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天部·卷一
- 天部·卷二
- 天部·卷三
- 天部·卷四
- 天部·卷五
- 天部·卷六
- 天部·卷七
- 天部·卷八
- 天部·卷九
- 天部·卷十
- 天部·卷十一
- 天部·卷十二
- 天部·卷十三
- 天部·卷十四
- 天部·卷十五
- 时序部·卷一
- 时序部·卷二
- 时序部·卷三
- 时序部·卷四
- 时序部·卷五
- 时序部·卷六
- 时序部·卷七
- 时序部·卷八
- 时序部·卷九
- 时序部·卷十
- 时序部·卷十一
- 时序部·卷十二
- 时序部·卷十三
- 时序部·卷十四
- 时序部·卷十五
- 时序部·卷十六
- 时序部·卷十七
- 时序部·卷十八
- 时序部·卷十九
- 时序部·卷二十
- 地部·卷一
- 地部·卷二
- 地部·卷三
- 地部·卷四
- 地部·卷五
- 地部·卷六
- 地部·卷七
- 地部·卷八
- 地部·卷九
- 地部·卷十
- 地部·卷十一
- 地部·卷十二
- 地部·卷十三
- 地部·卷十四
- 地部·卷十五
- 地部·卷十六
- 地部·卷十七
- 地部·卷十八
- 地部·卷十九
- 地部·卷二十
- 地部·卷二十一
- 地部·卷二十二
- 地部·卷二十三
- 地部·卷二十四
- 地部·卷二十五
- 地部·卷二十六
- 地部·卷二十七
- 地部·卷二十八
- 地部·卷二十九
- 地部·卷三十
- 地部·卷三十一
- 地部·卷三十二
- 地部·卷三十三
- 地部·卷三十四
- 地部·卷三十五
- 地部·卷三十六
- 地部·卷三十七
- 地部·卷三十八
- 地部·卷三十九
- 地部·卷四十
- 皇王部·卷一
- 皇王部·卷二
- 皇王部·卷三
- 皇王部·卷四
- 皇王部·卷五
- 皇王部·卷六
- 皇王部·卷七
- 皇王部·卷八
- 皇王部·卷九
- 皇王部·卷十
- 皇王部·卷十一
- 皇王部·卷十二
- 皇王部·卷十三
- 皇王部·卷十四
- 皇王部·卷十五
- 皇王部·卷十六
- 皇王部·卷十七
- 皇王部·卷十八
- 皇王部·卷十九
- 皇王部·卷二十
- 皇王部·卷二十一
- 皇王部·卷二十二
- 皇王部·卷二十三
- 皇王部·卷二十四
- 皇王部·卷二十五
- 皇王部·卷二十六
- 皇王部·卷二十七
- 皇王部·卷二十八
- 皇王部·卷二十九
- 皇王部·卷三十
- 皇王部·卷三十一
- 皇王部·卷三十二
- 皇王部·卷三十三
- 皇王部·卷三十四
- 皇王部·卷三十五
- 皇王部·卷三十六
- 皇王部·卷三十七
- 皇王部·卷三十八
- 皇王部·卷三十九
- 皇王部·卷四十
- 皇王部·卷四十一
- 偏霸部·卷一
- 偏霸部·卷二
- 偏霸部·卷三
- 偏霸部·卷四
- 偏霸部·卷五
- 偏霸部·卷六
- 偏霸部·卷七
- 偏霸部·卷八
- 偏霸部·卷九
- 偏霸部·卷十
- 偏霸部·卷十一
- 偏霸部·卷十二
- 偏霸部·卷十三
- 偏霸部·卷十四
- 偏霸部·卷十五
- 偏霸部·卷十六
- 偏霸部·卷十七
- 偏霸部·卷十八
- 皇亲部·卷一
- 皇亲部·卷二
- 皇亲部·卷三
- 皇亲部·卷四
- 皇亲部·卷五
- 皇亲部·卷六
- 皇亲部·卷七
- 皇亲部·卷八
- 皇亲部·卷九
- 皇亲部·卷十
- 皇亲部·卷十一
- 皇亲部·卷十二
- 皇亲部·卷十三
- 皇亲部·卷十四
- 皇亲部·卷十五
- 皇亲部·卷十六
- 皇亲部·卷十七
- 皇亲部·卷十八
- 皇亲部·卷十九
- 皇亲部·卷二十
- 周郡部·卷一
- 周郡部·卷二
- 周郡部·卷三
- 周郡部·卷四
- 周郡部·卷五
- 周郡部·卷六
- 周郡部·卷七
- 周郡部·卷八
- 周郡部·卷九
- 周郡部·卷十
- 周郡部·卷十一
- 周郡部·卷十二
- 周郡部·卷十三
- 周郡部·卷十四
- 周郡部·卷十五
- 周郡部·卷十六
- 周郡部·卷十七
- 周郡部·卷十八
- 居处部·卷一
- 居处部·卷二
- 居处部·卷三
- 居处部·卷四
- 居处部·卷五
- 居处部·卷六
- 居处部·卷七
- 居处部·卷八
- 居处部·卷九
- 居处部·卷十
- 居处部·卷十一
- 居处部·卷十二
- 居处部·卷十三
- 居处部·卷十四
- 居处部·卷十五
- 居处部·卷十六
- 居处部·卷十七
- 居处部·卷十八
- 居处部·卷十九
- 居处部·卷二十
- 居处部·卷二十一
- 居处部·卷二十二
- 居处部·卷二十三
- 居处部·卷二十四
- 居处部·卷二十五
- 封建部·卷一
- 封建部·卷二
- 封建部·卷三
- 封建部·卷四
- 封建部·卷五
- 职官部·卷一
- 职官部·卷二
- 职官部·卷三
- 职官部·卷四
- 职官部·卷五
- 职官部·卷六
- 职官部·卷七
- 职官部·卷八
- 职官部·卷九
- 职官部·卷十
- 职官部·卷十一
- 职官部·卷十二
- 职官部·卷十三
- 职官部·卷十四
- 职官部·卷十五
- 职官部·卷十六
- 职官部·卷十七
- 职官部·卷十八
- 职官部·卷十九
- 职官部·卷二十
- 职官部·卷二十一
- 职官部·卷二十二
- 职官部·卷二十三
- 职官部·卷二十四
- 职官部·卷二十五
- 职官部·卷二十六
- 职官部·卷二十七
- 职官部·卷二十八
- 职官部·卷二十九
- 职官部·卷三十
- 职官部·卷三十一
- 职官部·卷三十二
- 职官部·卷三十三
- 职官部·卷三十四
- 职官部·卷三十五
- 职官部·卷三十六
- 职官部·卷三十七
- 职官部·卷三十八
- 职官部·卷三十九
- 职官部·卷四十
- 职官部·卷四十一
- 职官部·卷四十二
- 职官部·卷四十三
- 职官部·卷四十四
- 职官部·卷四十五
- 职官部·卷四十六
- 职官部·卷四十七
- 职官部·卷四十八
- 职官部·卷四十九
- 职官部·卷五十
- 职官部·卷五十一
- 职官部·卷五十二
- 职官部·卷五十三
- 职官部·卷五十四
- 职官部·卷五十五
- 职官部·卷五十六
- 职官部·卷五十七
- 职官部·卷五十八
- 职官部·卷五十九
- 职官部·卷六十
- 职官部·卷六十一
- 职官部·卷六十二
- 职官部·卷六十三
- 职官部·卷六十四
- 职官部·卷六十五
- 职官部·卷六十六
- 职官部·卷六十七
- 兵部·卷一
- 兵部·卷二
- 兵部·卷三
- 兵部·卷四
- 兵部·卷五
- 兵部·卷六
- 兵部·卷七
- 兵部·卷八
- 兵部·卷九
- 兵部·卷十
- 兵部·卷十一
- 兵部·卷十二
- 兵部·卷十三
- 兵部·卷十四
- 兵部·卷十五
- 兵部·卷十六
- 兵部·卷十七
- 兵部·卷十八
- 兵部·卷十九
- 兵部·卷二十
- 兵部·卷二十一
- 兵部·卷二十二
- 兵部·卷二十三
- 兵部·卷二十四
- 兵部·卷二十五
- 兵部·卷二十六
- 兵部·卷二十七
- 兵部·卷二十八
- 兵部·卷二十九
- 兵部·卷三十
- 兵部·卷三十一
- 兵部·卷三十二
- 兵部·卷三十三
- 兵部·卷三十四
- 兵部·卷三十五
- 兵部·卷三十六
- 兵部·卷三十七
- 兵部·卷三十八
- 兵部·卷三十九
- 兵部·卷四十
- 兵部·卷四十一
- 兵部·卷四十二
- 兵部·卷四十三
- 兵部·卷四十四
- 兵部·卷四十五
- 兵部·卷四十六
- 兵部·卷四十七
- 兵部·卷四十八
- 兵部·卷四十九
- 兵部·卷五十
- 兵部·卷五十一
- 兵部·卷五十二
- 兵部·卷五十三
- 兵部·卷五十四
- 兵部·卷五十五
- 兵部·卷五十六
- 兵部·卷五十七
- 兵部·卷五十八
- 兵部·卷五十九
- 兵部·卷六十
- 兵部·卷六十一
- 兵部·卷六十二
- 兵部·卷六十三
- 兵部·卷六十四
- 兵部·卷六十五
- 兵部·卷六十六
- 兵部·卷六十七
- 兵部·卷六十八
- 兵部·卷六十九
- 兵部·卷七十
- 兵部·卷七十一
- 兵部·卷七十二
- 兵部·卷七十三
- 兵部·卷七十四
- 兵部·卷七十五
- 兵部·卷七十六
- 兵部·卷七十七
- 兵部·卷七十八
- 兵部·卷七十九
- 兵部·卷八十
- 兵部·卷八十一
- 兵部·卷八十二
- 兵部·卷八十三
- 兵部·卷八十四
- 兵部·卷八十五
- 兵部·卷八十六
- 兵部·卷八十七
- 兵部·卷八十八
- 兵部·卷八十九
- 兵部·卷九十
- 人事部·卷一
- 人事部·卷二
- 人事部·卷三
- 人事部·卷四
- 人事部·卷五
- 人事部·卷六
- 人事部·卷七
- 人事部·卷八
- 人事部·卷九
- 人事部·卷十
- 人事部·卷十一
- 人事部·卷十二
- 人事部·卷十三
- 人事部·卷十四
- 人事部·卷十五
- 人事部·卷十六
- 人事部·卷十七
- 人事部·卷十八
- 人事部·卷十九
- 人事部·卷二十
- 人事部·卷二十一
- 人事部·卷二十二
- 人事部·卷二十三
- 人事部·卷二十四
- 人事部·卷二十五
- 人事部·卷二十六
- 人事部·卷二十七
- 人事部·卷二十八
- 人事部·卷二十九
- 人事部·卷三十
- 人事部·卷三十一
- 人事部·卷三十二
- 人事部·卷三十三
- 人事部·卷三十四
- 人事部·卷三十五
- 人事部·卷三十六
- 人事部·卷三十七
- 人事部·卷三十八
- 人事部·卷三十九
- 人事部·卷四十
- 人事部·卷四十一
- 人事部·卷四十二
- 人事部·卷四十三
- 人事部·卷四十四
- 人事部·卷四十五
- 人事部·卷四十六
- 人事部·卷四十七
- 人事部·卷四十八
- 人事部·卷四十九
- 人事部·卷五十
- 人事部·卷五十一
- 人事部·卷五十二
- 人事部·卷五十三
- 人事部·卷五十四
- 人事部·卷五十五
- 人事部·卷五十六
- 人事部·卷五十七
- 人事部·卷五十八
- 人事部·卷五十九
- 人事部·卷六十
- 人事部·卷六十一
- 人事部·卷六十二
- 人事部·卷六十三
- 人事部·卷六十四
- 人事部·卷六十五
- 人事部·卷六十六
- 人事部·卷六十七
- 人事部·卷六十八
- 人事部·卷六十九
- 人事部·卷七十
- 人事部·卷七十一
- 人事部·卷七十二
- 人事部·卷七十三
- 人事部·卷七十四
- 人事部·卷七十五
- 人事部·卷七十六
- 人事部·卷七十七
- 人事部·卷七十八
- 人事部·卷七十九
- 人事部·卷八十
- 人事部·卷八十一
- 人事部·卷八十二
- 人事部·卷八十三
- 人事部·卷八十四
- 人事部·卷八十五
- 人事部·卷八十六
- 人事部·卷八十七
- 人事部·卷八十八
- 人事部·卷八十九
- 人事部·卷九十
- 人事部·卷九十一
- 人事部·卷九十二
- 人事部·卷九十三
- 人事部·卷九十四
- 人事部·卷九十五
- 人事部·卷九十六
- 人事部·卷九十七
- 人事部·卷九十八
- 人事部·卷九十九
- 人事部·卷一百
- 人事部·卷一百一
- 人事部·卷一百二
- 人事部·卷一百三
- 人事部·卷一百四
- 人事部·卷一百五
- 人事部·卷一百六
- 人事部·卷一百七
- 人事部·卷一百八
- 人事部·卷一百九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一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二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三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四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五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六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七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八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九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一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二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三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四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五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六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七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八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九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一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二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三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四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五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六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七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八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九
- 人事部·卷一百四十
- 人事部·卷一百四十一
- 逸民部·卷一
- 逸民部·卷二
- 逸民部·卷三
- 逸民部·卷四
- 逸民部·卷五
- 逸民部·卷六
- 逸民部·卷七
- 逸民部·卷八
- 逸民部·卷九
- 逸民部·卷十
- 宗亲部·卷一
- 宗亲部·卷二
- 宗亲部·卷三
- 宗亲部·卷四
- 宗亲部·卷五
- 宗亲部·卷六
- 宗亲部·卷七
- 宗亲部·卷八
- 宗亲部·卷九
- 宗亲部·卷十
- 宗亲部·卷十一
- 礼仪部·卷一
- 礼仪部·卷二
- 礼仪部·卷三
- 礼仪部·卷四
- 礼仪部·卷五
- 礼仪部·卷六
- 礼仪部·卷七
- 礼仪部·卷八
- 礼仪部·卷九
- 礼仪部·卷十
- 礼仪部·卷十一
- 礼仪部·卷十二
- 礼仪部·卷十三
- 礼仪部·卷十四
- 礼仪部·卷十五
- 礼仪部·卷十六
- 礼仪部·卷十七
- 礼仪部·卷十八
- 礼仪部·卷十九
- 礼仪部·卷二十
- 礼仪部·卷二十一
- 礼仪部·卷二十二
- 礼仪部·卷二十三
- 礼仪部·卷二十四
- 礼仪部·卷二十五
- 礼仪部·卷二十六
- 礼仪部·卷二十七
- 礼仪部·卷二十八
- 礼仪部·卷二十九
- 礼仪部·卷三十
- 礼仪部·卷三十一
- 礼仪部·卷三十二
- 礼仪部·卷三十三
- 礼仪部·卷三十四
- 礼仪部·卷三十五
- 礼仪部·卷三十六
- 礼仪部·卷三十七
- 礼仪部·卷三十八
- 礼仪部·卷三十九
- 礼仪部·卷四十
- 礼仪部·卷四十一
- 乐部·卷一
- 乐部·卷二
- 乐部·卷三
- 乐部·卷四
- 乐部·卷五
- 乐部·卷六
- 乐部·卷七
- 乐部·卷八
- 乐部·卷九
- 乐部·卷十
- 乐部·卷十一
- 乐部·卷十二
- 乐部·卷十三
- 乐部·卷十四
- 乐部·卷十五
- 乐部·卷十六
- 乐部·卷十七
- 乐部·卷十八
- 乐部·卷十九
- 乐部·卷二十
- 乐部·卷二十一
- 乐部·卷二十二
- 文部·卷一
- 文部·卷二
- 文部·卷三
- 文部·卷四
- 文部·卷五
- 文部·卷六
- 文部·卷七
- 文部·卷八
- 文部·卷九
- 文部·卷十
- 文部·卷十一
- 文部·卷十二
- 文部·卷十三
- 文部·卷十四
- 文部·卷十五
- 文部·卷十六
- 文部·卷十七
- 文部·卷十八
- 文部·卷十九
- 文部·卷二十
- 文部·卷二十一
- 文部·卷二十二
- 学部·卷一
- 学部·卷二
- 学部·卷三
- 学部·卷四
- 学部·卷五
- 学部·卷六
- 学部·卷七
- 学部·卷八
- 学部·卷九
- 学部·卷十
- 学部·卷十一
- 学部·卷十二
- 学部·卷十三
- 治道部·卷一
- 治道部·卷二
- 治道部·卷三
- 治道部·卷四
- 治道部·卷五
- 治道部·卷六
- 治道部·卷七
- 治道部·卷八
- 治道部·卷九
- 治道部·卷十
- 治道部·卷十一
- 治道部·卷十二
- 治道部·卷十三
- 治道部·卷十四
- 治道部·卷十五
- 刑法部·卷一
- 刑法部·卷二
- 刑法部·卷三
- 刑法部·卷四
- 刑法部·卷五
- 刑法部·卷六
- 刑法部·卷七
- 刑法部·卷八
- 刑法部·卷九
- 刑法部·卷十
- 刑法部·卷十一
- 刑法部·卷十二
- 刑法部·卷十三
- 刑法部·卷十四
- 刑法部·卷十五
- 刑法部·卷十六
- 刑法部·卷十七
- 刑法部·卷十八
- 释部·卷一
- 释部·卷二
- 释部·卷三
- 释部·卷四
- 释部·卷五
- 释部·卷六
- 道部·卷一
- 道部·卷二
- 道部·卷三
- 道部·卷四
- 道部·卷五
- 道部·卷六
- 道部·卷七
- 道部·卷八
- 道部·卷九
- 道部·卷十
- 道部·卷十一
- 道部·卷十二
- 道部·卷十三
- 道部·卷十四
- 道部·卷十五
- 道部·卷十六
- 道部·卷十七
- 道部·卷十八
- 道部·卷十九
- 道部·卷二十
- 道部·卷二十一
- 仪式部·卷一
- 仪式部·卷二
- 仪式部·卷三
- 仪式部·卷四
- 服章部·卷一
- 服章部·卷二
- 服章部·卷三
- 服章部·卷四
- 服章部·卷五
- 服章部·卷六
- 服章部·卷七
- 服章部·卷八
- 服章部·卷九
- 服章部·卷十
- 服章部·卷十一
- 服章部·卷十二
- 服章部·卷十三
- 服章部·卷十四
- 服章部·卷十五
- 服用部·卷一
- 服用部·卷二
- 服用部·卷三
- 服用部·卷四
- 服用部·卷五
- 服用部·卷六
- 服用部·卷七
- 服用部·卷八
- 服用部·卷九
- 服用部·卷十
- 服用部·卷十一
- 服用部·卷十二
- 服用部·卷十三
- 服用部·卷十四
- 服用部·卷十五
- 服用部·卷十六
- 服用部·卷十七
- 服用部·卷十八
- 服用部·卷十九
- 服用部·卷二十
- 服用部·卷二十一
- 方术部·卷一
- 方术部·卷二
- 方术部·卷三
- 方术部·卷四
- 方术部·卷五
- 方术部·卷六
- 方术部·卷七
- 方术部·卷八
- 方术部·卷九
- 方术部·卷十
- 方术部·卷十一
- 方术部·卷十二
- 方术部·卷十三
- 方术部·卷十四
- 方术部·卷十五
- 方术部·卷十六
- 方术部·卷十七
- 方术部·卷十八
- 疾病部·卷一
- 疾病部·卷二
- 疾病部·卷三
- 疾病部·卷四
- 疾病部·卷五
- 疾病部·卷六
- 工艺部·卷一
- 工艺部·卷二
- 工艺部·卷三
- 工艺部·卷四
- 工艺部·卷五
- 工艺部·卷六
- 工艺部·卷七
- 工艺部·卷八
- 工艺部·卷九
- 工艺部·卷十
- 工艺部·卷十一
- 工艺部·卷十二
- 器物部·卷一
- 器物部·卷二
- 器物部·卷三
- 器物部·卷四
- 器物部·卷五
- 器物部·卷六
- 器物部·卷七
- 器物部·卷八
- 器物部·卷九
- 器物部·卷十
- 杂物部·卷一
- 杂物部·卷二
- 舟部·卷一
- 舟部·卷二
- 舟部·卷三
- 舟部·卷四
- 车部·卷一
- 车部·卷二
- 车部·卷三
- 车部·卷四
- 车部·卷五
- 奉使部·卷一
- 奉使部·卷二
- 奉使部·卷三
- 四夷部·卷一·东夷一
- 四夷部·卷二·东夷二
- 四夷部·卷三·东夷三
- 四夷部·卷四·东夷四
- 四夷部·卷五·东夷五
- 四夷部·卷六·南蛮一
- 四夷部·卷七·南蛮二
- 四夷部·卷八·南蛮三
- 四夷部·卷九·南蛮四
- 四夷部·卷十·南蛮五
- 四夷部·卷十一·南蛮六
- 四夷部·卷十二·南蛮七
- 四夷部·卷十三·西戎一
- 四夷部·卷十四·西戎二
- 四夷部·卷十五·西戎三
- 四夷部·卷十六·西戎四
- 四夷部·卷十七·西戎五
- 四夷部·卷十八·西戎六
- 四夷部·卷十九·西戎七
- 四夷部·卷二十·北狄一
- 四夷部·卷二十一·北狄二
- 四夷部·卷二十二·北狄三
- 珍宝部·卷一
- 珍宝部·卷二
- 珍宝部·卷三
- 珍宝部·卷四
- 珍宝部·卷五
- 珍宝部·卷六
- 珍宝部·卷七
- 珍宝部·卷八
- 珍宝部·卷九
- 珍宝部·卷十
- 珍宝部·卷十一
- 珍宝部·卷十二
- 布帛部·卷一
- 布帛部·卷二
- 布帛部·卷三
- 布帛部·卷四
- 布帛部·卷五
- 布帛部·卷六
- 布帛部·卷七
- 资产部·卷一
- 资产部·卷二
- 资产部·卷三
- 资产部·卷四
- 资产部·卷五
- 资产部·卷六
- 资产部·卷七
- 资产部·卷八
- 资产部·卷九
- 资产部·卷十
- 资产部·卷十一
- 资产部·卷十二
- 资产部·卷十三
- 资产部·卷十四
- 资产部·卷十五
- 资产部·卷十六
- 百谷部·卷一
- 百谷部·卷二
- 百谷部·卷三
- 百谷部·卷四
- 百谷部·卷五
- 百谷部·卷六
- 饮食部·卷一
- 饮食部·卷二
- 饮食部·卷三
- 饮食部·卷四
- 饮食部·卷五
- 饮食部·卷六
- 饮食部·卷七
- 饮食部·卷八
- 饮食部·卷九
- 饮食部·卷十
- 饮食部·卷十一
- 饮食部·卷十二
- 饮食部·卷十三
- 饮食部·卷十四
- 饮食部·卷十五
- 饮食部·卷十六
- 饮食部·卷十七
- 饮食部·卷十八
- 饮食部·卷十九
- 饮食部·卷二十
- 饮食部·卷二十一
- 饮食部·卷二十二
- 饮食部·卷二十三
- 饮食部·卷二十四
- 饮食部·卷二十五
- 火部·卷一
- 火部·卷二
- 火部·卷三
- 火部·卷四
- 休征部·卷一
- 休征部·卷二
- 咎徵部·卷一
- 咎徵部·卷二
- 咎徵部·卷三
- 咎徵部·卷四
- 咎徵部·卷五
- 咎徵部·卷六
- 咎徵部·卷七
- 神鬼部·卷一
- 神鬼部·卷二
- 神鬼部·卷三
- 神鬼部·卷四
- 妖异部·卷一
- 妖异部·卷二
- 妖异部·卷三
- 妖异部·卷四
- 兽部·卷一
- 兽部·卷二
- 兽部·卷三
- 兽部·卷四
- 兽部·卷五
- 兽部·卷六
- 兽部·卷七
- 兽部·卷八
- 兽部·卷九
- 兽部·卷十
- 兽部·卷十一
- 兽部·卷十二
- 兽部·卷十三
- 兽部·卷十四
- 兽部·卷十五
- 兽部·卷十六
- 兽部·卷十七
- 兽部·卷十八
- 兽部·卷十九
- 兽部·卷二十
- 兽部·卷二十一
- 兽部·卷二十二
- 兽部·卷二十三
- 兽部·卷二十四
- 兽部·卷二十五
- 羽族部·卷一
- 羽族部·卷二
- 羽族部·卷三
- 羽族部·卷四
- 羽族部·卷五
- 羽族部·卷六
- 羽族部·卷七
- 羽族部·卷八
- 羽族部·卷九
- 羽族部·卷十
- 羽族部·卷十一
- 羽族部·卷十二
- 羽族部·卷十三
- 羽族部·卷十四
- 羽族部·卷十五
- 鳞介部·卷一
- 鳞介部·卷二
- 鳞介部·卷三
- 鳞介部·卷四
- 鳞介部·卷五
- 鳞介部·卷六
- 鳞介部·卷七
- 鳞介部·卷八
- 鳞介部·卷九
- 鳞介部·卷十
- 鳞介部·卷十一
- 鳞介部·卷十二
- 鳞介部·卷十三
- 鳞介部·卷十四
- 鳞介部·卷十五
- 虫豸部·卷一
- 虫豸部·卷二
- 虫豸部·卷三
- 虫豸部·卷四
- 虫豸部·卷五
- 虫豸部·卷六
- 虫豸部·卷七
- 虫豸部·卷八
- 木部·卷一
- 木部·卷二
- 木部·卷三
- 木部·卷四
- 木部·卷五
- 木部·卷六
- 木部·卷七
- 木部·卷八
- 木部·卷九
- 木部·卷十一
- 竹部·卷一
- 竹部·卷二
- 果部·卷一
- 果部·卷二
- 果部·卷三
- 果部·卷四
- 果部·卷五
- 果部·卷六
- 果部·卷七
- 果部·卷八
- 果部·卷九
- 果部·卷十
- 果部·卷十一
- 果部·卷十二
- 菜茹部·卷一
- 菜茹部·卷二
- 菜茹部·卷三
- 菜茹部·卷四
- 菜茹部·卷五
- 香部·卷一
- 香部·卷二
- 香部·卷三
- 药部·卷一
- 药部·卷二
- 药部·卷三
- 药部·卷四
- 药部·卷五
- 药部·卷六
- 药部·卷七
- 药部·卷八
- 药部·卷九
- 药部·卷十
- 百卉部·卷一
- 百卉部·卷二
- 百卉部·卷三
- 百卉部·卷四
- 百卉部·卷五
- 百卉部·卷六
- 百卉部·卷七
『太平御览』人事部·卷十五
- 本章共 4.53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5-06
○髭
《释名》曰:口上曰髭,髭,姿也,为姿容之美色。
《说文》曰:髭,口上须也。
《左传·昭二十六年》曰:王子朝使告诸侯曰:"在定王六年,秦人降妖,曰周其有髭王,亦克能修其职。至於灵王,生而有髭。王甚神圣,无恶於诸侯。"
班固《幽通赋注》曰:卫蒯聩乱,子羔灭髭鬓,衣妇人衣逃,得出。曰:"父子争国,吾何为其间乎?"
○须髯
《释名》曰:颐下曰须。须,秀也,物成乃秀,人成而须生也。亦取须体长而后生也。在颊耳旁曰髯,随口动摇,髯髯然也。
《说文》曰:须,面上毛也。
《春秋玄命苞》曰:发精散为须髯。
《左传·宣二年》曰:宋城,华玄为植,(植,将主也。)巡功。城者讴曰:"于思于思,弃甲复来。"(于思,多髯之貌。)
《左传·昭七年》曰:楚子享公于新台,使长鬛者相。(发,须也。欲光夸鲁侯。)
《左传·昭十七年》曰:吴伐楚,战于长岸。大败吴师,获其乘舟馀皇。(余皇,舟名。)吴公子光请於众曰:"丧先王之乘舟,岂惟光之罪,众亦有焉。请藉取之,以救死。"(藉众之力,以取舟也。)使长鬛者三人,(长鬛者,多髯,与吴异形状,诈为楚人也。)潜伏於舟侧,曰:"我呼馀皇,则对。"师夜从之。三呼,皆迭对。楚人从而杀之,楚师乱,吴人大败之,取馀皇以归。(言光有谋也。)
《史记》曰:秦太后拔嫪毐须眉,为宦者。
又曰:汉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
《汉书》曰:霍光长七尺三寸,白晳,疏眉目,美须。
又曰:朱博为琅琊太守,曹掾吏皆移病卧。博问其故,对曰:"故事,二千石新到,遣吏存问致意,乃敢就职。"博奋髯抵几曰:"观齐儿欲以此为俗耶!"乃行罢诸病吏,白巾走出府门。郡中大惊。
又《王莽传》曰:莽闻汉兵起,愈恐,欲外示自安,染其须发,进天下所徵淑女备嫔御。
《东观汉记》曰:吴良为东平王所荐,诏曰:"前见良头须皎然,衣冠甚伟,求贤助国,宰相之职,今以良为议郎。
《后汉书》曰:岑彭、吴汉围隗嚣於西城,公孙述将李育守上邽,帝留盖延、耿弇围之。车驾东归,敕彭书曰:"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即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须为白。"
又曰:温序拜谒者,迁护羌校尉。序行部至襄武,为隗嚣将苟宇所拘劫,宇谓序曰:"子若与我并虑同力,天下可图也。"序大怒,叱宇,因以节挝杀人。宇曰:"此义士死节,可赐以剑。"序受剑,衔须於口,顾左右曰:"既为贼所逼杀,无令须污土。"遂伏剑死。
《续汉书》曰:司马直,字叔异。洁白,美须髯,容貌俨然,乡闾奉之如神。
《魏志》曰:初,苏则及临淄侯植闻魏氏代汉,皆发服悲哭。文帝闻植如此,常从容曰:"吾应天受禅,而闻有哭者,何也?"则谓吻见问,髯悉张,欲正论以对。侍中傅选掐则曰:"不谓卿也。"乃止。
又曰:崔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严惮焉。后有曰琰怨谤者,罚为徒隶,使人视之,辞色无挠。太祖令曰:"琰虽见刑,而通宾客,虬须直视,若有所忽。"遂赐死。
又曰:任城王章为北中郎将,讨乌桓有功,归。太祖喜,捋章须曰:"黄须儿,定大奇!"
《魏略》曰:刘雄鸣诣太祖,太祖执其手谓曰:"孤方入关,梦得一神人,即汝耶!"乃厚赐之,后亡。太祖平汉中,来降,太祖捉其须曰:"老贼,真得汝矣。"
又曰:任城王性刚勇而黄须。北伐乌丸,王闻之曰:"我黄须,定可使。"刘备使刘封挑战。王骂曰:"卖履舍长,而使假子拒汝公乎!我黄须来击之。"
《吴录》曰:朱桓还屯濡须,权祖之。桓奉觞曰:"臣当远去,愿一捋陛下须,无复恨。"权凭几前席,桓进捋须曰:"臣今日真谓捋虎须也。"
《献帝春秋》曰:张辽问吴降人曰:"向有紫髯将军,长上短下,大便马,善射,是谁?"降人答曰:"是孙会稽也。"
《蜀志》曰:张裕为刘璋从事,侍坐。其人饶须,先主嘲之曰:"昔吾为涿县,特多毛姓,东西南北皆诸毛也。涿令称曰:诸毛绕涿居乎?"裕答曰:"昔有作上党潞长,迁为涿令者,去官还家,时人与书,欲署潞则失涿,署涿则失潞,乃署曰涿君。"先主无须,故裕以此及之也。先主常衔其不逊,后诛之。
又曰:马超来降,关羽护前,书问诸葛亮,亮答书曰:"孟起当与益德争先,未若髯之绝伦。"羽多须,故亮谓之髯。
《晋书》曰:羊祜既卒,武帝素服,哭之甚哀。是日大寒,帝涕泪沾须,皆为冰焉。
邓粲《晋纪》曰:浈阳令羊嗣,贪而不治,县功曹吏共逐嗣。嗣饶须,乃以嗣淖沈阑中。始兴太守尹虞闻,大怒,手剑功曹。(虞,字王卿,长沙人也。)
又曰:王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
又曰:张华多须,常以帛缠之,陆云见之,笑不能止。
又曰:桓温少与沛国刘惔善,惔常称之曰:"温眼如紫石棱,须似猬毛磔,孙仲谋、晋宣王之流。"
《晋中兴书》曰:冉闵杀石鉴及羯胡数万人。于时人有高鼻多须者,无不滥死。
崔鸿《前赵录》曰:刘聪以谗慝故诛詹事曹光。光临刑,举止自若,谓刑者曰:"取席敷之,无令土污吾须。"
又曰:刘玄海,姿仪魁伟,身长八尺四寸,须长二尺馀,当心有赤毫三根,长三尺六寸。
又《前秦录》曰:苻坚每日:"自王丞相薨后,须发中白。"(王丞相,猛也。)
《宋书》曰:山阴公主淫恣,见褚彦回悦之,以白帝,帝令就之。彦回不从,主曰:"君髭须如戟,何无丈夫意?"
《南史》曰:宋武帝狎侮群臣,各有称目,多须者谓之羊。
《三国典略》曰:齐许惇长须,垂至带。省中号为长鬛公。文宣尝因酒酣,握惇须称美。遂以刀截之,惟留一握。惇不敢复长,人号为齐髯公。
又曰:侯景使宋子仙等执梁湘东王世子方诸及中抚军长史鲍泉、司马虞预于郢州。是日,子仙等至,百姓奔告方诸,以五色杂彩编鲍泉白须,对之双六,弗之信也。告者既众,方命阖门。县门未下,子仙已入,方诸等膜拜,而鲍泉遁于床下。子仙窥见泉素髯间彩,疑愕惮之。及其被执,莫不惊笑。
又曰:李庶,黎阳人,魏大司农谐之子也。以清卞每接梁客。徐陵谓其徒曰:"江北惟有李庶可语耳。"庶无须髯,人谓天阉。崔谌尝玩庶曰:"教弟种须,取锥刺而为窍,以马尾插之。"世傅诸崔多恶疾,以呼沲为墓田,故庶答之曰:"先以方回施贵族,艺眉有效,然后树须。"邢邵笑谓谌曰:"卿不谙李庶,何故犯之?"
又曰:周太子赟有失德,柱国王轨因淖社上寿,捋武帝须曰:"可爱好老公,恨后嗣弱耳。"
《唐书》曰:太宗幸翠微宫,授司农卿李纬为民部尚书,房玄龄时在京城留守。会有自京师来者,太宗问曰:"玄龄闻李纬拜尚书,如何?"对曰:"玄龄但云李纬大好髭须,更无他语。"太宗遽改授纬洛州刺史。
又曰:李勣病,验方:须灰可以疗之。太宗乃自剪须为其和药。勣顿首见血,泣以陈谢。帝曰:"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谢。"
又曰:李光弼母有须数十茎,长五六寸。
《晏子》曰:汤长头而髯,伊尹蓬头而髯。
《孙卿子》曰:傅说之状秃,无须眉。
《庄子》曰:孔子往见盗跖,归,到东门外,适遇柳下季,曰:"不见车马有行色,得微往见跖耶?"孔子曰:"然。吾所谓无病而自灸。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
《孔丛子》曰:子高曰:"臣见临屠商焉,身修八尺,须髯如戟,面正红白,幼女不敬之,无德故也。"
又曰:子思如齐,齐之嬖臣美须眉立乎侧,君指而言曰:"貌可相易,寡人不惜此须眉於先生也。"子思答曰:"非所愿也。但欲君修礼义。富百姓,使伋得寄孥於君之境内,则其庸多矣。"
《吕氏春秋》曰:豫让欲报赵襄子,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容。
《抱朴子》曰:有古疆者,自言四千岁,敢为虚言云:见尧为人长大,美须发。
《风俗通》曰:不举生鬓须子。俗说:人十四五乃当生鬓须,今生而有,妨害父母也。谨按《周书》,灵王生而有髭,王甚圣神,亦克修其职,诸侯服,享二世,休和安在,其有害乎?
《世说》曰:锺毓兄弟警悟过人,每有嘲语,未尝屈踬。毓语会:"闻安陵能作调,试共视之。"於是与弟盛饰共载,从东门至西门,一女子笑曰:"车中央殊高。"二锺都不觉。车后一门生云:"向已被嘲。"锺愕然。门生曰:"中央高者两头羝膻。"毓兄弟多须,故以此调之。
又曰:郄超为桓温记室参军,有奇才、多髭髯,荆州为之称"髯参军。"
《语林》曰:庾公道:"王尼子非惟事事胜人,布置须眉亦胜人。我辈皆出其辕下。"
《俗说》曰:有人诣谢益寿云:"向在刘丹阳坐,见一客殊毛。"谢曰:"正是我家阿瞻。"瞻多须,故云尔。
《广陵列士传》曰:刘瑜字季节,举方正,对策高第,人呼为长须方正。
《列仙传》曰:丁次卿,汉顺帝时人。至娶妇家,未见礼异。妇出谒客,须髯郁然,其家谢之。次卿举手向妇,须髯即去。
郭璞《洞林》曰:东中郎参军周稚琰封蚕蛾、蛓虫,使璞射之。璞曰:"射覆得此大落度,必是蚕蛾及毛蠹。"稚琰饶须,故因以调之也。
○睫
《说文》曰:睫,映目旁毛也。
《释名》曰:睫,接也,捶於匡而相接也。
《汉书》曰:袁盎曰:"陛下居代时,太后尝病二年,陛下不交睫解衣。"
谢承《后汉书》曰:赵昱字玄达,年十三,母病二月,昱惨戚消瘦,眼不交睫。
《列子》曰:晋国苦盗。有郄雍者能察盗,於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晋使视盗,千百无遗。赵文子曰:"周谚有言:'见渊中鱼不祥。'郄雍必死。"俄而群盗杀之。
裴玄《新语》曰:尹氏之镜,数睫照形。蒸食,曾不如三钱竹箅。
○髑髅
《说文》曰:髑髅,头也。
《广雅》曰:髑髅,谓之颡颅也。
《魏略》曰:王忠,先因饥啖人五官,将戏,因从驾出行,过冢间,无何,令俳取道边死人髑髅,系着忠马戏笑。
《庄子》曰:列子行食於道,见百岁髑髅,搴蓬而指之曰:"惟予与汝未尝死、未尝生也。"
又曰:庄子之于楚,见空髑髅,骯然有形。击之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铖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冻馁之患而为此乎?"於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夜半,髑髅见梦曰:"向子之谈者,似辩人也。睹子所言,皆生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庄子曰:"然"。髑髅曰:"死,无君於上,无臣於下,亦无四时之事,泛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髑髅深颦蹙頞曰:"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之劳乎?"
《南州异物志》曰:乌浒人得髑髅,破之以饮酒。
盛弘之《荆州记》曰:长沙浦坼县有吕蒙冢,中有髑髅极大。蒙形既长伟,疑即蒙髑髅也。
裴渊之《广州记》曰:卢循袭广州,风火夜发,奔逸者数千。而已循除烧骨,数得髑髅三万馀,於江南洲上作大坑葬之,今名为共冢。
《续搜神记》曰:永嘉五年,高荣为高平戌逻王。时曹嶷贼寇,离乱人民,人民皆坞垒自固,见山中火起,飞埃绝焰千馀丈,树巅火焱,响动山谷。又闻人马铠甲声,谓嶷贼上。人皆怕惧,并严出欲击之。引骑到山下,无有人,但见碎火来洒,人袍、铠马、毛鬛皆烧,於是军人走还。明往视,山中无燃火处,惟有髑髅百头,布散山中。
张衡《髑髅赋》曰:张平子将游目於九野,观化乎八方,顾见髑髅委於路旁,下据朽壤,上负玄霜,平子怅然而问之:"子将并粮推命以夭逝乎?奔丧此土,流迁来乎?为是上知,为是下愚。"答曰:"吾宋人也。姓庄名周,游心方外,不能自修,公子何以问之?"对曰:"我欲告之於五岳,祷之於神祗,起子素骨,反子四支。"髑髅曰:"死为休息,生为役劳。冬冰之凝,何如春水之消!况我已化,与道逍遥,与阴阳同其流,玄气全其朴,云汉为川池,星宿为珠玉,雷电为鼓扇,日月为灯烛。合体自然,无情无欲;不行而至,不疾而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