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简介
- 圣济总录内容细目
- 大德重校《圣济总录》序
- 卷第一 运气(一)
- 卷第二 运气(二)
- 卷第三 叙例
- 卷第四 治法
- 卷第五 诸风门(一)
- 卷第六 诸风门(二)
- 卷第七 诸风门(三)
- 卷第八 诸风门(四)
- 卷第九 诸风门(五)
- 卷第十 诸风门(六)
- 卷第十一 诸风门(七)
- 卷第十二 诸风门(八)
- 卷第十三 诸风门(九)
- 卷第十四 诸风门(十)
- 卷第十五 诸风门(十一)
- 卷第十六 诸风门(十二)
- 卷第十七 诸风门(十三)
- 卷第十八 诸风门(十四)
- 卷第十九 诸痹门(一)
- 卷第二十 诸痹门(二)
- 卷第二十一 伤寒门(一)
- 卷第二十二 伤寒门(二)
- 卷第二十三 伤寒门(三)
- 卷第二十四 伤寒门(四)
- 卷第二十五 伤寒门(五)
- 卷第二十六 伤寒门(六)
- 卷第二十七 伤寒门(七)
- 卷第二十八 伤寒门(八)
- 卷第二十九 伤寒门(九)
- 卷第三十 伤寒门(十)
- 卷第三十一 伤寒门(十一)
- 卷第三十二 伤寒门(十二)
- 卷第三十三 伤寒门(十三)
- 卷第三十四 中门(一)
- 卷第三十五 中门(二)
- 卷第三十六 中门(三)
- 卷第三十七 中门(四)
- 卷第三十八 霍乱门(一)
- 卷第三十九 霍乱门(二)
- 卷第四十 霍乱门(三)
- 卷第四十一 肝脏门(一)
- 卷第四十二 肝脏门(二)
- 卷第四十三 心脏门·小肠门
- 卷第四十四 脾脏门(一)
- 卷第四十五 脾脏门(二)
- 卷第四十六 脾脏门(三)
- 卷第四十七 脾脏门(四)
- 卷第四十八 肺脏门(一)
- 卷第四十九 肺脏门(二)
- 卷第五十 肺脏门(三)
- 卷第五十一 肾脏门(一)
- 卷第五十二 肾脏门(二)
- 卷第五十三 肾脏门(三)
- 卷第五十四 三焦门
- 卷第五十五 心痛门(一)
- 卷第五十六 心痛门(二)
- 卷第五十七 心腹门
- 卷第五十八 消渴门(一)
- 卷第五十九 消渴门(二)
- 卷第六十 黄胆门(一)
- 卷第六十一 黄胆门(二)·胸痹门
- 卷第六十二 膈气门
- 卷第六十三 呕吐门·痰饮门(一)
- 卷第六十三 痰饮门(二)
- 卷第六十五 咳嗽门(一)
- 卷第六十六 咳嗽门(二)
- 卷第六十七 诸气门
- 卷第六十八 吐血门(一)
- 卷第六十九 吐血门(二)
- 卷第七十 鼻衄门
- 卷第七十一 积聚门(一)
- 卷第七十二 积聚门(二)
- 卷第七十三 积聚门(三)
- 卷第七十四 泄痢门(一)
- 卷第七十五 泄痢门(二)
- 卷第七十六 泄痢门(三)
- 卷第七十七 泄痢门(四)
- 卷第七十八 泄痢门(五)
- 卷第七十九 水肿门(一)
- 卷第八十 水肿门(二)
- 卷第八十一 脚气门(一)
- 卷第八十二 脚气门(二)
- 卷第八十三 脚气门(三)
- 卷第八十四 脚气门(四)
- 卷第八十五 腰痛门
- 卷第八十六 虚劳门(一)
- 卷第八十七 虚劳门(二)
- 卷第八十八 虚劳门(三)
- 卷第八十九 虚劳门(四)
- 卷第九十 虚劳门(五)
- 卷第九十一 虚劳门(六)
- 卷第九十二 虚劳门(七)
- 卷第九十三 骨蒸传尸门
- 卷第九十四 诸疝门
- 卷第九十五 大小便门(一)
- 卷第九十六 大小便门(二)
- 卷第九十七 大小便门(三)
- 卷第九十八 诸淋门
- 卷第九十九 九虫门
- 卷第一百 诸尸门·诸注门
- 卷第一百零一 面体门·髭发门
- 卷第一百零二 眼目门(一)
- 卷第一百零三 眼目门(二)
- 卷第一百零四 眼目门(三)
- 卷第一百零五 眼目门(四)
- 卷第一百零六 眼目门(五)
- 卷第一百零七 眼目门(六)
- 卷第一百零八 眼目门(七)
- 卷第一百零九 眼目门(八)
- 卷第一百一十 眼目门(九)
- 卷第一百一十一 眼目门(十)
- 卷第一百一十二 眼目门(十一)
- 卷第一百一十三 眼目门(十二)
- 卷第一百一十四 耳门(一)
- 卷第一百一十五 耳门(二)
- 卷第一百一十六 鼻门
- 卷第一百一十七 口齿门(一)
- 卷第一百一十八 口齿门(二)
- 卷第一百一十九 口齿门(三)
- 卷第一百二十 口齿门(四)
- 卷第一百二十一 口齿门(五)
- 卷第一百二十二 咽喉门(一)
- 卷第一百二十三 咽喉门(二)
- 卷第一百二十四 咽喉门(三)
- 卷第一百二十五 瘿瘤门
- 卷第一百二十六 瘰门(一)
- 卷第一百二十七 瘰门(二)
- 卷第一百二十八 痈疽门(一)
- 卷第一百二十九 痈疽门(二)
- 卷第一百三十 痈疽门(三)
- 卷第一百三十一 痈疽门(四)
- 卷第一百三十二 疮肿门(一)
- 卷第一百三十三 疮肿门(二)
- 卷第一百三十四 疮肿门(三)
- 卷第一百三十五 疮肿门(四)
- 卷第一百三十六 疮肿门(五)
- 卷第一百三十七 疮肿门(六)
- 卷第一百三十八 疮肿门(七)
- 卷第一百三十九 金疮门(一)
- 卷第一百四十 金疮门(二)
- 卷第一百四十一 痔门(一)
- 卷第一百四十二 痔门(二)
- 卷第一百四十三 痔门(三)
- 卷第一百四十四 伤折门(一)
- 卷第一百四十五 伤折门(二)
- 卷第一百四十六 杂疗门(一)
- 卷第一百四十七 杂疗门(二)
- 卷第一百四十八 杂疗门(三)
- 卷第一百四十九 杂疗门(四)
- 卷第一百五十 妇人血风门
- 卷第一百五十一 妇人血气门
- 卷第一百五十二 带下(一)
- 卷第一百五十三 带下(二)
- 卷第一百五十四 妊娠门(一)
- 卷第一百五十五 妊娠门(二)
- 卷第一百五十六 妊娠门(三)
- 卷第一百五十七 妊娠门(四)
- 卷第一百五十八 妊娠门(五)
- 卷第一百五十九 产难门
- 卷第一百六十 产后门(一)
- 卷第一百六十一 产后门(二)
- 卷第一百六十二 产后门(三)
- 卷第一百六十三 产后门(四)
- 卷第一百六十四 产后门(五)
- 卷第一百六十五 产后门(六)
- 卷第一百六十六 产后门(七)
- 卷第一百六十七 小儿门(一)
- 卷第一百六十八 小儿门(二)
- 卷第一百六十九 小儿门(三)
- 卷第一百七十 小儿门(四)
- 卷第一百七十一 小儿门(五)
- 卷第一百七十二 小儿门(六)
- 卷第一百七十三 小儿门(七)
- 卷第一百七十四 小儿门(八)
- 卷第一百七十五 小儿门(九)
- 卷第一百七十六 小儿门(十)
- 卷第一百七十七 小儿门(十一)
- 卷第一百七十八 小儿门(十二)
- 卷第一百七十九 小儿门(十三)
- 卷第一百八十 小儿门(十四)
- 卷第一百八十一 小儿门(十五)
- 卷第一百八十二 小儿门(十六)
- 卷第一百八十三 乳石发动门(一)
- 卷第一百八十四 乳石发动门(二)
- 卷第一百八十五 补益门(一)
- 卷第一百八十六 补益门(二)
- 卷第一百八十七 补益门(三)
- 卷第一百八十八 食治门(一)
- 卷第一百八十九 食治门(二)
- 卷第一百九十 食治门(三)
- 卷第一百九十一 针灸门(一)
- 卷第一百九十二 针灸门(二)
- 卷第一百九十三 针灸门(三)
- 卷第一百九十四 针灸门(四)
- 卷第一百九十五-第一百九十七 符禁门
- 卷第一百九十八 神仙服饵门(一)
- 卷第一百九十九 神仙服饵门(二)
- 卷第二百 神仙服气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七十八 小儿门(十二)
- 本章共 9.77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卷第一百七十八] 小儿冷痢
论曰凡痢皆由乳食不节,伤动胃气,肠胃虚弱,清浊不分,因虚而泄。滞久不散。故为痢也,虚而冷者,则所下青白,或如凝脂,久不瘥,则陈寒结痼,或下黑瘀,诊其脉沉而迟者,冷痢也。治小儿五岁以下,百日以上冷痢。龙骨饮方龙骨黄连(去须各一两半)人参甘草(炙锉)干姜(炮裂)半夏(汤洗十遍焙干)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赤石脂(各一两)上八味,粗捣筛。一岁儿每服一钱匕,水半盏,入枣一枚擘破,同煎至三分,去滓分温二服,空心午后各一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治小儿秋后大肠挟冷,下痢不止。诃黎勒散方诃黎勒(煨去核半两)肉豆蔻(去壳二枚)当归(切焙)赤石脂密陀僧(别研如粉)枳壳(去瓤麸炒)龙骨干姜(炮裂)浓朴(去粗皮姜汁炙各半两)上九味,捣罗为散,一二岁儿,每服半钱匕,米饮调,空心午后各一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治小儿下痢白脓。黄汤方黄(锉)芎干姜(炮裂)人参黄芩(去黑心)当归(切焙)甘草(炙各半两)桂(去粗皮一分)上八味,粗捣筛。一岁儿,每服一钱匕,水半盏,同煎至三分,去滓分温二服,空心日晚各一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治小儿冷痢,心腹胀满,干呕不止。陈橘皮汤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一分)人参(一分)甘草(炙半两)上三味,粗捣筛。一岁儿,每一钱匕,水半盏,生姜二片,同煎至三分,去滓分温三服,食前日再,随儿大小,以意增减。治小儿虚冷,脏腑滑泄不止。白丸子方硫黄(半两研)附子(炮裂去皮脐取末秤半两)硝石(研)钟乳(研)白龙骨(研)寒食面(各一分)上六味,同研令匀细,面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丸,量儿大小加减,粥饮下,疾愈即止。治小儿冷痢腹痛。艾香散方艾叶(炒)木香黄连(去须各半两)龙骨(研)诃黎勒(煨取皮)当归(切焙各三分)干姜(炮裂一分)上七味,捣研为散,每服半钱匕,米饮调下,食前服。治小儿秋深冷痢,止腹痛。蜀椒丸方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汗出一两)干姜(炮裂一分)上二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小豆大,一岁儿,空心面汤下五丸,未止日午再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治小儿冷痢白脓,脐下绞刺痛。木香丸方木香(一两)诃黎勒(煨去核一两)上二味,捣罗为末。以粳米饭和为丸,如麻子大。一二岁儿三丸,五岁儿五丸,米饮下,食前服。治小儿白痢。人参汤方人参(二两半)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一两)甘草(炙一两)白茯苓(去黑皮一两一分)榉皮(炙二两)桔梗(炒一两一分)上六味,粗捣筛。一二岁儿,每服一钱匕,水半盏,煎至三分,去滓分温二服,乳食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治小儿冷痢。诃黎勒丸方诃黎勒(煨去核半两)桂(去粗皮一分)赤石脂(半两)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更入臼中,捣三五百杵,丸如麻子大,一二岁儿三丸,三四岁儿五丸,空心午后各一服,米饮下。治小儿白痢。阿胶饮方阿胶(炙令燥一两一分)黄芩(去黑心一两)黄连(去须半两)上三味,粗捣筛。一二岁儿,每一钱匕,水半盏,煎至三分,去滓分温二服,空心日晚各一服,量儿大小,以意增减。治小儿冷痢白脓。茯苓饮方白茯苓(去黑皮一两一分)人参(一两半)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一两半)桔梗(炒一两)榉皮(炙一两)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一钱匕,水半盏,煎至三分,去滓分温二服,食前日二,量儿大小,以意增减。治小儿下痢色白,小便赤,调中。人参饮方人参(三分)龙骨(一两)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一分)当归(切焙)干姜(炮裂)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各一两)上七味,粗捣筛。一二岁儿,每服一钱匕,水半盏,煎至三分,去滓分温二服,空心日晚各一,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治小儿冷痢腹痛。龙骨汤方龙骨甘草(炙)黄连(去须各一两)干姜(炮裂)当归(切焙各三分)上五味,粗捣筛。一岁儿,每服半钱匕,水半盏,煎至三分,去滓分温二服,日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治小儿冷痢。当归汤方当归(切焙)黄连(去须)赤石脂干姜(炮裂)龙骨酸石榴皮(微炙)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各三分)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一钱匕,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分温二服,食前日一,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治小儿肠胃虚弱,清浊不分,痢下青白,或如凝脂。陈寒痼冷,或下黑瘀。豆蔻散方肉豆蔻(去壳一枚)缩砂(去皮七枚)诃黎勒(去核三枚)铅丹(炒)胡粉(炒)龙骨(各二钱)白矾(一分)天仙子(一分与白矾和令匀入在橡斗子内合定用麻线缠定炭火内烧黑存性细研)上八味,捣研为散,再研令匀,每服半钱匕,米饮调下,乳食前服。治小儿冷痢,心腹痛闷,不美乳食,呕逆不止。丁香丸方丁香硫黄胡椒桂(去粗皮各一钱)陈橘皮(去白焙)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一分)肉豆蔻(去壳一枚)上七味,捣罗为细末,用生姜汁煮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生姜艾汤下,奶食前服,量儿大小加减服。治小儿脾胃虚弱,清浊不分,因成冷痢,其色青白,甚则色黑。浓朴丸方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黄色一两)肉豆蔻(面裹炮裂一两)诃黎勒(三枚面裹炮用皮)龙骨(半两)木香(一两)上五味,捣罗为细末。水浸炊饼心和丸,如麻子大。一二岁儿每服十丸,温米饮下,日三服。治小儿冷痢,便下青白。或如凝脂,或下瘀黑。浓朴汤方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苍术(米泔浸切焙)陈橘皮(去白焙各一两)甘草(炙锉半两)干姜(炮三分)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一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二片,枣一枚劈,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治小儿冷痢,或下青白,或下瘀黑,或如凝脂。补脾丸方肉豆蔻(炮去壳一枚为末)龙骨(烧研)乳香(研)芜荑仁(炒研)麝香(研各一钱)上五味,同研匀,软饭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陈米饮下。治小儿冷痢,或下青白,或下瘀黑。或如凝脂。草节丸方乌头(炮裂去皮脐)黄连(去须)吴茱萸(汤洗焙炒)干姜(焙各一钱)上四味,捣罗为末,醋煮面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七丸,草节汤下。
[卷第一百七十八] 小儿热痢
论曰小儿挟热痢,此由邪热在于肠间,因胃气不和,乳食伤动,故令腹痛肠鸣,下痢黄赤,名热痢。治小儿热痢下重,或下痢如血汁。香连丸方木香黄连(去须各半两)上二味,捣罗为细末,醋浸炊饼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不计时候。治小儿赤痢,经时不止。犀角丸方犀角(镑屑一两一分)黄连(去须一两半)女萎(一两)白头翁(去芦头一两半)茜根(三分)枳壳(去瓤麸炒黄三分)甘草(炙半两)赤石脂(一两一分)黄芩(去黑心一两)干蓝(半两)榉皮(炙三分)龙骨(一两)黄柏(去粗皮炙半两)上一十三味,捣罗为细末。炼蜜和捣五百杵,丸如麻子大,一二岁儿,每服三丸,三岁至六岁儿可四五丸,空心午后各一服,米饮下。治小儿猝下热痢。赤石脂汤方赤石脂(一两)黄连(去须)石膏(碎)甘草(炙)龙骨知母(焙)前胡(去芦头)赤茯苓(去黑皮)桂(去粗皮)芍药(各一分)上一十味,粗捣筛。一二岁儿每服半钱匕,入枣一枚擘破,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分温二服,空心午后各一服。治小儿热毒下痢如鱼脑,手足壮热。黄连白头翁汤方黄连(去须一两)白头翁酸石榴皮(炙)犀角(镑屑各半两)上四味,粗捣筛。一二岁儿每服半钱匕,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分温二服,空心午间日晚,各一服。治小儿热痢。牡蛎丸方牡蛎()黄连(去须)黄柏(去粗皮炙)龙骨赤石脂人参甘草(炙各一两)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和捣千余杵,丸如麻子大,一二岁儿每服三丸,四岁至六岁儿,五丸,米饮下,空心午后各一服。治小儿热痢不止。栀子丸方栀子仁(七枚)黄柏(去粗皮炙三分)白矾(熬汁枯一两)枣(大者四枚烧令黑色)上四味,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一二岁儿,每服三丸,三四岁儿,每服五丸,米饮下,空心午后,各一服。治小儿热痢壮热,全不食乳,食乳即吐。熊胆散方熊胆(半两)黄连(去须三分)马齿苋(干者炒一两)无食子(煨一枚)蚺蛇胆(半两)犀角(镑屑一两)上六味,捣罗为细散。一二百日儿每服一字匕,新汲水调服,空心午后,各一服。治小儿热痢不止。黄芩知母汤方黄芩(去黑心)知母(焙各一两)葳蕤(三分)黄柏(去粗皮炙半两)甘草(炙半两)上五味,粗捣筛。一二岁儿每服半钱匕,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分温二服,空心午后各一服。治小儿热毒痢,下脓血。羚羊角汤方羚羊角(镑屑三分)地榆(一两)吴蓝(三分)黄连(去须一两)黄芩(去黑心半两)茜根(三分)当归(切焙)阿胶(炙燥)赤石脂(各一两)甘草(炙半两)上一十味,粗捣筛。一二岁儿每服半钱匕,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分温二服,空心午后,各一服。治小儿热毒痢下血。黄连饮方黄连(去须一两半)白荷根(一两)犀角(镑屑一两)黄芩(去黑心一两)白头翁(去芦头三分)茜根(锉一两)蓝青(干者三分)甘草(炙半两)上八味,粗捣筛。一二岁儿,每服半钱匕,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分温二服,空心午后,各一服。治小儿热痢,壮热多渴而痢。乌梅汤方乌梅肉(去核二枚焙)黄连(去须)蓝叶(各一分)犀角(镑屑)阿胶(炙燥)甘草(炙各半两)上六味,粗捣筛。一二岁儿,每服半钱匕,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分温二服,空心午后,各一服。治小儿赤痢血痢。诃黎勒散方诃黎勒(煨去核)栀子(去壳各一两)上二味,捣罗为细散,一二岁儿每服半钱匕,米饮调下,空心午后,各一服。治小儿久热痢,不下乳。三物汤方大黄(生锉)甘草(炙锉)麦门冬(去心焙等分)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分温三服,空腹,量儿大小加减服。
[卷第一百七十八] 小儿赤白痢
论曰小儿痢下赤白,由脾胃不和,乳食所伤。留滞肠中,与津液相搏,肠虚则泄,故为痢也。虚而有热则赤,虚而有寒则白,冷热不调,则赤白相兼,脓血杂下,故名赤白痢。治小儿赤白痢,腹肚痛,不思饮食羸瘦。赤石脂丸方赤石脂白矾(烧令汁尽)诃黎勒皮白术黄(锉)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干姜(炮一分)上一十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温米饮下,空心午后服,量儿大小加减。治小儿赤白痢不止。当归丸方当归(切焙半两)黄连(去须)龙骨人参(各一分)无食子(炮二枚)鹿角(镑)豉(炒各一分)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温米饮下,空心午后服,量儿大小加减。治小儿下痢赤白。鹿角丸方鹿角(镑)芜荑仁(炒)附子(炮裂去脐皮各一分)赤石脂(半两)上四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温米饮下,空心日晚各一服,量儿大小加减。治小儿赤白痢,日夜三五十行。白术汤方白术(一两一分)干姜(炮一分)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各一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一钱匕,水半盏,煎至三分,去滓分温二服,空心食前服,量儿大小加减。治小儿赤白痢。人参汤方人参(一两半)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一两)白茯苓(去黑心)桔梗(锉炒各一两一分)榉皮(去粗皮炙二两)甘草(炙一两一分)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一钱匕,水半盏,煎至三分,去滓早晨午后服,量儿大小加减。治小儿赤白痢腹痛,日夜频数。浓朴散方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三分)人参赤石脂龙骨(各一两)地榆干姜(炮)当归(切焙各半两)黄连(去须一两)上八味,捣罗为散。每服半钱匕,空心米饮调下,午后再服,量儿大小加减。治小儿赤白痢,日夜数十行,腹痛后重。犀角汤方犀角(镑)苦参黄连(去须)地榆黄柏(去粗皮炙各一两)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一钱匕,水半盏,煎至三分,去滓分温二服,空心午后服,量儿大小加减。治小儿赤白痢,久痢成疳。黄柏散方黄柏(去粗皮炙)黄连(去须)桃白皮(炙锉)胡粉(炒)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丁香(一分)上六味,捣罗为散,每服半钱匕,米饮调下,空心午后服,量儿大小加减。治小儿赤白痢,挟热多渴,宜服蓝叶汤方蓝叶(一分)黄连(去须半两)白茯苓(去黑皮一分)冬瓜子(炒半两)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一钱匕,入蜜少许。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分温二服。空心午后服,量儿大小加减。治小儿赤白痢。鹿茸散方鹿茸(去皮毛酥炙)甘草(炙)诃黎勒(煨去核各半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半钱匕,食前日三,米饮调下,量儿大小加减。治小儿赤白痢。黄连散方黄连(去须)槟榔(锉)上二味,各捣罗为散。如患赤痢,黄连末二钱匕,槟榔末一钱匕,白痢黄连末一钱匕,槟榔末二钱匕,和匀,每服半钱匕,米饮调下,量儿大小加减。治小儿赤白痢,腹内疼痛烦渴。木香黄连散方木香黄连(去须各半两诃黎勒炮去核十二枚)肉豆蔻(去壳二枚)甘草(炙半两)上五味,捣罗为散。每服半钱匕,米饮调下。治小儿赤白痢,及水泻。麝香丸方麝香(研半钱)巴豆(七粒去皮水半盏用蛤粉一匙头同煮水尽去心膜细研)丹砂(研)硫黄(各一分研)草乌头(炮去皮取末一钱)砒霜(研半钱)上六味,捣研为末。用枣肉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一丸,水泻并痢,秋后蛤粉水下,夏至后新汲水下,赤白痢。生姜汤下,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治小儿赤白痢。神捷散方大枣(四枚)栀子仁(五枚)干姜(半栗子大)上三味,并烧黑色,研为散,每服半钱匕,米饮调下。治小儿赤白痢方麻子(一两炒)上一味,捣罗为散,蜜水调下半钱匕,食前,加减服。治小儿赤白痢。龙骨散方龙骨(研)白石脂(研)胡粉(炒)白矾(枯过各一两)诃黎勒皮(二两)黄连(去须)陈橘皮(去白麸炒)阿胶(炙燥)当归(切焙)人参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各一两半)上一十一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空腹煮白粥饮调下,日二。治小儿赤白痢。黄连丸方黄连(去须)龙骨赤石脂当归(锉炒各三分)白石脂乌梅肉(炒)黄芩(去黑心各半两)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空腹煮白粥饮研下,日二服,渐加至十丸。治小儿赤白痢,里急后重。诃黎勒丸方诃黎勒(煨去核)地榆(去苗微炙)酸石榴皮(炙焦)高良姜赤石脂(各半两)吴茱萸(汤洗焙干炒一分)黄连(去须三分)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七丸,温米饮下,空心午后各一,看儿大小,以意加减。治小儿下痢赤白,乳食减少,腹痛满闷。中黄散方定粉铅丹(二味银器内同炒令赤)海螵蛸龙骨(各一钱)诃黎勒(炮去核二钱)上五味,捣罗为散,每服半钱匕,紫苏木瓜汤调下,量儿大小,加减服。治小儿赤白痢,腹痛。黄连汤方黄连(去须一两)干姜(炮)艾叶(炒各半两)乌梅肉(三枚)上四味咀,每服二钱匕,以水八分一盏,煎去滓取三分,空腹温服。
[卷第一百七十八] 小儿血痢
论曰热痢不瘥,则变血痢,由痢久肠虚,热毒留滞,血脉妄行,流渗肠间,肠虚则泄,故为血痢也。治小儿血痢。茜根饮方茜根(锉一两)地榆(根锉三分)马蔺子(微炒一分)黄连(去须)黄柏(去粗皮微炙)黄芩(去黑心各一两半)当归(切焙一两)上七味,粗捣筛,一二岁儿每服一钱匕,水七分,入生姜二片,同煎至四分,去滓分温二服,空心晚食前,各一服,更随儿大小,以意加减。治小儿血痢无度。黄连汤方黄连(去须一两半)艾叶(微炒一分)阿胶(炙令燥半两)豉(一十粒炒令黄焦)上四味,粗捣筛,一二岁儿,每服一钱匕,水七分,入葱白二寸并须切,同煎至四分,去滓分温三服,空心午后各一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治小儿血痢无度。黄连汤方黄连(去须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黄药子(一分)吴蓝叶(一分)栀子仁(二枚)犀角屑(一分)上六味,粗捣筛,一二岁儿,每服一钱匕,水七分,煎至三分,去滓分温二服,食前日二,随儿大小,以意加减。治小儿泻血不定。樗根汤方樗根白皮(炙香锉三分)无食子(一枚)肉豆蔻(去壳一枚)茜根(锉半两)茶末(一分)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一钱匕,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分温二服,早晨晚后各一,量儿大小加减。治小儿血痢不止。麝香散方麝香(一钱)鹿角(屑半两炒微焦)乱发灰(半两)上三味,同研为散,每服半钱匕,粥饮调下,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治小儿血痢。地榆汤方地榆(锉)黄柏(去粗皮微炙)黄连(去须)黄芩(去黑心各一两半)马蔺子(微炙半两)茜根(锉一两)上六味,粗捣筛,一二岁儿每服一钱匕,水半盏,入生姜一片,同煎至三分,去滓分温二服,食前日再,随儿大小,以意增减。治小儿血痢。薤白饮方薤白(十茎切)香豉(一合半)山栀子仁(五枚)黄连(去须半两)上四味,除香豉薤白外,余粗捣筛,一二岁儿每服一钱匕,水七分,入香豉二七粒,薤白一茎切,同煎至三分,去滓分温二服,量儿大小增减。治小儿脏腑虚滑,泻血腹痛。固肠丸方槐蛾(半两炒黄色)肉豆蔻(三枚面裹烧香)干姜(炮裂半两)枯矾(一分)上四味,捣研细为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乳香汤下,一二岁儿,每服十丸,日进二服。治小儿脾毒泻血。皮散方刺皮(锉)陈槐花白矾鹿角屑(各一两)王瓜(半两)上五味,同入沙合子内,用盐泥固济令干,烧令通赤,取出为细散,每服半钱匕,入生姜自然汁两三点,用腊茶清调下。治小儿肠虚腹胀,泻血不止。地榆丸方地榆(一两)草豆蔻(三枚炮去皮)黄(锉一两)枳壳(麸炒去瓤半两)上四味,捣罗为细末,面糊为丸,麻子大,一二岁儿每服十丸,草节汤下,日三服。治小儿血痢不止。胡黄连丸方胡黄连黄连(去须各半两)丁香芦荟五灵脂干姜(炮裂)槟榔(锉各一分)木香麝香(研各一钱)右九味,捣研为末,用炊饼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丸,量儿加减,温米饮下。治小儿血痢。犀角饮方犀角(镑末半两)榉皮(去粗皮微炙四两)上二味,粗捣筛,一二岁儿,每服一钱匕,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分温二服,空心午后各一服,量儿大小加减。治小儿毒热血痢。香豉饮方香豉(微炒一分)栀子(五枚去皮)黄连(去须一分)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一钱匕,水七分,入薤白两茎切,同煎至四分,去滓分温二服,空心日晚各一,量儿大小加减。治小儿血痢,腹痛减食,四肢瘦弱,渴不止。黄芩丸方黄芩(去黑心)地榆龙骨人参白术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各一两)白茯苓(去黑皮)漏芦(去芦头各一两半)酸石榴皮(切炒三分)右九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空腹米饮下,日二,更量儿大小加减服。治小儿热痢不瘥,血脉妄行,变成血痢。青橘丸方青橘皮(去白焙)黄连(去须等分)上二味,捣为末,用猪胆汁和,即入胆内,以米泔煮熟取出,入麝香少许研匀,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丸,米饮下。治小儿血痢烦躁方上取蓝青汁,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卷第一百七十八] 小儿脓血痢
论曰小儿脓血痢者,由肠胃虚弱,冷热不调,寒多则色白,或如凝脂,与脓兼下。多则色赤,或似栀子汁,甚则纯下鲜血,冷热交攻,脓血杂下,治法当分其冷热疳蛊而治之,则无不瘥。治小儿下痢脓血,肠鸣腹痛。赤石脂散方赤石脂(研)龙骨(研)地榆黄连(去须各一两)浓朴(去粗皮生姜汁涂炙两遍)人参(各三分)当归(锉焙)干姜(炮裂各半两)右八味,捣罗为散,每服半钱匕,用米饮调下,日二,如要丸,炼蜜丸如麻子大,乳汁下五丸至七丸,空心午后各一服,随儿大小,以意加减。治小儿脓血痢。石榴皮散方酸石榴皮(微炒)干姜(炮裂)黄连(去须)诃黎勒(煨去核各一分)右四味,捣罗为细散。每服半钱匕,空心午后各米饮调下一服。随儿大小,以意加减。治小儿下痢脓血,腹痛肠鸣。干姜散方干姜(炮裂一分)黄连(去须三分)人参(三分)肉豆蔻(去壳一枚)当归(锉焙三分)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五遍半两)右六味,捣罗为细散,每服半钱匕,以粥饮调下,空心午后各一服,量儿大小加减。治小儿脓血痢。肉豆蔻散方肉豆蔻(二枚去壳)当归(锉焙)密陀僧(研)诃黎勒(煨去核)黄连(去须)枳壳(去瓤麸炒各一分)龙骨(半分)干姜(炮裂半两)上八味,捣罗为散,每服半钱匕,空心米饮调下,随儿大小,以意加减。治小儿脓血痢。黄连丸方黄连(去须)龙骨(研)黄芩(去黑心)白石脂(研)当归(锉焙)赤石脂(研各三分)乌梅肉(微炒各半两)上七味,先以四味,捣罗为细末,入研药和匀,炼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空心晚食前,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治小儿下痢脓血,腹痛虚烦。肉豆蔻丸方肉豆蔻(去壳)木香诃黎勒(炮去核各三钱)密陀僧(一钱)人参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分)上六味,捣罗为细末,用烧粟米饭,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温米饮下。治小儿百内,下痢如鱼脑,赤白杂痢,腹痛多啼。干蓝汤方干蓝叶升麻芍药(各一两)栀子仁(四枚)上四味,粗捣筛,百至二百日儿,每一钱匕,以水半盏,入香豉七枚,薤白一茎拍破,同煎至三分,去滓分温三服,食前,随儿大小,以意增减。治小儿脓血滞痢。当归黄连汤方当归(锉焙一两)黄连(去须三分)桂(去粗皮三分)赤石脂(一两一分)人参(三分)干姜(炮裂三分)龙骨(一两)白头翁(三分)甘草(炙三分)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一分)上一十味,锉如麻豆,每一钱匕,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分温二服,空心午后各一服,儿大以意加之,久冷者,去白头翁,加牡蛎三分。治小儿肠下脓血。白石脂散方白石脂(烧令赤一分)乱发(烧灰一分)甘草(炙令赤半两)上三味,捣研为细散,每服一字至半钱匕,早晨午后各一服,米饮调下,随儿大小,以意加减。治小儿脏毒,久痢下脓血。如圣散方上用好枣一枚去核,以铅丹半钱匕,砂一皂子大,腻粉抄一钱匕,三味细研,入在枣内,用大麦面裹,灰火烧香熟为度,去面烂研为粉,每一枚枣,分两服,煎槐花汤调下,二服定。治小儿纯痢脓血。汤丸方粉霜腻粉丹砂砂(各一钱)白丁香(一钱)乳香(半钱)巴豆(去皮心半钱不出油研)上七味,研为细末,煮枣肉和成剂,每服旋丸如粟米大,二丸,量儿大小加减,煎鱼汤下,次用调味药和之。治小儿下痢脓血,寒热不除。蜡蜜丸方豉(八十粒炒令黄焦)大豆(炒令黄香去皮半两)黄连(去须一分)巴豆(二十枚去皮心麸炒令香出油尽)芫花(醋炒焦)硝石(各一分)上六味,捣罗为细末,入熔蜡一分,并炼蜜和丸,如黍米大,一二百日内儿,每服二丸,一二岁儿,每服可五丸,三四岁儿,每服七丸,米饮下,空心,随儿大小加减服之。治小儿一切痢疾。丹砂丸方丹砂(研半钱)砒霜(研半钱)巴豆霜(研)硫黄(研)麝香(研)绿豆粉(研各一分)上六味,同细研令匀,用烧饭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丸,血痢煎黄芩汤下,白痢煎附子汤下,疳痢蛤粉汤下。治小儿热毒痢,下脓血。羚羊角汤方羚羊角(屑)茜根吴蓝(各三分)黄连(去须)赤石脂(炒)地榆当归(锉炒)阿胶(炙燥各一两)黄芩(去黑心)甘草(炙各半两)上一十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去滓取五分,空腹分温三服。
[卷第一百七十八] 小儿蛊毒痢
论曰小儿下痢,瘀血如鸡鸭肝片,随痢而下者,蛊毒痢也,此由岁时寒暑不调,有毒厉之气,中儿肠胃,其邪与血气相搏,变而成痢,血毒瓦斯盛,热则伤损腑脏,如中蛊之状,故名蛊毒痢。治小儿蛊毒痢,下血体羸。黄连饮方黄连(去须一两)犀角(镑)白荷根黄芩(去黑心)茜根(各三分)败鼓皮(炙焦)蓝青甘草(炙锉)白头翁(去芦头各半两)上九味,粗捣筛,一二百日儿,每服半钱匕,水半盏,煎至三分,去滓,分温二服,更量儿大小加减。治小儿蛊毒痢,下血不止。犀角饮方犀角(镑)地脉草(各一两)上二味,粗捣筛,一二岁儿,每服一钱匕,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分温二服,更量儿大小加减。治小儿蛊毒血痢。地榆饮方地榆黄柏(去粗皮炙)黄连(去须)马芹子(炒)黄芩(去黑心各三分)蔓菁根(洗切半两)上六味,粗捣筛,一二岁儿,每服一钱匕,水一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分温二服。治小儿蛊毒血痢,发甚心神烦闷,腹胀不欲饮食。犀角散方犀角屑(三分)白荷根(三分)地榆(三分微炙锉)桔梗(三分去芦头)苏枋木(三分锉)上五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量儿分减服。又方葱白(三两)香豉(三合)栀子(七枚)黄连(一两)上四味,捣筛为散,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治小儿蛊毒血痢。犀角榉皮散方梁州榉皮(二两半炙锉)犀角屑(一两半)上二味,锉筛令匀,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治小儿蛊毒血痢,身体壮热烦闷。升麻散方升麻白荷根(各一两)犀角(镑)芍药(各三分)败豉皮(炙焦一分)干蓝甘草(炙各半两)上七味,粗捣筛,一二岁小儿,每用半钱匕,水半盏,入豉七粒,煎至三分,去滓分温二服,空心午后各一,更量儿大小加减。治小儿蛊毒血痢。犀角地榆汤方犀角(镑)地脉草(各一两)地榆(锉三分)上三味,粗捣筛,一二岁儿,每服半钱匕,水一小盏,入蜜半匙,煎至五分,去滓分温二服,更量儿大小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