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自序
- 兴祚序
- 例言
- 卷一 周文
- ├ 郑伯克段于鄢
- ├ 周郑交质
- ├ 石碏谏宠州吁
- ├ 臧僖伯谏观鱼
- ├ 郑庄公戒饬守臣
- ├ 臧哀伯谏纳郜鼎
- ├ 季梁谏追楚师
- ├ 曹刿论战
- ├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 ├ 宫之奇谏假道
- ├ 齐桓下拜受胙
- ├ 阴饴甥对秦伯
- ├ 子鱼论战
- ├ 寺人披见文公
- ├ 介之推不言禄
- ├ 展喜犒师
- ├ 烛之武退秦师
- └ 蹇叔哭师
- 卷二 周文
- ├ 郑子家告赵宣子
- ├ 王孙满对楚子
- ├ 齐国佐不辱命
- ├ 楚归晋知罃
- ├ 吕相绝秦
- ├ 驹支不屈于晋
- ├ 祁奚请免叔向
- ├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 ├ 晏子不死君难
- ├ 季札观周乐
- ├ 子产坏晋馆垣
- ├ 子产论尹何为邑
- ├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 ├ 子革对灵王
- ├ 子产论政宽猛
- └ 吴许越成
- 卷三 周文
- ├ 祭公谏征犬戎
- ├ 召公谏厉王止谤
- ├ 襄王不许请隧
- ├ 单子知陈必亡
- ├ 展禽论祀爰居
- ├ 里革断罟匡君
- └ 敬姜论劳逸
『古文观止』吕相绝秦
- 本章共 4.24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3-05-20
繁体原文
(夏,四月戊午)
晉侯使呂相絕秦,曰:
「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禍晉國,交公如齊,惠公如秦。無祿,獻公即世,穆公不忘舊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晉;又不能成大勳,而為韓之師。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文公躬擐甲冑,跋履山川,踰越險阻,征東之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諸秦,則亦既報舊德矣。
鄭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帥諸侯及秦圍鄭。秦大夫不詢于我寡君,擅及鄭盟,諸侯疾之,將致命于秦。文公恐懼,綏靖諸侯。秦師克還無害,則是我有大造於西也。
「無祿,文公即世。穆不為弔,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殽地,奸絕我好,伐我保城,殄滅我費滑,散離我兄弟,撓亂我同盟,傾覆我國家。我襄公未忘君之舊勳,而懼社稷之隕,是以有殽之師。猶願赦罪於穆公,穆公弗聽,而即楚謀我。天誘其衷,成王隕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穆襄即世,康靈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闕翦我公室,傾覆我社稷,帥我蝥賊,以來蕩搖我邊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猶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翦我羈馬,我是以有河曲之戰。東道之不通,則是康公絕我好也。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領西望,曰:『庶撫我乎?』君亦不惠稱盟,利吾有狄難,入我河縣,焚我箕郜,芟夷我農功,虔劉我邊陲,我是以有輔氏之聚。君亦悔禍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獻穆,使伯車來命我景公,曰:『吾與女同好棄惡,復修舊德,以追念前勳。』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會。君又不祥,背棄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讎,而我之昏姻也。君來賜命曰:『吾與女伐狄!』寡君不敢顧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使。君有二心於狄,曰:『晉將伐女。』狄應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惡君之二三其德也,亦來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來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天,秦三公,楚三王,曰:「余雖與晉出入,余唯利是視。」不穀惡其無成德,是用宣之,以懲不壹。』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
「寡人帥以聽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顧諸侯,矜哀寡人,而賜之盟,則寡人之願也。其承寧諸侯以退,豈敢徼亂?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諸侯退矣。敢盡布之執事,俾執事實圖利之!」
成公十三年
左傳
简体注释版
晋侯〈厉公。〉使吕相〈去声, ○魏锜之子。〉绝秦。〈成十一年,秦晋盟于令狐,秦桓公归而叛盟,故厉公使吕相数其罪而绝之。〉曰:〈下皆吕相口宣君命。〉
“昔逮我〈晋。〉献公及〈秦。〉穆公相好,〈去声。〉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同婚。〉姻。〈从秦晋相好说起。〉天祸晋国,〈骊姬之难。〉文公〈重耳。〉如齐,惠公〈夷吾。〉如秦。〈重耳奔狄及齐,齐桓公妻之。夷吾奔梁,赂秦以求纳。〉无禄,献公即世。〈晋无福禄,而献公卒。〉穆公不忘旧德,〈应“相好”。〉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僖十年,穆公纳夷吾于晋,为惠公。 ○说秦德轻。〉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僖十五年,秦伐晋,战于韩原,获惠公。 ○说秦为德不终。是秦第一罪案。〉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惠公卒,怀公立,穆公纳重耳于晋为文公。是穆成安晋之功也。 ○作一顿,说秦德轻。〉
“文公躬擐〈患。〉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印。〉而朝诸秦,〈擐,贯也。胤,嗣也。文公备历艰难,以率东方之诸侯,皆四代帝王之嗣,而西向朝秦。 ○二十九字作一句读。〉则亦既报旧德矣。〈应“旧德”,又作一顿。说晋有报,即宕下以叙晋德。〉郑人怒君之疆埸,〈亦。〉我文公帅〈率。〉诸侯及秦围郑。〈怒,犹犯也。 ○诬秦。僖三十年,郑贰于楚,文公与秦围之。郑未尝犯秦,亦无诸侯之师。 ○说晋德重。〉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郑使烛之武见秦穆公,穆公背晋而私与郑盟。不敢斥言,故托言秦大夫。 ○是言秦第二罪案。〉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皆欲致死命以讨秦。 ○诬秦。无诸侯致命之事。〉文公恐惧,绥靖诸侯。秦师克还〈旋。〉无害,〈不敢怨秦背己,反保全其师。〉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又作一顿,说晋大有德于秦,能自占地步。〉
“无禄,文公即世,穆为不吊,蔑死我君,〈以文公死为无知而轻蔑之。〉寡我襄公,〈以襄公新立为寡弱,而陵忽之。〉迭我殽地,〈迭,侵突也。穆公从杞子之谋,潜师以袭郑,道过晋之殽地。〉奸〈干。〉绝我好,〈奸犯断绝,不复与我和好。〉伐我保城,〈诬秦。袭郑时,无伐晋保城之事。〉殄灭我费〈如字。〉滑,〈还入声, ○滑,姬姓国,都于费。秦袭郑无功,乃灭滑还。〉散离我兄弟,〈滑与晋为同姓兄弟。〉挠乱我同盟,〈滑郑皆从晋,是为晋同盟之国。〉倾覆〈福。〉我国家。〈秦伐滑图郑,是欲倾危覆灭晋之国家。 ○叠写九个“我”字。 ○是秦第三罪案。〉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未忘穆公纳文公之勋。 ○折一笔。〉而惧社稷之陨,〈实恐晋为秦灭。〉是以有殽之师。〈僖三十三年,晋败秦于殽。 ○我“是以有”一,言殽师出于万不得已也。〉犹愿赦罪于穆公,〈晋虽有殽师之失,犹愿求解于秦。 ○“犹愿”二字,紧接无痕,妙。〉穆公弗听,〈不肯释憾。〉而即楚谋我。〈文十四年,楚斗克囚于秦。至是秦使归楚,求成以谋晋。〉天诱其衷,成王陨命,〈幸天默诱人心,而商臣弑楚成王。〉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楚有篡弑之祸,穆公是以不能快意于晋。设使成王未陨,而即楚谋我之志成矣。 ○是秦第四罪案。 ○自献公即世,至此作一截,是历数秦穆公之罪。〉
“穆〈秦。〉襄〈晋。〉即世,康〈秦。〉灵〈晋。〉即位。康公,〈晋之外甥。〉我之自出,又欲阙〈掘。〉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阙,犹掘也。翦,截断也。〉帅我蟊贼,〈谋。〉以来荡摇我边疆,〈蟊贼,皆食禾虫,以喻公子雍。谓秦纳雍以荡摇晋之边鄙。 ○诬秦。雍之来,晋实召之。 ○叠写四个“我”字。 ○是秦第五罪案。〉我是以有令〈平声。〉狐之役。〈文七年,晋败秦于令狐。 ○我是以有二,言令狐之役,出于万不得已也。〉康犹不悛,〈铨, ○悛,改也。〉入我河曲,〈河曲,晋地。事在文十二年。〉伐我涑〈速。〉川,〈涑川,水名。〉俘我王官,〈俘,虏也。王官,地名。 ○伐涑川,俘王官,经传无见。〉翦我羁马,〈羁马,地名,其时秦取其地。 ○叠写四个“我”字。 ○是秦第六罪案。〉我是以有河曲之战。〈晋与秦战于河曲,秦兵夜遁。 ○“我是以有”三,言河曲之战,出于万不得已也。〉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晋在秦东,故曰东道。康公绝晋之好,故不东通于晋。 ○此段独拖一句,妙。 ○自穆襄即世至此,作一截,是历数秦康之罪。〉
“及君之嗣也,〈君,指秦桓公。〉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景公望秦抚恤晋国。 ○此处独作一波,妙。〉君亦不惠称〈去声。〉盟,〈桓公不肯惠然称晋望而共盟。〉利吾有狄难,〈去声, ○谓宣十五年,晋灭赤狄潞氏时。〉入我河县,焚我箕郜,〈告, ○河县,箕郜,晋二邑名。入河县,焚箕郜,经传无见。〉芟〈删。〉夷我农功,〈芟,刈也。夷,伤也。损害我禾稼,如去草然。〉虔刘我边陲,〈垂, ○虔刘,皆杀也。杀戮我边境之人民。 ○叠写四个“我”字。 ○是秦第七罪案。〉我是以有辅氏之聚。〈晋聚众于辅氏以拒秦。 ○我是以有四。言辅氏之聚,出于万不得已也。 ○“之师”,“之役”,“之战”,“之聚”,句法变幻。〉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骄。〉福于先君献穆,〈桓公亦悔二国结祸之长,而欲我求福于晋献,秦穆。〉使伯车〈秦桓公子。〉来命我景公曰:‘吾与女〈汝。〉同好弃恶,复修旧德,以追念前勋。〈言我与晋同结所好,共弃前恶,再修旧日之德,以追念前人献,穆之功勋。’ ○此段回应篇首献,穆相好。关锁甚紧。〉言誓未就,〈约誓之言,未及成就。〉景公即世,我寡君〈厉公。〉是以有令狐之会。〈成十一年,晋厉公与秦桓公盟于令狐。 ○入题。又与上四我是以有句相呼应。〉君又不祥,背〈佩。〉弃盟誓。〈桓公又萌不善之心,归而背晋成。 ○此下方入当时正事。〉白狄及君同州,〈及,与也。白狄与秦,皆属雍州。〉君之仇雠,〈白狄与秦世为仇雠。〉而我之昏姻也。〈赤狄之女季隗,白狄伐而获之,纳诸文公。故云婚姻。 ○疏句无限烟波。〉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狄。’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使。〈去声, ○深文。〉君有二心于狄,曰晋将伐女。狄应且憎,是用告我。〈狄虽口应秦命,心实憎其无信,而以秦之二心来告晋。 ○一“告我”。〉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恶秦反复不常。〉亦来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下述秦桓盟楚之词。〉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穆,康,共。〉楚三王,〈成,穆,庄。〉曰:“余虽与晋出入,〈我虽与晋往来。〉余唯利是视。”’〈我唯利之是从,不诚心与晋也。 ○二十四字,一气说下。〉不穀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一。”〈不穀,楚共王告晋自称。言我恶秦之无成德,是用宣布其言,以惩戒用心不一之人。 ○二“告我”。 ○两引“告我”,俱是实证。是秦反复真正罪案。 ○自及君之嗣,至此作一截,是历数秦桓之罪。为绝秦正㫖。〉诸侯备闻此言,〈狄与楚告晋之言,诸侯无不闻之。 ○牵引诸侯妙,使秦无所逃罪。〉斯是用痛心疾首,昵〈银入声。〉就寡人。〈诸侯由是恶秦之甚,皆来亲近于晋。 ○一路备说秦恶,归到此句。〉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我今帅诸侯以来听命于秦,唯与秦结好是望耳。 ○终是求好,妙。〉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诸侯以退,岂敢徼乱?〈是客。〉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是主。 ○句句牵引诸侯,妙。〉
“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利之。”〈或和或战,当图谋其有利于秦者而为之。〉
秦晉權詐相傾,本無專直。但此文飾辭駕罪,不肯一句放鬆,不使一字置辨,深文曲筆,變化縱橫,讀千遍不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