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天部·卷一
- 天部·卷二
- 天部·卷三
- 天部·卷四
- 天部·卷五
- 天部·卷六
- 天部·卷七
- 天部·卷八
- 天部·卷九
- 天部·卷十
- 天部·卷十一
- 天部·卷十二
- 天部·卷十三
- 天部·卷十四
- 天部·卷十五
- 时序部·卷一
- 时序部·卷二
- 时序部·卷三
- 时序部·卷四
- 时序部·卷五
- 时序部·卷六
- 时序部·卷七
- 时序部·卷八
- 时序部·卷九
- 时序部·卷十
- 时序部·卷十一
- 时序部·卷十二
- 时序部·卷十三
- 时序部·卷十四
- 时序部·卷十五
- 时序部·卷十六
- 时序部·卷十七
- 时序部·卷十八
- 时序部·卷十九
- 时序部·卷二十
- 地部·卷一
- 地部·卷二
- 地部·卷三
- 地部·卷四
- 地部·卷五
- 地部·卷六
- 地部·卷七
- 地部·卷八
- 地部·卷九
- 地部·卷十
- 地部·卷十一
- 地部·卷十二
- 地部·卷十三
- 地部·卷十四
- 地部·卷十五
- 地部·卷十六
- 地部·卷十七
- 地部·卷十八
- 地部·卷十九
- 地部·卷二十
- 地部·卷二十一
- 地部·卷二十二
- 地部·卷二十三
- 地部·卷二十四
- 地部·卷二十五
- 地部·卷二十六
- 地部·卷二十七
- 地部·卷二十八
- 地部·卷二十九
- 地部·卷三十
- 地部·卷三十一
- 地部·卷三十二
- 地部·卷三十三
- 地部·卷三十四
- 地部·卷三十五
- 地部·卷三十六
- 地部·卷三十七
- 地部·卷三十八
- 地部·卷三十九
- 地部·卷四十
- 皇王部·卷一
- 皇王部·卷二
- 皇王部·卷三
- 皇王部·卷四
- 皇王部·卷五
- 皇王部·卷六
- 皇王部·卷七
- 皇王部·卷八
- 皇王部·卷九
- 皇王部·卷十
- 皇王部·卷十一
- 皇王部·卷十二
- 皇王部·卷十三
- 皇王部·卷十四
- 皇王部·卷十五
- 皇王部·卷十六
- 皇王部·卷十七
- 皇王部·卷十八
- 皇王部·卷十九
- 皇王部·卷二十
- 皇王部·卷二十一
- 皇王部·卷二十二
- 皇王部·卷二十三
- 皇王部·卷二十四
- 皇王部·卷二十五
- 皇王部·卷二十六
- 皇王部·卷二十七
- 皇王部·卷二十八
- 皇王部·卷二十九
- 皇王部·卷三十
- 皇王部·卷三十一
- 皇王部·卷三十二
- 皇王部·卷三十三
- 皇王部·卷三十四
- 皇王部·卷三十五
- 皇王部·卷三十六
- 皇王部·卷三十七
- 皇王部·卷三十八
- 皇王部·卷三十九
- 皇王部·卷四十
- 皇王部·卷四十一
- 偏霸部·卷一
- 偏霸部·卷二
- 偏霸部·卷三
- 偏霸部·卷四
- 偏霸部·卷五
- 偏霸部·卷六
- 偏霸部·卷七
- 偏霸部·卷八
- 偏霸部·卷九
- 偏霸部·卷十
- 偏霸部·卷十一
- 偏霸部·卷十二
- 偏霸部·卷十三
- 偏霸部·卷十四
- 偏霸部·卷十五
- 偏霸部·卷十六
- 偏霸部·卷十七
- 偏霸部·卷十八
- 皇亲部·卷一
- 皇亲部·卷二
- 皇亲部·卷三
- 皇亲部·卷四
- 皇亲部·卷五
- 皇亲部·卷六
- 皇亲部·卷七
- 皇亲部·卷八
- 皇亲部·卷九
- 皇亲部·卷十
- 皇亲部·卷十一
- 皇亲部·卷十二
- 皇亲部·卷十三
- 皇亲部·卷十四
- 皇亲部·卷十五
- 皇亲部·卷十六
- 皇亲部·卷十七
- 皇亲部·卷十八
- 皇亲部·卷十九
- 皇亲部·卷二十
- 周郡部·卷一
- 周郡部·卷二
- 周郡部·卷三
- 周郡部·卷四
- 周郡部·卷五
- 周郡部·卷六
- 周郡部·卷七
- 周郡部·卷八
- 周郡部·卷九
- 周郡部·卷十
- 周郡部·卷十一
- 周郡部·卷十二
- 周郡部·卷十三
- 周郡部·卷十四
- 周郡部·卷十五
- 周郡部·卷十六
- 周郡部·卷十七
- 周郡部·卷十八
- 居处部·卷一
- 居处部·卷二
- 居处部·卷三
- 居处部·卷四
- 居处部·卷五
- 居处部·卷六
- 居处部·卷七
- 居处部·卷八
- 居处部·卷九
- 居处部·卷十
- 居处部·卷十一
- 居处部·卷十二
- 居处部·卷十三
- 居处部·卷十四
- 居处部·卷十五
- 居处部·卷十六
- 居处部·卷十七
- 居处部·卷十八
- 居处部·卷十九
- 居处部·卷二十
- 居处部·卷二十一
- 居处部·卷二十二
- 居处部·卷二十三
- 居处部·卷二十四
- 居处部·卷二十五
- 封建部·卷一
- 封建部·卷二
- 封建部·卷三
- 封建部·卷四
- 封建部·卷五
- 职官部·卷一
- 职官部·卷二
- 职官部·卷三
- 职官部·卷四
- 职官部·卷五
- 职官部·卷六
- 职官部·卷七
- 职官部·卷八
- 职官部·卷九
- 职官部·卷十
- 职官部·卷十一
- 职官部·卷十二
- 职官部·卷十三
- 职官部·卷十四
- 职官部·卷十五
- 职官部·卷十六
- 职官部·卷十七
- 职官部·卷十八
- 职官部·卷十九
- 职官部·卷二十
- 职官部·卷二十一
- 职官部·卷二十二
- 职官部·卷二十三
- 职官部·卷二十四
- 职官部·卷二十五
- 职官部·卷二十六
- 职官部·卷二十七
- 职官部·卷二十八
- 职官部·卷二十九
- 职官部·卷三十
- 职官部·卷三十一
- 职官部·卷三十二
- 职官部·卷三十三
- 职官部·卷三十四
- 职官部·卷三十五
- 职官部·卷三十六
- 职官部·卷三十七
- 职官部·卷三十八
- 职官部·卷三十九
- 职官部·卷四十
- 职官部·卷四十一
- 职官部·卷四十二
- 职官部·卷四十三
- 职官部·卷四十四
- 职官部·卷四十五
- 职官部·卷四十六
- 职官部·卷四十七
- 职官部·卷四十八
- 职官部·卷四十九
- 职官部·卷五十
- 职官部·卷五十一
- 职官部·卷五十二
- 职官部·卷五十三
- 职官部·卷五十四
- 职官部·卷五十五
- 职官部·卷五十六
- 职官部·卷五十七
- 职官部·卷五十八
- 职官部·卷五十九
- 职官部·卷六十
- 职官部·卷六十一
- 职官部·卷六十二
- 职官部·卷六十三
- 职官部·卷六十四
- 职官部·卷六十五
- 职官部·卷六十六
- 职官部·卷六十七
- 兵部·卷一
- 兵部·卷二
- 兵部·卷三
- 兵部·卷四
- 兵部·卷五
- 兵部·卷六
- 兵部·卷七
- 兵部·卷八
- 兵部·卷九
- 兵部·卷十
- 兵部·卷十一
- 兵部·卷十二
- 兵部·卷十三
- 兵部·卷十四
- 兵部·卷十五
- 兵部·卷十六
- 兵部·卷十七
- 兵部·卷十八
- 兵部·卷十九
- 兵部·卷二十
- 兵部·卷二十一
- 兵部·卷二十二
- 兵部·卷二十三
- 兵部·卷二十四
- 兵部·卷二十五
- 兵部·卷二十六
- 兵部·卷二十七
- 兵部·卷二十八
- 兵部·卷二十九
- 兵部·卷三十
- 兵部·卷三十一
- 兵部·卷三十二
- 兵部·卷三十三
- 兵部·卷三十四
- 兵部·卷三十五
- 兵部·卷三十六
- 兵部·卷三十七
- 兵部·卷三十八
- 兵部·卷三十九
- 兵部·卷四十
- 兵部·卷四十一
- 兵部·卷四十二
- 兵部·卷四十三
- 兵部·卷四十四
- 兵部·卷四十五
- 兵部·卷四十六
- 兵部·卷四十七
- 兵部·卷四十八
- 兵部·卷四十九
- 兵部·卷五十
- 兵部·卷五十一
- 兵部·卷五十二
- 兵部·卷五十三
- 兵部·卷五十四
- 兵部·卷五十五
- 兵部·卷五十六
- 兵部·卷五十七
- 兵部·卷五十八
- 兵部·卷五十九
- 兵部·卷六十
- 兵部·卷六十一
- 兵部·卷六十二
- 兵部·卷六十三
- 兵部·卷六十四
- 兵部·卷六十五
- 兵部·卷六十六
- 兵部·卷六十七
- 兵部·卷六十八
- 兵部·卷六十九
- 兵部·卷七十
- 兵部·卷七十一
- 兵部·卷七十二
- 兵部·卷七十三
- 兵部·卷七十四
- 兵部·卷七十五
- 兵部·卷七十六
- 兵部·卷七十七
- 兵部·卷七十八
- 兵部·卷七十九
- 兵部·卷八十
- 兵部·卷八十一
- 兵部·卷八十二
- 兵部·卷八十三
- 兵部·卷八十四
- 兵部·卷八十五
- 兵部·卷八十六
- 兵部·卷八十七
- 兵部·卷八十八
- 兵部·卷八十九
- 兵部·卷九十
- 人事部·卷一
- 人事部·卷二
- 人事部·卷三
- 人事部·卷四
- 人事部·卷五
- 人事部·卷六
- 人事部·卷七
- 人事部·卷八
- 人事部·卷九
- 人事部·卷十
- 人事部·卷十一
- 人事部·卷十二
- 人事部·卷十三
- 人事部·卷十四
- 人事部·卷十五
- 人事部·卷十六
- 人事部·卷十七
- 人事部·卷十八
- 人事部·卷十九
- 人事部·卷二十
- 人事部·卷二十一
- 人事部·卷二十二
- 人事部·卷二十三
- 人事部·卷二十四
- 人事部·卷二十五
- 人事部·卷二十六
- 人事部·卷二十七
- 人事部·卷二十八
- 人事部·卷二十九
- 人事部·卷三十
- 人事部·卷三十一
- 人事部·卷三十二
- 人事部·卷三十三
- 人事部·卷三十四
- 人事部·卷三十五
- 人事部·卷三十六
- 人事部·卷三十七
- 人事部·卷三十八
- 人事部·卷三十九
- 人事部·卷四十
- 人事部·卷四十一
- 人事部·卷四十二
- 人事部·卷四十三
- 人事部·卷四十四
- 人事部·卷四十五
- 人事部·卷四十六
- 人事部·卷四十七
- 人事部·卷四十八
- 人事部·卷四十九
- 人事部·卷五十
- 人事部·卷五十一
- 人事部·卷五十二
- 人事部·卷五十三
- 人事部·卷五十四
- 人事部·卷五十五
- 人事部·卷五十六
- 人事部·卷五十七
- 人事部·卷五十八
- 人事部·卷五十九
- 人事部·卷六十
- 人事部·卷六十一
- 人事部·卷六十二
- 人事部·卷六十三
- 人事部·卷六十四
- 人事部·卷六十五
- 人事部·卷六十六
- 人事部·卷六十七
- 人事部·卷六十八
- 人事部·卷六十九
- 人事部·卷七十
- 人事部·卷七十一
- 人事部·卷七十二
- 人事部·卷七十三
- 人事部·卷七十四
- 人事部·卷七十五
- 人事部·卷七十六
- 人事部·卷七十七
- 人事部·卷七十八
- 人事部·卷七十九
- 人事部·卷八十
- 人事部·卷八十一
- 人事部·卷八十二
- 人事部·卷八十三
- 人事部·卷八十四
- 人事部·卷八十五
- 人事部·卷八十六
- 人事部·卷八十七
- 人事部·卷八十八
- 人事部·卷八十九
- 人事部·卷九十
- 人事部·卷九十一
- 人事部·卷九十二
- 人事部·卷九十三
- 人事部·卷九十四
- 人事部·卷九十五
- 人事部·卷九十六
- 人事部·卷九十七
- 人事部·卷九十八
- 人事部·卷九十九
- 人事部·卷一百
- 人事部·卷一百一
- 人事部·卷一百二
- 人事部·卷一百三
- 人事部·卷一百四
- 人事部·卷一百五
- 人事部·卷一百六
- 人事部·卷一百七
- 人事部·卷一百八
- 人事部·卷一百九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一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二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三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四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五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六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七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八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九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一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二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三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四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五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六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七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八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九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一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二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三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四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五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六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七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八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九
- 人事部·卷一百四十
- 人事部·卷一百四十一
- 逸民部·卷一
- 逸民部·卷二
- 逸民部·卷三
- 逸民部·卷四
- 逸民部·卷五
- 逸民部·卷六
- 逸民部·卷七
- 逸民部·卷八
- 逸民部·卷九
- 逸民部·卷十
- 宗亲部·卷一
- 宗亲部·卷二
- 宗亲部·卷三
- 宗亲部·卷四
- 宗亲部·卷五
- 宗亲部·卷六
- 宗亲部·卷七
- 宗亲部·卷八
- 宗亲部·卷九
- 宗亲部·卷十
- 宗亲部·卷十一
- 礼仪部·卷一
- 礼仪部·卷二
- 礼仪部·卷三
- 礼仪部·卷四
- 礼仪部·卷五
- 礼仪部·卷六
- 礼仪部·卷七
- 礼仪部·卷八
- 礼仪部·卷九
- 礼仪部·卷十
- 礼仪部·卷十一
- 礼仪部·卷十二
- 礼仪部·卷十三
- 礼仪部·卷十四
- 礼仪部·卷十五
- 礼仪部·卷十六
- 礼仪部·卷十七
- 礼仪部·卷十八
- 礼仪部·卷十九
- 礼仪部·卷二十
- 礼仪部·卷二十一
- 礼仪部·卷二十二
- 礼仪部·卷二十三
- 礼仪部·卷二十四
- 礼仪部·卷二十五
- 礼仪部·卷二十六
- 礼仪部·卷二十七
- 礼仪部·卷二十八
- 礼仪部·卷二十九
- 礼仪部·卷三十
- 礼仪部·卷三十一
- 礼仪部·卷三十二
- 礼仪部·卷三十三
- 礼仪部·卷三十四
- 礼仪部·卷三十五
- 礼仪部·卷三十六
- 礼仪部·卷三十七
- 礼仪部·卷三十八
- 礼仪部·卷三十九
- 礼仪部·卷四十
- 礼仪部·卷四十一
- 乐部·卷一
- 乐部·卷二
- 乐部·卷三
- 乐部·卷四
- 乐部·卷五
- 乐部·卷六
- 乐部·卷七
- 乐部·卷八
- 乐部·卷九
- 乐部·卷十
- 乐部·卷十一
- 乐部·卷十二
- 乐部·卷十三
- 乐部·卷十四
- 乐部·卷十五
- 乐部·卷十六
- 乐部·卷十七
- 乐部·卷十八
- 乐部·卷十九
- 乐部·卷二十
- 乐部·卷二十一
- 乐部·卷二十二
- 文部·卷一
- 文部·卷二
- 文部·卷三
- 文部·卷四
- 文部·卷五
- 文部·卷六
- 文部·卷七
- 文部·卷八
- 文部·卷九
- 文部·卷十
- 文部·卷十一
- 文部·卷十二
- 文部·卷十三
- 文部·卷十四
- 文部·卷十五
- 文部·卷十六
- 文部·卷十七
- 文部·卷十八
- 文部·卷十九
- 文部·卷二十
- 文部·卷二十一
- 文部·卷二十二
- 学部·卷一
- 学部·卷二
- 学部·卷三
- 学部·卷四
- 学部·卷五
- 学部·卷六
- 学部·卷七
- 学部·卷八
- 学部·卷九
- 学部·卷十
- 学部·卷十一
- 学部·卷十二
- 学部·卷十三
- 治道部·卷一
- 治道部·卷二
- 治道部·卷三
- 治道部·卷四
- 治道部·卷五
- 治道部·卷六
- 治道部·卷七
- 治道部·卷八
- 治道部·卷九
- 治道部·卷十
- 治道部·卷十一
- 治道部·卷十二
- 治道部·卷十三
- 治道部·卷十四
- 治道部·卷十五
- 刑法部·卷一
- 刑法部·卷二
- 刑法部·卷三
- 刑法部·卷四
- 刑法部·卷五
- 刑法部·卷六
- 刑法部·卷七
- 刑法部·卷八
- 刑法部·卷九
- 刑法部·卷十
- 刑法部·卷十一
- 刑法部·卷十二
- 刑法部·卷十三
- 刑法部·卷十四
- 刑法部·卷十五
- 刑法部·卷十六
- 刑法部·卷十七
- 刑法部·卷十八
- 释部·卷一
- 释部·卷二
- 释部·卷三
- 释部·卷四
- 释部·卷五
- 释部·卷六
- 道部·卷一
- 道部·卷二
- 道部·卷三
- 道部·卷四
- 道部·卷五
- 道部·卷六
- 道部·卷七
- 道部·卷八
- 道部·卷九
- 道部·卷十
- 道部·卷十一
- 道部·卷十二
- 道部·卷十三
- 道部·卷十四
- 道部·卷十五
- 道部·卷十六
- 道部·卷十七
- 道部·卷十八
- 道部·卷十九
- 道部·卷二十
- 道部·卷二十一
- 仪式部·卷一
- 仪式部·卷二
- 仪式部·卷三
- 仪式部·卷四
- 服章部·卷一
- 服章部·卷二
- 服章部·卷三
- 服章部·卷四
- 服章部·卷五
- 服章部·卷六
- 服章部·卷七
- 服章部·卷八
- 服章部·卷九
- 服章部·卷十
- 服章部·卷十一
- 服章部·卷十二
- 服章部·卷十三
- 服章部·卷十四
- 服章部·卷十五
- 服用部·卷一
- 服用部·卷二
- 服用部·卷三
- 服用部·卷四
- 服用部·卷五
- 服用部·卷六
- 服用部·卷七
- 服用部·卷八
- 服用部·卷九
- 服用部·卷十
- 服用部·卷十一
- 服用部·卷十二
- 服用部·卷十三
- 服用部·卷十四
- 服用部·卷十五
- 服用部·卷十六
- 服用部·卷十七
- 服用部·卷十八
- 服用部·卷十九
- 服用部·卷二十
- 服用部·卷二十一
- 方术部·卷一
- 方术部·卷二
- 方术部·卷三
- 方术部·卷四
- 方术部·卷五
- 方术部·卷六
- 方术部·卷七
- 方术部·卷八
- 方术部·卷九
- 方术部·卷十
- 方术部·卷十一
- 方术部·卷十二
- 方术部·卷十三
- 方术部·卷十四
- 方术部·卷十五
- 方术部·卷十六
- 方术部·卷十七
- 方术部·卷十八
- 疾病部·卷一
- 疾病部·卷二
- 疾病部·卷三
- 疾病部·卷四
- 疾病部·卷五
- 疾病部·卷六
- 工艺部·卷一
- 工艺部·卷二
- 工艺部·卷三
- 工艺部·卷四
- 工艺部·卷五
- 工艺部·卷六
- 工艺部·卷七
- 工艺部·卷八
- 工艺部·卷九
- 工艺部·卷十
- 工艺部·卷十一
- 工艺部·卷十二
- 器物部·卷一
- 器物部·卷二
- 器物部·卷三
- 器物部·卷四
- 器物部·卷五
- 器物部·卷六
- 器物部·卷七
- 器物部·卷八
- 器物部·卷九
- 器物部·卷十
- 杂物部·卷一
- 杂物部·卷二
- 舟部·卷一
- 舟部·卷二
- 舟部·卷三
- 舟部·卷四
- 车部·卷一
- 车部·卷二
- 车部·卷三
- 车部·卷四
- 车部·卷五
- 奉使部·卷一
- 奉使部·卷二
- 奉使部·卷三
- 四夷部·卷一·东夷一
- 四夷部·卷二·东夷二
- 四夷部·卷三·东夷三
- 四夷部·卷四·东夷四
- 四夷部·卷五·东夷五
- 四夷部·卷六·南蛮一
- 四夷部·卷七·南蛮二
- 四夷部·卷八·南蛮三
- 四夷部·卷九·南蛮四
- 四夷部·卷十·南蛮五
- 四夷部·卷十一·南蛮六
- 四夷部·卷十二·南蛮七
- 四夷部·卷十三·西戎一
- 四夷部·卷十四·西戎二
- 四夷部·卷十五·西戎三
- 四夷部·卷十六·西戎四
- 四夷部·卷十七·西戎五
- 四夷部·卷十八·西戎六
- 四夷部·卷十九·西戎七
- 四夷部·卷二十·北狄一
- 四夷部·卷二十一·北狄二
- 四夷部·卷二十二·北狄三
- 珍宝部·卷一
- 珍宝部·卷二
- 珍宝部·卷三
- 珍宝部·卷四
- 珍宝部·卷五
- 珍宝部·卷六
- 珍宝部·卷七
- 珍宝部·卷八
- 珍宝部·卷九
- 珍宝部·卷十
- 珍宝部·卷十一
- 珍宝部·卷十二
- 布帛部·卷一
- 布帛部·卷二
- 布帛部·卷三
- 布帛部·卷四
- 布帛部·卷五
- 布帛部·卷六
- 布帛部·卷七
- 资产部·卷一
- 资产部·卷二
- 资产部·卷三
- 资产部·卷四
- 资产部·卷五
- 资产部·卷六
- 资产部·卷七
- 资产部·卷八
- 资产部·卷九
- 资产部·卷十
- 资产部·卷十一
- 资产部·卷十二
- 资产部·卷十三
- 资产部·卷十四
- 资产部·卷十五
- 资产部·卷十六
- 百谷部·卷一
- 百谷部·卷二
- 百谷部·卷三
- 百谷部·卷四
- 百谷部·卷五
- 百谷部·卷六
- 饮食部·卷一
- 饮食部·卷二
- 饮食部·卷三
- 饮食部·卷四
- 饮食部·卷五
- 饮食部·卷六
- 饮食部·卷七
- 饮食部·卷八
- 饮食部·卷九
- 饮食部·卷十
- 饮食部·卷十一
- 饮食部·卷十二
- 饮食部·卷十三
- 饮食部·卷十四
- 饮食部·卷十五
- 饮食部·卷十六
- 饮食部·卷十七
- 饮食部·卷十八
- 饮食部·卷十九
- 饮食部·卷二十
- 饮食部·卷二十一
- 饮食部·卷二十二
- 饮食部·卷二十三
- 饮食部·卷二十四
- 饮食部·卷二十五
- 火部·卷一
- 火部·卷二
- 火部·卷三
- 火部·卷四
- 休征部·卷一
- 休征部·卷二
- 咎徵部·卷一
- 咎徵部·卷二
- 咎徵部·卷三
- 咎徵部·卷四
- 咎徵部·卷五
- 咎徵部·卷六
- 咎徵部·卷七
- 神鬼部·卷一
- 神鬼部·卷二
- 神鬼部·卷三
- 神鬼部·卷四
- 妖异部·卷一
- 妖异部·卷二
- 妖异部·卷三
- 妖异部·卷四
- 兽部·卷一
- 兽部·卷二
- 兽部·卷三
- 兽部·卷四
- 兽部·卷五
- 兽部·卷六
- 兽部·卷七
- 兽部·卷八
- 兽部·卷九
- 兽部·卷十
- 兽部·卷十一
- 兽部·卷十二
- 兽部·卷十三
- 兽部·卷十四
- 兽部·卷十五
- 兽部·卷十六
- 兽部·卷十七
- 兽部·卷十八
- 兽部·卷十九
- 兽部·卷二十
- 兽部·卷二十一
- 兽部·卷二十二
- 兽部·卷二十三
- 兽部·卷二十四
- 兽部·卷二十五
- 羽族部·卷一
- 羽族部·卷二
- 羽族部·卷三
- 羽族部·卷四
- 羽族部·卷五
- 羽族部·卷六
- 羽族部·卷七
- 羽族部·卷八
- 羽族部·卷九
- 羽族部·卷十
- 羽族部·卷十一
- 羽族部·卷十二
- 羽族部·卷十三
- 羽族部·卷十四
- 羽族部·卷十五
- 鳞介部·卷一
- 鳞介部·卷二
- 鳞介部·卷三
- 鳞介部·卷四
- 鳞介部·卷五
- 鳞介部·卷六
- 鳞介部·卷七
- 鳞介部·卷八
- 鳞介部·卷九
- 鳞介部·卷十
- 鳞介部·卷十一
- 鳞介部·卷十二
- 鳞介部·卷十三
- 鳞介部·卷十四
- 鳞介部·卷十五
- 虫豸部·卷一
- 虫豸部·卷二
- 虫豸部·卷三
- 虫豸部·卷四
- 虫豸部·卷五
- 虫豸部·卷六
- 虫豸部·卷七
- 虫豸部·卷八
- 木部·卷一
- 木部·卷二
- 木部·卷三
- 木部·卷四
- 木部·卷五
- 木部·卷六
- 木部·卷七
- 木部·卷八
- 木部·卷九
- 木部·卷十一
- 竹部·卷一
- 竹部·卷二
- 果部·卷一
- 果部·卷二
- 果部·卷三
- 果部·卷四
- 果部·卷五
- 果部·卷六
- 果部·卷七
- 果部·卷八
- 果部·卷九
- 果部·卷十
- 果部·卷十一
- 果部·卷十二
- 菜茹部·卷一
- 菜茹部·卷二
- 菜茹部·卷三
- 菜茹部·卷四
- 菜茹部·卷五
- 香部·卷一
- 香部·卷二
- 香部·卷三
- 药部·卷一
- 药部·卷二
- 药部·卷三
- 药部·卷四
- 药部·卷五
- 药部·卷六
- 药部·卷七
- 药部·卷八
- 药部·卷九
- 药部·卷十
- 百卉部·卷一
- 百卉部·卷二
- 百卉部·卷三
- 百卉部·卷四
- 百卉部·卷五
- 百卉部·卷六
- 百卉部·卷七
『太平御览』职官部·卷二十六
- 本章共 4.29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5-06
○叙卿
韦昭《辨释名》曰:卿,庆也。言万国皆庆赖之也。
《帝王世纪》曰:九卿者,所以参三公也。
《白虎通》曰:卿,章也,善明理也。
韦昭《辨释名》曰:汉置十二卿:一曰太常,二曰太仆,三曰太卫尉,四曰光禄,五曰宗正,六曰执金吾,七曰大司农,八曰少府,九曰大鸿胪,十曰廷尉,十一曰大长秋,十二曰将作大匠。辨云:汉正卿九:一曰太常,二曰光禄勋,三曰卫尉,四曰太仆,五曰廷尉,六曰鸿胪,七曰宗正,八曰司农,九曰少府,是为九卿。
《通典》曰:后汉九卿而分属三司:太常、光禄勋、卫尉,三卿并太常所部;太仆卿、廷尉、大鸿胪,三卿并司徒所部;宗正、大司农,少府,三卿并司空所部。
《尚书·周官》曰:六卿分职,各帅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六卿各帅其属官,大夫止治其所分之职,倡导九州牧伯,为政大成兆民之性命。)
《汉官仪》曰:卿,中秩二千石,绶青,地桃花,三采。
又曰:衣裳:公侯华虫,卿大夫藻火。
《左传》曰:齐侯使敬仲为卿。辞曰:"羁旅之臣,幸若获宥,(宥赤。)及於宽政,赦其不闲於教训而免於罪戾,弛於负担,君之惠也,所获多矣。敢辱高位,以速官谤。请以死告。"(以死为誓。)
又曰:卿非君命不越境。
又曰:晋蒐于被庐。命赵衰为卿,让於先轸。(杜预曰:先轸,晋下军之佐原轸。)
《周礼》曰:朝士掌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树棘以为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赤心三刺。)
《春秋汉含孳》曰:故三公象五岳,九卿法河海。三公在天法三台,九卿法北斗。
《国语》曰:晋悼公使张老为卿,辞曰:"臣不如魏绛。夫绛之智能治大官,其仁可以利公室。若在卿位,外内必平。"
《汉官》曰:司马安巧宦,四至九卿。
谢承《后汉书》曰:李淑谏更始曰:"夫三公,上应台宿;九卿,下括河内。"
《梁书》曰:武帝天监七年,以太常卿加置宗正卿,以司农为司农卿,三卿是为春卿。加置太府卿,以少府为少府卿,加置太仆卿,三卿是为夏卿。以卫尉为卫尉卿,廷尉为廷尉卿,将作大匠为大匠卿,三卿是为秋卿。以光禄勋为光禄卿,大鸿胪为鸿胪卿,都水使者为大舟卿,三卿是为冬卿。凡十二卿皆置丞及功曹主簿。
《北齐书》曰:以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是为九寺。
《庄子》曰:楚昭王迎屠羊说,以珪之位。(马彪曰:诸侯三卿皆执珪。)
《说苑》曰:秦缪公使贾人载盐於卫,贾人买百里奚,使将车至秦。缪公观盐,见百里奚牛肥,公问之,对曰:"臣牛食之以时,使之不暴,是以肥也。"公知其君子,以为上卿。
又曰:九卿者,不失四时,通於沟渠,补堤防,种树木,美五穀。如是举以为九卿之事,常在於德。
又曰:齐桓公使管仲治国,对曰:"贱不能临贵。"桓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对曰:"贫不能使富。"桓公赐之齐市租一年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对曰:"疏不能成近。"桓公立以为仲父,国大安。孔子曰:"管仲之贵,不得此权者,亦不能使其君面南而伯矣。"
○太常卿
《六典》曰:太常卿之职,掌邦国礼乐、郊庙、社稷之事,以八署分而理焉。一曰郊社,二曰太庙,三曰诸陵,四曰太极,五曰鼓吹,六曰大医,七曰太卜,八曰廪牺,总其属,行其政令。
《尚书·尧典》曰:伯夷,汝作秩宗,典朕三礼。
《周礼·春官》曰:大宗伯一人,掌天地、神祗、人鬼之礼。
《史记》曰:高祖灭秦,登尊号,群臣饮酒争功,醉或怨妄呼,拔剑击柱,上患之。於是,叔孙通进说。遂为绵蕝(子悦切。)野外,习之月馀,通曰:"可试观。"上使行礼。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次奉贺。莫不震恐肃敬。诸侯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御史执法与不仪者趣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於是高祖曰:"吾今日乃知为皇帝之贵也。"拜通太常,赐金五百斤。通因进言曰:"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与共为仪,愿陛下官之。"高帝悉以为郎。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赐诸生。诸生曰:"叔孙生圣人也,知当世务。"
《汉书》曰:太常,古官云:伯夷秩宗,典三礼,欲令国家盛大,社稷常存,故称太常。
又曰:奉常官掌宗庙礼仪,有丞。景帝六年更名太常。
又曰:杜业有才能,选为太常,数言得失,不事权贵。
又曰:宣帝地节四年,任官为太常,坐盗茂陵园中物,免。
又曰:武帝元鼎四年,酂侯萧寿成为太常,坐牺牲不如令,论。
又曰:孝武帝元朔元年,孔臧为太常,坐南陵桥坏,衣冠道绝,免。
《东观汉记》曰:周泽少修高节,耿介特立,好学问,治《严氏春秋》,门徒数百人。隐居山野,不汲汲於时俗。拜太常,果敢,数有直言,朝廷嘉其清廉。
《后汉书》曰:桓荣拜太常。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乃若是哉!"乘舆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西设几杖,会百官骠骑将军东平王苍以下及荣门生数百人,天子亲自执业。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其恩礼若此。
又曰:桓荣及子郁,皆为太常。初,荣受学章句,减其烦辞;后郁又删之。由是有桓君大小太常章句。
又曰:灵帝欲以羊续为太尉。时拜三公者,皆输束园礼钱十万,令中使督之,名为"左驺"。(驺,骑士也。)其所之往,辄迎致礼敬,厚加赠赂。续乃坐使人於单席,举缊袍以示之,曰:"臣之所资,惟斯而已。"左驺白之,帝不悦,以此故不登位。而征为太常。
又曰:杨赐以病罢,居无何,拜太常,诏赐御府衣一袭,(衣单服具曰袭。)所服冠、帻、绶、玉壶、革带,金错钩佩。(金错,以金间错其文。)
《续后汉书》曰:张奂字然明,拜太常卿。奂有清节,可否之间,强御不敢夺也。赅览群籍,古今详备。
又《百官志》曰:太常卿,每祭祀先奏礼仪;及行事,则赞天子。大射、养老、丧,皆奏其礼仪。秩比中二千石。
华峤《后汉书》曰:刘恺为太常,论议常弘正大义,诸儒为之语曰:"难经伉伉刘太常。"
《魏志》曰:和洽字士阳,汝南西平人。转为太常,清贫守约,至卖田宅以自给。明帝闻之,加赐穀帛。
又曰:常林从光禄勋为太常,晋宣王以林乡邑耆老,每为之拜,或谓林曰:"司马公贵重,君宜止止之。"林曰:"司马公自欲敦长幼之序,以为后生之法,贵非吾之所制也。"言者惭而蹜蹜。
又曰:邢颙字子升,时人称"德行堂堂邢子升",文帝以为太常。
《晋书》曰:郑默字思元,迁太常。山涛欲举一亲为博士,见默语曰:"卿尹翁归,令吾不敢复言。"谓其柔而能整也。
又曰:张华为太常。以太庙屋栋折,免官。
臧荣绪《晋书》曰:咸熙五年诏曰:"华表字伟容,清贤履道,内贞外顺,历位忠恪,言行不玷。其以表为太常卿。"
《晋起居注》曰:安帝三年,太常临川王宝启:"府舍窄狭,不足移家,母锺年高,违离靡宁,乞还第摄事。"诏听之。
《晋中兴书》曰:蔡谟字道明,拜太常,咸康四年,临轩,门下奏非祭祀宴飨则无设乐,谟奏宜有金石,显宗纳焉。临轩作乐,自此始也。
又曰:建元元年诏曰:太常职典天地,兼掌宗庙,其为任也,谓重矣。是以古今选建,未尝不妙简时望,兼之儒雅。会稽王叔履尚清虚,志道无倦,优游风议,朕所咨仰。其以王领太常,本官如故。"
又曰:贺循字彦先,为散骑常侍。元帝以贺循为太常,而散骑常侍如故。循以九卿旧不如官,惟拜太常而已。中宗践祚,下令曰:"循冰清玉洁,行为俗表,加以位处上卿,服物盖身而已,屋裁庇风雨。孤常造庐,特以为难其赐六尺床、席、褥并钱二十万,以表至德。"
《齐书》曰:张瑰以雍州刺史拜太常,自谓闲职。武帝曰:"卿辈未富贵,谓人不与,既富贵,复欲委去之。"瑰曰:"陛下,御臣等若养马,无事就闲厩,有事复牵来。"帝犹怒,遂以为散骑常侍。
《北齐书》曰:赵彦深五岁,母傅氏谓之曰:"家贫儿小,何以能济?"彦深泣而立曰:"若天哀矜,儿大当仰天报。"傅感其意,对之流涕。及彦深拜太常卿,还,不脱朝服,先入见母,跪陈幼小孤露,蒙训得至于此,母子相泣久之,然后改服。
《后周书》曰:长孙绍远为太常,广召工人制乐器,土木丝竹,各得其宜。惟黄锺不调,绍远每以为意。常因退朝,经韩使君佛寺前过,浮图三层之上,有鸣铎焉。忽闻其音,雅合宫调,取而配奏,方始克谐。
又曰:斛斯征迁太常卿。自魏孝武西迁,雅乐废缺,征博采遗逸,稽诸典故,创新改旧方,始备焉。又乐有錞(音淳。)于者,近代绝无此器,或有自蜀得之,皆莫之识。征见之曰:"此錞于也。"众弗之言。征遂依干宝《周礼注》以芒茼捋之,其声极振,众乃叹服。征乃取以合乐焉。
又曰:建六官,置大宗伯卿一人,掌邦礼以佐皇帝,和邦国,是为春官。
《唐书》曰:赵宗儒,长庆初为太常。有《师子乐》,备五色之方,非会朝聘享不作。幼君荒诞,伶官纵肆,中人掌教坊者移牒取之。宗宰相,以宗儒懦怯不任事,改太子少师。
又曰:崔邠拜太常卿。故事,太常卿初上,大阅《四部乐》於官署,观者纵焉。邠自私第去帽亲导母舆,公卿避之。又曰:文宗以乐府之音,郑、卫太甚,欲闻古乐,命王涯询於旧工,取开元时重按之,名曰《云韶乐》。乐曲成,涯与太常丞李廊、少府监庾丞宪押乐工,献於黎园亭。帝按之於会昌殿,上悦,赐涯等锦彩。
又曰:窦诞为太常,奏用音声博士,皆为太乐鼓吹。官僚於后弹胡琵琶,胡人白胡达、竹伯夷积劳计考,并至太官。至是以声伎入流品者,盖以百数。
应劭《汉官》曰:北海周泽为太常,恒斋,其妻怜其年老瘦弱,窥内问之,泽大怒,以为干斋。掾吏扣头争之,不听,遂收送诏狱,并自劾。论者非其激发,谚曰:"居代不谐为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一日不斋醉如泥。既作事,复低迷。"
《汉官典职》曰:惠帝改太常为奉常,景帝复为太常,盖周官宗伯也。
《汉官解诂》曰:太常,社稷、郊祀,事重职尊,故在九卿之首。
卫宏曰:太常主导赞助祭,皆平冕,七旒,玄上纁下,华虫七章,汉陵属三辅,太常月一行。
《汉书》注颜师古曰:"太常者,王之旌也,画日月焉。王有大事,则建以行,礼官主奉持之,故曰奉常。后改曰太,尊大之义也。"
《齐职仪》曰:太常卿一人,品第三,秩中二千石,银章、青绶、进贤两梁冠,绛朝服,佩水苍玉。王朗云:"西京太常行陵,赤车千乘。"
《益部耆旧传》曰:赵典字仲经,为太常,虽身处上卿而布被瓦器。
梁·陆陲《为光禄让太常表》曰:昔者楚德方盛,叔敖濯衣;汉道克昌,王阳结绶。故拜命无辞,受爵不让。况宗卿清重,历选所难,汉晋已降,莫非素、范,辞爵则桓郁、张奋,让封则丁鸿、刘恺。潘尼(音夷)之文雅纯深,华表之从容退默。自此迄兹,风流继轨,以臣况之,曾无等级。
陈·沈烱《为周弘正让太常表》曰:臣闻玉舄雕楹,不取材於蟠木;丹朱绣黼,岂袭冕於薜萝。何则?适用各有其宜,朝野不可一指。叔孙之野外定礼,倍资典实;刁协之躬为唱引,岂易其仪?倘九宾阙相,对禅失仪,责以司存,云谁之咎?况南史执简,转见违才,君举必书,尤难妄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