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自序
- 兴祚序
- 例言
- 卷一 周文
- ├ 郑伯克段于鄢
- ├ 周郑交质
- ├ 石碏谏宠州吁
- ├ 臧僖伯谏观鱼
- ├ 郑庄公戒饬守臣
- ├ 臧哀伯谏纳郜鼎
- ├ 季梁谏追楚师
- ├ 曹刿论战
- ├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 ├ 宫之奇谏假道
- ├ 齐桓下拜受胙
- ├ 阴饴甥对秦伯
- ├ 子鱼论战
- ├ 寺人披见文公
- ├ 介之推不言禄
- ├ 展喜犒师
- ├ 烛之武退秦师
- └ 蹇叔哭师
- 卷二 周文
- ├ 郑子家告赵宣子
- ├ 王孙满对楚子
- ├ 齐国佐不辱命
- ├ 楚归晋知罃
- ├ 吕相绝秦
- ├ 驹支不屈于晋
- ├ 祁奚请免叔向
- ├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 ├ 晏子不死君难
- ├ 季札观周乐
- ├ 子产坏晋馆垣
- ├ 子产论尹何为邑
- ├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 ├ 子革对灵王
- ├ 子产论政宽猛
- └ 吴许越成
- 卷三 周文
- ├ 祭公谏征犬戎
- ├ 召公谏厉王止谤
- ├ 襄王不许请隧
- ├ 单子知陈必亡
- ├ 展禽论祀爰居
- ├ 里革断罟匡君
- └ 敬姜论劳逸
『古文观止』介之推不言禄
- 本章共 1.46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3-05-20
繁体原文
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
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懷無親,外內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誰懟?」對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對曰:「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其母曰:「能如是乎?與汝偕隱。」遂隱而死。
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
僖公二十四年
左傳
简体注释版
晋侯赏从亡者。 〈文公反国,赏从亡之臣。〉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介,姓。之,语助。推,名。介推亦在从亡中。未尝言禄,而文公颁禄,亦不及介推。 ○先正多责推借正言以泄私怨。看此叙事,先书“不言禄”三字,使知推本自过人一等。〉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八人皆死,唯文公独存。 ○一非人力。〉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惠公,怀公,皆忮害无亲。外而诸侯,内而臣民,无不弃之。 ○二非人力。〉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三非人力。〉主晋祀者,非君而谁? 〈四非人力。〉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置,立也。 ○总断一笔。二三子更有何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再痛骂之,快极。〉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贪天之功,在人为罪,在国为奸。而下反以为义,上反以推赏,是上下相欺,难与一日并处于朝矣。 ○此即是归隐意,乃“不言禄”之由也。〉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兑, ○言何不自去求赏,即不求以死,将谁怨耶。 ○母特试之,故作相商语。〉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尤,过也。我以贪天者为过,今复效之,则我之罪,又甚于彼矣。〉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看推自亦认有怨言,何劳后人又责其怨。〉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母特再试之,故再作相商语。 ○上是试以求利,此是试以求名。〉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 〈烟。〉用文之?是求显也。” 〈人之有言,所以文饰其身。吾身将隐于山林,何用假言辞以文饰之。若自言之,是非隐而求显也。 ○上是不欲享其利,此是不欲享其名。〉其母曰:“能如是乎? 〈细玩此四字,乃知其母上二番特试之也。〉与汝偕隐。 〈有此贤母,故能成子之高。〉遂隐而死。” 〈“不言禄”,结案。〉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 〈绵上,西河地名。以此为介推供祭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志,记也。旌,表也。言以此田记吾禄不及推之过,且表推“不言禄”之善也。 ○“禄亦弗及”,结案。〉
晉文反國之初,從行諸臣,駢首爭功,有市人之所不忍爲者。而介推獨超然衆紛之外,孰謂此時而有此人乎。是宜百世之後,聞其風者,猶咨嗟歎息不能已也。篇中三提其母,作三樣寫法。介推之高,其母成之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