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子鱼论战

  • 本章共 1.89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3-05-20

繁体原文

楚人伐宋以救鄭,宋公將戰。大司馬固諫曰:「天之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可赦也已。」弗聽。

(冬,十一月己已朔,宋公)及楚人戰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曰:「彼衆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後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

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子魚曰:「君未知戰。勍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敵也。雖及胡耇,獲則取之,何有於二毛?明恥教戰,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志,鼓儳可也。」

僖公二十二年
左傳

简体注释版

楚人伐宋以救郑。 〈以宋襄公伐郑故。〉宋公将战。大司马 〈即子鱼。〉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 〈宋,商之后。〉君将兴之, 〈公将图霸兴复。〉弗可赦也已。” 〈获罪于天,不可赦宥。 ○言不可与楚战。〉弗听。

及楚人战于泓。 〈弘。 ○泓,水名。 ○总一句。〉宋人既成列, 〈宋兵列阵已定。〉楚人未既济。 〈楚人尚未尽渡泓水。 ○是绝好机会。〉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 〈何意。〉既济而未成列, 〈机会犹未失。〉又以告。 〈省句法。〉公曰:“未可。” 〈又何意。〉既陈 〈阵。〉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大崩曰败绩。〉公伤股,门官歼 〈尖。〉焉。 〈门官,守门之官,师行则从。歼,尽杀也。 ○二句,写败绩不堪。〉

国人皆咎公。 〈归咎襄公不用子鱼之言。〉公曰:“君子不重 〈去声。〉伤,不禽 〈同擒。〉二毛。 〈重,再也。二毛,头黑白色者。言君子于敌人被伤者,不忍再伤。头黑白色者,不忍擒之。 ○二句引起。〉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阻,迫也。隘,险也。言不迫人于险。 ○释上不可意。〉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 〈亡国之馀,根弃商句来。鼓,鸣鼓进兵也。言不进兵以击未成阵者。 ○释上未可意。 ○寡固不可以敌众。宋公既不量力以致丧师,又为迂腐之说以自解,可发一笑。〉

子鱼曰:“君未知战。 〈一句断尽。〉勍 〈擎。〉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勍,强也。强敌厄于险隘,而不成阵,是天助我以取胜机会。〉阻而鼓之,不亦可乎。 〈迫而鼓进之,何不可之有。〉犹有惧焉。 〈犹恐未必能胜也。 ○加一句,更透。 ○辨“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 〈苟。〉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胡耇,元老之称。言与我争强者,皆吾之仇敌。虽及元老,犹将擒之,何有于二毛之人。 ○辨“不禽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明设刑戮之耻,以教战斗,原求其杀人至死。若伤而未死,何可不再伤以死之。 ○辨“不重伤”。〉。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若不忍再伤人,则不如不伤之。不忍禽二毛,则不如早服从之。 ○再辨“不重伤,不禽二毛”,更加痛快。〉三军以利用也, 〈凡行三军,以利而动。〉金鼓以声气也, 〈兵以金退,以鼓进,以声佐士众之气。〉利而用之,阻隘可也。 〈若以利而动,则虽迫敌于险,无不可也。〉声盛致志,鼓儳 〈谗。〉可也。” 〈儳,参错不齐之貌。指未整阵而言。声士气之盛,以致其志,则鼓敌之儳,勇气百倍,无不可也。 ○再辨“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更加痛快。 ○篇中几个“可”字相呼应,妙。〉

宋襄欲以假仁假義,籠絡諸侯以繼霸,而不知適成其愚。篇中只重阻險鼓進意,重傷二毛帶說。子魚之論,從不阻不鼓,說到不重不禽。復從不重不禽,說到不阻不鼓。層層辨駁,句句斬截,殊爲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