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天部·卷一
- 天部·卷二
- 天部·卷三
- 天部·卷四
- 天部·卷五
- 天部·卷六
- 天部·卷七
- 天部·卷八
- 天部·卷九
- 天部·卷十
- 天部·卷十一
- 天部·卷十二
- 天部·卷十三
- 天部·卷十四
- 天部·卷十五
- 时序部·卷一
- 时序部·卷二
- 时序部·卷三
- 时序部·卷四
- 时序部·卷五
- 时序部·卷六
- 时序部·卷七
- 时序部·卷八
- 时序部·卷九
- 时序部·卷十
- 时序部·卷十一
- 时序部·卷十二
- 时序部·卷十三
- 时序部·卷十四
- 时序部·卷十五
- 时序部·卷十六
- 时序部·卷十七
- 时序部·卷十八
- 时序部·卷十九
- 时序部·卷二十
- 地部·卷一
- 地部·卷二
- 地部·卷三
- 地部·卷四
- 地部·卷五
- 地部·卷六
- 地部·卷七
- 地部·卷八
- 地部·卷九
- 地部·卷十
- 地部·卷十一
- 地部·卷十二
- 地部·卷十三
- 地部·卷十四
- 地部·卷十五
- 地部·卷十六
- 地部·卷十七
- 地部·卷十八
- 地部·卷十九
- 地部·卷二十
- 地部·卷二十一
- 地部·卷二十二
- 地部·卷二十三
- 地部·卷二十四
- 地部·卷二十五
- 地部·卷二十六
- 地部·卷二十七
- 地部·卷二十八
- 地部·卷二十九
- 地部·卷三十
- 地部·卷三十一
- 地部·卷三十二
- 地部·卷三十三
- 地部·卷三十四
- 地部·卷三十五
- 地部·卷三十六
- 地部·卷三十七
- 地部·卷三十八
- 地部·卷三十九
- 地部·卷四十
- 皇王部·卷一
- 皇王部·卷二
- 皇王部·卷三
- 皇王部·卷四
- 皇王部·卷五
- 皇王部·卷六
- 皇王部·卷七
- 皇王部·卷八
- 皇王部·卷九
- 皇王部·卷十
- 皇王部·卷十一
- 皇王部·卷十二
- 皇王部·卷十三
- 皇王部·卷十四
- 皇王部·卷十五
- 皇王部·卷十六
- 皇王部·卷十七
- 皇王部·卷十八
- 皇王部·卷十九
- 皇王部·卷二十
- 皇王部·卷二十一
- 皇王部·卷二十二
- 皇王部·卷二十三
- 皇王部·卷二十四
- 皇王部·卷二十五
- 皇王部·卷二十六
- 皇王部·卷二十七
- 皇王部·卷二十八
- 皇王部·卷二十九
- 皇王部·卷三十
- 皇王部·卷三十一
- 皇王部·卷三十二
- 皇王部·卷三十三
- 皇王部·卷三十四
- 皇王部·卷三十五
- 皇王部·卷三十六
- 皇王部·卷三十七
- 皇王部·卷三十八
- 皇王部·卷三十九
- 皇王部·卷四十
- 皇王部·卷四十一
- 偏霸部·卷一
- 偏霸部·卷二
- 偏霸部·卷三
- 偏霸部·卷四
- 偏霸部·卷五
- 偏霸部·卷六
- 偏霸部·卷七
- 偏霸部·卷八
- 偏霸部·卷九
- 偏霸部·卷十
- 偏霸部·卷十一
- 偏霸部·卷十二
- 偏霸部·卷十三
- 偏霸部·卷十四
- 偏霸部·卷十五
- 偏霸部·卷十六
- 偏霸部·卷十七
- 偏霸部·卷十八
- 皇亲部·卷一
- 皇亲部·卷二
- 皇亲部·卷三
- 皇亲部·卷四
- 皇亲部·卷五
- 皇亲部·卷六
- 皇亲部·卷七
- 皇亲部·卷八
- 皇亲部·卷九
- 皇亲部·卷十
- 皇亲部·卷十一
- 皇亲部·卷十二
- 皇亲部·卷十三
- 皇亲部·卷十四
- 皇亲部·卷十五
- 皇亲部·卷十六
- 皇亲部·卷十七
- 皇亲部·卷十八
- 皇亲部·卷十九
- 皇亲部·卷二十
- 周郡部·卷一
- 周郡部·卷二
- 周郡部·卷三
- 周郡部·卷四
- 周郡部·卷五
- 周郡部·卷六
- 周郡部·卷七
- 周郡部·卷八
- 周郡部·卷九
- 周郡部·卷十
- 周郡部·卷十一
- 周郡部·卷十二
- 周郡部·卷十三
- 周郡部·卷十四
- 周郡部·卷十五
- 周郡部·卷十六
- 周郡部·卷十七
- 周郡部·卷十八
- 居处部·卷一
- 居处部·卷二
- 居处部·卷三
- 居处部·卷四
- 居处部·卷五
- 居处部·卷六
- 居处部·卷七
- 居处部·卷八
- 居处部·卷九
- 居处部·卷十
- 居处部·卷十一
- 居处部·卷十二
- 居处部·卷十三
- 居处部·卷十四
- 居处部·卷十五
- 居处部·卷十六
- 居处部·卷十七
- 居处部·卷十八
- 居处部·卷十九
- 居处部·卷二十
- 居处部·卷二十一
- 居处部·卷二十二
- 居处部·卷二十三
- 居处部·卷二十四
- 居处部·卷二十五
- 封建部·卷一
- 封建部·卷二
- 封建部·卷三
- 封建部·卷四
- 封建部·卷五
- 职官部·卷一
- 职官部·卷二
- 职官部·卷三
- 职官部·卷四
- 职官部·卷五
- 职官部·卷六
- 职官部·卷七
- 职官部·卷八
- 职官部·卷九
- 职官部·卷十
- 职官部·卷十一
- 职官部·卷十二
- 职官部·卷十三
- 职官部·卷十四
- 职官部·卷十五
- 职官部·卷十六
- 职官部·卷十七
- 职官部·卷十八
- 职官部·卷十九
- 职官部·卷二十
- 职官部·卷二十一
- 职官部·卷二十二
- 职官部·卷二十三
- 职官部·卷二十四
- 职官部·卷二十五
- 职官部·卷二十六
- 职官部·卷二十七
- 职官部·卷二十八
- 职官部·卷二十九
- 职官部·卷三十
- 职官部·卷三十一
- 职官部·卷三十二
- 职官部·卷三十三
- 职官部·卷三十四
- 职官部·卷三十五
- 职官部·卷三十六
- 职官部·卷三十七
- 职官部·卷三十八
- 职官部·卷三十九
- 职官部·卷四十
- 职官部·卷四十一
- 职官部·卷四十二
- 职官部·卷四十三
- 职官部·卷四十四
- 职官部·卷四十五
- 职官部·卷四十六
- 职官部·卷四十七
- 职官部·卷四十八
- 职官部·卷四十九
- 职官部·卷五十
- 职官部·卷五十一
- 职官部·卷五十二
- 职官部·卷五十三
- 职官部·卷五十四
- 职官部·卷五十五
- 职官部·卷五十六
- 职官部·卷五十七
- 职官部·卷五十八
- 职官部·卷五十九
- 职官部·卷六十
- 职官部·卷六十一
- 职官部·卷六十二
- 职官部·卷六十三
- 职官部·卷六十四
- 职官部·卷六十五
- 职官部·卷六十六
- 职官部·卷六十七
- 兵部·卷一
- 兵部·卷二
- 兵部·卷三
- 兵部·卷四
- 兵部·卷五
- 兵部·卷六
- 兵部·卷七
- 兵部·卷八
- 兵部·卷九
- 兵部·卷十
- 兵部·卷十一
- 兵部·卷十二
- 兵部·卷十三
- 兵部·卷十四
- 兵部·卷十五
- 兵部·卷十六
- 兵部·卷十七
- 兵部·卷十八
- 兵部·卷十九
- 兵部·卷二十
- 兵部·卷二十一
- 兵部·卷二十二
- 兵部·卷二十三
- 兵部·卷二十四
- 兵部·卷二十五
- 兵部·卷二十六
- 兵部·卷二十七
- 兵部·卷二十八
- 兵部·卷二十九
- 兵部·卷三十
- 兵部·卷三十一
- 兵部·卷三十二
- 兵部·卷三十三
- 兵部·卷三十四
- 兵部·卷三十五
- 兵部·卷三十六
- 兵部·卷三十七
- 兵部·卷三十八
- 兵部·卷三十九
- 兵部·卷四十
- 兵部·卷四十一
- 兵部·卷四十二
- 兵部·卷四十三
- 兵部·卷四十四
- 兵部·卷四十五
- 兵部·卷四十六
- 兵部·卷四十七
- 兵部·卷四十八
- 兵部·卷四十九
- 兵部·卷五十
- 兵部·卷五十一
- 兵部·卷五十二
- 兵部·卷五十三
- 兵部·卷五十四
- 兵部·卷五十五
- 兵部·卷五十六
- 兵部·卷五十七
- 兵部·卷五十八
- 兵部·卷五十九
- 兵部·卷六十
- 兵部·卷六十一
- 兵部·卷六十二
- 兵部·卷六十三
- 兵部·卷六十四
- 兵部·卷六十五
- 兵部·卷六十六
- 兵部·卷六十七
- 兵部·卷六十八
- 兵部·卷六十九
- 兵部·卷七十
- 兵部·卷七十一
- 兵部·卷七十二
- 兵部·卷七十三
- 兵部·卷七十四
- 兵部·卷七十五
- 兵部·卷七十六
- 兵部·卷七十七
- 兵部·卷七十八
- 兵部·卷七十九
- 兵部·卷八十
- 兵部·卷八十一
- 兵部·卷八十二
- 兵部·卷八十三
- 兵部·卷八十四
- 兵部·卷八十五
- 兵部·卷八十六
- 兵部·卷八十七
- 兵部·卷八十八
- 兵部·卷八十九
- 兵部·卷九十
- 人事部·卷一
- 人事部·卷二
- 人事部·卷三
- 人事部·卷四
- 人事部·卷五
- 人事部·卷六
- 人事部·卷七
- 人事部·卷八
- 人事部·卷九
- 人事部·卷十
- 人事部·卷十一
- 人事部·卷十二
- 人事部·卷十三
- 人事部·卷十四
- 人事部·卷十五
- 人事部·卷十六
- 人事部·卷十七
- 人事部·卷十八
- 人事部·卷十九
- 人事部·卷二十
- 人事部·卷二十一
- 人事部·卷二十二
- 人事部·卷二十三
- 人事部·卷二十四
- 人事部·卷二十五
- 人事部·卷二十六
- 人事部·卷二十七
- 人事部·卷二十八
- 人事部·卷二十九
- 人事部·卷三十
- 人事部·卷三十一
- 人事部·卷三十二
- 人事部·卷三十三
- 人事部·卷三十四
- 人事部·卷三十五
- 人事部·卷三十六
- 人事部·卷三十七
- 人事部·卷三十八
- 人事部·卷三十九
- 人事部·卷四十
- 人事部·卷四十一
- 人事部·卷四十二
- 人事部·卷四十三
- 人事部·卷四十四
- 人事部·卷四十五
- 人事部·卷四十六
- 人事部·卷四十七
- 人事部·卷四十八
- 人事部·卷四十九
- 人事部·卷五十
- 人事部·卷五十一
- 人事部·卷五十二
- 人事部·卷五十三
- 人事部·卷五十四
- 人事部·卷五十五
- 人事部·卷五十六
- 人事部·卷五十七
- 人事部·卷五十八
- 人事部·卷五十九
- 人事部·卷六十
- 人事部·卷六十一
- 人事部·卷六十二
- 人事部·卷六十三
- 人事部·卷六十四
- 人事部·卷六十五
- 人事部·卷六十六
- 人事部·卷六十七
- 人事部·卷六十八
- 人事部·卷六十九
- 人事部·卷七十
- 人事部·卷七十一
- 人事部·卷七十二
- 人事部·卷七十三
- 人事部·卷七十四
- 人事部·卷七十五
- 人事部·卷七十六
- 人事部·卷七十七
- 人事部·卷七十八
- 人事部·卷七十九
- 人事部·卷八十
- 人事部·卷八十一
- 人事部·卷八十二
- 人事部·卷八十三
- 人事部·卷八十四
- 人事部·卷八十五
- 人事部·卷八十六
- 人事部·卷八十七
- 人事部·卷八十八
- 人事部·卷八十九
- 人事部·卷九十
- 人事部·卷九十一
- 人事部·卷九十二
- 人事部·卷九十三
- 人事部·卷九十四
- 人事部·卷九十五
- 人事部·卷九十六
- 人事部·卷九十七
- 人事部·卷九十八
- 人事部·卷九十九
- 人事部·卷一百
- 人事部·卷一百一
- 人事部·卷一百二
- 人事部·卷一百三
- 人事部·卷一百四
- 人事部·卷一百五
- 人事部·卷一百六
- 人事部·卷一百七
- 人事部·卷一百八
- 人事部·卷一百九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一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二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三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四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五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六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七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八
- 人事部·卷一百一十九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一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二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三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四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五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六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七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八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九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一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二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三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四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五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六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七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八
- 人事部·卷一百三十九
- 人事部·卷一百四十
- 人事部·卷一百四十一
- 逸民部·卷一
- 逸民部·卷二
- 逸民部·卷三
- 逸民部·卷四
- 逸民部·卷五
- 逸民部·卷六
- 逸民部·卷七
- 逸民部·卷八
- 逸民部·卷九
- 逸民部·卷十
- 宗亲部·卷一
- 宗亲部·卷二
- 宗亲部·卷三
- 宗亲部·卷四
- 宗亲部·卷五
- 宗亲部·卷六
- 宗亲部·卷七
- 宗亲部·卷八
- 宗亲部·卷九
- 宗亲部·卷十
- 宗亲部·卷十一
- 礼仪部·卷一
- 礼仪部·卷二
- 礼仪部·卷三
- 礼仪部·卷四
- 礼仪部·卷五
- 礼仪部·卷六
- 礼仪部·卷七
- 礼仪部·卷八
- 礼仪部·卷九
- 礼仪部·卷十
- 礼仪部·卷十一
- 礼仪部·卷十二
- 礼仪部·卷十三
- 礼仪部·卷十四
- 礼仪部·卷十五
- 礼仪部·卷十六
- 礼仪部·卷十七
- 礼仪部·卷十八
- 礼仪部·卷十九
- 礼仪部·卷二十
- 礼仪部·卷二十一
- 礼仪部·卷二十二
- 礼仪部·卷二十三
- 礼仪部·卷二十四
- 礼仪部·卷二十五
- 礼仪部·卷二十六
- 礼仪部·卷二十七
- 礼仪部·卷二十八
- 礼仪部·卷二十九
- 礼仪部·卷三十
- 礼仪部·卷三十一
- 礼仪部·卷三十二
- 礼仪部·卷三十三
- 礼仪部·卷三十四
- 礼仪部·卷三十五
- 礼仪部·卷三十六
- 礼仪部·卷三十七
- 礼仪部·卷三十八
- 礼仪部·卷三十九
- 礼仪部·卷四十
- 礼仪部·卷四十一
- 乐部·卷一
- 乐部·卷二
- 乐部·卷三
- 乐部·卷四
- 乐部·卷五
- 乐部·卷六
- 乐部·卷七
- 乐部·卷八
- 乐部·卷九
- 乐部·卷十
- 乐部·卷十一
- 乐部·卷十二
- 乐部·卷十三
- 乐部·卷十四
- 乐部·卷十五
- 乐部·卷十六
- 乐部·卷十七
- 乐部·卷十八
- 乐部·卷十九
- 乐部·卷二十
- 乐部·卷二十一
- 乐部·卷二十二
- 文部·卷一
- 文部·卷二
- 文部·卷三
- 文部·卷四
- 文部·卷五
- 文部·卷六
- 文部·卷七
- 文部·卷八
- 文部·卷九
- 文部·卷十
- 文部·卷十一
- 文部·卷十二
- 文部·卷十三
- 文部·卷十四
- 文部·卷十五
- 文部·卷十六
- 文部·卷十七
- 文部·卷十八
- 文部·卷十九
- 文部·卷二十
- 文部·卷二十一
- 文部·卷二十二
- 学部·卷一
- 学部·卷二
- 学部·卷三
- 学部·卷四
- 学部·卷五
- 学部·卷六
- 学部·卷七
- 学部·卷八
- 学部·卷九
- 学部·卷十
- 学部·卷十一
- 学部·卷十二
- 学部·卷十三
- 治道部·卷一
- 治道部·卷二
- 治道部·卷三
- 治道部·卷四
- 治道部·卷五
- 治道部·卷六
- 治道部·卷七
- 治道部·卷八
- 治道部·卷九
- 治道部·卷十
- 治道部·卷十一
- 治道部·卷十二
- 治道部·卷十三
- 治道部·卷十四
- 治道部·卷十五
- 刑法部·卷一
- 刑法部·卷二
- 刑法部·卷三
- 刑法部·卷四
- 刑法部·卷五
- 刑法部·卷六
- 刑法部·卷七
- 刑法部·卷八
- 刑法部·卷九
- 刑法部·卷十
- 刑法部·卷十一
- 刑法部·卷十二
- 刑法部·卷十三
- 刑法部·卷十四
- 刑法部·卷十五
- 刑法部·卷十六
- 刑法部·卷十七
- 刑法部·卷十八
- 释部·卷一
- 释部·卷二
- 释部·卷三
- 释部·卷四
- 释部·卷五
- 释部·卷六
- 道部·卷一
- 道部·卷二
- 道部·卷三
- 道部·卷四
- 道部·卷五
- 道部·卷六
- 道部·卷七
- 道部·卷八
- 道部·卷九
- 道部·卷十
- 道部·卷十一
- 道部·卷十二
- 道部·卷十三
- 道部·卷十四
- 道部·卷十五
- 道部·卷十六
- 道部·卷十七
- 道部·卷十八
- 道部·卷十九
- 道部·卷二十
- 道部·卷二十一
- 仪式部·卷一
- 仪式部·卷二
- 仪式部·卷三
- 仪式部·卷四
- 服章部·卷一
- 服章部·卷二
- 服章部·卷三
- 服章部·卷四
- 服章部·卷五
- 服章部·卷六
- 服章部·卷七
- 服章部·卷八
- 服章部·卷九
- 服章部·卷十
- 服章部·卷十一
- 服章部·卷十二
- 服章部·卷十三
- 服章部·卷十四
- 服章部·卷十五
- 服用部·卷一
- 服用部·卷二
- 服用部·卷三
- 服用部·卷四
- 服用部·卷五
- 服用部·卷六
- 服用部·卷七
- 服用部·卷八
- 服用部·卷九
- 服用部·卷十
- 服用部·卷十一
- 服用部·卷十二
- 服用部·卷十三
- 服用部·卷十四
- 服用部·卷十五
- 服用部·卷十六
- 服用部·卷十七
- 服用部·卷十八
- 服用部·卷十九
- 服用部·卷二十
- 服用部·卷二十一
- 方术部·卷一
- 方术部·卷二
- 方术部·卷三
- 方术部·卷四
- 方术部·卷五
- 方术部·卷六
- 方术部·卷七
- 方术部·卷八
- 方术部·卷九
- 方术部·卷十
- 方术部·卷十一
- 方术部·卷十二
- 方术部·卷十三
- 方术部·卷十四
- 方术部·卷十五
- 方术部·卷十六
- 方术部·卷十七
- 方术部·卷十八
- 疾病部·卷一
- 疾病部·卷二
- 疾病部·卷三
- 疾病部·卷四
- 疾病部·卷五
- 疾病部·卷六
- 工艺部·卷一
- 工艺部·卷二
- 工艺部·卷三
- 工艺部·卷四
- 工艺部·卷五
- 工艺部·卷六
- 工艺部·卷七
- 工艺部·卷八
- 工艺部·卷九
- 工艺部·卷十
- 工艺部·卷十一
- 工艺部·卷十二
- 器物部·卷一
- 器物部·卷二
- 器物部·卷三
- 器物部·卷四
- 器物部·卷五
- 器物部·卷六
- 器物部·卷七
- 器物部·卷八
- 器物部·卷九
- 器物部·卷十
- 杂物部·卷一
- 杂物部·卷二
- 舟部·卷一
- 舟部·卷二
- 舟部·卷三
- 舟部·卷四
- 车部·卷一
- 车部·卷二
- 车部·卷三
- 车部·卷四
- 车部·卷五
- 奉使部·卷一
- 奉使部·卷二
- 奉使部·卷三
- 四夷部·卷一·东夷一
- 四夷部·卷二·东夷二
- 四夷部·卷三·东夷三
- 四夷部·卷四·东夷四
- 四夷部·卷五·东夷五
- 四夷部·卷六·南蛮一
- 四夷部·卷七·南蛮二
- 四夷部·卷八·南蛮三
- 四夷部·卷九·南蛮四
- 四夷部·卷十·南蛮五
- 四夷部·卷十一·南蛮六
- 四夷部·卷十二·南蛮七
- 四夷部·卷十三·西戎一
- 四夷部·卷十四·西戎二
- 四夷部·卷十五·西戎三
- 四夷部·卷十六·西戎四
- 四夷部·卷十七·西戎五
- 四夷部·卷十八·西戎六
- 四夷部·卷十九·西戎七
- 四夷部·卷二十·北狄一
- 四夷部·卷二十一·北狄二
- 四夷部·卷二十二·北狄三
- 珍宝部·卷一
- 珍宝部·卷二
- 珍宝部·卷三
- 珍宝部·卷四
- 珍宝部·卷五
- 珍宝部·卷六
- 珍宝部·卷七
- 珍宝部·卷八
- 珍宝部·卷九
- 珍宝部·卷十
- 珍宝部·卷十一
- 珍宝部·卷十二
- 布帛部·卷一
- 布帛部·卷二
- 布帛部·卷三
- 布帛部·卷四
- 布帛部·卷五
- 布帛部·卷六
- 布帛部·卷七
- 资产部·卷一
- 资产部·卷二
- 资产部·卷三
- 资产部·卷四
- 资产部·卷五
- 资产部·卷六
- 资产部·卷七
- 资产部·卷八
- 资产部·卷九
- 资产部·卷十
- 资产部·卷十一
- 资产部·卷十二
- 资产部·卷十三
- 资产部·卷十四
- 资产部·卷十五
- 资产部·卷十六
- 百谷部·卷一
- 百谷部·卷二
- 百谷部·卷三
- 百谷部·卷四
- 百谷部·卷五
- 百谷部·卷六
- 饮食部·卷一
- 饮食部·卷二
- 饮食部·卷三
- 饮食部·卷四
- 饮食部·卷五
- 饮食部·卷六
- 饮食部·卷七
- 饮食部·卷八
- 饮食部·卷九
- 饮食部·卷十
- 饮食部·卷十一
- 饮食部·卷十二
- 饮食部·卷十三
- 饮食部·卷十四
- 饮食部·卷十五
- 饮食部·卷十六
- 饮食部·卷十七
- 饮食部·卷十八
- 饮食部·卷十九
- 饮食部·卷二十
- 饮食部·卷二十一
- 饮食部·卷二十二
- 饮食部·卷二十三
- 饮食部·卷二十四
- 饮食部·卷二十五
- 火部·卷一
- 火部·卷二
- 火部·卷三
- 火部·卷四
- 休征部·卷一
- 休征部·卷二
- 咎徵部·卷一
- 咎徵部·卷二
- 咎徵部·卷三
- 咎徵部·卷四
- 咎徵部·卷五
- 咎徵部·卷六
- 咎徵部·卷七
- 神鬼部·卷一
- 神鬼部·卷二
- 神鬼部·卷三
- 神鬼部·卷四
- 妖异部·卷一
- 妖异部·卷二
- 妖异部·卷三
- 妖异部·卷四
- 兽部·卷一
- 兽部·卷二
- 兽部·卷三
- 兽部·卷四
- 兽部·卷五
- 兽部·卷六
- 兽部·卷七
- 兽部·卷八
- 兽部·卷九
- 兽部·卷十
- 兽部·卷十一
- 兽部·卷十二
- 兽部·卷十三
- 兽部·卷十四
- 兽部·卷十五
- 兽部·卷十六
- 兽部·卷十七
- 兽部·卷十八
- 兽部·卷十九
- 兽部·卷二十
- 兽部·卷二十一
- 兽部·卷二十二
- 兽部·卷二十三
- 兽部·卷二十四
- 兽部·卷二十五
- 羽族部·卷一
- 羽族部·卷二
- 羽族部·卷三
- 羽族部·卷四
- 羽族部·卷五
- 羽族部·卷六
- 羽族部·卷七
- 羽族部·卷八
- 羽族部·卷九
- 羽族部·卷十
- 羽族部·卷十一
- 羽族部·卷十二
- 羽族部·卷十三
- 羽族部·卷十四
- 羽族部·卷十五
- 鳞介部·卷一
- 鳞介部·卷二
- 鳞介部·卷三
- 鳞介部·卷四
- 鳞介部·卷五
- 鳞介部·卷六
- 鳞介部·卷七
- 鳞介部·卷八
- 鳞介部·卷九
- 鳞介部·卷十
- 鳞介部·卷十一
- 鳞介部·卷十二
- 鳞介部·卷十三
- 鳞介部·卷十四
- 鳞介部·卷十五
- 虫豸部·卷一
- 虫豸部·卷二
- 虫豸部·卷三
- 虫豸部·卷四
- 虫豸部·卷五
- 虫豸部·卷六
- 虫豸部·卷七
- 虫豸部·卷八
- 木部·卷一
- 木部·卷二
- 木部·卷三
- 木部·卷四
- 木部·卷五
- 木部·卷六
- 木部·卷七
- 木部·卷八
- 木部·卷九
- 木部·卷十一
- 竹部·卷一
- 竹部·卷二
- 果部·卷一
- 果部·卷二
- 果部·卷三
- 果部·卷四
- 果部·卷五
- 果部·卷六
- 果部·卷七
- 果部·卷八
- 果部·卷九
- 果部·卷十
- 果部·卷十一
- 果部·卷十二
- 菜茹部·卷一
- 菜茹部·卷二
- 菜茹部·卷三
- 菜茹部·卷四
- 菜茹部·卷五
- 香部·卷一
- 香部·卷二
- 香部·卷三
- 药部·卷一
- 药部·卷二
- 药部·卷三
- 药部·卷四
- 药部·卷五
- 药部·卷六
- 药部·卷七
- 药部·卷八
- 药部·卷九
- 药部·卷十
- 百卉部·卷一
- 百卉部·卷二
- 百卉部·卷三
- 百卉部·卷四
- 百卉部·卷五
- 百卉部·卷六
- 百卉部·卷七
『太平御览』服章部·卷十三
- 本章共 4.01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5-06
○带
《说文》曰:带,绅也。男子鞶带,妇人带丝,象系珮之形。带必有巾,故从巾。
《释名》曰:带,蒂也,着於身如物蒂也。
《易·讼卦》曰:或赐之鞶带,终朝三褫之。(鞶,命服之草带上饰也。)
《礼记·玉藻》曰:革带博二寸。
《汉书》曰:文帝遗匈奴黄金饰具带一,黄金犀毗。
又班固《与窦将军笺》云,复赐固犀毗金头带,此将军所带也。
《东观汉记》曰:杨赐拜太常,诏赐自所服冠帻绶玉,兼革带。
又曰:邓遵破匈奴,上赐金刚鲜卑绲带一具。
《典略》曰:文帝尝赐刘桢廓落带,其后师死,欲取之为象,因与啁桢云:"夫物因人而贵,故在贱者之所不御至尊之侧。"桢答曰:"荆山之璞,耀元后之宝;随侯之珠,烛众女之好;南垠之金,登窈窕之首;鼲鼯之尾,缀侍臣之帻。此皆伏朽坏之下,潜污泥之中,而扬光钦簇之上,发彩畴昔之外。桢所带无他妙饰,若实殊异,上可纳也。"
《魏略》曰:疏勒王献大秦赤石带一枚。
又曰:汉阳嘉三年,疏勒王献海西责石金带。
《吴书》曰:陆逊破曹休於石亭,上脱御金校带以赐逊,又亲以带之,为钩络带。
《吴录》曰:钩络者,鞍饰革带也,世名为钩络带。
《齐书》曰:张融形貌短丑,精神清彻。王敬则见融革带宽,殆将至骼,谓曰:"革带太急。"融曰:"既非步吏,急带何为?"
《后周书》曰:随文作相,李穆曰:"周德既衰,愚智共悉,天时若此,岂能违天?"乃遣使谒随文帝,并上十三镮金带,盖天子服也,以微申其意。
《战国策》曰:鲁仲连谓田单曰:"将军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
《楚汉春秋》曰:北郭先生献带於淮阴侯,曰:"牛马为人任用,力尽犹不置其革。"
吴时《外国传》曰:大秦国人皆着袴褶、络带。
又曰:扶南人悉着钩络带。
《穆天子传》曰:天子北征,舍于珠泽,献白玉食,天子赐黄金之环三五,朱带具饰三十。西征至赤乌氏,先出自周宗,乃赐赤乌之人具带五十。
《邺中记》曰:石虎皇后女骑腰中着金环,参缕带。
《述异记》曰:夏侯祖欣为兖州刺史,丧於官,沈僧荣代之。祖欣见形诣僧荣,沈床氏有一织成乏饰络带,夏侯曰:"此带殊好,岂能见之与?"沈曰:"甚善。"夏侯曰:"卿直许,终不见关,必以为施,可命焚与沈。"沈对前烧,视此带,己在夏腰矣。
应璩《新诗》曰:革带绳为复,舄穿无底。
○大带
《论语·卫灵公》曰: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貉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子张书诸绅。(绅,大带。)
《诗·芄兰》曰:容兮遂兮,垂带悸兮。(容仪可观,珮玉遂遂然垂,其绅带悸悸焉有节度。)
又《野有死麕》曰: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又《都人士》曰:彼都人士,垂带而厉。彼君子女,卷发如虿。匪伊垂之,带则有馀。匪伊卷之发则有旟。(旟,扬也。)
又《鸣鸠》曰: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骐,骐文也。弁,皮弁也。其带伊丝,谓大带也。大带用素丝以杂色饰马,骐当作琪,以玉为之。)
《礼·玉藻》曰:凡侍於君,绅垂足如履齐。(绅重则磬折,齐裳下缉。)
又曰:绅长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子游曰:"三分带下,绅居二焉,韠结三齐。
又曰:素带终辟,大夫素带垂辟,士练带率下辟,居疏圊带,弟子缟带。(素带终辟,谓诸侯也。辟读如裨冕之裨,谓以缯彩饰其侧也。)
○裳
《释名》曰:上曰衣,下曰裳。裳,障也,以自障也。
《易·坤卦·六五》曰: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又《易·系》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尚书大传》曰:舜曰:"精华己竭,褰裳去之。"
《诗·缁衣》曰:子惠思我,蹇裳涉洧。
又《鸡鸣》曰:东方未明,颠倒衣裳。(笺云:朦壶氏掌漏刻之节,东方未明而为己明也。)
又《葛屦》曰:掺掺女手,(掺掺犹纤纤也。)可以缝裳。要之襋(音戟)之,好人服之。(要,礻要;襋,领也。)
又《七月》曰: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阳,明也。)
又《鸿雁》曰:乃生男子,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礼·玉藻》曰:衣正色,裳间色。
又《曲礼上》曰:诸母不漱裳。
《左传》曰:华登以吴师救华氏。齐乌枝明曰:"用少莫如齐致死,齐致死莫如去备。彼多兵矣。请皆用剑从之。"华氏北,复即之。厨人濮以裳裹首,而荷以走,曰:"得华登矣。"遂败华氏于新里。
《春秋演孔图》曰:驱除名政,衣吾衣裳,坐吾曲床,滥长九州灭六王,至于沙丘亡。
《后汉书》曰:祭遵为人廉约,夫人裳不加缘。
《东观汉记》曰:鲍宣妻桓氏女,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以女妻之,装送甚盛。宣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贫贱,不敢当。"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之裳。
《续汉书与服志》曰:樊哙常持铁盾。闻项羽有意煞汉王,哙裂裳以裹盾,冠之入军门,立汉王旁。
《管子》曰:桀之时,女乐三千人,无不服盾文绣衣裳者。
《邓析子》曰:责疲者以举千钧,督跛者以及走兔,驱骐骥於廷,求猿猴於槛。斯逆理而求之,犹倒裳以索领也。
《晏子春秋》曰:景公饮酒,数日衣縠绣之裳,一衣而五彩具焉。
又曰:景公饮酒数日,去冠披裳,自鼓盆瓮而己。
《淮南子》曰:楚欲攻宋。墨子闻之,自鲁趋而往,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裳而裹之,至于郢,见楚王。
《风俗通》曰:禹入裸国,欣起而解裳。俗说禹治水,乃播入裸国。君子入俗,不改其恒,於是欣焉而解裳也。原其所以,当言皆裳。裸国,今吴即是也。被发文身,裸以为饰,盖正朔所不及也,猥见大圣之君,悦禹文德,欣然皆着衣裳矣。
郭子横《洞冥记》曰:东方朔生三日而母死,邻母得而养之。经岁,母忽失朔,累月暂归。后复去家万里,见一枯树,脱白布裳挂树,裳化为龙。
《嵇康集·目录》曰:孙登字公和,於汲郡北山中为土窟,夏则编草为裳,冬则以发自覆。
崔骃《达旨》曰:有事则褰裳,濡足。
刘梁《七举》曰:黼黻之服,纱縠之裳。繁饰参差,微鲜若霜。
《古乐府·陌上桑》曰: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缃绮为下裳,紫绮为上襦。
傅玄《裳铭》曰:上衣下裳,天地则也;服从其宜,君子德也。
《楚辞》曰:青云衣兮白霓裳。
又曰:彩薜荔以为裳。
又曰:披彩裳之芬芳。
又曰: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扬雄《反骚》曰:被芙蓉之朱裳。
○裙
《释名》曰:裙,下裳也,连接裙幅也。缉,下横缝缉,其下也。缘,裙之柂缘也。
又曰:裙,里衣也。古服裙不居外,皆有衣笼之。
扬雄《方言》曰:陈魏之间谓裙为帔,(音披)绕衿谓之裙。
《东观汉记》曰:王良为司徒司直,妻布裙,徒跣曳柴。
《续汉书》曰:汉明德太后秃裙不缘。
又《五行志》曰:献帝时女子好为长裙,而上甚短。
《魏略》曰:敦煌俗,妇人作裙,挛缩如羊肠,用布一匹,皇甫隆为太守,禁改之。
《魏志》曰:管宁恒着布裙。
《宋书》曰:羊欣字敬元,年二十,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欣尝夏月着新绢裙昼寝。献之入县见之,书裙数幅而去,欣书本工。因此弥善。
《齐书》曰:鱼复侯子响不道,帝以兵围之。有司奏绝子响属籍,赐为蛸氏。子响密作启数纸,藏妃王氏帬腰中,具自申明,云:"轻舫还阙而不得见,此苦之深,惟愿矜之,无使竹帛,齐有反父之子,父有害子之名。"
《后魏书》曰:河间人齐与太武攻赫连昌,帝以微服入其城。齐固谏,不许,乃与数人从帝入城内。既觉,诸门悉闭,帝及齐等因入其宫中,得妇人裙,系之槊,帝乘而上,因此得拔,于齐有力焉。
《北齐书》曰:世祖为胡皇后造真珠裙,积所费不可胜计。后被火烧之。
《晋东宫旧事》曰:皇太子纳妃,有绛纱复裙,绛碧结绫复裙,丹碧纱纹双裙,紫碧纱纹双裙,紫碧纱纹绣缨双裙,紫碧纱縠双裙,丹碧杯文双裙。
《山陵故事》曰:梓宫有缃绛双裙,无腰。
《晋宋旧事》曰:崇进皇太后为太皇太后,有绛碧绢双裙,绛绢褥裙,缃绛纱复裙,白绢裙。
《四王起事》曰:惠帝还洛阳,得萝骺车一乘,以单帛裙为帏。
《河东记》曰:西河无蚕桑,妇女着碧缬裙,上加细布裳。
《秦州记》曰:妇人着裙,制乃三十馀幅。
崔鸿《十六国春秋·后赵录》曰:孟卓字君伟,少修苦之志,着单裙,十年不换。
《西京杂记》曰:赵飞燕为皇后,其女弟上织成□裙。
《列女传》曰:梁鸿妻孟光,布裙荆钗。
《汝南先贤传》曰:戴良嫁五女,皆布裙,无缘裙四等。
《真人内传》曰:南极夫人被锦,服青羽裙。
《俗说》曰:车武子妇大妒,夜恒出掩袭车。车后呼其妇兄颜熙夜宿共眠,取一绛裙挂着屏风上。其妇果来,拔刀径上床,发欲刃床氏人。定看,乃是其兄,於是惭羞而退。
繁钦《定情诗》曰:何以合欢欣,纨素三条裙。
束晳《近游赋》曰:着紫裙之裨蓰。
又曰:帽有四角之隆,裙有三条之煞。
○裈
《晋书》曰:王澄之荆州,送者倾城,澄脱衣,着犊鼻裈,上树取鹊(音寇)旁若无人。
《晋记》曰:客诣刘伶,值其裸袒,因责伶。伶笑曰:"吾以天为屋,以屋为裈,诸君不当入,何怨乎?"
《宋书》曰:桂阳侯义融孙冕字茂德,性庸鄙,为郢州刺史,暑月露裈上厅事。
《齐书》曰:郁林王常裸袒,着红縠绲。
《梁书》曰:周弘正善玄理,为当世所宗。藏法师於开善寺讲说,门徒数百。弘正年少未知名,着红裈锦绞髻,踞关而听,众却曙之,弗谴也。既而乘闲进难,举坐尽倾。法师疑非世人,觇知,相赏狎。弘正后为左民尚书,夏月着犊鼻裈,衣朱衣,为有司所奏弹。其放达如此。
又曰:吉士瞻,少时尝於南蛮国中掷搏,无裈褰露,为侪辈所侮。及平鲁休烈军,得绢三万匹,乃作百裈,其外并赐军士,不以入室。
又曰:谢几卿性通脱,在省署夜着犊鼻裈,与门生登閤道,饮酒酣呼,为有司纠奏,坐免。
《西京杂记》曰: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至成都,遂相谋还成都卖酒,相如自着犊鼻裈涤器,以耻王孙也。
《世说》曰:范宣洁行廉约。韩伯字康伯,为豫章太守,遗百匹绢不授,减五十匹复不授。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授。韩后与范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耶?"范笑而授之。
阮籍《大人先生传》曰:群虱之处裈,逃于深缝,自以为吉宅。君子之处城中,何异虱处裈中乎?
《竹林七贤论》曰:诸阮皆儒学富财,惟阮咸好酒,家贫。俗七月七日晒衣,诸阮庭中并列綈锦,咸以长竿挂犊鼻布裩。人问之,曰:"未免能俗,聊复尔尔。"
《语林》曰:桓宣武性俭,着故裈,上马不调,裈败,五形遂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