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自序
- 兴祚序
- 例言
- 卷一 周文
- ├ 郑伯克段于鄢
- ├ 周郑交质
- ├ 石碏谏宠州吁
- ├ 臧僖伯谏观鱼
- ├ 郑庄公戒饬守臣
- ├ 臧哀伯谏纳郜鼎
- ├ 季梁谏追楚师
- ├ 曹刿论战
- ├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 ├ 宫之奇谏假道
- ├ 齐桓下拜受胙
- ├ 阴饴甥对秦伯
- ├ 子鱼论战
- ├ 寺人披见文公
- ├ 介之推不言禄
- ├ 展喜犒师
- ├ 烛之武退秦师
- └ 蹇叔哭师
- 卷二 周文
- ├ 郑子家告赵宣子
- ├ 王孙满对楚子
- ├ 齐国佐不辱命
- ├ 楚归晋知罃
- ├ 吕相绝秦
- ├ 驹支不屈于晋
- ├ 祁奚请免叔向
- ├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 ├ 晏子不死君难
- ├ 季札观周乐
- ├ 子产坏晋馆垣
- ├ 子产论尹何为邑
- ├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 ├ 子革对灵王
- ├ 子产论政宽猛
- └ 吴许越成
- 卷三 周文
- ├ 祭公谏征犬戎
- ├ 召公谏厉王止谤
- ├ 襄王不许请隧
- ├ 单子知陈必亡
- ├ 展禽论祀爰居
- ├ 里革断罟匡君
- └ 敬姜论劳逸
『古文观止』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 本章共 1.94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3-05-19
繁体原文
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
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爾貢苞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師進,次于陘。
夏,楚子使屈完如師。師退,次于召陵。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齊侯曰:「豈不穀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穀同好何如?」對曰:「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齊侯曰:「以此衆戰,誰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對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屈完及諸侯盟。
僖公四年
作者:左丘明
简体注释版
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会。〉遂伐楚。 〈无钟鼓曰侵,有钟鼓曰伐。民逃其上曰溃。 ○看齐来楚踪迹,便不正大。〉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牛走顺风,马走逆风,两不相及,喻齐楚不相干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问得冷隽。绝不以齐为意。妙。〉管仲对曰:“昔召 〈邵。〉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 〈召康公,周太保召公奭也。太公吕望,齐始封之君也。〉五侯九伯,女 〈汝。〉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五侯,五等诸侯。九伯,九州伯长。 ○一援王命,破“不相及”句。〉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第, ○履,所践履之地。穆陵、无棣,皆齐境。言其所赐之履,不限地界也。 ○二宣赐履,破“涉吾地”句。〉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 〈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包,裹束也。茅,菁茅也。《禹贡》:“荆州贡菁茅。”缩酒,束茅立之祭前,而灌鬯酒其上,象神饮之也。征,问也。昭王,成王孙也。南巡狩,渡汉水,船坏而溺死。 ○三举楚罪,破“何故”句。〉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昭王时,汉水非楚境,故不受罪。 ○管仲问罪之词,原开一条生路,故对便一认一推,恰好。“问诸水滨”一语,近谑。〉师进,次于陉。 〈刑, ○陉,楚地。颍州召陵县南有陉亭。〉
夏,楚子使屈完 〈楚大夫。〉如师。 〈如,往也。使往齐师观兵势。〉师退,次于召陵。 〈屈完请盟故也。楚不服罪,故师进。楚既请盟,故师退。〉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 〈去声。〉而观之。 〈乘,共载也。 ○写齐总不正大。〉齐侯曰:“岂不穀是为? 〈去声。〉先君之好 〈去声。〉是继,与不穀同好何如?” 〈不穀,诸侯谦称。言诸侯之附从,非为我一人,乃是寻我先君之好。未知汝楚君肯与我同好否。 ○此处一番和缓,后复一番恐喝,霸术往往如是。〉对曰:“君惠徼 〈骄。〉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徼,求也。言我以君之惠,而得徼社稷之福,使寡君见收于君。虽为君辱,实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前犹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此直是挟诸侯以令诸侯矣。宜乎其穷于屈完之对也。〉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 〈方城之山,可用为城。〉汉水以为池, 〈江汉之水,可用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齐桓说攻说战,何等矜张。屈完只闲闲将以德以力两路合来,一扬一抑,又何等安雅。〉
屈完及诸侯盟。 〈“及诸侯盟”,则非专与齐盟也,与篇首关应。〉
齊桓合八國之師以伐楚,不責楚以僭王猾夏之罪,而顧責以包茅不入,昭王不復,一則爲罪甚細,一則與楚無干。何哉。蓋齊之內失德,而外失義者多矣。我以大惡責之,彼必斥吾之惡以對,其何以服楚而對諸侯乎。故舍其所當責,而及其不必責。霸者舉動,極有收放,類如此也。篇中寫齊處,一味是權謀籠絡之態。寫楚處,忽而巽順,忽而詼諧,忽而嚴厲,節節生峯。真辭令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