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简介
 - 圣济总录内容细目
 - 大德重校《圣济总录》序
 - 卷第一 运气(一)
 - 卷第二 运气(二)
 - 卷第三 叙例
 - 卷第四 治法
 - 卷第五 诸风门(一)
 - 卷第六 诸风门(二)
 - 卷第七 诸风门(三)
 - 卷第八 诸风门(四)
 - 卷第九 诸风门(五)
 - 卷第十 诸风门(六)
 - 卷第十一 诸风门(七)
 - 卷第十二 诸风门(八)
 - 卷第十三 诸风门(九)
 - 卷第十四 诸风门(十)
 - 卷第十五 诸风门(十一)
 - 卷第十六 诸风门(十二)
 - 卷第十七 诸风门(十三)
 - 卷第十八 诸风门(十四)
 - 卷第十九 诸痹门(一)
 - 卷第二十 诸痹门(二)
 - 卷第二十一 伤寒门(一)
 - 卷第二十二 伤寒门(二)
 - 卷第二十三 伤寒门(三)
 - 卷第二十四 伤寒门(四)
 - 卷第二十五 伤寒门(五)
 - 卷第二十六 伤寒门(六)
 - 卷第二十七 伤寒门(七)
 - 卷第二十八 伤寒门(八)
 - 卷第二十九 伤寒门(九)
 - 卷第三十 伤寒门(十)
 - 卷第三十一 伤寒门(十一)
 - 卷第三十二 伤寒门(十二)
 - 卷第三十三 伤寒门(十三)
 - 卷第三十四 中门(一)
 - 卷第三十五 中门(二)
 - 卷第三十六 中门(三)
 - 卷第三十七 中门(四)
 - 卷第三十八 霍乱门(一)
 - 卷第三十九 霍乱门(二)
 - 卷第四十 霍乱门(三)
 - 卷第四十一 肝脏门(一)
 - 卷第四十二 肝脏门(二)
 - 卷第四十三 心脏门·小肠门
 - 卷第四十四 脾脏门(一)
 - 卷第四十五 脾脏门(二)
 - 卷第四十六 脾脏门(三)
 - 卷第四十七 脾脏门(四)
 - 卷第四十八 肺脏门(一)
 - 卷第四十九 肺脏门(二)
 - 卷第五十 肺脏门(三)
 - 卷第五十一 肾脏门(一)
 - 卷第五十二 肾脏门(二)
 - 卷第五十三 肾脏门(三)
 - 卷第五十四 三焦门
 - 卷第五十五 心痛门(一)
 - 卷第五十六 心痛门(二)
 - 卷第五十七 心腹门
 - 卷第五十八 消渴门(一)
 - 卷第五十九 消渴门(二)
 - 卷第六十 黄胆门(一)
 - 卷第六十一 黄胆门(二)·胸痹门
 - 卷第六十二 膈气门
 - 卷第六十三 呕吐门·痰饮门(一)
 - 卷第六十三 痰饮门(二)
 - 卷第六十五 咳嗽门(一)
 - 卷第六十六 咳嗽门(二)
 - 卷第六十七 诸气门
 - 卷第六十八 吐血门(一)
 - 卷第六十九 吐血门(二)
 - 卷第七十 鼻衄门
 - 卷第七十一 积聚门(一)
 - 卷第七十二 积聚门(二)
 - 卷第七十三 积聚门(三)
 - 卷第七十四 泄痢门(一)
 - 卷第七十五 泄痢门(二)
 - 卷第七十六 泄痢门(三)
 - 卷第七十七 泄痢门(四)
 - 卷第七十八 泄痢门(五)
 - 卷第七十九 水肿门(一)
 - 卷第八十 水肿门(二)
 - 卷第八十一 脚气门(一)
 - 卷第八十二 脚气门(二)
 - 卷第八十三 脚气门(三)
 - 卷第八十四 脚气门(四)
 - 卷第八十五 腰痛门
 - 卷第八十六 虚劳门(一)
 - 卷第八十七 虚劳门(二)
 - 卷第八十八 虚劳门(三)
 - 卷第八十九 虚劳门(四)
 - 卷第九十 虚劳门(五)
 - 卷第九十一 虚劳门(六)
 - 卷第九十二 虚劳门(七)
 - 卷第九十三 骨蒸传尸门
 - 卷第九十四 诸疝门
 - 卷第九十五 大小便门(一)
 - 卷第九十六 大小便门(二)
 - 卷第九十七 大小便门(三)
 - 卷第九十八 诸淋门
 - 卷第九十九 九虫门
 - 卷第一百 诸尸门·诸注门
 - 卷第一百零一 面体门·髭发门
 - 卷第一百零二 眼目门(一)
 - 卷第一百零三 眼目门(二)
 - 卷第一百零四 眼目门(三)
 - 卷第一百零五 眼目门(四)
 - 卷第一百零六 眼目门(五)
 - 卷第一百零七 眼目门(六)
 - 卷第一百零八 眼目门(七)
 - 卷第一百零九 眼目门(八)
 - 卷第一百一十 眼目门(九)
 - 卷第一百一十一 眼目门(十)
 - 卷第一百一十二 眼目门(十一)
 - 卷第一百一十三 眼目门(十二)
 - 卷第一百一十四 耳门(一)
 - 卷第一百一十五 耳门(二)
 - 卷第一百一十六 鼻门
 - 卷第一百一十七 口齿门(一)
 - 卷第一百一十八 口齿门(二)
 - 卷第一百一十九 口齿门(三)
 - 卷第一百二十 口齿门(四)
 - 卷第一百二十一 口齿门(五)
 - 卷第一百二十二 咽喉门(一)
 - 卷第一百二十三 咽喉门(二)
 - 卷第一百二十四 咽喉门(三)
 - 卷第一百二十五 瘿瘤门
 - 卷第一百二十六 瘰门(一)
 - 卷第一百二十七 瘰门(二)
 - 卷第一百二十八 痈疽门(一)
 - 卷第一百二十九 痈疽门(二)
 - 卷第一百三十 痈疽门(三)
 - 卷第一百三十一 痈疽门(四)
 - 卷第一百三十二 疮肿门(一)
 - 卷第一百三十三 疮肿门(二)
 - 卷第一百三十四 疮肿门(三)
 - 卷第一百三十五 疮肿门(四)
 - 卷第一百三十六 疮肿门(五)
 - 卷第一百三十七 疮肿门(六)
 - 卷第一百三十八 疮肿门(七)
 - 卷第一百三十九 金疮门(一)
 - 卷第一百四十 金疮门(二)
 - 卷第一百四十一 痔门(一)
 - 卷第一百四十二 痔门(二)
 - 卷第一百四十三 痔门(三)
 - 卷第一百四十四 伤折门(一)
 - 卷第一百四十五 伤折门(二)
 - 卷第一百四十六 杂疗门(一)
 - 卷第一百四十七 杂疗门(二)
 - 卷第一百四十八 杂疗门(三)
 - 卷第一百四十九 杂疗门(四)
 - 卷第一百五十 妇人血风门
 - 卷第一百五十一 妇人血气门
 - 卷第一百五十二 带下(一)
 - 卷第一百五十三 带下(二)
 - 卷第一百五十四 妊娠门(一)
 - 卷第一百五十五 妊娠门(二)
 - 卷第一百五十六 妊娠门(三)
 - 卷第一百五十七 妊娠门(四)
 - 卷第一百五十八 妊娠门(五)
 - 卷第一百五十九 产难门
 - 卷第一百六十 产后门(一)
 - 卷第一百六十一 产后门(二)
 - 卷第一百六十二 产后门(三)
 - 卷第一百六十三 产后门(四)
 - 卷第一百六十四 产后门(五)
 - 卷第一百六十五 产后门(六)
 - 卷第一百六十六 产后门(七)
 - 卷第一百六十七 小儿门(一)
 - 卷第一百六十八 小儿门(二)
 - 卷第一百六十九 小儿门(三)
 - 卷第一百七十 小儿门(四)
 - 卷第一百七十一 小儿门(五)
 - 卷第一百七十二 小儿门(六)
 - 卷第一百七十三 小儿门(七)
 - 卷第一百七十四 小儿门(八)
 - 卷第一百七十五 小儿门(九)
 - 卷第一百七十六 小儿门(十)
 - 卷第一百七十七 小儿门(十一)
 - 卷第一百七十八 小儿门(十二)
 - 卷第一百七十九 小儿门(十三)
 - 卷第一百八十 小儿门(十四)
 - 卷第一百八十一 小儿门(十五)
 - 卷第一百八十二 小儿门(十六)
 - 卷第一百八十三 乳石发动门(一)
 - 卷第一百八十四 乳石发动门(二)
 - 卷第一百八十五 补益门(一)
 - 卷第一百八十六 补益门(二)
 - 卷第一百八十七 补益门(三)
 - 卷第一百八十八 食治门(一)
 - 卷第一百八十九 食治门(二)
 - 卷第一百九十 食治门(三)
 - 卷第一百九十一 针灸门(一)
 - 卷第一百九十二 针灸门(二)
 - 卷第一百九十三 针灸门(三)
 - 卷第一百九十四 针灸门(四)
 - 卷第一百九十五-第一百九十七 符禁门
 - 卷第一百九十八 神仙服饵门(一)
 - 卷第一百九十九 神仙服饵门(二)
 - 卷第二百 神仙服气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五十二 带下(一)
- 本章共 6.33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卷第一百五十二] 带下
论曰带下有三十六种,名虽不同,所致则一,盖妇人冲任,为经脉之海,上为乳汁,下为月事,血气和平,则生育之道得矣,苟乖保养,风寒乘虚袭于胞络,冲任不能循流,血气蕴积,冷热相搏,故成带下也,冷则色白,热则色赤,冷与热并,则赤白杂下,间有五色者,各随五脏虚损而应焉。治妇人带下漏血不止,芎汤方芎当归(焙)黄(锉)干姜(炮)芍药吴茱萸(黑豆同炒)甘草(炙锉各一两)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治妇人带下三十六种不同,桑寄生汤方桑寄生(炙)芎艾叶(炙各一两)当归(焙二两)白胶(炙燥一两半)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半盏,酒半盏,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若服此汤口干渴者,加茅根切二合,生地黄一两,麦门冬去心一两。治月经不调,变为带下,桂心饮方桂(去粗皮)芍药(各一两)虻虫(去翅足炒)水蛭(微炒)硝石土瓜根面尘(微炒)(去皮尖双仁炒一上一十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治带下久不差,白马蹄散方白马蹄(炙黄一两半)龟甲(醋炙)鳖甲(醋炙去裙各二两)牡蛎(三分)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食前温酒调下,日三。治妇人带下,龙骨散方龙骨干姜(炮各一两)当归(烧)禹余粮(醋淬五七遍)阿胶(炙燥)续断(各二上七味,捣研为散,每服三钱匕,食前温酒调下,日三。治妇人带下腹痛,柏叶散方柏叶(炙黄二两)芎芍药白芷干姜(炮)牡丹(去心各一两)当归(焙半两)上七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食前温酒调下。治妇人带下并脚弱。补骨脂煎方补骨脂(炒)安息香(研各一两)胡桃仁(二两)上三味,捣研极细,炼蜜调如稀饧,每服半匙,空心温酒调下。治妇人带下久不瘥引下恶水方干姜(炮)末盐藜芦(炙)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各一两)青矾(炼汁尽半两)上五味,捣研极细,炼蜜和剂,捻如栀子大,以绵裹纳阴中,即恶水下。治妇人带下五色,马护干散方马护干上一味,烧灰细研,每服一钱匕,食前温酒调下,日三。治妇人带下赤白,是虚损因风得之,或房室无忌得之,桑耳汤方桑耳(微炒三分)芍药黄熟干地黄(焙)阿胶(炙燥各一两)蛇黄(醋淬五遍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入豉半合,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治妇人白带下。茱萸散方吴茱萸(汤洗焙炒半两)乌贼鱼骨(去甲炙)芍药(锉炒)桑寄生(炙黄)柏叶(炙各上八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空心清米饮调下。治妇人五色带下不止,神效。三良散方吴茱萸(黑豆同炒)寒食面干姜(炮各一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食前温酒调下,日三。治妇人带下,若挟热者,多下赤脓,黄连散方黄连(去须)灶突中煤(各一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食前温酒调下,日三。治妇人白带不止。白薇丸方白薇(拣一两)赤芍药乌贼鱼骨(去甲各半两)上三味,捣罗为末,炼醋一盏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热水下,日再治妇人赤白带下,经年不瘥,渐渐黄瘦,芍药散方白芍药牡蛎()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脐)黄(锉)龙骨鳖甲(醋炙)芎上一十一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食前温酒调下。治妇人赤白带下不止,鹿角胶丸方鹿角胶(炙燥)桑耳(微炒)干姜(炮)牛角(炙)鹿茸(去毛酥炙各一两半)赤石上八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黄汤下。治妇人白带不止,面黄体瘦,绕脐冷痛,当归散方当归(锉炒)桂(去粗皮)白龙骨白术鹿角胶(炙燥各一两)附子(炮裂去皮脐二上六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食前粥饮调下。治妇人带下五色久不止,禹余粮散方禹余粮(醋淬七遍)鹿茸(去毛酥炙)牡蛎(研)赤石脂(各二两)阿胶(炙燥)上九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食前温酒调下。治妇人赤白带下,久不止,腰腿疼痛,面黄体瘦,四肢少力。桑寄生散方桑寄生桑耳(炙)当归(锉炒各一两)白芍药芎(各三分)乌贼鱼骨(烧灰)洗焙炒半两)上一十味,捣研为散,每服二钱匕,食前温酒调下。
[卷第一百五十二带下] 漏下
论曰漏下之病,经血淋沥不断是也,夫冲任之脉,所至有时,非时而下,犹器之津泄,故谓之漏下,盖由血虚气衰,不能约制,又有瘀血在内,因冷热不调,致使血败,其色或赤如豆汁,黄如烂瓜,黑如血,青如蓝色,白如脓涕,五色随五脏虚损而漏应焉。治妇人漏下血淋沥不断,身体黄瘦,不思饮食。艾叶散方艾叶(炒)阿胶(炒令燥)赤石脂龙骨(各一两)缩砂仁(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干炒半两)上一十味,细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米饮调下,不拘时。治妇人血漏,日久不止,或经脉不断,或暴下血不止,乌金散方乌贼鱼骨(去甲)棕榈羊角(尖)蚕蜕新绵(各一两)白矾(半两)干姜(一分)上七味,都入一瓶内,用泥固济,候干,以大火通赤,放冷取出细研,入麝香一钱,再研匀,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空心食前服。治妇人内挟瘀血,经候淋沥不断,或多或少,四肢烦倦。沉香牡丹丸方沉香(锉一两半)牡丹皮赤芍药当归(切焙)桂(去粗皮)芎黄锉人参浸去白焙)粗皮生姜汁炙)上二十一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日午临卧,温酒下,加至三十丸。治妇人漏下,淋沥不止,赤石脂散方赤石脂(赤)侧柏(微炙)乌贼鱼骨(去甲烧灰各一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米饮调服,日二。治妇人漏下,淋沥不绝,槐蛾散方槐蛾(不以多少烧灰)上一味,细研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食前。治妇人赤白漏下,淋沥不止,马蹄汤方白马蹄(镑炒令焦二两)禹余粮(醋淬七遍)龙骨乌贼鱼骨(去甲炙各一两半)甘当归(上一十一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一分,去滓温服食前。治妇人血漏,点滴不断。地黄饮方生地黄(五两)细辛(去苗叶二两)上二味,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食前。治妇人猝漏下,先多后少,日久不断,庵饮方庵子(微炒)熟干地黄(焙)蒲黄(微炒)当归(切焙各二两)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空心日午临卧。治妇人漏血不止,日久虚损。蒲黄散方蒲黄(微炒二两)鹿茸(酒浸去毛炙)当归(切焙各一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或米饮调下,空心日午临卧服。治妇人血漏,非时而下,淋沥不断。蒲黄阿胶汤方蒲黄(微炒一两)鹿茸(酒浸炙去毛)当归(切焙各二两)阿胶(炙令燥)乌贼鱼骨(上六味,除地黄外,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地黄汁半盏,同煎取一盏,去滓温服空心。治妇人漏下不止,鹿茸散方鹿茸(酒浸炙去毛)阿胶(炙燥)乌贼鱼骨(去甲各一两半)当归(切焙)蒲黄(微炒上五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或米饮调下,日三服。治妇人漏下不止,或少或多,遂致常漏,身体虚瘦,饮食减少,困怠无力,龙骨散方龙骨灶中黄土赤石脂牡蛎(烧研)乌贼鱼骨(去甲)桂(去粗皮)禹余粮(醋上七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或米饮调下,空心日午临卧。治妇人漏下,或赤或白。鳖甲散方鳖甲(醋炙)牡蛎(烧研各一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或米饮调下,日三服。治妇人漏下赤白,日久不止。桑耳散方桑耳(锉碎二两)鹿茸(酒浸炙去毛一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或米饮调下,空心日晚各一。治妇人赤白漏下,日月浸久,淋沥不断。桑耳续断散方桑耳(炙)续断熟干地黄(焙各二两)阿胶(炙燥)柏叶(微炙)芎赤石脂(各浸炙去毛)牛艾(炒各一两半)上一十七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米饮亦得,不拘时。治漏下黑色,干漆散方干漆(炒令烟尽)大黄(锉炒)细辛(去苗叶)桂(去粗皮各一两)甘草(炙锉三分)上五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粥饮调下,温酒亦得,食前服。治妇人漏下赤白,白术散方白术(锉炒)黄柏(去粗皮炙各一两半)白薇(半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或米饮调下。治妇人带下白色,续断散方续断柏叶芎禹余粮(醋淬三五遍)熟艾(炒)阿胶(炙令燥)赤石脂牡蛎一两半)上一十五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米饮或温酒调下,不拘时。治妇人漏下白色,白蔹散方白蔹(三分)狗脊(去毛半两)鹿茸(酒浸炙去毛一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米饮调下,温酒亦得,日三五服。治妇人漏下黄色。黄连散方黄连(去须三分)黄芩(去黑心)生干地黄(焙)虫(炙焙各一分)桂(去粗皮)上六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或米饮调下,日三两服。治妇人漏下赤白,淋沥不断。黄汤方黄(锉一两半)阿胶(炙燥二两)甘草(炙锉一两)大枣(去核五十颗)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空心食前。
[卷第一百五十二带下] 经血暴下
论曰妇人经血,谓之月事者,常以三旬而一见也,血气和平,则所下应期,若冲任气虚,则经血不能制约,故令暴下,乃至数升。治妇人血伤不止,腰脚酸重,倦怠无力,心烦渴燥,面目虚浮,生干地黄散方生干地黄(焙)陈橘皮(去白炒)甘草(炙锉)白芷酸石榴皮牛角灰续断人上九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米饮调下,食前、日二服,以止为度。治妇人经血不止,心多惊恐。紫石英汤方紫石英(细研)人参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甘草(炙锉二两)赤小豆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枣二枚擘,同煎七分,去滓温服食前。治妇人经血下不止,脐下虚痛。当归汤方当归(切焙)赤芍药(锉炒各一两半)禹余粮(醋淬五七遍)麒麟竭黄柏(微炙锉)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日三服。治妇人经血下不止。刘寄奴汤方刘寄奴(二两半)赤芍药(锉炒二两)白茯苓(去黑皮一两)芎当归(切焙各一两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空心食前,日再。治妇人因月水来,延引不止,遂成血伤。蒲黄汤方蒲黄(轻炒)当归(切焙)柏叶(炙令黄色)艾叶(炙焙各一两)伏龙肝(一两半)生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空心食前、日二。治妇人月经过多,或猝曝血伤不止,或色如肝,或成片者。小蓟根汤方归(微炙)阿胶(炙令燥)芎青竹茹续断地榆根(各一两半)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日三。治妇人经血不止。狗胆煎方狗胆(一枚用汁)铛墨(二钱锅底尖上煤是)上二味,一处搅拌,分作两服,煎当归酒调下。治妇人经血久不得止。槲叶饮方槲叶脉(二两半炙锉)地榆(二两锉)阿胶(炒令燥)青竹茹(各一两)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日二夜一。治妇人月候过多,血伤漏下不止,蒲黄丸方蒲黄(三两微炒)龙骨(二两半)艾叶(一两)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米饮下,煎艾汤下、亦得,日再。治经血不止。如圣散方棕榈(一两烧黑灰)乌梅(一两)干姜(一两并烧过存五分性)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乌梅汤调下,食前服,久患甚者,不过三服。治妇人经血不止。防风散方防风(去叉不以多少生用)上一味,捣罗为散,酒调下二钱匕。治妇人经血不止。二胜散方荆芥穗乌龙尾(炒烟尽各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茶清调下。治妇人经血不止。棕榈皮散方棕榈皮(烧灰)柏叶(焙各一两)上二味,捣罗为散,酒调下二钱匕,不拘时服。治妇人经血不止,脐腹撮痛,或时烦渴。伏龙肝汤方伏龙肝禹余粮(烧通赤湿土内培一复时)赤芍药生干地黄(焙)地榆白茅根(各上一十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空心食前,日再服。治妇人经血日夜不绝,烦闷困绝。禹余粮丸方禹余粮(烧赤醋淬七遍)白马蹄灰鹿茸(去毛醋炙焦各二两)乌贼鱼骨(烧赤色)龙上五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空心食前日再。治妇人经血不止,并下五色,脐腹痛。附子丸方附子(炮裂去皮脐)硫黄(研)干姜(炮)赤石脂(各一两)上四味,捣罗为末,醋煮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热米饮下,空心服。治妇人经血日久不止,或五色相兼而下,面黄体瘦,腰重无力。续断丸方续断芎阿胶(炙令燥)青石脂甘草(炙令赤)当归(微炙)地榆根柏叶(炙甲(醋炙令黄上一十四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或米饮下,食前服。治妇人经血不止,兼五色不定。芍药散方芍药(锉炒)龙骨黄(锉)白术(锉炒各一两)干姜(炮半两)乌贼鱼骨(去甲酥上十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米饮亦得。治妇人经血不定。马蹄屑散方马蹄屑(炒令黄焦)赤石脂(各三两)禹余粮(醋淬三五遍)龙骨牡蛎(烧研)当归草(炙令黄锉上一十一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温米饮调服,空心食前服。治妇人经血不止,或黑或赤,及脐下痛。侧柏丸方侧柏黄(锉)生干地黄(焙)续断(各一两一分)艾叶(炒)当归(切焙各一两)角(炙焦各一两半)上一十二味,捣罗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煎黄汤下三十丸,不拘时服。治妇人经血五色杂下,或独赤独白,日久不止。白石脂丸方白石脂芎大蓟伏龙肝(各六两)熟干地黄(十二两焙)阿胶(炒令燥三两)上六味,捣罗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空心晚食前各一。治妇人血脏虚冷,经血不止,或赤或白,或五色相杂。马蹄丸方白马蹄(炙焦)白石脂(各一两一分)禹余粮(醋淬三五遍)牡蛎粉龙骨乌贼鱼(炮裂去皮脐上一十一味,捣罗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或酒下,空心食前各一。治妇人经血不止,五色不定。甲散方甲(炙)桑耳(各二两半金色者炙)当归(切焙)吴茱萸(汤洗焙干炒各一两半)赤余粮(醋淬上一十一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米饮调下,空心服。治妇人经血不止,颜色不定。地黄汤方生干地黄(焙五两)艾叶黄芩(去黑心)当归(切焙各二两)地榆(四两)伏龙肝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日二夜一。治妇人经血日久不止,或赤白,或青黑,颜色不定。甲散方甲(二两半炙)当归(切焙二两)桑耳(二两半炙金色者为上)人参狗脊(去毛一两)赤芍皮一两一分)黄上一十五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米饮调下,食前。日二服。治妇人伤中,经水过多。续断散方续断桑耳(熬)丹参(各一两一分)鹿茸(炙去毛)芎小蓟根熟艾(炒)柏叶半)地榆两)上一十七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温酒调服,日再,渐加至五钱匕,不能酒服,以米饮调下、亦得。治妇人血海虚冷,经行太过。白芷汤方白芷鹿茸(去毛酥炙)诃黎勒(煨去核)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牡丹皮地榆脐)代赭(上一十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生姜三片,煎取七分,去滓食前温服。治经血不止,气弱黄瘦。禹余粮丸方禹余粮(研三分)白石脂(半两)龙骨(半两)当归(锉焙三分)芎(三分)桂(上九味,捣研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治妇人经血暴下不止。龙骨饮方龙骨(三两)青竹茹(二两)干姜(炮一两)伏龙肝(五两)槲叶(十枚炙)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治妇人下血不止,腹痛。当归汤方当归(焙半两)柏叶(一两)薤白(六茎切)禹余粮(三分醋淬三遍研末)上四味,先将三味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下禹余粮末一钱匕,去滓空心温服。治妇人下血不止脐下痛,柏叶汤方柏叶(二两)芍药(三分)上二味,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入酒半盏,再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治妇人经血不止。方上以卧旧蒲席烧灰,酒调下二钱匕,空心服。治经血不止。二灰散方蚕纸(不计多少烧灰)箬叶(茶笼内者烧灰)上二味,等分研匀,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又方上取羊前脚左胫骨一条,以纸固济,三度上泥,令干,用火赤,取出去火毒一宿了,入棕榈灰,二味等分,研令匀,温酒调下一钱匕,甚者二钱匕。