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简介
- 圣济总录内容细目
- 大德重校《圣济总录》序
- 卷第一 运气(一)
- 卷第二 运气(二)
- 卷第三 叙例
- 卷第四 治法
- 卷第五 诸风门(一)
- 卷第六 诸风门(二)
- 卷第七 诸风门(三)
- 卷第八 诸风门(四)
- 卷第九 诸风门(五)
- 卷第十 诸风门(六)
- 卷第十一 诸风门(七)
- 卷第十二 诸风门(八)
- 卷第十三 诸风门(九)
- 卷第十四 诸风门(十)
- 卷第十五 诸风门(十一)
- 卷第十六 诸风门(十二)
- 卷第十七 诸风门(十三)
- 卷第十八 诸风门(十四)
- 卷第十九 诸痹门(一)
- 卷第二十 诸痹门(二)
- 卷第二十一 伤寒门(一)
- 卷第二十二 伤寒门(二)
- 卷第二十三 伤寒门(三)
- 卷第二十四 伤寒门(四)
- 卷第二十五 伤寒门(五)
- 卷第二十六 伤寒门(六)
- 卷第二十七 伤寒门(七)
- 卷第二十八 伤寒门(八)
- 卷第二十九 伤寒门(九)
- 卷第三十 伤寒门(十)
- 卷第三十一 伤寒门(十一)
- 卷第三十二 伤寒门(十二)
- 卷第三十三 伤寒门(十三)
- 卷第三十四 中门(一)
- 卷第三十五 中门(二)
- 卷第三十六 中门(三)
- 卷第三十七 中门(四)
- 卷第三十八 霍乱门(一)
- 卷第三十九 霍乱门(二)
- 卷第四十 霍乱门(三)
- 卷第四十一 肝脏门(一)
- 卷第四十二 肝脏门(二)
- 卷第四十三 心脏门·小肠门
- 卷第四十四 脾脏门(一)
- 卷第四十五 脾脏门(二)
- 卷第四十六 脾脏门(三)
- 卷第四十七 脾脏门(四)
- 卷第四十八 肺脏门(一)
- 卷第四十九 肺脏门(二)
- 卷第五十 肺脏门(三)
- 卷第五十一 肾脏门(一)
- 卷第五十二 肾脏门(二)
- 卷第五十三 肾脏门(三)
- 卷第五十四 三焦门
- 卷第五十五 心痛门(一)
- 卷第五十六 心痛门(二)
- 卷第五十七 心腹门
- 卷第五十八 消渴门(一)
- 卷第五十九 消渴门(二)
- 卷第六十 黄胆门(一)
- 卷第六十一 黄胆门(二)·胸痹门
- 卷第六十二 膈气门
- 卷第六十三 呕吐门·痰饮门(一)
- 卷第六十三 痰饮门(二)
- 卷第六十五 咳嗽门(一)
- 卷第六十六 咳嗽门(二)
- 卷第六十七 诸气门
- 卷第六十八 吐血门(一)
- 卷第六十九 吐血门(二)
- 卷第七十 鼻衄门
- 卷第七十一 积聚门(一)
- 卷第七十二 积聚门(二)
- 卷第七十三 积聚门(三)
- 卷第七十四 泄痢门(一)
- 卷第七十五 泄痢门(二)
- 卷第七十六 泄痢门(三)
- 卷第七十七 泄痢门(四)
- 卷第七十八 泄痢门(五)
- 卷第七十九 水肿门(一)
- 卷第八十 水肿门(二)
- 卷第八十一 脚气门(一)
- 卷第八十二 脚气门(二)
- 卷第八十三 脚气门(三)
- 卷第八十四 脚气门(四)
- 卷第八十五 腰痛门
- 卷第八十六 虚劳门(一)
- 卷第八十七 虚劳门(二)
- 卷第八十八 虚劳门(三)
- 卷第八十九 虚劳门(四)
- 卷第九十 虚劳门(五)
- 卷第九十一 虚劳门(六)
- 卷第九十二 虚劳门(七)
- 卷第九十三 骨蒸传尸门
- 卷第九十四 诸疝门
- 卷第九十五 大小便门(一)
- 卷第九十六 大小便门(二)
- 卷第九十七 大小便门(三)
- 卷第九十八 诸淋门
- 卷第九十九 九虫门
- 卷第一百 诸尸门·诸注门
- 卷第一百零一 面体门·髭发门
- 卷第一百零二 眼目门(一)
- 卷第一百零三 眼目门(二)
- 卷第一百零四 眼目门(三)
- 卷第一百零五 眼目门(四)
- 卷第一百零六 眼目门(五)
- 卷第一百零七 眼目门(六)
- 卷第一百零八 眼目门(七)
- 卷第一百零九 眼目门(八)
- 卷第一百一十 眼目门(九)
- 卷第一百一十一 眼目门(十)
- 卷第一百一十二 眼目门(十一)
- 卷第一百一十三 眼目门(十二)
- 卷第一百一十四 耳门(一)
- 卷第一百一十五 耳门(二)
- 卷第一百一十六 鼻门
- 卷第一百一十七 口齿门(一)
- 卷第一百一十八 口齿门(二)
- 卷第一百一十九 口齿门(三)
- 卷第一百二十 口齿门(四)
- 卷第一百二十一 口齿门(五)
- 卷第一百二十二 咽喉门(一)
- 卷第一百二十三 咽喉门(二)
- 卷第一百二十四 咽喉门(三)
- 卷第一百二十五 瘿瘤门
- 卷第一百二十六 瘰门(一)
- 卷第一百二十七 瘰门(二)
- 卷第一百二十八 痈疽门(一)
- 卷第一百二十九 痈疽门(二)
- 卷第一百三十 痈疽门(三)
- 卷第一百三十一 痈疽门(四)
- 卷第一百三十二 疮肿门(一)
- 卷第一百三十三 疮肿门(二)
- 卷第一百三十四 疮肿门(三)
- 卷第一百三十五 疮肿门(四)
- 卷第一百三十六 疮肿门(五)
- 卷第一百三十七 疮肿门(六)
- 卷第一百三十八 疮肿门(七)
- 卷第一百三十九 金疮门(一)
- 卷第一百四十 金疮门(二)
- 卷第一百四十一 痔门(一)
- 卷第一百四十二 痔门(二)
- 卷第一百四十三 痔门(三)
- 卷第一百四十四 伤折门(一)
- 卷第一百四十五 伤折门(二)
- 卷第一百四十六 杂疗门(一)
- 卷第一百四十七 杂疗门(二)
- 卷第一百四十八 杂疗门(三)
- 卷第一百四十九 杂疗门(四)
- 卷第一百五十 妇人血风门
- 卷第一百五十一 妇人血气门
- 卷第一百五十二 带下(一)
- 卷第一百五十三 带下(二)
- 卷第一百五十四 妊娠门(一)
- 卷第一百五十五 妊娠门(二)
- 卷第一百五十六 妊娠门(三)
- 卷第一百五十七 妊娠门(四)
- 卷第一百五十八 妊娠门(五)
- 卷第一百五十九 产难门
- 卷第一百六十 产后门(一)
- 卷第一百六十一 产后门(二)
- 卷第一百六十二 产后门(三)
- 卷第一百六十三 产后门(四)
- 卷第一百六十四 产后门(五)
- 卷第一百六十五 产后门(六)
- 卷第一百六十六 产后门(七)
- 卷第一百六十七 小儿门(一)
- 卷第一百六十八 小儿门(二)
- 卷第一百六十九 小儿门(三)
- 卷第一百七十 小儿门(四)
- 卷第一百七十一 小儿门(五)
- 卷第一百七十二 小儿门(六)
- 卷第一百七十三 小儿门(七)
- 卷第一百七十四 小儿门(八)
- 卷第一百七十五 小儿门(九)
- 卷第一百七十六 小儿门(十)
- 卷第一百七十七 小儿门(十一)
- 卷第一百七十八 小儿门(十二)
- 卷第一百七十九 小儿门(十三)
- 卷第一百八十 小儿门(十四)
- 卷第一百八十一 小儿门(十五)
- 卷第一百八十二 小儿门(十六)
- 卷第一百八十三 乳石发动门(一)
- 卷第一百八十四 乳石发动门(二)
- 卷第一百八十五 补益门(一)
- 卷第一百八十六 补益门(二)
- 卷第一百八十七 补益门(三)
- 卷第一百八十八 食治门(一)
- 卷第一百八十九 食治门(二)
- 卷第一百九十 食治门(三)
- 卷第一百九十一 针灸门(一)
- 卷第一百九十二 针灸门(二)
- 卷第一百九十三 针灸门(三)
- 卷第一百九十四 针灸门(四)
- 卷第一百九十五-第一百九十七 符禁门
- 卷第一百九十八 神仙服饵门(一)
- 卷第一百九十九 神仙服饵门(二)
- 卷第二百 神仙服气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八十九 食治门(二)
- 本章共 6.45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卷第一百八十九] 食治腰痛
治腰背痛,骨髓虚,不能久立,身重气乏,盗汗少食,时复吐利。生地黄鸡方生地黄(八两)饴糖(五两)乌鸡(一只)上三味。先将鸡去毛及肠脏,细切地黄,与糖相和,纳鸡腹中,铜器贮之,复置甑中蒸,炊饭熟药成,取食之,勿用盐醋,食肉尽,即饮铜器中药汁。治虚劳,腰痛咳嗽,肺痿骨蒸。食羊蜜方熟羊脂熟牛髓白蜜熟猪脂(各五两)生姜汁(一合)生地黄汁(五两)上六味。先以猪羊脂煎一沸,次下牛髓,又煎一沸,次下白蜜生姜地黄汁,微火煎,不住手搅,膏成,贮密器中,每服一匙许,空腹温酒调下,羹粥中服之亦得,若食素者,以酥代脂髓,加麦门冬汁,若不能食或多风者,加白术。治虚劳。食羊脏方羊肝肚肾心肺(各一具汤洗细切)胡椒荜茇(各一两)豉(一合)葱白(一握细切)牛酥(一两)上六味。先以五味相和,以水七升,慢火煎取五升,去滓,和羊肝等并汁皆纳羊肚中,系肚口,别用绢袋盛之,煮熟乘热出,切肚食之,并旋旋服尽药汁。又食羊骨粥方羊骨(两具碎之)上以水二斗,慢火煎取三升,如常法作粥食,作羹亦得。治下元久冷。羊脊羹方白羊脊骨(一具全者椎碎)上用梁米一合,水四升,煎骨熟,入羊肾一对,再煎候熟,取出滤过,将肾切,入葱白五味,如常作羹食。治久积虚损,阳道虚弱,腰脚无力。白羊肾羹方白羊肾(一对去脂膜切)肉苁蓉(酒浸细切一两)上二味相和,入葱白盐酱椒煮作羹,如常法,空腹食。治肾虚劳损,腰膝疼,行动无力。猪肾粥方猪肾(去脂膜切一对)米(三合)上二味。以豉汁一升半,煮粥入五味并酒调和如常法,空腹食。治阳气衰,腰脚疼痛,五劳七伤。枸杞羊肾粥方枸杞(叶一斤)羊肾(一对细切)米(三合)葱白(十四茎)上四味细切,加五味煮粥如常法,空腹食。
[卷第一百八十九] 食治心腹病
治久患冷气,心腹结痛,呕吐不能下食。椒面粥方蜀椒(去目及闭口者一分炒出汗水浸一宿焙干末之)白面(三两)上二味。将椒末于面内拌匀,于豉汁中煮令熟,空腹食。治冷气,心腹胀满,不能下食。紫苏子粥方紫苏子(净洗捣碎以水二大升研滤取汁)粳米(三合)上二味。以紫苏汁和米煮作粥,如常着姜豉盐椒等末调和,空腹食之。治心腹冷气,痛妨胀不能食。荜茇粥方荜茇胡椒(各一两)桂(去粗皮三分)上三味。捣罗为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碗半,入葱一握豉半合,先煮葱豉熟去滓,次下米三合煮粥,将熟入前药末,同煮少顷,空腹食之。治心腹积冷结痛。高良姜粥方高良姜(捣为末半两)白米(三合)上二味。先以水二大升,煎高良姜,取一升半,去滓下米,煮熟入五味调和,空腹食之。治心腹冷气冲胁肋痛。吴茱萸粥方吴茱萸(水浸去涎焙干炒捣末半两)米(三大合)上二味。先用水二升,下米入葱豉同煮,熟后下茱萸末一分,并盐少许,空腹食之。治冷气,心腹痛妨闷。桃仁粥方桃仁(去皮尖双仁捣以水二升研取汁)米(三大合)上二味。以桃仁汁煮粥,空腹食之。
[卷第一百八十九] 食治脾胃
治脾胃气弱,见食呕逆,瘦劣。羊肉索饼方。白面(四两)鸡子(二枚取清)生姜(汁一合)羊肉(四两炒)上四味。将鸡子清生姜汁和面作索饼,煮熟入羊肉调和,空腹食。治脾胃气弱,食即呕逆。豆蔻拨刀方草豆蔻仁(二枚煨)高良姜(细锉半两)生姜汁(二合)羊肉(炒四两)面(四两)上五味。以水一升,先煎豆蔻高良姜至二合,去滓,并生姜汁和面作拨刀,煮熟以羊肉调和。空腹食。治脾胃气,及骨蒸羸瘦不下食。羊骨粥方羊脊骨(一具椎破)白米(五合净淘)上二味。以水一斗,煮羊骨至三升,去骨下米煮粥,入盐酱少许,空腹食。治脾胃气虚,不嗜食,四肢无力,渐羸瘦。山芋拨刀方干山芋(末二两)白面(四两)羊肉(四两炒)生姜汁(二合)上四味。先用生姜汁和面,并山芋末切作拨刀,煮熟以羊肉调和,空腹食。治脾胃气弱,不下食,四肢无力,渐羸瘦。羹方菜鲫鱼(纸裹烧熟去鳞切各四两)陈橘皮(汤浸去白切)生姜(切各一两)葱白(十四茎擘破)羊骨(一斤熬汁去骨)上六味。将前五味就羊骨汁中作羹,空腹食。治脾胃气虚不下食,虽食米谷不化。猪肝粥方猪肝(一叶去脂膜薄切新瓦上曝干)上一味。捣为细末,煮白米粥,空腹调食,日再。又方猪肝(半斤)野鸡胸臆肉(四两)上二味细切,于新瓦上曝干,捣罗为末,空腹粥内调下五钱匕,日再。治脾胃气弱,食不消化,羸劣瘦弱。姜汁索饼方白面曲末(各二合)上二味。以生姜汁三合,和作索饼,煮熟以羊肉调和,空腹食。治脾胃气弱,不下食。蒸猪肚方猪肚(一枚净洗去脂)人参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两)粟米饭(半升)猪脾(一枚切)上五味。捣人参橘皮为末,以猪脾拌饭,入二味末及盐酱椒姜等末三钱匕,相和纳猪肚中缝合,蒸熟空腹食。治脾胃气弱,见食呕吐,瘦羸无力。鸡子索饼方鸡子(五枚取清)白面(四两)上二味。以鸡子清和面作索饼,入豉汁中煮熟,入椒姜葱等,空腹食,或以羊肉和之。又糯米饭方糯米(二升净淘)曲末(五合研如粉)上二味。蒸糯米熟,以曲末拌和,瓷器盛,经宿,每日空腹食半盏。治脾胃气弱,常欲呕吐。虎肉方虎肉(四两切片)上一味。以竹箸贯炙熟,放冷食。治脾胃气弱,不下食,米谷不化。猪脾粥方猪脾(一具)猪胃(一枚)上二味。净洗细切,入好米两合,如常法煮粥,空腹食。治脾胃气弱,不下食,四肢无力,日渐消瘦。羊肉索饼方羊肉(细切炒锉)面(各四两)上二味。以生姜汁和面作索饼,以羊肉豉汁中熟煮,空腹食。治脾胃气弱,不下饮食,四肢无力,日渐羸瘦。菜羹方菜鲫鱼(纸裹炮令熟研各四两)上二味。入橘皮生姜葱白煮羹,空腹食之。治脾胃气虚冷,不下食。方鲫鱼(如常法作半斤)上一味。煎豉汁热投之,入五味等末,空腹食之。
[卷第一百八十九] 食治反胃呕吐
治反胃呕吐不下食。生姜粥方生姜(去皮细切研一两)枇杷叶(拭去毛炙七片为末)上二味。以水二升,煎至一升,去滓,用白粳米一合煮粥,更入盐酱汁五味等,空心温食之。治反胃吐酸水。人参粥方人参(为末半两)生姜(取汁半两)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入粟米一合,煮为稀粥,觉饥即食之。治反胃羸弱,身不能动,气乏醋心。生姜拨刀方生姜(二两研取汁)白面(四两)上二味。以姜汁和面作拨刀,煮食之。治反胃,朝食夜吐,夜食朝吐,诸药不瘥。羊肉生方羊肉(去脂膜切作片五两)大蒜(去皮细研一颗)上二味。先将蒜入盐醋调和,蘸羊生肉,空腹任意食之。治反胃朝食暮吐。薄荷方紫薄荷(新者一握捣取汁)面(四两)上二味。和作煮熟,空腹食之。治反胃羸瘦,四肢痿弱。粳米粥方粳米(淘一合)薤白(七茎细切)豉(二十五粒)枳壳(去瓤麸炒为末一分)生姜(汁半合)大枣(擘破二枚)陈橘皮(去白焙干为末一分)上七味。除薤白米外,以水三盏,先煎诸药至两盏,去滓下薤米再煮,以熟为度,空腹任意食之。治反胃。食羊肚方羊肚(净洗一枚)陈橘皮(汤浸去白切二两)豉(半升)葱白(十茎切)盐(少许)上五味。将四味贮入羊肚内,以绳系头,煮熟去药滓,将羊肚细切,任意食之。治反胃。食羊肝方羊子肝(三具切为条子)砂(半两取霜)上二味调和令匀,以竹杖穿炙熟,空腹食之。又方皮(一枚炙令焦为末)上一味。先以水二盏,绿豆一合煮粥,入皮末一钱匕,和服之。又方苍耳(不限多少嫩者端午日取)上一味。煮熟作菜,茹食之。治反胃,食毕即吐出,立效方白羊肝(一具去脂膜)上一味切作生,入五味调和,空腹食之。治呕吐。猪肚羹方猪肚(净洗去脂膜一枚)人参(一两)陈橘皮(去白细切三分)生姜(去皮细切一两)芦根(细切半两)上五味。先以水一斗,煮芦根至七升,去滓,次用人参等三味,贮在猪肚中,以线缝合,再用芦根汁煮令烂熟,去却药滓,将猪肚细切作羹,任意食之,余汁勿弃,作三五次饮尽。治胃反。方糯米半升布裹,流水摆取清,曝干炒为末,沙糖搜和,旋吃立止。治脾胃气弱,食即呕逆。豆蔻面方草豆蔻(去皮二枚)高良姜(半两)生姜(汁)白羊肉(四两作)上四味。以前二味粗捣筛,以水一升,煎至半升,去滓入生姜汁面四两为拨刀,熟煮以羊肉空腹食之。治脾肾气弱,见食呕逆。白面方白面(四两)鸡子清(二枚)生姜汁(少许)上三味。以鸡子清生姜汁和面作棋子,熟煮入羊肉,空腹食之。
[卷第一百八十九] 食治久新咳嗽
治久咳嗽不瘥。食猪肾方猪肾(二具每具上作十四孔)蜀椒(去目及闭口者二十八粒纳肾孔中)上二味。以湿纸裹煨,令匀熟,去椒,细嚼食之。治一切肺病,咳嗽唾脓血不止。服醍醐方真酥(不拘多少)上一味。炼三次,取醍醐,每服一合瘥。治咳嗽久不瘥。方猪(一具)上一味。薄切入竹筒,于火中炮令极熟,食后吃之。治积年咳嗽不瘥。药枣方枣(七枚大者擘破)酥(一鸡子大)莨菪(一钱水淘三遍)上三味。铛中炒令酥尽,去莨菪,取枣去皮食之良,日三五服。治暴咳嗽。麻子粥方大麻子仁(一合生研)上一味。同白米作粥食之,日三服。治多年肺气咳嗽。药肝方羊子肝(一枚分为四片)腻粉(一钱)麝香(末两钱)上三味。和面裹烧熟,空腹食之。时以冷水更换浸两手,良久即住,来日早晨转下恶物,有虫如头发相似为验。治肺气咳嗽上气。猪酒方猪(细切二具)大枣(去皮核三十枚)上二味。以无灰酒三升同浸,秋冬七日,春夏一日,布滤去滓,随性温饮。治上气咳嗽,胸膈妨满,气喘。桃仁粥方桃仁(去皮尖双仁捣碎研滤取汁三两)粳米(二合)上将米和桃仁汁煮粥,空腹食。治上气咳嗽,胸膈妨满,气喘。猪方猪(细切一具)生地黄(捣碎六两)饧(四两)上三味。先炒猪,即下地黄姜葱盐豉,候熟下饧,以瓷器盛,每日吃半盏许。
[卷第一百八十九] 食治泄痢
治泄痢。阿胶棋子方阿胶(炙燥为末一两)干姜(炮裂为末半两)薤白(煮烂细研七茎)上三味。以面五两拌和,薄切如棋子大,熟煮空腹食之,少入五味调和亦得。治吐痢后,大渴饮水不止。陈米汤方陈仓米(淘净三合)上一味。用水二升半,煎至六合,空心食之,日晚再煎食。治冷痢,寒结不散,日夜无度。粳米饮方仓粳米(净淘控干四合)薤白(七茎)羊肾脂(五两)豉(用水四升煎取二升去滓澄清)上四味。熬肾脂煎薤白令熟,入豉汁与米同煮,空腹食之。治冷痢,白如鼻涕,脐腹切痛。六味方鲫鱼(去鳞切十两)干姜(炮)荜茇陈橘皮(汤浸去白焙)胡椒(炒)莳萝(各一分)上六味。除鱼外,为细末,先将豉汁八合煎令熟,投鱼,次入药末五钱匕,搅和煮熟,乘热空心顿服。治冷痢不止。赤石脂面方赤石脂(细研)云母粉(各半两)面(五两)上三味。以水拌和,切作条子,熟煮分两服食之,着盐醋椒葱亦得。治冷痢,泻不止,食物不消。干姜饼方干姜(炮为末一两)上一味。用面五两,拌和作饼子烧熟,空腹食之。治水痢注泻。羊肉食方羊肉(除皮膜六两煮熟)仓米(淘净炒香熟捣末三两)上二味。薄切羊肉,以仓米末拌掺,随意食之,不拘时。治水痢及赤白痢。薤白饼方薤白(细切一握)鸡子黄(三枚)蜜蜡(一分)上三味合和,入面少许作煎饼,空心食之。治水痢。食羊肝子方羊肝(细切五两)芜荑(微炒少许)薤白(细切二七茎)上三味。入少五味,以白面裹,根据食法作子,候熟空心食之。治水痢脐腹痛。鸡子饼方鸡子三枚(打去壳醋炒熟)上一味。入面少许,和作饼子炙熟,空腹食之。治水泻冷劳气痢似鱼脑。猪肝方 [xiong1]猪肝(洗净一具)上一味。以酽醋二升,同煮极熟,切作片,入芜荑末调和,空心食之。治气痢。胡椒馄饨方胡椒干姜(炮各半两)诃黎勒皮(四枚)上三味。捣罗为末,取精羊肉四两,细切和药,以面裹作小馄饨子,煮熟空腹食之,以饱为度。治气痢。炙肝散方诃梨黎勒皮(一两分为三服)上一味。捣罗为末,取羊肝批作薄片,勿使相离,以药末入肝叶中,炙熟食之,以瘥为度,羸瘦加芜荑末少许相和。治诸痢疾,水泄霍乱,并泄血后,困顿不识人,宜。补虚正气粥饮方黄(细锉二两)人参(一两)米(二合)上三味。锉二味如麻豆大,以水三升,同煎取二升,去滓下米煮粥服。
[卷第一百八十九] 食治赤白痢
治赤白痢。蜡薤饼方白蜡(一两一分)鸡子(三枚取黄)薤白(五茎研细)白面(三两)上四味。以鸡子黄与薤白面等调作饼子,用蜡代油煎取熟,空心食之。治赤白痢及水痢。姜面方生姜(细切碎湿纸裹煨半两)白面(治如食法三两)上二味。拌和毕,沸汤中下,煮二十沸,空心旋旋食之。治赤白痢。鲫鱼方小鲫鱼(一斤如常法)蒜醋椒姜盐(临时用)上先将鱼切作薄片,以蒜齑椒姜盐拌和食之,不用别物兼食。治赤白痢。羊肾方羊肾(一对去膜净洗切细如小豆大)白面(三两)上羊肾。以白面拌和,同煮熟,入豉盐醋等,空心顿食之。治赤白痢,兼治肠胃滑。木耳粥方白木耳(洗细切二两)白粳米(淘净三合)上二味相和,以豉汁煮粥,任下葱椒盐等,空心食之。治赤白痢。葱粥方葱(切碎二茎)粳米(淘净三合)上二味。以水煮粥熟,放温空腹食之。治赤白痢不止,脾胃气虚,粥食不消。小麦曲粥方小麦曲(炒黄一两)粳米(淘净二合)上二味合和,用水煮作粥,空心食之,亦治小儿无辜痢,加减多少食之。治冷劳,下痢脓血,瘦怯不能食。猪肝方猪肝(一具水洗去筋膜令净切作柳叶片)鳖甲(去裙米醋慢炙一两)柴胡(去苗三分)甘草(炙锉)乌梅肉(炒)人参(各半两)白术(三分)胡黄连(一两)干姜(炮)陈橘皮(汤浸去白焙)诃黎勒(炮去核)芜荑(炒各半两)上一十二味。除肝外,捣罗为末,将肝与药末拌和,令药在肝上,即旋串慢火炙令香熟,空腹食之。如渴即将药末煎汤服亦效。治血痢。马齿苋粥方马齿苋(二握洗切)上一味。以粳米三合淘净,下苋和煮作粥,不得入盐醋,空腹淡食之。治脾胃气弱,大肠虚冷,痢如白脓涕,脐腹切痛。鱼方鲫鱼(一斤如常法作)胡椒干姜(炮)荜茇陈橘皮(去白焙)莳萝(各一分并为末)上六味。先用豉汁煮令熟,倾出候微温,下药末各少许,纳鱼,多少任意,空心食之。治脾胃虚冷,下白脓痢及水谷痢。薤粥方薤白(锉七茎)粳米(净淘三合)上二味相和煮粥,任下姜椒等搅匀令熟,空腹食之。治赤白痢。鲫鱼方鲫鱼肉(薄切六两)上一味。以蒜齑熟煮,空心服之。治脾胃气虚,下痢瘦弱。猪肝方猪子肝(一叶)芜荑仁(研)胡椒(为末各一分)干姜(炮为末半分)上四味。薄切肝,糁三味药,面裹,更以纸裹水湿,慢火灰中煨熟,去面,空腹食之。
[卷第一百八十九] 食治休息痢
治休息痢。大蒜鸡子方大蒜(剥去皮两颗)鸡子(二枚)上二味。先将蒜于铛中,取鸡子打破沃蒜上,以盏子盖合,候蒜熟,空腹食之。不过再服效。治休息痢。食羊肉方羊肉(去筋膜取精者薄切令作片子四两)胡粉胡黄连(各半两)大枣(煮去核并皮二十颗)上四味。除羊肉外,先研枣如泥,却别碾胡黄连作末,并胡粉一处,和枣作团,以湿纸包裹,于火中煨令干熟,取出捣罗为末,每服三钱匕,匀糁羊肉片子中,将湿纸裹,煨令香熟食之,不过三服效。治脾胃气虚,兼下痢瘦弱。猪子肝方猪子肝(一具去筋膜切作柳叶片)芜荑(微炒碾作末二钱半)上二味。取肝以芜荑末糁令匀,以面裹,入灰火中煨令熟,去面只取肝,空心顿食之。治冷劳气痢,暖腰腹,缩小便。食羊肉方精羊肉(八两切作馅)肉苁蓉(微炒碾末二钱半)莳萝(末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细碾半两)干姜(炮裂二钱半)胡椒荜茇诃黎勒(炮去核各一钱)芜荑(微炒半两)上九味。捣罗八味为末,以肉并药末等相和拌匀,分作四剂,每剂以面裹之,撮合微拍令扁,用湿纸裹,入灰火中煨令熟,空心食之,以饱为度。治冷劳气痢瘦甚。猪肝方猪肝(一具勿着水去筋膜切作柳叶片子)干姜(炮裂)芜荑(微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炒令黄色各一钱)诃黎勒(炮去核)缩砂仁(各二钱)上六味。除猪肝外,捣罗为末,糁肝片上拌令匀,用面裹作,以三重湿纸裹,安于灰火中煨取熟,空心饱食之。治气痢,日夜不记行数。猪肝方猪肝(一具重十两者)缩砂仁(二两)上二味。捣罗缩砂为末,取猪肝去筋膜,薄切作片子,排浓纸上渗血令干,后将缩砂末糁肝上,以三重湿纸裹,于灰火中煨令极香熟,乘热任意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