 卷一百六十二
- 卷一百六十三
- 卷一百六十四
- 卷一百六十五
- 卷一百六十六
- 卷一百六十七
- 卷一百六十八
- 卷一百六十九
- 卷一百七十
- 卷一百七十一
- 卷一百七十二
- 卷一百七十三
- 卷一百七十四
- 卷一百七十五
- 卷一百七十六
- 卷一百七十七
- 卷一百七十八
- 卷一百七十九
- 卷一百八十
- 卷一百八十一
- 卷一百八十二
- 卷一百八十三
- 卷一百八十四
- 卷一百八十五
- 卷一百八十六
- 卷一百八十七
- 卷一百八十八
- 卷一百八十九
- 卷一百九十
- 卷一百九十一
- 卷一百九十二
- 卷一百九十三
- 卷一百九十四
- 卷一百九十五
- 卷一百九十六
- 卷一百九十七
- 卷一百九十八
- 卷一百九十九
- 卷二百
- 卷二百一
- 卷二百二
- 卷二百三
- 卷二百四
- 卷二百五
- 卷二百六
- 卷二百七
- 卷二百八
- 卷二百九
- 卷二百十
- 卷二百十一
- 卷二百十二
- 卷二百十三
- 卷二百十四
- 卷二百十五
- 卷二百十六
- 卷二百十七
- 卷二百十八
- 卷二百十九
- 卷二百二十
- 卷二百二十一
- 卷二百二十二
- 卷二百二十三
- 卷二百二十四
- 卷二百二十五
- 卷二百二十六
- 卷二百二十七
- 卷二百二十八
- 卷二百二十九
- 卷二百三十
- 卷二百三十一
- 卷二百三十二
- 卷二百三十三
- 卷二百三十四
- 卷二百三十五
- 卷二百三十六
- 卷二百三十七
- 卷二百三十八
- 卷二百三十九
- 卷二百四十
- 卷二百四十一
- 卷二百四十二
- 卷二百四十三
- 卷二百四十四
- 卷二百四十五
- 卷二百四十六
- 卷二百四十七
- 卷二百四十八
- 卷二百四十九
- 卷二百五十
- 卷二百五十一
- 卷二百五十二
- 卷二百五十三
- 卷二百五十四上
- 卷二百五十四下
- 卷二百五十五
- 卷二百五十六
- 卷二百五十七
- 卷二百五十八
- 卷二百五十九
- 卷二百六十
- 卷二百六十一
- 卷二百六十二
- 卷二百六十三
- 卷二百六十四
- 卷二百六十五
- 卷二百六十六
- 卷二百六十七
- 卷二百六十八
- 卷二百六十九
- 卷二百七十
- 卷二百七十一
- 卷二百七十二
- 卷二百七十三
- 卷二百七十四
『明太宗实录』卷四十二
- 本章共 1.65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永乐三年五月乙未朔
○封周王橚第四女为南阳郡主苐五女为永城郡主命张仪程和俱为中奉大夫宗人府仪宾以南阳郡主配仪永城郡主配和仪府军左卫千户与之子和河南左护卫指挥使景之从子也
○丙申 命故羽林前卫指挥同知米胜侄敬袭叔之职
○己亥
○端午节赐文武群臣宴△置永宁卫倒马砍石虎铺二关
○壬寅 命武安侯郑亨领山西骑兵一千北京步卒三千于宣府兴和等处巡备
○癸卯
○云南威远州土官知州刀筭党等进象马方物谢颁降敕谕金字红牌 命礼部赐之金带金织文绮袭衣及银钞绵绮罗彩绢△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瑛等劾奏驸马都尉胡观私遣阉者诈称内使强取上元县民女子数十人又娶娼妇为妾甘同污贱且观先坐预知李景隆逆谋 皇上大恩以亲曲加宽宥今略无悛心宜正其罪 上曰不必罪之但罢其朝请
○乙巳
○琉球国山南王汪应祖遣寨官子李杰赴国子监受学赐夏衣一袭
○丙午
○湖广按察司副使何道旻坐事降广东按察司佥事擢尤溪县知县黄采为狭西道监察御史
○丁未
○肃王楧来朝宴于华盖殿赐其从官宴如例
○戊申 命礼部凡征讨将士还北京省亲者比前例加倍赏钞不给行粮
○庚辰 命礼部铸北京内各门关防印记△阿速兀者江等处女直野人头目李关住八等二十八人来朝赐钞及彩币△鞑靼头目察罕达鲁花遣人归附贡马敕迤北巡哨武城侯王聦同安侯火真曰察罕达鲁花使人来言鬼力赤见在卜鲁屯之地则前者山西报云内及天城小尖山有火此必鬼力赤遣人觇我边也尔等可遣精骑密侦其动静若来寇开平即设伏出奇击之
○辛亥
○夜有星如鸡子大青白色有光出箕宿南行至近浊
○乙卯
○肃王楧辞归宴如初至赐赉甚厚其从官赐钞有差
○丙辰 上以代宁秦晋永兴高平平阳诸王所为过失日多思豫训诫以全亲亲之义赐书周楚齐蜀等王曰易曰履霜坚冰至孔子释之曰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故凡事虑于未萌则有益论于已然则无及我 皇考太祖皇帝创业垂统为子孙帝王万世之计惟欲本支各尽其道 朝廷笃于亲亲藩国重于守法朝廷之纪纲明正亲藩不龃龉于其间藩国之礼节不踰朝廷不苛责于其上恩不至于掩义义不至于荡恩 宗社永有磐石之安亲藩同享无疆之福此 皇考立法之意亦吾继述之意而诸弟侄之意亦皆然也吾常思之朝廷不能笃亲亲之道是不孝于 祖宗不友于兄弟不慈于子侄弃仁背义咎孰大焉昔建文尝蹈此失矣吾即位以来恒切戒此闲居之际教诏子孙亦惟在重骨肉手足之恩不可为非礼苛责之事言出乎口心通乎 天地鬼神盖吾躬尝奉藩岂有不能身体其事哉夫为藩国者亦当体朝廷之心而亮其诚天下之事至繁一人之精力有限智识岂能悉周区画岂能悉当若吾一家兄弟子侄骨肉之亲于吾所行或有未至亦宜以情相恕比代宁秦晋永兴高平平阳诸王不亮吾心稍不顺意内怀怏怏或听小人教诱为非甚者形诸怨谤魇镇所为不知不仁固少年寡学之过吾恐伤同气一皆容忍不问然此特私恩耳为君之道必正公议而后有以服天下况法度者 皇考之法度吾嗣位而不能守之又何以服天下之心故虽不可亏亲亲之私恩亦不敢废天下之公义夙夜思之事有两难欲直言其过使图其改则恐伤恩欲隐忍不言将来积过愈深理不得容是陷之于罪也至此非惟吾心不能自安天下之人亦谓吾徒能爱之不能教之养成其过故皆直言以戒之矣虽未能必其不逆于心若有亮吾之意信而从之他日德成名立享其安荣与国家同久岂不两尽其美哉兹特遣书陈布悃款继今之后吾惟常念亲亲之恩勿替诸弟侄亦惟常念 皇考之法具在各尽乃道共保富贵岂有涯哉吾之所言 天地鬼神鉴临在上惟宗国诸王亮之亮之△升指挥使裴详为山东都指挥同知
○己未
○云南大侯长官司长官刀奉偶遣其子刀奉董来朝贡马及银器赐之钞币
○辛酉
○修汉秣陵尉蒋子文庙
○壬戌
○擢犍为县典史宋亨为户科给事中△灵台县丞姜迪为广西道监察御史△蜀王椿进荔枝等物 上赐书答曰阔别以来怀思深积比闻安适良增慰喜送至荔枝艾虎聚扇香囊彩花诸物具见亲厚之意惟贤弟抱明达之资敦忠孝之义处事循理秉心有诚稽古博文好学不倦东平河间无以过也引睇蜀国山川邈遐贤贤亲亲不忘朝夕勉自爱重用副所怀△女直野人头目哈达歹等来朝贡马赐钞及银币
○癸亥
○顺阳王有恒来朝命皇太子宴之△淮安府海州言临洪场民岁于筦渎场界耕种输作陆运艰难州北旧有河上通高桥下接临洪近年淤塞乞疏浚以便舟楫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