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前言
- 第01回 借龙丹仙人助孝子 起贪念恶吏索神珠
- 第02回 两点龙泪洒成望娘滩 一柄仙剑刺破篾龙眼
- 第03回 试道心特设迎龙闸 解凡体投入孝女怀
- 第04回 受谤言不夫而孕 明心迹别女投河
- 第05回 钱塘江龙游传古迹 东海岸徒弟觅师尊
- 第06回 争意气二龙抢珠 闹上界玉帝求贤
- 第07回 说分上名师救高徒 提往事老鼠化蝙蝠
- 第08回 老蛟登岸毁福德 月老下海作龙媒
- 第09回 邀天眷实授龙王 博庭欢假制螺肉
- 第10回 鳏鱼惊艳 田螺报恩
- 第11回 迁怒迷人蛟龙泄恨 当场出丑法师收妖
- 第12回 文美化身驱妖孽 仙赐被摄入御园
- 第13回 试心田少年立志 全孝道三姊善言
- 第14回 夫妻双修道 骨肉生异心
- 第15回 千载老狐说明因果 少年公子斩断俗缘
- 第16回 孝子下海访螺母 狐仙入宫谒龙王
- 第17回 孙仙赐海中见母 张果老转世成丹
- 第18回 金山成古迹 报德在来生
- 第19回 为修仙不辞险阻 因求道反遇妖魔
- 第20回 老祖下凡救世 李玄脱险成仙
- 第21回 日观峰收妖为仆 紫霞洞女怪劫经
- 第22回 成功参老祖 得道省双亲
- 第23回 投清流孝子殉慈母 施大法仙人拯危难
- 第24回 李仙人施术儆淫暴 杨孝子感德入玄门
- 第25回 说偈语老君示因果 遭火劫李玄失法身
- 第26回 借体附魂化成铁拐 背师丧母哭倒仙徒
- 第27回 施仙法杨母重生 膺聘请李仙下海
- 第28回 螺仙奉旨建道场 蚌精开腹延群妖
- 第29回 摄魂瓶难藏仙体 葫芦洞惯弄妖精
- 第30回 偿夙债螺壳作道场 攻异己蚌腹摆擂台
- 第31回 蚌宫斗法 葫芦藏仙
- 第32回 斗法术闷葫芦打破 生意见蚌壳精归降
- 第33回 大户竟被妖戏虐 土地演说鬼打墙
- 第34回 裸群女神牛肆毒 放铁砂仙法有灵
- 第35回 何仙姑奉旨入世 赵公子纠众调情
- 第36回 辱仙姬公子受侮 护义子权阉求君
- 第37回 谏暴君仙姑发善念 擒大豹小孩奋双拳
- 第38回 好身手制伏猛兽 真功夫感悟神童
- 第39回 酒坛能装铁拐 葫芦闷住仙姑
- 第40回 说前生人畜有世谊 破疑团新友即故知
- 第41回 为防胡暴君造长城 因迎客小孩遇怪物
- 第42回 钟离遇神兽 帝君得高徒
- 第43回 见老妖钟离用计 保丈夫孟姜受灾
- 第44回 幽州地师徒谈往事 东海中徐福立新邦
- 第45回 法宝误用几惹大祸 金针发去立奏奇功
- 第46回 泥团钻出脑袋 顽仙隐入耳朵
- 第47回 仙狐戏弄何仙姑 暴兵脔割孟姜女
- 第48回 姜女肉质化银鱼 孟婆亭中留龙魄
- 第49回 紫霞洞中仙师盛谈因果 娑婆树下雄王忽变匠人
- 第50回 惩暴君月中锯巨木 怜故主灵府即情关
- 第51回 填城闉沉水底誓言终有应 离故主缔新欢好事竟成空
- 第52回 论电力万方如一面 传玄经诸弟各殊缘
- 第53回 费长房因愤开杀戒 二郎神下世儆凶横
- 第54回 费长房奉命治鬼 玄珠子受任防蛟
- 第55回 防后患收聚浙江潮 悟前生勘透人世梦
- 第56回 王小妹劝夫修道 胡舅爷助姊为奸
- 第57回 遭家难椿萱征乐土 惑名利夫婿恋红尘
- 第58回 下狠心狠妇施辣手 动义愤义仆抱不平
- 第59回 为谋财先须害命 因救主反被恶名
- 第60回 雷电逞威诛恶奴 神仙施法救高徒
- 第61回 李铁拐访晤玄珠子 王月英试察蓝采和
- 第62回 一蟒攀两山劈山成路 孤身访大道为道舍生
- 第63回 土地庙畅谈玄理 温柔乡引诱道童
- 第64回 王月英计探藁砧 东方朔智窃蟠桃
- 第65回 岁星弄狡请君入瓮 守吏夸口不打自招
- 第66回 圣母回山明冤案 鬼吏徇情借贞魂
- 第67回 张幕借魂妖物欺主 救徒助法神仙下凡
- 第68回 受官法了结偷桃案 炼秽镜打破遮眼球
- 第69回 拐仙首创归尸 淑女误嫁蛟精
- 第70回 显原形吓煞泰水 得梦兆打破疑云
- 第71回 吐真情妖人诱贤妇 传邪术平地起风云
- 第72回 正道破邪神诸仙施法 一桶盛半海蛟妻复仇
- 第73回 婆心劝化顽妇 一口吸尽海洋
- 第74回 何女执迷受镇压 张仙恻隐赐水光
- 第75回 大井巷仙人留古迹 白云山鬼吏访名师
- 第76回 蓝采和长歌讽俗客 费长房短见入歧途
- 第77回 求仙人反上仙人当 制鬼物竟被鬼物迷
- 第78回 重九登高狗眼避疫 鬼王入坑进士受欺
- 第79回 鬼迷张天师手印失效 喝醒鬼打墙遗矢有灵
- 第80回 发预言张天师被废 践前约吕纯阳诞生
- 第81回 吕祖高论惊老父 钟仙吟句儆贤徒
- 第82回 作棒喝点醒迷境 发伟论倾倒真仙
- 第83回 桃花山犬祟王小姊 夏口镇狗咬吕洞宾
- 第84回 受友托嫦娥传青鸟 奉帝命星主殖月球
- 第85回 责亲妹二郎动怒 还情债圣母遭灾
- 第86回 救圣母借用琉璃屋 送婴孩特制宝莲灯
- 第87回 以私济公月老作和事老 助正破邪二郎收哮天犬
- 第88回 迷途忽闻奸杀案 深宵瞥见鬼魂来
- 第89回 下庐山治奸夫淫妇 入幽谷得福地洞天
- 第90回 后果前因白蛇初报放生德 落花流水神仙还有未了缘
- 第91回 脱灾殃鸣鹤峰头见师傅 求神剑天平山下访狐仙
- 第92回 儆淫凶倭邦传灾震 造劫数老郎隐梨园
- 第93回 叶法善虔谒张果老 吕纯阳三试白牡丹
- 第94回 倒骑驴背果老显灵应 追偿俗债吕祖度情人
- 第95回 攻异端文公黜道教 降霖雨湘子显神通
- 第96回 造酒借花两试仙法 蓝关秦岭九度文公
- 第97回 翻跟头荡秋千只在铜钱一眼 劈泰山救慈母了结尘世孽缘
- 第98回 白蛇历劫成正果 孝子割臂遇神仙
- 第99回 轧神仙陆稿荐留姑苏佳话 度癞狗望仙桥为西子增光
- 第100回 八仙过海海面起战祸 二龙归天天府庆升平
『八仙得道传』第76回 蓝采和长歌讽俗客 费长房短见入歧途
- 本章共 6.05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6-24
却说长房千辛万苦,爬上白云山顶。本来早见顶头古庙巍然矗立于深林之中,那知一到山峰举目一瞧,反不见了那所古庙。长房不觉又骇又惊,又怕仙人怒他不忱,故意隐去古庙,表示拒绝之意。想到这里,不禁嚎天啕地大哭起来。哭了一回,看看天色又晚了下来,昏黄日色斜照在树林子里,和那些枯枝黄叶互相映照,满满显出一种凄凉色彩。长房到了此刻,真觉得前无进路,后无退步,大有苍茫独立、四顾踌躇之概。哭够多时,把个身子慢吞吞放在一块峻嶒斜峭的巨石上面,目对长天,发出一声长啸,啸得树林子里那些飞鸟都仓皇四散地飞逃开去。
长房不觉发起呆想来,念人生世上,真如过客浮生,寄居逆旅一般,一旦大限临头,万事全已。仔细想来,不晓为点什么。转想自己自身儿遭了许多困苦之事,长大来学法于王一之之门,好容易得了些法术,实在去道颇远。后来继承师尊之职,益发没有维持的功夫。侥幸遇见三位仙长,以为迷津可渡,大道可成。不料历险冒危,千辛万苦的遵命到了山峰,又不知什么地方得罪了仙师,竟连古庙都幻化不见。可征他们是决决不肯赐见颜色的了,这个机会错过之后,何时何处再能碰到仙人。既不能遇仙,就不得成道,横竖逃不过一死,与其多受尘俗之累,何如早图摆脱之为愈。涉想至此,心思就不知不觉横了转来,忽然立起身,大呼:“仙师们既不收留弟子,弟子活在人世,也无甚好处,人生迟早必有死,弟子如今也不想再作无谓的俗人,就在这里拜别三位仙长,到阴曹地府去也。”
说罢,跪下去,磕了几个头,刚要起来自缢,忽然听得山后有作歌之声,其歌曰:
昧人寻云路,云路杳无踪。山高多险峻,涧阔少玲珑。
碧障前兼后,白云西复东。欲知云路在,云处在虚空。
又歌道:
我见世间人,生而还复死。昨朝犹二八,壮气洒襟士。
如今七十过,力困形憔悴。恰如春日花,朝开夜落尔。
又歌道:
白鹤衔苦花,千里作一息。欲往蓬莱山,将此充粮食。
未逢毛摧落,离群心惨恻。却寻旧时巢,妻子不相识。
又歌道:
垂柳暗如烟,飞花飘如霰。夫居离妇州,妇在思夫县。
各在天一涯,何时复相见。寄语明月楼,莫贮双飞燕。
又歌道:
骝马珊瑚鞭,驱驰洛阳道。自怜美少年,不信有衰老。
白发会应生,红颜岂长保。但看此印山,个是蓬莱岛。
又歌道:
本志慕道伦,道伦常获亲。时逢社潦客,每接话禅宾。
谈玄明月夜,探理日临晨。万机共泯迹,方识本末人。
又歌道:
手笔太纵横,身材极魁梧。生为有限身,死作无名鬼。
自古如此多,君今没奈何。可来白云里,教你紫芝歌。
又歌道:
浩浩黄河水,东流长不息。悠悠不见清,人人寿有极。
苟欲来白云,曷由生羽翼。翼为当鬓发,行住须努力。
又歌道:
我今有一襦,非罗复非绮。借问作何色,不红亦不紫。
夏天将作衫,冬天将作被。冬夏递互用,长年只如是。
又歌道:
世事何悠悠,贪心未肯休。听尽天地名,何时得歇头。
四时凋变易,八节急如流。为报大宅主,露地骑日牛。
又歌道:
高高山顶上,四顾极无边。独坐无人知,孤月照寒泉。
泉中且无月,月自在青天。吟此一曲歌,歌中本是禅。
又歌道:
东家一老婆,富来三五年。昔日贫于我,今笑我无钱。
渠笑我在后,我笑渠在前。相笑倘不知,东边复西边。
长房听罢,大惊道:“此歌不俗,大有仙意,莫非仙师们还在山中不曾远去,那必是怜我痴心,尚有挽救之意。”于是俯伏在地,高叫:“仙师何在?弟子费长房遵旨上山,未见仙师,今已预备自尽山中,以谢仙师。仙师如尚以长房为可取,乞速示显法力,俾弟子一睹容颜而死,九泉之下,也当瞑目。”正哀呼间,那作歌人已经从对面山后,一步步跨上山来,见了长房,不觉怔怔地瞧着,问道:“你这位先生,倒也好笑,如何跑到这高山之上,行此大礼?这不是怪事么。”长房抬头一看,见那人虽非三仙之一,却也生得仙风道骨,神韵萧闲。况且薄暮深山,独行独唱,也决不是凡人行径,也许是仙师的朋友、弟子之辈,特地派来看我的。因即叩了几个头,起身说道:“尊兄一定是那位仙师派来提拔弟子的,可是么?方才窃听尊兄的歌声,已知决非等闲之辈、流俗中人了。”那人笑着,一面还他的礼,一面问起缘由,那人叹道:“原来如此,难怪足下伤心。但足下所言三位仙师,我也略知一二,他们并非不肯见你,也无何种憎嫌之意。他们心中知道你不避艰险,轻身到此,还在那里十分欢喜你哪。但是此番相见,是你超凡入圣第一道关口,怕没有那么容易罢。一则你家中必定还有妻子,不知能否割弃?二则你的胆气虽壮,不知有否贪懒取巧之心?……”这人说到这句,长房恍然大悟,仙人不肯赐见之故,还是为了半山之上,试用缩地法儿之故。
如今这人所言,显指此事,可见此人必是仙师派来无疑。因忙拜求姓名,那人笑道:“你我萍水相逢,转眼儿你东我西,假如你真个自杀,此刻已成了我生你死,何必留甚姓氏。若是将来有缘,能够聚在一处,彼此自无不识之理,更不必先通姓氏也。”长房不敢再问,只得把自己曾经小有偷懒之事诉说出来,又道:“若说儿女之情,小弟自信还能丢撇得下,不知尊兄可否代恳仙师们代陈小弟忏悔之意,信道之忱,许以自新,准予收录么?”那人笑而点头道:“修道在己,不在人。果能立志精纯,努力不懈,大道便在心头,初无假于外求,否则日日言求师,时时说访道,结果徒然自欺自侮而已,有何益处可言呢?”长房本是极有智慧的人,况且从小就在一之门下,近来又传了他的道法,得有进步,听了这番议论,怎不领会过来。一霎时间,心头脑府,顿如醍醐浸溉,说不出那种愉悦爽快。再把他的歌词回味了一下,又睁眼望了他一眼,心中豁然大悟,断定眼前所见,即是前天三仙之一。此时所言,正是他们允传仙道的发端,好似开宗明义第一篇文章。于是从新拜伏道:“弟子明白了,用功要脚踏实地,毋有丝毫不忱,求道要万缘俱寂,不容些许系累。请问仙师可是么?”那人笑道:“脚踏实地是第一不容易事,言之非艰,行之惟艰,说得出,要做得到,这叫做言行相符。儒释道三教,是一般的道理,那比什么都难,尽你说得好听,不能现于实事,那便与空言何异?空言就是不诚,不诚之人,仙家所忌,更何学道可言呢?”长房听了,俯伏叩头,那人笑问:“如今待要去那里?”长房凄然道:“弟子此来,但求拜谒三位仙师,叨点教训。那知不见仙师,却又逢到仙长,一番明论,茅塞顿开。弟子现想出家学道,全在自己决心,心不能决,日日空言无益也。既有修道之心,而难有所畏,情有所不能舍,心爱之物有所不忍捐,今日谈明日,今年说来年,这也与自欺无异,自欺之人,不但不忱,亦见暴弃之甚。真能立志者,一经明白,立时决定,决定之后,马上回头,如此方合于修道的步骤,方有成仙之可能。弟子今日既已彻底大悟,还不决定修仙,一味地贪恋红尘迟延岁月,正恐时不我与,机会已失,将来必致一事无成,徒然供人笑谈,未免太无谓了。”
那人听到这里,笑而点头道:“如此说来,你可已决心抛弃你的娇妻爱子,并人世一切可爱的事物,就从今时为始,实行出家访道了么?”长房叩头道:“正如尊谕。”那人笑道:“话虽如此,你夫妻之情是好的,还有你的幼子,俊秀聪明,粉团玉琢般,那么可喜,你也打算一起丢撇了去?这也未免太忍心了!”长房决然道:“惟至情之人,为能忘情。正惟今日之忘情,才有来日之真情。仙长别再激我试我,我是放下屠刀,决心前进,什么都不爱了。”那人又道:“既然如此,我来替你弄个小小玩艺,使你家人当作你已身死,方可绝了他们的悬念,然后再带你见三位仙师去好么?”长房喜道:“如此益感盛情。”那人袖出一丸,说道:“吞下去,可以祛饥,可以明目。服此之后,可以一年不食,可以黑夜辨物。”长房拜受,吞入肚中,顿觉精神百倍,眼目清凉,此时天色已黑,月光熹微,睁目一看,竟能识别路径,辨认百物,和白日差得不多,大喜拜谢。那人吩咐去对面树上折来一根枯枝,放在地上。长房问:“此是何意?”那人笑道:“这个么,便要借重他暂作你的替身。”
说时,向着枯枝念念有词,喝声疾,枯枝顿时不见,眼前却有一式打扮一样形容的费长房,站在真长房的身边。长房问道:“这就是替弟子装死的么?”那人笑道:“我却没工夫送他去,看我找个人来帮忙。”一边召来本山土地,吩咐他把这假长房,送到西城外面一个土地庙口,即着那边土地前去托梦于费长房之妻,着他带领子女人等,前去收尸。土地领了法旨。那人又朝假长房喷一口气,土地便向假长房一拉,说声:“跟我走罢。”说也奇怪,这假长房便如生人一般,跟着土地,下山而去。长房见了,心中有些感慨,又有些好笑,当下默然神往者久之,那人笑道:“怎么样?你舍不得家中人么?老实告诉你,你就这般回去,你的妻子也尽够疑神疑鬼了。你倒想想是什么时候出来的?”长房回说:“不过二天。”那人大笑道:“这是仙师所在,岁月和凡间不同,你要下去一问,就可晓得你来此已有好几个月了。不信,你只留心你自己的身体,不是由热而冷,冷而渐见温和么。”长房经他一说,才记得自己出门时,正是单夹衣并穿的三秋天气。比及到了山上,已竟十分寒冷,只因找不到三仙,心中发急,竟不怎样难受。比及会见那人,大家讲说玄理的时候,却又有些暖和起来,原来又已转了阳春天气了。心中大为诧异,因问:“这座白云山,都是神仙所居么?”那人笑道:“神仙岂有一定住处,也不像凡人置产一般,用不着多大地方。总而言之,洞天府地完全在你心田,你的心越忱,去仙境越近;心愈伪,离仙乡也愈远。你再想想,从你起初上山之时,天气变得怎样?到了山顶以后,天气变得怎样?要知山无高低,以你本心的诚否为准。上山愈高,可见你的心愈诚,距仙境也越近。所以初上山坡,还是尘世光阴,登山愈高,时间比尘世越来得长,就是这个道理了。”长房听了,再将两日来所经炎凉气候考验一下,觉得他的说话句句是真,尤其是仙境即在心田一语,发他猛醒。沉思多时,心中又加了一层彻悟。当下拜求那人,同去找寻三仙。那人允了,笑问长房道:“你有缩地法,我们下山去不是很容易么?”长房鉴于前事之误,忙说:“弟子求道心忱,不敢自炫小技,偷懒取巧,还是跟随仙长,步行下山去罢。”那人大笑道:“如今是不消那样麻烦了。来来来,就腾云缩地,也得有一半天工夫才赶得到。既你不愿缩地,可许随我登天罢。”向他吹一口仙气,即有一朵彩云生于足下,把二人装在云气之上。那人又喝声起,足下的云,便高入空间,二人也乘云而升。
走有半个时辰,那人忽用手一指,两朵白云向地面直挫下去,那人在空中说道:“仙佛圣贤,都不能忘情于骨肉。如今你的家门在望,你也低下头去,瞧瞧你那妻子,现在怎样情形了。”长房忙道:“仙长不要开弟子的玩笑。一则弟子根基浅薄,现虽立志出家,只是一点强制功夫,等回见了妻子,难免再起俗虑;二则弟子的妻子见到弟子,必定啼啼哭哭拖拖扯扯的不肯放行,岂非误了弟子的大事?”那人笑道:“你在空中,他们在凡间,我不教他们见你,他们怎么能望得见你。至于你本人的动心与否,还在你自己能否尽力强持。若是强制出家,一见家人,就会动心,那也用不着修仙了。”
说时,更不待长房允许,把云头压低。睁眼下望,地上境物历历可见,果然到了长房家中,最可怪的,是长房虽在云端,却能听得出家人哭泣哀号之声。原来他妻子已得了假长房的尸体,此时刚过二七,他夫人回念前情,哭得个死去回魂。长房的儿子,也是不住口地叫:“爹爹回来!爹爹回来!再不还生,妈妈要哭死了。”长房一句句听在耳中,一阵阵酸入心坎。面上虽然装出一种没事儿的样子对付那人,却不禁两行情泪,潸然直下,早已湿透了衣襟。那人并不说话,只朝他微微一笑。长房正在悲痛不可支,心痛如割的当儿,也没有理会这些。那人唤起云头,回到空气上头。长房的两眼还不住地向着家室所在,时时回顾,大有一步一回头的景象。从此那人对他说的什么,他的对答也常常出现乖谬,本人还不觉察,那人却已笑不可支。
云行约又两个时辰,那人说:“如今要渡海了,我们下去罢。”长房惊问:“怎么三位仙师都已到了海外去么?”那人点点头,并不说话,伸手向下一指,那云便如流星一般,飞坠于地。长房不惯这等走法,心中有些畏怖,早把眼睛闭上,一时觉得双脚踏在什么地方,身子微微一震似的。不由开眼一瞧,果然到了海滩之上,和那人厮并立着。那人又向海中招手,说道:“来个船啊,来个船啊。”喊了几声,不晓从何处划出一只小小艇子。此时海风大作,白浪滔天。那艇远望才只寻常驼车那么大小,不道越划越近,艇身反而越小,比及到了滩边,只剩有大芭蕉叶子那么一点面积,加以船夫一个身子先占了一半,余下的地方,估计摆不下一只腿脚,怎能容得两个人乘坐。长房见了,不觉又惊又怕,又不懂得是怎么一回事儿。正在迟疑,那人已一踊身跳去艇去,和船夫并立一边。余下的地方,自然更小更狭了。那人连连招手,说:“快来快来,船要开了。”长房略一犹豫,忙问:“仙长,我们人多,这艇子如此狭小,怎生渡得过去,况且风浪如此厉害,舟行大海,也不怕危险么?”那人还在招手,不料一个大浪,卷将过来,连人和艇,一并卷入海底去了。长房既不识水,兼之四顾无人,又无从呼救,只好慨叹了一回,寻条路子,不管方向,却自急急前进,哪知这滩足有数百里之遥。
走了半天,身子已十分困乏,回头看看,还是在海边滩头,并无涯岸。长房便在地上稍憩,自思若用缩地之法,多分一回儿,就可找到市廛,却去打听地方,换船渡海。可奈自己决心修道,此去仍要找寻仙师,既说不敢取巧,如何又变初心。而眼前身处这等旷野,无边无岸,又无歇宿之处,不知走到几时才有人烟。想到这里,心中十分彷徨起来。又想同来的仙长,不知可是所见三仙之一,因甚不走云路,偏要搭此小艇渡海,弄得葬身鱼腹,岂不可怜可叹。忽又想起那位仙长,既有那般道力,怎能溺入水中,这当中一定有个理由,不要上了他的老当。想着不觉发起怔来,怔了一回,如有所悟,忽地直跳起来大喊一声:“不好了,我上了仙师的当也。”未知何事上当,却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