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太宗文皇帝实录序
- 进实录表
- 修纂官
- 修纂凡例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上
- 卷四下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上
- 卷九下
- 卷十上
- 卷十下
- 卷十一
- 卷十二上
- 卷十二下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上
- 卷二十下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卷一百一
- 卷一百二
- 卷一百三
- 卷一百四
- 卷一百五
- 卷一百六
- 卷一百七
- 卷一百八
- 卷一百九
- 卷一百十
- 卷一百十一
- 卷一百十二
- 卷一百十三
- 卷一百十四
- 卷一百十五
- 卷一百十六
- 卷一百十七
- 卷一百十八
- 卷一百十九
- 卷一百二十
- 卷一百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
- 卷一百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 卷一百三十
- 卷一百三十一
- 卷一百三十二
- 卷一百三十三
- 卷一百三十四
- 卷一百三十五
- 卷一百三十六
- 卷一百三十七
- 卷一百三十八
- 卷一百三十九
- 卷一百四十
- 卷一百四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二
- 卷一百四十三
- 卷一百四十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卷一百四十六
- 卷一百四十七
- 卷一百四十八
- 卷一百四十九
- 卷一百五十
- 卷一百五十一
- 卷一百五十二
- 卷一百五十三
- 卷一百五十四
- 卷一百五十五
- 卷一百五十六
- 卷一百五十七
- 卷一百五十八
- 卷一百五十九
- 卷一百六十
- 卷一百六十一
- 卷一百六十二
- 卷一百六十三
- 卷一百六十四
- 卷一百六十五
- 卷一百六十六
- 卷一百六十七
- 卷一百六十八
- 卷一百六十九
- 卷一百七十
- 卷一百七十一
- 卷一百七十二
- 卷一百七十三
- 卷一百七十四
- 卷一百七十五
- 卷一百七十六
- 卷一百七十七
- 卷一百七十八
- 卷一百七十九
- 卷一百八十
- 卷一百八十一
- 卷一百八十二
- 卷一百八十三
- 卷一百八十四
- 卷一百八十五
- 卷一百八十六
- 卷一百八十七
- 卷一百八十八
- 卷一百八十九
- 卷一百九十
- 卷一百九十一
- 卷一百九十二
- 卷一百九十三
- 卷一百九十四
- 卷一百九十五
- 卷一百九十六
- 卷一百九十七
- 卷一百九十八
- 卷一百九十九
- 卷二百
- 卷二百一
- 卷二百二
- 卷二百三
- 卷二百四
- 卷二百五
- 卷二百六
- 卷二百七
- 卷二百八
- 卷二百九
- 卷二百十
- 卷二百十一
- 卷二百十二
- 卷二百十三
- 卷二百十四
- 卷二百十五
- 卷二百十六
- 卷二百十七
- 卷二百十八
- 卷二百十九
- 卷二百二十
- 卷二百二十一
- 卷二百二十二
- 卷二百二十三
- 卷二百二十四
- 卷二百二十五
- 卷二百二十六
- 卷二百二十七
- 卷二百二十八
- 卷二百二十九
- 卷二百三十
- 卷二百三十一
- 卷二百三十二
- 卷二百三十三
- 卷二百三十四
- 卷二百三十五
- 卷二百三十六
- 卷二百三十七
- 卷二百三十八
- 卷二百三十九
- 卷二百四十
- 卷二百四十一
- 卷二百四十二
- 卷二百四十三
- 卷二百四十四
- 卷二百四十五
- 卷二百四十六
- 卷二百四十七
- 卷二百四十八
- 卷二百四十九
- 卷二百五十
- 卷二百五十一
- 卷二百五十二
- 卷二百五十三
- 卷二百五十四上
- 卷二百五十四下
- 卷二百五十五
- 卷二百五十六
- 卷二百五十七
- 卷二百五十八
- 卷二百五十九
- 卷二百六十
- 卷二百六十一
- 卷二百六十二
- 卷二百六十三
- 卷二百六十四
- 卷二百六十五
- 卷二百六十六
- 卷二百六十七
- 卷二百六十八
- 卷二百六十九
- 卷二百七十
- 卷二百七十一
- 卷二百七十二
- 卷二百七十三
- 卷二百七十四
『明太宗实录』卷一百六十二
- 本章共 1.89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永乐十三年三月己亥朔 命秦王志堩靖江王佐敬冠 上御奉天殿试礼部选中举人洪英等三百四十九人及前科未廷举人刘进等二人制策曰朕为帝王之治本之于道德而见之于事功德为政治之本事功著敬治之效是故民俗之厚在于教化吏治之举在于严课试士风之振在于兴学校人才之得在于慎选举刑狱之平在于谨法律是数者皆为治之先务唐虞三代之盛率由于此而其道德之所施事功之所成亦必有其要者矣三代而下论治之盛者曰汉曰唐曰宋举其概而论之渊默清净则躬履俭朴矣约己治人则力于善矣恭俭仁恕则修己无矣其所以为教化者何如举殿而察以六条考善最而差以九等著能否而辨以三科其所以为课试者何如表章六经而劝学兴礼锐情经术而文治勃兴讲学多闻而崇儒重道其所以为兴学校者何如四科四行之辟六科四事之选三经十科之制其所以为选举者何如作三章九章以明其禁为律令格式以准其法定刑统编敕以新其制其所以为法律者何如夫循名而实可见究迹而治可推即道德以较夫事功其高下优劣盖亦有可辨者矣朕祇奉 天命统承 太祖高皇帝洪业临阼以来夙夜孜孜以图至治亦惟取法于唐虞三代舍汉唐宋而不为矣然于是数者犹未臻其效子诸生抱经济之学博古以知今明体而适用其敷陈当否疏其所以化成于天下者若何而可以臻夫唐虞三代之盛其详著于篇朕将亲览焉
○辛丑 复工部右侍郎许廓山东布政司右参议魏瑛官先是廓等坐事罚随军迤北馈运至是俱复其职
○壬寅 上御奉天殿阅举人对策擢陈循为第一赐循等三百五十一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贵州布政司右布政使蒋廷瓒率所属宣慰司府州县官并头目耆民来朝贡马百匹黄腊千斤水银四百三十斤朱砂三十五斤谢恩以新设贵州郡县也 命朱棨为行在旗手卫指挥同知食禄不视事棨故尚书浚次子 上念浚藩邸旧人故录用其子
○癸巳
○赐进士陈循冠服银带余赐钞各五锭俱赐宴于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 上以礼部会试下第举人中或有学问可取者命翰林院再试之得朱瑛等二十四人并赐冠带给教谕俸送国子监进学以待后科 增设北京承运库副使二员广备广盈二库副使各一员 是日 皇太子遣御史巡视畿内有暴路骸骨者督郡县瘗之
○甲辰 上御奉天殿进士陈循等上表谢恩
○丙午
○广西武宣来宾平乐桂平等县蛮贼平先是广西都指挥使司奏武宣等县蛮贼胡通四梁公荡蒙哥物陆扶宽等聚众劫掠焚五州寨巡检司势益猖獗 上命广西都指挥同知葛森率广西诸卫兵及所属土兵讨之森督庆远等卫指挥使彭举等发军官军土兵万九千人捣贼巢穴斩胡通四等及贼党七百人悉还所掠人口
○丁未
○贵州布政司右布政使蒋廷瓒言去年北征班师诏至思南府婺川县闻大岩山有声连呼万岁者三咸谓 皇上恩威加山川效灵之徵礼部尚书吕震请率群臣上表贺 上曰人臣事君当以道阿谀取容非贤人君子所为呼噪山谷之间空虚之声相应理固有之岂是异事布政司官不察以为祥尔为国大臣不能辨正其非又欲进表媚朕非君子事君之道遂已 播州宣慰使司宣慰使杨昇遣兄杨孟庄等贡马贺平胡赐钞币遣还
○己酉
○大同镇守左都督朱荣言大同右卫及定边卫城池当边境冲要其忙牛岭兔毛河赤山榆杨口东胜诸处城垣低薄无濠堑宜急修筑从之
○辛亥
○山西解州言硝池水溢溢决豁口等处流入盐池盖由姚暹渠涑水河并流水道淤塞乞发民修治从之
○甲寅
○撒马儿罕所部失里湾回回者马力丁打剌罕等来朝贡马赐赉有差
○丁巳
○修北京城垣 命第一甲进士陈循为翰林院修撰李贞陈景著为编修仍命同纂修性理大全等第二甲第三甲进士洪瑛王翱林文禾告宋魁陈镛曾弘林遒节胡靓章文昭严珊金关王瑛郑珞袁璞周崇厚习侃郑雍言牟伦吕棠张益黄仲芳廖谟宋琰朱曰永范琮黄瓛陈文璧高谷张坚沈旸及原习译书王懋姚昇胡清方勉林超曹义龚英时永彭麟应陈坤奇李芳叶頴王士华吴绍生丁毅石玉黎民张逊万完周贵连智王谕樊敩王麟戴觐许彬徐景安石庆郑猷李冠禄周安谢晖为翰林院庶给事擢史常王达刘进徐琦夏忠为行人余命于诸司观政
○琉球国故山南王汪应祖世子他鲁每遣使邬是佳结制等贡方物先是应祖为兄达勃期所弑各寨官舍兵诛达勃期推他鲁每摄国事至是表请袭爵赐邬是佳结制等钞有差
○戊午
○封楚王第三女为兴宁郡主第四女为祁阳郡主
○爪哇国西王杨惟西沙遣使亚烈沙麻耶等奉表谢赐赉恩并贡西马及方物杨惟西沙乃都马板所更名也使还复赐王彩币表里 山东按察司佥事晏璧坐事谪戍保安卫
○庚申 命行在工部建进士题名碑于北京国子监命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讲杨荣撰记 命都督同知汪浩督造海船
○甲子 命葛隆为中奉大夫宗人府仪宾以楚王女兴宁郡主配之隆留守左卫指挥使能之子 命交阯三江府知府熊宗鲁为交阯布政司右参议宗鲁先为江西布政司参议坐事落职随征交阯能招抚夷民遂授三江府知府又坐事罢于工部监督输作至是事完宥而用之
○乙丑
○以杨绅为北京道监察御史绅先任山东按察司佥事坐事谪戍边至是有荐其才者故复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