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天部·卷一
- 天部·卷二
- 天部·卷三
- 天部·卷四
- 天部·卷五
- 天部·卷六
- 天部·卷七
- 天部·卷八
- 天部·卷九
- 天部·卷十
- 天部·卷十一
- 天部·卷十二
- 天部·卷十三
- 天部·卷十四
- 天部·卷十五
- 时序部·卷一
- 时序部·卷二
- 时序部·卷三
- 时序部·卷四
- 时序部·卷五
- 时序部·卷六
- 时序部·卷七
- 时序部·卷八
- 时序部·卷九
- 时序部·卷十
- 时序部·卷十一
- 时序部·卷十二
- 时序部·卷十三
- 时序部·卷十四
- 时序部·卷十五
- 时序部·卷十六
- 时序部·卷十七
- 时序部·卷十八
- 时序部·卷十九
- 时序部·卷二十
- 地部·卷一
- 地部·卷二
- 地部·卷三
- 地部·卷四
- 地部·卷五
- 地部·卷六
- 地部·卷七
- 地部·卷八
- 地部·卷九
- 地部·卷十
- 地部·卷十一
- 地部·卷十二
- 地部·卷十三
- 地部·卷十四
- 地部·卷十五
- 地部·卷十六
- 地部·卷十七
- 地部·卷十八
- 地部·卷十九
- 地部·卷二十
- 地部·卷二十一
- 地部·卷二十二
- 地部·卷二十三
- 地部·卷二十四
- 地部·卷二十五
- 地部·卷二十六
- 地部·卷二十七
- 地部·卷二十八
- 地部·卷二十九
- 地部·卷三十
- 地部·卷三十一
- 地部·卷三十二
- 地部·卷三十三
- 地部·卷三十四
- 地部·卷三十五
- 地部·卷三十六
- 地部·卷三十七
- 地部·卷三十八
- 地部·卷三十九
- 地部·卷四十
- 皇王部·卷一
- 皇王部·卷二
- 皇王部·卷三
- 皇王部·卷四
- 皇王部·卷五
- 皇王部·卷六
- 皇王部·卷七
- 皇王部·卷八
- 皇王部·卷九
- 皇王部·卷十
- 皇王部·卷十一
- 皇王部·卷十二
- 皇王部·卷十三
- 皇王部·卷十四
- 皇王部·卷十五
- 皇王部·卷十六
- 皇王部·卷十七
- 皇王部·卷十八
- 皇王部·卷十九
- 皇王部·卷二十
- 皇王部·卷二十一
- 皇王部·卷二十二
- 皇王部·卷二十三
- 皇王部·卷二十四
- 皇王部·卷二十五
- 皇王部·卷二十六
- 皇王部·卷二十七
- 皇王部·卷二十八
- 皇王部·卷二十九
- 皇王部·卷三十
- 皇王部·卷三十一
- 皇王部·卷三十二
- 皇王部·卷三十三
- 皇王部·卷三十四
- 皇王部·卷三十五
- 皇王部·卷三十六
- 皇王部·卷三十七
- 皇王部·卷三十八
- 皇王部·卷三十九
- 皇王部·卷四十
- 皇王部·卷四十一
- 偏霸部·卷一
- 偏霸部·卷二
- 偏霸部·卷三
- 偏霸部·卷四
- 偏霸部·卷五
- 偏霸部·卷六
- 偏霸部·卷七
- 偏霸部·卷八
- 偏霸部·卷九
- 偏霸部·卷十
- 偏霸部·卷十一
- 偏霸部·卷十二
- 偏霸部·卷十三
- 偏霸部·卷十四
- 偏霸部·卷十五
- 偏霸部·卷十六
- 偏霸部·卷十七
- 偏霸部·卷十八
- 皇亲部·卷一
- 皇亲部·卷二
- 皇亲部·卷三
- 皇亲部·卷四
- 皇亲部·卷五
- 皇亲部·卷六
- 皇亲部·卷七
- 皇亲部·卷八
- 皇亲部·卷九
- 皇亲部·卷十
- 皇亲部·卷十一
- 皇亲部·卷十二
- 皇亲部·卷十三
- 皇亲部·卷十四
- 皇亲部·卷十五
- 皇亲部·卷十六
- 皇亲部·卷十七
- 皇亲部·卷十八
- 皇亲部·卷十九
- 皇亲部·卷二十
- 周郡部·卷一
- 周郡部·卷二
- 周郡部·卷三
- 周郡部·卷四
- 周郡部·卷五
- 周郡部·卷六
- 周郡部·卷七
- 周郡部·卷八
- 周郡部·卷九
- 周郡部·卷十
- 周郡部·卷十一
- 周郡部·卷十二
- 周郡部·卷十三
- 周郡部·卷十四
- 周郡部·卷十五
- 周郡部·卷十六
- 周郡部·卷十七
- 周郡部·卷十八
- 居处部·卷一
- 居处部·卷二
- 居处部·卷三
- 居处部·卷四
- 居处部·卷五
- 居处部·卷六
- 居处部·卷七
- 居处部·卷八
- 居处部·卷九
- 居处部·卷十
- 居处部·卷十一
- 居处部·卷十二
- 居处部·卷十三
- 居处部·卷十四
- 居处部·卷十五
- 居处部·卷十六
- 居处部·卷十七
- 居处部·卷十八
- 居处部·卷十九
- 居处部·卷二十
- 居处部·卷二十一
- 居处部·卷二十二
- 居处部·卷二十三
- 居处部·卷二十四
- 居处部·卷二十五
- 封建部·卷一
- 封建部·卷二
- 封建部·卷三
- 封建部·卷四
- 封建部·卷五
- 职官部·卷一
- 职官部·卷二
- 职官部·卷三
- 职官部·卷四
- 职官部·卷五
- 职官部·卷六
- 职官部·卷七
- 职官部·卷八
- 职官部·卷九
- 职官部·卷十
- 职官部·卷十一
- 职官部·卷十二
- 职官部·卷十三
- 职官部·卷十四
- 职官部·卷十五
- 职官部·卷十六
- 职官部·卷十七
- 职官部·卷十八
- 职官部·卷十九
- 职官部·卷二十
- 职官部·卷二十一
- 职官部·卷二十二
- 职官部·卷二十三
- 职官部·卷二十四
- 职官部·卷二十五
- 职官部·卷二十六
- 职官部·卷二十七
- 职官部·卷二十八
- 职官部·卷二十九
- 职官部·卷三十
- 职官部·卷三十一
- 职官部·卷三十二
- 职官部·卷三十三
- 职官部·卷三十四
- 职官部·卷三十五
- 职官部·卷三十六
- 职官部·卷三十七
- 职官部·卷三十八
- 职官部·卷三十九
- 职官部·卷四十
- 职官部·卷四十一
- 职官部·卷四十二
- 职官部·卷四十三
- 职官部·卷四十四
- 职官部·卷四十五
- 职官部·卷四十六
- 职官部·卷四十七
- 职官部·卷四十八
- 职官部·卷四十九
- 职官部·卷五十
- 职官部·卷五十一
- 职官部·卷五十二
- 职官部·卷五十三
- 职官部·卷五十四
- 职官部·卷五十五
- 职官部·卷五十六
- 职官部·卷五十七
- 职官部·卷五十八
- 职官部·卷五十九
- 职官部·卷六十
- 职官部·卷六十一
- 职官部·卷六十二
- 职官部·卷六十三
- 职官部·卷六十四
- 职官部·卷六十五
- 职官部·卷六十六
- 职官部·卷六十七
- 兵部·卷一
- 兵部·卷二
- 兵部·卷三
- 兵部·卷四
- 兵部·卷五
- 兵部·卷六
- 兵部·卷七
- 兵部·卷八
- 兵部·卷九
- 兵部·卷十
- 兵部·卷十一
- 兵部·卷十二
- 兵部·卷十三
- 兵部·卷十四
- 兵部·卷十五
- 兵部·卷十六
- 兵部·卷十七
- 兵部·卷十八
- 兵部·卷十九
- 兵部·卷二十
- 兵部·卷二十一
- 兵部·卷二十二
- 兵部·卷二十三
- 兵部·卷二十四
- 兵部·卷二十五
- 兵部·卷二十六
- 兵部·卷二十七
- 兵部·卷二十八
- 兵部·卷二十九
- 兵部·卷三十
- 兵部·卷三十一
- 兵部·卷三十二
- 兵部·卷三十三
- 兵部·卷三十四
- 兵部·卷三十五
- 兵部·卷三十六
- 兵部·卷三十七
- 兵部·卷三十八
- 兵部·卷三十九
- 兵部·卷四十
- 兵部·卷四十一
- 兵部·卷四十二
- 兵部·卷四十三
- 兵部·卷四十四
- 兵部·卷四十五
- 兵部·卷四十六
- 兵部·卷四十七
- 兵部·卷四十八
- 兵部·卷四十九
- 兵部·卷五十
- 兵部·卷五十一
- 兵部·卷五十二
- 兵部·卷五十三
- 兵部·卷五十四
- 兵部·卷五十五
- 兵部·卷五十六
- 兵部·卷五十七
- 兵部·卷五十八
- 兵部·卷五十九
- 兵部·卷六十
- 兵部·卷六十一
- 兵部·卷六十二
- 兵部·卷六十三
- 兵部·卷六十四
- 兵部·卷六十五
- 兵部·卷六十六
- 兵部·卷六十七
- 兵部·卷六十八
- 兵部·卷六十九
- 兵部·卷七十
- 兵部·卷七十一
- 兵部·卷七十二
- 兵部·卷七十三
- 兵部·卷七十四
- 兵部·卷七十五
- 兵部·卷七十六
- 兵部·卷七十七
- 兵部·卷七十八
- 兵部·卷七十九
- 兵部·卷八十
- 兵部·卷八十一
- 兵部·卷八十二
- 兵部·卷八十三
- 兵部·卷八十四
- 兵部·卷八十五
- 兵部·卷八十六
- 兵部·卷八十七
- 兵部·卷八十八
- 兵部·卷八十九
- 兵部·卷九十
- 人事部·卷一
- 人事部·卷二
- 人事部·卷三
- 人事部·卷四
- 人事部·卷五
- 人事部·卷六
- 人事部·卷七
- 人事部·卷八
- 人事部·卷九
- 人事部·卷十
- 人事部·卷十一
- 人事部·卷十二
- 人事部·卷十三
- 人事部·卷十四
- 人事部·卷十五
- 人事部·卷十六
- 人事部·卷十七
- 人事部·卷十八
- 人事部·卷十九
- 人事部·卷二十
- 人事部·卷二十一
- 人事部·卷二十二
- 人事部·卷二十三
- 人事部·卷二十四
- 人事部·卷二十五
- 人事部·卷二十六
- 人事部·卷二十七
- 人事部·卷二十八
- 人事部·卷二十九
- 人事部·卷三十
- 人事部·卷三十一
- 人事部·卷三十二
- 人事部·卷三十三
- 人事部·卷三十四
- 人事部·卷三十五
- 人事部·卷三十六
- 人事部·卷三十七
- 人事部·卷三十八
- 人事部·卷三十九
- 人事部·卷四十
- 人事部·卷四十一
- 人事部·卷四十二
- 人事部·卷四十三
- 人事部·卷四十四
- 人事部·卷四十五
- 人事部·卷四十六
- 人事部·卷四十七
- 人事部·卷四十八
- 人事部·卷四十九
- 人事部·卷五十
- 人事部·卷五十一
- 人事部·卷五十二
- 人事部·卷五十三
- 人事部·卷五十四
- 人事部·卷五十五
- 人事部·卷五十六
- 人事部·卷五十七
- 人事部·卷五十八
- 人事部·卷五十九
- 人事部·卷六十
- 人事部·卷六十一
- 人事部·卷六十二
- 人事部·卷六十三
- 人事部·卷六十四
- 人事部·卷六十五
- 人事部·卷六十六
- 人事部·卷六十七
- 人事部·卷六十八
- 人事部·卷六十九
- 人事部·卷七十
- 人事部·卷七十一
- 人事部·卷七十二
- 人事部·卷七十三
- 人事部·卷七十四
- 人事部·卷七十五
- 人事部·卷七十六
- 人事部·卷七十七
- 人事部·卷七十八
- 人事部·卷七十九
- 人事部·卷八十
- 人事部·卷八十一
- 人事部·卷八十二
- 人事部·卷八十三
- 人事部·卷八十四
- 人事部·卷八十五
- 人事部·卷八十六
- 人事部·卷八十七
- 人事部·卷八十八
- 人事部·卷八十九
- 人事部·卷九十
- 人事部·卷九十一
- 人事部·卷九十二
- 人事部·卷九十三
- 人事部·卷九十四
- 人事部·卷九十五
- 人事部·卷九十六
- 人事部·卷九十七
- 人事部·卷九十八
- 人事部·卷九十九
- 人事部·卷一百
- 人事部·卷一百一
- 人事部·卷一百二
- 人事部·卷一百三
- 人事部·卷一百四
- 人事部·卷一百五
- 人事部·卷一百六
- 人事部·卷一百七
- 人事部·卷一百八
- 人事部·卷一百九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一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二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三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四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五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六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七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八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九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一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二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三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四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五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六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七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八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九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一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二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三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四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五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六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七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八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九
- 人事部·卷一百四十
- 人事部·卷一百四十一
- 逸民部·卷一
- 逸民部·卷二
- 逸民部·卷三
- 逸民部·卷四
- 逸民部·卷五
- 逸民部·卷六
- 逸民部·卷七
- 逸民部·卷八
- 逸民部·卷九
- 逸民部·卷十
- 宗亲部·卷一
- 宗亲部·卷二
- 宗亲部·卷三
- 宗亲部·卷四
- 宗亲部·卷五
- 宗亲部·卷六
- 宗亲部·卷七
- 宗亲部·卷八
- 宗亲部·卷九
- 宗亲部·卷十
- 宗亲部·卷十一
- 礼仪部·卷一
- 礼仪部·卷二
- 礼仪部·卷三
- 礼仪部·卷四
- 礼仪部·卷五
- 礼仪部·卷六
- 礼仪部·卷七
- 礼仪部·卷八
- 礼仪部·卷九
- 礼仪部·卷十
- 礼仪部·卷十一
- 礼仪部·卷十二
- 礼仪部·卷十三
- 礼仪部·卷十四
- 礼仪部·卷十五
- 礼仪部·卷十六
- 礼仪部·卷十七
- 礼仪部·卷十八
- 礼仪部·卷十九
- 礼仪部·卷二十
- 礼仪部·卷二十一
- 礼仪部·卷二十二
- 礼仪部·卷二十三
- 礼仪部·卷二十四
- 礼仪部·卷二十五
- 礼仪部·卷二十六
- 礼仪部·卷二十七
- 礼仪部·卷二十八
- 礼仪部·卷二十九
- 礼仪部·卷三十
- 礼仪部·卷三十一
- 礼仪部·卷三十二
- 礼仪部·卷三十三
- 礼仪部·卷三十四
- 礼仪部·卷三十五
- 礼仪部·卷三十六
- 礼仪部·卷三十七
- 礼仪部·卷三十八
- 礼仪部·卷三十九
- 礼仪部·卷四十
- 礼仪部·卷四十一
- 乐部·卷一
- 乐部·卷二
- 乐部·卷三
- 乐部·卷四
- 乐部·卷五
- 乐部·卷六
- 乐部·卷七
- 乐部·卷八
- 乐部·卷九
- 乐部·卷十
- 乐部·卷十一
- 乐部·卷十二
- 乐部·卷十三
- 乐部·卷十四
- 乐部·卷十五
- 乐部·卷十六
- 乐部·卷十七
- 乐部·卷十八
- 乐部·卷十九
- 乐部·卷二十
- 乐部·卷二十一
- 乐部·卷二十二
- 文部·卷一
- 文部·卷二
- 文部·卷三
- 文部·卷四
- 文部·卷五
- 文部·卷六
- 文部·卷七
- 文部·卷八
- 文部·卷九
- 文部·卷十
- 文部·卷十一
- 文部·卷十二
- 文部·卷十三
- 文部·卷十四
- 文部·卷十五
- 文部·卷十六
- 文部·卷十七
- 文部·卷十八
- 文部·卷十九
- 文部·卷二十
- 文部·卷二十一
- 文部·卷二十二
- 学部·卷一
- 学部·卷二
- 学部·卷三
- 学部·卷四
- 学部·卷五
- 学部·卷六
- 学部·卷七
- 学部·卷八
- 学部·卷九
- 学部·卷十
- 学部·卷十一
- 学部·卷十二
- 学部·卷十三
- 治道部·卷一
- 治道部·卷二
- 治道部·卷三
- 治道部·卷四
- 治道部·卷五
- 治道部·卷六
- 治道部·卷七
- 治道部·卷八
- 治道部·卷九
- 治道部·卷十
- 治道部·卷十一
- 治道部·卷十二
- 治道部·卷十三
- 治道部·卷十四
- 治道部·卷十五
- 刑法部·卷一
- 刑法部·卷二
- 刑法部·卷三
- 刑法部·卷四
- 刑法部·卷五
- 刑法部·卷六
- 刑法部·卷七
- 刑法部·卷八
- 刑法部·卷九
- 刑法部·卷十
- 刑法部·卷十一
- 刑法部·卷十二
- 刑法部·卷十三
- 刑法部·卷十四
- 刑法部·卷十五
- 刑法部·卷十六
- 刑法部·卷十七
- 刑法部·卷十八
- 释部·卷一
- 释部·卷二
- 释部·卷三
- 释部·卷四
- 释部·卷五
- 释部·卷六
- 道部·卷一
- 道部·卷二
- 道部·卷三
- 道部·卷四
- 道部·卷五
- 道部·卷六
- 道部·卷七
- 道部·卷八
- 道部·卷九
- 道部·卷十
- 道部·卷十一
- 道部·卷十二
- 道部·卷十三
- 道部·卷十四
- 道部·卷十五
- 道部·卷十六
- 道部·卷十七
- 道部·卷十八
- 道部·卷十九
- 道部·卷二十
- 道部·卷二十一
- 仪式部·卷一
- 仪式部·卷二
- 仪式部·卷三
- 仪式部·卷四
- 服章部·卷一
- 服章部·卷二
- 服章部·卷三
- 服章部·卷四
- 服章部·卷五
- 服章部·卷六
- 服章部·卷七
- 服章部·卷八
- 服章部·卷九
- 服章部·卷十
- 服章部·卷十一
- 服章部·卷十二
- 服章部·卷十三
- 服章部·卷十四
- 服章部·卷十五
- 服用部·卷一
- 服用部·卷二
- 服用部·卷三
- 服用部·卷四
- 服用部·卷五
- 服用部·卷六
- 服用部·卷七
- 服用部·卷八
- 服用部·卷九
- 服用部·卷十
- 服用部·卷十一
- 服用部·卷十二
- 服用部·卷十三
- 服用部·卷十四
- 服用部·卷十五
- 服用部·卷十六
- 服用部·卷十七
- 服用部·卷十八
- 服用部·卷十九
- 服用部·卷二十
- 服用部·卷二十一
- 方术部·卷一
- 方术部·卷二
- 方术部·卷三
- 方术部·卷四
- 方术部·卷五
- 方术部·卷六
- 方术部·卷七
- 方术部·卷八
- 方术部·卷九
- 方术部·卷十
- 方术部·卷十一
- 方术部·卷十二
- 方术部·卷十三
- 方术部·卷十四
- 方术部·卷十五
- 方术部·卷十六
- 方术部·卷十七
- 方术部·卷十八
- 疾病部·卷一
- 疾病部·卷二
- 疾病部·卷三
- 疾病部·卷四
- 疾病部·卷五
- 疾病部·卷六
- 工艺部·卷一
- 工艺部·卷二
- 工艺部·卷三
- 工艺部·卷四
- 工艺部·卷五
- 工艺部·卷六
- 工艺部·卷七
- 工艺部·卷八
- 工艺部·卷九
- 工艺部·卷十
- 工艺部·卷十一
- 工艺部·卷十二
- 器物部·卷一
- 器物部·卷二
- 器物部·卷三
- 器物部·卷四
- 器物部·卷五
- 器物部·卷六
- 器物部·卷七
- 器物部·卷八
- 器物部·卷九
- 器物部·卷十
- 杂物部·卷一
- 杂物部·卷二
- 舟部·卷一
- 舟部·卷二
- 舟部·卷三
- 舟部·卷四
- 车部·卷一
- 车部·卷二
- 车部·卷三
- 车部·卷四
- 车部·卷五
- 奉使部·卷一
- 奉使部·卷二
- 奉使部·卷三
- 四夷部·卷一·东夷一
- 四夷部·卷二·东夷二
- 四夷部·卷三·东夷三
- 四夷部·卷四·东夷四
- 四夷部·卷五·东夷五
- 四夷部·卷六·南蛮一
- 四夷部·卷七·南蛮二
- 四夷部·卷八·南蛮三
- 四夷部·卷九·南蛮四
- 四夷部·卷十·南蛮五
- 四夷部·卷十一·南蛮六
- 四夷部·卷十二·南蛮七
- 四夷部·卷十三·西戎一
- 四夷部·卷十四·西戎二
- 四夷部·卷十五·西戎三
- 四夷部·卷十六·西戎四
- 四夷部·卷十七·西戎五
- 四夷部·卷十八·西戎六
- 四夷部·卷十九·西戎七
- 四夷部·卷二十·北狄一
- 四夷部·卷二十一·北狄二
- 四夷部·卷二十二·北狄三
- 珍宝部·卷一
- 珍宝部·卷二
- 珍宝部·卷三
- 珍宝部·卷四
- 珍宝部·卷五
- 珍宝部·卷六
- 珍宝部·卷七
- 珍宝部·卷八
- 珍宝部·卷九
- 珍宝部·卷十
- 珍宝部·卷十一
- 珍宝部·卷十二
- 布帛部·卷一
- 布帛部·卷二
- 布帛部·卷三
- 布帛部·卷四
- 布帛部·卷五
- 布帛部·卷六
- 布帛部·卷七
- 资产部·卷一
- 资产部·卷二
- 资产部·卷三
- 资产部·卷四
- 资产部·卷五
- 资产部·卷六
- 资产部·卷七
- 资产部·卷八
- 资产部·卷九
- 资产部·卷十
- 资产部·卷十一
- 资产部·卷十二
- 资产部·卷十三
- 资产部·卷十四
- 资产部·卷十五
- 资产部·卷十六
- 百谷部·卷一
- 百谷部·卷二
- 百谷部·卷三
- 百谷部·卷四
- 百谷部·卷五
- 百谷部·卷六
- 饮食部·卷一
- 饮食部·卷二
- 饮食部·卷三
- 饮食部·卷四
- 饮食部·卷五
- 饮食部·卷六
- 饮食部·卷七
- 饮食部·卷八
- 饮食部·卷九
- 饮食部·卷十
- 饮食部·卷十一
- 饮食部·卷十二
- 饮食部·卷十三
- 饮食部·卷十四
- 饮食部·卷十五
- 饮食部·卷十六
- 饮食部·卷十七
- 饮食部·卷十八
- 饮食部·卷十九
- 饮食部·卷二十
- 饮食部·卷二十一
- 饮食部·卷二十二
- 饮食部·卷二十三
- 饮食部·卷二十四
- 饮食部·卷二十五
- 火部·卷一
- 火部·卷二
- 火部·卷三
- 火部·卷四
- 休征部·卷一
- 休征部·卷二
- 咎徵部·卷一
- 咎徵部·卷二
- 咎徵部·卷三
- 咎徵部·卷四
- 咎徵部·卷五
- 咎徵部·卷六
- 咎徵部·卷七
- 神鬼部·卷一
- 神鬼部·卷二
- 神鬼部·卷三
- 神鬼部·卷四
- 妖异部·卷一
- 妖异部·卷二
- 妖异部·卷三
- 妖异部·卷四
- 兽部·卷一
- 兽部·卷二
- 兽部·卷三
- 兽部·卷四
- 兽部·卷五
- 兽部·卷六
- 兽部·卷七
- 兽部·卷八
- 兽部·卷九
- 兽部·卷十
- 兽部·卷十一
- 兽部·卷十二
- 兽部·卷十三
- 兽部·卷十四
- 兽部·卷十五
- 兽部·卷十六
- 兽部·卷十七
- 兽部·卷十八
- 兽部·卷十九
- 兽部·卷二十
- 兽部·卷二十一
- 兽部·卷二十二
- 兽部·卷二十三
- 兽部·卷二十四
- 兽部·卷二十五
- 羽族部·卷一
- 羽族部·卷二
- 羽族部·卷三
- 羽族部·卷四
- 羽族部·卷五
- 羽族部·卷六
- 羽族部·卷七
- 羽族部·卷八
- 羽族部·卷九
- 羽族部·卷十
- 羽族部·卷十一
- 羽族部·卷十二
- 羽族部·卷十三
- 羽族部·卷十四
- 羽族部·卷十五
- 鳞介部·卷一
- 鳞介部·卷二
- 鳞介部·卷三
- 鳞介部·卷四
- 鳞介部·卷五
- 鳞介部·卷六
- 鳞介部·卷七
- 鳞介部·卷八
- 鳞介部·卷九
- 鳞介部·卷十
- 鳞介部·卷十一
- 鳞介部·卷十二
- 鳞介部·卷十三
- 鳞介部·卷十四
- 鳞介部·卷十五
- 虫豸部·卷一
- 虫豸部·卷二
- 虫豸部·卷三
- 虫豸部·卷四
- 虫豸部·卷五
- 虫豸部·卷六
- 虫豸部·卷七
- 虫豸部·卷八
- 木部·卷一
- 木部·卷二
- 木部·卷三
- 木部·卷四
- 木部·卷五
- 木部·卷六
- 木部·卷七
- 木部·卷八
- 木部·卷九
- 木部·卷十一
- 竹部·卷一
- 竹部·卷二
- 果部·卷一
- 果部·卷二
- 果部·卷三
- 果部·卷四
- 果部·卷五
- 果部·卷六
- 果部·卷七
- 果部·卷八
- 果部·卷九
- 果部·卷十
- 果部·卷十一
- 果部·卷十二
- 菜茹部·卷一
- 菜茹部·卷二
- 菜茹部·卷三
- 菜茹部·卷四
- 菜茹部·卷五
- 香部·卷一
- 香部·卷二
- 香部·卷三
- 药部·卷一
- 药部·卷二
- 药部·卷三
- 药部·卷四
- 药部·卷五
- 药部·卷六
- 药部·卷七
- 药部·卷八
- 药部·卷九
- 药部·卷十
- 百卉部·卷一
- 百卉部·卷二
- 百卉部·卷三
- 百卉部·卷四
- 百卉部·卷五
- 百卉部·卷六
- 百卉部·卷七
『太平御览』兽部·卷二十三
- 本章共 5.17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5-06
○鼠
《易·说卦》曰:艮为鼠。
《春秋运斗枢》曰:玉衡星散而为鼠。
《说文》曰:鼠,穴虫总名也。〈鼠各〉(下各切。)鼠,出胡地。〈鼠留〉,竹鼠也,如犬。鼨,(音终。)豹文鼠也。鼷,小鼠也。鼩,精鼩,(其俱切。)胡地风鼠也。鼢鼠,地中行,伯劳之所化也。〈鼠平〉鼠,〈鼠平〉令鼠也。(〈鼠平〉音萍。)
《尔雅》曰:鼢鼠,(地中行者。)鼸鼠,(以颊裹藏食。)鼷鼠,(有蛰毒者。)〈鼠虎〉鼠,(《夏小正》曰:鼬〈鼠虎〉则穴二者斯。)鼬鼠,(小〈鼠由〉似鼦,赤黄色,大尾,啖鼠。江东呼为〈鼠主〉,音主。)鼩鼠,(音劬,小鼱鼩也。)〈鼠石〉鼠,(形大如鼠,头似兔,尾有毛,青黄色,好在田中食粟豆。闽中呼为〈鼠勿〉鼠。)鼤鼠,鼨鼠,豹文鼮鼠,(音廷,文彩如豹。)〈鼠臭〉鼠。(音狐觅切,似鼠而大,苍黑色,在树上。)
又曰:鼯鼠,夷由。(状如小狐,似日旦乳,亦谓之蝙蝠,肉翅飞,飞生音如人呼。)
《广志》曰:白猿尾长白腹,善缘登,若家鼠小异者。鼢鼠,深目而短尾。苗鼠者,野鼠也,小而短尾。夭鼠,以皮为裘。今常名其裘为夭鹿裘。黄鼠,在田野鼠,为群害穀麦,善走,凡狗不得,惟鼠狼能得之。
《左传》曰:齐侯将为臧纥田,(与之邑。)臧纥闻之,见齐侯。与之言伐晋,对曰:"多则多矣,抑君似鼠。夫鼠,昼伏夜动,不穴於寝庙,畏人故也。今君闻晋之乱,而后作焉,宁将事之,非鼠而何?"乃弗与田。
《诗》曰: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汝无家?何以速我讼?
又曰:《硕鼠》刺重敛也。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又曰:《相鼠》,刺无礼也。卫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无礼仪也。相鼠有皮,人而尾趍。人而尾趍,不世何为?
《大戴礼》曰:正月田鼠出。田鼠者,鼸鼠也。
《诗义疏》曰:《尔雅》〈鼠石〉鼠,许慎云:"五伎鼠也。"今之河东有石鼠,大能人立,交前两脚於头上跳,善鸣,食人禾稼,逐则走入树空中。亦有五伎。或谓雀鼠。其形大,故云石鼠也。《诗》言其方物,宜谓此鼠非今之鼠也。又鼠不食禾苗,本又谓蝼蛄为硕鼠,亦有五伎。古今工名虫鸟,物异名同,故记已。
《史记》曰:李斯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入仓,见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下,无人壤戤忧。乃叹曰:"人贤不肖譬如鼠,在所自处耳。"
又曰:张汤,杜陵人也。其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守舍。还而鼠盗肉,其父怒,乃笞汤。汤掘得盗鼠及肉鞫掠,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其父见之,视其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
《汉书》曰:右冯翊韩延寿有罪下狱,杨惲上书讼延寿。郎中丘常谓惲曰:"闻君侯讼韩冯翊,当得活乎?"惲曰:"事何容易!我不能自保。真人所谓鼠不容穴,衔窭薮故也。"
又曰:苏武使匈奴,匈奴徙窝氨海上,掘野鼠草实而食之。
又曰:广陵王胥将作乱,鼠舞王后庭。
又曰:燕刺王旦将作乱,鼠舞殿端门。
鱼豢《魏略》曰:大秦国有辟毒鼠。
《魏志》曰:臧洪为袁绍所围,粮乏,乃掘鼠而食之。
又曰:太祖时,用刑严重。太祖马鞍在库为鼠所啮,库吏惧罪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虑不免其咎。邓哀王哀冲谓曰:"庚三日中,然后自归。"冲於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杆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衣在侧尚啮,况马鞍悬柱乎?"一无所问。
《晋阳春秋》曰:大兴中,衡阳欧纯作鼠市,四方丈馀,开四门,门有一木人。纵四五鼠於中,欲出门,木人辄以椎椎之。
《北史》曰:卢昶为散骑尚侍。时洛阳县获白鼠,昶奏以为案瑞典,外镇刺史二千石令长不祗上命,刻暴,百姓怨嗟则白鼠至。因陈时政,多所劝诫。诏书褒美其意。
《三国典略》曰:齐将诛斛律光,有三鼠游於光寝,光每投食与之,一朝俱死床下。
《唐书》曰:吐蕃有草石速古芒,叶长二寸,状如针蒿,每茎不过三四叶,其茎蔓,其花黄,其根连珠如麦门冬。有鼠长於常鼠,每二三十同一穴。至秋,鼠皆收此草为藏,多者至数石。俗亦掘草根食之而留给鼠粮。其国禁杀鼠,杀者辄加罪,俗亦袄戤不杀也。
《洞林》曰:乡里人柳休祖妇病鼠瘘,积年不差。及蓝莨命,令犊却从吾乞卦。占得《颐》之《复》,案卦颖悦人师姓石者而治之,当以鼠出而愈者也。休祖儿归,有一贱家奴姓石,自言由来能治此病,且灸其三处而止,妇寻差。有一老鼠,色正苍黄,迳就其前,佥佥伏而不动,呼狗啮杀之,鼠头上有灸处,病便差。
《玄中记》曰:百岁鼠化为神。
郑氏《玄中记》曰:百岁之鼠化为蝙蝠。
京房《易飞候》曰:鼠舞国门,厥咎亡。鼠舞於庭,厥咎诛死。
《风角要占》曰:长居官厌盗法:七月以生鼠九枚,置笼中埋于地,称九百斤土复,坎暑各二尺五寸,筑之令坚固。
《地镜图》曰:青玉之像为女人,黄金之见为火及白鼠。
《百怪书》曰:鼠咋人衣领,有福。
《庄子》曰:且鸟高飞以避矰呃戤患,鼷鼠深穴于神丘之下,以狈麇灌之患。
又曰: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国中,三日三夜。庄子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雏,子知之乎?鹓雏发南海而飞渡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於是鸱得腐鼠,鹓橱妪而仰视之,曰:'吓!'今子欲以梁国相吓我耶?"
又曰:鼹鼠饮河,不过满腹。
《文子》曰:腐鼠在阼,烧香於堂。
《尹文子》曰:郑人谓玉未理者为璞,周人谓鼠未腊者为璞。周人乃怀璞问郑贾曰:"欲买璞否?"贾曰:"欲。"因出其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
《淮南子》曰:柳下惠见饧,曰:"可以养老。"盗跖见饧,曰:"可以粘鼠。"
又曰:孟贲探鼠穴,无时死,必噬其指,失其势。(孟贲勇士,为探鼠於穴,故曰失其势。)
又曰:季春之月,田鼠化为鴽。
《淮南万毕术》曰:狐目狸脑,鼠去其穴,(以途鼠穴,即去。)被发向北,咒杀巫鼠。(夜有巫,被⒀氨向,禹步,咒曰:老鼠不祥,过,自受其殃!)
又曰:投鼠者机动,钓鱼者浮抗。(动,发也。发则得鼠。浮,钓浮也。抗,动也。动则得鱼也。)
又曰:虞氏者,梁富人也。登高楼临大路,设乐陈酒,蒲博其上。游侠相随行於楼下,博者射,朋张中友雨榻而笑,适鸢堕腐鼠而中游侠。侠相与语曰:"虞氏富人矣,常有轻人掷昃,乃辱我以腐鼠,请灭其家。"其夜乃攻於虞氏,大灭其家。此谓类而非也。
《抱朴子》曰:南海有白鼠,大者重数斤,毛长三寸,居空木中。其毛可绩为布。
又曰:陈安世年十三,初为管叔本客,得道。叔本年七十,犹拜安世,曰:"得道者当师,吾不羞弟子之礼矣。死王乐生鼠,虽为帝王,死,不及生鼠。"
又曰:《玉策记》称鼠寿三百岁,满者则色白,善凭人而卜,名曰仲。仲能一年之中吉凶及千里外之事皆知也。
《典语》曰:狻獹之狗吠于朝门,社稷之鼠窜於官侧。
《春秋后语》曰:赵惠文王二十九年,秦韩相攻,军於阏与。(上党有阏与聚。阏,乌连反。与,音预。或音余。)王召廉颇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也。"又问乐乘,对曰:"如廉公言。"又问赵奢,赵奢对曰:"道远险狭,譬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奢救之。
《晏子春秋》曰:景公问晏子:治国何患?对曰:"社鼠者,不可薰之,不可灌之。君左右出卖寒热,入则比周,此国之社鼠者也。"
《山海经》曰:丹熏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鼠而兔首麋耳,以其尾飞,名曰耳鼠。可御百毒。
郭璞《山海经图·飞鼠赞》曰:或以尾翔,或以髯陵,飞鼠鼓翰,倏然皆腾。固无常所,惟神所凭。
《本草》曰:鼷鼠,一名隐鼠,形如鼠大而无尾,黑色,长鼻。
《贾谊书》曰:鄙谈云:欲投鼠而忌器。此善喻也。鼠近於器,尚惮不投,况贵大之臣近於帝王乎?
郭璞症《尔雅》曰:汉文帝宫中得一鼠,豹文,光彩荧荧。以问群臣,孝廉郎终军答曰:"鼨鼠。"文帝赐缣。
东方朔《神异经》曰:北方有冰万里,厚百丈,有鼷鼠在冰下出焉。其形如鼠,食草木,肉重千斤,可以作脯,食之已热。(除热病也。)其毛长可八尺,可为蓐,卧之可以却寒。(治风病也。)其皮可以蒙鼓,其声闻千里。有美尾,可来鼠。(此鼠尾毛所在,鼠斩辄入此聚。)
《说苑》曰:梁上鼠饱闻长者论。
《论衡》曰:人生天地,犹鱼生泉,虮虱于人,因气而生。马食鼠屎而腹胀,鼠子水,午火马。金亦胜木,鸡何不啄兔?火亦胜金,蛇何不食猴?
又曰:鼠践一箧捐不食。
《博物志》曰:鼠食巴豆,三年重三十斤。
束皙《发蒙记》曰:西域有火鼠之布,东海有不灰之木。
《语林》曰:简文为抚军时,所坐床氏坐尘,不听左右扫去,见鼠行迹,视以为佳。
《异物志》曰:鼠母,头脚似鼠,毛苍口锐,大如水牛,而独畏狗。水田时有水灾,起于鼠。
《西域诸国志》曰:有鼠王国,鼠大如狗,著金锁;小者如兔,或如此间鼠者。沙门过不咒愿,白衣不祠祠,辄害人衣器。《异苑》云:"释道安昔西方适见此俗。"谚云:"鼠得死人目睛则为王。"
干宝《搜神记》曰:晋太康中,会稽炕恫蜞及蟹皆化为鼠,大食稻为灾。始成者有肉而无骨。
《幽明录》曰:吴北寺终祚道人卧斋中,鼠从坎出,言终祚复数日必当死。终祚呼奴令买犬,鼠云:"亦不畏此也。但令犬入此户,必死。"须臾壤炅,果然。终祚乃下声语其奴曰:"明日市雇十担水来。"鼠便已逆知之,云:"正欲水浇取我穴,周流无所不至。"竟日浇灌,了无所获。密令奴更借三十人,鼠云:"吾上屋居,奈我何。"至时,处在屋上,奴名同,鼠云:"阿同盗二十万钱。"试开库,实如所言,奴亦叛去。终祚常为商贾,闭其户而谓鼠曰:"汝正欲使我富耳。今远行,勤守吾房中,勿令有所零失也。时桓玄在南州,禁杀牛甚急。终祚载数万,窃买牛皮还东货之,得二十万。还,室犹闭,一无所失。怪亦绝。后遂富积二三千万。
《列异传》曰:中山王周南,正始中,为襄邑长。有鼠衣冠出厅事,语曰:"尔某日当死。"周南不应。至期复出,冠帻绛衣,语曰:"尔日中当死。"复不应。入复更出,日適中,鼠曰:"周南,汝不应,我死,我复何道?"遂颠蹶而死,即失衣冠,视如常鼠也。
《述异记》曰:宋车骑大将军南谯王刘义宣镇荆州,府吏蔡铁者,其人善卜。公常在内斋见一白鼠,缘屋梁上。乃命左右射得之,内置函中。召铁,既至,使卜函中何物。卜兆成,笑曰:"已具知矣。"公曰:"状之。"铁为之状曰:"兑色之鼠,背明入户,弯弧射之,绝其左股。鼠孕五子,三雄而两雌。若不见信,剖腹而立知。"公乃使剖鼠腹,皆如铁言也。赐钱一万。
刘敬叔《异苑》曰:景平中,东阳大水,永康蔡喜夫避住南垄。夜有大鼠浮水而来,伏喜夫奴床角。奴恐而不犯,每以饭与之。水势既退,喜夫既得返故居,鼠以前脚捧青纸裹三斤许珠着奴床前,啾啾如欲语也。
又曰:南阳赵度,少好术艺。度有白米为鼠所盗,乃被头把刀画地作狱,四面开门,向东长啸,群鼠俱到,咒之曰:"凡非啖者过。"惟止者十馀,乃剖腹看脏,有米在焉。
《窦氏家传》云:窦攸治《尔雅》,举孝廉为郎。世祖与百寮大会于灵台,得鼠,身如豹文,荧荧有光辉。问群臣,莫有知者,惟攸对曰:"杆名〈鼠足〉鼠。"诏何以知之许,攸曰:"见《尔雅》。"诏案视书,果如攸言。赐帛百匹,诏诸臣子弟皆从受《尔雅》。
《许迈别传》曰:迈小名映。有鼠啮映衣,乃作符召鼠,莫不毕至於中庭。映曰:"啮衣者留,不啮衣者去。"群鼠并去,惟一鼠独住,伏於中庭而不敢动。
《梁州记》曰:仙人唐公房祠有碑一戍,庙北有大坑,碑文云是其旧宅处,公房举宅登仙,故为坑焉。山有易肠鼠,一月吐易其肠。束广{微心}所谓唐鼠者也。(《博物志》曰:唐房升仙,鸡犬去,惟以鼠恶不将。鼠自悔,一月三出肠。)
刘欣期《交州记》曰:竹风鼠,如小狗子,食竹根。出封溪县。
《秦州记》曰:乞佛虏乾归,未移枹罕、金城。见鼠有数万头,将诸小鼠,各衔马屎,群移而渡洮、丽二水,悉止枹罕。自是二年而乾归徙焉。
《晋太康地记》曰:鸟鼠之山,在陇西首阳县。穴入三四尺,鼠在内,鸟在外。
邓德明《南康记》曰:南康山石室,号金堂,内金色,有金鼠时见也。
《金楼子》曰:齐郁林王夜中与宦者共刺鼠,至晓夜,辄得被十篮。
又曰:晋宁县境内出大鼠,鼠状如牛,土人谓之偃鼠。天时将失,鼠则从山出游畎亩,散落其毛,悉成小鼠,五稼必尽耗也。
后魏卢玄明《剧鼠赋》曰:嗟乎!在物最为可贱,毛骨莫充於赏,脂肉不登于俎膳。其为状也。僣误且吁,雎离睒(上滥切。)睗(音释。)须似麦穟。半垂眼如豆角,中劈耳类槐叶。初生尾若杯酒馀沥。乃有老者,羸髋(宽、申二音。)〈疒斤〉瘠。偏多奸计,众中无敌。社托忌器,妙解自惜。深藏厚闭,巧能推觅。或寻绳而下,或自地高掷。登机缘匮,荡扉动弈,切切终朝,轰轰竟夕。是以诗人为辞,实云其硕。盗干汤之珍俎,倾留髦之香泽。伤绣领之斜制,毁虏骭掷曦袭。曹舒由是献规,张汤为植祷谪。亦有闲居之士,倦游之客,绝庆吊以养真素,屏左右而寻《诗》《易》。庭院肃清,房栊虚寂。尔乃群鼠乘间,东西跳掷。或床上捋髭,或户间出额。貌术舒暇,情无畏惕。又领其党与,欣欣奕奕,欹复箱奁,腾践茵席,共相悔慢,特尾嵓適,讶天壤之含弘,产此物其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