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志』东海道
- 本章共 9.40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5-06
伊贺
东至伊势,南至大和,西至大和山城,北至近江。东西凡七里,南北凡九里。四山攒合,沿河之地稍为平坦。居民以薪炭为业者多,风俗轻薄。
郡数凡四,村数一百八十八,町数二。曰阿拜、村数六十八,町数一。山田、村数二十六。伊贺、村数五十一。名张。村数四十三,町数一。田圃凡七干一百四十五町四段六亩一步零七厘六毫。
其山岳,有高旗山、大山岳、一名首岳。自伊贺郡始,凡一里十四町,东、西、南三方兼跨伊势。布引山。
其河渠,有伊贺川、有二源,出伊势铃鹿郡加太者名之柘植川,出近江甲贺郡信乐谷者名之河合川,至阿拜郡河合村二水相合,西南流至服部村容服部川,至波野田村并长田川而称伊贺川,入山城遂会木津川。长凡十五里,阔凡一町。服部川出山田郡布引山,长谷川出伊贺郡大山岳云。名张川。一名梁濑川。有二源,分东西二川,东川发源伊势一志郡太郎生村,西流至夏见村而并河内川;西川又名宇陀川,出大和宇陀、吉野郡界山谷,入本州名张郡安倍田村,北流并数小河,至梁濑锻冶町与东相会为名张川,西流及山城相乐郡大河源村而合伊贺川。长凡十二里十八町,阔凡一町余。
伊势
东、南皆海,西至近江、伊贺、大和,东南至志摩,西南至纪伊,北至美浓、尾张。东西一十二里,狭处四里,南北凡二十七里余。西南山岳连亘,东南则面大洋。土壤肥沃,鳞介殊富,习俗喜骋便巧,其服贾者最称慧黠。
郡数凡一十三,村数一千三百零七,町数一十。曰桑名、村数一百六十六,町数一。员辨、村数一百一十二。朝明、村数六十九。三重、村数九十,町数一。河曲、村数三十八,町数一。铃鹿、村数八十四,町数二。奄艺、村数五十六,町数一。安浓、村数八十二,町数一。一志、村数一百三十,町数一。饭高、村数一百零八,町数一。饭野、村数四十四。多气、村数一百三十。度会。村数一百九十八,町数一。田圃凡五万七千九百四十三町零段九亩二十二步八厘四毫。
其山岳,有镰岳、二里十八町,与近江为界。御在所岳、二里十八町,与近江为界。堀坂山、局岳、白猪山。以上三山为本郡高岳,舟人之望标也。
其河渠,有木曾川、自尾浓界而来,及桑名郡油岛村而合楫斐川,成为二派,绕长岛而至桑名入海,川口阔十二町五十间;其东派与尾张佐屋川相会,称锅田川、泉川,绕诸新田而入于海。上流详于信浓、美浓、尾张。云出川、发源一志郡八知谷及川上村、丹生俣村等,东北流并大村川、八手俣川诸水,至久居之南,东流经岛贯、须川二驿之间,自矢野村而入海。长十二里十二町,阔三町二十八间。宫川。发源伊势、大和、纪伊之州界大台源巴渊,合多气郡浊川、度会郡大内山川、藤川,东流而至圆座村受横轮川,注小林村而入海。源长三十二里八町,阔二町。
志摩
西北至伊势,东南及北三面临海。东西凡三里,南北凡七里。地脉自西北而来,海表则盘互曲折,港湾环抱,船舶必由之所也。土壤褊少薄瘠,但颇饶鳞介之产。风俗良朴,居民勉于农渔。
郡数凡二,村数五十八,町数一。曰答志、村数三十九,町数一。英虞、村数一十九。田圃凡一千七百五十八町八段三亩一步五厘。
其山岳,有日和山、自答志郡鸟羽町始,一里三十间余,直立一百九十二尺,舟人每登山巅量风雨、卜阴晴以定开帆云。浅间山。在英虞郡迫子村之东北,直立六百八十尺。
尾张
东至三河,西北至美浓,西南至伊势,南至于海。东西凡八里,南北凡一十九里。地势平衍,并无高山,木曾川绕其西北,虽颇有灌溉之利,而不能无泛滥之患。东方一带,受三浓诸峰之余脉,冈阜起伏,突出南海。土质膏沃,米谷丰美,知多一郡最称富饶。风俗温和,作业尤力。
郡数凡八,村数一千零九十五,町数一十。曰爱智、村数一百五十六,町数三。知多、村数一百四十八,町数二。春日井、村数二百零六,町数一。丹羽、村数一百三十一,町数一。叶栗、村数三十七。中岛、村数一百六十二,町数一。海东、村数一百四十六,町数二。海西。村数一百零九。田圃凡七万三千三百二十八町八段一亩一步九厘。
其河渠,有木曾川、发源信浓筑摩郡,至本州丹羽郡分为五,条川自美浓州界而南流,经伊势州界,自中岛郡野田村而东分为佐层川,未流又分数派而入于海。由美浓界始,凡十二里,阔凡十町。源流详干美浓。玉野川。美浓之多治见川、土岐川、三河之猿投川等相会,而名为玉野川。西南流至春日井郡福德村,并矢田川为庄内川,南流经爱智郡至永德、新田而入海。源长凡二十二里,阔凡三町二十间。
三河
东至远江,西至尾张,北至美浓、信浓,南至于海。东西凡一十六里,南北凡一十七里。山脉连于东北渥美郡之地,势如伸臂,然与尾张之知多郡相对,又如拱抱者。州内有矢作、太平、丰川三大河,故以名州云。土壤肥硗相半,风俗纯厚,居民力农。德川家康创业之地也。
郡数凡八,村数一千四百五十四,町数一十。曰碧海、村数一百七十九,町数三。额田、村数八十六,町数一。贺茂、村数三百五十三,町数二。幡豆、村数八十四,町数一。宝饭、村数一百一十八。设乐、村数二百三十,町数一。八名、村数七十四。渥美。村数一百三十,町数二。田圃凡四万六千四百二十三町五段八亩五步。
其山岳,有猿投山、本宫山。
其河渠,有矢作川、一作矢矧,发源美浓惠那郡阿贺泷山,西南流而入本州贺茂郡,又南流至渡合村合足助川,经额田郡冈崎之西,过碧野郡河野川岛等之东,至前滨、新田入海。长凡二十八里余,阔凡三町二十八间。丰川。发源设乐郡神山之麓,西南流为设乐郡及八名郡之界,至有海村合寒狭川南流,经渥美郡丰桥而入海。长凡十七里十八町,阔二町四十五间。
远江
东至骏河,西至三河,北至信浓,南至于海,东西一十八里,南北二十里。北方一带山脉自信浓而来,颇为深阻,迤南渐平坦,大井川限其东,天龙川贯其中。濒海衍沃,多川泽,时忧涨溢。风俗朴陋,其民专以茶楮为业。气候温燠,但平时多风,七十里洋航行最称危险云。
郡数凡一十二,村数一千一百五十七,町数一十三。曰滨名、村数二。敷智、村数一百四十六,町数二。引佐、村数五十,町数一。粗玉、村数六。长上、村数一百二十六。丰田、村数二百七十一,町数三。盘田、村数一,町数一。山名、村数一百零九。周智、村数九十五,町数一。佐野、村数九十五,町数一。城东、村数一百一十六,町数一。榛原。村数一四十,町数三。田圃凡四万零八百二十零町八段七亩二十五步三厘九毫。
其山岳,有粟岳、一名无间山。山势秀拔,海路之望标也。黑法师岳、凡六里。朝日岳。凡七里。
其河渠,有大井川、有二源,发于信浓、甲斐界之白峰为东俣川、西俣川,合流并诸涧水西贯本州榛原郡,东贯骏河志大郡之界直,南流至榛原郡川尻、饭渊两村之间而入海。源凡四十六里余,海口阔十八町。此河为远江、骏河之界,洪水每至川濑每变,是以榛原郡之十数村今在河东也。天龙川、发源信浓诹访郡诹访湖,自丰田郡川合村而来,南流从州之西北隅而贯中央,至同郡小川村合气田川,至渡岛村又合阿多古川,分流抱濑崎等数村及松木岛,复合至挂冢村而入海。自州界始长凡三十里余,阔七町半。源流详于信浓。气田川者,发源周智郡山住村,长凡十六里。大田川。发源丰田郡三仓村,南流至周智郡大鸟居村而并吉川,经森町水始稍大,至丰田郡向笠村而合敷智川,乃名大田川,至山名郡中村并原野谷川,由大岛村而入海。长凡十五里。原野谷川又名二濑川、诸井川,发源同郡居尻村,长凡十里。
骏河
东至相模、伊豆,西至远江,北至甲斐、信浓,南至于海。东西一十八里,南北一十二里。富岳北方挺立,山脉与相豆相连,西北诸峰自甲、信而来,富士川贯其中央。土性黑硗,颇宜茶、麦,甲、信接壤之处,立夏每陨霜,菽麦不育;濒海之地稍平旷,有鱼盐之利。其俗和易,流于惰慵。
郡数凡七,村数七百九十九,町数一十。曰志太、村数一百二十八。益津、村数三十六,町数二。有渡、村数一百零九,町数一。安倍、村数一百二十五,町数一。庵原、村数八十三,町数二。富士、村数一百五十三,町数二。骏东。村数一百六十五,町数二。田圃凡三万零一百五十町零七段六亩一十七步五厘四毫。
其山岳,有富士山、跨居富士郡及北甲斐都留、八代二郡,国中第一高山也,直立凡一万四千一百七十尺,其状如芙蓉,四面皆同,四时戴雪,浩浩积白,盖终古不化,十三州皆望之。本喷火山,山巅犹有巨洞。在骏东郡须走村,凡五里,在富士郡村山村,凡八里;在甲斐都留郡吉田村,凡十里。七峰。
其河渠,有安倍川。有三源,一出安倍郡梅岛,名大河内川云。一出井川乡大日岭之北,名中河内川云。一出横泽,名西河内川。至下落合而合中河内川,至中泽又合大河内川,称为安倍川,南流及向敷地村容藁科川,至有渡郡中岛村而入海。长二十里余,阔五町三十八间。
甲斐
东至相模、武藏,南至骏河,西至信浓,北至于信浓、武藏。东西凡二十五里,南北凡二十五里余。位居富岳之阴,四山环峙,地势险厄,中央平坦,多美田,富材木、蚕桑。诸水皆会富士川而南流。风俗剽悍。
郡数凡四,村数六百六十,町数六。曰都留、村数一百零七,町数三。山梨、村数一百四十,町数一。八代、村数五十,町数一。巨摩。村数二百六十二,町数一。田圃凡三万七千九百三十九町一段零二十三步六厘九毫。
其山岳,有奥仙丈山、在山梨郡,凡七里余,本郡极北诸山概冒奥仙丈之名云。金峰山、凡六里。驹岳、凡八里。白峰。在巨摩郡芦仓村,凡十里,本州第一高山,有三峰,北方之最高者称为白峰。
其河渠,有笛吹川、一名子酉川。发源山梨郡德轮山,南流至八幡南村,势颇湍急,及大野村而受重川,至一町田中村而合日川,西南流至落合村又会金川,西流及巨摩郡二川村而合荒川,至八代郡市川大门村名富士川。长二十里余,阔四町十间。釜无川、发源巨摩郡驹岳,北流及大武川绕教来石,东南流至宇津谷而受盐川,及上高砂村又容御敕使川,至八代郡市川大门村而名富士川。长十七里,阔六町。富士川、笛吹川、釜无川、芦川之三水,至八代郡市川大门村、巨摩郡今福之间而相合,名富士川。南流并早川,至八代郡荣村而入骏河,由大门村至州界长十三里,阔六町四间。下流详于骏河。桂川。发源都留郡山中村山中湖,本北流至境村,东流及花笑驿而合筱子川,又东北流至猿桥驿,两岸相缩,湍流尤急,过鹤&村入相模,遂为相模云。自源至州界长三十里,阔一町四十间。下流详相模。
伊豆
北至骏河、相模,东西南皆至于海。东西七里一十二町,南北一十四里余。山脉自相模来,南走至半盛而止,余脉人于海,或起或伏而成百余岛屿焉。土地磷确,民俗质朴,概以薪炭猎渔为业。
郡数凡四,村数二百八十二,町数二。曰君泽、村数七十,町数一。田方、村数七十。
那贺、村数一十七。贺茂。村数一百二十六,町数一。田圃凡八千三百霉四町四段零三步三厘二毫。
其山岳,有箱根山、在君泽郡,由山顶至相模界凡三里余。天城山、古名狩野。跨州内四郡,直立凡四千百余尺,多产良材。鸟帽子山。一名御岳,又名浅间山。在贺茂郡云见村,直立一千八百尺,高峻之极,不可攀跻。以地濒海,故航海以为望标。
其河渠,有狩野川。发源天城山下水生池,至田方郡汤岛村名为汤川,又合猫儿川而北流,至加殿村复合大见川,修善寺川,经大仁、三福、幸条、原木、肥田诸村及君泽郡御园、长福二村,而至骏河骏东郡,由沼津驿而入于海。长几十里,阔一町。
其岛屿,有大岛、有八丈岛。周四十务里,海岸蠖岩,深三四仞至六七仞,殊不便碇泊。西有甑峰,峰巅常喷火。茧立二千八百四十六尺,居全岛三分之一。物产丰殖,气候温燠,若别一天地言语、风俗亦殊于内地云。八丈岛之南,为小笠原群岛。大小八十九岛,最大者为父、母二岛,余兄弟姊妹诸岛比肩齐列,若环立者。全岛山谷深阻,地质硗确,然气候恒燠,能耆殖茂木众草。古无人居。文禄中,小笠原贞赖航海始寻得,故名以其氏。后屡谋开拓,终不果。文久中,德川氏派使巡测议垦辟,以事中止。其后,英人上书言此岛非日本所有,幸以遣使故援证答辩,英人乃不复争。今改隶于东京府。其山岳,有旭山,岛中最高山。其河渠,有八濑川。在北袋泽,本岛第一之川流也,阔凡十五间,八所溪涧相合,西流入海,水深不测,舟楫可通,夏秋之交时虞涨溢。
相模
东至武藏,西至甲斐、骏河,南至伊豆及海,北至武藏。东西凡一十四里,南北凡一十一里。西北多山,与三州连汇,东方则坂阜起伏,斗入于海,与房、总诸州相对,江户湾之门钥也;南方稍平衍,诸水顺下,酒匄尤宜于灌田,马入每有洪涨之患;西南地味肥沃,颇饶米谷鱼介。西北之民专以采薪养蚕为业,风俗稳和,稍不免于轻薄。自源赖朝开府镰仓,以管领关东诸国,即镰仓郡是也。其陪臣北条氏执权,废立将军者六世。然历世自称相模守,即此州守也。
郡数凡九,村数六百五十九,町数十一。曰足柄下、村数八十六,町数一。足柄上、村数九十四。淘绫、村数一十九,町数一。大住、村数一百一十九,町数二。爱甲、村数四十二,町数一。津久井、村数三十。高座、村数一十一,町数一。镰仓、村数八十五,町数二。三浦。村数七十七,町数三。田圃凡五万零五百九十九町七段三亩七步九厘一毫。
其山岳,有箱根山。西南跨伊豆,由小田原至山顶伊豆州界凡四里余,然路狭不容人,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为东海道第一险要。德川氏设关于此以讥察往来行旅,明治以后乃废之云。
其河渠,有相模川。发源甲斐都留郡山中湖,名桂川,入本州津久井郡小渊、名仓二村之间,乃东南流至厚木町而合中津川、小鲇川,又南流经高座大住郡界至大住郡马入村为马入国,至须贺村、高座郡柳岛村之间而入海。在州界长十八里余,马入村渡口阔三町十六间。上流详于甲斐。
其湖沼,有芦湖。在箱根山顶,周回四里余,深四十六仞,下流为早川,东流凡五里至小田原而入于海。
其港湾,有横须贺。在三浦郡,港口凡十町,水深二仞至二十仞,今设造船厂于此。
武藏
东至下总,西至信浓、甲斐,南至相模,北至上野,东北至下野,东南至于海。东西凡二十六里,南北凡二十五里。利根川绕其北境,江户限其东北;山脉自西而来,地势随而东有秩父、多摩诸山;南北辟旷野数十里,大逵四达,人烟相属;其东南隅即东京,皆古所谓武藏野之地也。全国最称坦沃,初,江户属于扇谷氏,后为北条氏所灭,北条氏亡,德川氏遂迁居焉。先是,德川家康起三河,丰臣秀吉语之曰:“江户,霸气之所钟。子宜筑城为根本地。”家康既徙居,筑石为城,高垒深濠,一如大坂,任将军统列藩者凡十五世。及德川氏还政,参议大久保利通以山城地狭,请择地迁都。明治元年,乘舆东临,遂因幕府为宫殿焉。物产五谷丰饶,兼有鱼盐蚕桑之利。风俗则都邑以轻佻豪侠自喜,流于侈靡,惟僻邑犹存朴实之风。
郡数凡二十二,村数二千九百四十二,町数三十五。曰丰岛、村数一百零二,町数三。葛饰、村数二百八十八,町数一。足立、村数四百零五,町数一十。崎玉、村数四百二十四,町数八。新座、村数三十三。荏原、村数九十二,町数一。入间、村数二百五十,町数一。高丽、村数一百一十七。比企、村数一百六十二。横见、村数四十七。大里、村数三十九,町数一。男衾、村数二十六。幡罗、村数五十九。榛泽、村数七十四。儿玉、村数六十,町数一。贺美、村数二十七。那珂、村数一十一。秩父、村数八十四,町数一。多摩、村数三百九十四,町数三。橘树、村数一百二十三,町数三。都筑、村数七十二。久良歧。村数五十三,町数二。田圃凡二十四万三千五百一十町八段一亩二十九步二厘八毫。
其山岳,有三峰山、在秩父郡,合云采、白云、妙法岳而称三峰山,方三里许,由山麓始凡一里十六町。慈光山。在比企郡,与地峰、远一山、见性山合而称慈光三山,东南望房、总诸山,甚宜凭眺。
其河渠,有荒川、发源秩父郡古大泷村木贼谷、真泽等处,东流过贽川、大宫,北流至小柱村而容赤平川,北折又东北向经男衾、榛泽二郡之界,入大里郡明户村,过熊谷驿之南,又东南流入横见足立郡界。至比企郡松永村而容市川,及上老袋村又合入间川,至东京之北南流乃名为隅田川,过府下入海。长凡七十里余,阔熊谷驿边凡十二町二十间,东京箱崎町边二町四十间,府下架五大桥,永代桥长百四间,幅六间;新大桥长百八间,幅三间三尺;两国桥长九十间,幅六间;厩桥长八十六间,幅三间二尺;大川桥长八十四间,幅三间三尺。于住驿亦架大桥,长六十六间,幅三间。中川、古在埼玉郡佐波、外野之间,从利根之南而分流,天保中筑堤,以后利根川分支之细流数条相合而为一河,至川口村合会川注琵琶溜井,又南流过葛饰郡户崎之西,经埒玉郡珩村、足立郡六木、新田之间,与荒川之分流合为绫濑川。至葛饰郡新宿抵砂村、新田而入于海。户崎村之上,古名利根川,下名中川。长二十一里十七町三十七间,阔凡一町半。入间国、发源秩父郡名栗村,东流一里许入高丽郡赤泽村,至野村经高丽、入间二郡之界,又东北流至平冢、新田入入间郡绀屋村,又东流而合越边川,及上老袋村又合荒川,上名栗川,下称入间川。长凡十八里,阔凡一町余。多摩川。一作玉川,发源信浓,入甲斐都留郡黑川村东流而至丹波山村,有黑川、一濑川、丹波川之称。复东流入多摩郡留浦村而名多摩川。至青梅村下曲折六十八盘入秋川,至稻荷、新田之间而入海。长凡三十八里,最阔处八町二十间。下流名六乡川,近顷架一桥,长六十间,幅三间。上流凡四町余,因蒸汽车通行之故又架铁桥,长六十六间四尺,幅四间二尺四寸。
安房
北至上总,东西南皆至于海。东西十里,南北七里。北方一带山脉横亘,以为州界。支脉南走而贯州中,盖趋于半岛之地也。地势险阻,西边稍平旷。土壤肥硗相半,风俗朴陋,民业农渔相杂,鱼介之产殊饶海澨。万石起伏,峭壁万仞,纯骨无肉,盖饱经风涛、日刷月剥故成此状。石匠麕集,伐石为材以输运东京,锤凿之声远近相应,故土人又多以锲工为生计。
郡数凡四,村数二百九十二,町数三。曰平群、村数七十五,町数一。安房、村数九十,町数二。长狭、村数六十三。朝夷。村数六十四。田圃凡一万零二百一十三町二段五亩二十二步一厘。
上总
南至安房,北至下总,东西至于海。东西凡一十四里,南北亦同。南方负山,迤北而渐平衍,与下总旷野相接;东方一带海碛亘于三郡,有九十九里滨与下总连,渔业最盛之处也。地质埴坚,又有斥卤,风俗顽悍。
郡数凡九,村数一千一百七十三,町数八。曰天羽、村数七十六。周准、村数一百零八,町数一。望陀、村数九十三,町数一。市原、村数一百八十七,町数二。夷隅、村数七十,町数二。埴生、村数四十八。长柄、村数二十九,町数一。山边、村数一百三十一,町数一。武射。村数一百三十一。田圃凡六万二千四百九十八町九段七亩一十八步零六毫。
其河渠,有夷隅川、一名大多喜川。发源安房州界夷隅郡台宿村,北流十余里过大多喜,又东折从大福原而经长柄郡界入于海。长凡二十里,阔一町。一宫川、发源长柄郡笠森村,东流埴生郡界,遂并长柄郡小林、味庄、千代丸及埴生郡茗荷、泽芝原五村之水,至一宫本乡而入海。长凡二十里,阔一町。养老川、发源安房清澄山背,经夷隅葛藤村入市原郡西北,流至五井而入于海。长凡十里,阔二町三十间。小柜川。一名久留里川。有二源,一出安房清澄山,一发望陀郡香木原村,共与川俣合,经久留里而西北流至久津间而入海。长凡二十里,阔一町余。
其港湾,有九十九里滨。自长柄郡至下总上郡总称为九十九里,长凡十五里,海滥平浅,弯如一弓,鱼媪之利尤多,一网所获积如山阜,居民赖之殊为富饶云。
下总
东至海,西至武藏、上野,南至上总及海,北至常陆、下野。东西凡二十二里,南北凡一十七里余。州内无山,原野居四分之一,利根川分派在西、北二房界,巨浸灌之,漕输颇便,然沿河之地时被水患。其土赤坟少石,五谷皆宜。风俗浇薄。
郡数凡一十二,村数一千六百二十一,町数一十一。曰千叶、村数二十六,町数一。葛饰、村数三百三寸一,町数三。猿岛、村数八十,町数一。结城、村数五十一,町数一。辛田、村数七十九,町数一。冈田、村数五十三。相马、村数一百三十四。印幡、村数二百四十,町数一。埴生、村数六十二。香取、村数三百零八,町数二。匝瑳、村数八十二。海上。村数七十五,町数一。田圃凡一十二万零二百四十九町四段一亩二十一步一厘三毫。
其河渠,有利根川、发源上野利根郡藤原村之文殊山,东下至本州葛饰郡中田驿及武藏、葛饰郡栗桥驿之间,名为上利根川,分流为南、北二道,南派由栗桥驿至本州葛饰郡川妻村之间,经武总之界出关宿之西,向河岸村江川、新田之间,名为权现堂川,长二里二十二町四十五间,阔二町三十五间。又东北流名逆川,受赤堀川而东流,即利根本流也。赤堀川即由中田而分,有北派至关宿之北山王村及猿岛郡境町之间,而合逆川,长二里二十一町十九间,阔二町五十五间。合本流二水,其阔倍增。东流容葛饰沼、猿岛郡长井户沼、市谷沼、鹄户沼之水,并相马郡鬼怒、蚕养之两川,至南相马郡江藏地新田北布川驿之间,栗桥以下名为中利根川,长十里二十二町四十一间,阔二十一町。从此以下为下利根川,并印幡郡手贺沼、印幡沼、埴生郡长沼之水,过安西、新田,计由布川至此长八里十二町二十五问,阔七町二十一间。遂入香取郡容大浦沼,又并田浦及常陆浪逆浦、北浦等诸水,至铫子港而入海。从安西新田至此长凡十五里十一町,阔二十五町二十间。源委通长七十余里,为日本第一大河,故以坂东大郎称。上流详于上野权现堂川,由关宿之南江户町南折而为江户川,又从香取郡中岛村、岛原新野之间分而横出常陆霞浦、牛掘,别名横利根川云。江户川、利根川之支流也,自葛饰郡向河岸村及关宿之南江户町之间,分派南流经武藏州界至堀江村而入海。长十七里三十三町五十间,阔一町五十七间云。鬼怒川、一作绢川,自下野来南流,经结城、冈田、丰田三郡,至相马郡大木、新田,会中利根川,从州界始长十一里二町三十一间,阔九町三十八间。上流详于下野。蚕养川。一作小贝川,发源下野盐谷郡高谷村,经常陆真壁、筑波二郡而南流,至相马郡平沼村而东流,及高须村复南流,至小文间村会中利根川,从州界始长十四里三十三町七间,阔十盯五十间。上流详于常陆。
常陆
西至下野、下总,南至下总,北至磐城,东至于海。东西凡十一里一十八町,南北三十里一十町。磐城之诸山分歧而南走,那珂、久慈二水划而东流,筑波峰突起其东南,山势迤北与下野诸山连,南方多平原,众水西来汇于霞浦而注于海。地宜桑楮,海滨旷漠,鱼盐颇富。民俗勇悍褊固,乏敦厚之风。
郡数凡一十一,村数一千七二十七,町数一十二。曰筑波、村数一百七十三,町数一。河内、村数一百四十四,町数一。信大、村数九十四。新治、村数一百八十九,町数二。行方、村数八十二,町数二。鹿岛、村数三十,町数二。真壁、村数二百六十二,町数一。茨城、村数三百零二,町数二。那珂、村数一百二十七,町数一。久慈、村数四十一,町数一。多贺。村数八十三。田圃凡一十三万八千七百五十七町四段六亩二十七步六厘五毫。
其山岳,有筑波山。跨筑波、新治、真壁三郡,双峰对峙,西为男体,东为女体,直立凡二千二二十六尺。
其河渠,有蚕养川、一作小贝川,发源下野盐谷郡高谷村,南流经本州真壁郡,绕筑波郡西南界,入下总相马郡而注中利根。长凡二十三里十八町,阔二十间或至五十间。那珂川、自下野来,东南流至那珂港而入海。入本州长十二里,阔一町三十八间,或至二町四间,舟楫能通,凡十里。久慈川亦同。上流详于下野。久慈川。发源八沟山,经磐城自河郡、本州久慈郡东南流,至久慈村入于海,源长二十四里,阔四十间。其涨溢至二町余。
其湖沼,有霞浦。横亘河内、信太、新治、行方四郡及下总香取郡,周回三十六里,东西七里十町十间,南北六里十三町。下流为逆浪浦,并北浦、合利根)而入海,湖中多产鱼虾,尤饶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