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太宗文皇帝实录序
- 进实录表
- 修纂官
- 修纂凡例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上
- 卷四下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上
- 卷九下
- 卷十上
- 卷十下
- 卷十一
- 卷十二上
- 卷十二下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上
- 卷二十下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卷一百一
- 卷一百二
- 卷一百三
- 卷一百四
- 卷一百五
- 卷一百六
- 卷一百七
- 卷一百八
- 卷一百九
- 卷一百十
- 卷一百十一
- 卷一百十二
- 卷一百十三
- 卷一百十四
- 卷一百十五
- 卷一百十六
- 卷一百十七
- 卷一百十八
- 卷一百十九
- 卷一百二十
- 卷一百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
- 卷一百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 卷一百三十
- 卷一百三十一
- 卷一百三十二
- 卷一百三十三
- 卷一百三十四
- 卷一百三十五
- 卷一百三十六
- 卷一百三十七
- 卷一百三十八
- 卷一百三十九
- 卷一百四十
- 卷一百四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二
- 卷一百四十三
- 卷一百四十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卷一百四十六
- 卷一百四十七
- 卷一百四十八
- 卷一百四十九
- 卷一百五十
- 卷一百五十一
- 卷一百五十二
- 卷一百五十三
- 卷一百五十四
- 卷一百五十五
- 卷一百五十六
- 卷一百五十七
- 卷一百五十八
- 卷一百五十九
- 卷一百六十
- 卷一百六十一
- 卷一百六十二
- 卷一百六十三
- 卷一百六十四
- 卷一百六十五
- 卷一百六十六
- 卷一百六十七
- 卷一百六十八
- 卷一百六十九
- 卷一百七十
- 卷一百七十一
- 卷一百七十二
- 卷一百七十三
- 卷一百七十四
- 卷一百七十五
- 卷一百七十六
- 卷一百七十七
- 卷一百七十八
- 卷一百七十九
- 卷一百八十
- 卷一百八十一
- 卷一百八十二
- 卷一百八十三
- 卷一百八十四
- 卷一百八十五
- 卷一百八十六
- 卷一百八十七
- 卷一百八十八
- 卷一百八十九
- 卷一百九十
- 卷一百九十一
- 卷一百九十二
- 卷一百九十三
- 卷一百九十四
- 卷一百九十五
- 卷一百九十六
- 卷一百九十七
- 卷一百九十八
- 卷一百九十九
- 卷二百
- 卷二百一
- 卷二百二
- 卷二百三
- 卷二百四
- 卷二百五
- 卷二百六
- 卷二百七
- 卷二百八
- 卷二百九
- 卷二百十
- 卷二百十一
- 卷二百十二
- 卷二百十三
- 卷二百十四
- 卷二百十五
- 卷二百十六
- 卷二百十七
- 卷二百十八
- 卷二百十九
- 卷二百二十
- 卷二百二十一
- 卷二百二十二
- 卷二百二十三
- 卷二百二十四
- 卷二百二十五
- 卷二百二十六
- 卷二百二十七
- 卷二百二十八
- 卷二百二十九
- 卷二百三十
- 卷二百三十一
- 卷二百三十二
- 卷二百三十三
- 卷二百三十四
- 卷二百三十五
- 卷二百三十六
- 卷二百三十七
- 卷二百三十八
- 卷二百三十九
- 卷二百四十
- 卷二百四十一
- 卷二百四十二
- 卷二百四十三
- 卷二百四十四
- 卷二百四十五
- 卷二百四十六
- 卷二百四十七
- 卷二百四十八
- 卷二百四十九
- 卷二百五十
- 卷二百五十一
- 卷二百五十二
- 卷二百五十三
- 卷二百五十四上
- 卷二百五十四下
- 卷二百五十五
- 卷二百五十六
- 卷二百五十七
- 卷二百五十八
- 卷二百五十九
- 卷二百六十
- 卷二百六十一
- 卷二百六十二
- 卷二百六十三
- 卷二百六十四
- 卷二百六十五
- 卷二百六十六
- 卷二百六十七
- 卷二百六十八
- 卷二百六十九
- 卷二百七十
- 卷二百七十一
- 卷二百七十二
- 卷二百七十三
- 卷二百七十四
『明太宗实录』卷二十八
- 本章共 3.13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永乐二年二月壬申朔世子悦火廉来朝 敕江西总兵官襄城伯李浚等曰永新县民流劫朕即位之初不欲发兵虑害及无辜故旦遣人招谕使各复业改过自新今得奏知彼不悛前非为患尤甚杀死弓兵里长及邀捉巡检等事如此即不可再以理谕必当发兵剿捕尔可选精锐三千直抵贼巢穴务在捕灭不可姑息以遗民患但今农作方兴尤当警戒将士严守纪律毋得扰害善良妨误耕种如获贼人尤须详审果曾为恶即解赴京来如系诖误平民就便发遣宁家毋得滥及无辜以伤天和又敕浚曰所言贼人二百名恐非实数今往剿捕虑将士但求满数而不察是非滥及无辜切须戒之但有误伤良善一家及妄虏良民妻妾子女一人指为贼属者皆处重罪虽有功不赏尔宜严切戒饬毋令扰害良善
○癸酉
○忽剌温等处女直野人头目把剌答哈来朝置奴儿干卫以把剌嗒哈剌孙等四人为指挥同知古驴等为千户所镇抚赐诰冠带袭衣及钞币有差礼部引奏北方岁贡生员入学十年考不中试者例当充吏 上曰人心志舒泰则能学四体不劳则能学衣食温饱则能学责人之功当量其力谕人之罪当明其情北方近三四年间兵戈扰攘诸生舍俎豆而事军旅飞刍挽粟之劳奔走流离之苦岂暇于学今考不中式者可发回原学补其废学年数以俟再试再试不中如例处之
○甲戌
○命金吾左卫故指挥同知刘海子玉故指挥佥事刘义子本羽林前卫故指挥佥事秃鲁帖木儿子罕秃哈儿俱袭父职
○乙亥
○江西按察司周观政有罪谪为河间府驿夫
○丙子
○复纪谆监察御史谆洪武中为御史建文中出知睢宁县至是复之以江西永兴县判寇未平命丰城侯李彬率步骑兵二千前去策应剿捕彬陛辞赐钞四十锭
○丁丑
○遣官释奠先师孔子 蜀世子悦火廉辞归锡钞二千锭 上召毋连河等处朝使至前问劳之久而退 上顾侍臣曰夷狄之人万里来朝若不与之相接稍垂顾问彼必不乐侍臣进曰 陛下怀柔远人之恩至矣但向所问者皆田腊之乐其人民畜产未尝一言及之臣愚窃所未谕 上曰腊是其性之所欲若问其人民畜产彼心必疑朕方怀柔远人岂可使之疑
○戊寅祭 太社太稷 大理寺臣奏市民以小秤交易者请论违制律 上问工部臣曰小秤之禁已申明否对曰文移诸司矣曰榜谕于市否对曰未 上曰官府虽有令民固未悉知之民知令则不犯令不从则加刑不令而刑之不仁其释之 夜有星如鸡子大青白色有光出抑宿东南行入星宿
○庚辰 皇后千秋节文武官命妇朝于坤宁宫锡宴 增设湖广靖州卫中右中中中前中后前前五千户所
○辛巳
○户部言四川永通盐课司金石井灶丁自陈本井岁额盐八万三千七百三十斤去山远难得薪犍为县福全保通二井水咸薪便一岁可得盐十万余斤乞就彼开煎为便从之
○壬午
○擢泾县丞孙述密县丞程竑孟县丞李维享偃师县丞孙英孟津县丞李选新安县丞裴荣临漳县丞韩隶宜阳县主簿王顺俱为给事中象山县丞张翥为监察御史 升永平卫指挥佥事谷祥为都指挥使仍守平 设北京兵马指挥司置指挥一员副指挥四员首领官吏目一员
○甲申
○除直隶苏州府昆山等六县户绝田四千七百九十七顷九十一亩有奇税粮 先是户部尚书郁新奏河东盐积聚多已令运至杨壶站递运所仓又令各站转运至河东分运司近山西布政司右参政蔚绶等言民贫路险难以输运宜令商人中盐年久者量增引数以为路费使就关之庶免劳民 上命六部议至是议奏云河东地方每引加四十斤狭西朝邑县山西平阳府闻喜县每引加八十斤山西平阳府翼城县每引加二百十斤狭西西安府每引加百四十斤河南府淮浙每引加一引从之
○己酉
○礼部奏请会试选士之数 上问洪武中所选几何尚书李志刚对曰各科不同多者四百七十余人少者三十人 上曰朕即位初取士姑准其多者后不为例又曰学者城材亦难当取其大略其细如十分中有一二分语疪而不害理亦可备数然科举是国家取人材第一路不可滥且文体毋尚虚浮惟取朴实 修江浦至大兴等二十九马驿命江西诸郡民其税粮及五百石市马给之
○丙戌
○遣应天府官祭先农命郡耆老陪祀著为令 升金吾左卫千户崔让卢海俱为本卫指挥佥事 兀者卫头目脱脱哈等五十三人来朝别设兀者左卫以脱脱哈为指挥同知未合赤吉等为指挥佥事余为千百户镇抚赐诰印冠带袭衣及钞币有差 刑科都给事中马祯有罪下狱遂升本科给事中杨恭为都给事中
○丁亥
○云南布政司左参政张定以罪谪为德州驿夫
○戊子
○皇孙生赐名瞻埈世子弟二子也 户部尚书郁新等言往年为北京军储不足下令开中盐粮淮浙盐于北京仓纳米者每引二斗五升于德州仓纳米者每引三斗五升今北京所辖地方米价已贱若仍准前例诚为亏官二处宜通一斗从之 承运库大使周端等言广东地广民稀盐课无商中纳军民多食私盐宜令所司核实人口大口岁食盐十二斤小口半之每斤纳钞三百文于近场支纳为宜从之 夜有星如盏大赤黄色迹有光出天津东行至近浊
○己丑
○江西总兵官襄城伯李浚奏永新县寇首悉已就获其余众俱革心改过还家复业遂敕丰城侯李彬驻兵南昌勿进 改筑广西兴安县分水塘县有江源出海阳山下面趋北流旧于江中横砌石埭分水为二沟南渠通海北渠通湖广可行舟楫溉民田为利甚溥旧于埭上叠石鱼麟以防涨溢冲激之患或有损坏随宜修葺民不为劳洪武中巡按监察御史严震直欲广河流撤去鱼麟石增高石埭遇水泛势无所洩冲塘决岸奔趋北渠而南渠涩行舟不通田失灌溉连年修筑百姓苦之至是县言乞改作如旧为便从之 修镇江府丹徒县练湖堤岸浙江宁波府象山县茭湖塘岸刑科给事中奏强盗该死罪其中有年十五以下者两人昨蒙恩宥其死但投入习匠输作终身臣等揆理论之彼虽年幼既能行劫亦当被刑不宜免死 上不从曰童稚未成人者本无知觉向非成人者诱之岂能自为盗耶朕特推此情矜之尔岂肯屈法滥恩又曰古耆悼不加刑二儿去悼之岁皆不远况试其力皆不能胜二斗粟果有秦舞阳童区寄之能可曲贷乎
○庚寅
○遣内官杨真童等往孟定木邦二府颁赐土官刀名扛等彩币
○壬辰
○琉球国中山王世子宁遣侄三吾良亹等以其王祭度卒来告讣命礼部遣使祭之赙以市帛遂诏武宁袭爵诏曰圣王之治协和万邦继承天之道率由常典故琉球国中山王察度受命 皇考太祖高皇帝作屏东藩克修臣节暨朕即位率先归诚今既亡殁所宜有后尔武尔乃其世子特封尔为琉球国中山王以承廒世惟俭以循身敬以养德忠以事上仁以抚下克循兹道作镇海邦永延世祚钦哉
○癸巳
○升抚州府通判高勉为福建按察佥事万县知县郭子泸为广西按察司佥事 下令天都司卫所屯军百人以上者止以百户一人督耕三百人以上者千户一人五百人以上者指挥一人毋多旷军职其舍人余丁愿耕者听 建宁府知府芮麟言府儒学及孔子庙朱文公祠毁于火请择地改建从之
○甲午
○命狭西郡县造皮袄给赐守边军士 前军都督府言龙骧卫千户妻无子妾之子代职居常见恶于妻今妻以刃剌其子伤足妾告妻欲杀子请并治之 上曰妻固可罪但伤足或非有杀之意今使其母子嫡妾两造具备于狱吏之前伤伦理可付其夫自治 宁夏总兵官左都督何福言河州等处永乐元年官所易恭马多请给军士从之
○乙未
○擢徐沟县知县王进为四川道监察御史 命工部修补国子监经籍板夜有星如盏大赤色有光出紫微垣阊阖门外西北行入北斗柄
○丙申
○改金吾右卫指挥同知刘毅为金吾左卫指挥同知
○丁酉
○辽王植第八子生赐名贵烆 复建山西阳曲县轩辕庙盖旧庙毁于火也 池州府铜陵县民汪行进 太祖高皇帝御制文一册锡钞二十锭 礼部会试天下举人得杨相等四百七十二人
○戊戌
○升金吾左卫千户钱胜周士良俱为本卫指挥佥事
○己亥
○扬州府海门县言县有张港墩东明港相去百余里旧遇风涛人多溺死官为修筑堤岸民赖以安近因潮水冲激坏岸其害尤甚乞准旧例拨淮安苏常三郡民丁农隙之时修筑 上谕工部臣曰淮安之民近方安业苏常二郡多苦水患不可重劳其遣人验视果便于民则发扬州府所属州县民丁协力修筑 高邮州宝应县言境内范光白马二湖堤岸民资以御水患而连岁为风浪冲啮今东作方兴乞权加修补候农隙发丁夫筑砌从之 修直隶兴化县南北塘岸
○庚子
○升工科都给事中赵毅为工部左部郎鸿胪寺序班李嘉以守城功为通政司右参议改右参政陈定为左参议复钱勉为礼科给事中勉建文初出为鄠县知县坐事落职至是召复之 贵州宣慰使安卜范遣人贡马 夜有星如盏大青白色光烛地出西北云中西北行至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