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太宗文皇帝实录序
- 进实录表
- 修纂官
- 修纂凡例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上
- 卷四下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上
- 卷九下
- 卷十上
- 卷十下
- 卷十一
- 卷十二上
- 卷十二下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上
- 卷二十下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卷一百一
- 卷一百二
- 卷一百三
- 卷一百四
- 卷一百五
- 卷一百六
- 卷一百七
- 卷一百八
- 卷一百九
- 卷一百十
- 卷一百十一
- 卷一百十二
- 卷一百十三
- 卷一百十四
- 卷一百十五
- 卷一百十六
- 卷一百十七
- 卷一百十八
- 卷一百十九
- 卷一百二十
- 卷一百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
- 卷一百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 卷一百三十
- 卷一百三十一
- 卷一百三十二
- 卷一百三十三
- 卷一百三十四
- 卷一百三十五
- 卷一百三十六
- 卷一百三十七
- 卷一百三十八
- 卷一百三十九
- 卷一百四十
- 卷一百四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二
- 卷一百四十三
- 卷一百四十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卷一百四十六
- 卷一百四十七
- 卷一百四十八
- 卷一百四十九
- 卷一百五十
- 卷一百五十一
- 卷一百五十二
- 卷一百五十三
- 卷一百五十四
- 卷一百五十五
- 卷一百五十六
- 卷一百五十七
- 卷一百五十八
- 卷一百五十九
- 卷一百六十
- 卷一百六十一
- 卷一百六十二
- 卷一百六十三
- 卷一百六十四
- 卷一百六十五
- 卷一百六十六
- 卷一百六十七
- 卷一百六十八
- 卷一百六十九
- 卷一百七十
- 卷一百七十一
- 卷一百七十二
- 卷一百七十三
- 卷一百七十四
- 卷一百七十五
- 卷一百七十六
- 卷一百七十七
- 卷一百七十八
- 卷一百七十九
- 卷一百八十
- 卷一百八十一
- 卷一百八十二
- 卷一百八十三
- 卷一百八十四
- 卷一百八十五
- 卷一百八十六
- 卷一百八十七
- 卷一百八十八
- 卷一百八十九
- 卷一百九十
- 卷一百九十一
- 卷一百九十二
- 卷一百九十三
- 卷一百九十四
- 卷一百九十五
- 卷一百九十六
- 卷一百九十七
- 卷一百九十八
- 卷一百九十九
- 卷二百
- 卷二百一
- 卷二百二
- 卷二百三
- 卷二百四
- 卷二百五
- 卷二百六
- 卷二百七
- 卷二百八
- 卷二百九
- 卷二百十
- 卷二百十一
- 卷二百十二
- 卷二百十三
- 卷二百十四
- 卷二百十五
- 卷二百十六
- 卷二百十七
- 卷二百十八
- 卷二百十九
- 卷二百二十
- 卷二百二十一
- 卷二百二十二
- 卷二百二十三
- 卷二百二十四
- 卷二百二十五
- 卷二百二十六
- 卷二百二十七
- 卷二百二十八
- 卷二百二十九
- 卷二百三十
- 卷二百三十一
- 卷二百三十二
- 卷二百三十三
- 卷二百三十四
- 卷二百三十五
- 卷二百三十六
- 卷二百三十七
- 卷二百三十八
- 卷二百三十九
- 卷二百四十
- 卷二百四十一
- 卷二百四十二
- 卷二百四十三
- 卷二百四十四
- 卷二百四十五
- 卷二百四十六
- 卷二百四十七
- 卷二百四十八
- 卷二百四十九
- 卷二百五十
- 卷二百五十一
- 卷二百五十二
- 卷二百五十三
- 卷二百五十四上
- 卷二百五十四下
- 卷二百五十五
- 卷二百五十六
- 卷二百五十七
- 卷二百五十八
- 卷二百五十九
- 卷二百六十
- 卷二百六十一
- 卷二百六十二
- 卷二百六十三
- 卷二百六十四
- 卷二百六十五
- 卷二百六十六
- 卷二百六十七
- 卷二百六十八
- 卷二百六十九
- 卷二百七十
- 卷二百七十一
- 卷二百七十二
- 卷二百七十三
- 卷二百七十四
『明太宗实录』卷二百四十七
- 本章共 1.23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永乐二十年春三月戊午朔
○己未 命故永新伯许成子贵袭成原职羽林前卫指挥使左军都督佥事王勇子智袭金吾左卫指挥使羽林前卫指挥使萧尚都侄孙文刘旺弟英济州卫指挥使王胜子敬金吾右卫指挥同知李让侄通孝陵卫指挥同知魏兴侄暹府军右卫指挥同知魏荣侄通燕山右卫指挥佥事马谅弟全各袭职金吾前卫指挥使苏得子显金吾左卫指挥同知王荣子贵指挥佥事李志子忠羽林左卫指挥同知袁辅子广虎贲左卫指挥同知张遇子荣羽林右卫指挥佥事谭成子青羽林前卫指挥佥事八郎子可里帖金吾右卫指挥佥事冯荣子或通州卫指挥佥事失刺歹子北斗奴各代职
○辛酉灵藏赞善王吉刺思巴监藏巴藏卜遣使汝奴星吉等贡马赐之钞币
○夜月犯毕宿
○癸亥直隶永平卫言本卫大小关口二十四所守关军士不敷军器缺少乞于抚宁兴州右屯开平中屯三卫军士中摘拨守把给与军器从之
○甲子赐都指挥佥事韩朵罗帖木而致仕
○丙寅户部言直隶开州徐州高邑灵寿栾城等州县饥民 上慨然叹曰君以民立国古人所以致雍熙之世者其道始于民足衣食虽有水旱灾伤而民不致于饥窘者则恃蓄积有数但如汉文景之世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唐太宗时民间斗米三钱行旅不赍粮亦何忧水旱 皇考置预备仓出内帑易粟储之以赈饥荒此诚良法然有司必至饥民嗷嗷始达于朝文必待命下乃赈之其馁死者已不逮矣其令有司今后遇饥荒急迫即验实发仓赈之而后奏闻可也今各处所奏民饥宜急遣官赈之
○辛未夜月掩食土星
○甲戌哈密忠义王免力帖木儿遣使赤丹卜花土鲁番等处遣使阿儿禄等贡马赐钞币有差
○乙亥边将奏虏寇阿鲁台犯兴和先是阿鲁台为瓦刺马哈木等所败穷蹙日甚以其妻努部落奔窜而南保息塞外遂奉表称臣遣使贡驼马 上曰虏性黠诈势穷来归非其本心然天地之仁发育而已其有所择哉遂纳其贡而礼其使认封阿鲁台为和宁王母妻皆为夫人赐金帛俾仍居漠北阿鲁台感 上恩德屡遣使贡马又遣其子来朝数年畜牧益蕃生聚益富而凶悖之心复萌其朝贡之使既归往往就途劫掠朝廷使者至彼或恣慢侮亦有拘留之不以礼待者其部属屡为边患每因其使行诚谕之而怙终不悛至是大寇兴和亲征之议遂决在廷文武之臣群谋佥同命五府整兵户部理馈饷诹日启行遂担将士
○修抚宁卫城
○丁丑以亲征告 天地 宗庙 社稷 命皇太子监国谕之曰军国之务重当明勤慎以处之明则能照物恕则能体物勤则无怠事慎则无败事脩是以率下庶几其可
○戊寅軷祭于承天门遣官告旗纛太岁风云雷雨等神 车驾发北京遣官祭居庸山川晚次榆林
○辛巳驻跸鸡山虏之寇兴和者闻 上亲征遂夜遁诸将请急追之 上曰虏非有他计能譬诸狼贪一得所欲即走追之徒劳少俟草青马肥道开平踰应昌出其不意直抵窟穴破之未晚 敕前锋都督朱荣等令驻兵雕鹗俟大军至乃行仍敕将士严备御
○命故都指挥使王唤子祥为燕山左卫指挥使唤初为燕山左护百户从 上靖难攻城败敌屡效劳勚累升至都指挥使命守兴和永乐二十年三月胡寇围城唤奋死战殁云
○癸未驻跸宣府下令军中爱惜战马
○敕保定侯孟瑛等率官军及幼军于北京操备
○以擒鞑贼功升金吾左卫指挥使施聚为都指挥佥事
○甲申飨将士
○乙酉山东河南西帝市驴二十余万至命给士卒
大明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七
责任编辑:颜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