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嬛文集』史阙序
- 本章共 551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3-11-05
《春秋》“夏五”,阙文也,有所疑而阙之也。如疑,何不并“夏五”而阙之?阙矣而又书“夏五”者,何居?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书之,义也;不书,义也;不书而又书之,亦义也。故不书者,月之阙也。不书而书者,月之食也。月食而阙,其魄未始阙也,从魄而求之,则其全月见矣。
由唐言之,六月四日,语多隐微,月食而匿也。太宗令史官直书玄武门事,则月食而不匿也。食而匿则更之道不存,食而不匿则更之道存。不匿则人得而指之,指则鼓,鼓则驰,驰则走,走者救也,救者更也。使太宗异日而悔焉,则更之道也;太宗不自悔而使后人知鉴焉,亦更之道也,此史之所以重且要也。虽然,玄武门事,应匿者也。此而不匿,更无可匿者矣。
余读唐野史,太宗好王右军书,出奇吊诡,如萧翼赚《兰亭》一事,史反不之载焉。岂以此事为不佳,故为尊者讳乎?抑见之不得其真乎?余于是恨史之不赅也,为之上下古今搜集异书,每于正史、世纪之外,拾遗补阙。得一语焉,则全传为之生动;得一事焉,则全史为之活现。苏子瞻灯下自顾,见其颊影,使人就壁摸之,不作眉目。见者皆失笑,知其为东坡,盖传神正在阿堵耳。
余又尝读正史,太宗之敬礼魏徵,备极形至。使后世之拙笔为之,累千百言不能尽者,只以“鹞死怀中”四字尽之,则是千百言阙而四字不阙也。读史者由此四字求之,则书隙中有全史在焉,奚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