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八仙得道传』第48回 姜女肉质化银鱼 孟婆亭中留龙魄

  • 本章共 4.12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6-24

却说铁拐先生施法,将孟姜女的碎肉先凝聚成块,再把他分析开来,化成无数洁白细长的小鱼,齐齐对着铁拐先生点头而散。铁拐先生却伸出一只右臂,向着水中张开掌儿,作捞物之状,即有一股极微细难认的白气飞入掌中。铁拐先生慌忙握住手,收了来,开了葫芦,将所收白气塞入其中,笑道:“如今却才了了我一件公案,我们就此回去吧。”仙姑、通慧忙问,这是什么作用。铁拐先生笑道:“你们还不明白么,这便是孟姜女的贞魂,被我收在葫芦儿,一进此中,立刻回复人形,和原身无丝毫分别。我得了此魂,当送他至冥中,着他重下凡尘,早修大道。还有他丈夫范杞良魂灵,当我们初到此地的时候,已经另派鬼卒,将他先送往地府去了。”

二人听了,非常欣悦。又问人肉化鱼,是何道理。铁拐先生道:“这没什么大关系,不过怜他薄命,敬他贞节,横竖人已死了,魂当转世,这等碎肉,有甚用处,任意替他留下一些纪念儿。一则显得孟姜女不但下世可以成仙,本生也永久不死;二则使天下后世见了此鱼,便知道是孟姜女的遗骸所化。因为纪念孟姜之故,又可讽示他们,勉为节妇。也算是我们利用废物,借此讽世之心,于孟姜女本人原没有多大关系的。”二人都道:“孟姜女以一女子殉夫死节,得此一番表扬,名誉可垂千古,为千万妇女所称道矜式,也不能算没大关系了。”铁拐先生点头道:“那也说得是,你俩可想想,替这鱼儿取个名儿,要不奇怪,不平淡,而又深合乎此鱼形质的才好。”通慧笑道:“我没那么细心,还是请何师叔来想一想吧。”仙姑谦逊了一回,方说:“此鱼形色洁白如银,银为贵品,也不屈了孟姜,我们就称他为银鱼好么?”二人听了,都鼓掌称善。如今各地方都产这种银鱼,千古相传,都知道是孟姜女遗骸仗仙法蜕变而生。到后来吕洞宾得道,游至湘水,曾用木屑化成银鱼,供给一班工人作肴馔,其中还有一段惨史,事在后面,不先赘说。

单说铁拐先生回到他的寓中,把孟姜女夫妻魂魄牒送阴曹。二人身死情长,在冥王前泣求下世仍为夫妇。冥王温谕道:“你二人前生婚姻不遂,来世缘分仍在,不需恳求,自成鸳侣。但铁拐先生牒送你俩前来,自有一番深心作用,只怕另有栽培你们的道理。人生上寿不过百年,夫妻好合,最浓情时,不过一二十年。争如跳出情网,归入仙班,夫妻长生,万年常晤,何等不美。你们全是聪明人,这些理由,还有个勘不透么。如今世上凡人,尽有厌倦红尘,苦苦地求问真仙,希图得些不老仙方,然而千万人中,如愿以偿者不得一二。即如现在你们的对头秦皇嬴政,他是何等势力,何等福命,天天说求仙,时时说访道,求来访去,不过弄了几个邪魔外道,奇奇怪怪的闹上一阵,也都完了。最后的结果,休说长生难持,连短命都未必能够寿终正寝哩。可见,一个人生来就有仙缘,真乃天大福分。你们有甚大功大德,只因孟姜女一点节义之风,感动仙人破格周全,连范杞良也都得些好处。这正是千万人和帝皇所求不到的事情,你俩倒看得不及一二十年姻缘之福么。”二人听了,恍然大悟,叩头说道:“小民等实是愚昧,一时见不及此,也不晓仙师牒送冤魂之外,还存有如许深心,我等受恩不知,反恋俗尘,真个惭愧极了。但如今又要担心下世以后,既有夫妻之缘,怎免得夫妻之事,万一前生的情根未绝,居然匹配和谐,那时又没人会来点醒我俩,一破色界,修道便难,这却如何是好呢?”冥王大笑道:“好个会歪缠的家伙,先时要求做转世夫妻,还在情理之中;此刻又转个向儿,颠倒希望,拆起鸾凤之好。难道教寡人躲在你等新房之内,等你们鱼水将谐,忽然跳将出来,当头喝你一棒么?”冥王这几句话,却说得非常滑稽蕴藉,惹得殿上的判官小鬼马面牛头,以至范杞良夫妇都忍不住哄然大笑起来。

当有那判官出位禀称:“臣有一法,可使夫妻俩不昧本真,一出娘胎,便知前生之事。他们果能虔心出家,便可自幼修持,更不用人去点醒他们,自然不得失足。万一尘心未死,前情不忘,那是他们自弃福缘,便是大王率领我辈天天蟠踞他们的合欢床上,也总有疏虞失察之时,仍可舒舒服服谐他们鱼水之欢的,大王以为如何?”冥王笑问:“卿有何计?”判官道:“那也不能算什么计策。向例投胎阳间之人,须经过一个亭子,那处设有迷魂汤,转世之魂行至那里,必患口渴,进去喝得一盏,立刻迷迷糊糊的把前生之事完全忘却。也有许多生魂秉性倔强,不愿喝那迷魂汤的,只苦口渴难当,脏腑如炙,见有那种清香适口的汤水,不怕他不去喝一口儿。所以自古迄今,转生之人,不知几千万,总没一个能记得前生之事者,即因无一生魂,受得住那干炙的苦楚耳。今大王既要周全孟姜女夫妇,可着他们在这里喝饱了汤水,去到了那边,无论如何不致十分干燥,只要捱过此亭,便是来生之路,不受干炙之苦了。”冥王还没开口,却有另一书办笑道:“这话不行,轮回大事,怎得没有规矩。若是喝饱了汤水,就可不喝那迷魂汤,那么自来作弊之人,一定不在少数。谁愿意把自己前生之事完全忘却的,何以往古来今,很少听得能记前生之事的人呢。”冥王点头道:“此话不错,这等大事,当然有个规矩的。但据我想来,这事一定有个可以通融的办法。他们仙人既如此玉成他们,我这里也少不得格外施恩,务要替他想个法子才好。”因即温谕孟姜女夫妻,可即退去,等到有了办法,再行传谕,召你们前来。夫妻俩叩头而出。

冥司老例,凡是未定发入轮回的鬼魂,都有官中特定的房舍安顿他们,好似阳世的公寓一般。不过公寓是人民团体所设,这等房舍却由官中代为预备,这见得冥中优待善人魂灵的一斑,这是废话,不必多说。

单说孟姜女夫妻就在这官舍中住了多日,这天忽有冥王派人前来传唤,说大王已替你们想好一个办法,快快上殿去候谕。夫妻俩大喜,随了鬼卒一同上殿。冥王笑谕道:“现在发生了一件巧事,那原管迷魂汤的婆子,因误了公事赦职,正想觅一妥当的鬼魂补他的缺。不道又有一桩巧事,你的尊姑,就是范杞良的母亲,因知你们同遭不幸,号哭呕血而亡。寡人怜他无罪横死,又查他为人忠厚和善,年轻时候曾因保全一人名节,积有重大功德,照例可得一官,如今就着他掌管这个亭子事情,虽然烦杂,也算一件重要职位。况且趁此机会,可以料理你夫妻的事情不好吗。”夫妻们听得母亲为了他们而死,心中不由感泣,又因本身之事可了,况老人家又得了冥中职分,那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又不觉转悲为喜,谢过冥王。冥王即命召来孟婆生魂,和他们相见,母子姑媳死后重逢,不免抱头大哭了一场,哭得冥王和书判鬼卒等也代为伤心起来。孟婆愤愤地道:“无道昏王,害我全家,有日命尽到此,少不得找他报仇,也好泄泄我们的怨气。”冥王笑道:“秦皇残暴不仁,荼毒海内,不久也就要到此地来的。生前罪恶,死后一点不得折减,少不得按情节轻重、罪孽大小,判以相当之罪,足够消你们的怒气,还用得着你们自己报仇咧。”三人听了,重又谢恩。

冥王又温谕了几句,即着他们退去,并命鬼卒不必拘束他们。待孟婆就职之后,可带他儿媳同去任所,何日投胎下凡,也准他们自行指定。鬼卒们见大王如此优礼,这是向来所未见的,自然格外的竭力巴结,更不敢丝毫得罪,也不敢要索使费例规。此时迷魂亭中已无主管之人,只有几个办事的吏卒,在那里胡乱办理。孟婆知道那里可以居住,就带同儿媳先行进去,住了一天,次日即照规矩正式就职。从此以后,这孟婆就永远做这亭子的主任,管理迷魂汤的事情,所以历来相传为孟婆亭,就是这个出典。

孟婆既任此职,孟姜女和范杞良都住在亭中,自然不曾受干渴之苦,更用不着喝那迷魂汤。只因孟婆舍不得和他们分手,倒留他们住了许久。后来转是冥王晓得了,深怕一再迁延,误了人家产妇,须不是玩的,方着鬼卒催促他们赶紧投生。这孟姜女就转生在江南临淮镇上之王姓人家,名叫月英;范杞良却投胎在对江蓝姓人家,取名采和,两家都是世代良善。产妇怀孕十八月,两家家长都慌得了不得,以为必是妖胎,以及生下地来,一男一女,都是极清秀美丽的好孩子。更喜的是两家孕妇临盆之先,都梦一个跛脚仙人手提铁杖,杖端系着个小小葫芦,并有两个女仙陪侍左右,吩咐产妇,你今该得一大有根基的孩子,将来造福全家,未可限量,须得格外珍惜爱护,莫等闲轻视了他。对男家说,将来孩子的婚姻,须要找个同年月日生的,这女孩姓王,江南人,你们记着别忘了;要是错匹别人,必有非常之祸。对女家说,孩子要许嫁江北姓蓝的,与孩子同年月日生,此外的说话与男家一样,不必赘叙。

那两家产妇得了此梦,即先对丈夫公姑说了。不上半天就产生孩子,男女不爽,且有一种异香从外面透入室中,一天不散。更奇的是孩子下地能言,对着父母叫爹爹妈妈,一时四邻惊为奇事,四处传说。男女两家本只一江之隔,其地人烟稠密,每天渡口来往的人不下数百,这等奇怪的事情,况且两家又都是地方上数一数二的大家,人人认为有传扬的价值,谁不喜欢挂在齿颊儿上,逢人就说。说得两家人都晓得了,各自派人渡江调查这事的真相。一则源于好奇之心,二则也因仙人吩咐,孩子的婚姻大事不能不特加注意。一经调查,果然人事地处,无一不合,两家家长都是惊畏到了不得。于是托人介绍,大家先行往还,又各把孩子给对方见过,以为将来议婚的基础。那知两孩一见了面,都显出非常欢悦的样子,伸出一只小手,对拉住了,不肯放开。男的说:“妹妹,我俩居然又见面了。”女的却似乎稍稍羞涩的光景,也含笑说道:“哥哥,我俩要别忘了仙师的法旨方好。”这几句话,又正合了他们母亲梦中的境象,才知因缘果有天定。更难得双方门第相当,即行对面议定,央请冰人,竟于满月这天结为婚姻。这是后事,却容缓谈。

原说铁拐先生,把孟、范两牒送冥司,又于他们出生之时,借着梦境,亲自偕同何仙姑、通慧俩前去点悟了一番。回去之后,方才对着他们把范、孟俩前生之事说了出来。未知二人前生究是何人,因何有此惨报,却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