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食貨典
- ├ 通典卷第一 食貨一
- ├ 通典卷第二 食貨二
- ├ 通典卷第三 食貨三
- ├ 通典卷第四 食貨四
- ├ 通典卷第五 食貨五
- ├ 通典卷第六 食貨六
- ├ 通典卷第七 食貨七
- ├ 通典卷第八 食貨八
- ├ 通典卷第九 食貨九
- ├ 通典卷第十 食貨十
- ├ 通典卷第十一 食貨十一
- └ 通典卷第十二 食貨十二
- 選舉典
- ├ 通典卷第十三 選舉一
- ├ 通典卷第十四 選舉二
- ├ 通典卷第十五 選舉三
- ├ 通典卷第十六 選舉四
- ├ 通典卷第十七 選舉五
- └ 通典卷第十八 選舉六
- 職官典
- ├ 通典職官典通典卷第十九 職官一
- ├ 通典卷第二十 職官二
- ├ 通典卷第二十一 職官三
- ├ 通典卷第二十二 職官四
- ├ 通典卷第二十三 職官五
- ├ 通典卷第二十四 職官六
- ├ 通典卷第二十五 職官七
- ├ 通典卷第二十六 職官八
- ├ 通典卷第二十七 職官九
- ├ 通典卷第二十八 職官十
- ├ 通典卷第二十九 職官十一
- ├ 通典卷第三十 職官十二
- ├ 通典卷第三十一 職官十三
- ├ 通典卷第三十二 職官十四
- ├ 通典卷第三十三 職官十五
- ├ 通典卷第三十四 職官十六
- ├ 通典卷第三十五 職官十七
- ├ 通典卷第三十六 職官十八
- ├ 通典卷第三十七 職官十九
- ├ 通典卷第三十八 職官二十
- ├ 通典卷第三十九 職官二十一
- └ 通典卷第四十 職官二十二
- 禮典
- ├ 通典卷第四十一 禮一 沿革一
- ├ 通典卷第四十二 禮二 沿革二 吉禮一
- ├ 通典卷第四十三 禮三 沿革三 吉禮二
- ├ 通典卷第四十四 禮四 沿革四 吉禮三
- ├ 通典卷第四十五 禮五 沿革五 吉禮四
- ├ 通典卷第四十六 禮六 沿革六 吉禮五
- ├ 通典卷第四十七 禮七 沿革七 吉禮六
- ├ 通典卷第四十八 禮八 沿革八 吉禮七
- ├ 通典卷第四十九 禮九 沿革九 吉禮八
- ├ 通典卷第五十 禮十 沿革十 吉禮九
- ├ 通典卷第五十一 禮十一 沿革十一 吉禮十
- ├ 通典卷第五十二 禮十二 沿革十二 吉禮十一
- ├ 通典卷第五十三 禮十三 沿革十三 吉禮十二
- ├ 通典卷第五十四 禮十四 沿革十四 吉禮十三
- ├ 通典卷第五十五 禮十五 沿革十五 吉禮十四
- ├ 通典卷第五十六 禮十六 沿革十六 嘉禮一
- ├ 通典卷第五十七 禮十七 沿革十七 嘉禮二
- ├ 通典卷第五十八 禮十八 沿革十八 嘉禮三
- ├ 通典卷第五十九 禮十九 沿革十九 嘉禮四
- ├ 通典卷第六十 禮二十 沿革二十 嘉禮五
- ├ 通典卷第六十一 禮二十一 沿革二十一 嘉禮六
- ├ 通典卷第六十二 禮二十二 沿革二十二 嘉禮七
- ├ 通典卷第六十三 禮二十三 沿革二十三 嘉禮八
- ├ 通典第六十四 禮二十四 沿革二十四 嘉禮九
- ├ 通典卷第六十五 禮二十五 沿革二十五 嘉禮十
- ├ 通典卷第六十六 禮二十六 沿革二十六 嘉禮十一
- ├ 通典卷第六十七 禮二十七 沿革二十七 嘉禮十二
- ├ 通典卷第六十八 禮二十八 沿革二十八 嘉禮十三
- ├ 通典卷第六十九 禮二十九 沿革二十九 嘉禮十四
- ├ 通典卷第七十 禮三十 沿革三十 嘉禮十五
- ├ 通典卷第七十一 禮三十一 沿革三十一 嘉禮十六
- ├ 通典卷第七十二 禮三十二 沿革三十二 嘉禮十七
- ├ 通典卷第七十三 禮三十三 沿革三十三 嘉禮十八
- ├ 通典卷第七十四 禮三十四 沿革三十四 賓禮一
- ├ 通典卷第七十五 禮三十五 沿革三十五 賓禮二
- ├ 通典卷第七十六 禮三十六 沿革三十六 軍禮一
- ├ 通典卷第七十七 禮三十七 沿革三十七 軍禮二
- ├ 通典卷第七十八 禮三十八 沿革三十八 軍禮三
- ├ 通典卷第七十九 禮三十九 沿革三十九 凶禮一
- ├ 通典卷第八十 禮四十 沿革四十 凶禮二
- ├ 通典卷第八十一 禮四十一 沿革四十一 凶禮三
- ├ 通典卷第八十二 禮四十二 沿革四十二 凶禮四
- ├ 通典卷第八十三 禮四十三 沿革四十三 凶禮五
- ├ 通典卷第八十四 禮四十四 沿革四十四 凶禮六
- ├ 通典卷第八十五 禮四十五 沿革四十五 凶禮七
- ├ 通典卷第八十六 禮四十六 沿革四十六 凶禮八
- ├ 通典卷第八十七 禮四十七 沿革四十七 凶禮九
- ├ 通典卷第八十八 禮四十八 沿革四十八 凶禮十
- ├ 通典卷第八十九 禮四十九 沿革四十九 凶禮十一
- ├ 通典卷第九十 禮五十 沿革五十 凶禮十二
- ├ 通典卷第九十一 禮五十一 沿革五十一 凶禮十三
- ├ 通典卷第九十二 禮五十二 沿革五十二 凶禮十四
- ├ 通典卷第九十三 禮五十三 沿革五十三 凶禮十五
- ├ 通典卷第九十四 禮五十四 沿革五十四 凶禮十六
- ├ 通典卷第九十五 禮五十五 沿革五十五 凶禮十七
- ├ 通典卷第九十六 禮五十六 沿革五十六 凶禮十八
- ├ 通典卷第九十七 禮五十七 沿革五十七 凶禮十九
- ├ 通典卷第九十八 禮五十八 沿革五十八 凶禮二十
- ├ 通典卷第九十九 禮五十九 沿革五十九 凶禮二十一
- ├ 通典卷第一百 禮六十 沿革六十 凶禮二十二
- ├ 通典卷第一百一 禮六十一 沿革六十一 凶禮二十三
- ├ 通典卷第一百二 禮六十二 沿革六十二 凶禮二十四
- ├ 通典卷第一百三 禮六十三 沿革六十三 凶禮二十五
- ├ 通典卷第一百四 禮六十四 沿革六十四 凶禮二十六
- ├ 通典卷第一百五 禮六十五 沿革六十五 凶禮二十七
- ├ 通典卷第一百六 禮六十六 開元禮纂類一 序例上
- ├ 通典卷第一百七 禮六十七 開元禮纂類二 序例中
- ├ 通典卷第一百八 禮六十八 開元禮纂類三 序例下
- ├ 通典卷第一百九 禮六十九 開元禮纂類四 吉禮一
- ├ 通典卷第一百十 禮七十 開元禮纂類五 吉禮二
- ├ 通典卷第一百十一 禮七十一 開元禮纂類六 吉禮三
- ├ 通典卷第一百十二 禮七十二 開元禮纂類七 吉禮四
- ├ 通典卷第一百十三 禮七十三 開元禮纂類八 吉禮五
- ├ 通典卷第一百十四 禮七十四 開元禮纂類九 吉禮六
- ├ 通典卷第一百十五 禮七十五 開元禮纂類十 吉禮七
- ├ 通典卷第一百十六 禮七十六 開元禮纂類十一 吉禮八
- ├ 通典卷第一百十七 禮七十七 開元禮纂類十二 吉禮九
- ├ 通典卷第一百十八 禮七十八 開元禮纂類十三 吉禮十
- ├ 通典卷第一百十九 禮七十九 開元禮纂類十四 吉禮十一
- ├ 通典卷第一百二十 禮八十 開元禮纂類十五 吉禮十二
- ├ 通典卷第一百二十一 禮八十一 開元禮纂類十六 吉禮十三
- ├ 通典卷第一百二十二 禮八十二 開元禮纂類十七 嘉禮一
- ├ 通典卷第一百二十三 禮八十三 開元禮纂類十八 嘉禮二
- ├ 通典卷第一百二十四 禮八十四 開元禮纂類十九 嘉禮三
- ├ 通典卷第一百二十五 禮八十五 開元禮纂類二十 嘉禮四
- ├ 通典卷第一百二十六 禮八十六 開元禮纂類二十一 嘉禮五
- ├ 通典卷第一百二十七 禮八十七 開元禮纂類二十二 嘉禮六
- ├ 通典卷第一百二十八 禮八十八 開元禮纂類二十三 嘉禮七
- ├ 通典卷第一百二十九 禮八十九 開元禮纂類二十四 嘉禮八
- ├ 通典卷第一百三十 禮九十 開元禮纂類二十五 嘉禮九
- ├ 通典卷第一百三十一 禮九十一 開元禮纂類二十六 賓禮
- ├ 通典卷第一百三十二 禮九十二 開元禮纂類二十七 軍禮一
- ├ 通典卷第一百三十三 禮九十三 開元禮纂類二十八 軍禮二
- ├ 通典卷第一百三十四 禮九十四 開元禮纂類二十九 凶禮一
- ├ 通典卷第一百三十五 禮九十五 開元禮纂類三十 凶禮二
- ├ 通典卷第一百三十六 禮九十六 開元禮纂類三十一 凶禮三
- ├ 通典卷第一百三十七 禮九十七 開元禮纂類三十二 凶禮四
- ├ 通典卷第一百三十八 禮九十八 開元禮纂類三十三 凶禮五
- ├ 通典卷第一百三十九 禮九十九 開元禮纂類三十四 凶禮六
- └ 通典卷第一百四十 禮一百 開元禮纂類三十五 凶禮七
- 樂典
- ├ 通典卷第一百四十一 樂一
- ├ 通典卷第一百四十二 樂二
- ├ 通典卷第一百四十三 樂三
- ├ 通典卷第一百四十四 樂四
- ├ 通典卷第一百四十五 樂五
- ├ 通典卷第一百四十六 樂六
- └ 通典卷第一百四十七 樂七
- 兵典
- ├ 通典卷第一百四十八 兵一
- ├ 通典卷第一百四十九 兵二
- ├ 通典卷第一百五十 兵三
- ├ 通典卷第一百五十一 兵四
- ├ 通典卷第一百五十二 兵五
- ├ 通典卷第一百五十三 兵六
- ├ 通典卷第一百五十四 兵七
- ├ 通典卷第一百五十五 兵八
- ├ 通典卷第一百五十六 兵九
- ├ 通典卷第一百五十七 兵十
- ├ 通典卷第一百五十八 兵十一
- ├ 通典卷第一百五十九 兵十二
- ├ 通典卷第一百六十 兵十三
- ├ 通典卷第一百六十一 兵十四
- └ 通典卷第一百六十二 兵十五
- 刑法典
- ├ 通典卷第一百六十三 刑法一
- ├ 通典卷第一百六十四 刑法二
- ├ 通典卷第一百六十五 刑法三
- ├ 通典卷第一百六十六 刑法四
- ├ 通典卷第一百六十七 刑法五
- ├ 通典卷第一百六十八 刑法六
- ├ 通典卷第一百六十九 刑法七
- └ 通典卷第一百七十 刑法八
- 州郡典
- ├ 通典卷第一百七十一 州郡一
- ├ 通典卷第一百七十二 州郡二
- ├ 通典卷第一百七十三 州郡三
- ├ 通典卷第一百七十四 州郡四
- ├ 通典卷第一百七十五 州郡五
- ├ 通典卷第一百七十六 州郡六
- ├ 通典卷第一百七十七 州郡七
- ├ 通典卷第一百七十八 州郡八
- ├ 通典卷第一百七十九 州郡九
- ├ 通典卷第一百八十 州郡十
- ├ 通典卷第一百八十一 州郡十一
- ├ 通典卷第一百八十二 州郡十二
- ├ 通典卷第一百八十三 州郡十三
- └ 通典卷第一百八十四 州郡十四
- 邊防典
- ├ 通典卷第一百八十五 邊防一
- ├ 通典卷第一百八十六 邊防二
- ├ 通典卷第一百八十七 邊防三
- ├ 通典卷第一百八十八 邊防四
- ├ 通典卷第一百八十九 邊防五
- ├ 通典卷第一百九十 邊防六
- ├ 通典卷第一百九十一 邊防七
- ├ 通典卷第一百九十二 邊防八
- ├ 通典卷第一百九十三 邊防九
- ├ 通典卷第一百九十四 邊防十
- ├ 通典卷第一百九十五 邊防十一
- ├ 通典卷第一百九十六 邊防十二
- ├ 通典卷第一百九十七 邊防十三
- ├ 通典卷第一百九十八 邊防十四
- ├ 通典卷第一百九十九 邊防十五
- └ 通典卷第二百 邊防十六
- 附錄
- ├ 附錄一 御製重刻通典序
- ├ 附錄二 奉旨開列校刻通典諸臣職名
- ├ 附錄三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 └ 附錄四 通典考證覈實 王文錦
『通典』通典卷第一百二十七 禮八十七 開元禮纂類二十二 嘉禮六
- 本章共 7.58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皇太子納妃
臨軒命使 納采 問名 納吉 納徵 告期 告廟 冊妃 臨軒醮戒 親迎 同牢 妃朝見 會群臣
皇太子納妃
臨軒命使
將行納采,制命使者,吏部承以戒之。
前一日,尚舍奉御設御幄於太極殿北壁下,南向。衛尉設群官次於東西朝堂,太樂令展宮懸,並如常儀。
其日,典儀設文官一品以下五品以上位於橫街之北,西面北上,朝集使五品以上合班;六品以下位於橫街南,朝集使六品以下合班,蕃客又於其南,皆西面北上。設武官五品以上位於橫街北,東面北上,朝集使五品以上合班,諸親位於其南;六品以下位於橫街南,朝集使六品以下、蕃客等又在南,皆東面北上。設典儀位於懸之東北,贊者二人在南,少退,俱西向。設舉麾位於殿上西階之西,東面。設使者受命位於橫街南,道東,北面西上。奉禮設門外位:文官一品以下五品以上位於順天門外道東,每等異位,重行西面;武官三品以下位於門西,每等異位,俱重行東面,以北為上。
未明二刻,諸衛勒所部屯門,布黃麾半仗入陳於殿庭如常儀。群官依時刻集朝堂,俱就次各服朝服。侍中量時刻版奏:「請中嚴。」鈒戟近仗就陳於閤外。太樂令以下帥工人入就位。諸侍衛之官各服其器服。侍中、中書令以下諸侍臣俱詣閤奉迎。典儀帥贊者先入就位。吏部、兵部各贊群官出次,典謁各引就門外位。
侍中版奏:「外辦。」皇帝服袞冕出坐如常儀。通事舍人引群官以次入就位,立定,典儀曰:「再拜。」贊者承傳,群官在位者皆再拜。吏部與禮部侍郎贊使主副出,典謁引就受命位。侍中前承制,降詣使者西北,東面稱:「有制。」使主副俱再拜。侍中宣制訖,使主副又再拜。侍中還侍位。典謁引使主副出。初使者將出,典儀曰:「再拜。」贊者承傳,群官在位者皆再拜。通事舍人引群官出。
侍中前跪奏稱:「侍中臣某言,禮畢。」俛伏,興,還侍位。皇帝降座,入自東房,侍衛警蹕如來儀,侍臣從至閤。使主副乘輅備儀仗而行,從者乘車以從。
納采
前一日,主人設使者次於大門之外道右,南向。
其日大昕,使者公服至於妃氏大門外,掌次者延入次。凡賓主及行事者皆公服。主人受其禮於廟。無廟者受於正寢。掌事者布神席於室戶外之西,莞筵紛純,加藻席畫純,南向,右雕几。使者出次,謁者引立於大門外之西,東面。主人立於大門內,西面。儐者立於主人之左,北面受命,出,立於門東,西面曰:「敢請事。」使者曰:「奉制,作儷儲宮,允歸令德,率由舊章,使某納采。」儐者入告。主人曰:「臣某之子不教,若如人,既蒙制訪,臣某不敢辭。」儐者出告。掌畜者以雁授使副,使副進授使者,退復位。使者左手執之。儐者引主人迎於大門之南,北面再拜。使者不答拜。謁者引使者入門而左,主人入門而右。使者升自西階,立於楹閒,俱南面,西上。主人升自東階,進使者前,北面。使者曰:「某奉制納采。」主人降詣階閒,北面再拜稽首,升,進,北面受雁,退立於東階上,西面。使者降自西階以出。
問名
使者既出,立於門外之西,東面。初使者降,左右受雁於序端,主人降立於內門東廂,西面。儐者進受命,出請事。使者曰:「某將加卜筮,奉制問名。」儐者入告。主人曰:「制以某之子備數於儲宮,臣某不敢辭。」儐者出告。掌畜者以雁授使副,主人拜迎入,俱升堂南面,如納采儀。使者曰:「某奉制問名,將加諸卜筮。」主人降詣階閒,北面,再拜稽首,升,進,北面受雁,少退,仍北面,曰:「臣某第某女,某氏出。」使者降自西階,出,立於內門外之西,東面。初使者降,主人退於阼階東,左右受雁於序端,主人降立於內門東廂,西面。儐者進受,出請事。使者曰:「禮畢。」儐者入告。主人曰:「某公為事,故至於某之室。某有先人之禮,請禮從者。」其儀與納后禮賓同。
納吉
前一日,主人設使者次如常。
其日大昕,使者至妃氏大門,以下儐者出請事,如納采儀。使者曰:「加諸卜筮,占曰協從,制使某也納吉。」儐者入告。主人曰:「臣某之子弗教,惟恐不堪。龜筮云吉,臣某謹奉典制。」儐者出告。掌畜者以雁授使副,主人迎拜入,俱升堂南面,並如納采儀。主人降詣階閒,北面再拜稽首,升,進,北面受雁。使者降自西階,立於大門外之西,東面。初使者降,主人還阼階東,左右受雁於序端。主人降立於內門,西面。儐者進受命,出請事。使者曰:「禮畢。」其儐使者皆如問名之儀。
納徵
前一日,主人設使者次如常儀。
其日大昕,使者至妃氏大門外,掌次者延入次。執事者設布幕於內門之外,玄纁束帛陳於幕上。乘馬陳於幕南,北首西上。執事者奉穀珪以匵,俟於幕東,西面。主人掌事者設几筵如常。使者出次,謁者引立於大門外之西,東面。主人立於大門內,西面。儐者進受命,出請事。使者曰:「制使某以玉帛乘馬納徵。」儐者入告。主人曰:「奉制賜臣以重禮,臣某祗奉典制。」儐者出告。又儐者引主人迎於大門外之南,北面再拜。使者不答拜。謁者引使者入門而左,主人入門而右。至於內門外,使者立於門西,東面北上;主人立於門東,西面。執事者坐,啟匵取珪,加於玄纁上,興,以授使副,使副進授使者,退復位。使者受玉帛。謁者引使者入門而左,主人入門而右。牽乘馬者從入,三分庭一在南,北首西上。使者升自西階,立於楹閒,俱南面西上。主人升自東階,進使者前,北面。使者曰:「某奉制納徵。」主人降詣階閒,北面再拜稽首,升,進,北面受玉帛。使者降自西階,出,立於內門外之西,東面。初使者降,主人還阼階東,左右受玉帛於序端。主人降立於內門內,西向。於主人受玉帛,受馬者自左受之以東。牽馬者既授馬,自前西出。儐者進受命,出請事。使者曰:「禮畢。」其儐使者如納吉之儀。
告期
前一日主人設次、設几筵及儐者受命請事等並如納采儀。使者曰:「詢於龜筮,某月某日吉。制使某告期。」其授雁、升堂受命之儀,一如納采。使者曰:「某奉制告期。」主人降詣階閒,北面再拜。以下禮畢如納采。其儐使者如納徵儀。
告廟
有司以特牲告如常禮。祝文臨時撰。
冊妃
前一日,主人設使者次如常。設宮人次於使者西南,俱東面,障以行幃。
其日,奉禮設使者位於大門外之西,東向,使副及內侍位於使者之南,舉冊案及璽綬命服者在南,差退,俱東向。設主人位於門南,北面。設使者以下及主人位於內門外,儀皆如之。設典內位於內門外主人南,西面。設宮人位於門外,於使者之後,俱重行東向,以北為上,障以行幃。設贊者二人位於東階東南,西向。典內先置一案於閤外,近限。
使主副朝服,乘輅持節,備儀仗,鼓吹備而不作。至妃氏大門外,使者降輅,掌次者延入次。宮人等各之次。掌嚴奉褕翟衣及首飾,內廄尉進厭翟車於大門之外道西,東向,以北為上。諸衛率其屬布妃儀仗如常。
使者出次,典謁引使者以下,持節者前導,及宮人、典內各就位,持節者立於使者之北,少退,俱東向。主人朝服出迎於大門外之東,西面立定,少頃,北面再拜。使者不答拜。典謁引使者,持節者前導,入門而左,持案以下從之。主人入門而右。至內門外,各就位。立定,奉冊寶案者進當使副前,使副受冊寶,奉案者退復位;使副以冊寶進授使者,退復位。內侍進使者前,西面受冊寶,東面授典內,退復位。典內持冊寶入,立於閤外之西,東面跪置冊寶於案,典內俛伏,興。奉衣服及侍衛者從入,皆立於典內之南,俱東面北上。
傅姆贊妃出,引立於庭中,北面。掌書進,跪取玉寶,興,進立於妃前,南向。掌嚴奉首飾及褕翟與諸宮侍衛者次入,侍衛如常。典內還復位。司則前贊妃再拜,還侍位。妃再拜。司則進掌書前,北面受冊寶,進妃前南向授妃,妃受以授司閨。司則又前贊妃再拜,還侍位。妃又再拜訖,司則前請妃升座,還侍位。司閨引妃升座,南向坐。宮官以下俱降立於庭,重行北向,以西為上。立定,贊唱者曰:「再拜。」宮官以下皆再拜訖,諸應侍衛者各升立於侍位。司則前啟「禮畢」。妃降座,司閨引妃入室。主人儐使者如禮賓之儀。使者乘輅而還。
臨軒醮戒
前二日,本司宣攝內外,各供其職。前一日,衛尉設次於東朝堂之北,西向。又設宮官次於重明門外如常儀。
其日,前三刻,宮官俱集於次,各之次皆服其服。諸衛各勒所部依圖陳設。左庶子奏:「請中嚴。」內僕進金輅於閤外,南向,率一人執刀立於輅前,北向。前二刻,諸衛之官各服其器服,以次詣閤奉迎。左庶子負璽如式。宮官應從者,各出次,立於門外,文東武西,重行相向,北上。左庶子奏:「外辦。」太僕奮衣而升,執轡。皇太子著袞冕之服以出,左右侍衛如常儀。皇太子乃升,僕立授綏。車驅,左庶子以下夾侍如常。出門,車權停,令車右升輅陪乘。宮臣上馬訖,皇太子車動,鼓吹振作如式,文武官皆乘馬如常。至承天門下車所,迴輅南向。左庶子進,當輅跪奏稱:「左庶子臣某言,請降輅。」俛伏,興,還侍位。皇太子降輅,典謁引舍人,舍人引皇太子就位,侍衛如常儀。
前一日,尚舍奉御整設御座於太極殿阼階上,西向。衛尉設群官次於朝堂,太樂令展宮懸於殿庭,乘黃令陳車輅,並如常儀。
其日,尚舍直長鋪皇太子席位於牖閒,南向。其席莞筵紛純,加藻席繢純。尚食奉御設酒樽於東序下,有坫,加勺,設幂,實爵一。又陳籩脯一、豆醢一在樽西。晡前三刻,典儀設群官版位於內,奉禮設版位於外如朝禮。諸衛勒所部屯門,布仗立仗入陳於殿庭。群官依時刻集朝堂,俱就次各服其服。侍中版奏:「請中嚴。」鈒戟近仗就陳於閤外,太樂令帥工人入就位。晡前二刻,諸侍衛之官各服其器服,侍中、中書令以下俱詣閤奉迎。典儀帥贊者先入就位。吏部兵部贊群官俱出次,通事舍人各引就門外位。
侍中版奏:「外辦。」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乘輿以出,曲直華蓋警蹕侍衛如常儀。皇帝將出,仗動,皇帝出自西房,即御座西向坐,符寶郎奉寶置於御座如常。通事舍人引群官以次入就位。群官立定,典儀曰:「再拜。」贊者承傳,群官在位者皆再拜。
初群官入訖,典謁引舍人,舍人引皇太子,侍從如常式。皇太子每行事,左庶子執儀贊相。至懸南北面立。典儀曰:「再拜。」贊者承傳,皇太子再拜。典儀引舍人,舍人引皇太子,詣西階,皇太子脫舄,舍人引升就席西,南面立。尚食奉御酌酒於序,進詣皇太子西南,東面立。皇太子再拜,受爵。尚食直長又薦脯醢於席前。皇太子升席坐,左執爵,右取脯,擩於醢,祭於籩豆之閒,右祭酒,興,降席西,南面坐,啐酒、奠爵,再拜,執爵,興。奉御受虛爵,直長徹薦還於房。
舍人引皇太子進當御座,東面立。皇帝命之曰:「往迎爾相,承我宗事,勖帥以敬。」皇太子曰:「臣謹奉制旨。」遂再拜。舍人引皇太子降自西階,納舄訖,典謁引舍人,舍人引皇太子出門。典儀曰:「再拜。」贊者承傳,群官在位者皆再拜。通事舍人引群官以次出。侍中前跪奏稱:「侍中臣某言,禮畢。」俛伏,興,還侍位。皇帝降座,入自東房,警蹕侍衛如來儀,侍臣從至閤。
親迎
前一日,衛尉設皇太子次於妃氏大門之外道西,南向。設侍衛群官次於皇太子次西南,東向北上。
皇太子既受命,遂適妃第,執燭前馬,鼓吹振作如式,侍從如常。皇太子車至妃氏大門外次前,迴輅南向。左庶子進當輅前,跪奏稱:「左庶子臣某言,請降輅。」俛伏,興,還侍位。皇太子降輅之次。
車將至,主人設几筵如常,醴女如別儀。妃服褕翟花釵,立於東房,侍從如常。主婦衣禮衣鈿釵,立於房戶外之西,南向。主人公服出立於大門之內,西向。在廟則主人以下著祭服。儐者公服立於主人之左,北向。
左庶子前,跪奏稱:「左庶子臣某言,請就位。」俛伏,興,還侍位。皇太子出次,立於門西,東面,侍衛警蹕如常。儐者進受命,出門東,西面曰:「敢請事。」左庶子承傳,進跪奏如常。皇太子曰:「以茲初昏,某奉制承命。」左庶子俛伏,興,傳於儐者。入告。主人曰:「某謹敬具以須。」儐者出,傳於左庶子,奏如初。儐者入,引主人迎於門外之東,西面再拜。左庶子前跪奏稱:「左庶子臣某言,請答拜。」俛伏,興,還侍位。皇太子答再拜。主人揖皇太子,先入。掌畜者以雁授左庶子,左庶子進,東南向奉授,皇太子既執雁進入,侍衛者量入侍從。及內門,主人讓曰:「請皇太子入。」皇太子曰:「某弗敢先。」主人又曰:「固請皇太子入。」皇太子曰:「某固不敢先。」主人揖入,皇太子從入。皇太子入門而左,主人入門而右。及內門,主人揖入。及內霤,將曲揖,當階揖,皇太子皆報揖。至於階,主人曰:「請皇太子升。」皇太子曰:「某敢辭。」主人曰:「固請皇太子升。」皇太子曰:「某敢固辭。」主人又曰:「終請皇太子升。」皇太子又曰:「某敢終辭。」主人揖,皇太子報揖。主人升,立於阼階上,西面。皇太子升,進當房戶前,北面跪奠雁,俛伏,興,再拜,降出。主人不降送。
內廄尉進厭翟於內門外。傅姆導妃,司則前引,出於母左,傅姆在右,保姆在左。執燭及侍從如式。父少進,西面戒之,必有正焉,若衣若花,命之曰:「戒之敬之,夙夜無違命。」母戒之西階上,施衿結帨,命之曰:「勉之敬之,夙夜無違。」庶母及門內施鞶,申之以父母之命,命之曰:「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夙夜無愆,視諸衿鞶。」
妃既出內門,至輅後,皇太子授綏,姆辭不受,曰:「未教,不足與為禮。」妃升輅,乘以几,姆加幜。皇太子馭輪三周,馭者代之。皇太子出大門,乘輅還宮,侍衛如來儀,妃仗次於後。主人使其屬送妃以儐從。
同牢
其日,司閨設妃次於東閤內道東,南向,掌筵鋪褥席。將夕,司閨設皇太子幄於內殿室西廂,東向,鋪地重茵,施屏障。設同牢之席於室內,皇太子之席西廂東向,妃東廂西向。席皆莞筵紛純,加藻席繢純。席閒量容牢饌。典膳監設洗於東階東南東西當東霤,南北以堂深,罍水在洗東,篚在洗西,南肆。篚實以二巾、二爵。設妃洗在東房近北,罍水在洗西,篚在洗東,北肆。皆加勺巾幂。典膳監先饌於房西墉下:籩豆各二十,簋簠各二,鈃各三,瓦甒一,皆加巾幂蓋,俎三。樽在室內北墉下,玄酒在西,加幂勺,南柄。幂夏用紗,冬用緆。樽在房戶外之東,無玄酒,篚在南,實四爵、合卺。其器皆烏漆,惟〈登瓦〉以陶,卺以瓢。
皇太子車至侍臣下馬所,車權停,文武侍臣皆下馬,車右降立於輅右。車動,車右夾輅而趨。車至左閤,迴輅南向。左庶子進當輅前,跪奏稱:「左庶子臣某言,請降輅。」俛伏,興,還侍位。皇太子降輅,入,俟於內殿門外之東,西面,侍衛如常儀,左庶子以下皆退。妃至宮門,鹵簿仗衛停於門外,近侍者從如常,入至左閤外,迴輅南向。司則進當輅前,啟「請妃降輅」。掌筵依式執扇,前後執燭如常儀。妃降輅,就次整飾。司閨引妃詣內殿門西,東面。
皇太子揖妃以入。司閨前引升自西階,姆從升,執扇燭者陳於東西階內。皇太子即席東向立,妃即席西向立。司饌進詣階閒,北面跪奏稱:「司饌妾姓言,請具牢饌。」興。司則承令曰諾。司饌帥其屬升,奉饌入設於皇太子及妃座前。醬在席前,葅醢在其北,俎三入陳於豆東,豕俎特於俎北。豆東,葅醢之東。司饌設黍於醬東,稷在東,設湆於醬南。饌要方也。設對醬於東,對醬,婦醬也。設之當特俎。葅醢在其南,北上。設黍於豕俎北,其西稷、稻、粱。設湆於醬北。司饌啟會,卻於簋簠之南,對簋簠於北,啟,發也。豆蓋,徹於房內。各加匕箸。設訖,司饌北面跪奏:「饌具。」興。
皇太子及妃俱坐。司饌跪取脯擩於醢,取韭葅擩醢,授皇太子;又司饌取脯擩於醢,取韭葅擩醢,授妃。皇太子及妃俱受,祭於籩豆之閒。司饌興,取黍實於左手,遍取稷,反於右手,授皇太子。又司饌取黍實於左手,遍取稷,反於右手,授妃。皇太子及妃各受,祭於葅醢之閒。司饌俱興,各立取肺,皆絕末,跪授皇太子及妃;俱受,又祭於葅醢之閒。司饌俱以肺加於俎。掌嚴授皇太子巾,又掌嚴授妃巾,皇太子及妃俱帨手,以柶扱上鈃,遍擩之,祭於上豆之閒。司饌品嘗皇太子饌,又司饌品嘗妃饌。司饌各移黍置於席上,以次跪授肺脊,皇太子及妃皆食以湆醬,三飯卒食。
司饌北面跪奏稱:「司饌妾姓言,請進酒。」司則承令曰:「依奏。」興,司饌二人俱盥手洗爵於房,入室詣酒樽所,酌酒進,北面立。皇太子及妃俱再拜,興,一人進授爵皇太子,一人以爵授妃,皇太子及妃俱受爵,司饌俱退,北面答再拜。皇太子及妃俱坐,皇太子及妃俱祭酒舉酒,司饌各以肝從,司則俱進受虛爵,奠於篚。司饌又俱洗爵酌酒,再酳,皇太子及妃俱受爵,俱飲,司則進受虛爵,奠於篚。三酳用卺,如再酳。皇太子及妃立於席後。司則俱降東階,洗爵,升,酌於戶外樽,進,北面俱奠爵,興,再拜。皇太子及妃俱答拜。司則俱坐,取爵祭酒,遂飲卒爵,奠爵,遂拜,執爵興,降,奠爵於篚,還侍位。司饌北面奏稱:「司饌妾姓言,牢饌畢。」司則承令曰「諾」。司饌徹饌,設於房。
司則前跪奏稱:「司則妾姓言,請殿下入。」俛伏,興,還侍位。皇太子入於東房,釋冕服,著蔥褶。司則啟妃入幃幄。皇太子及妃俱入室。媵餕皇太子之饌,御餕妃之饌。
妃朝見
其日,晝漏上水一刻,所司列御座於所御殿阼階上,西面。其席莞筵紛純,加藻席畫純,次席黼純,左右玉几。司設設皇后座於室戶外之西,近北,南向。尚食帥司膳設酒樽於房內東壁下,有坫,加勺幂,樽用瓦甒,實以醴酒。籩一豆一,實以脯醢,設於樽北。又設洗於東房,近北,罍水在洗西,篚在洗東,北肆。篚實以巾幂,觶一,角柶一。
其日,夙興,妃沐浴。司則啟:「請妃內嚴。」質明,諸衛帥其屬陳布儀仗如常儀,近仗入陳於寢門外。內廄尉進厭翟於正寢西階之前,南向。司則啟:「外辦。」妃服褕翟,加首飾以出,降自西階,升輅,侍衛如常。至降車所,司則贊妃降輅,司言引妃入,仗衛停於閤外,障扇侍從如常。妃至寢門之外,立於西廂,東面。
諸衛勒所部屯門布仗,三仗入陳於所御殿閤外如常。侍中奏:「請內嚴。」尚儀又奏:「請皇后內嚴。」妃既至寢門,侍中版奏:「外辦。」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以出,升自阼階,即御座,西向坐,侍衛如常儀。尚儀又奏皇后「外辦」。皇后褘衣首飾,司言引尚宮,尚宮引皇后出,即御座,南向坐,侍從如常。妃奉笲棗栗,司饌又執奉笲腶脩以從。司言引妃入立於庭北,再拜。司賓引妃升自西階,進,東面跪,奠笲於御座前,皇帝撫之,尚食進,徹以東。司言引妃自西階降,復北面位。奉笲腶脩再拜,司言引妃升,進,北面跪,奠笲於於皇后座前,皇后撫之,尚食進,徹以東。司言引妃退立於西序,東面,又再拜。
司設設妃席於戶牖之閒,近北,南向。司言引妃立於席西,南向。尚食入東房,盥手洗觶,酌醴齊,加柶,面柄,出,進詣妃席前,北向立。妃進,東面再拜,受醴。尚食薦脯醢於席。妃升席坐,左手執觶,右取脯,擩於醢,祭於籩豆之閒;以柶祭醴三,始扱一祭,又扱再祭;降席,進,東面跪,啐醴,建柶,奠觶,興,東面再拜;跪取觶,興,即席坐,奠觶於薦東,興,降席。司賓引妃降自西階,出閤,乘車還宮,障扇侍從如來儀。
會群臣
皇帝會群臣於太極殿,如正至之儀。唯上壽辭云:「皇太子嘉聘禮成,克崇景福,臣某等不勝慶忭,謹上千秋萬歲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