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太宗文皇帝实录序
- 进实录表
- 修纂官
- 修纂凡例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上
- 卷四下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上
- 卷九下
- 卷十上
- 卷十下
- 卷十一
- 卷十二上
- 卷十二下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上
- 卷二十下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卷一百一
- 卷一百二
- 卷一百三
- 卷一百四
- 卷一百五
- 卷一百六
- 卷一百七
- 卷一百八
- 卷一百九
- 卷一百十
- 卷一百十一
- 卷一百十二
- 卷一百十三
- 卷一百十四
- 卷一百十五
- 卷一百十六
- 卷一百十七
- 卷一百十八
- 卷一百十九
- 卷一百二十
- 卷一百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
- 卷一百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 卷一百三十
- 卷一百三十一
- 卷一百三十二
- 卷一百三十三
- 卷一百三十四
- 卷一百三十五
- 卷一百三十六
- 卷一百三十七
- 卷一百三十八
- 卷一百三十九
- 卷一百四十
- 卷一百四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二
- 卷一百四十三
- 卷一百四十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卷一百四十六
- 卷一百四十七
- 卷一百四十八
- 卷一百四十九
- 卷一百五十
- 卷一百五十一
- 卷一百五十二
- 卷一百五十三
- 卷一百五十四
- 卷一百五十五
- 卷一百五十六
- 卷一百五十七
- 卷一百五十八
- 卷一百五十九
- 卷一百六十
- 卷一百六十一
- 卷一百六十二
- 卷一百六十三
- 卷一百六十四
- 卷一百六十五
- 卷一百六十六
- 卷一百六十七
- 卷一百六十八
- 卷一百六十九
- 卷一百七十
- 卷一百七十一
- 卷一百七十二
- 卷一百七十三
- 卷一百七十四
- 卷一百七十五
- 卷一百七十六
- 卷一百七十七
- 卷一百七十八
- 卷一百七十九
- 卷一百八十
- 卷一百八十一
- 卷一百八十二
- 卷一百八十三
- 卷一百八十四
- 卷一百八十五
- 卷一百八十六
- 卷一百八十七
- 卷一百八十八
- 卷一百八十九
- 卷一百九十
- 卷一百九十一
- 卷一百九十二
- 卷一百九十三
- 卷一百九十四
- 卷一百九十五
- 卷一百九十六
- 卷一百九十七
- 卷一百九十八
- 卷一百九十九
- 卷二百
- 卷二百一
- 卷二百二
- 卷二百三
- 卷二百四
- 卷二百五
- 卷二百六
- 卷二百七
- 卷二百八
- 卷二百九
- 卷二百十
- 卷二百十一
- 卷二百十二
- 卷二百十三
- 卷二百十四
- 卷二百十五
- 卷二百十六
- 卷二百十七
- 卷二百十八
- 卷二百十九
- 卷二百二十
- 卷二百二十一
- 卷二百二十二
- 卷二百二十三
- 卷二百二十四
- 卷二百二十五
- 卷二百二十六
- 卷二百二十七
- 卷二百二十八
- 卷二百二十九
- 卷二百三十
- 卷二百三十一
- 卷二百三十二
- 卷二百三十三
- 卷二百三十四
- 卷二百三十五
- 卷二百三十六
- 卷二百三十七
- 卷二百三十八
- 卷二百三十九
- 卷二百四十
- 卷二百四十一
- 卷二百四十二
- 卷二百四十三
- 卷二百四十四
- 卷二百四十五
- 卷二百四十六
- 卷二百四十七
- 卷二百四十八
- 卷二百四十九
- 卷二百五十
- 卷二百五十一
- 卷二百五十二
- 卷二百五十三
- 卷二百五十四上
- 卷二百五十四下
- 卷二百五十五
- 卷二百五十六
- 卷二百五十七
- 卷二百五十八
- 卷二百五十九
- 卷二百六十
- 卷二百六十一
- 卷二百六十二
- 卷二百六十三
- 卷二百六十四
- 卷二百六十五
- 卷二百六十六
- 卷二百六十七
- 卷二百六十八
- 卷二百六十九
- 卷二百七十
- 卷二百七十一
- 卷二百七十二
- 卷二百七十三
- 卷二百七十四
『明太宗实录』卷四上
- 本章共 803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九月
○戊辰朔永平守将郭亮驰报江阴侯吴高都督耿瓛等以辽东兵围城
○戊寅
○谍报曹国公乘传至德州收集耿炳文败亡将卒并调各处军马五十万进营河间 上语诸将曰李九江豢养之子寡谋而骄矜色厉而中馁忌刻而自用况未尝习兵见战阵而輙以五十万付之是自坑之矣汉高祖大度知人善任使英雄为用不过能将十万九江何等才而能将五十万赵括之败可待矣复名报者问景隆军中事 上笑曰兵法有五败景隆皆蹈之为将政令不脩纪律不整上下异心死生离志一也今北地早寒南卒裘褐不足披冒霜雪手足皲瘃甚者堕指又士无赢粮马无宿藁二也不量险易深入趋利三也贪而不治智信不足气盈而愎仁勇俱无威令不行三军易挠四也部曲喧哗金鼓无节好谀喜佞专任小人五也九江五败悉备保无能为然吾在此必不敢至今须往援永平彼知我出必来攻城回师击之坚城在前大军在后必成擒矣诸将曰永平城完粮足可以无忧今宜保守根本恐出非利 上曰城中之众以战则不足以守则有余且世子能推诚任人足办御敌若全军在城祇自示弱彼得专攻非策之善兵出在外奇变随用内外犄角破敌必矣吾出非专为永平直欲訹九江来就擒耳吴高怯不能战闻我来必走是我一举解永平围而破九江也九江景隆小字云
○丙戌 上率师援永平诸将请曰必守卢沟桥扼李景隆之冲使不得径至地城下 上曰天寒冰涸随处可度守一桥何足拒敌舍之不守以骄敌心使深入受困于坚城之下此兵法所谓利而诱之者也
○壬辰
○吴高等闻 上至仓卒尽弃辎重走山海 上遣轻骑追之斩首数千级俘降亦数千人尽散遣之 上议攻大宁诸将咸曰攻大宁必道松亭关今刘真陈亨守关先破真等然后可入而关门险塞猝恐难下迟留日久李景隆必攻北平恐城中不安莫若回师破景隆徐取大宁万全之计也 上曰今从刘家口径趋大宁不数日可达大宁将士悉聚松亭关其家在城皆老弱者居守师至不日可拔城破之日抚绥其家属松亭之众不降则溃矣北平深沟高垒守备完固纵有百万之众未易窥也吾政欲使其顿全兵坚城之下还师击之如拉朽耳诸公弟从予行毋忧也
○乙未师行 上谕世子严守备敌至慎毋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