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太宗文皇帝实录序
- 进实录表
- 修纂官
- 修纂凡例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上
- 卷四下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上
- 卷九下
- 卷十上
- 卷十下
- 卷十一
- 卷十二上
- 卷十二下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上
- 卷二十下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卷一百一
- 卷一百二
- 卷一百三
- 卷一百四
- 卷一百五
- 卷一百六
- 卷一百七
- 卷一百八
- 卷一百九
- 卷一百十
- 卷一百十一
- 卷一百十二
- 卷一百十三
- 卷一百十四
- 卷一百十五
- 卷一百十六
- 卷一百十七
- 卷一百十八
- 卷一百十九
- 卷一百二十
- 卷一百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
- 卷一百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 卷一百三十
- 卷一百三十一
- 卷一百三十二
- 卷一百三十三
- 卷一百三十四
- 卷一百三十五
- 卷一百三十六
- 卷一百三十七
- 卷一百三十八
- 卷一百三十九
- 卷一百四十
- 卷一百四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二
- 卷一百四十三
- 卷一百四十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卷一百四十六
- 卷一百四十七
- 卷一百四十八
- 卷一百四十九
- 卷一百五十
- 卷一百五十一
- 卷一百五十二
- 卷一百五十三
- 卷一百五十四
- 卷一百五十五
- 卷一百五十六
- 卷一百五十七
- 卷一百五十八
- 卷一百五十九
- 卷一百六十
- 卷一百六十一
- 卷一百六十二
- 卷一百六十三
- 卷一百六十四
- 卷一百六十五
- 卷一百六十六
- 卷一百六十七
- 卷一百六十八
- 卷一百六十九
- 卷一百七十
- 卷一百七十一
- 卷一百七十二
- 卷一百七十三
- 卷一百七十四
- 卷一百七十五
- 卷一百七十六
- 卷一百七十七
- 卷一百七十八
- 卷一百七十九
- 卷一百八十
- 卷一百八十一
- 卷一百八十二
- 卷一百八十三
- 卷一百八十四
- 卷一百八十五
- 卷一百八十六
- 卷一百八十七
- 卷一百八十八
- 卷一百八十九
- 卷一百九十
- 卷一百九十一
- 卷一百九十二
- 卷一百九十三
- 卷一百九十四
- 卷一百九十五
- 卷一百九十六
- 卷一百九十七
- 卷一百九十八
- 卷一百九十九
- 卷二百
- 卷二百一
- 卷二百二
- 卷二百三
- 卷二百四
- 卷二百五
- 卷二百六
- 卷二百七
- 卷二百八
- 卷二百九
- 卷二百十
- 卷二百十一
- 卷二百十二
- 卷二百十三
- 卷二百十四
- 卷二百十五
- 卷二百十六
- 卷二百十七
- 卷二百十八
- 卷二百十九
- 卷二百二十
- 卷二百二十一
- 卷二百二十二
- 卷二百二十三
- 卷二百二十四
- 卷二百二十五
- 卷二百二十六
- 卷二百二十七
- 卷二百二十八
- 卷二百二十九
- 卷二百三十
- 卷二百三十一
- 卷二百三十二
- 卷二百三十三
- 卷二百三十四
- 卷二百三十五
- 卷二百三十六
- 卷二百三十七
- 卷二百三十八
- 卷二百三十九
- 卷二百四十
- 卷二百四十一
- 卷二百四十二
- 卷二百四十三
- 卷二百四十四
- 卷二百四十五
- 卷二百四十六
- 卷二百四十七
- 卷二百四十八
- 卷二百四十九
- 卷二百五十
- 卷二百五十一
- 卷二百五十二
- 卷二百五十三
- 卷二百五十四上
- 卷二百五十四下
- 卷二百五十五
- 卷二百五十六
- 卷二百五十七
- 卷二百五十八
- 卷二百五十九
- 卷二百六十
- 卷二百六十一
- 卷二百六十二
- 卷二百六十三
- 卷二百六十四
- 卷二百六十五
- 卷二百六十六
- 卷二百六十七
- 卷二百六十八
- 卷二百六十九
- 卷二百七十
- 卷二百七十一
- 卷二百七十二
- 卷二百七十三
- 卷二百七十四
『明太宗实录』卷三十八
- 本章共 2.72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永乐三年春正月戊戌朔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命妇朝 皇后于坤宁宫赐宴
○己亥
○赐朝鲜安南使臣及来归鞑靼并云南等处土官宴于会同馆
○庚子 谕天下文臣曰朕惟治天下以爱民为本爱民之道使其衣食给足无冻馁之患则斗争可息礼让可兴化行俗美臻于治至朕 皇考太祖高皇帝抚有区宇保民致理于休养生息之道思之至而虑之周故三十年间天下殷富生齿日繁至治成功超越往古朕正位以来仰遵成宪惟欲民安物阜风淳俗美刑措不用夙夜兢兢不敢怠宁尚虑天下之广黎民之众有未宁厥居者尔等皆牧守之官必思所以爱养之毋殚其财毋疲其力毋为贪墨肆暴虐教之务善以远刑辟道之务本而气末习如民皆安居足食斯德行兴刑罚措尔天下治尔亦将有无穷之闻钦哉△楚王桢来朝宴于华盖殿赐其从官宴于中右门
○辛丑
○赐来归鞑靼头目察思吉朵罗赤等银钞文绮袭衣△修山西闻喜县古渠土堰△夜有星如盏大青白色光烛地出文昌北行至紫微东南蕃外
○甲辰
○夜月犯毕宿右股第三星
○乙巳
○享 太庙 上以天下屯田积谷宁夏最多盖总兵官都督何福勤于用心又以福请更定屯田赏罚为经久之计降敕奖谕之△鞑靼扫胡儿与其弟答剌赤八速台迭儿必失等来归扫胡儿阿鲁台部属也言鬼力赤闻兀良哈哈密内屡朝廷遂相猜防数遣人南来窥伺上曰狡虏情状固亦如是谨吾边备虏何能为遂遍敕边将令备之修山东郯城县沐沂二河堤岸二十五处共一千二百余丈△宁夏总兵官左都督何福请调泗州卫指挥佥事张麟赴河州卫巩昌卫指挥佥事后瑛赴洮州卫宁夏卫指挥佥事董聚赴宁夏前卫管马从之△夜有星如盏大赤色尾迹有光出参宿西北行至云中
○丙午
○楚王桢辞归宴如初至赐祭甚厚其从官赐钞有差
○丁未
○以大祀南郊 上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受誓戒
○皇孙生赐名瞻墉
○皇太子第三子也△工部进卤薄大驾及东宫仪仗 命工部亲王仪仗内红销金撒仍用宝珠龙衣△前军都督佥事华聚卒聚泗州旴日台人始为燕山右护卫百户素闲弓马号骁捷从 上平内难屡克大敌积功至佥都督至是以疾卒
○庚戌
○大祀 天地于南郊 上还御奉天殿文武群臣行庆成礼
○辛亥
○以郊祀礼成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
○壬子 谕天下武臣曰国家置武御以卫侮卫民不以 治而亡备尔等或镇藩方或御边徼当竭忠效力守法奉公用修厥职士卒者捍御攻战所资也必得其死力乃可成功其用心抚绥屯田者储蓄之本也必耕种以时而后攻私克足其家意督劝若完成堡修器械勤训练谨斤侯慎哨备皆军政所急不可废弛况尔等爵禄富贵或由父祖之功或出于己身之劳当夙夜体念保全永远苟忘其所自不循礼分掊刻贪虐于下朝廷之法至公不私后虽追悔不可德矣敬之念之无忽朕训△先是 上命翰林院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解缙等于新进士中选质英敏者俾就文渊阁进其学至是缙等选修撰曾启编修周述周孟简庶吉士杨相刘子钦彭汝器王英王直余鼎张敞王训柴广敬王道熊直陈敬宗沈升洪顺章朴余学夔罗汝敬卢翰汤流李时勉段民倪维哲袁天禄吾绅杨勉二十八人入见 上谕勉之曰人湏立志志立则功就天下古今之人未有无志而能建功成事其汝等简拔于千百人中为进士又简拔于进士中至此固皆今之英俊然当立心远大不可安于小成为学必造道德之微必具体用之全为文必并驱班马韩欧之间如此立心日进不已未有不成者古人文学之至岂皆天成亦积功所至也汝等勉之朕不任尔以事文渊阁古今载籍所萃尔各食其禄日就阁中恣尔玩索务实得于已庶国家将来皆得尔用不可自怠以孤朕期待之意时进士周忱自陈年少愿进学 上喜曰有志之士也命增忱为二十九人遂命司礼监月给笔墨纸光禄给朝暮膳礼部月给膏烛钞人三锭工部选近第宅居之△以元宵节赐文武群臣宴△吏部言旧制天下诸司三年一朝明年应朝请先移文令知之 上曰云南道路辽远其布政司按察司并所属府州县俱免来余如旧例
○甲寅
○赐祭前军都督佥事华聚及赐赙赠如例
○遣监察御史李琦行人王枢赍敕往谕安南国胡大互曰朕日临万方以至诚待物昔尔大互奏曰前王陈氏宗祀以绝尔为其甥众推权理国事主词祭告求袭爵朕颇疑之敕询尔国陪臣耆老皆以为实故下诏封汝为安南国王去年老挝送陈氏之孙天平来朝言尔本黎姓父一元季犛尔名苍皆其臣属三世国主篡夺其位遂更其姓名自谓舜后国号大虞尔父僣称太上皇尔为大虞皇帝改元纪号其言甚悉朕初未信及尔所遣使来使天平见之皆错愕下拜亦有感泣者则尔之不道灼然明甚安南国土陈氏之先禀命于我 太祖皇帝世世相传修其职贡尔为陪臣屡行篡弑夺而有之罪恶滔天不忘何待若占夺禄州等处之地盖罪之小者敕至尔其具篡夺之故以闻△四川建昌卫土官指挥使安普公进马四十匹赐钞二百锭银五十两彩币六表里及赐其把事通事从人有差△平江伯陈瑄请建天妃庙于直沽从之
○丙辰
○国子监祭酒胡俨请申明洪武中所定学规从之 上谕俨曰此其条约耳为师范者当务正己以先之讲学渐磨以养其心淑其身此为切要汝宜勉之
○丁巳 命金吾右卫指挥同知王陆子进龙父职虎儿文等处女直野人鞑靼头目绰鲁不乃也儿古尼往奇赤等来朝诏设失里绵虎儿文二卫以绰鲁不乃也儿古尼等六十四人为指挥千百户赐诰印冠带袭衣及钞币有差△夜有星如盏大青白色有光出太微西垣外西北行入轩辕
○戊午 命右军都督佥事马荣率舟师运镶北京△擢嘉兴县知县蔡楫乐安县典史萧福为监察御史改狭西布政司右参政时泰为江西布政司右参政降吏科都给事中李享为礼科给事中△遣行人谭胜受千户杨信等往旧港招抚逃民梁道明等旧港在南海与爪哇邻道明广东人挈家窜居于彼者累年广东福建军民从之者至数千人推道明为首指挥孙铉尝使海南诸番遇道明子二奴挟与俱来遂遣胜受等偕二奴赉敕招谕之
○庚申 上谕户部臣曰数年用兵北京顺天永平保定供给特劳非休息二三年不能复旧可免三府田租二年又曰凡人尝同劳苦者后来安逸亦当同之尝见前世人主一旦富贵顿来向忘所共艰难之人朕甚不敢夫昧己心以失人心为庶民且不可况人主乎△改顺天府知府杨泰为通政司左通政
○壬戌 命天下卫所以去所定屯田赏罚例用红牌刊识永为遵守△擢张輗为金吾前卫指挥使輗故荣国公张玉次子也△升金吾左卫指挥使张宽为狭西都指挥佥事△火州回回满剌乞牙木丁等来朝贡马及方物赐钞币袭衣△后军都督佥事陈用卒用霍丘人洪武中任府军卫指挥佥事升都督佥事至是卒赐祭命有司治丧葬
○癸亥
○赐住不罕失里绵地面女直猛奇赤金筑木瓜安抚司头目彭友闻西番乌思藏头目阿奴等宴于会同馆△工部言新河江口上自大胜关下尽江东驿堤堓倾圯三十三百余丈急宜修筑从之
○乙丑
○湖广都指挥谢凤等奏招谕答意等五寨生苗皆向化先是诸寨生苗出没劫掠居民有司请于要害之地筑堡屯兵以御之命前军都督府给榜招谕于是诸苗顺服刻箭为担不复叛乱凤等以闻 上谓掌前府事隆平侯张信等曰蛮夷虽顽犷然亦有信义今既向化当以信抚之稍有侵扰彼将不直朝廷其以所刻箭付广东都司藏之仍戒饬有司务尽怀绥之道
○丙寅
○户部言四川德兴思安二井岁额盐五万六千九百四十九斤年久醎水微细亏盐一万二千四百八十九斤今有河北井水醎薪便岁出盐增常额一万七千二百斤有奇乞令开煎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