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自序
- 兴祚序
- 例言
- 卷一 周文
- ├ 郑伯克段于鄢
- ├ 周郑交质
- ├ 石碏谏宠州吁
- ├ 臧僖伯谏观鱼
- ├ 郑庄公戒饬守臣
- ├ 臧哀伯谏纳郜鼎
- ├ 季梁谏追楚师
- ├ 曹刿论战
- ├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 ├ 宫之奇谏假道
- ├ 齐桓下拜受胙
- ├ 阴饴甥对秦伯
- ├ 子鱼论战
- ├ 寺人披见文公
- ├ 介之推不言禄
- ├ 展喜犒师
- ├ 烛之武退秦师
- └ 蹇叔哭师
- 卷二 周文
- ├ 郑子家告赵宣子
- ├ 王孙满对楚子
- ├ 齐国佐不辱命
- ├ 楚归晋知罃
- ├ 吕相绝秦
- ├ 驹支不屈于晋
- ├ 祁奚请免叔向
- ├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 ├ 晏子不死君难
- ├ 季札观周乐
- ├ 子产坏晋馆垣
- ├ 子产论尹何为邑
- ├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 ├ 子革对灵王
- ├ 子产论政宽猛
- └ 吴许越成
- 卷三 周文
- ├ 祭公谏征犬戎
- ├ 召公谏厉王止谤
- ├ 襄王不许请隧
- ├ 单子知陈必亡
- ├ 展禽论祀爰居
- ├ 里革断罟匡君
- └ 敬姜论劳逸
『古文观止』烛之武退秦师
- 本章共 2.04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3-05-20
繁体原文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汜南。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而出。
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僖公三十年
左傳
简体注释版
晋侯, 〈文公。〉秦伯 〈穆公。〉围郑。 〈晋文主兵,秦穆会之。〉以其无礼于晋, 〈文公出亡过郑,郑不礼之。〉且贰于楚也。 〈郑伯虽受曹盟,犹有二心于楚。 ○二句,言致伐之由。〉晋军函陵,秦军氾 〈凡。〉南。 〈函陵,氾南,皆郑地。 ○二句,写秦晋分军次舍。可以乘闲私说,伏下烛之武夜缒见秦君。〉
佚之狐 〈郑大夫。〉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 〈郑大夫。〉见秦君,师必退。” 〈佚之狐已有定算。〉公从之。 〈遣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隐示不早见用意。虽近怨,然辞亦婉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公先自责。〉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转语急切,自然感动。〉许之。 〈乃许处见秦君。〉
夜缒 〈坠。〉而出。 〈缒,悬索也。至夜乃悬城而下,恐晋觉也。〉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提过郑事一边,妙绝。〉若郑亡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反跌一句。下乃历言亡郑之无益而有害,极为透快。〉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秦在西,郑在东,晋居其间。设若得郑,而秦欲越晋国,以为边鄙,相隔甚远。君亦当知其难也。 ○亡郑无益。〉焉 〈烟。〉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陪,益也。邻,谓晋也。言秦得郑,必为晋所有,是益邻矣。邻之地厚,则秦之地相形而薄也。 ○亡郑又有害。〉若舍 〈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 〈同“供”。〉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郑在秦东,故曰东道。行李,使人也。言秦能舍郑以为东道主人,秦之使者,往来过此,或资粮乏困,郑能供给之,于秦又何所害焉。 ○舍郑有益无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晋君,谓惠公。赐,犹德也。焦,瑕,晋河外二邑。言穆公曾纳惠公,亦云有德矣。惠公许秦以河外焦瑕二邑,乃朝济河,而夕即设版筑,以守二城。其背秦之速,君之所知也。 ○此借旧事以见晋惯背秦德。与之共事,断无有益。绝好一证。〉夫晋,何厌 〈平声。〉之有? 〈宕笔妙。进一层说。〉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封,疆也。肆,大也。阙,削也。言既灭郑,以辟其东方之封疆。势必又欲大其西方之封疆。若不削小秦地,将何所取之,以肆其西封也。 ○此言晋不独得郑,后必将欲得秦,为害甚大。〉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上言亡郑以陪邻,此直言“阙秦以利晋”,何等透快。〉秦伯说, 〈悦。〉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 〈恕。〉之, 〈三子皆秦大夫。戍,屯兵以守也。〉乃还。 〈秦师退矣。〉
子犯 〈晋文公舅。〉请击之。 〈请击秦师。〉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无也。夫人,指秦伯。文公亦秦所纳,故言微秦伯之力,何缘得为晋君。〉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赖秦力得国,而反害秦,是不仁也。〉失其所与,不知。 〈智, ○误与同事,是不知也。〉以乱易整,不武。 〈二国整师而来,而乃自相攻击,易之以乱,是不武也。〉吾其还也。”亦去之。 〈晋师亦退矣。〉
鄭近于晉,而遠于秦。秦得鄭而晉收之,勢必至者。越國鄙遠,亡鄭陪鄰,闕秦利晉,俱爲至理。古今破同事之國,多用此說。篇中前段寫亡鄭,乃以陪晉。後段寫亡鄭,卽以亡秦。中閒引晉背秦一證,思之毛骨俱竦。宜乎秦伯之不但去鄭,而且戍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